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名稱 | 著作、主講等 | 內容介紹 | 
  
    | 朱子治家格言 | 明-朱柏廬 |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 勸孝歌 | 清·王中書 | 孝為百行首,詩書不勝錄。 富貴與貧賤,俱可追芳躅。……
 | 
  
    | 勸忍百箴 | 元-許名奎 | 予讀唐史,見高宗幸張公藝家,問其九世不分之狀,書忍字百餘以對,於是興感。嗟乎,人為血氣所使,至於凶於而身害於而家何限?昔成王之命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叔孫豹之慨季孫,其御者曰:「魯以相忍為國。「趙襄子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平馭吏醉污丞相車茵當斥,丙吉曰:「西曹第忍之。「柳玭《家訓》曰:「肥家以忍順。「杜牧之《遺興詩》曰:「忍過事堪喜。「司空圖曰:「忍字敵災星。…… | 
  
    | 勸報親恩篇 | 清-佚名 |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 
  
    | 圍爐夜話 | 清-王永彬 | 圍爐夜話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 
  
    | 女論語 | 唐-宋若莘 | 古來賢婦,九烈三貞。名標青史,傳到如今。 後生宜學,勿曰難行。第一貞節。神鬼皆欽。
 有女在室,莫出閒庭。有客在戶,莫露聲音。
 不談私語,不聽淫音。黃昏來往,秉燭掌燈,。……
 | 
  
    | 女誡 | 漢-班昭 | 鄙人愚闇,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子穀負辱清朝。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 | 
    | 戒子孫 | 宋-邵雍 |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凶之謂也。…… | 
  
    | 明心寶鑒 | 明-范立本 | 夫為人在世,生居中國,稟三才之德,為萬物之靈,感天地覆載,日月照臨,皇王水土,父母生身,聖賢垂教。而從教者,達道為先。非博學無以廣知,不明心無以見性。雖有生而知之者,近者奇稀。昔夏禹王聞善言,猶然下拜,何況凡世人乎?…… | 
  
    | 閨範 | 明-呂叔簡 | 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聖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倫盡分之謂也。)建立倫紀。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生其間。蕞爾七尺。其與天地並立為三。稱為三才者。以其能敦倫盡分。繼往開來。參贊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為萬物之靈。而獨得至極尊貴之名稱也。儻不本道義。唯以飲食男女之欲是騁。則與禽獸何擇焉?! …… | 
  
    | 訓女孝歌 | 宏教真君 | 宏教真君日:婦女們,最愛聽,談今論古;又有的,最愛聽,說鬼道神。我今日,有一段,極大故事。細講來,與你們,各各聽聞。我本是,一棵樹,長條細葉。是當初,天和地,精氣生成。這地下,植立起,一棵柳樹;那天上,高懸著,一個柳星。 …… | 
  
    | 孝順歌 | 柳真人 | 眾人們,焚起香,側耳靜聽。柳真人,有些話,吩咐你們。談甚今,論甚古,都是無益。有件事,最要緊,你們奉行。各自想,你身子,來從何處?那一個,不是你,爹娘所生?你的身,爹娘身,原是一塊。一團肉,一口氣,一點血精。…… | 
  
    | 修身寶鑑 |  | 【百善孝為先】凡有孝行者,必是端人正士,或為奇特英豪;【萬惡淫為首】心貪淫欲,皆邪辟之流,終必無惡不為,喪身敗德歷觀不爽。…… | 
  
    | 呂祖消災增福良方 | 呂祖 | 古人留下舊醫方,明目清心大補湯。世人用我諸般藥,萬禍千災化吉祥。…… | 
  
    | 生命的智慧 | 濟公活佛慈示 | 屠戮他身,甘肥自己,便是不仁。
	離他眷屬,筵我親朋,便是不義。
將他肉體,供獻神明,便是不禮。
稱延祿命,應食腥羶,便是不智。
設餌裝媒,引入陷阱,便是不信。…… | 
  
    | 學堂日記 | 晦齋氏輯 | 學堂日記者。何為童蒙記問計也。童蒙記問曷取乎。此曰。讀書以學做好人為第一義。非僅為識字計也。顧學做好人。須憑榜樣。是編所集善者可以勸善者。可以懲。皆榜樣也。而且繪而出之。近而可信。。…… | 
  
    | 御製勸善要言 | 順治皇帝著 | 上天鍳察。降以災祥。其降祥者。因人之存心行事不同。至不能守其初心。遂悖乎天矣。外染於污習。天垂訓。以教天下。昭不爽。詎可不畏哉。古人原使之改過而遷於善也。從來報應昭而降災者。亦以明戒下民。固以顯佑善人。其不得巳。深念上之教世勸勉為先。天命。撫育萬方。朕恭承。…… | 
  
    | 老子的智慧 | 林語堂 著 | 不離開道之根本的叫天人;不脫離道之精微的叫神人;不背棄道之真理的叫至人;以自然為主,以純德為本,以道體為門,超脫窮通、死生、變化的叫聖人;用仁來施行恩惠,用義來建立條理,用禮來規範行為,用樂來調和性情,用溫和、慈藹、仁愛的態度來感化世人的,便叫做君子。…… | 
  
    | 《圍爐夜話》全文附譯文 | (清)王永彬 |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 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弘厲工夫。……
 | 
  
    | 五倫行實圖 | 李秉憲 | 。…… | 
  
    | 創業難勸世文 | 北京寶文堂存板 | 。…… | 
  
    | 聖學心法 | 明成祖朱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