古德著作釋

八識規矩頌講記
于凌波居士講述
八識規矩頌講記 八識規矩頌,是唐代玄奘大師所造。這是玄奘大師於翻譯得數百卷唯識經論之後,對於唯識學中的 [八識] ,提綱攜領所作出的總結。全部頌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頌分為十二頌,每三頌為一組,計四組。即前五識頌,第六識頌,第七識頌,第八識頌。八識的行相、業用、性別、識量、所緣、相應等,全包括在頌文之中。‧‧‧
了凡四訓白話篇
了凡弘法學會整理
了凡四訓白話篇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了凡四訓序文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了凡四訓序文講記 《了凡四訓》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訓他兒子的四篇文章,我們讀起來,當然與經典不相同。這四篇文章從頭到尾細看一遍,幾乎都是說我們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這四篇當中的兩篇,是《四訓》的重點-改過、修善。我們印的這個本子,有印光法師的序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四訓的玄義來讀,是介紹這部書的。‧‧‧ 《了凡四訓》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訓他兒子的四篇文章,我們讀起來,當然與經典不相同。這四篇文章從頭到尾細看一遍,幾乎都是說我們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這四篇當中的兩篇,是《四訓》的重點-改過、修善。我們印的這個本子,有印光法師的序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四訓的玄義來讀,是介紹這部書的。‧‧‧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
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內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訓」的主旨。讀者諸君或者會因程度不一,觀念不同,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聖,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鑑的。‧‧‧
了凡四訓精解
了凡四訓精解 了凡先生寫下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戒子文」,用來訓誡他兒子,就是後來廣向行於世的「了凡四訓」這本書。‧‧‧
小淨土文略說
會性法師講述
小淨土文略說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遵式法師字知白,俗家姓葉,浙江寧海人,母親王氏,乞觀音而生,從小就隨母持念觀音聖號。稍長依天台東掖山義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後,初學律宗,繼學天台,弘法各處,後住天竺寺撰寫淨土懺、金光明三昧懺儀等,以師所撰懺儀甚多,世稱百本懺主。‧‧‧
太上感應篇直講
太上感應篇直講 太上感應篇這本書,語雖淺近,大益身心;對於止惡行善的促進,冀能發生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師的遺教,印贈這本「太上感應篇直講」。希望大家誦讀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礎,進而念佛求生淨土,了生脫死。‧‧‧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這篇證道歌,是永嘉大師把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盤托出。各位不要把這篇歌詞忽略了,能背誦如流,這才沒有白聽證道歌一場。」這是宣化上人於一九八五年,在美國洛杉機金輪聖寺講解《永嘉大師證道歌》時說的。上人悲心切切,效法永嘉大師,為了這「摩尼珠。人不識」,不怕徒費唇舌,方便言說,告訴我們這個真實相。‧‧‧
白話素書淺釋
譚威居士著
白話素書淺釋 黃石公是秦朝的隱士高人,他的《素書》文字簡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堯、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說、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學術思想也沒有超過他的這個範圍。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張良又怎麼能了解到這部書的全部含意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的張良,而不是聖人,是故他僅能使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 弘一大師讀經與古人著作,把重要文句集錄下來,一共有一百零一條,如第一條是由《金剛三昧經》錄下來的,第二條是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內錄下來的,下面都註明出處,將來編中國傳統學術精華也照此格式,最好印成一冊,這一本書將是全世界最好的書,因為沒有一句廢話,句句對我們修養處世待人接物都是金玉良言。‧‧‧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仰望思惟釋迦牟尼佛開啟一代弘法之時運,乃是為了廣大利益有緣的眾生,佛陀的言教闡示隨著各方時宜和眾生的根器,使一切的眾生皆能均霑佛法之滋潤。若是能夠親蒙釋迦牟尼佛聖人之教化,則能依於佛道之修行而悟得三乘之法。而如今像法末法之時福德轉薄、因緣疏淺,因此勸導眾生歸向於極樂淨土。 ‧‧‧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成時曰:所謂的「事理分張惡」者,是指捨離了西方功德莊嚴的阿彌陀佛,而另外計執有一個自性彌陀。捨離了西方功德莊嚴之極樂世界,而另外取著一個唯心淨土。如此則是事相與理體乖違分離,成就了大邪見。自我與他人都受到賊害,毀壞了正法之輪,確實是惡見惡業,將來必定受到十方阿鼻地獄之大惡果報。‧‧‧
安樂集白話
凡夫居士譯
安樂集白話 印光大師在「復鄧伯誠居士書」中,告訴我們專心念佛之法,就是要把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才行。唐朝的道綽禪師,原本講敷涅槃經,後來到石壁的玄中寺,讀了曇鸞碑之後,大有所感,從此以後,不再講說涅槃經,而專門念佛,一生中講了觀無量壽佛經二百多遍。在這二卷「安樂集」中,他分十二大門,引用大乘經文,來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並求生淨土。‧‧‧
如何面對兩性關係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如何面對兩性關係 「見色起心」這四個字,乃是世間的人一生之中為什麼會生病的根本所在啊!今天若是想要斷除這個受病的病根,就應當要在這個「見」字上下功夫;非禮勿視,就算見到了也要視而不見,這是最上等的預防功夫;我們本有的良知,是不容易欺騙的;而世間的禮法,也是不容易超越的;若是用嚴格禁止強制的方法來預防,這是次一等的功夫;‧‧‧
見聞錄白話
凡夫白話譯
見聞錄白話 兩湖地方有個讀書人,心地很正直。剛好陰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請他暫時代缺。每隔幾天,他就必須去陰間處理事情。他的工作只是檢查登記簿,並不需要判案。他看到每個人由於造的業不同,因此受罪罰或受福報,也隨之而異。每次他看到有人自己上刀山劍樹時,就趕快叫左右的人去救。結果是越救那人,那人卻反而上得越快,因此都無法挽救那些人。‧‧‧
宋澋州釋智嚴白話
凡夫居士白話
宋澋州釋智嚴白話 「宋澋州釋智嚴」是介紹古代一位得戒的比丘。由於現今之人受戒,完全不在乎得戒與否,因此特以古人為例證明。要知道,授戒師不清淨的話,受戒者是不會得戒的。如不得戒,則今生絕不能證得果位。大集經中言:「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請仔細思量此言。‧‧‧
戒殺四十八問白話
凡夫居士白話
戒殺四十八問白話 「戒殺四十八問」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勸在家眾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緣故,其中少了十五問,日後如有緣,當補齊。‧‧‧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有一位來客,對佛法具有崇高的信心,來到我禪居的處所,向前作禮先意問訊,其言辭音聲甚為清新逸俗,問吾曰:「修習佛教心法的人,成就佛道的快捷路徑,法華三昧常不輕菩薩之行,以及念佛三昧般舟常行之宗,皆是為無上深妙禪之法門者,我期願能夠聽聞其詳細之旨。」吾對曰:「自從我端拱靜默住錫於九峰以來,與世間人經營相異之道。皇上聖旨降臨,請我從紫閣山的草堂寺,前狂住持千福寺的法華勝場,如是經過三十年了,希求高遠、扣問妙寂者,未有如你之所問者也。‧‧‧
法苑珠林(卷六)白話
凡夫白話譯
法苑珠林(卷六)白話 還有罪障極為深重的餓鬼,他們眼睛如電光,吞飲食的咽喉,如針孔般細小。他們沒有聽過水漿飲枓的名字,也沒有吃過任何的食物,他們從不知飲食的味道。他們的四肢百節總是有火在燃燒,身體只要稍微一轉動,就吵得有如五百輛車子走動般。‧‧‧
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
寶靜法師講述
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 寶公上人,素抱教弘天台,行重淨土之大願。遠秉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宏模,近遵蓮池、蕅益、諦公、印老之懿範。談經則字字指歸淨土,說法、則言言融會蓮宗。於旭祖彌陀要解一書,尤番番講演,頻頻開導。語意懇切,悲心殷重。如擊洪鐘於昏夜,寱夢皆醒。鼓金鐸於迷途,癡暗咸覺。聞者見者,莫不令其即有念而證無念,即有生以入無生。悟自性之彌陀,達唯心之淨土。‧‧‧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著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明智旭大師。特著要解以釋此經。更超前賢之不逮。發所蘊奧之未發。析義判教。勸導信願。若畫龍之點睛。宛轉精耀。徹淨宗之骨髓。達佛意之普周。類六方之共讚。同諸佛之廣長。厥趣幽深。若非再添注釋。今人豈易入室。頃圓瑛法師。受天津居士林請。講斯解全文。欲使眾聞瞭若指掌。特先編輯講義。普令或聞或見。一目貫通。‧‧‧
冥報記白話
凡夫白話譯
冥報記白話 東魏末年,鄴下地方的人,一起到西山的礦穴採掘銀銅。他們採完出穴之時,穴忽然崩塌。最後面的一個人,由於石頭塞門而出不來,不過幸好沒有受傷。塞住穴口的大巨石,只留了一點小縫隙,稍微能見到一點日光。這人想大概是出不去了,於是就一心念佛。‧‧‧
為判府蔣樞密開講要義白話
凡夫居士白話
為判府蔣樞密開講要義白話 「為判府蔣樞密開講要義」是宋朝元照法師,應官宦之請,而講解戒律,他並把比丘戒律,加以簡略介紹。‧‧‧
「信心銘」直解
耕雲先生講述
「信心銘」直解 信心銘是禪宗的法典。我們要研究信心銘,首先應該知道禪宗的特色和禪究竟是什麼?否則信心銘就很不容易瞭解。禪究竟是什麼?通俗地說,禪是法界的實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態和不二法門的體現,也就是法的現量。佛法有比量和現量。所謂比量,是理性的認知,是可以用邏輯的方法來理解的。‧‧‧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淨空法師主講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是補充《了凡四訓》沒有說到的地方。都是於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們同樣把它當做寶典來受持。讀過之後,自己更應當深深的反省、檢點。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社會,必須認真修學,才能趨吉避凶,轉災禍為吉祥。‧‧‧‧
留候世家
裴駰居士集解
留候世家 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悟心銘』淺釋
元音老人著
『悟心銘』淺釋 先師驤陸公,為扶助心密行人更加快速地了悟真心、超凡入聖起見,著有『悟心銘』一首,共四十句,每句四字,共一百六十字,雖文短而字少,但義理豐富深長。整個成佛之真諦和修心要訣,均宣示無遺。‧‧‧
修心法要-利器之輪
法護尊者原著
修心法要-利器之輪 《利器之輪》是藏傳佛教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法護大師傳授給阿底峽尊者。其法脈可直溯至釋伽牟尼佛的密教化身--金剛總持。本書所昭示的【修心法要】,是一個讓生活在繁忙、紛亂社會的現代人受用無窮的法門,是一本修行生活不可或缺的好書。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寶靜法師講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 眾生自無始以來,外為天演所驅,內為識情所繫,無日不在顛倒錯亂之中;是故文明愈進,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慘劇矣!欲思挽救,捨佛法外,無他術也。然於佛法之中,求其最適當於末世眾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門;而念佛法門,欲求其實修實證,非止觀法門不以為功。蓋淨土與天台,實有密切之關係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觀,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從淨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謂相即而不相離也。 ‧‧‧
淨土十疑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淨土十疑論白話淺譯 然而贊翼輔助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言教觀行者,其書籍堆積如山,唯有天台山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最為殊勝超卓。其中援引聖人之言教,開顯決斷種種疑惑,這就猶如萬年的闇室,日光一照頓時明亮而尚有餘光。千里之遙的水路途程,只要具足舟船則不必勞苦而自然到達。如果不是法藏比丘阿彌陀佛之應化後身,則不能達到如是之境界。‧‧‧
淨土生無生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淨土生無生論白話淺譯 云何稱之為「性具」呢?這是說眾生本有之心性,具足有十法界,所謂的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此乃是「眾生假名世間」。其次還有眾生的正報,即所謂佛的五陰、菩薩的五陰,乃至地獄的五陰,此乃是「五陰實法世間」。其次還有眾生的依報,即所謂的佛國土、菩薩國土、乃至地獄的國土。(此乃是「依報國土世間」。) ‧‧‧
淨土或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淨土或問白話淺譯 然而諸長老大德匡正扶持淨土法門,實在即是扶救其本身之禪宗。《淨土或問》的開頭章節,便說到永明大師深深有功於宗門、教門,此等言語,邪見偷心尚未斷盡者,也不肯直接以之為然。假使說宗門、教門上流根器之人,能參破禪宗的第一則淆偽難解之公案,能講得透教門的第一個差別名相,能超然於凡夫外道、權教小乘等歧路之上,一去之後更不再入。‧‧‧
淨土法語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語白話淺譯 所謂的修行法門,乃是釋迦如來對治病症之良藥也。醫藥隨著眾生的疾病而增廣,其數量超過於恒河沙。其中求其至為捷徑,最為簡要者,則沒有勝過於念佛求生淨土之法門。可以說是快速出離生死的玄關,疾速成就正覺的秘訣也。然而凡是修行佛道,求於出離生死輪迴,必須仰仗三種力量,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本有功德之力。 ‧‧‧
唯識二十頌講記
于凌波居士講述
唯識二十頌講記 在我國,唯識宗是大乘八宗之一,為法相宗的異名。法相宗又名普為乘教宗、應理圓實宗、慈恩宗。由決判諸法體性相狀故,名為法相宗。由明萬法唯識的妙理故,名為唯識宗。由普為發趣一切乘者故,名普為乘教宗。由所談的義理,均為圓滿真實故,名應理圓實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窺基二師所弘傳故,名慈恩宗。‧‧‧
唯識三十頌講記
于凌波居士講述
唯識三十頌講記 唯識三十頌 ,是唯識宗的基本論典,唯識宗即依此論典而建立。所以要講三十頌,必須要由唯識宗的建立與傳承說起。‧‧‧
晚晴集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晚晴集講記 《晚晴集》共一○一條,是弘一律師集佛經、祖語、警句所成,前四十九條為上卷,後為下卷。淨空法師依序講演,今結集成冊。為便於讀者檢閱、惕勵……,故略事分類;又為避免類別過於瑣碎,凡有兩可或難以歸類者,亦勉而為之。以期本書保有原作之風貌,兼具現代著作體系分明之架構流通於世,以饗有緣,以利有緣。是所至禱!‧‧‧
現果隨錄白話
凡夫白話譯
現果隨錄白話 山東人趙志清,以孝廉被選為河間府贊皇縣的縣令。做官的三年期間,非常的清廉公正且仁民愛物,很得老百姓的愛戴。有一天,他忽然到太守凌聖功的家裡請辭官位。太守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由於知道宿世因緣的緣故,不得不辭官歸故里。太守更加好奇,問他宿世究竟有何因緣。‧‧‧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華嚴是經中之海。「海」表示廣大無邊,無窮無盡。華嚴是經中之海,無所不攝。華嚴在佛法中又稱為經中之王,最尊貴、最高深。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澈。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黃石公素書註釋彙編
蘭若主居士輯
黃石公素書註釋彙編 因有此背景,有此思慮,黃石公肯定把張良作為首選人物,暗中跟蹤、觀察他有好久了。圯橋相遇,在張良是邂逅,在黃石公卻是預謀;接著而來的一系列折辱,既是考驗,也是上課。直到張良考試過關,才將《素書》給了他,也等於在傳給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法寶的同時,告訴他:忍點著,才有好處!‧‧‧
圓觀法師等傳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圓觀法師等傳白話淺譯 行經南浦此地時,在停泊舟船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婦女穿著絲質的衣帶,錦繡的衣服和玉耳環,背上肩負著小水瓶而在溪邊汲水。園觀見到之後即俯首而悲泣曰:「我之所以不想要經過此路途者,就是恐怕會遇到此婦人也。」李源曰:「自從上了三峽以來,我們見到此地如此穿著的婦人也不少了,你何以獨獨於此地哭泣呢?」 ‧‧‧
『解脫歌』淺釋
元音老人著
『解脫歌』淺釋 大愚法師作的『解脫歌』,是步永嘉禪師『證道歌』原韻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師平生著錄很少,除了『解脫歌』外,就是臨隱居之時不辭而別留下了一首告別詩。『解脫歌』很珍貴,把我們修法怎樣用功,怎樣證道都說得很清楚,對我們修道很有幫助。‧‧‧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釋迦牟尼佛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如是則遍於十方法界之身,即是阿彌陀佛,那麼何者是淨、何者是穢?何者是樂、何者是苦?然而《淨度三昧經》中有云:人一生之中,起一念則受一果報身,百念則受百身之果報,千念則受千身之果報。一日一夜當中所種下的生死業根,後來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百年之中所造的生死業,魂神隨著其所造的種種業而受的痛苦,遍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剎土。‧‧‧
緇門崇行錄淺述
吳錦煌居士著
緇門崇行錄淺述 蓮池大師是一位精通三藏,解行並重的一代宗師,他老人家不但望重當時,而且澤及後世。他的著作有很多,皆精闢獨到,博大融通,風靡當時。甚至有人假冒大師的名字出書以博利,可見一斑。誠如憨山大師所言:「惟師之才,足以經世。悟,足以傳心;教,足以契機;戒,足以護法;操,足以勵世;規,足以救弊;至若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廣運六度……」。‧‧‧
《碧巖錄》講座
元音老人著
《碧巖錄》講座 《碧巖錄》的公案,這是禪宗的語錄,或許有人要問:我們修的是心中心密法,不是禪宗,為什麼要講宗門公案?因為心中心密法是與禪宗同一鼻孔出氣的,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禪宗之禪,不是禪定的禪。禪定分為四禪八定,是漸次法;而禪宗是達摩祖師所傳,叫祖師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法門,不是一步步走的漸次法。我們所修的心中心密法,也同樣是直接打開本來,徹見本性的。‧‧‧‧
德育古鑑
史潔珵居士輯
德育古鑑 《感應類鈔》一書,宜興史玉涵先生所輯也。其書以「功過格」為之綱;敘述往事,為「功過案」以為之目。為類十有二,為條二百九十有六,間以己意評騭之,終之以淨意、立命、改過、積善諸論說。蓋將以發明天人感召之理,示天下以善惡之分途。其心則釋迦普度眾生之心,其道即宣聖有教無類之道。其旨微而顯,其事信而徵。其語取平易而近人,其理合勸懲而並用。‧‧‧
彌陀圓中鈔
傳燈大師鈔
彌陀圓中鈔 此佛說阿彌陀經。乃釋迦如來於深法中作淺說。廣法中作略說者也。說既略矣。而智臣為之解。不得不略。義既深矣。而智臣為之解。不得不深。解略不令其智退。理深不令其義闕。以略探廣。從容中道。‧‧‧
「證道歌」淺釋
耕雲先生講述
「證道歌」淺釋 既名證道歌,它的基本性質和含意,應該是明心見性證悟菩提大道者的正見發抒和心態、境界的敘述,並為免後學解行謬誤,慈悲標示出解脫的道路,其珍貴可以想見。有志參學宗門禪者,自應奉為圭臬、南針,庶以直心行直道,直行到家,省卻迂曲,豈不快哉?‧‧‧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念佛三昧之所以稱為寶王者,實在是因為在一切的三昧之中,其乃是最上的三昧者也。其首先獨唱於廬山慧遠大師,而後普遍流傳於天下,歷代以來所有修習淨土法門者,其往生極樂世界者非常多,記錄著作文章流傳於世間,可以證明檢驗者實在是很多。自從昔日以至今時,闡揚淨土法門的書籍非常豐富,無論是是禪宗或是教門之人,無不尊敬而推崇。不論是聖人或是凡夫,悉皆恭敬景仰。‧‧‧
勸發菩提心文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勸發菩提心文白話淺譯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懺悔頂禮,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唯願慈悲,稍加聽察我微渺之言。我曾經聽聞:進入佛道的要門,以發心為首;修行最緊急的要務,以立願居先。誓願如果建立,則眾生可度;菩提心若是發起,則佛道堪成。如果不發廣大的菩提心、建立堅固的誓願,則縱使經過塵沙劫,依然還在輪迴;雖然也有從事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
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演培法師主講
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佛是怎樣成的?是由於行菩薩道成的;菩薩道怎會行的?是由發菩提心來的;所以發菩提心就成為菩薩因行與如來果證的唯一無二的推動力,沒有這一推動力,菩薩因行固然無人去行,如來果證亦無人去證。這樣說來,發菩提心,在大乘佛法中,具有怎樣的重要性,應是誰都可以體認到的。做個大乘佛法行者,而說不要發菩提心,那將是不可思議的事。‧‧‧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圓瑛大師著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然勸發菩提心文舊傳不一,而未有如省庵大師之文之懇切詳明者。大師之文,舉各教邪正真偽大小偏圓諸相,及發心十種因緣,為明辨啟發之資,而歸結於回向極樂,以彰其效。非尤為我儕淨業同仁之所宜拳拳服膺者乎!圓瑛老法師夙以宏化為家業,屢講此文,其弟子明如記錄之,於此文義蘊詮發無遺,可謂善述者矣。 ‧‧‧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文珠法師講述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發起講解此「勸發菩提心文」的因緣,遠在一九九一年一月,當時本人在主理祖庭重建落成,返美經港,應大嶼山寶蓮寺的邀請,主持佛學講座時,仇淨芬居士,即請本人下次來港,一定要到淨基佛學會講經。後來,鍾太在長途電話中告訴我,仇居士想請我講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
諦閑法師講述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錄要 此一篇文,是淨土大德,省庵法師所作。師在阿育王寺,供養釋迦如來真身寶塔,發起兩種感想:其一為:不生佛世,不見真佛,自悲悲人。其二為:猶得讀經典,猶得見真身舍利(靈骨),自慶慶人。於涅槃紀念日,作供舍利大會;發四十八大願,作此文以勸人發心。‧‧‧
讀《角虎集》有感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讀《角虎集》有感 這個書按北京話講叫作《角虎集》,長了犄角的老虎。這個書名是根據永明大師的一首偈子:"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在為人師,將來作佛祖。"而來的。有禪有淨土,在禪宗你是開悟了的,念佛能念到一心,這是"有禪有淨土"帶角之虎。虎本來就很稀少,勇猛為獸中之王。帶角之虎就更厲害了!‧‧‧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 這本講義是採取唐朝善導大師的註解,他將這部經從玄義到經文分成四個部份,所以又稱為「四帖疏」。今天選出這一章,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即「發菩提心」。淨宗常說「三心圓發」,所謂「三心」即「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此三心發的圓滿就是無上菩提心。‧‧‧
讚阿彌陀佛偈略說
會性法師講述
讚阿彌陀佛偈略說 宋神宗熙寧間人,距今約一千多年。師專修淨土,著有淨土修證儀,讚佛偈出於此(惜淨土修證儀已失傳),據淨土三經而作,文句字義佳美,故流傳甚廣。師寂於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春秋五十五。師五十五歲往生,比蕅祖年輕,高僧傳裡,壯年往生者不少,都屬宿世修行,度生之願未滿的再來人,因緣成熟,不論年齡多寡,便撒手西歸了。‧‧‧
改造命運的方法
古大德著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 施送善書者,天神必感應。閱後轉送人,功德更非輕。
若能長持久,養子獲麒麟。貧賤轉富貴,長壽如松柏。
患難得救星,功能回造化。若能堅信此,命運煥然新。
‧‧‧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淨空老法師 講述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諸位大德同修,今天的因緣非常殊勝,佛家一般剃度的儀式,都是在上午舉行,儀式完畢之後,照例是上供。今天我們的儀式,放在此刻舉行,意義不比尋常,正是與本經關係非常的密切。世尊為我們說這一部經,要以現代人的話來說,是他老人家在三千年前預知現代||也就是三千年後的今天,出家在家,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乃至於淨土,皆不能成就。‧‧‧
孔明碑文
孔明
孔明碑文 孔明先生碑文。語雖粗淺。內藏玄鍼包羅金丹大道。預定天地氣運。斯世該現。普度原人。洵救世之寶筏也。奈 神人之言隱。眾生苦不解。得 純陽大帝乩語以昌明之始。知性命當修。劫難能躲。初期二期。均有成法。 皇天普傳大道之心。 孔明遺留碑文之意。炳若日星矣。然莫為之前。雖美弗振。莫為之後。雖盛弗傳。碑文乩語。覺迷靈丹。志切闡道。意在度善。使不刊刻印施。以公同志。‧‧‧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唐沙門慧海撰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夫善知識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類。長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參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開寶藏於自家。所以靈辯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機疊疊。如圓器之傾珠。於是曲設多方。垂慈利物。發揚至道。烏可以筆舌讚歎哉。妙什維那。四明翠山。大中理公之神足。夙具靈根。素培智種。禪餘之暇。閱此老語錄有所證入。平生礙膺之物。脫然而去。從上佛祖舌頭。一無所疑矣。此亦古塔主睹雲門語而嗣之。正所謂也。故捐資鏤板以廣其傳期以後之來者。同一了悟。存此心者。豈淺淺耶此之功勳不墜。行願彌堅。蓋可見矣。庶幾法流不泯。派永接於曹谿。燈焰長存。光愈明於少室者也。‧‧‧
三十六式動禪
妙空老和尚
三十六式動禪 佛乘宗由近代高僧 妙空老和尚所傳,生理、心理並重,為菩薩圓修六度,明心見性,圓證真如之法要,其對全身組織機能功用之發揮,心能之理用,以至質能互變,智、德、體、相、理、事、能、用、時、空,與法界理量一如,全體大用之圓成,皆有具體之修行方法,大師乃圓証一心之聖者,余少時從師參學,深覺理深事簡,功效宏速,因鑒於工商社會,生活競爭緊張繁忙,致科技越進步,而道德越墮落,身心患病者日增,為發揚中華文化,增進全民之健康福祉計。乃將師傳綜合本人數十年修持之經驗,先整編三十六式,以貢獻於社會,分初、中、高三級傳授,(信仰佛教則另有加行修法)。初級行功不分宗教、男女老少皆易修學,強身袪病,功效神速。歡迎各界人士參加指導研修以宏傳國粹,而廣功德。‧‧‧
冠導阿毗達磨俱舎論
冠導阿毗達磨俱舎論 佐伯旭雅上人 編輯冠導阿毗達磨俱舍論 杉原春洞瀨邊惠燈勘文之。‧‧‧‧‧‧
五教合編
王鳳儀先生
五教合編 人生於天地之中。惟此性命而已。是以諸大聖人受天之命。而以道德性命倫常之理示喻之。期人人出苦得樂。由黑暗而達於光明也。上天不忍人由愚昧而殘生。故生聖人以旋教化。其倡以神道者。警人之信心。倡以天道者。專人之信心。倡以人道者。乃啓人之信心也。‧‧‧‧‧‧
修心訣
聖真仙佛
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云:「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
秘蔵寶鑰
聖真仙佛
秘蔵寶鑰 悠悠悠悠太悠悠,內外縑緗千萬軸, 杳杳杳杳甚杳杳,道云道云百種道, 書死諷死本何為,不知不知吾不知, 思思思思聖無心,牛頭嘗草悲病者, 斷苗機車愍迷方,三界狂人不知狂, 四生盲者不識盲,生生生生暗生始, 死死死死冥死終。‧‧‧‧‧‧
般若真實經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般若真實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成就殊勝,一切如來金剛加持,三摩耶智,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冠,為三界主,已證一切如來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來,一切眾平等種種事業,於無盡無餘一切眾生界,一切意願作業皆悉圓滿。常恒三世,一切時身語意業,金剛大毗盧遮那如來,在於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宮中一切如來,常所遊處,吉祥稱歎,大摩尼殿,種種間錯,鈴鐸繒幡,微風搖擊,珠鬘瓔珞,半滿月等而為莊嚴。‧‧‧‧‧‧
勸發菩提心文合刊
聖真仙佛
勸發菩提心文合刊 學佛之目的。在證得無上菩提。故華嚴中善財南詢時。於各善知識所皆云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日經住心品云。菩提心為因。學佛者。不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能圓滿正覺者。無有是處。今日各經坊流通之發菩提心文。共有四種。一龍猛菩薩所造。依金剛密乘。…
佛說五大施經七經合刊
宋施護等譯
佛說五大施經七經合刊 佛世尊一時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苾芻眾俱。佛告諸苾芻言。有五種大施。今為汝說。何等為五。所謂一不殺生。是為大施。二不偷盜。三不邪染。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是為大施。以何義故。持不殺行。而名大施。謂不殺故。能與無量有情施其無畏。…
楞嚴經淺說
中央刻經院佛經善書局
楞嚴經淺說 楞嚴一經包括萬物萬事之原理。其義即一切事物究竟堅固。即一切事徹底明白覺悟也:際此人欲橫流邪說蜂起宗教泛濫科學猛進之時。無理路無根據之宗教必遭淘汰。而佛教獨能傳至科學最發達耶教最興盛之歐洲。且駸駸日上。其原因即佛經具有顛撲不破之高妙義理。…
佛乘宗要論
太靈法師演講 清涼居士筆述
佛乘宗要論 佛乘宗要論,為太虛法師應庚申講經會之請而說。法師童年剃度,普陀精研經典,力持戒行,已二十餘稔。今春來粵,任支昆仲從之遊,因記其說為書,凡十四章,七十六節,都三萬餘言。藁成,以示偈盦。偈心儀法師,俗纏不果承教,方歎無緣,及覩此,似又覺無緣而有緣也!…
楞嚴經易讀簡註
唐中天竺沙門般刺密帝譯 唐清河房融筆受 朱印清標題
楞嚴經易讀簡註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衹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云:「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