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名稱 | 
    著作、主講等 | 
    內容介紹 | 
  
  
    | 濟公全傳 | 
    佚名 |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人俱。阿難頂禮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南閻浮提,一切眾生,末法時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是何果報?……
	 | 
  
  
    | 觀世音菩薩傳 | 
    曼陀羅主人 | 
    話說我們中國的宗教,向來分為儒道釋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國本部所創始,釋教卻是由西域傳入的,因為他拿覺世渡人為宗旨,信仰的人也就不少,勢力也與儒教道教鼎足而三,一直流傳到現在,依然保持著他的地位。
	 | 
  
  
    | 呂祖傳
     | 
    包文釗編著 | 
    呂祖得道成道,均歷盡千種魔難、萬般艱苦,復三千功德行滿,方得登真作祖。并非一蹴而幾,頓悟而成者。乞其道成,復又菩薩心切,不以自了為已足,發大慈悲心,誓願度盡天下蒼生,及萬世之具有聖根種子者!……。
	 | 
  
  
    | 呂祖傳記
     | 
    佚名 | 
    「敬天法祖」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今適逢呂仙祖一千兩百歲聖誕紀念日的前夕,緬懷呂祖的千年德澤,海內外均紛紛建廟以祀之,我們身為呂祖的誠信弟子,更當體卹呂祖救世渡人的一片慈心,除了能盡一份虔敬外,更當發揮其濟世化人情懷,啟發我們那點靈明的慧性與潛在的無窮善念。……。
	 | 
  
  
    | 張天師傳說集粹
     | 
    張金濤 | 
    我是研究民間道教文化的過程中,開始接觸有關張天師的歷史文獻和口頭傳說的。在<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一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中有專節論及,1993年又撰寫了<藝術與宗教的融合-----論張天師傳說>一文,其間還和唐明邦先生一道,應邀作為八集電視連續劇<張天師的傳奇>的學術顧問……。
	 | 
  
  
    | 悟道錄
     | 
    不詳 | 
    天體至高。虛圓不測。廓大無邊。無物不覆。無物不容。始萬物而不恃德。恩萬物而不望報。人尊敬也口他。人欺暪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毀罵也由他。人之善惡美醜。物之兇頑馴順德其自然。而皆不計也。地勢至厚。居卑處下。無物不載。無物不青。泰岱崧華至重也能負……。
	 | 
  
  
    | 呂祖顯化集
     | 
    殷誠安 | 
    本書是根據《道藏》中元苗善時先生所撰的《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參考明代輯成的《呂祖志》、清代的《呂祖全書》內容編輯而成的……。
	 | 
  
  
    | 德教史學摘記
     | 
    香港德教紫靖閣編印 | 
    蓋自近代潮州德教發展之起源。肇始於嶺東。潮陽縣,和平區英西港鄉。一九三九年己卯年間。鄉人楊瑞德君。鑒於中日戰爭。烽煙彌漫。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災情慘重。為祈甯息戰爭。世界早日太平。虔設香案。參拜上蒼……。
	 | 
  
  
    | 丘處機略傳
     | 
    李宇林 | 
    丘處機是道教全派『七真』祖師之一,亦是道教發展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道教稱他為『丘祖』,他以古稀余高齡,不辭跋涉之苦,前往大雪山(今阿富汗東北境興都庫什山)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杀』的事跡廣為流傳……。
	 | 
  
  
    | 再錦袍
     | 
    劉伯溫 | 
    「再錦袍」一書。無非改惡從善。邦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大人人也。所以正綱常扶社稷,以免生民坐於水火之中,所謂一人定國誠不謬也,覽是本者,宜其詳焉……。
	 | 
  
  
    | 扶乩的研究
     | 
    不詳 | 
    扶箕術在許多的原始民族中對它都有相同的信仰。西洋術語的Coscino-mancy,是以希拉語(箕篩)而來,Maricy意為占卜法。國文有時寫做“乩”、“鸞”、“鑾”、“欒”、“神壇”都是後起的名稱……。
	 | 
  
  
    | 玉琳國師傳
     | 
    星雲大師 |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這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 
  
  
    | 古文讀本第一集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論語-----論學習、論孝悌、論忠信、論禮義、論廉恥……。
	 | 
  
  
    | 濟顛僧趣事
     | 
     | 
    ……。
	 | 
  
  
    | 孔子傳
     | 
    曹堯德宋均平楊佐仁著 | 
    五岳獨尊的泰山,如同一位峨冠闊服,道骨仙風的巨人,俯覽著人世滄桑。在它的南麓,汶河和泗水,恰似闊服上的博帶飄向遠方,它的余脈嶧山、防山、尼山等,如同這錦袍上的花朵,點綴著旖旎的風光。……
	 | 
  
  
    | 百回詳注
     | 
    長春真人 | 
    人身難得,無常迅速,生生死死,輪迴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惡趣,可懼可怕。舉世之人,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醉生夢死,碌碌一世;入於苦海而罔覺,陷諸火坑而不知,以苦為樂,以假為真。……
	 | 
  
  
    | 呂純陽祖師全傳
     | 
    孚佑帝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