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善書圖書館
首頁
善書目錄
善書影片
善歌
道之宗旨
聯絡我們
查詢善書
簡体
佛經
佛說業報差別經淺說
不詳
業雖無形象可見,亦非顯色視覩,它確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左右,深嵌在我們心坎中,可惜,我們肉眼凡夫,而不能窺見;何況想要逃避它的掌握,脫離它的支配呢。業,雖然不是一個有形的東西,叫您看見,設若,您讀了這部經文,細密的思考,周詳的審判,的確,能叫您看見認識,了解。‧‧‧
淨宗必讀
夏蓮居居士著
此书是夏莲居老居士佛学之精华汇集,之前乃为净宗学会极为殊胜的学习资料,又为黄念祖老居士生前指定学习之书。故而,此书堪为学净土宗念佛法门同修的必读之书! ‧‧‧
十一面觀音神咒經
北周耶舍谷達譯
一心頂禮,一時佛在補陀落山。為眾說出。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我有神咒。若有眾生。有受持者。除卻一切病患憂苦。清除一切惡業煩惱。除身口意業。皆令清淨。心中百千萬億等事。無不成就。‧‧‧
咒語彙編
本書豐富收錄日常生活最常實用咒語。獨家採悉曇、天城體、羅馬拼音、漢字對讀。可輕鬆讀懂兩種梵文字體,並且藉由當今普遍使用的天城體,直接得知悉曇之古梵文,這是學習梵文必要的方法,也是梵文咒語最新的編譯法。本書特將梵文翻譯為中文義理,讓修持咒語者,直接契入佛法。‧‧‧
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pdf
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mp3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傳教大師三藏賜紫沙門法天奉詔譯
此無量壽如來陀羅尼,饞誦一遍,即滅身中十惡四重五無間罪,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苾芻苾芻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即時還得戒品清淨。誦滿一萬遍,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顯現身中,皎潔圓明猶如淨月。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與無量俱胝菩薩眾圍遶來迎行者,安慰身心,即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
無量光如來根本陀羅尼
無量光如來根本陀羅尼.pdf
無量光如來根本陀羅尼.mp3
此無量壽如來陀羅尼,饞誦一遍,即滅身中十惡四重五無間罪,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苾芻苾芻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即時還得戒品清淨。誦滿一萬遍,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顯現身中,皎潔圓明猶如淨月。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與無量俱胝菩薩眾圍遶來迎行者,安慰身心,即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附白話解說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金剛經課誦本、金剛經白話直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諫。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不退轉法輪經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録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諸菩薩摩
訶薩衆無量無邊阿僧祇數爾時世尊於中
夜後入廣大光照三昧是時文殊師利法王。‧‧‧‧‧‧
佛說盂蘭盆經疏
始於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貫貴賤。儒釋皆宗之。其唯孝道矣。應孝子之懇誠。救二親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蘭盆之教焉。宗密罪釁。早年喪親。每履雪霜之悲永懷風樹之恨。竊以終身墳壟。卒世蒸嘗。雖展孝思。不資神道。遂搜索聖賢之教。虔求追薦之方。得此法門。實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養。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歷多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合轍
夫談性宗者 多落理圈 繢談相宗者 多落事圈 繢不知相即是性 性外無相 如波即是水 水外無波 真空妙有理事無礙 此不二法門也 楞伽有以相宗目之者 而達摩西來持此為傳佛心印益 以三界唯心萬法 唯識但能了識藏 即如來藏則知自心所現 虗妄之相 本無自性本。‧‧‧‧‧‧
思益梵天所問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陁竹林。與大比丘僧。六萬四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人。皆眾所知識得陁羅尼。無礙辯才。及諸三昧。於諸神通無所罣礙。善能曉了諸法實性。悉皆逮得無生法忍。其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寶手去王子。寶積法王子。寶印手法王子。寶德法王子。虛空藏法王子。發心轉法輪法王子。。‧‧‧‧‧‧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浙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金魚袋蔣之奇撰
會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張公施此經。而眉山蘇子瞻為書而刻之板。以為金山常住。金山長老佛印大師了元。持以見寄為之言曰。佛山所說經。總十二部。‧‧‧‧‧‧
比丘戒本疏義
律制緣起--爾時佛遊蘇羅婆國。住毘蘭。若夏三月安居。舍利弗白佛言。向者我於靜處作是念。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久住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不久住。願為開示。佛告舍利弗。毘婆尸佛尸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此諸佛修梵行。法得久住。隨葉佛。拘那舍牟尼佛。‧‧‧‧‧‧
維摩詰所說經注
後秦長安釋僧肇述
維摩詰不思議經者 蓋是窮微盡化絕妙之稱也 其旨淵玄非言象所測道越三空 非比乘所議超群數之表絕有心之境 莽無為而無不為岡知 所以然而能然者 不思議也 何則夫聖智無知 而萬品俱照法身 無象而殊形竝應至韻 無言而玄籍彌布冥權 無謀而動與事會 故能綂濟羣方開物 成務利見天下我無為 而或者覩感照。‧‧‧‧‧‧
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一切諸佛語心 為宗演理 為教結戒 為律三者 如鼎之足 缺一不成 三無漏學 亦復如是 非戒無以生定 非定無以發慧 非慧無以入觀 非觀無以明心 是故諸佛萬行以戒為先 如將有千里之適 必褁三月之粮 今此律儀實為沙彌趨寶 所以般若資粮也 在昔雲棲大師搜經之秘。詮撮法藏之要 略以為初學入德之門 先以十戒法為紀綱 後以二十四篇為羽翼 神而明之則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庶幾乎包括矣 尚恐初學。‧‧‧‧‧‧
佛爾雅
乾隆辛亥夏五月。家耕厓孝廉。自皖城歸。過余齋。為余言。朱石君中丞。方撰佛孝經。余思有佛孝經。不可無佛爾雅。遂銳意創稿。凡三月而成書。略加注釋。如郭景純。若疏通證明之。尚俟乎將來君子也。夫諸經論律皆藉言宣。而辨物稱名。方不失佛菩薩垂教示人之旨。則是書似不可廢。因鈔存而記歲月焉。中秋後三日松靄居士周春書。‧‧‧‧‧‧
楞嚴合轍
予少孤生於貧里。雖托身,蕭寺。雅尚佛法。而意無所屬。時山中有老宿然公者。能醫能詩。且能究教乘。喜與之談。則往“拈”提楞巖要旨「以起」予。予亦能默領其旨,爾時乃屬意楞巖。‧‧‧‧‧‧
大方便佛報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八千人俱。皆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摩訶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訶迦葉。須菩提。憍陳如。離越多訶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觀世音菩薩大悲陀羅尼經咒
盖聞人生天地之間。秉陰陽靈氣以成立。蒙 神佛庇佑得平安。陰司路上曾云。欲積福壽修德者。皆以誠心敬佛為本。竊思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聖佛。歷代顯聖善解人間三災八難。‧‧‧‧‧‧
釋迦如來成道記
夫菩提至道者含靈。共有之本心也。神智妙用。圓滿具足。以有念故念逐物遷。沉迷變態浩刦。几夫故云。離念相者等。虛空界。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昔如來居出世之尊。垂化人之道。闡揚大教。誘掖群迷。開種種之門。方便雖陳於萬法。入圓圓之海。旨趣皆歸於一乘。然而顯教密宗。該性含相。顯之義派分五教。總名素怛覽。密之部囊括三藏。獨號陀羅尼。習顯教者。且以空有禪律而自違。不盡究竟之圓理。‧‧‧‧‧‧
中論
鳩摩羅什譯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佛所行讚經
馬鳴造、曇無讖譯
甘蔗之苗○。釋迦無勝王。淨財德純備。名故曰淨飯。羣生樂瞻仰。猶如初生月。王如天帝釋。夫人猶舍脂。執志安如地。心淨若蓮華。假譬名摩耶。其實無倫比。於彼象天后。降神而處胎。母悉離憂患。不生幻偽心。厭惡諠譁俗。樂處空閑林。……
佛本行經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
今麤班宣法。慈心專聽受。佛眾經要義。聖師之言辭。傳佛之典籍。最利益於世。受者蒙大慶。潤及一切生。普一切諸佛。仙聖明王智。慈心稱名者。獲福不可量。今故演吉祥。憂苦永滅亡。所至之方域。莫不得安隱。撿情專守心。各各靜意聽。……
佛藏經
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俱。皆是眾所知識。及無邊大菩薩摩阿摩薩眾。無量無數爾時舍利弗。從三昧起行詣佛。所偏袒右肩頭面作禮。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佛舍利弗。……
六度集經
(吳釋)康僧會譯
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座中有菩薩名河泥察。佛說經道 靜心側聽。寂然無念。意定在經。眾祐知之。為說菩薩六度無極難逮高行。疾得為佛。何謂為六。一日布施。二日持戒。三日忍辱。四日精進。五日禪定。六日明度無極高行。……
出曜經
婆須密舅法救菩薩撰
出曜經者。婆須密舅法救菩薩。之所所撰也。集此一千章。立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錄。其本起繫而為釋名曰出曜。出曜之言舊名譬喻。即十二部經第六部也有罽賓沙門僧伽跋澄。以前秦建元十九年。陟葱嶺涉流沙不遠萬里來至長安。……
大唐西域記
玄奘譯、辯機撰
若夫玉毫流照。甘露灑於大千。金鏡揚揮。薰風被於有截。故知示現三界粵稱天下之尊。光宅四表式標域中之大。是以慧日淪影像化之跡。東歸帝猷宏闡大章之步。西極有慈恩道場。三藏法師諱玄奘俗姓陳氏。其先穎川人也。……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慧立撰、彥悰箋
菾惟釋迦氏之臨忍土也。始演八正啟三寶以黜羣邪之典。由是佛教行焉。方等一乘圓宗十地謂之大法。言真筌也。化城垢服濟鹿馳羊謂之小學。言權旨也。至於禪戒呪術厥趣萬途。迺滅惑利生其歸一揆是故歷代英聖仰而寶之。……
大方便佛報恩經
譯者不詳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八千人俱。皆所作巳辦。梵行巳立。不受後有。如摩訶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訶迦葉。須菩提。憍陳如。離越多訶多。富樓那。弥多羅尼子。畢陵伽婆蹉。……
大藏祕要
元度輯
昔彌勒菩薩問佛言。三乘教法外更有法否。世尊告曰。我有摩訶三昩耶祕密內法。依之修行能令大乘行者速得成佛。可知此祕密法門實在三乘教外。非言思擬議所能測者。世人不察概以治病求財諸世閒法謂是密教所攝。……
攝大乘論世親釋
世親菩薩造、玄奘譯
諸破所知障翳暗。盡其所有如所有。諸法真俗理影中。妄執競興於異見。斯由永離諸分別。無垢清淨智光明。獲得最勝三菩提。惑障并習斷常在。能無功用於十方。隨諸有情意所樂。開示殊勝極廣大。三種解脫等方便。……
本事經
玄奘奉詔譯
無別有一法。覆障諸羣生。馳流生死途。如無明益者。無明大愚闇。由斯久流轉。徵此有往來。昇沉高下趣。若破無明益。解脫貪愛網。不處生死流。以無彼因故。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我觀世間無別一法。……
梁皇懴隨聞錄
諦閑講、寶靜輯
吾人之心。體本明淨。由無明故。煩惑遂生。煩惑既生。便成昏濁。而明淨之體。遂為隱沒。實未嘗減損小一絲毫也。欲令復本還元。非竭誠盡敬。恭對三寶懴悔業障不可。諸大乘經。具有令懴悔之文。隨人所宗。述為懴法。……
法苑珠林
唐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洎夫六爻爰起。八卦成列。肇有書契照乎。訓典鳳篆龍圖。金簡玉字百家異轍萬卷。分區雖理究精微言殫物範。而紀情括性未出。於寰中原始要終詎。該於俗外亦有藏史之說。園吏之談寶經。浮誕錦籍紆怪同縷冰。而無成若書空。……
火內生蓮
蓮池大師著
佛氏無生無滅。元黃開闢以來。歷劫出劫。亘古長存。上古人心。渾噩無善無惡。遏去諸佛。靜宣冧默。不立父字。而眾生自化生瑞劫後。世風日漸澆漓我。如來釋迦父佛誕。降王宮苦志潜脩。淂心法眼藏轉大法輪度。……
無盡燈
釋明印錄
四生含靈。役處乎娑婆世界。生不知死。不知自去。發業潤生沉溺七趣。所謂宛轉零落。無可哀救者。雖我佛慈悲。亦不能使有漏業流超越渾濁。幸而此生得受人身又值佛法。昌明之世而乃耽乎三毒不知自拔。駒隙流光時不我待一失人身。……
菩薩本生鬘論
聖勇[等]造、紹德[等]譯
稽首一切智。妙湛圓融德。聖支分相貌。無作同真際。我意靜無諍。忘稱讃布施。以四大為本。白淨生無變。往昔於人中。常修寂靜行。以拘蘇摩華。合掌而奉散。遠離諸罪惡。解脫諸煩惱。為人天愛敬。演說無上道。由意寂靜故。……
解深密經疏
園測撰
將欲釋經四門分別。一教興題目。二辨經宗體。三顯所依為。四依文正釋。第一教興及題目者。竊以真性甚深超眾象而為象。圓音祕密布群言而不言。斯乃非象而象著。即言而言亡。非象而象著理。雖寂而可談。即言而言亡言。……
賢愚因緣經
沙門慧覺譯
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盗滛、不兩舌惡口、妄言及綺語、心不貪諸欲、無瞋恚毒想、捨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
永珊重繪
我毘盧遮那如來、從本源世界以同體慈悲、隨順眾生機緣、現千百億釋迦身、此閻浮提迦毗羅國、淨梵王子示八相成道者其一也、住世八十年說法三百餘會開、無量法門度無量眾生、展轉傳來直至今日、然音容而入道在昔固多。……
金剛頂瑜伽經一切如來眞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不空奉詔譯
普賢妙不空、摩羅極喜主、空藏妙大光、寶幢大微笑、能觀大自在、曼殊一切壇、無言種種業、精進怒堅持、金剛鉤箭喜、寶日幢幡笑、蓮劍妙論語、羯磨甲怖持、無始無終寂、暴怒大安忍、藥叉羅剎勇、威猛大富貴、鄔摩天世主。……
阿毗達磨俱舍論
世親造、玄奘譯
有漏無漏法、除道餘有為、於彼漏隨增、故說名有漏、無漏謂道諦、及三種無為、謂虛空二滅、此中空無礙、擇滅謂離繫、隨繫事各別、畢竟礙當生、別得非擇滅叩。……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夫三寶利見其來久矣。但以信毀相競。故有感應之緣。自漢泊唐年餘六百。靈相肸響羣錄可尋。而神化無方待機而扣。光瑞出沒。開信於一時。景像垂容。陳迹於萬代。或見於既往。或顯於將來。昭彰於道俗。生信於迷悟。故撮舉其要。…
雜寶藏經
元魏沙門吉迦夜共曇曜 譯
昔人壽萬歲時。有一王。號曰十奢王。閻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羅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羅漫。羅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羅延力。兼有扇羅。聞聲見形。皆能加害。無能當者。時第三夫人。生一子。名婆羅陀。第四夫人。生一子。字滅怨惡。第三夫人。王甚愛敬。而語之言。…
雜寶藏論
元魏沙門吉迦夜共曇曜 譯
昔人壽萬歲時。有一王。號曰十奢王。閻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羅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羅漫。羅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羅延力。兼有扇羅。聞聲見形。皆能加害。無能當者。時第三夫人。生一子。名婆羅陀。第四夫人。生一子。字滅怨惡。第三夫人。王甚愛敬。而語之言。…
顯揚聖敎論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逝善說妙三身,無畏無流證教法上乘真實牟尼子,我今至誠先讚禮。稽首次敬大慈尊,將紹種智法王位,無依世間所歸趣,宣說瑜伽師地者。昔我無著從彼聞,今當錯綜地中要,顯揚聖教慈悲故,文約義周而易曉。攝事淨義成善巧,無常苦空與無性,現觀瑜伽不思議,攝勝決擇十一品。…
香山簡集
普明禪師編
宋普明禪師於崇寧二年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獨坐期堂。三月已滿。忽見一老僧云。公單修無上乘。正真之道。獨接上根。焉能普濟。汝當代佛行化。三乘演暢。頓漸齊行。便可廣度中下羣情。公若如此。方報佛恩。師問僧曰。將何法可度於人。…
龍樹山珍心經
徐澤醇
孫述甫心經彙纂。其集註較金剛為美。備前於重。鐫此經時。曾論之矣。心經傳世。只此一卷。卽有謂其來未全者。亦皆莫考其淵源。丙午嘉平朔日。得見龍樹山珍全本。卷分上中下。敬閱一過。始知此經。為我大士所說。前後絡脈分明。為苦海眾生開示一切微妙門者至矣。切矣。至咒語人。只知誦。而不能解。又得金蟬頭陀尊者釋。…
文殊金剛論
論師婆藪槃豆此云天親造 元魏三藏法師菩提留支譯
見諸眾生煩惱縛 起菩提願為救拔 如是正覺慈悲尊 頂禮造論釋經故 我論能盡煩惱怨 救護諸有斷惡道 如是二種最勝利 一切外道論中無。…
付法藏因緣經
後魏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昔婆伽婆。於無量劫。為眾生故。求最勝道。成就種種。難行苦行。捨所愛身。頭目髓腦。國城妻子。宮殿臣妾。投巖赴火。斬截身體。或時有為一四句偈。剝皮為紙。折骨為筆。以血為墨。書寫供養。諮學明師。禀受諸佛。悲傷群生。勞謙累德。修萬善行。發洪誓願。…
佛吉祥德讚
尊者寂友造 宋西天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護奉 詔譯
我今歸命佛世尊,稱讚最上諸功德,時語如語不誑語,實語法語如義語,正語寂語無我語,顯示第一義諦門。出現諸身普徧眼,善於光明常觀照,開諸有情智慧目,破彼所有癡暗冥,十力真實而出生,已到最上清涼地。…
佛說中心經 [十四經同本]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菩薩。四輩弟子。天龍鬼神。帝王人民。日會聽經。佛右面比丘。名曰目連。神通妙達。智如虛空。隨時變化。權智並行。普還濟眾。數如恆沙。諸天稽首。靡不師仰。佛告目連。彼有大國。去斯八千。處在邊境。…
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百千人俱。復與無量阿僧祇不可說大菩薩眾所謂十方來集。爾時王舍大城有婆羅門姓大迦葉於睡眠中夢見閻浮提內有大蓮華其華千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妙最勝七寶所成於蓮華內見有月輪。彼月輪內又見丈夫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此四天下所有眾生見斯光者生大歡喜踴躍無量皆受快樂。…
佛說四分戒本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京都瑞應寺傳戒比丘性證重刊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毘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崖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眾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捨墮 眾集聽我說 毘婆尸式棄 毘舍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 為我說是事。…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佛陀波利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大菩薩。萬二千人俱。及諸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會說法。爾時世尊。於其面門。以佛神力。放種種光。其光五色。青黃赤白。一色之中。有無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議。一一化佛。有無量化菩薩。讚頌佛德。其光微妙。難可測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獄。遍帀八萬。無不普照。其中眾生。遇佛光者。自然念佛。皆得初地方便三昧。爾時眾中。有新發意菩薩。四十九人。各欲從佛求長壽命。無能發問。…
佛遺教經
此經乃我佛臨滅時所說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佛頂尊勝總持經咒
世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諸天會處。善法堂內。演深妙法。教導天眾。時有天子。名曰善住。居於廣大勝妙殿內。天眾圍繞。共相嬉戲。天樂自娛。於其夜分。空聲報言。善住天子。勿自貪樂。汝七日內。…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唐定覺寺沙門志靜述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者,婆羅門僧佛陀波利儀鳳元年從西國來至此漢土,到五臺山次,遂五體投地向山頂禮曰:「如來滅後,眾聖潛靈,唯有大士文殊師利於此山中汲引蒼生,教諸菩薩。波利所恨生逢八難,不覩聖容,遠涉流沙,故來敬謁。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見尊儀。」言已悲泣雨淚,向山頂禮。禮已舉首,忽見一老人從山中出來,遂作婆羅門語謂僧曰:「法師情存慕道,追訪聖蹤,不憚劬勞遠尋遺跡。然漢地眾生多造罪業,出家之輩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能滅眾生一切惡業。…
僧伽所集佛行經
僧伽跋澄譯
僧伽羅剎者。須賴國人也。佛去世後七百年生此國。出家學道遊教諸邦。至揵陀。越土。甄陀。罽貳王師焉。高明絕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道地經。其所集也又著此經。憲章世尊自始成道。迄于淪虛行無巨細。必因事而演遊化夏坐。莫不曲備。雖普燿本行。度世諸經載佛起居。至謂為密。今覽斯經。所悟復多矣。傳其將終我。若立根得力大士。誠不虛者立斯。……
僧伽斯那所撰菩薩本緣經
支謙譯
若心陿劣者 雖多行布施 受者不清淨 故令果報少 若行惠施時 福田雖不淨 能生廣大心 果報無有量。……
八宗綱要
凝然大德述
蓋閻浮高僧之富其著述也。孰如我日域。凝然國師乎。其大者。以至有法華疏。慧光九十卷。華嚴記洞幽百二十卷。一代之撰。凡一千二百餘卷云。自非腸胃大藏。懷囊諸家者。詎能至于斯哉。八宗綱要者。雖其緒餘小部。宗宗解行。該攝無遺。則芥子中。須彌不啻也。實佛海之要津。法藏之寶鑰哉。然坊間之本。文字錯謬。或缺或衍。讀者病之久矣。……
分別經 (及其他十一種)
竺法護等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之園晨朝整服。儼然而坐佛語。阿難告諸比丘。皆寂靜明聽。今當為汝說人生受苦。阿難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樂欲聞佛言。人有六惡。以自侵欺。何謂為六眼。為色欺耳。為聲欺鼻。為香欺口。為味欺身。為細滑欺意。隨邪念。為邪念欺。是為六欺。令人墮惡道中。無有出期。黠人乃諦覺。是耳佛言。人從三可得三苦。何謂三可。一身可殺盗婬。二口可兩舌。惡罵妄言綺語。……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玄奘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時有眾多人。苾芻眾在安適堂同集會坐。作如是類。往復談論。言諸大德。世尊曾以無量異門說十二分甚深緣起。於彼最初宣說。無明以為緣性。何因緣故。一切煩惱諸行緣中。唯說無明。以為緣性。於此無明。見何殊勝。由是因緣。便興諍論。於時世尊。遊於天住。以超過人清淨天耳。聞如事。於是晚時從宴坐起。詣安適堂。在大眾前敷如常座結如趺坐。……
十義量
戒清淨著
此土說法、必以音聲。聲必有名句。名句、必有義。義、必有正量。若具此者、可名為法。或有唯聲而無名句。如風林等聲。或有名句而無有義。如呪術等名。或有有義而非正量。如違法相等義。如是等類、皆不名法。唯識論云、法、謂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持、謂任持。不捨自相。風林等聲、非能詮表。……
四念處
智者大師述
一切諸法。皆不可思議。不可思想圖度。不可言語商略。何以故。言語道斷。故不可議心。行處滅故。不可思。大經云。生生不可說。生不生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不可說。既不可說。亦不可思大品。云色不可說。乃至識不可說。眼不可說。乃至意不可說。色不可說。乃至法不可說。眼不可說。乃至意不可說。色不可說。……
地藏寶燈
地藏菩薩
稽首幽冥大教主。因中發願度眾生。三途六道苦消除。萬類有情登彼岸。……
大乘掌珍論
清辯菩薩造、玄奘奉詔譯
普為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閒常為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心相續。邪見羅網之所羅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明慧。故我依止如淨虛空。絕諸戲論。寂靜安樂。勝義諦理。悲願纏心。不忍見彼苦所集。……
大乘起信論科註
馬鳴菩薩造、真諦譯
此論三分。論首三頌。歸敬請加。即有論主起行。所依。為序分。從論日下。為物宣說。正成論主。法施之行。為正宗分。末後一頌。結說迴向。即是隨行所起大願。為流通分。……
大乘集菩薩學論
法護譯
我聞地獄大險怖。無窮猛苦鎮燒然。謂昔曾無寂靜心。故樂多聞親大法。聞已遠離諸罪惡。悔先所造盡無餘。我於善利未嘗獲。斯少分中幾減失。菩薩妙樂勝無盡。唯佛具證平等理。希有難思法寶中。願樂剎那聽我說。三有所來成就主。龍天八部諸眷屬。咸生渴仰起慈心。歡喜諦受安隱語。如來正法及佛子。善入佛戒所生身。……
蓮池大師語錄
蓮池大師
逹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則什公弟子。講譯經文。南則蓮社諸賢。精修淨土。迨後直指心傳。輝暎震旦。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淨土為著相菩提。置而勿論。不知不覺。話成兩橛。朕於肇法師語錄序。已詳言宗教之合一矣。至於淨土之旨。又豈有二。這箇如摩尼珠。面面皆圓。如寶絲網。重重交暎。如大圓鏡。萬有虛空。不得而出。如大火聚。……
念佛鏡
道鏡、善道合集
智朗師少年跳出火坑。苦行焚脩。久之心境了徹悟透。無上玅果。住持鳳山聖果禪寺。日受千人禮拜。朗師苦之脫去衣鉢。止靜東皋天華院。暮鼓晨鐘不入世法。偶覽念佛鏡一卷。矍然起曰。眾生沉淪。孽海久矣。非此不足普渡。迷津乃急。募金重梓。而乞余數言。……
授五戒儀範
不詳
凡有在家善信男女。發心求授五戒者。其敷座引導等儀。俱准前授三皈無異。和尚受請出室。禮佛陞座。引禮作禮一拜。分列左右。呼云。……
撰集百緣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一婆羅門。名曰滿賢財寶。無量不可稱計。似毗沙門。天德信賢。善體性調順。自利利他。慈愍眾生。如母愛子。於異學所。施設大會。種種餚饍。常恒供養百千諸外道等。希望欲求生梵天上時。彼滿賢有一親友。從王舍城來詣。彼國到滿賢。所歎佛法僧。所有功德名聲。遠徹三逹。……
攝大乘論本
玄奘譯
阿毗逹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人所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人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
明了論
眞諦譯
一卷。弗陀多羅多造,陳·真諦譯。簡稱《明了論》或《了論》。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冊。全書主要系以二十二首偈頌,列出律藏中的名目,並以散文體解釋其義。第一偈相當于發起序,偈雲︰毗尼毗曇文所顯,與戒及護相應人,(中略)諸佛所贊修三學,不看他面我當說。'第二偈以下二十頌是正宗,即說八戒護、九十六分別等六十餘條名目,第二十二偈是結頌。長行之初雲︰如本二十二明了論,能分別解釋律所立名。我今當說。其次就頌一一解說之。末了記載︰此論是佛陀多羅多阿那含法師所造。……
未曾有因緣經
曇景譯
禍哉今日苦所逼。便當沒命於丘井。一切萬物皆無常。恨不以身餧師子。嗚呼奈何罪厄身。貪惜軀命無功死。無功而死尚可恨。況復臭身汙人水。南無懺悔十方佛。表知我心淨無已。前世所造三業罪。願於今身償令畢。眾罪畢了三業淨。勤心不動念真實。從是世世遭明師。如法修行速成佛。……
梵網經
鳩摩羅什譯
夫梵網經者。蓋是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是以如來權教。雖復無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為指南之說。是以秦王識逹圜中。神凝紛表。雖威綸四海。而沾相虛玄。雖風偃八荒。而靜慮塵外。……
梵網經古跡記
太賢集
將釋此經。七門分別。時處故。機根故。翻譯故。宗趣故。題名故。本文故。言時處者。本即盧舍那佛。在蓮華臺藏世界說。未即釋迦初成佛時。於摩伽陀國寂滅道場說。言機根者。有菩薩性得發心者。為謗不信。不得說故藏攝故者。通菩薩藏毗奈耶攝。翻譯故者。後秦有西域三藏鳩摩羅什。此云童壽持菩薩戒。偏誦此品與義學沙門三千餘人。遂於逍遙園及長安草堂寺。翻譯經論五十餘部。……
法句譬喻經
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盡當下生世間,在陶作家受驢胞胎。何謂五德?一者身上光滅,二者頭上華萎,三者不樂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盡,甚大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馳往到佛所。時佛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見佛,稽首作禮伏地,至心三自歸命佛法聖眾,未起之間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驢母腹中作子。……
法集要頌經
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奏詔譯
能覺悟煩惱。宜發歡喜心。今聽我所集。佛所宣法頌。如是佛世尊。一刀智中師。慈悲為有情。廣說真實語。一切行非常。皆是興衰法。夫生輙還終。寂滅最安樂。如燭熾燄時。擲物在暗處。不使智燈尋。恆為煩惱覆。人身有形器。棄散在諸方 骸骨如鴒色。……
無上依經
三藏法師真諦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捨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有結。其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通奢摩。他毗缽舍那。其名日淨命。……
無上稀有無比經
三藏法師真諦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捨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有結。其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通奢摩。他毗缽舍那。其名日淨命。……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
不空譯
爾時金剛手菩薩在毗盧遮那佛大集會中。從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為當來末法雜染世界惡業眾生。說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修三密門。證念佛三昧。得生淨土。入菩薩正位。不以少福無慧方便。得生彼剎。是故依此教法。正念修行。決定生於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獲得初地。若在家出家。願生淨土者。應先入曼荼羅得灌頂已。……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開元拾遺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亦得八萬四千波羅蜜。門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者。不佛告喜王今此會中有菩薩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萬四千諸波羅蜜及諸三昧陀羅尼門。此諸菩薩於是賢劫中。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四如來於此劫中得成佛。……
瑜伽燄口施食儀範
不詳
淨法界 。身本無生滅。 圓明實性何有輪迴。爰自一真性。迷忽生患有。識情浪鼓兆。成六道繁形業果。迭遷頓起。四生淪溺。旋復浩劫。而無已時。……
異部宗輪論述記
玄奘
異部宗輪論者。佛圓寂後四百許年。說一切有部世友菩薩之所也。觀夫道成機。發玉景於是騰暉。化畢緣終。金軀以之匿影。雖群生失馭於四主。正教陵夷於五天。而亞聖紹隆。猶同理解。所以雙林之後。百載以前。人無交競之聞。法末糺紛之說。皆由飲光。慶喜。近執。滿慈。內有五百應真。外亦萬餘無學。……
當來變經及其他八種
鳩摩羅什、迦留陀伽、試鴻臚少卿等譯
是時迦丁比丘告眾會曰。汝等。靜聽吾今所說初中竟語。如佛所說言。無違錯。當來之世。當有惡變。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說之來事。大恐好當勤加修精進業。吾蒙佛恩。今得安隱汝等。出家宜順佛教人壽百歲少出多減。當來之世。惡法興盛。惡比丘。出破壞佛法。法欲盡時。人意薄弱。無有志勇。務懷嫉妬。更相謗毀。貪著文字。。務親紙墨。而自光自謂之。……
百喻經
求那毗地譯
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
省庵法師遺書
彭際清輯
省庵法師遺藁。向有流通本。其弟子際本所錄。而正因刻之者也。其淨土詩。勸發菩薩心文。涅槃會發願文。別為一錄。余從吳趨龍興寺得一鈔本。亦本公所錄。中多詩偈。乃刻本所未及。……
神會和尚遺集
胡適校敦煌唐寫本
民國十三年,我試作中國禪學史稿,寫到了慧能,我已很懷疑了;寫到了神會,我不能不擱筆了。我在宋高僧傳發現了神會和北宗奮鬥的記載,又在宗密書裏發現了貞元十二年敕立神會為第七祖的記載,便決心要搜求關于神會的史料。……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釋
義淨譯
此經文句義次第。世無明慧不能解。稽首於此教我等。無邊功德所生身。具如斯德應禮敬。彼之足迹頂戴持。覺轅難駕彼能乘。要心普利諸含識。……
舊雜譬喻經
西晉竺法護等譯
包含舊雜譬喻經。襌要訶欲經。內身觀章句經。法觀經。迦葉結經。……
菩薩戒羯磨文、菩薩戒本合刊
唐沙門靜邁製、玄奘譯
有三藏法師是稱玄奘。弱齡軼俗凝神氣。於白雲壯志。遊真晰智耀於玄妙。潄其源者。隨迎而不知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測。大龜啟滅之歲。……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闕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如是敬禮諸佛。……
那先比丘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大臣長者人民及事九十六種道者。凡萬餘人。日於佛前聽經。佛自念人眾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捨人眾去至閑避處坐思念道。……
金七十論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昔有仙人名迦毗羅、從空而生、自然四德。一法、二慧、三離欲、四自在。總四為身。見此世間,沉沒盲闇,起大悲心。咄哉生死、在盲闇中。……
慈雲大師遺集金園集
慈雲大師述
原夫大乘菩薩戒者。菩薩道之根本。正覺果之因基。故梵網經云。戒如明日明。亦如瓔珞珠。微塵眾菩薩。由是成正覺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淨戒。是則如來所讚歎涅槃經云欲見佛性。……
金鈴驚覺錄
觀世音菩薩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集大乘相論
施護譯
歸命妙吉祥菩薩摩訶薩。我今略諸大乘相。從菩提心出生大悲相應。所謂一切法即當了知一切法無我。此所知相是故今說。此中何名一切法所謂蘊處。界緣生。波羅蜜多。地。空。菩提分。聖諦。靜慮。無量行。無色等至。……
集諸法寶上論、法集名數論
善寂菩薩造、施護譯
歸命一切佛。歸命諸法藏。頂禮一切智廣大甚深理。我今造論名曰寶上。是諸法中最上真實決定勝義。論曰。若人若天及諸情類。從無始來癡暗為因。有語言道是惡趣根。若有樂入彼一切智清淨界者。是故歸命佛日光明。此中云何。所謂離我等性及一切因。當知一切煩惱業生雜染等法無初無住而無實禮。……
雜譬喻經
支婁迦懺譯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荅曰。未得不還未也。荅曰未問曰。和尚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和尚告曰。巳得頻來。二果未通。問之巳得。頻來礙何等事。不至真人荅曰。欲覩彌勒佛時三會。二百八十億人得真人時及諸菩薩不可限載。彌勒如來。其身尊長百六十丈。其土人民皆桃華色。……
龍舒淨土文
王日休撰
是書集錄有關往生西方淨土之經論、傳記等,原著10卷,即《淨土起信》、《淨土總要》、《普勸修持》、《修持法門》、《感應事蹟》、《特為勸喻》、《指迷歸要》、《現世感應》、《助修上品》、《淨濁一如》等10章……
佛說伏婬經、佛說魔嬈亂經、佛說弊魔試目連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彼時居士阿那邠祁至世尊所到巳禮世尊。足却住一面。阿那邠祁居士却住一面。巳白世尊曰。唯世尊世間有幾伏婬而可知者。汝居士世間有十伏婬。……
維摩詰所說經
鴆摩羅什譯
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巳度諸禪定。乆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法王法力超羣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禮懺心法
清咸豐刻本
修建 大悲壇法。當於南面奉安。釋迦如來尊像。正西向東。奉安 千手眼觀世音菩薩像。如無斯像。或四十手。或手。四手。或但是觀音像。俱可。以香泥塗地。務極嚴潔。……
釋氏源流應化事蹟
唐博士太原王勃撰
朕聞佛為西方大聖人。稱其道者曰。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焉莫能名。大哉佛乎。豈一朝夕。一功。行。所能至哉。實由經。累劫而植勝緣。歷千變而不生滅。夫然後能至此也。盖自無憂延跡。……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蕅益大師、成時編輯
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吳木瀆。母金氏,以父岐仲公,持白衣大悲咒十年,夢大士送子而生。……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三萬二千人,皆是阿羅漢——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所作已辦,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大自在,住清淨戒,善巧方便智慧莊嚴,證八解脫到於彼岸。……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太虛大師講述
本經中如何說明觀心的心地法門?這一法門,叫行者觀其自心的。心是無形相的,所以用地來比喻心,而且,心有類似於地的,所以把心地合成一名。……
盧山蓮宗寶鑒
普度編
夫真法界性。生佛平等而無異無同。妙覺明心染淨混融而非一非二。然則塵塵淨土。他方此界皆為極樂之邦。念念彌陀蠢動含靈盡是法身之佛。蓋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心。隨生住異滅之變遷。境有坑坎堆阜之高下。所以淨剎穢方苦樂有異。眾生諸佛凡聖不同。是致六趣茫茫匍匐九居之內。四生浩浩升沈三界之中。從迷入迷由苦入苦。…
沙彌尼戒經、舍利佛問經
聖真仙佛
沙彌尼初戒。不得殺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動猶如赤子。何謂不殺。護身口意。身不殺人物蚑行喘息之類。而不手為亦不教人。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疑殺不食。為我殺不食。口不說言當殺當害報怨。亦不得言死快殺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當有所賊殺。於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諸眾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無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是為沙彌尼始學戒也。…
淨土資糧全集
(明)莊廣還輯
莊居士集古今淨土經論。擇要語類編之。而間附以己意。既成帙。踵門而告予曰。茲淨土資糧全集也。說者謂淨土著述。簡冊相望。盖篋有餘資。囊有餘糧矣。復何藉此。予曰不然。今夫遊萬里外。未聞厭資糧之多者。是故旅途而遭困乏。則文錢斗金。粒米廩粟。況夫以百千劫未歸之窮子。適十萬億難至之寶邦。何嫌乎功德法財之殷且富。…
圓通白衣集福寶懺
聖真仙佛
夫禮誦之法。進者須知。當勤清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一者端身正坐。如對尊顏。則身清淨。恭敬心也。二者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清淨。志誠心也。三者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清淨。繫念心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
大方廣佛華嚴寶懺
聖真仙佛
有一菩薩 結跏跌坐 名曰普賢 身白玉色 五十種光 光五十種色 以為項光 身諸毛孔 流出金光 其金光端 無量化佛 諸化菩薩 以為眷屬 安詳徐步 兩大寶華。…
大藏一覽集
陳實編
曩嘗披閱藏典,每覩諸法因緣,種種誘喻言教,莫不病其難於文字。尋論記臆,及觀寧德陳公實所編《一覽集》,瞭然在目,則知三藏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本末教理因緣之旨,而悉在乎集內。故知吾佛之經律論,纖悉備於三藏《一覽之述》。…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隋)釋達磨笈多譯、(宋)福州東禪等覺院刻、萬壽大藏本
原是一心積為三界,癡流漫遠,菩樹鬱高,欲討其際,難測其不。理極實相之門,筌窮假名之域,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緣生之法,揔備於此。凡則迷而起妄,聖則悟以通真。下似兔浮,上如象度。大哉妙覺,淵乎洞盡,十地與雙林俱暢聞。…
十佛觧結散花科冊
聖真仙佛
再叩慈尊作證明 證明燈壇此功德 敢借寶盂八德水 瀟洒燈壇作證明。…
三十六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 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忉利天上,在巴質樹下紺琉璃石,佛坐其上為母說法,盡夏三月,與大比丘僧眾俱,比丘八千皆得羅漢,諸垢已盡、神足備具、能在所作為;菩薩七萬二千人,神通已達,皆得陀隣尼,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所欲,自在徧至諸無央數佛剎。時佛與無央數之眾眷屬圍遶而為說法。…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第二
聖真仙佛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為一部具大智慧與慈悲的經典,闡明了文殊師利菩薩作為智慧的象徵,如何以深邃的法義指引眾生,破除無明,直達菩提正道。此經所揭示的儀軌,是修行者通向解脫之道的重要指南,涵蓋了從發心、修持到悟證的各個階段。…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論師婆藪槃豆此云天親造 元魏三藏法師菩提留支譯
見諸眾生煩惱縛,起菩提願為救拔,如是正覺慈悲尊,頂禮造論釋經故。我論能盡煩惱怨,救護諸有斷惡道,如是二種最勝利,一切外道論中無。…
占察義疏附行法
聖真仙佛
夫三界惟心。心外無法。理具事造。實非兩重。但迷之則三障宛然。悟之則三德法爾。迷悟無性。隨俗假名。真實指歸。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惡業報經。乃指迷歸悟之要津也。占察者。能觀之智。善惡業報者。所觀之境。…
妙臂菩薩所問經卷
聖真仙佛
爾時,藥叉主金剛手菩薩有大慈悲愍於後世,放千光明,端心而住。於是妙臂菩薩以持誦者於一切真言明得成就義、不成就義,一心敬禮彼藥叉主金剛手菩薩而發問言:「菩薩!我見世間有持誦人齋潔清淨、精勤修行,於真言明而不成就。菩薩如日舒光無所不照,唯願哀愍說彼因緣。云何彼持誦人雖復精勤最上第一,於諸真言上、中、下法由不能成?云何修因而不得果,莫是罪障而未滅除?…
宋搨梵網經菩薩戒本
聖真仙佛
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我今欲說諸佛大戒序。眾集默然聽。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眾清淨。諸大德優婆塞優婆夷等諦聽。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應當遵敬波羅提木叉。…
法華玄義釋籤
君山除饉男普門子屬辭
四教成列,開合之旨,蘊乎其中,十子既往,幽贊之功,在人方絕,惟三轉遂周,一乘載導,經文顯而約,玄記博而深,後進難窺,蒙求尚壅,不遠而復,存乎其時,我哲匠湛然公當之矣。公孩提秀發,志學名成,淵解得於自心,博贍振於先達,無適不可,以虛受人,洎毘壇以至於國清,其從如雲矣。…
金剛頂瑜珈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龍猛菩薩造
大阿闍梨云: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樂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勇銳無惑者,宜修佛乘。當發如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求餘果。誓心決定故,魔宮震動,十方諸佛皆悉證知,常在人天受勝快樂,所生之處憶持不忘。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
姚秦三藏西天取清觧論
聖真仙佛
《姚秦三藏西天取清解論》為一部歷史與學術價值極高的經論作品,記載了姚秦時期三藏法師自西天取經,深入探討佛教教義與哲理的過程。…
瑜珈焰口科範
唐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瑜珈之為教也。神變威靈,不可思議。金剛智廣大不空二師而下。無能繼其躅者。以是教凾龍藏。渺爾不傳。惟施食一法行世。然此經初譯。…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聖真仙佛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藥師寶懴
聖真仙佛
伏以藥師懺法,薄伽靈文示眾生,善惡之因,明幽顯苦樂之報,嗟!生前恣縱六根,嘆!歿後沉淪。《七趣錄集》無邊之妙理,修成最勝之玄文,燃慧燈而明暗,洒甘露以潤焦枯,欲滅罪者似湯鎔於片雪,欲消災者如風捲于殘雲,懇福者決賜有餘,祈壽者必註無彊,見聞皆證於菩提,禮誦悉成於正覺,恩沾九有德被四生殊勝吉祥,隨心滿願,懺法功德讚莫能窮仰叩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