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拾遺

本善書來自於:白雲深處人家

《三洞拾遺》前言  汪桂平

  道教一切經書的總集,稱為《道藏》。道教經書結集成藏,約始於唐初高宗、武后之世,時又稱《一切道經》。此後歷朝歷代,多有高道大德奉敕搜訪道書,編纂《道藏》,如北宋編修的《大宋天宮寶藏》、《萬壽道藏》,金代編的《大金玄都寶藏》,元代編的《玄都寶藏》等。然而由於戰亂、災害及佛道爭端,唐宋金元的《道藏》均告亡毀,迄今無一留存下來。現在存世的《道藏》,為明代正統年間刊成的《正統道藏》和萬曆年間補編的《萬曆續道藏》,共收錄道書一四七六種,五四八五卷。明代道藏沿用歷代道書編纂體例,亦采用「三洞四輔」七部分類法,其中洞真部收錄上清諸經,洞玄部收錄靈寶諸經,洞神部收錄三皇諸經,太清部收錄服餌金丹諸經,太平部收錄《太平經》等,太玄部收錄老子五千文及其註解,正一部收錄天師道經戒法篆。所以道教典籍常被稱作「三洞真經」或「七部經書」。《道藏》中收錄的經書典籍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不僅是道教經典著作的總彙,而且包含大量醫學養生、天文地理、科技化學、文學藝術、哲學倫理、禮儀民俗等等房舍的古籍。因此,它不僅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獻,也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資料。   自明代編修《道藏》之後,四百餘年間,官方及道門並未續修新藏。但明清以來,民間編輯道書的活動仍有不少,如清嘉慶中蔣元庭編刻《道藏輯要》,收錄道書一七三種,後經數次增刻,至清末賀龍驤等第四次重刻《道藏輯要》,收錄道書增至二八七種,其中有一一四種為明《道藏》未收的新增道書。民國年間,丁福保編輯《道藏精華錄》,收入道書百種,其中亦有《道藏》未收的道書。此外,明清至民國時期編成的道教叢書還有很多,如《道書十二種》、《方壺外史》、《古書隱樓叢書》、《道書全集》等,都收錄了不少藏外道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灣學者蕭天石開始搜集整理道教古書秘籍,編成《道藏精華》十八集,收錄道書八百餘種,多為內丹養生學著作。美國學者蘇海涵(Michael Saso)編輯的《莊林續道藏》,凡二十五冊,多為符篆科儀類的手抄秘本,頗為珍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四川巴蜀書社出版了大型《藏外道書》,全書共三十五冊,收錄道書一千餘種,所收道書全為明《道藏》未收的明清新出道經、古佚道書等,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從《道藏輯要》到《藏外道書》的出版,說明歷代道門及學者都認識到明修《道藏》已不能涵蓋道教典籍的全部,這不僅是因為明清以後新出了大量的道教經典、勸善書、文集等,而且近現代考古發現了許多古佚道經如敦煌遺書、帛書竹簡中出土的有關道家道教的經典著作,此外還有大量的道教金石碑文、民間道書抄本、國外道教珍本等等,都需要加以搜集搶救、整理保存,以供道教界、學術界之需要。雖然前輩學者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出版了《道藏精華》、《莊林續道藏》、《藏外道書》等等卷帙浩大的著作,但是畢竟由於歷史、地理、人文等各類因素的限制,散落於各個圖書館、大小宮觀、民間私人的道經秘籍尚有很多沒有收集起來,古佚道經、金石碑文、史書方志中的道教資料也需要進一步整理,這是一個艱鉅而長期的任務,需要各房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們這次編輯的《三洞拾遺》,做的也衹是拾遺補缺的工作,不是藏外道書的全部。《三洞拾遺》主要收集了明清以來新出的道教經典、文集、勸善書、科戒書等共二百餘種,七百餘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鉛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我們將這些道書彙編成冊,影印出版,希望能夠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研究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料,為搶救保存傳統文化遺產盡一份綿薄之力。

三洞拾遺(206種)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是國內第一部汇集國內存在的各主要宗教的歷史文獻的大型影印古籍叢書,全書共180冊,分為《藏外佛經》、《三洞拾遺》、《清真大典》、《東傳福音》和《民間寶卷》五編,收錄截止至20世紀初的歷代宗教典籍、碑銘、文書等一千一百餘種。編輯方針是不與已出版的宗教古籍重複,並為正在進行的國家級項目,如《中華大典·宗教卷》、《中華大藏經》等提供前期的準備性工作。

  因此,《藏外佛經》和《三洞拾遺》只收佛教、道教的藏外文獻,《民間寶卷》兼收文學寶卷,而《清真大典》和《東傳福音》則是首次系統、全面彙編伊斯蘭教、基督教(含天主教、新教及東正教)的歷史文獻。各編所收均采自國內大學或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其中多有瀕於失傳的珍稀孤本,或首次面世的重要文獻資料,堪稱網羅宏富,珍本薈萃,其學術價值和文獻意義不言自明。

  《新編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各分編的主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天津社會科學院宗教文化研究所的著名學者,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是第一流的專家,對於宗教政策和宗教典籍均有精深的研究,足以保證該書是一部高品質的、有助於我國宗教學深入發展的學術文獻庫。如果結合台灣的那套《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正續編使用更好。

  中國民間宗教(包括宗教性的民間信仰)的研究,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究其原因,除了理念上的困擾,文獻的難得也是一個重要房舍。歷史上,民間宗教一概被視為「邪教」,屢遭查辦,經卷也被禁毀。偶有遺存,多為稀見的珍本或孤本,而舊時國內各圖書館也多不入藏此類文獻。初入此道的研究者,單是搜集有關的材料,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所得甚少,因此,許多研究者也就知難而退了。王見川、林萬傳兩位青年學者主編的《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精裝影印十二鉅冊,收明清民間教派及有關各類民間信仰經卷一百六十餘種。這是民間宗教文獻首次大規模的整理、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