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善書

道慈要壇訓上冊
聖真仙佛
道慈要壇訓上冊 道者。到也。滋也。功候一到。無在非道。即初之功候。心期於道。身行其到。亦皆曰道。萬物之生也。一生於水。水生於火。水火既濟。乃能生於木而為相為形。木非水火。不足以滋養。故曰慈者滋也。諸方修功養候。內外雙重。內而曰道。不能到其境。...
道慈要壇訓下冊
聖真仙佛
道慈要壇訓下冊 人之悟也。在乎勤修。修坐於堅。自能覺悟。修坐於恆自能妙轉。能覺悟於妙轉。凡可成聖。愚可為智。衰可為健。弱可為強。是修道之功候。有不期然而然之妙蘊。各方修坐以來。見景生情者。不乏其人。以所滯念為心得者。亦實繁有徒。以是言之。修功之悟也實難。修功之覺也。亦云不易不過覺悟於理者。徒託空言而已。...
道院壇訓合訂本
聖真仙佛
道院壇訓合訂本 坐法之真傳不明於世也久已。而先天之坐法。不傳於世者。又六萬年於茲已。在此六萬年之中。教化大行。人民康樂。所謂修道之教。雖不言道。而教之寓有道也。江河日下。教派紛歧。於是言教者則離乎道。言派者則更背夫教已。道既非道。教亦非教。世間之門戶所以紛紜而爭持之者。其坐也以言無為。...
錦囊開展
瑤池聖母
錦囊開展 聖母錦囊兮。今已開展。天命有無兮。一目了然。十嘆寶詞兮。是母親演。旁門什教兮。有何辯言。指示天命兮。切切記緊。順存逆亡兮。先哲早言。...
三教心法之四書說約
三教心法之四書說約 魏君星文。吾鄉好道者。壬戌之秋。自滬來津出一書以示余。日三教心法。讀之。三教精奧。靡不詳盡。真天府之寶籙。瑯環之秘籍也。於是孟君了誠樂山。夙具救世熱忱。糾合同志。集資翻印。以期續道脈而挽人心。救世之心。亦良切矣。夫天無二道。三教同源。佛老之與儒。雖各有心法。而其所體之道。...
太乙北極正經經髓氣母歸宗卷一
聖真仙佛
太乙北極正經經髓氣母歸宗卷一 道之所在。歸源於化。有所化者。乃有所生。生命於性。生形於靈。靈氣所感。形體乃賦。是以天地之大德日生。而生之所以云生。在於不息不已。不息者。輪界之中。自有精靈之所轉。不已之功。惟守是根。守根於靜。而後炁氣靜動之機。到處是化。到處是生。...
匯選論語讀本
匯選論語讀本 學校廢讀經久矣。論孟等書。往日在私塾為童蒙普徧誦習者。今則入中學入大學尚鮮寓目之機會。况小學乎。雖然。聖經賢傳之言。與時代潮流不能悉合者。未嘗無之。其可作人生立身處世之南鍼。有益於國民道德之修養者。亦率見不。...
碧苑壇經
碧苑壇經 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崑陽子說戒於金陵碧苑。謂凝真子邵守善。扶搖子詹守椿曰。余白髫年慕道。識透浮生不實。幻境無常。要免輪迴。蚤修至道。但崆峒雖近。廣成子未許相逢。蓬島非遙。凡夫身安能得到。務必遠離污染。掃盡塵埃。滌蕩心胸。潔涓志慮。消磨結習而俗念如灰。...
恭參太乙北極真經全書
聖真仙佛
恭參太乙北極真經全書 法華一經。天台之為玄義文旬也大而詳。溫陵之為要解也精而約。天台尚矣。溫陵亦不可輕也。或曰。先閱要解。後參之玄義文句。其勝劣相去遠甚。而云溫陵不可輕者何謂也。夫溫陵生天台後。玄義文句等書皆所歷覽。其銖銖而分。縷縷而辯。非不知之。第其解以要名。正取直捷簡徑。而復繁詮曲釋。窮遠極深。則博而非要矣。...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
醒夢道人 覺真子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 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眞體道。 太皇上帝詔曰:無極權衡,啟三教而三龍規定。混元造化,判三才而三曹區分。三曹分,則有尊卑上下。三龍定,則有善惡貞淫。顧三龍大會,為三才之駿業鴻圖。三曹大宗,仰三教之正道定理 。...
鎮心戒心救己三咒合刊
聖真仙佛
鎮心戒心救己三咒合刊 老祖 訓其心之佳。可以渡世渡人矣。其心之誠。可以超渡一切矣。不過悟誦各有所分。能悟者。則於內功有助。能誦者。則於超渡有益。而於己身之福德。亦造詣弗淺。但非讀本講義可比。此處正好用潜徒之讀書。不求解於深也記之。...
北京道院練功圖
聖真仙佛
北京道院練功圖 或曰超升有術乎,修養有術乎,不修養不能超升,不坐功不能修養,不平氣不能坐功,不定窔不能平氣,非有術何能因其步驟而功成,行圖老尼曰:修養之道本來無術,超升之機更不能有術,有術則柃奇炫異,非道之正路,更非道之真旨。或曰如何可以超升?如何可以修養?既不以術必然有訣,無訣修養何處為則。...
普證大道妙乘要訓
至聖先天老祖訓
普證大道妙乘要訓 老人以奉天之道院。而立此大道一空無妙乘。普證宏願諸緣覺。以昌大道於今日者。即所以大應證諸修之性靈於未來也。故以慈普、明修、慧乘、仁同、穆遠、靜仁、道覺、應化、宏仁、仁慈、乾坤十弟子。為斯妙乘之首主。各先以自然而行萬緣之功行。...
牟平道院訓錄
聖真仙佛
牟平道院訓錄 大道為公。出乎公不得謂之道。離乎道何以謂之修。人無所修。此濁氛之所以多。而厲氣之所以深也。吾道化世。十數年來。必以大公是導。而以慎獨是勉者。正以宏化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持公。持公必先遏慾。遏慾必先明理。明理必先誠意。誠意必先慎獨。蓋獨不慎則意必不誠。...
樵陽玉書
聖真仙佛
樵陽玉書 遠在深山稀世功,神仙芳跡能共縱,仙意冉冉仙氣濃,內蘊真傳是呂翁,黃梁一夢未曾夢,只留俗世更從容,野鶴閒雲多走動,名山大川有俠風,仗劍而行麻衣弄,心存渡世意氣融,千古留名千古誦,萬世流芳更無窮,丹青畫像神現湧,形形貌貌靠畫功,瀟灑不凡俊俏臉,仍堪救世渡迷窮,此乃吾圖真形奉,傳之後世俏臉容,呂師語說留後用,萬德弟子敬為恭。...
坐修須知
至聖先天老祖訓
坐修須知 乾元資始。坤道配天。修則今別其用者。為方便女方之悟進也。而仍以院方坐圖列示規矩者。存夫道之本旨也。各女修方,宜悟修本。勵養功候。庶幾清寧之化。得以毋忝所生。而不失位育之妙已。勉之勗旃。...
大連道院壇訓錄
聖真仙佛
大連道院壇訓錄 得事之正。理之真。故曰。大道所以導諸眾生以正也。水不導則泛濫。人不導則作亂。此導之所以為道者。皆非背人而馳。是所以導各個人之心以歸于正也。人之生於世也。所欲者不外生與安耳。生不得其道者則亡。安不得其道者則危。是必以道之真以導之。而使其生且安也。...
太乙北極真經副集經旨邃秘
老人定
太乙北極真經副集經旨邃秘 老人曰。志堅心誠。善福无疆。實惡愚寂。誠思箴梁。矜躁偏急。誡銘宏張。老釋清基。儒合卷藏。首述經旨。善悟修炁。心水輪天。根功是基。炁輪心始。化合難測。腦髓孕天。靜動無息。形性命立。實歸真境。聲色空輪。炁化元精。塑走梳堅。先後互變。上元圖說。奧妙悟參。昧靈界輪。體從都息。...
太乙北極經髓天集素一
老人定
太乙北極經髓天集素一 老人曰。萬物有形。形而聚靈。萬物有體。體而凝神。靈聚而後氣固。神凝而後炁交。此先後天所以必以息息為主也。息而為靜。靜則靈感。息而為動。動則神通。靈感為功。神通為候。感於有無。而後通於上下。故曰。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
太乙坐釋法言
老人定
太乙坐釋法言 秒秒心光善緣昌。茫茫覺路願為樑。點點性靈澄照裏。絲絲堅戰魔來狂。鄭重功修方言道。集建慈勛舉世康。玄機不再行須勉。展渡慎莫意徬徨。...
宗壇訓錄
老祖訓
宗壇訓錄 各弟子知刧之將臨乎?既知之已必有所運用,不能運用必不能化刧。化刧者必先弭刧,能弭刧者必從了因着手,而後刧刧之功用有不期而然之妙用。在焉是以有力者了刧以其力,無力者弭刧以其功候,而在於自然之消弭,必明乎道體中之因果與夫運化中之錯綜,而後道中之道自有其妙用己。...
朝鮮主院開幕壇訓錄
聖真仙佛
朝鮮主院開幕壇訓錄 。...
母院壇訓:丙子夏季
聖真仙佛
母院壇訓:丙子夏季 總以認真為第一要義。而欲有認真之行為。則必先存負責之心志。心有負責之堅誠。則事必不至廢弛。而見泛應曲當之妙已。惟於負責之下認真之時。亦不妨有少事寬容之時也。所以少事寬容者。不失吾道厚以待人之真也。弗知一有寬容則必流於姑惜。用人辦事一有姑惜。則必勤者失其勤。惰者反終於惰。而均無向上之心已。...
母院壇訓:乙亥年秋
聖真仙佛
母院壇訓:乙亥年秋 昭昭者天。芸芸者人。天之與人謂為無關乎。人莫不曰。人心即天心也。人心厭亂。天心自然悔禍。關係之密切。如此其甚也。昊天不弔。災刼頻仍。謂為極相關乎。究之人自人天自天也。祈禱無靈。芻狗萬物。漠然之際又如此其極也。謂為無關。...
福山道院壇訓
聖真仙佛
福山道院壇訓 觥觥大道。渾然無名。渺渺真源。寂然無聲。粵維天地。一炁化生。
陰陽以判。萬物乃成。至靈人只。秉其精英。乃參化育。體立用宏。
道脈心法。唐虞稱盛。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年湮代遠。真旨不明。
宗教繼起。用扶顛傾。降及近世。門戶分爭。人心陷溺。塵刼方萌
。...
經咒擇要彙錄
老人定
經咒擇要彙錄 正經經首:吾老人於五千紀前。授經於諸阿闍黎諸阿難尊者。爾時諸護經監。均散布於六合內。以護法降魔。使清靈充塞潛陽永固。而後鎮惡弭刼。生生不已。於是果吒奈那問於老人曰。功之弗定。孰依附是。行之弗堅。孰靜默是。老人乃以引淨入微出幽入明之說。...
萊蕪道院壇訓
聖真仙佛
萊蕪道院壇訓 一團和藹生大千。物物生生各有緣。散為萬殊成個性。由實煉虛復吾元。哈哈道法無窮妙無虛。宇宙恍渺系吾心。看破萬空大化裏。何說往古與來今。...
袖岫軒語錄
聖真仙佛
袖岫軒語錄 太上老君訓:漫云道德獨猶龍。祇在羣倫品性中。抱一得將根本靜。自然變化盡從同。時無古今。人無新舊。其道與德。皆係性根。何云至道。變化無窮。何云至德。厥惟守中。中斯克變。而化乃同。...
進德須知
聖真仙佛
進德須知 大道為公。出乎公不得謂之道。離乎道何以謂之修。人無所修。此濁氛之所以多。而厲氣之所以深也。吾道化世。十數年來。必以大公是導。而以慎獨是勉者。正以宏化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持公。持公必先遏慾。遏慾必先明理。明理必先誠意。誠意必先慎獨。蓋獨不慎則意必不誠。。...
造化祕蘊
聖真仙佛
造化祕蘊 一炁孕育。萬象成形。非氣之至正者乎。氣之正者。莫不宗於虛。而虛宗實化。道乃得其主宰。是以不沒之氣。厥惟正氣。正氣之宗。虛靜能堅。堅其無形以化有形。此天地萬有之所以降化於世。而循環不息也。須知生者必死。死者必化。化者必滅。滅者必生。生生不息。死死輪因。...
灶君籛譜
聖真仙佛
灶君籛譜 心燈指陳功過。導誘愚頑。至真至確。不漏不繁。誡後覺之金針。救迷之寶筏也。書曰。惟天陰騭下民。又曰。作善降祥。洋洋乎訓。範敷宣殆與勸善之旨。若合符節。鳴呼。神之為德。不其懿歟。普願四方好善閱是編者。各宜志心書寫。刊播流傳。俾廣都通邑僻壤遐陬。靡不家置。一編父詔兄勉吾知中人以下為善之念。油然自生。。...
閨閣良箴
閨閣良箴(古書版)
閨閣良箴.doc
閨閣良箴.pdf
民國八年春重刊,饒培芝署
閨閣良箴 目錄:烈女經序、舉香讚、啟經贊、明珠仙姑寶誥、烈女真經、勸孝歌、積善歌、忙人歌、坤女要言、慈船歌、催船歌、貨*(身+小)leng歌、快樂歌、瘋癲歌、金雞三唱、 純陽祖師諭、 鐵拐李仙諭、文武二聖諭、醒世良言。 烈女真經目錄:讀書、辨別、閨閣、心、守身、女工、衣服、忌辰、嫌疑、從一、孝親、出閨、孝翁姑、鰥寡、歸寧、敬夫、居孀、患難、教子、待人、和睦、分晰(全卷終) 舉香讚「寶鼎焚爐中 四壁霞德紅 經聲還未動 誠意達九重」 啟經贊「一卷靈經對眾宣 專為婦女吐真詮 朝夕焚香誦一卷 下元劫運轉上元」 書籍末尾「萬劫千生得個人 須知前世種來因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時度此身」。...
一貫天機直講
後覺道人魏堯則之著
一貫天機直講 於戲,人心何嘗不善!而所以不善者,則以境遇、時勢所迫故耳。當名利馳逐之秋,而繒繳已施,陷阱已設,賢者亦惟有高舉遐飛、隱於塵外而已。何則?既不肯逐流揚波以戾乎道,復不肯鉤心鬥角以喪其真,避世而超乎象外,避言而免落言詮,斯即所謂全真大道矣乎。...
三聖心經
三聖心經 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 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 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 一紀飛昇 知者易悟 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 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 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仙佛奇踪八卷、消搖墟無生訣--洪自誠、萬曆壬寅 (1602)
洪自誠、萬曆壬寅 (1602)
仙佛奇踪八卷、消搖墟無生訣--洪自誠、萬曆壬寅 (1602) 消搖墟引 夫人生墮落世網,彼蠅爭蟻逐輩無論已。即古稱長心逸節,亦往往鍛羽羈足,若轅駒檻烏。然夫,誰能蟬蛻鳳舉,而消搖物外也者,緬惟羽客仙翕。吸雲英,餐石髓,駕紫鳳以翩韆,馭青牛而遊遨。...
仙佛奇踪八卷、消搖墟無生訣--象網生、太和館、明萬曆
象網生、太和館、明萬曆
仙佛奇踪八卷、消搖墟無生訣--象網生、太和館、明萬曆 消搖墟引 夫人生墮落世網,彼蠅爭蟻逐輩無論已。即古稱長心逸節,亦往往鍛羽羈足,若轅駒檻烏。然夫,誰能蟬蛻鳳舉,而消搖物外也者,緬惟羽客仙翕。吸雲英,餐石髓,駕紫鳳以翩韆,馭青牛而遊遨。...
仙佛奇蹤--消搖墟三卷、寂光鏡三卷、長生詮一卷、無生訣一卷--明洪應明撰、明萬曆三十年
明洪應明撰、明萬曆三十年
仙佛奇蹤--消搖墟三卷、寂光鏡三卷、長生詮一卷、無生訣一卷--明洪應明撰、明萬曆三十年 消搖墟引 夫人生墮落世網,彼蠅爭蟻逐輩無論已。即古稱長心逸節,亦往往鍛羽羈足,若轅駒檻烏。然夫,誰能蟬蛻鳳舉,而消搖物外也者,緬惟羽客仙翕。吸雲英,餐石髓,駕紫鳳以翩韆,馭青牛而遊遨。...
何仙姑經、曾二娘經
何仙姑經、曾二娘經 遨遊大地唱仙歌。反被世人笑我魔。不識黃金當糞土,老龍把做毒蛇拕。苦勸人修不肯修。却將恩德變為讐。我今囘首朝天去,不管人間得自由。我亦深知絕世歌。無人指示總成魔。舉頭見道雲端立。把袂臨風將子拕。…
北游記
明余象斗編
北游記 玉帝設宴會群臣 卻說隋朝煬帝臨天下。忽一日,玉帝降下玉旨,在三十三天兜率宮設宴會,浮天君、張天君、許天君、立天君、葛天君等。眾天君得旨,各各依次而到。朝見山呼畢,玉帝曰:「孤立極有五百劫,晝夜勤勞。細觀孤之中天,不如西方之萬一。…
古書隱樓藏書--清閔一得撰、吳興金蓋山純陽宮藏板
清閔一得撰、吳興金蓋山純陽宮藏板
古書隱樓藏書--清閔一得撰、吳興金蓋山純陽宮藏板 寶誥 太妙天史,西竺真仙,降生承德行家。聲修己證,道宗師表。度神度人度鬼,宏開選仙道場;復命復性復元,大闡還源密諦。贊文尼而醫世,陰符造化之玄。功返無極以朝真,特證瑤天之右相。大悲大願,大慧大仁。東華密部開科初祖,太乙心法啟化祖師,中天救劫大仙,雷酆嶽瀆都巡按定,定梵妙行真人,玉清師相經綸演政使司,神璣明德真君,大慈救劫天尊。…
合宗明道集九卷--冉道源集錄、民國刊本
冉道源集錄、民國刊本
合宗明道集九卷--冉道源集錄、民國刊本 粵自崆峒演教,軒轅執弟子之儀;柱下傳經,仲尼興猶龍之嘆;道教淵源,由來久矣。蓋以天無道則不運,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道豈可須臾離乎?…
呂子道德經解--劉沅
劉沅
呂子道德經解--劉沅 玄元道祖,為無始之至尊,代分身而啟化,函關初度之年,紫氣東來,青牛寄迹,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令尹真人,其書推本于聲臭之原,旁及乎物理之變,體用本末,蓋綦詳焉。…
呂祖三世因果說
呂祖
呂祖三世因果說 從來天之生物也,每因材而篤。栽者培,傾者覆。天非有私意于其間,亦任人之自為榮枯耳。故修德則日進于高明;作慝則日流於污下,甚至偃蹇終身。呼天號泣而莫知其由者,曷可勝道哉?…
呂祖修真秘訣
呂祖
呂祖修真秘訣 嘗思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不說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不說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道之為道。殆不可以言語形容者乎。果爾們不必復著一書。…
呂祖全書--義陵無我子彙輯、清道光庚戍年重刊本
義陵無我子彙輯、清道光庚戍年重刊本
呂祖全書--義陵無我子彙輯、清道光庚戍年重刊本 元始天尊曰:天地之所以常存者,道而已矣;道之所頼以不墜者,在人而已矣。道在於人,文以載道,於是垂諸簡編,亘古不朽。古先聖王,開天明道之書,盖不少矣。…
呂祖全書六四卷--呂洞賓、武林王履階清乾隆40年
呂洞賓、武林王履階清乾隆40年
呂祖全書六四卷--呂洞賓、武林王履階清乾隆40年 大凡人生之禍福。皆因其事之善惡而分。人事之窮通。實由其心之邪正而別。是以聖人立教。每崇正而黜邪。儒者立身。必去惡而為善。但此義賢智者易明。而尋常者未曉。於是化導之法。因果之由。不能不更廣其文。以並垂於世。…
呂祖指玄篇秘註
呂祖
呂祖指玄篇秘註 嘗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嗟乎。斯人皆因氣稟所拘。人慾所蔽。迷真逐妄。良知良能。明化為暗。良可嘆也。余自幼讀孔孟之書。喜釋道修身經典。於三教之書。深窮其義。但人道之理易明。惟率性天道。莫知其奧。細閱一切註解。皆與正文始末不合。氣脈不貫。適至三星古地。…
坤元經--民間寶卷第十三冊
民間寶卷第十三冊
坤元經--民間寶卷第十三冊 金丹大道,純陽一氣也。人欲修之,皆以五常始,而性分盡,則四端萬善之當然,參贊位育之極至,方滿乎性之量充塞無外,混合無名,乃曰成聖。至吾仙佛,乾坤修行,丹道大源,皆由至虛至靈之性,靜養心身,在清淨寂滅中。…
坤鑑寶鏡--丹鳳山道人復陽子輯、溪橋道人敘、清光緒癸未
丹鳳山道人復陽子輯、溪橋道人敘、清光緒癸未
坤鑑寶鏡--丹鳳山道人復陽子輯、溪橋道人敘、清光緒癸未 余以歷世清淨種根。遊神冥趣。示現女身。產體東吳。代經唐季。以孝母盡節。契道碧霄。得聖母鍊形丹訣。授五雷飛劒糸功。丹證妙化之身顯靈蜀岷之境。常以坤道修持。不可多見。縱有閨秀。無從得師。…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明宣德6年內府泥金寫本1431年
明宣德6年內府泥金寫本1431年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明宣德6年內府泥金寫本1431年 撰人不詳,後經善信弟子王氏名濤加以整理。似出於東晉時期。此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三元妙經)乃神仙太玄女青傳述元始天尊法旨。經文分上元一品賜福天官耀靈元陽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三篇,分別列舉三元宮府及其神君仙官之名稱。…
太上感應篇(古本)
太上感應篇(古本)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太上感應篇--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元刻本
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元刻本
太上感應篇--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元刻本 人之一性,湛然圓寂。涉境對動,種種皆妄。
一念失正,即是地獄。敬誦斯文,發立汗下。
煨燼心火,馴服氣馬。既以自鏡,且告迷者。…
太上感應篇經傳--明刊本
明刊本
太上感應篇經傳--明刊本 卿備員赳赳。念頗慈常。雖詰戎講。武不忍。恒勝公。優之餘。習靜署樓進。…
太上感應篇註釋--扶經堂
扶經堂
太上感應篇註釋--扶經堂 自羲皇一畫開天。而乾坤奧妙盡於圖書。三教聖賢相繼疊興同。茲性命各有淵源。無非扶植綱常。維持世道。而一元闡教。化為三清。覺世牖民。未有盛於。…
太上洞玄靈寶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民國十二年癸亥中秋長沙聚仙文社重校刊
民國十二年癸亥中秋長沙聚仙文社重校刊
太上洞玄靈寶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民國十二年癸亥中秋長沙聚仙文社重校刊 本行集經者乃叙。朕出身履厯之由。與厯刼修證之實。頒自天宮。行於下土。無容爾凡民妄更一字。亦不容爾僧道亂諱一辭者也。惜行世已久。刊刻多訛。傳授非人。乖偽殆甚。…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
丙子春二仙庵退隐王伏陽重刊陳近篆耑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 太上之書而化度者。又不知凡幾。此書特其一端。而救世之心終不可沒。故片楮零縑。皆精神之所寄也。至於三教同源之說。厯考於書。是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茲不多贅。總之。三教之同。同此一心。萬古精神。一仁而已。聖賢仙佛之濟人。毫無畛域。雨露風雲之成物。豈有紛爭。仰泰山之高。同分雲影。對江海之大。共挹清光。我輩下土螻蟻。亦惟蠕動化於其間耳。…
孚佑上帝呂祖寶懺
孚佑上帝呂祖寶懺 化溯皇覃。道成上古。受玉清之勅旨。得元始之心傳。久成妙契。於希夷復。廣慈光以濟渡。有唐貞觀。爰降閻浮。讀書立品。奉孔孟為依皈。守靜致虛。得老莊之秘奧。…
孚佑帝君訓世心經
孚佑帝君訓世心經 孚佑帝君。訓世心經。天生萬物。惟人最靈。
人為靈寶。心是一心。心為主宰。一身之君。。
役使百骸。區處羣情。物無其物。形無其形。…
張三丰全書
張三丰全書 古來一隱一見。而不失其正道者。其惟至人乎。能隱而不能見。則閒冷之意。深於世無益也。能見而不能隱。則消磨之日。甚於己無成也。雖然。出而霖雨。入而煙霞。豈遂枯寂無為乎。抑非也。上眞隱世。復度世。見人不附人。是又隱見之神奇者耳。我三丰祖師。具知幾之明。存正誼之理。…
御註心印經--玄谷帝君(明)、日本江戸初寫本
玄谷帝君(明)、日本江戸初寫本
御註心印經--玄谷帝君(明)、日本江戸初寫本 支谷帝君日。朕聞心印經者。乃無上玄窍。主金闕大道君之所述也。其辭恢奧。其旨淵微。闡敷至道之玄機。剖露性命之根蒂。實登真之徑路。為度世之梯航。學者苟能造其理。達其辭。窮神以知化。參玄以入妙。知心為一身之宗。操養不失。勿塞勿閉。…
悟真篇三註、金丹真傳、規中指南、悟真外集--嘉慶十四年鐫、聚錦堂梓行
嘉慶十四年鐫、聚錦堂梓行
悟真篇三註、金丹真傳、規中指南、悟真外集--嘉慶十四年鐫、聚錦堂梓行 嗟夫。人身難得。光景易遷。罔測短修。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修種。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其習漏未盡。…
悟真篇約注--陶素耜
陶素耜
悟真篇約注--陶素耜 嘗觀周易。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此聖人極臻乎性命之與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詳者,何也,蓋欲序正人倫,施仁義禮樂之教,故於無為之道,未嘗顯言,但以命術寄諸易象耳。…
扶經堂易知錄1冊(亦名文昌帝君功過格、西元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春重刊)
西元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春重刊
扶經堂易知錄1冊(亦名文昌帝君功過格、西元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春重刊) 蘭臺石室乾坤有祕奧之圖書。孔鼎湯盤。聖賢無新奇之事業。況乃玉虹垂戶。緣至德以呈祥絲。竹傳音為遺經而啟瑞。故知彜倫攸敘乃成經世之文章苟其節義乖違無取欺人之學術文昌功過格者先哲之緒言後賢之軌範也夫其寸積銖求較量休咎規行矩區別貞邪似未免謀道而復計功或反將疑今而亦戾古然而墨悲絲染慨世路之蒼黃孔重蘭言謂同心之臭味誠身必先明善格物始能致知苟涇渭之分流自聖狂之異轍方今羣才蔚起。…
承志錄--陶素耜
陶素耜
承志錄--陶素耜 彭師原序 自古仙師,假黃白之術,為內修之助,丹經子書,彰彰可攷,中浪傳也,今人多因世不偶見,遂指大道為荒唐之說者謬矣!蓋道之不行,有由然也。求道者貪心嗜利,為師者蓄奸行騙,致使有道之人,珍重勿洩,有志之士,迷惑蔽錮,此道之所以不聞,也苟有篤志精修,朝乾夕惕,終身勿忘,無欲而求,不為盲引,自然一誠感格於蒼旲。…
文子--徐靈府朱弁杜道堅合注、孫鑛文融評
徐靈府朱弁杜道堅合注、孫鑛文融評
文子--徐靈府朱弁杜道堅合注、孫鑛文融評 徐靈府作《通玄真經序》曰:大道不振,其來已久。微波尚存,出自諸子。莫不祖述道德,彌縫百代。文子者,周平王時人也。著書一十二篇。平王問文子曰:聞子得道於老君,今賢人雖有道而遭淫亂之世,以一人之權,而欲化文亂之民,其能庸乎?文子對曰:道德匡邪以為政,振亂以為理,使聖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故積德成王,積怨成亡。…
文帝全書五〇卷、附錄藝文一卷--清刻本1775
清刻本1775
文帝全書五〇卷、附錄藝文一卷--清刻本1775 文帝全書敍畧 嘗思人為萬物之靈,受天地生成之德,性本良善念實仁慈,無奈世漸澆,人心不古,日用倫常之理。日以晦昧,是以福業銷微,壽多夭折,此乃人道之不修,非天心之有異也。陛幸沐詩書之澤,稍知修省之方。…
文帝書鈔
文帝書鈔 文帝書鈔序 從來勸懲之書,不難于傳,而難于信。傳而弗信,雖家藏一編。祇供塵封。蠧蝕耳於勸懲之實。非有裨益也。方今天下。士子咸服。文帝之化。朱大中丞。書鈔一刻。集寶訓之大成。與上等人說性理。與平等人說因果。…
文帝陰隲圖說人鏡陽秋--清道光甲辰鐫、錫山文昌宮藏板
清道光甲辰鐫、錫山文昌宮藏板
文帝陰隲圖說人鏡陽秋--清道光甲辰鐫、錫山文昌宮藏板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
文昌化書5卷--閩邑徐鍾震(1507)
閩邑徐鍾震(1507)
文昌化書5卷--閩邑徐鍾震(1507) 余本吳會間人,生於周初,後七十三化為士大夫,未嘗酷民虐吏,性烈而行察,同秋霜白日之不可犯。後西晉末,降生於越之西、雋之南兩郡之間。是時,丁未年二月三日誕生,祥光幕戶,黃雲迷野。居處地俯近海,里人謂清河叟曰:君今六十而獲貴嗣。…
文昌帝君化書--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匯刊33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匯刊33
文昌帝君化書--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匯刊33 余本吳會間人,生於周初,後七十三化為士大夫,未嘗酷民虐吏,性烈而行察,同秋霜白日之不可犯。後西晉末,降生於越之西、雋之南兩郡之間。是時,丁未年二月三日誕生,祥光幕戶,黃雲迷野。居處地俯近海,里人謂清河叟曰:君今六十而獲貴嗣。…
新編分類夷堅志--宋洪邁撰、明葉祖榮類編、明嘉靖25年清平山堂刊本
宋洪邁撰、明葉祖榮類編、明嘉靖25年清平山堂刊本
新編分類夷堅志--宋洪邁撰、明葉祖榮類編、明嘉靖25年清平山堂刊本 夷堅志序。夷堅之名。昉於莊子。其言大鵬。寥濶而無當。故託徵於夷堅之志。所謂寓言十九者。此其首也。有宋洪公景盧。仍其名而為之士。雜掙古今。陰隲冥報可喜可愕之事。為四百二十卷。史氏稱其博極載籍。…
新訂晉代許旌陽得道擒蛟鐵樹記二卷--[明]鄧志謨編
[明]鄧志謨編
新訂晉代許旌陽得道擒蛟鐵樹記二卷--[明]鄧志謨編 許都仙,江南人也。厥祖累世陰德,都仙以西晉初誕,溯其自,蓋玉洞仙降世,豈夢熊夢鳥者說哉!都仙幼穎異,長舉孝廉,擢旌陽縣令,赫有改聲。惟以五胡並亂,遂解簪神,嚼然不染。…
明道易經--敦厚老人注、清光緒乙未年重刊本
敦厚老人注、清光緒乙未年重刊本
明道易經--敦厚老人注、清光緒乙未年重刊本 大哉易經。由來久矣。從三皇察陰陽。而遺後世。自五老。造圖書。以負馬龜。午會以當離明。羲皇而王天下。龍馬成圖。靈龜獻書。觀奇偶。以分陰陽。相對待。而辨爻象。羲皇畫先天之卦。文王列後天之位。周公。孔聖繫辭演傳。…
朱子遺書第二十四冊《周易參同契考異》一卷、《陰符經考異》一卷(清康熙禦兒呂氏寶誥堂重刊白鹿洞原刻本)
清康熙禦兒呂氏寶誥堂重刊白鹿洞原刻本
朱子遺書第二十四冊《周易參同契考異》一卷、《陰符經考異》一卷(清康熙禦兒呂氏寶誥堂重刊白鹿洞原刻本) 參同契者。詞陋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業。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無準。序以為政。不至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長生。學以養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陰陽合其。銖兩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剛柔。動靜米鹽。…
楞嚴說約、楞嚴述旨--陸西星(上海涵芬樓 影印日本《卍續藏經》本)
陸西星(上海涵芬樓 影印日本《卍續藏經》本)
楞嚴說約、楞嚴述旨--陸西星(上海涵芬樓 影印日本《卍續藏經》本) 幽谷朽生。素無前識。因師覺悟。學讀蘂編。晚討竺墳。刳心健相。質成魯誥。自信同源。竊以。虞傳精一。孔絕四母。子思指實相於未發。曾子以定慮易止觀。與彼軒書知性知天萬物備我之說。儒門宗旨。何異西來。乃縵衣之流。專為密藏。始自左於吾儒。互有螢論。豈其然乎。…
浄明忠孝全書--黄元吉(宋)、徐慧(宋)、邵以正(明)校訂、明景泰03年
黄元吉(宋)、徐慧(宋)、邵以正(明)校訂、明景泰03年
浄明忠孝全書--黄元吉(宋)、徐慧(宋)、邵以正(明)校訂、明景泰03年 真君姓許氏,名遜,字敬之。曾祖琰,祖玉,父肅,世為許昌人,高節不仕,穎陽由之後也。父漢末避地於豫章之南昌,因家焉。吳赤烏二年己未,母夫人夢金鳳銜珠墜於掌中,因是有娠而生真君焉。生而穎悟,姿容秀偉,少小通疏,與物無忤。…
海山奇遇
江左書林右印
海山奇遇 昔呂祖遊陸仙北海草堂,現身說法以度良緣,作賓翁自記數十則,據實書寫,如話家常。此蓋以入世出世之蹟,歆動潛虛,使知仙根甚重,真道難逢,功名不必戀,世事不必貪。寰瀛圖不必再遊,黃梁夢不必重做。所謂以身設教也。…
消災延壽閻王卷
消災延壽閻王卷 近時世人根行愈薄動輒作惡。上天慈悲准菩薩諸神議奏。凡遵改悔者。格外加恩抵免頒發玉歷曉諭。欲使世人懺其前非。悔不再犯。省諐之諦語真詮。而世人皆不知現在天下都城隍處。每逢庚申。分泒夜遊等神專查人間遵信玉歷。捐貲重刊廣傳者。上奏准世世榮顯報。遇災難印傳者逢凶化吉。病者印傳。愈痾疾而得長生。…
玉樞經籥二四卷卷首末各一卷--鄞縣洞梵閣清道光25
鄞縣洞梵閣清道光25
玉樞經籥二四卷卷首末各一卷--鄞縣洞梵閣清道光25 今乃而知糸氏之學。有未可盡非也。其未可盡非者辭。不蹈虛意。不涉詭振。蒙啟聵。而反其誠。於心與吾儒盡性立命之旨。相表裏也。癸郊秋不佞遘疾。且危醫者多難之。謂宜靜養。庶可生因謝事。假城北玉清道院。閉關如緇者。…
繪像呂祖八寶救世全書
繪像呂祖八寶救世全書 世謂仙經始於老子。非也。昔皇帝得陰符三皇玉訣。修之而仙者。已開道教之宗。至柱下為關尹子。著道德二篇。多是述而不作。觀於篇中屢引故聖人亦則前乎道德者。歷有明徵。惜其經不盡傳。道德而後。文始尚矣。抱樸子讀之。一字一拜。詢純粹以精者也。…
繪圖歷代神仙傳
繪圖歷代神仙傳 《繪圖歷代神仙傳》者,乃輯錄歷代神仙事跡,並繪以圖像,使觀者如見其形,聞其事,心生敬仰,從而傚法其行。此書之作,旨在宣揚神仙之道,啟迪後世,務使世人知曉修真之路,尋道之門,崇德尚善,遠離塵俗。…
繪圖歷代神僊傳
繪圖歷代神僊傳 《繪圖歷代神仙傳》者,乃輯錄歷代神仙事跡,並繪以圖像,使觀者如見其形,聞其事,心生敬仰,從而傚法其行。此書之作,旨在宣揚神仙之道,啟迪後世,務使世人知曉修真之路,尋道之門,崇德尚善,遠離塵俗。…
老子道德經 --光緒十二年重刊守經堂藏板
光緒十二年重刊守經堂藏板
老子道德經 --光緒十二年重刊守經堂藏板 玄元道祖為無始之至尊代分身。而啟化函關。初度之年。紫氣來東。青牛寄蹟。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令尹師真人。其書推本於聲臭之原。旁及乎物理之變。體用本末蓋綦詳焉。秦漢而還。代有著述。惜多狃於膚見。偏泥元文。昧厥源流。指為惝恍。…
道宗六書--明李栻輯、明萬曆刻本
明李栻輯、明萬曆刻本
道宗六書--明李栻輯、明萬曆刻本 道宗六書即:道德真經、先天真經、文始真經、沖虛真經、南華真經、正一真經。其中:道德真經、文始真經、沖虛真經、南華真經這四部著作,不止是道教經典。…
道言內外秘訣全書六卷--吳勉學刻、黃之宷重修、明萬曆刊本
吳勉學刻、黃之宷重修、明萬曆刊本
道言內外秘訣全書六卷--吳勉學刻、黃之宷重修、明萬曆刊本 生疚大矣。故有生疚則有學。而三聖人性命之教。與天地相終始。逐逐者亡。論已間有剽聲襲響者。則曰生者疚之常。宆疚者生之常。奚以之庸心而學為而未識。生疚之常。猶之乎其不生。猶之乎其不疚也。何者氣聚而生氣。…
金闕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說--經摺裝、清代刻本
經摺裝、清代刻本
金闕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說--經摺裝、清代刻本 朕本寒微,遭胡運之將,更值群雄之並起,不得自安於鄉里,遂從軍而保命,幾喪其身,而免於是乎。受制不數年,脫他人之所制,獲帥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帝位,奉天以伐元,統育黔黎。自即位以來,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晝遑遑,慮穹蒼之切。鑑於是問道諸人,人皆我見,未達先賢。…
關聖帝君聖蹟圖誌全集五卷-盧湛彙輯、于成龍鑒定、陳宏謀、沈德潛增訂、敦五堂重刋本、清乾隆戊子33年
盧湛彙輯、于成龍鑒定、陳宏謀、沈德潛增訂、敦五堂重刋本、清乾隆戊子33年
關聖帝君聖蹟圖誌全集五卷-盧湛彙輯、于成龍鑒定、陳宏謀、沈德潛增訂、敦五堂重刋本、清乾隆戊子33年 關聖帝君者,忠義之化身也。自漢末三國時期,關帝以忠勇事蹟名垂青史,為後世敬仰。其忠義之心、勇武之行,古今中外,無不稱頌。後世感念其忠誠義勇,遂奉祀於廟堂,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其神靈感應,救護生民,事跡流傳,至今未衰。凡讀此書者,當知古今義理之不變,聖賢之行可效,忠義之心常存。…
靈源大道歌白話譯--陳志濱
陳志濱
靈源大道歌白話譯--陳志濱 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靈鑑含天容萬物。
太極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謹勿失。宮室虛閒神自居,靈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慮,一縱一勞形蠹弊。朝傷暮損迷不知,喪亂精神無所據。
細細消磨漸漸衰,耗竭元和神乃去。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須含蓄,根識昏迷易變遷。磋跎不解去荊棘,未聞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滿火候足,應物無心神化速。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
黃帝五書、黃帝金匱玉衡經、黃帝授三子玄女經、廣黃帝本行記、軒轅黃帝傳
黃帝五書、黃帝金匱玉衡經、黃帝授三子玄女經、廣黃帝本行記、軒轅黃帝傳 黃帝曰:吾授汝此圖金匱、玉衡經二,子秘之。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垂拱無為,而知未明。不出房戶,可知天下,不出戶房,可致真王。明視登明,所臨吉凶;自非至精,此術不通。閉口閉口,禍害不從;泄露道真,其命必窮。…
黃石公素書--唐司馬承禎天隱子、唐張志和玄真子、无能子、齊丘子化書
唐司馬承禎天隱子、唐張志和玄真子、无能子、齊丘子化書
黃石公素書--唐司馬承禎天隱子、唐張志和玄真子、无能子、齊丘子化書 黃石公云:天下有三危,而未有一安。此言政治之危也。國家有三寶,而未有一財。此言治國之寶也。臣子有三德,而未有一忠。此言人臣之德也。家有三本,而未有一豐。此言家事之本也。世有三教,而未有一修。此言修身之教也。…
德教闡微
聖真仙佛
德教闡微 詔曰蓋聞大道之行。行於無形。而運於無為。洪荒未闢。大空惟留一點太和之炁。以絪以縕。時鳴五音。以涵以融。而妙造化。漸疑一元。佈臨虛無境中。元元之晶。炁氣相合。渾淪既久。恍朗如如。惚焉冥焉。杳焉藹焉。和之以節。致之以中蘊藏奧密。…
明心寶鑑
古聖賢
明心寶鑑 子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降。天報之以禍。尚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徐神翁曰。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平生行善天加福。若是愚頑受禍殃。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閒中檢點平生事。靜裏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大羅金丹心法
聖真仙佛
大羅金丹心法 大道之傳與天地無終極顧授者無不傳之祕而列聖相延之心法惟智者觀其深耳且予之望人甚於人之求我金丹心法予輩所覃心研慮盡種盡利以裁成者正思以嚴訪密求得其人以相與也乃作者已窮其奧會其歸發天地之房要俾毫髮無遺憾面彼以輕心掉者岡計天人性命之防至以崑玉奇珍抵鳥鵲而莫之恤嗚呼明珠暗投之恨詎忍言哉至如扶術以居奇甘自蹈於人琴俱碎是又失人於交臂而大公獨踞以為私夫英賢麾拒於門牆而匪僻辱於几席誰敢執其咎而俾隕越以貽差故心法之傳以公道付諸天下傳道而機不盡洩。……
大道真傳
純陽祖師
大道真傳 道之不明於天下也久矣。賢者過之。愚者不及也。古仙師渡世心切。留丹訣於書。又不敢明言以違天。故設而寓意其中。於是有壇爐鼎竃龍虎明月男女母子之名。無如後人不知修德積功累行。以感天地、而賜之真師。錫之真道乃妄希天寶。強解丹經。不日爐火之事。即謂男女之功。嗚呼、此所以學道者如牛毛。而成道者如兔角也。即吾昔日之書。亦多指為男女採取之說。吾甚恨焉今值下元甲子普渡之時。……
廣善壇--壇訓輯要
純陽祖師
廣善壇--壇訓輯要 老佛慈悲救世之苦。而不忍九二皇胎之永淪大劫於不復也。故降壇而垂訓。又懼訓詞之不能徧及。而無以資多數之觀感而啟發也。故飭壇生擇其中之有裨於人心世道者而輯錄之。以便覽斯書者之有以發其戒慎恐懼之心。而從此改惡而遷善。庶不至及身墮落三途。而承先啟後有以保佑其身家。而長久長養子孫也。故付之剞劂以行於世。非故敢舞文也。……
彌勒佛傳道指南
聖真仙佛
彌勒佛傳道指南 我乃世外一奇仙 逍遙自在樂無邊 身居蓬萊山島內 上天命我至人間 誰知中華善人少 勤勸凡人學修仙 貪名圖利不願脫 不信學道思修煉 故造真經思度眾 須修自身上心田 今日道場難得遇 無緣不肯學癡癲
抱道清趣
聖真仙佛
抱道清趣 李青蓮仙師降諭曰。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也。所謂不朽者。亘古弗變。歷代常新。無時代性者也。德者得也。上得於天。內得於己。外得於人。仁義禮智。本性之得於天也。孝弟忠信。至道之得於己也。學者造其端。致其極。…
經濟尋源
聖真仙佛
經濟尋源 經濟尋源一書天人合一之旨也自始自終由本至末由精而粗自天而人貫穿聯絡全與中庸體格相似惜中庸一書為後儒講壞反將天人性命無分無合之義說背晦了故後世讀書人每多放辟邪侈損厥天理專尚文詞把天人看得全不相貫通其流弊遂至不畏天不畏人甚且不畏鬼神不畏父母豈非世之自命大儒講明性理者作之俑哉天不喪斯文二千年來值我大清中興於是特傳道統。……
羣真集
聖真仙佛
羣真集 在天為星象在地為聖賢言星象而人不悟言聖賢而人易知右聖賢立言垂教時時見於他書孔子集羣聖之大成折衷而為天下後世法降及於今雖至頑至悍亦終莫能鄙孔孟之言而以為不足法蓋其平日清明所發見猶有不能泯也今讀羣真集有感焉羣真集何書 列帝 列仙之鸞訓書為救劫書也今春正月里人設壇於鶴堂集同人以襄事子渾與焉詩伯奉母家居暇時或月一二至見其因人。……
呂祖編年詩集
呂祖
呂祖編年詩集 閱古名家大集凡有翻刻全編箋注編訂者必具載古今序文所以傳刻之源頭及本集之大旨各吐精華別抒見解苦心心孤詣良不可沒呂祖編年詩集既已成矣爰合古今諸序臚於前而評點之亦所以誌源頭明大旨表諸公之精華見解耳至有俗刊序俚者亦不盡錄是為序。……
大道經統-卷上
聖真仙佛
大道經統-卷上 吾聞演易者言。天地人三元。為太極一元。善哉善哉。但就地道人道以立天道也˙可以人各為太極三元週度之一元˙則不可何以故。生生之元。乃旡始之元。殆可名為旡旡元元。况言其極。極言其旡。本無一定神。而有萬能理。知其一無萬有之窔。 一出一入而已。元始之神在是。一先一後而已。元窔之數在。是若知其數之。……
大道經統-卷下
聖真仙佛
大道經統-卷下 吾老人周巡元宇。經皇初世界凡十萬未嘗有所言。一如其道。經娑婆世界凡十億萬。未嘗有所言。一如其道。經慘淡經營世界凡百億萬。未嘗言如是之言。一如其道。經崎嶇混濁世界。未嘗言如前巡世界。言且不盡其世界非世界之言。噫世界多已。道則一而已已。以形體分。不過九等。一等世界一。為吾樞中極。環為胞之廣。體為胞炁之空窔耳。實則無世界可稱。二等世界。八為統中之乾元明堂宮中座。……
渝院道訓彙編
聖真仙佛
渝院道訓彙編 甲申四月初二日習科。釋迦佛自妙山奉 至聖命來:順機昌化。調洽陰陽。普救四海。盡渡八荒。同心協力。道慈是光。挽劫回運。救死扶傷。時維夏月。序屬清和。餘德餘行。天人相合。萬物生長。劫運消脫。順時應機。大化是說。動靜剛柔。消長盈虛。陰陽二氣。化合天機。明心見性。清內澈外。眾生悉渡。無人我界。……
東南主院壇訓
聖真仙佛
東南主院壇訓 江江文風。通龍蟠之瑞氣。六朝典雅。位虎踞之仙鄉。此中吟嘯。卓爾超羣。幾年以還。叠經歲月。木筆呈祥。沙盤獻瑞。飛鸞闡雲壇之雅化。璇珠集錦繡之金章。纏綿誥誡。遂多刻玉鏤金之文。反復謳吟。不乏扢雅揚風之著。至若闡石門之經旨。演亦宮之妙諦。貫通聖道之精微。昭揚聖哲之箴規。玄理禪篇。萬派是宗。旨約辭賅。均原炁解。珠聯璧合。具本真情。是故可以迪真傳。可以敦倫常。可以端庸行。可以導善心。今集錦篇簡約編輯。付之棗梨。公諸修域。不猶是善端之畢露哉。凡有識之士。默悟是篇。參通斯文。則對京鎮區之道化。亦得窥其端倪焉。是為序。……
呂祖無極寶懺
呂祖
呂祖無極寶懺 呂祖,名洞賓,字純陽,唐末道教之大宗師也。其修煉成道,遨遊三界,救度眾生,積功累德,凡歷千年,神蹟昭著。呂祖之教,重於性命雙修,救世渡人,所傳《無極寶懺》,乃為懺悔積惡、解冤釋結、消災延壽之經文,功德無量。……
文昌帝君救劫集福寶懺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救劫集福寶懺 夫天道好生,神明護佑,然世人罔顧天理,造下無邊罪孽,致使天降災厄,世間罹難。文昌帝君,秉承天命,統領星辰,護佑蒼生,救度群生於災劫之中。帝君慈悲為懷,特頒《救劫集福寶懺》,以示眾生,俾使世人悔過自新,消災延壽,積福集德。……
太乙北極經髓氣母歸宗
聖真仙佛
太乙北極經髓氣母歸宗 太乙北極正經經髓氣母歸宗炁氣交替弁言天之數數五。地之道數十。五五二十有五。而合其數。以為大衍。而其中為主體。則以五行之運化。而錯綜燮互。以成其息息之功用。故統五合六。以為天地至大至廣至備至完之數。而其精氣神化。則主於一。一而不二。乃生萬有。此大衍之數。所以藏其一而為四十有九也。四九者。陽陰相變之數也。。……
太乙北極行修真經
聖真仙佛
太乙北極行修真經 道生於一。一生於道。道一相生。乃有其體。體有其用。乃有輪界。輪界運用。乃有剛柔。剛柔相濟。乃有化渡。化渡不己。乃有循環。循環輪迴。乃有生死。古人云死生亦大己。各各知其大而修其大。修其大而盡其大。盡其大而悟其大。悟其大而行其大。因大以自至於其極。則大小之判。皆有不期然之妙諦在焉。是功也者。運於內者也。運於外者也。內外不偏而後功行方能有自然之化渡。乃有當然之推展。……
母院壇訓(乙亥年春、夏季)
老祖訓
母院壇訓(乙亥年春、夏季) 新年又復值新春。恰是日新日日新。道化演成新氣象。因昷一炁轉鴻釣。哈哈。斗柄東指。大地皆春。淑氣普遍。草木萌芽。當此時會。舉凡世間之萬物萬類。莫不皆合生意而暢生機。以見生生不已之一番新氣象焉。然氣象所以能演進輪轉不息者。乃天地自然之運化。以及大道自然之運化也。何以云然。蓋道之為道。以體言之。。……
香港道院壇訓錄(一)
聖真仙佛
香港道院壇訓錄(一) 忠孝人生大本。樹基積德當為。齊家治國古今垂。方是乾坤正軌。時至而今反昔。讐親倒戈稱魁。翻天覆地共相追。禽獸羞與同類。自有天地以來。萬物生生化化。人列三才之中。有人有家。有家有國。欲求齊家治國。必從根本溯源。敬事於親者。必能盡愛於國。古云。覓忠臣於孝子之門。此之謂也。但人生所重身也。身之所者親也。乾父坤母。雖聖人孰非從此以立身。抑孰非。……
德言
聖真仙佛
德言 哈哈、有德者言。無言者德。冥冥無言。而羣物利。是天德也。至人有言。而世序和。是人德也。以德以言。言則治世。以言以德。德則闢世。順行以序。悠悠永年。逆行以覺。運天地機。變無為妙。光大宇宙。啟迪聖賢。前無古今。後無乾坤。以宰乎一。而正元居。極於中也。是守中一。而合於和。得和則定。永得止善。聖功盡矣。是謂德言。弁諸於首。天運甲戌年三月念三月日李修元識。……
性理教範
梁夑乾 著
性理教範 天之欲警亂世也,必持生出類拔萃之聖,而有義正詞嚴之文,使亂世知所惕,天之欲扶正道也,必持生擔當道義之賢,而有力闢邪說之辨,使正道有所歸,天之欲平治天下也,則必持生大道天才士,而出天心世道之書,使天下有所法。是故,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著七篇而楊朱墨翟熄,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撰大易而天地陰陽之道者。雖然,著天心世道之書,豈易也哉。夫著趨時應世之書,時世遷而即廢,著教科工程之書,科程改而即棄。……
三教破迷顯正明心寶卷
清戒師翰林楊茂 師明宗居士述
三教破迷顯正明心寶卷 鴻濛未判 一炁初分 性理虛空 參透報恩 人稟陰陽 命合天地 稟五行生萬物 奈人心黑暗 世事昏迷 吾拔雲現日 露寶開明。……
玉露金盤
瑤池金母
玉露金盤 自混沌初開。靈根布於天壤。乾坤既奠。大道洩於寰區。別儒釋道教之門。名雖分而理一貫。天地人才之氣象。各殊而道同。蓋人也稟天地之靈氣而生。靈鍾造化。藉陰陽之毓秀而長。毓運陶甄。必體忠孝以立乾坤。當培正氣以還天地。……
敬信錄
聖真仙佛
敬信錄 管子曰。聖人畏微。愚人畏明。微者吉凶未兆而畏常。惺明者。禍福已分。而畏亦無益然。則自微而之。明吉凶禍福之介。其人人所可省察。而致力者乎。徐幹中論曰。鴆酒盈巵。渴者不飲。不飲者知其為鴆也。無人焉告之。則甘如飴矣。銷金在鑪盗者。弗掬弗掬者知。其為銷也。…
文昌帝君陰隲文圖證
聖真仙佛
文昌帝君陰隲文圖證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筍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亭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
護國佑民伏魔寶卷「上下」
聖真仙佛
護國佑民伏魔寶卷「上下」 成就伏魔一卷經。功圓果滿定太平。伏魔爺。功圓慲。慧眼遙觀。實實的。為生死。不為吃穿。收了圓。結了果。共成勝事。雲長寫。一土證。字義俱全。同費心。同用意。同造寶卷。不求財。求老爺。保佑平安。身安樂。即就是。無價之寶。勝如他。積黃金。過於泰山。…
道德經釋「2卷」黃庭經注「 2卷」呂洞賓
呂洞賓
道德經釋「2卷」黃庭經注「 2卷」呂洞賓 天覆地載。日月代明。四時流行。萬物並育。莫不有道。以主之也。是道之大。而無外小。而洞其微。余年五十。有志於是。將二十年矣。所覩道典諸書。枝流派遠。雜出驚奇。終莫若 太上老祖之道德經。為冣雖後賢輩各出註疏。或講章句。論藝術要皆支。…
道慈綱要 世界紅卍字會道慈研究所編
聖真仙佛
道慈綱要 世界紅卍字會道慈研究所編 道慈研究所。何為而設也。蓋道慈本皆無名。因人而得其名。道慈本無形。因人而演其形。且道慈不能自顯其體。因人而立其體。道慈不能自彰其用。因人而致其用。是道慈於人之關係。至密且切。而人於道慈之責任。亦重且遠矣。…
陰騭文廣義節錄 [3卷] 周安士輯
周安士
陰騭文廣義節錄 [3卷] 周安士輯 易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書言。作善降之百祥。左氏言。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故知福善禍淫。乃宇宙中必然之理。三教宗旨。無異同也。儒者聞因果之說。出於釋氏。遂以惠廸從逆吉凶。影響之事。盡歸佛門。謂人死無復有後。世善惡不皆有報。而無忌憚者。…
香山寳卷:普明禪師
普明禪師
香山寳卷:普明禪師 三春果滿菩提樹。一夜花開世界香。談禪講教會機京。音傳心朗碧天寒。金聲玉振。月照中天。耀人心目。性海無邊。騰今觀古毘盧藏。等閑推出向人看。…
陰隲文詩箋
聖真仙佛
陰隲文詩箋 蔡明經鐵耕先生著陰騭文。排律詩向有行本年久版。漶今沈君輩。鳩貲重刻。而命言於綬明。經之為是詩也。蓋謂懲創之旨。備於斯文。而感人性情。尤善入。國家功令。以五言八韻。試士束髮操觚者。莫不致力於此。則由其素所習。而開其所易悟。文為綱領。詩為條目。注為發明。俾學者涵泳。優游自得乎。惠逆吉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