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稱 |
著作、主講等 |
內容介紹 |
佛說仁義禮智信
|
聖真仙佛 |
大慈天下大悲萬象 普渡眾生普救緣人 仁者,親也,親切之謂也。亦即人與人相處,要有親切和順之心意。有了親切和順之心意,發於外則有愛人,敬人之行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
善道薪傳
|
三山五嶽聖佛仙真 |
鳳邑鎮南宮仙公廟儒壇,奉旨著作善書,醒化世人,乃憂其聖道有我真傳而再作六科善道薪傳,善道為宗,薪傳以樹功德之培也。故乎,天地立心,聖人立言,存其聖理,德教廣被眾生,皆為治世之大經大本也,然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究道之費而隱也。…… |
慈懷普澤
|
三山五嶽聖佛仙真 |
神道設教者。乃補正法之不足。參贊化育之功。立法則以教人警惕速省。探元黽進。道者天地之根。萬物之母。浩浩蕩蕩。化有形於無形。臻達禎祥。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於密。然道也者。德之本。德也者。道之用。故儒、道、釋三教歸一理。儒教以仁為義。道教以玄為妙。…… |
道德雜誌
|
山東濟南道德雜志社 |
逢師盛貺,能不敬祝!無如人世不道,各以吾名而鮮求實事。中空界者皆不願聞吾道之外,尚有大道且有鬼狐仙神游戲文章。或有人假神靈取媚惑世,破壞天良,妨礙正道。華巖經語並不誤人,實在有門戶者妄解,誤會太多耳。…… |
福星
|
聖真仙佛著 |
道脉源流萬古長。修德行仁百世昌。普願眾生登覺岸。福星指引是慈航。文章道德。數千年來。開化民生。維持國本。扶千秋之紀律。正人心與風俗。歷劫不衰。實有至理存焉。…… |
黃庭經
|
純陽子降於香江抱道鸞堂 |
宏願何日慰?有賴善壇廣設,立教渡人,使其修心性,引之向賢儒,亦憑神助也。藉經傳令,其得步驟明正,反入玄通,共免災刼,同樂天真,吾所願也。黃庭道德廣言大卜廿竹山,內外洞悉,入玄入化。其言淺,其意深;其流傳少,非有因緣,未可得逢。徹悟其稀世珍寶歟,然多傳廣播,知音必增,樂道者多,大願有望焉。…… |
呂祖度人經
|
呂祖 |
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曰。瓊音某儒人也素不諳玄宗。偶於市中酒肆幸遇 正陽帝君。示以玄機。黃一覺遂透玄關。因是棄官修道。遍訪本師。苦行備嘗。得脫殼尸。解證真妙行。真人立願度人。成無上道。屢蒙 上帝簡擢。次第加昇。自慙學淺。亦愧才疎。今庚申八月中秋夕。…… |
玉皇救劫三教心印經 |
聖真仙佛 |
今夫儒有儒之宗:釋有釋之宗。道有道之宗。今儒不宗所宗。釋不宗所宗。道不宗所宗。何謂不宗。儒不明禮。釋不守靜。道不修也。嗚呼。三教至於此何以成世哉。…… |
呂祖彙集
|
呂祖 |
錬丹度世。垂訓救人。自古仙品迭興。莫不具此宏願。而赫赫靈威。在人耳目間者。莫如我 呂祖孚佑帝君為尤甚夫 帝君以唐室皇裔。出為民牧。中年避難。翻然出塵。偕隱為愉。求真是樂。真所謂大丈夫功成名遂之事業也。後之人。有慕之者。有驚之者。有視為高遠難行而不可及者。…… |
心糧
|
三山五嶽聖佛仙真 |
古代聖賢治世也。先明明德以修己身。以親民而化眾而止於至善。是以君臣有義。父慈子孝。夫婦和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上天雨金。赤虹化玉。民樂於世。繼之周公孔孟等。大成其學。奠中華文化之基。而光耀四水海。爾後間出奸偽之輩。異端時起詐偽日盛。陷溺萬民於塗炭。…… |
覺後編
|
印光法師,王克庵居士輯 |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即覺之本體也。習即覺之功用也。性則凡聖生佛了無二致。故云相近。亦即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習則有順性悖性之不同。能順其性,則居心動念行事,自能懲忿窒欲,閑邪存誠,以至人欲淨盡,天理流行,圓復其本體之覺性。以至為賢為聖。…… |
宗黃潤澤卷上
|
三山五嶽聖佛仙真 |
樹立儒壇挽陋風 神人合力共推崇 宗黃使命償宏願 潤澤羣生化大同 序 蓋開神葨嘗百草。創醫藥。以治萬病。發明濟世之妙品。孔孟大道。乃至聖真儒。綜合三教。傳諸後學。以為救世之寶筏。惟迄今日。人心背古。已非曩昔之純樸美德重倫常者。比擬。悠悠中土。…… |
宗黃潤澤卷下
|
三山五嶽聖佛仙真 |
天恩浩賜鎮南宮 護國佑民立善功
秉正心身宣聖道 宗黃潤澤復揚風
其二
頻施聖理育黎民 啓發天心諭玉津
喚醒愚癡歸善徑 豐清激濁渡緣人。…… |
鐘道聖訓
|
聖真仙佛張子房等 |
道聖張子房,名張良,西漢時人,智慧超卓,豪俠成性,家門德厚,五世相韓,後來韓國被秦始皇所滅,張良報國除暴心切,故有博浪沙刺秦皇之壯舉,一椎不中,反被秦皇懸賞通揖,乃化裝隱名,邀遊名山大川。一日路過圯橋,遇一老人坐在橋上,見張良至,即命其代為拾履於橋下。…… |
呂祖金剛經直解
|
呂祖 |
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傳經幾同烟海。而起入信仰。最當此土之機者。則莫金剛經若也。第註之者多家。非專務高深。不合於初學。即經註參錯。不適於讀誦。美中不足。在所難免。近得呂祖之註本。見其辭通利。燦然為一家之言。註講透闢。兼適於高下之資。而又註列經後。…… |
呂祖全書
|
呂祖 |
嘗聞人生百年,有如隙駒,使泯泯以終,毫無所裨於人物,謂之虛生浪死,君子惜之。若夫所謂神仙者,既已煉神歸虛,煉形住世,為千萬劫不死之身矣。使徒駕蒼龍,乘黃鶴,笛嘯海風,碁彈山月,逍遙於無何有之鄉,虛負此千萬年之歲月,不更可惜乎?必也拯救生民,輔翊世運,體上帝好生之心,闡列祖同源之旨,扶樹道法於無窮,斯可以上玉清,朝金闕,而無愧為真人矣。…… |
內修篇
|
太上道祖主講 |
夫道者,真修之途徑也。萬物生育於宇宙之中,其一生一滅,均從道中孕之。道育萬物,道含生意;天地間一切生物,以至於無生物體,得道之培育,亦可含靈以見真諦。一木之小,一石之微,均可成真道。綜合以言:一道之妙,一炁之得,一靈之聚,一性之明耳。…… |
白陽天柱
|
聖真仙佛 |
白秋當令貫玄關 陽照大千真道宣 天意三期承末運 柱通一理辦收圓◎述白陽天柱,又名天梯 天柱者由地至天之柱也。由地樑連接通天,貫通三界,上自無極理天,下至九幽地府之一大古幹也。天之清,地之靈,皆是天柱之支撐也。故天柱不可傾,傾則山崩地裂,天地失矣。……
…… |
孝經注解
|
唐玄宗注 |
開宗明義章第一 開一經之宗本明五孝之義理 仲尼居。玄宗曰。仲尼。孔子字。居。謂閒居。曾子侍。玄宗曰。曾子。孔子。弟子。侍。謂侍坐。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女知之乎。玄宗曰。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則上下神人和睦無怨。……
…… |
進德初階
|
聖真仙佛 |
「三字經」 夙為訓蒙課本 初學所必讀 三十歲外者 多嘗習讀 亦熟聞之矣 三字經 有竇燕山 有義方教五子 名俱揚諸句 能誦之者 迄今仍多 知其典實者 想或尚有未盡識也 竇名禹鈞 五代至未初時范陽人 曾宫左諌大夫 致仕 五子登第 義風家法 傳誦一時…… |
靈山求道記
|
聖真仙佛 |
人生於世,酒色財氣、名利恩愛圍繞於身,鮮有人能夠脫身長享自由。困頓其中之人,雖得有部份逍遙時刻,但其最後所帶來之苦痛,則又不堪言之。由此可以了悟短暫樂趣,本如夢幻泡影,虛浮不實,故覺者智士在體悟此種心境痛苦之餘,頓發向道之心,追求未來長遠道路,而宗教之理想法門,正是拯救人類靈性昇華之最佳去處。…… |
呂祖修真秘訣
|
呂祖 |
嘗思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不說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不說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道之道道。殆不可以言語形容者乎。果爾似不必復著一書。令人刊刻矣。不知昔日之人心。與今日之人心不同。昔日之人心恆屬恬淡。…… |
道化玄妙真經
|
聖真仙佛 |
道貴以和修身倫。 家睦美滿心性存。一誠仁慈守綱常。 經傳至理真言著。真如實性化一輪。 法開救世淨凡塵。玄語動壬出界層。 妙通空間護蒼庶。…… |
三界靈針
|
聖真仙佛 |
佛聖仙真神鬼論,豈曰無稽之談,人之靈魂,豈乎有象?其理顯然,昔之聖賢,善觀道者,必先善觀天地之道,反身察乎己,而后得道之玄諦,道者本無形,無聲無臭,感而遂通,感應之機,則天與靈相應者也。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宇宙之間,有神鬼不可度思。…… |
天道奥义
|
無極老母 |
[天道奧義]一書乃無極之秘本。是天道之真理,其原文,語簡意沉,凡人無法參研。今應運開著於世,用淺白文字,闡明其奧,俾使世人,易讀而易了悟。[天道奧義],全書分為二十四章,每章皆是玄奧之妙理,是修道最高之境界,亦是為政者,必須參研之心法,蓋天道乃無為而治。…… |
金剛經白話直譯
|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這部金剛經是佛陀親口說出來,是我(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親自聽到的,很可惜佛陀已經入滅,所以後代的人再也無法聽到佛陀說法。為了讓後代的人也能知曉佛法,因此我(阿難)再一次重新講出,讓人記錄下來留傳後代。記得佛陀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國名…… |
道心秘藏
|
無極老母 |
[道心秘藏]天書之著,乃闡明[道心即天道之心法,秘藏即神祕之歸藏。]俾使修道者。了悟心法是微妙玄通,必須用心研修實行。道是宇宙萬物之母,故稱[天道],修天道者,必須修練[心法]以期達到修道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否則修道者,捨此而想成道,=絕對不可能也。…… |
内外修篇
|
呂祖 |
外修篇—論道
大道之行也,沛乎天地之間,道無形而運行日月,道無體存於眾生之中,道無量可載萬物,道無窮可變陰陽。太上道祖主講 內修總論 內修篇—內修總論 夫道者,真修之途徑也。萬物生育於宇宙之中,其一生一滅,均從道中孕之。道育萬物,道含生意;天地間一切生物,以至於無生物體,得道之培育,亦可含靈以見真諦。……
…… |
修圓宗了道秘錄
|
蕭天石主編 |
清靜老人日三界內外惟道獨尊上古有無極燃燈佛主辦人勸人修道中古有太極釋迦佛主辦人度人成道運際下古應有皇極彌勒佛降生主辦收圓了道事雖天定道在人修值此三期將了浩劫已雜還而來…… |
鬼神語
|
|
鬼神之說。由來久矣。易言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孔子言。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韓愈言。漠然無形與聲者。鬼之常也。有忤於天。有違於民。有爽於物。逆於倫。而感於氣。於是乎鬼託於形。憑於聲。…… |
女教箴規
|
|
吾國女教。由來尚矣。詩云。言告師氏。毛傳。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儀禮。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制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尤死從子。又若胎教。婦人於懷胎時。其思想視聽言動。無不純正。則胎兒受其感化。生而聰明正直。…… |
救世新教教經
|
|
教經為救世新教之經。新教融化五教。旁統萬教。故教經亦本斯旨。蓋欲範全世界人民於一教之中。使之永享和平以救世焉。故教經不獨述明舊教之道德而已。必以舊教之道德。變易今日之人心風俗。而更定為一種融會貫通。無偏無陂之新道德。惟此新道德。則一以時為變易也。…… |
玄玄秘籙真經
|
至聖先天太一老祖 |
人生於天地既奠之後。而欲知天地未生之前。非有掌故可稽。紀載為記。何從而悉其情狀耶。然文字為後聖所創。言語雖口傳。有人而積久寖忘。於是所存諸說。非失之虛。誕則誤其本源。諸教祖以神化世。盛贊天帝。雖後天之緒漸詳。而先天之情事莫著。漫漫數萬載人終無洞明之者。…… |
救世箴言
|
聖真仙佛著 |
性道原於稟受。稟受之理。盡人皆正。無少駁雜。而稟受之氣。則純駁不一。儒者以變化氣質為要道。教亦然。苟非克去塵障使六根清淨。無以立其基而望其效也。故於學道者。性情所偏處。加以針砭。務使氣質純正。…… |
三界採證靈修
|
聖真仙佛著 |
何謂三界?即為天人地三曹也。採證,即以實例為重點。靈修,即為昊天紫綬靈修位也。今日爾堂奉懿旨成立普化道場,四年之中代天宣化,普度眾生,雖非首執鸞門之牛耳,但神人不遺餘力之普化,拱衡道脈亦屬鏘然有聲,而設立普化道場之際,請旨建設昊天紫綬靈修位,普為弘揚孝道,喚起人倫傳統美德,尤屬建功不小。…… |
直指不墜輪迴
|
聖真仙佛著 |
諸子修道,即在追求永恆,亦即靈性不昧,而輪迴卻是靈性受害最大原動力。是以故,不墜輪迴亦即可使靈性永恆超脫。各宗教之大開普度,各傳教義,廣度有緣,因時濟利眾生,同沐法益,故鸞門迭有著書,闡述修道過程諸般罣礙,以利眾生慧覺。…… |
嘉言絮錄
|
|
…… |
救世良規
|
聖真仙佛 |
戒兄弟墻文, 戒狐假虎威文, 戒女校書傷風文, 戒萋斐成錦文, 警世不修黃泉淚文, 勸妯娌和諧文, 勸節孝文, 戒婦道不端文, 戒煙花賭博文, 戒殺生文, 戒朋奸為非文, 重啟文風文, 刻舟求劍辨。…… |
清心寶鏡
|
聖真仙佛 |
夫禍福在乎人心。貴賤出於天命。大數雖然難移。念頭未可預定。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非允執厥中者。其念頭易於轉移耳。曩者安徽廬州府.。霍山縣。南郭庄。有楊得時者。幼失怙恃。終鮮兄弟。無戚可依。鄰鄉長老張應銓。艱於嗣續。見而憫之。收為誼子。其妻林氏。素抱慈惻。…… |
迷津寶筏亁部
|
聖真仙佛 |
蓋聞聖人為繼天立極。有參贊化育之功。列紀陳綱。振彛倫之王 化。興仁講義。申道德之淵源。十六字之心傳。作賢作聖。三五爻之錯綜。知顯知微。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誠於中形於外。體物而不可遺。位育天地。夑理陰陽。司造化之權者。非聖而何耶。。…… |
迷津寶筏坤部
|
聖真仙佛 |
為女子。異男兒。要端正。言勿欺。父母教。行堅持。三從懍。四德知。勿狂躁。勿頑痴。勤婦道。慎隱微。勿鴃舌。勿吱離。學鍼黹。女紅宜。習學業。識禮儀。出嫁後。敬夫兒。翁姑孝。奉勿疲。賢內助。旺門楣。和妯娌。別尊卑。睦鄉黨。蔭宗支。些小事。忍時時。勿懶惰。勿嬌媚。。…… |
收圓醒迷錄
|
聖真仙佛 |
收圓醒迷錄一書,源出世風不古,道德淪亡,人心大壞,變亂中華,惟惡是趨,惟孽是作,日尚爭衡,強者食弱,弱者含冤,而莫訴積成冤氣、惡氣、殺氣、戾氣騰騰,塞滿天府,靈根被其墮落,善氣被其閉塞,日月無光,星斗被遮,釀成浩劫欲佈人間。…… |
拘拏生魂警世寶鑑
|
聖真仙佛 |
天下勸善之書夥矣,善壇善社之广眾矣,而狂妄之徒仍日多一日。吾妙,自清代道光庚子領旨飛鸞闡教,歷徧寰區已非一日,舌敝唇焦,紙窮筆禿,然世道人心莫能補救,悶坐深宮,苦立善策。已巳夏越疆谪凡宿星稟請幽冥添設生魂司实行懲惡勸善以救世風而挽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