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全傳

第一六○回-梁興郎千金春隱詩,濟禪師佛法指孝子

話說梁興郎來到萬緣橋一瞧,石頭上寫的是:「不姓高來本姓梁。」 自己一想,「我出來這些日子,並沒訪著一點頭緒,我也不知梁王莊在哪裡?這也須是神人指示。只要把我娘親找著,花幾千兩也不要緊。」故拿出四兩黃金折二百銀子。 王員外叫家人把頭一塊石頭搭開,梁興郎一看第二塊上寫的是:「巧妝改扮覓萱堂。」。 梁興郎一看,這明明是我。這才問:「第三塊還有字麼?」 家人說:「要瞧第三塊,是三百銀子。」 梁興即一看,說:「我倒要瞧瞧!」立刻又拿六兩黃金折三百兩銀,交給王太和。 王太和一想:「真怪!真有人拿銀子瞧!」 叫家人把第三塊搭開,梁興郎一看,第三塊寫的是:「興郎要見生身母。」 梁興郎一看,這更對了,說:「你把這塊拿開我看。」 家人說:「要看第四塊,是五百兩。」 梁興郎說:「你怎麼訛人哪?」 家人說:「不訛人!你愛瞧就瞧,不愛瞧不瞧!」 梁興郎一想:「已然花了五百,再花五百,只要有了我娘親的下落,慢說花一千,兩千也花。」想罷,又拿出十錠黃金。 王太和叫人搭開第四塊一瞧,第四塊上寫:「去到臨安問法王。」 梁興郎一瞧這句話,「呀!」了一聲,幾乎翻身栽倒。 自己一想,了不得了,這許是有人知道我由家中出來的心思,設出圈套,誆騙我一千銀。」自己又一想:「我的乳名沒人知道,此真令人難測。」 自己這才問道:「眾人且知道這臨安法王,是怎麼一段事?可是地名?可是人名?」 大眾一個個俱皆搖頭,說:「不知道!」梁興郎自己心中真如萬把鋼刀扎心,正在發愣,那邊來了一位老丈。 眾人說:「你要打聽,問這位老頭罷!他叫福地聖人,什麼事他都知道。」 梁興郎趕緊施禮,說:「借問老丈,可知道這臨安法王是在哪裡?」 這老者說:「你要間臨安,由這往東南走二十余裡,有一座興隆鎮,上那裡打聽去,這裡沒人知道。」 梁興郎一聽,無奈叫書重挑起琴劍書箱,一直直奔東南,約走了有二十余裡,見前面有一座鎮店。 村口外樹林下有二位老者在樹旁酌棋,一位是白臉長髯,一位長的清奇古怪。 梁興郎連忙上前說:「二位老人家請了!我打聽打聽,有個臨安法王,二位老人家可知道?」 這位老者一聽說:「臨安我可知道,當初金宋未交兵以前,這座興隆鎮就叫臨安鎮,後來來室天下太平,改叫為興隆鎮,這個法王我可不知。」 那位老者道:「賢弟,你是不知道,我比你大幾歲,我十二三歲的時節,你還是小孩不記事。這村口如意庵尼姑廟,我記的就叫法王庵,後來改的如意庵。你去打聽法王,尊駕到那裡去打聽罷!」 梁興郎一聽,謝過二位老龍趕緊帶了書童,進了村口一瞧,路北裡有一座廟,山門上寫著「如意庵」。 上前一叩門,由裡出來了一個小尼姑,把門開開,說:「施主找誰?」 梁興郎說:「我是前來燒香。」 小尼姑說:「我們這是尼僧廟。」 梁興郎說:「不管是甚廟,我要燒古香。」 小尼僧便領到大殿,梁興郎燒上一柱,燒完了香,說:「小師父,你帶領我在廟裡遊逛遊逛。」 小尼僧說:「可以!」立刻帶著梁興郎到各院中觀看。 這個廟是三層殿,有東西跨院,甚為寬敞,游來游去,來到一個東跨院,這院中是北房三間,東西配房,北房門外掛著一塊匾,上寫「冰心堂」三字。 梁興郎一看,就知道這院中有孀婦守節,正在一愣,只見由北上房出來一位老婆婆,有六十多歲。鬢白成霜,穿的衣服平常,梁興郎一看這位老太太的模樣,不由自己心中一慘,二目落淚。 這位老太太一看他,也覺著眼圈一酸,眼淚落下來了。 母子天性所感,老太太並不敢認,說:「這位先生尊姓?」 梁興郎說:「我姓梁,乳名叫興郎。」 老太太一聽,心如刀剜,說;「兒呀!我只打算今生今世,你我母子不能相見,沒想到為娘還見著你了。」 梁興郎叫了一聲:「親娘呀!」也哭起來了。 書中交代:他母親怎麼會落到這廟裡呢?凡事自有個定數。 自從母子一失散,老太太找不著孩兒,自己一想:「我還活什麼?」想欲自盡,幸遇見一位好人勸解老太太,說:「你別死,倘若你兒在著,將來也可以母子見面。你暫為找個尼廟一住,慢慢再尋訪你的孩兒。」 老太太一想也是,就投奔這法王庵來了。 這個廟離梁王莊三裡地,這廟裡老尼也是忠厚人,見梁老太太這分光景,老尼僧說:「你就在我這住著罷!哪時你兒有了下落,你再走,沒有音,你就跟我在廟裡修行罷!」 梁老太太就在這廟中苦守,早晚侍奉佛祖。後來附近村莊都知道廟裡有個梁李氏守節,大眾送了一塊匾,寫了「冰心堂」三字。 梁老太太終日吃齋念佛,禱告神靈顯應,叫母子可以見面。今天果然梁興郎來了,母子見面,抱頭痛哭。 興郎說:「娘親,你老人家不必哭了,孩兒現在甘泉縣娶了親了。我養身父母把我撫養大了,現在二老已經故世,孩兒才得出來尋找我娘親,多榮神人指示,得見你老人家。娘親生養孩兒一場,未能在你老人家前晨昏定省,叫你老人家受這樣清苦。孩兒今天接娘親家去,還可以享兩天安閒自在之福。」 老太太一聽,說:「兒呀!今天你我母子見面,也算是神靈默佑。為娘終日燒香禱告,但願你我母子見一面,現在我瞧見你,就得了,你也不必接我回去。我已然是出了家,侍奉佛祖,我也就不想再還俗了。」梁興郎一聽,苦苦哀哀,總要請老娘回去。 老太太執意不肯,梁興郎無法,就把家眷接到興隆鎮來,給老太太單買一座廟,叫老太太在廟裡修行靜養,梁興郎不時到廟裡去問候。 這天梁興郎回想萬綠橋,瞧瞧這幾塊石頭,是什麼人寫的呢?我倒要訪問訪問。 自己帶著兩個書童來到萬緣橋一看,萬緣橋已快告竣,梁興郎一打聽,方知是濟公禪師寫的。 梁興郎要見見這活佛濟顛,正赴上王太和同濟公來到萬緣橋監工,有人指引告訴他;「這位窮和尚,就是靈隱寺濟公長者。」 梁興郎趕奔上前,說:「聖僧在上,弟子有禮,前者多蒙聖僧指示,我找著我娘親,弟子實在感恩不盡。」 和尚說:「你起來,不必行禮。你母子既見了面,你要好好的盡孝,你回去罷!」梁興郎還要承謝禮物給聖僧長老,和尚說:「不必!我和尚常說,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梁興郎無法,竟自告辭去了。 王太和正同和尚在這裡監工,偶然忽覺得對面來了一陣旋風,和尚說:「來了!來了!」王太和一看,隨著這陣風,來了一個老道,被發仗劍,身高八尺,黃瞼膛,三綹黑胡須,穿著藍緞色道袍。 王太和一看一愣,見老道趕奔上前,給濟公行禮。來者老道非是別人,正是黃臉真人孫道全。 和尚說:「悟其你幹什麼來?」 孫道全說:「弟子自天台山分手,回到自己廟中,把廟中安置好了。到靈隱寺找你老人家,聽說你老人家來修萬緣橋,我就在廟裹住著。焉想到臨安城出了塌天大禍,錢塘知縣派我來請你老人家。」和尚一按靈光,早已察覺明白。 書中交代:怎麼一段事呢?只因錢塘縣新任趙文輝,他本是兩榜出身咱到任以來,兩袖清風,愛民如子,焉想到地面上出了一件逆案。 秦丞相的兄弟花花大歲王勝仙、他本是個惡霸,在本地無所不為,依仗著他哥哥是當朝宰相,無人敢惹他。 王勝仙家中有二三十個如夫人侍妾,就有一個得寵的愛妾,就是田國本那個妹子。本來她是歌妓出身,琵琶絲弦,自己能歌能唱。 這天王勝仙要到西湖湖心亭去取樂吃酒,先叫田氏坐著轎,帶著婆子丫環先去。 三乘轎正走在西湖蘇堤,忽然來了一陣旋風,圍著轎子,繞了幾個彎,抬轎的人都睜不開眼,急至旋風過去,再一看田氏蹤跡不見,小轎內婆子、丫環,一刀之傷殞命,大眾嚇的目瞪癡呆。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話說梁興郎來到萬緣橋一瞧,石頭上寫的是:「不姓高來本姓梁。」 自己一想,「我出來這些日子,並沒訪著一點頭緒,我也不知梁王莊在哪裡?這也須是神人指示。只要把我娘親找著,花幾千兩也不要緊。」故拿出四兩黃金折二百銀子。 王員外叫家人把頭一塊石頭搭開,梁興郎一看第二塊上寫的是:「巧妝改扮覓萱堂。」。 梁興郎一看,這明明是我。這才問:「第三塊還有字麼?」 家人說:「要瞧第三塊,是三百銀子。」 梁興即一看,說:「我倒要瞧瞧!」立刻又拿六兩黃金折三百兩銀,交給王太和。 王太和一想:「真怪!真有人拿銀子瞧!」 叫家人把第三塊搭開,梁興郎一看,第三塊寫的是:「興郎要見生身母。」 梁興郎一看,這更對了,說:「你把這塊拿開我看。」 家人說:「要看第四塊,是五百兩。」 梁興郎說:「你怎麼訛人哪?」 家人說:「不訛人!你愛瞧就瞧,不愛瞧不瞧!」 梁興郎一想:「已然花了五百,再花五百,只要有了我娘親的下落,慢說花一千,兩千也花。」想罷,又拿出十錠黃金。 王太和叫人搭開第四塊一瞧,第四塊上寫:「去到臨安問法王。」 梁興郎一瞧這句話,「呀!」了一聲,幾乎翻身栽倒。 自己一想,了不得了,這許是有人知道我由家中出來的心思,設出圈套,誆騙我一千銀。」自己又一想:「我的乳名沒人知道,此真令人難測。」 自己這才問道:「眾人且知道這臨安法王,是怎麼一段事?可是地名?可是人名?」 大眾一個個俱皆搖頭,說:「不知道!」梁興郎自己心中真如萬把鋼刀扎心,正在發愣,那邊來了一位老丈。 眾人說:「你要打聽,問這位老頭罷!他叫福地聖人,什麼事他都知道。」 梁興郎趕緊施禮,說:「借問老丈,可知道這臨安法王是在哪裡?」 這老者說:「你要間臨安,由這往東南走二十余裡,有一座興隆鎮,上那裡打聽去,這裡沒人知道。」 梁興郎一聽,無奈叫書重挑起琴劍書箱,一直直奔東南,約走了有二十余裡,見前面有一座鎮店。 村口外樹林下有二位老者在樹旁酌棋,一位是白臉長髯,一位長的清奇古怪。 梁興郎連忙上前說:「二位老人家請了!我打聽打聽,有個臨安法王,二位老人家可知道?」 這位老者一聽說:「臨安我可知道,當初金宋未交兵以前,這座興隆鎮就叫臨安鎮,後來來室天下太平,改叫為興隆鎮,這個法王我可不知。」 那位老者道:「賢弟,你是不知道,我比你大幾歲,我十二三歲的時節,你還是小孩不記事。這村口如意庵尼姑廟,我記的就叫法王庵,後來改的如意庵。你去打聽法王,尊駕到那裡去打聽罷!」 梁興郎一聽,謝過二位老龍趕緊帶了書童,進了村口一瞧,路北裡有一座廟,山門上寫著「如意庵」。 上前一叩門,由裡出來了一個小尼姑,把門開開,說:「施主找誰?」 梁興郎說:「我是前來燒香。」 小尼姑說:「我們這是尼僧廟。」 梁興郎說:「不管是甚廟,我要燒古香。」 小尼僧便領到大殿,梁興郎燒上一柱,燒完了香,說:「小師父,你帶領我在廟裡遊逛遊逛。」 小尼僧說:「可以!」立刻帶著梁興郎到各院中觀看。 這個廟是三層殿,有東西跨院,甚為寬敞,游來游去,來到一個東跨院,這院中是北房三間,東西配房,北房門外掛著一塊匾,上寫「冰心堂」三字。 梁興郎一看,就知道這院中有孀婦守節,正在一愣,只見由北上房出來一位老婆婆,有六十多歲。鬢白成霜,穿的衣服平常,梁興郎一看這位老太太的模樣,不由自己心中一慘,二目落淚。 這位老太太一看他,也覺著眼圈一酸,眼淚落下來了。 母子天性所感,老太太並不敢認,說:「這位先生尊姓?」 梁興郎說:「我姓梁,乳名叫興郎。」 老太太一聽,心如刀剜,說;「兒呀!我只打算今生今世,你我母子不能相見,沒想到為娘還見著你了。」 梁興郎叫了一聲:「親娘呀!」也哭起來了。 書中交代:他母親怎麼會落到這廟裡呢?凡事自有個定數。 自從母子一失散,老太太找不著孩兒,自己一想:「我還活什麼?」想欲自盡,幸遇見一位好人勸解老太太,說:「你別死,倘若你兒在著,將來也可以母子見面。你暫為找個尼廟一住,慢慢再尋訪你的孩兒。」 老太太一想也是,就投奔這法王庵來了。 這個廟離梁王莊三裡地,這廟裡老尼也是忠厚人,見梁老太太這分光景,老尼僧說:「你就在我這住著罷!哪時你兒有了下落,你再走,沒有音,你就跟我在廟裡修行罷!」 梁老太太就在這廟中苦守,早晚侍奉佛祖。後來附近村莊都知道廟裡有個梁李氏守節,大眾送了一塊匾,寫了「冰心堂」三字。 梁老太太終日吃齋念佛,禱告神靈顯應,叫母子可以見面。今天果然梁興郎來了,母子見面,抱頭痛哭。 興郎說:「娘親,你老人家不必哭了,孩兒現在甘泉縣娶了親了。我養身父母把我撫養大了,現在二老已經故世,孩兒才得出來尋找我娘親,多榮神人指示,得見你老人家。娘親生養孩兒一場,未能在你老人家前晨昏定省,叫你老人家受這樣清苦。孩兒今天接娘親家去,還可以享兩天安閒自在之福。」 老太太一聽,說:「兒呀!今天你我母子見面,也算是神靈默佑。為娘終日燒香禱告,但願你我母子見一面,現在我瞧見你,就得了,你也不必接我回去。我已然是出了家,侍奉佛祖,我也就不想再還俗了。」梁興郎一聽,苦苦哀哀,總要請老娘回去。 老太太執意不肯,梁興郎無法,就把家眷接到興隆鎮來,給老太太單買一座廟,叫老太太在廟裡修行靜養,梁興郎不時到廟裡去問候。 這天梁興郎回想萬綠橋,瞧瞧這幾塊石頭,是什麼人寫的呢?我倒要訪問訪問。 自己帶著兩個書童來到萬緣橋一看,萬緣橋已快告竣,梁興郎一打聽,方知是濟公禪師寫的。 梁興郎要見見這活佛濟顛,正赴上王太和同濟公來到萬緣橋監工,有人指引告訴他;「這位窮和尚,就是靈隱寺濟公長者。」 梁興郎趕奔上前,說:「聖僧在上,弟子有禮,前者多蒙聖僧指示,我找著我娘親,弟子實在感恩不盡。」 和尚說:「你起來,不必行禮。你母子既見了面,你要好好的盡孝,你回去罷!」梁興郎還要承謝禮物給聖僧長老,和尚說:「不必!我和尚常說,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梁興郎無法,竟自告辭去了。 王太和正同和尚在這裡監工,偶然忽覺得對面來了一陣旋風,和尚說:「來了!來了!」王太和一看,隨著這陣風,來了一個老道,被發仗劍,身高八尺,黃瞼膛,三綹黑胡須,穿著藍緞色道袍。 王太和一看一愣,見老道趕奔上前,給濟公行禮。來者老道非是別人,正是黃臉真人孫道全。 和尚說:「悟其你幹什麼來?」 孫道全說:「弟子自天台山分手,回到自己廟中,把廟中安置好了。到靈隱寺找你老人家,聽說你老人家來修萬緣橋,我就在廟裹住著。焉想到臨安城出了塌天大禍,錢塘知縣派我來請你老人家。」和尚一按靈光,早已察覺明白。 書中交代:怎麼一段事呢?只因錢塘縣新任趙文輝,他本是兩榜出身咱到任以來,兩袖清風,愛民如子,焉想到地面上出了一件逆案。 秦丞相的兄弟花花大歲王勝仙、他本是個惡霸,在本地無所不為,依仗著他哥哥是當朝宰相,無人敢惹他。 王勝仙家中有二三十個如夫人侍妾,就有一個得寵的愛妾,就是田國本那個妹子。本來她是歌妓出身,琵琶絲弦,自己能歌能唱。 這天王勝仙要到西湖湖心亭去取樂吃酒,先叫田氏坐著轎,帶著婆子丫環先去。 三乘轎正走在西湖蘇堤,忽然來了一陣旋風,圍著轎子,繞了幾個彎,抬轎的人都睜不開眼,急至旋風過去,再一看田氏蹤跡不見,小轎內婆子、丫環,一刀之傷殞命,大眾嚇的目瞪癡呆。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話說王太和拿鐵鍬一刨,刨了二尺多深,就聽「咯噹!」一響。

 

王太和一瞧是石板,揭開石板一看,是一甕金元寶銀元寶。金元寶都是一百兩一個的馬蹄金,銀元寶是二百兩一個的大元寶。

 

王太和一看,先拿出一個來,照樣理好,也不敢聲張。

 

次日到岳父家提說要蓋房,韓員外說:「你有錢麼?」

 

王太和說:「沒有多錢,對付著辦!」

 

先買了兩個銀櫃,找木廠子一看,他這片地基不小,先蓋三間瓦房。

 

隨著動工,隨著往外搬運金銀,把房蓋好了,把金元寶一數,是六百個,每個能換銀五千兩,銀元寶是四百個,共一千個,從此陡然大富,有三百多萬銀子。

 

在本地開的銀樓緞號,置買田地房產,大眾都知道王太和發了財回來了,都不知道怎麼發了財。

 

王太和自己想起,當初在松江府老道給我相面,說我該當餓死,現在我得了這大家私,還能餓得死麼?老道幾乎耽誤了我終身的大事。

 

從此不信服和尚老道,說僧道都是謠言惑眾。王太和每年冬施粥,夏施奈,捨棉襖棉褲,遇窮苦人等,貧老病瞎,必要周濟,就是不齋僧布道。

 

今天為什麼要把和尚找回來,施捨一萬兩銀子呢?只因他瞧見影壁上寫的字了,濟公寫的是兩首絕句。

 

頭一首是:昔日松江問子平,涵齡道我一身窮。事至而今陡然富,皆因蘇興馬玉容。

 

第二首是:夢醒更深三更無,見一紅光奔正南。揭開石板仔細看,四六黃白整一千。

 

王太和一看,暗道:「怪呀!我的事沒人知道,這和尚可是神仙?」故此趕緊叫家人追回來。

 

管家追出村口,一瞧和尚正往前走,管家說:「大師父請回來,我家局外施給一萬銀子。」和尚這才轉身回來。

 

王太和一見,說:「聖僧情裡面坐。」

 

和尚來到書房,有家人獻茶,王太和說:「聖僧,我的事情,聖僧何以知曉?」和尚說:「你那事瞞不了我,你休要譭謗僧道。你可知道有兩句話,『心不好,命窮苦,直到了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人要做些陰騭事,能逢兇化吉,遇難成樣。當初老道給你相面之時,你是蛇紋入口,主子餓死。你做這兩件經事,你這蛇紋通下來,變為壽帶紋。」

 

王太和這才如夢方醒,和尚說:「你要不信,我還有個主意,給你瞧瞧!你拿一萬銀子,在海潮寺做功德修萬緣橋,明天吉日興工,你叫人抬四塊石頭來。我寫上四句話,一塊上寫一句,擱在萬緣橋旁邊,派兩個家人看著。頭一塊石頭,叫大眾白瞧白看,誰要看第二塊石頭,跟他要二百兩銀子,要瞧第三塊是三百兩,看第四塊是五百兩。這一千兩銀子,助你修萬緣橋作為酒錢,可別說是我寫的,就說是神仙寫的。」

 

王太和一想,說:「誰花二百兩銀子瞧一塊石頭呀?我雖有錢,我也不能那麼冤。」

 

和尚說;「你不信!你瞧著有人瞧沒有?」

 

王太和立時叫人到海潮寺,收拾預備做公館,又叫家人搭了四塊石頭,給和尚把字寫好,把四塊石頭放好,叫家人看著。

 

王太和也在海潮寺同和尚住著,沒事下棋。

 

萬緣橋就動工修起來了,兩個家人看著四塊石頭說:「眾位瞧石頭,頭一塊是白瞧白看,瞧第二塊是二百兩銀。」

 

街市上都吵嚷動了,大眾圍著,瞧石頭上有字,寫的是七個字;「不姓高來本姓梁。」

 

大眾一瞧,都說這兩個人是財迷,誰能花二百銀子瞧石頭?眾人紛紛議論。

 

過了有十幾天,也並沒有一個問的,都是瞧瞧頭一塊,一笑就走。

 

這天王太和就說:「聖僧,你老人家說有瞧石頭的,怎麼不靈呢?」

 

和尚說:「你別忙,大約不過五天,就有人來瞧。」

 

果然到第四天,忽然來了一個文生公子,頭戴翠藍色文生巾,身穿翠藍綢文生氅,腰繫絲絛,白襪雲鞋,白淨面皮,俊品人物,帶著兩個書童,挑著琴劍書箱。

 

來到近前一看,這位文生公子就問:「這石頭是誰寫的?」

 

家人說:「神仙寫的!」

 

文生公子說:「神仙在哪裡!」

 

家人說:「你不用管神仙在哪裡,你要瞧第二塊,是二百兩銀子,頭一塊是白瞧。」這位文生公子說:「我給二百銀子,你搭開我瞧瞧!」

 

家人就趕緊到海潮寺回稟員外,道:「有人來瞧石頭了!」

 

王太和心裡說:「真有這等樣人,肯花二百銀子瞧石頭?」自己不信,來到這裡一瞧,是一位文生公子打扮。

 

王太和說:「尊駕要瞧石頭嗎?」

 

這公子說:「不錯!」

 

王太和說:「瞧第二塊石頭二百銀子。」

 

這公子說:「我給二百銀子。」立刻打開書箱,拿出四兩黃金,折銀二百兩,交與王太和。

 

王太和叫家人把石頭搭開,眾家人都不願意搭。

 

王太和說:「你們誰來搭?每人我給二兩銀子賞。」大眾一聽,這個也是搭,那個也要搭?

 

都搶著要搭。不到一刻,搭開一塊,這位公子一瞧第二塊更愣了。

 

書中交代:這位公子為什麼他要花二百銀子瞧第二塊石頭呢?這內中有一段隱情。

 

頭一塊石頭上寫的是「不姓高來本姓梁」,這位公子就是不姓高來本姓梁。

 

他原本是這石杭縣梁王莊的人,他五歲的時節,正趕上金來交兵,干離怖大隊反到江南,他母親帶著他逃難,正趕上賊隊把他母子沖散了,兒子找不著娘了,站在街上哭。

 

由那邊來了一個人,歪戴著帽子,閃披著大繪,說:「小孩子,你哭什麼呢?」

 

小孩雖說五歲,倒很伶俐,說話很清楚,說:「我是梁王莊的,我叫興郎。我娘帶我逃走,反遇見賊,把我姐沖散了,我找不著了。」

 

這人說:「這跟我找你娘去罷!我是你舅舅。」

 

梁興郎人小不肯吃虧,說:「你不是我舅舅,你是我哥哥,你帶我找我媽去罷。」這人說:「跟我走。」立時帶著梁興郎一走,來到甘泉縣地面,住在高家店,這地方太平,他打算把梁興郎賣了。

 

偏巧這開店的高掌櫃就是夫婦兩個,家有百萬豪富,他也不指著開店吃飯,所為應酬苦親友。

 

這夫婦沒兒沒女,就問他帶著小孩是你什麼人呀?

 

這拐子手說:「我姓郎叫郎贊,這是我外甥。他父親都叫賊兵掠了去,這孩子跟著我也贅手,我打算找個主把他賣了。」

 

高掌櫃說:「我瞧瞧!」把興即叫到櫃房去,一給吃的,說:「你姓什麼?」

 

梁興郎說:「我姓梁,叫興郎。」

 

高掌櫃說:「他是你舅舅麼?」

 

梁興郎說:「不是,我不認得他。我娘帶我逃難,遇見賊,我娘丟了!他說他是我舅舅,我就說你是我哥哥。他說帶我找我娘去!」

 

高掌櫃問明白,一問拐子手要賣多少錢,郎贊說;「五十兩銀子!」

 

高掌櫃說:「五十兩,我留下了,你給寫一張字罷!」

 

郎贊說:「我不會寫字。」

 

高掌櫃說:「你不會寫字,叫我先生代筆。我們這裡可有規矩,說五十兩可是減半,給二十五兩,在店裡賣有三成用錢,五十兩是十五兩,叫先生寫字是十兩,刨盡了,一兩不找。你去罷!沒你的錢了。你要不答應,我把你送到衙門去,照拐子手辦你。」郎贊一聽也愣了,大眾作好作歹,算給了他幾吊錢盤費,郎贊走了。

 

高掌櫃人稱高百萬,在家裡以員外呼之,把梁興郎留下,雇老媽哄著,要一奉十,起名高得計。

 

後來請先生教他念書,到十六歲娶媳婦,也是本處楊百萬的女兒。楊員外也是夫婦兩個,就是一個女兒。過了有五六年,楊

 

員外夫婦也死了,梁興郎這點造化大了。兩分百萬家私都歸他一人。

 

這天梁興郎跟他妻子說:「我本是梁王莊的人,現在我養生父母已死,我要出去訪訪我親生母,去找個下落。如死了,我把屍骨清回來。如沒死,我把娘親找回來。找這一去,多帶黃金,少帶白銀,暗藏珠寶,扮作游學的書生。說不定幾年回來,家中全靠娘子料理。」

 

楊氏說:「官人這是一分孝道,我也不能攔,官人去罷!」梁興郎這才帶了兩個書童出來,逢山朝山,逢廟拜廟,求神佛保佑母子相見。

 

今天來到萬緣橋一瞧石頭,羅漢爺指引孝子迷途,母子團圓。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