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是一家

宗教金言集
編者張鳴
宗教金言集 每部上天的經典,乃至每首聖詩的啟示,其潛在的根本目的,都在賦予人類正直與理解的特性,以致和平與安寧能安穩的建立在人間。...
淨土天堂地獄
編者張鳴
淨土天堂地獄 本書以蒐集佛道耶教的天堂地獄圖像,所付出的時間、心力與體力為最多最大。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在二十世紀初以前,曾經廣泛用於教化信徒,幫助維持社會安定超過一千五百年的天堂地獄圖像,由於各種因素,而被摧毀殆盡。...
認識護生
編者張鳴
認識護生 這些年來,在護生團體與愛心大眾們的努力下,大眾的護生意識逐漸提升。為了使愛心大眾們對護生有更清楚的認識,編者將儒釋道印猶耶伊教典籍中與護生有關或類似的記載,及環境倫理學家們相關的主張彙整後,再根據自己護生三十多年的學習經驗,將這些整理出來的資料配合經過精選的圖片,做了有系統之編輯。...
認識惜字
編者張鳴
認識惜字 淨空法師在主講「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中指出:我們通常講「一切恭敬」裡,對於法寶之恭敬為最。經書屬於法寶之一,雖然現代印刷術發達了,我們對於經書還是一樣要尊敬。...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聖真仙佛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佛告阿難陀汝當稱念大藥叉王及諸大藥叉將名字所謂 矩吠囉長子 名曰珊逝邪 常乘御於人 住弭癡羅國 以天誠實威 眾皆從乞願 彼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擁護我某甲並諸眷屬為除憂惱壽命百歲願見百秋 即說真言曰。…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
聖真仙佛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六萬比丘俱,菩薩七萬三千人。一一尊復各從十方佛剎來到。…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大宋新譯三藏聖教序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導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辯,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譬喻無垠。綜法網之紀綱,演無際之正教,拔四生於苦海,譯三藏之祕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恒沙。…
佛說無上依經
聖真仙佛
佛說無上依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悉是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捨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有結,其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通奢摩他、毗鉢舍那。其名曰淨命阿若憍陳如,淨命馬勝,淨命賢勝,淨命婆沙波,淨命摩訶那摩,淨命優樓頻蠡迦葉,淨命伽耶迦葉,淨命那提迦葉,淨命耶輸陀,淨命摩訶迦葉,淨命舍利弗,淨命摩訶目犍連,淨命須菩提,淨命須婆睺羅,淨命摩訶拘郗羅,淨命優波離,淨命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淨命摩訶純陁,淨命摩訶劫賓那,淨命離婆多,淨命畢陵伽婆蹉,淨命阿尼樓馱,淨命孫陁羅難陁,淨命羅睺羅,惟除阿難在學地,如是等千二百五十人。…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太宗文武皇帝製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導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辯,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譬喻無垠。綜法網之紀綱,演無際之正教,拔四生於苦海,譯三藏之祕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恒沙。…
仙佛合宗語錄
聖真仙佛
仙佛合宗語錄 太和問云:「《直論》中言:『煉己先務,有當禁丘杜絕之端。』又言:『不煉己有難成玄功之弊。』可謂詳言煉己之要矣。昨又蒙老師言:『最初煉己,不過導其入其門,仍要還虛,方入閫奧。』敢請還虛之理何謂也。…
佛說須真天子經
聖真仙佛
佛說須真天子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之園給孤獨精舍,與大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菩薩萬人,及諸欲天子、諸色天子、諸遍淨天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是,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圍繞會聚,而為說法。…
修行本起經
聖真仙佛
修行本起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尼拘陀樹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已從先佛。淨修梵行。諸漏已盡。意解無垢。眾智自在。曉了諸法。離於重擔。逮得所願。三處已盡。正解已解。三神滿具。六通已達。比丘尼眾。大愛道等五百人。不可計。諸優婆塞優婆夷四輩。普集諸異學婆羅門尼揵等。不可計。…
地藏王菩薩執掌幽冥寶卷
聖真仙佛
地藏王菩薩執掌幽冥寶卷 蓋聞大藏經中。撿點一部公案。大乘釋門之戶。目連和尚。救母出獄。入定回宮。見性明心。參出一部公案。聽表途程。修行根本。採清換濁六門緊閉。一頭降下。箭射中宮。沖開心花。轟的一聲。金鎻關前。下降一聲。寒關一叫。慌草一聲。臍州養寶。丹田站住。子陽安身。三岔口過去。蘆芽穿膝。骨髓疼痛。求泉宮內。鷂子翻身。九曲河徹動。尾閭關前起號對引。…
大梵先天斗母圓明寶卷
聖真仙佛
大梵先天斗母圓明寶卷 爾時我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園。告諸苾蒭。有大菩薩名曰摩利支天。有大神通自在之力。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見彼。彼能見日月。無人能見。無人能知。無人能捉。無人能縳。無人能欺誑。無人能債其財物。無人能責罰。亦不為冤家能得其便。若皈命十方一切佛 法輪常轉度眾生。…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卷
聖真仙佛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卷 大哉梵網經心地品為教也。指點真性淵源。確示妙修終始。戒與乘而並急。頓與漸而同收。約本迹。則橫豎俱開。兼華嚴法華之奧旨。約觀行。則事理俱備攬五時八教之大綱。文雖僅傳一品。義實統貫全經。緬惟智者大師之時。人根尚利。故既廣宣教觀法門。乃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師精諳律藏。…
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寶卷
聖真仙佛
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寶卷 南無觀世音菩薩,帶領滿空聖眾,降臨道場。有天眼者,天眼遙觀;有天耳者,天耳遙聞。滿空聖眾,有感有應,降臨道場,佛說慈愍故、慈愍故、大慈愍故,信禮常住三寶。…
大乘法華寶卷
聖真仙佛
大乘法華寶卷 蓋聞漢孝明帝。夜夢丈六金身。大教西來。當以法王出世。佛日光輝。照昏衢之大朗。慧燈普爍耀。萬古之圓明。教之興也。首以斯焉。末法之代。至於今日。某甲謹白。十方諸佛。現坐道場。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普賢菩薩,在會聖賢。一切神祇。用天眼以遙觀。以聖心而懸鑑慈愍故。慈愍故。大慈愍故。信禮常住三寶。…
十二緣生祥瑞經
聖真仙佛
十二緣生祥瑞經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導群迷,闡揚宗性,廣博宏辯,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譬喻無垠。綜法網之紀綱,演無際之正教,拔四生於苦海,譯三藏之祕言。天地變化乎陰陽,日月盈虧乎寒暑。大則說諸善惡,細則比於恒沙。…
天山聖母源流泰山寶卷
聖真仙佛
天山聖母源流泰山寶卷 我佛垂慈教外。有別傳之旨。若是上根上器。當宜早覺早修。凡曰。釋門及諸道教。在家出家菩薩。大隱小隱。禪人十方。若行頭陀。一切善男信女。欲超生滅。先淨身心。欲淨身心。先持齋戒。況齋者。乃一佛門之捷徑。而戒者。又歸聖域之要途。不齋者。豈是善人。破戒者。休稱佛子。…
毗尼母經
聖真仙佛
毗尼母經 母義今當說 汝等善聽之 是中文雖略 廣攝毗尼義 依初事演說 智慧者當知 一切經要藏。…
泰山東嶽十王寶卷
聖真仙佛
泰山東嶽十王寶卷 宣寶卷休要空過。內裡邊有善有惡。善者天當洒洒樂樂。口念彌陀作惡人受折磨。過柰河怨得那個。我勸你早回心。早回心加功念佛。加功的明明俐俐小西門存神定氣。放去收來。密密綿綿。洒洒樂樂。出息入息擊一擊提一提。靈光出世。纔才是我念佛人。念佛人。摩頂受記。…
羅漢菜雜誌
法師大德
羅漢菜雜誌 從前桐城地方有一個張老員外,存心慈義,喜歡施捨。有一年遇著荒歉,米糧騰貴,平民大起恐慌。員外家裏有存米萬石,便照市價減半出糶,同時又設立了一個施粥廠。許多人都稱頌員外是個活菩薩,員外很謙虛的說:荒年米價貴,減半出售,已和平時全價相等,所以我沒有什麼損失;至於施粥,也所費有限。總之,只要大家有飯吃,我就很覺安慰了。…
禪門諸祖師
明代僧人如惺
禪門諸祖師 起諸善業本是幻 祖佛出頭不得出 造諸惡業亦是幻 塵勞業惑當處解脫 身如聚沬心如風 現行現用任性隨緣 幻出無根無實性 言語三昧蹤橫展托不動纖毫。…
禪門撮要
唐代宗密
禪門撮要 三界興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
鬼子母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鬼子母經 佛游大兜國。時國中有一母人。多子性極惡。常喜行盜人子殺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誰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還共議。如是非一日。阿難及眾沙門。出行輒見啼哭人。已還共議。傷哀亡子家。佛即知眾沙門議。佛到眾沙門所。佛問眾沙門。向者何等議眾沙門。阿難白佛言。向者出行分衛。見街里有啼哭人眾多。即問啼哭人。汝何為啼哭。…
銷釋安養實際寶卷
聖真仙佛
銷釋安養實際寶卷 皇王洪福護國公臣。文武大將護法。以此我得安穩。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經卷流通天下。普勸大眾回心。參求妙法脫離四生。往生淨土。報答王恩。感應十方諸佛。護持大教興隆。護持我王江上保穩。四夷八表進供。纔敢發心印造。留傳五部經文大眾念佛。總報四恩。…
蓮宗寶鑑
優曇和尚輯
蓮宗寶鑑 優曇和尚。丹陽蔣氏子。家世事佛。弱冠出家。初叅龍華寶山慧禪師。師深器之。後歷叩諸方。述念佛警要。目曰蓮宗寶鑑。幾十卷。天童東岩圓應日禪師深加嘆賞繼開法於京都法王寺。灌頂。國師捧其書。呈進御覽。降旨稱X。有開導人天續佛慧命。融真混俗。振復東林之語。其他宿德賢士大夫。跋讚品題。…
佛說老母經
僧祐錄云闕譯人名今附宋錄
佛說老母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維耶羅國,所止處名曰樂音。時與八百比丘僧、菩薩萬人俱。時有貧窮老母,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佛言:「善哉!善哉!當問。」老母言:「人——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行、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說眼明經
聖真仙佛
佛說眼明經 佛說眼明經 眼明似金燈 舍利西南塔 恒河滿藏經 有人念得眼明經。生生世世眼常明 千手千眼觀世音 大悲菩薩行。…
佛說心明經
聖真仙佛
佛說心明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五百比丘四部眾俱。佛以晨旦著衣持缽。往至一縣而行分衛。諸天龍神追於上侍。到梵志館門外而住。分衛放大光普昭十方。時梵志婦執爨炊。見光照身身得安隱。…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聖真仙佛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圍繞。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修學者,當云何學?…
佛說大王生義經
聖真仙佛
佛說大王生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俱盧聚落,與苾芻眾俱。是時,尊者阿難獨止一處,於夜分中心思念諸緣生法,其義其深,難可了解。唯佛世尊具正徧知,善能宣說。作是念已,至明旦時,離於本處,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伸問訊已,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我獨止一處,於夜分中心生思念:諸緣生法甚深難解,願佛世尊為我宣說。」。…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譫微,分別善惡,都有五道——人作善惡有多少,嗔恚有薄厚,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何謂五道?一謂天道,二謂人道,三謂餓鬼道,四謂畜生道,五謂泥犁、太山地獄道。人不求度世道者,生死憂苦不斷絕,往來五道,不得解脫。賢者黠人厭於憂苦,見師則承事,不見則思師教誡。師教人去惡就善,示人度世之道。父母養育,老病死一世耳,佛度人,萬世不極。賢明智者宜熟思惟之。…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聖真仙佛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為阿那邠邸長者說:「過去久遠,有梵志名毗羅摩,饒財多寶。若布施時,用八萬四千金鉢盛滿碎銀,八萬四千銀鉢盛滿碎金,復以八萬四千金銀澡罐,復以八萬四千牛皆以金銀覆角,復以八萬四千玉女莊嚴具足,復以八萬四千臥具眾綵自覆,復以八萬四千衣裳,復以八萬四千象馬皆以金銀鞍勒,復以八萬四千房舍布施;復於四城門中布施,隨其所欲皆悉與之;復以一房舍施招提僧。…
佛說母老六英經
聖真仙佛
佛說母老六英經 佛為世尊,功德巍巍,愍念眾生,為之傷悲。時與弟子、大士相追,止處樂音,廣有所開。有一母人,貧老傴僂,長跪問佛:「五陰、六衰會合我身,悉為是誰?來何所從?去何所歸?惟願世尊為我思惟!」佛言:「善哉!宜識其幾。諸法因緣,識之者希。譬如鑽火,兩木相揩。火不從鑽,亦不從燧。火出其間,赫赫甚暉,還燒其木,木盡消微。亦如搥鼓,其音哀摧。聲不從革,亦不從搥。諸法如是,因緣相推。…
佛說鹿母經
聖真仙佛
佛說鹿母經 佛言: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水草,侵近人邑,國主出獦,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任獨逝,被逐飢疲,失侶悵怏。時,生二子,捨行求食,焭悸失伴,墮獦摾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脫。獦師聞聲,便往視之,見鹿心喜,適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自矇矇,未曉東西。…
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聖真仙佛
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鳩尸那城䟦提河邊沙羅雙樹入涅槃處。諸大聲聞前後圍遶,無量菩薩皆悉集會,天人大會五十二類皆來雲集,前分之後,遺教之前。爾時,世尊放大光明,照閻魔國,嘿然而住。時閻魔王、十大王眾、獄司侯官、司命令神、司錄記神、閻魔使者、羅剎娑、無量異類、無數鬼神、部類從屬,忽然涌出,恭敬供養,合掌向佛。…
佛說大護明陀羅尼經
聖真仙佛
佛說大護明陀羅尼經 爾時世尊住沒哩際疏聚落。是時世尊告尊者阿難陀言:「阿難陀!我今欲去往詣吠舍離城。」尊者阿難陀言:「如是。世尊!我今聽命。」於是世尊與阿難陀往吠舍離城,到菴沒羅園已,佛告阿難陀言:「阿難陀!汝可入城擇吉祥地,安因陀羅枳黎,駐足正念,說此大護明大陀羅尼及以伽陀曰。…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聖真仙佛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復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帝釋護世,諸天眾等,恭敬圍遶。爾時,世尊於吉祥寶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是時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瞻仰尊頭目不暫捨,合掌恭敬,歡喜踴躍,頭面禮足而白佛言。…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聖真仙佛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爾時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薩摩訶薩經行處。其慈氏菩薩與舍利子俱坐盤石上。時慧命舍利子問慈氏菩薩摩訶薩言:「今日世尊觀見稻𦼮,告諸苾芻而說是語:『汝等苾芻!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見佛。』。…
佛說立世阿毗曇論
陳西印度三藏真諦譯
佛說立世阿毗曇論 如佛婆伽婆,及阿羅漢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世尊住舍衛大城,毘舍佉優婆夷鹿子母精舍蓮花重閣,與大比丘眾,一切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所作已辦,已捨重擔、正智解脫,唯除阿難。是時,大地震動。時富婁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大地震動?」。…
三歸五戒十善義
印光法師為在家弟子略說
三歸五戒十善義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託。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囗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囗卷 如金剛頂經百千頌十八會瑜伽演頓證如來內功德祕要。夫修行菩薩道證成無上菩提者,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以為妙道。一切有情沈沒流轉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密曼茶羅、不受三種祕密加持,自有漏三業身能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五趣有情三界所攝,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無色界修行出三界道,別解脫定慧以為增上緣,其上二界由定地所攝故。欲界無禪,是散善地,設有修定軌則,仍假藉頭陀苦行,依七方便。…
佛教人乘正法論
太虛法師著
佛教人乘正法論 佛教有五乘法:曰人乘、曰天乘、曰聲聞乘、曰緣覺乘、曰如來乘。前二世間,後三出世,唯如來乘,完全此五。今論所取,但在人乘,此人乘法,其本源出於如來乘,故曰佛教人乘正法。然此非以窮幽體玄,造微證真者也,乃以現今人倫之習慣風俗性情為質地,以佛教人乘正法為準繩,使咸納乎人道之正軌耳。蓋人倫者唯習俗性以為誠諦,離習俗性別無人倫。…
太上正一天尊說鎮宅消災龍虎妙經
聖真仙佛
太上正一天尊說鎮宅消災龍虎妙經 爾時太清天中。大聖老君。以永壽元年。正月七日。在太清境上。太清宮中。觀見眾生劫漂沉。周回生死。或居人道。生在中華。或生夷域之中,或生蠻戎之內。或富或貴。或賤或貧。暫假因緣。墮於地獄。轉乖人道。難復人身。還歸輪轉。為無定故。罪業掌纏。魂繫陰司。受苦滿足。人道將違。生居畜獸之中。或生禽蟲之屬。轉乖人道。難復人身。如此沉淪。不自知覺。…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
聖真仙佛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 般若等成就,無二智如來,彼中義相應,彼聲教道二。依止及作用,事業同起修,分別相及罪,稱讚如次說。具信以為體,師資互證說,說時說處等,得自量成就。說法者應知,世間時處二,說者有同證,然後得如量。一切如是集,我聞等所說,和合如是義,最上三十二。分別十六相,空如其次第,八千頌中說,了異方便說。今此八千頌,如說義無減,隨所樂頌略,如是義如說。菩薩我不見,此說實寂默,能受內諸事,彼說即為空。…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聖真仙佛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爾時,寶曰菩薩言:「善男子!如來行業不可思議,若大乘法不可率爾調習悟入,若修行菩薩乃至睡眠不樂聲聞、緣覺行業,將是如來實相示現眾生,不應悋惜,能作是念:『願一切眾生習學大乘,此無等心而無損減。』以是不悋法故,應當覺悟如來大乘義趣。善男子!譬如栽樹,根、莖著地,枝、葉、花、果必當茂盛。修行菩薩亦復如是,已能堅持菩薩藏故,亦當解了一切諸乘,是名無量善根菩薩藏法器。「善男子!何者是菩薩藏?何因名菩薩藏?譬如大海中水。…
佛說觀世音菩薩救苦經
聖真仙佛
佛說觀世音菩薩救苦經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佛國有緣 佛法相因 朝念觀世音 暮念觀世音 念念從心起 念佛不離心 天羅神 地羅神 人離難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百千萬億佛 恒河沙數佛 無量功德佛 佛告阿難 言此經大聖 能救獄囚 能救重病 能救百難苦 若有人讀得一千卷 一身離苦難 讀得一萬卷 合家離苦難 南無佛力威 南無佛力護此人 無惡心 令人身得度 回光菩薩 回善菩薩 阿耨大天王 鎮天菩薩 摩休麼休清淨比丘 官事得散 私事得休 諸大菩薩 五百羅漢 救護弟子 身悉皆離苦難 自然觀世音 瓔珞不須解 勤讀千萬卷 災難自然得解脫。…
修行道地經
聖真仙佛
修行道地經 造立《修行道地經》者,天竺沙門,厥名眾護,出于中國聖興之域,幼學大業洪要之典,通盡法藏十二部經,三達之智靡不貫博,鈎玄致妙能體深奧,以大慈悲弘益眾生,助明大光照悟盲冥,敘尊甘露蕩蕩之訓,權現真人,其實菩薩也!愍念後賢庶幾道者,儻有力劣不能自前,故總眾經之大較,建易進之徑路,分別五陰成敗所趣,起幾微生死之苦,以勸迷厲惑。…
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
明代謝旻
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 國主妙莊王,幼女妙善娘。父欲招女婿,修行不嫁郎。發去園中禁,容貌越非常。白雀寺中使,天神相助忙。遣兵去燒殿,精誠感上蒼。逍遙樓上勸,苦苦不相降。押赴法場絞,虎背密山藏。靈魂歸地府,十殿放毫光。究囚蒙解脫,香山得返陽。九載修行滿,功成道德強。…
觀音大士遊十殿陰陽善惡報應人心寶卷
聖真仙佛
觀音大士遊十殿陰陽善惡報應人心寶卷 丹是聽法莫可亂 躁亂經法汝罪名 焚炷清香手內存 各要誠心大眾聽 聽罷經卷來拜佛 將香焚在寶爐中 大士來遊第一門 東嶽掌案見慈航 只見猛婆第一位 香茶一盞手中存 又見剥衣亭一座 小鬼站立亭邊存 亭前有棵無情樹 來人扯住剥衣裳 剥下衣裳樹上掛 愿航觀見記心頭。…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已得無量善利,當求無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間無等等故。若未來世諸眾生等,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修四法。何等為四?一者、當發大菩提心,寧失身命,不應退轉;二者、應當親近善友,寧失身命,不應遠離;三者、應修忍辱柔和,寧失身命,不生瞋恚;四者、當依寂靜之處,寧失身命,不思憒閙。諸善男子。…
觀音靈感近聞錄彙編
清代楊豫昌
觀音靈感近聞錄彙編 戊寅之冬。女婷患血崩症。延滬上著名西醫陸某診治。匝月無效。日見危篤。余謂陸醫曰。余老夫婦膝前承歡者。只此一最小偏憐之女。相依為命。苟能愈疾。勿問多費。盍延請君素所欽服之他醫。會同診察。庶收廣益集思之效。陸以為然。數次邀以偕來者。皆滬上錚錚之名輩也。…
佛說菩薩修行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佛說菩薩修行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及眾菩薩五千人俱,皆尊菩薩——神通叡達,權慧變化,遊三千世界,普利一切莫不蒙濟。於時舍衛國大城之中,有豪長者名比羅達(晉言威施),與其城中諸大長者五百人等,宿意同念,俱從舍衛大城中出。…
觀音經咒靈感錄要
清代慧覺法師
觀音經咒靈感錄要 自來觀音靈感事蹟,見於古今記述者,以數百千計。許止淨居士集之為《感應頌》,以事蹟附註,其後洋洋三十萬言,可謂鉅觀矣。大抵此等筆記,多出於儒士,非釋氏之徒造作虛無之說也。余嘗思之,因果感應輪迴之事理,有如化學中之維他命。…
佛說大藏顯性了義寶卷
聖真仙佛
佛說大藏顯性了義寶卷 去了去了真去了一去了無消耗。來到佛面前。他教對字找。這一遭得完成。再不跟找。走遍天涯無字角。修行人不知道。無上為甚深。煉就三般寶。滿乾坤一顆珠。無價寶。…
觀音靈感寶卷
聖真仙佛
觀音靈感寶卷 觀音贊卷初展開,諸佛聖賢降臨來。善男善女靜心聽,功德無量福如海。一讚觀音現蓮華,看破紅塵想出家。妙三小姐莊王媛,天下富貴第一家。金珠瑪瑙如山積,綢緞綾羅多如沙。二讚觀音金剛藏,百官參見妙莊王。內中好官能多少,奸官害民天下荒。百姓吃苦天心怒,附馬姐夫狀元郎。三讚觀音勸父王,早讓賢人理朝綱。但願好人來治國,克苦愛民人心服。本來富貴是空夢,英雄難免見無常。四讚觀音動雷聲,拜別雙親說真情。父欲將奴配婚姻,從此許州去修行。火燒白雀寺傷心,佛下祥雲救奴身。…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維耶離捺祇樹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萬八千,菩薩八萬,一切大聖神通已達,悉得總持攬十力慧,住無所住超三脫門,善權方便莫不從化,三達之智無所罣礙,遊步三世獨尊無侶,見生死原本末所起,應病授藥令各得所,守護法城救濟群生,行四等心慈悲喜護,四恩隨時開建橋樑。…
觀音菩薩救苦寶卷
聖真仙佛
觀音菩薩救苦寶卷 來壇操乩筆眾生細心忖 菩薩著寶卷救世費婆心 自三皇開創後萬民養生 至五帝五倫明五常得清 帝堯時敬上天教人禮拜 論天理不同今衰敗世風 傳虞舜重孝字長祭山川 德行厚名爵重傳留萬冬。…
近代往生傳
印光法師
近代往生傳 自古以來,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之說,為佛教淨土宗所弘揚,深受信眾崇奉。然則,古時記錄往生事蹟者,多限於大德高僧或聖賢信徒,其事蹟或因傳抄之不足,或因世代之久遠,漸成遺珠,致使後人不得窺其全貌。至近代,隨人間佛教之興盛與印刷術之進步,更多凡俗中人之往生事蹟得以流傳,使我等深知,淨土之教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實可踐行,廣為普被。…
佛說皇極結果寶卷
聖真仙佛
佛說皇極結果寶卷 爾時,佛在靈山正座,忽有早香、悟明、萬峰三位道人,向前拜問。我佛如來,似俺替佛傳法,勸化迷人,修習正道,都想成佛作祖,要躱三災八難,端的有也、無得也,不得佛言。你這起迷混道人,專談性之一字,不知性落何方?成年家歸空,不知空在何處?知凡而不知聖,怎麼得成佛?了道怎麼躱八難三災?。…
上蔡先生語錄佛家
北宋的儒家學者邵雍
上蔡先生語錄佛家 問:學佛者欲免輪迴超三界,於意云何?曰:是有利心私而已矣。輪迴之說信然否?曰:此心有止[凡人慮事心先困,故言有止],而太虛決,知其無盡,必為輪迴。推之於始,何所付受,其終何時間斷也。且天下人物各有數矣。…
金剛經五家解說
佛教高僧蕭廷芝
金剛經五家解說 有一物於此一物何物。衹這一著子,希夷焉絕情,謂髣髴焉看似有,蠁㫚然難可追,恍惚然難可測,非迷非悟不可以,凡聖稱無我無人,不可以自他名故,但云一物,六祖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上柱天下柱地,明如日,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者是然,雖如是一物之言,亦强稱之而已。故南嶽讓和尙道說:似一物即不中,有一物於此者,不離當處,常湛然故云爾。…
佛說三皇初分天地嘆世寶卷
聖真仙佛
佛說三皇初分天地嘆世寶卷 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無間有 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 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 一紀飛昇 知者易悟 昧者難行 履諓天苂 呼吸育清 出元入牝 若亡若存 綿緜不絕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 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炁盈 不雕不殘 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 妙不可形 其嚴則有其敬則零 七竅相通 竅竅光明 聖又聖月 照耀金庭 一得各得 自然身輕 志和充溢 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 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誦之萬遍 妙理自明。…
陰陽妙常說
無源氏著
陰陽妙常說 紅塵世界苦多般 眾生忙忙不知難 今番重轉波羅蜜 常把心眼仔細看 正法眼藏幾人知 悟者洞然了羣疑 生前死後皆如是 就是靈明渾太虛 佛法雖深本非深 只是迷者認不真 能以本心空諸物 更向何處覓主人。…
直指向上正法
元代的高僧中峰明本
直指向上正法 第一義者。乃最上一乘之法門昔釋迦文佛。在鷲嶺拈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世間希有之法因斯第一義之說。夫一大事者。是人生死事大。如來世尊。故發揮因緣之始楞嚴經云。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心燈
高僧太虛大師
心燈 敬復者。頃讀公函。曁佛教會大綱。及其餘二件。均悉。貴會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攝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甄擇進行。以求世界永久之和平。及眾生完全之幸福為宗旨。道衰久矣。得諸君子闡微索隱。補弊救偏。既暢宗風。亦禆世道。曷勝瞻仰讚歎。近世各國政教之分甚嚴。在教徒苦心修持。絕不干預政治。而在國家盡力保護。不稍吝惜。此種美風。最可效法。民國約法第五條。載明:「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二條第七項載明:「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條文雖簡。…
戒殺放生文圖說
蓮池大師
戒殺放生文圖說 世人食肉。或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成俗。不自知覺。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患者是也。計其迷執。略有七條。開列如左。餘可例推云。…
佛學易解
蔡元培著
佛學易解 佛教距今三千年前產於印度國。為釋迦牟尼佛所說之宗教。世界之人。往往悲其所不當悲。喜其所不當喜。佛於此轉其迷而啓其悟。往往不當苦而苦。不當樂而樂。佛於此教以人生離苦得樂之道及止惡修善之方。佛教有三方面。…
南屏佛祖講演錄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南屏佛祖講演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衞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巳。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聖真仙佛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佛者眾聖尊,神通應自在,隨類處身形,音聲亦復爾。見聞獲安隱,莫不信向心,是故我歸命,願普如世尊。甚深菩薩戒,功德難思議,受者獲安隱,福慧日夜生。諸佛常護念,萬行漸滿盈,六度四等意,普度諸群盲。手足初莫犯,節言順所行,常樂在定意,是名真比丘。質直離諂曲,常與賢聖俱,愛眾猶養已,是名真菩薩。…
苦功悟道經
聖真仙佛
苦功悟道經 懼怕無常生死之苦,初參一步。觀世間一切萬物,諸行無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百年光景,剎那之間;富貴榮華,猶如一夢。思量盡是虛花夢,仔細看來一件無。歎罷人身不久,心中煩惱傷悲。無常到來,四大化作灰土。一點靈魂,陰司地府,又無日月星辰;昏天地黑,又不知何處受苦去了;懼怕生死輪迴之苦,不肯放參,再參一步。…
脫離苦海
印光法師
脫離苦海 列位。人在世間。辛苦得很。波波劫劫。沒有了結時期。倘壞了良心。做差了事。死後或罰變畜生。或打入地獄。辛苦更見了不得。那真一時難受。隋朝有一做大官的。名叫趙文昌。死後復活。說到陰府。見周武帝三重鉗鎖。喚文昌說。你還陽世。為告隋皇帝。我滅佛法。罪重。為營功德。救我出地獄。及出。又見糞坑中。有人頭髮上出。問是何人。答說。秦將白起。佛經上說。三塗一報五千劫。…
離苦得樂
弘一法師
離苦得樂 有人問一和尚,人的身體,什麼緣故是立直著跑的?畜生的身體,什麼緣故是橫著走的?和尚說:人因前世存心是直的,所以今世的身體是直立的。畜生因前世存心是橫的,所以今世身體也是橫的。前世做人時候,心直心橫不同,所以後世投胎,在這形體上,也就分出投人同投畜生的不同。…
戒淫拔苦集
張證理
戒淫拔苦集 儒家聖人答顏子問仁。戒以四勿。四勿以視非禮為首。又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戒之在色。夫色不僅女色。而淫即以色為誘惑之機。戒色不限少時。而戒必從少時始。禮經所載男女別嫌防微。楮墨難罄。蓋凡為人者。…
唯心訣真心直說、修心訣洗心寶懺
妙圓正修智覺永明壽禪師著
唯心訣真心直說、修心訣洗心寶懺 詳夫心者。非真亡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
銷釋混元無上大道玄妙真經
聖真仙佛
銷釋混元無上大道玄妙真經 爾時。南無最乘至真老祖。號乃混元一炁虛無。混沌不分天地。一片虛空。未有日月星辰。不變青黃赤黑。本顯無相。至真大道。金光散滿虛空。普化鴻濛有現。而變滋濛鴻。滋出現寂道。分形結秀成真。是為無上至真大道。…
銷釋歸家報恩寶卷
聖真仙佛
銷釋歸家報恩寶卷 經云。蓋聞吾在東土。轉化臨凡。因為真經寶卷。大地男女不惺。因此逩上盤山。抛閃父母。今此得道還家。思想父母之恩。無有可報。留下一部報恩寶卷。與後人宣念。照樣所修。又想起前朝後代。一切古人。都思父母之理。…
金母寶誥、金母心經
聖真仙佛
金母寶誥、金母心經 瑤池上宮清淨闕。內闡大道。於混沌宣至德於宇宙。一氣調和參贊。有賴億刼啟廸。仙真是依開正覺路。振萬代之聾瞶。撑大願船。解十方之苦難。高證妙果。無量度人。大仁大聖。至上至尊。無上瑤池。開種首運。金母消遙。清淨佛王。金盤收種。昇平國運。…
金母心經
聖真仙佛
金母心經 大道最上乘實義。無邊際清淨。玄玅理廣。開眾生說。一默達虛無。掃除聲與色。元神持心印。透悟得分明。時常觀自在。性命見上台。金丹皈一煉。胎息密綿綿。不煮而自煮。不運而自運。無聲亦無臭。渺渺入天庭。三昧堅定後。陽神一點靈。放出玄光竅。離昇刦外真。長生參玅訣。…
天山聖母源流泰山寶卷
聖真仙佛
天山聖母源流泰山寶卷 言觀世音菩薩。在普陀落伽山。火熖雲城。蓮臺端坐有五海龍王。九江十八河。諸大神祇。望佛朝罷。有善才童子。合掌跪在丹墀問佛告曰。歷代泰山。冥司諸獄。現善惡之形。皆從何出。想我佛世尊。出身有父母無有。佛言以無凡父母。無極天地諸物皆無。童子又曰。古佛現身從何而湧。佛言皆從苦海。…
訶利帝母真言法
聖真仙佛
訶利帝母真言法 爾時訶利帝藥叉女在佛眾會,從座而起,五體投地禮佛雙足,而白佛言:「我有心真言,由如真多摩尼寶能滿一切意願。為利益安樂閻浮提諸善女人及男女,故惟願世尊哀愍聽許,我今說之真言曰。…
諦公、印公二老法師法語
諦公、印公
諦公、印公二老法師法語 今朝是大勢至菩薩聖誕良辰。所以我講大勢至菩薩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門。是謂應時應機之談也。楞嚴第二十四圓通章云。爾時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明宗孝義達本寶卷
聖真仙佛
明宗孝義達本寶卷 蓋聞普教。著現於世。為因末代迷。鈍愚偏眾無所歸。故留經卷。夫經卷者。乃為載道之器。凡觀者不可執文。然雖言句淺俗。請觀俗中大義。大義為體。言句為用。言有淺深。句有真俗真諦以明。非有俗諦以明。非無真俗不二。即是聖諦第一義也。夫何不忙然惺悟。火急修持盡報。為期。…
下生嘆世寶卷
聖真仙佛
下生嘆世寶卷 經云。蓋聞吾在靈山會上。巍巍端坐。聚下諸大菩薩。羅漢聖僧。一切賢聖。講論三乘。五教法語。聽說西來大意。只見光明出現。週遶般旋。西方聖境。世間少有。還源又說別無言論。單說真空本性。古性圓明。又想起東土眾生。臨回根本。生來死去之路。性命元根。生的是誰。死的是誰。…
金山苦行行寶卷
聖真仙佛
金山苦行行寶卷 金山子。禪床苦,行行覺。表內外修行之理。訣定無差。諸佛撥濟。小子還源。真空一體。故說行覺歸家之理。本地風光。水晶宮內。無字真經。元始祖炁。自然光中。天皇一炁。靈寶秘訣。元始寶珠之內。真光獨耀。…
淨土問辨功過格合編
清代彭際清
淨土問辨功過格合編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
勸世白話文
弘化社
勸世白話文 我去年做了一本初機淨業指南。全是用白話的。那一本書。是專門講佛法。專門講一個人死了後來。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享很大的福。永遠不會吃苦的道理。不過一個人。要死了能彀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永遠享很大的福。永遠不會吃苦。固然要念佛。但是第一要緊。還是要做很好的好人。…
西瓜記寶卷
聖真仙佛
西瓜記寶卷 為人不可使欺心 害人害己古來聞 善惡到頭終要報 天理昭彰不容情 善人有難天保佑 惡人到後少收成 不信但聽此本卷 西瓜裡面見分明。…
血盆寶卷
聖真仙佛
血盆寶卷 昔目連 行大孝 身遊地府 到羽州 追陽縣 去尋母親 見一道 大血河 紅波黑浪 滿河中 無男子 盡是女人 血河中 有鐵枷 枷著婦女。…
昇蓮寶卷
聖真仙佛
昇蓮寶卷 木魚一嚮道場開 佛堂奉請眾如來 點起明燭焚起香 大眾虔誠廣宣揚 三炷清香三路分 大眾虔誠請神明 一炷上界請天尊 請了天尊下凡塵 一炷拜請彌陀佛 一炷南海請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