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善書

三字經易解
章炳麟增訂本
三字經易解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直至今日內容雖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結構並未改變,是一本難得的啟蒙讀本。‧‧‧
王鳳儀嘉言錄
王鳳儀嘉言錄 台中的陳月嬌居士來印經會找我,稱要捐款印一本善書為她父親祈福。她熟讀《了凡四訓語譯》、和《王鳳儀言行錄》兩本書,覺得內容都很好,一時難以取捨。我為滿她心願,在王鳳儀言行錄中選出嘉言錄部分,編成《了凡四訓語譯‧王鳳儀嘉言錄合刊》,她十分歡喜,我也有機會在此介紹這兩位大善人的行誼。‧‧‧
玉歷寶鈔
玉歷寶鈔 從友人處,得到玉歷寶筏一書。閱讀再三,實在令人愛不忍釋手。而且一打開書的封面,就有空心的心字,已寓有深意了,此為一般人易忽略處。人以心為主宰;心愈空,愈明慧;心愈空愈靈通。能如此,卻不好行善,厭棄惡行的人太少了。‧‧‧
白話素書淺釋
譚威居士著
白話素書淺釋 黃石公是秦朝的隱士高人,他的《素書》文字簡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堯、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說、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學術思想也沒有超過他的這個範圍。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張良又怎麼能了解到這部書的全部含意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的張良,而不是聖人,是故他僅能使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老子道德經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老子道德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憨山大師著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予少喜讀老莊、苦不解義。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故略得離言之旨。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若與之角、則義愈晦。及熟玩莊語、則於老恍有得焉。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也。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則莊實為之註疏。苟能懸解、則思過半矣。空山禪暇、細玩沈思、言有會心、即託之筆。‧‧‧
孝經
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孝經白話註解
嚴協和居士著
孝經白話註解 孝經這部書,據說是曾子問孝於孔子,退而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由學生們記載而成的一部書。呂維祺《孝經或問》中稱:「孝經為何而作也?曰,以闡發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作也。」漢書藝文志上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社會上奉為圭皋,人人所應遵守的德目。‧‧‧
弟子規易解
弟子規易解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留候世家
裴駰居士集解
留候世家 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倫理生活化
汪希教授著
倫理生活化 為求積極疏導,徹底淨化,不能不喚醒人文意識,不能不喚回倫理精神。作者深感於前人有「荒漠甘泉」之作,曾試編過「源頭活水」一冊。非為效顰前賢,非敢振 聾發瞶。但願淑世益人,有所影響於萬一。印行之後,小有回響,卻大為興奮,乃續編此「倫理生活化」。依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漫談倫常的小道理。 ‧‧‧
常禮舉要
李炳南教授編述
常禮舉要 禮節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就是極野蠻的民族,亦有他們的一套禮節。人與人交通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皆是禮節從中周旋的力量。‧‧‧
黃石公素書註釋彙編
蘭若主居士輯
黃石公素書註釋彙編 因有此背景,有此思慮,黃石公肯定把張良作為首選人物,暗中跟蹤、觀察他有好久了。圯橋相遇,在張良是邂逅,在黃石公卻是預謀;接著而來的一系列折辱,既是考驗,也是上課。直到張良考試過關,才將《素書》給了他,也等於在傳給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法寶的同時,告訴他:忍點著,才有好處!‧‧‧
壽康寶鑑
印光大師增訂
壽康寶鑑 人從色欲而生。故其習偏濃,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聖王以愛民之故。即夫婦房事。不惜令人以木鐸巡于道路。冀免誤送性命之虞。其慈愛為何如也。及至後世。不但國家政令不復提及。即父母與兒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數少年。誤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閱世數旬。見聞頗多。不禁悲傷。因募印此書。‧‧‧
壽康寶鑑白話編譯
隱名氏編譯
壽康寶鑑白話編譯 本書《壽康寶鑑》(原名《不可錄》),在翻譯編寫時,力求文語淺顯暢達,并編訂章節,盼能讓讀者輕易閱讀及修身持用。更希望廣大的社會大眾及青年男女,從此能立下決心 ,堅守節德,慎防色欲,戒除邪淫,保壽保康得吉慶。由於時代得演變一日千里,社會的風氣卻每況愈下。人們崇尚物質功利的追逐,導致道德式微,精神空乏色欲之風更加彌漫。 ‧‧‧
德育古鑑
史潔珵居士輯
德育古鑑 《感應類鈔》一書,宜興史玉涵先生所輯也。其書以「功過格」為之綱;敘述往事,為「功過案」以為之目。為類十有二,為條二百九十有六,間以己意評騭之,終之以淨意、立命、改過、積善諸論說。蓋將以發明天人感召之理,示天下以善惡之分途。其心則釋迦普度眾生之心,其道即宣聖有教無類之道。其旨微而顯,其事信而徵。其語取平易而近人,其理合勸懲而並用。‧‧‧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醒世詩詞選 富貴從來未許求 幾人騎鶴上揚州
與其十事九如夢 不若三平兩滿休
能自得時還自樂 到無求處便無憂
而今看破循環理 笑倚欄杆暗點頭
關聖帝君戒淫經
關聖帝君戒淫經 帝君曰﹕淫為萬惡之首,孝乃百行之先。淫人者,殺其三世,一經敗露,醜行遍傳。父不以為女,夫不以為妻,子不以為母,甚至刀懸頸項,男女並亡。拋尸露骨,辱及宗親。問誰家之女流,全無教誨。問誰氏之男子,竟類馬牛。一或贈芍采蘭。兩情更密,致使藥毒親夫。官府問罪。極刑定讞。魂散魄消,父子悲號。母女抱痛。萬人笑罵,愧何乃焉。‧‧‧
關聖帝君戒淫經註解
于凌波居士選輯
關聖帝君戒淫經註解 社會潮流日趨變態,尤以淫風為盛,因社交公開,家庭之中,男士每喜拈花惹草,自命風流;婦女紅杏外遇,自詡高尚。青年男女受洋風所染,好讀色情書刊而心搖,喜觀歡愛影劇而神飛,情難自禁,越軌頻傳,一旦難以結合,則悲劇屢生,不幸也哉!神聖人倫,淪為獸慾;又多不肖,凌辱婦女,奸淫無辜,其罪不赦,地獄色鬼最多,犯者豈可不猛省回頭乎!‧‧‧
恆河大手印
元音老人
恆河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宗中的一種高層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無修,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於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雖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處,討個消息,然後悟煩惱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體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龍馬雜誌選讀
智音,水晶,紫晶
龍馬雜誌選讀 真道不可說,死地最參透。
色空迷霧散,無言心印心。

但問心:行善需要科名?但問心:行善需要多金?
但問心:行善需要人叫?但問心:行善需要人知?
但問心:行善需要環境?但問心:行善需要對象?
但問心:行善需要目的?但問心:行善需要肯定?
智慧結緣
葉文意
智慧結緣 結緣­【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以揀選『結緣』來作一系列小品之名稱。數年前得 衛施基金會贊助出版了三冊,分別有「佛海結緣、菩提結緣、智慧結緣」內容簡潔,文字淺白,深受讀者信眾愛戴。早已結緣送贈完畢,有團體及個別人世欲索取也向隅,鑒此得蒙……
格言聯辟
不詳
格言聯辟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為善最樂讀書更佳,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種子在我所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五分成名教中人。……
大願地藏王菩薩畫傳
許貿淞,童佩文
大願地藏王菩薩畫傳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咒
唵。缽囉末隣陀寧。娑婆訶。
此為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咒,能消我們身心諸病,改變命運,化苦厄為吉祥,化窮困為富裕,倘能發心念十萬、百萬乃至千百萬,並輾轉教人持誦,眾生之共業如戰爭、刀兵災劫及天災地變將可轉輕,請你發大悲心共轉大法輪,持此心咒。……
理學纂要
蔣伯潛
理學纂要 什麼是理學—儒家,是周秦間成立最早,聲勢最大的學派。因為儒家的開祖,春秋末年的孔子,開私人聚徒講學之風;孔子的弟子門人記錄師說,論繤成書的論語,開諸子私家著述之風。……
生存之道
中醫葉榮坤
生存之道 關乎你的健康、關乎生態平衡、關乎人與萬物的生死存亡。……
道善
黃中美
道善 一元之理氣。在天以主宰天地萬物者為道。在人之純粹無滓以充葆其初者為善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以先天言。道且無名。善不善固無可擬議至後天則漸及偏駁有善可名。即有不善者以相待。……
三教正宗統論
三教正宗統論.pdf
(明)陳元素,顧其言,林兆恩撰
三教正宗統論 兆恩不能文。而其所以見之辭章者。只以發明三教已爾抑或所至之。以與諸生言者委不能無複語。而諸生乃悉命之梓氏而兆恩固未之校。亦以俾諸分集而閱覽者。……
念字箴言
萧昌明鑒定
念字箴言 忠恕廉明德 正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 節儉真禮和
。……
道統錄
張伯行
道統錄 曩余於故書肆中。購得道統傳一帙。乃潞之仇君熙所著也。上自堯、舜、禹、湯、文、武、下及周、程、張、朱君相師儒為治為教。統而一之。而假與似者不列焉。孫應奎為之序曰。……
康濟選集
楊悟平署
康濟選集 蕭蕭黃葉,颯颯金風,清秋氣爽,胸懷豁朗。閒倚孤松,細看奔流,偶有棖觸,慨嘆人生如寄,有若流水行雲,瞥眼而逝,了然無综,涉境生心,撩起閒愁,則六根難淨矣。……
修身寶璧
義凌劉體恕、山陰金蘭生、歙縣汪錫齡
修身寶璧 修身寶璧一書。乃義陵劉體恕。山陰金蘭生。歙縣汪錫齡先生所纂輯。中分勸孝。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及訓文十四類。此書流傳逾數百載。……
放生問答
放生問答 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淨穢兩極圖
隱名氏
淨穢兩極圖 淨穢兩極苦樂難思 如何相差應當決疑
行善念佛往生蓮池 為非作歹地獄深羈
善惡一念路分兩歧 所作所受究屬是誰
得覩斯圖宿有福基 普勸向道懇切修持
。……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著
五福臨門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的洪範。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第二福是「富貴」富貴是錢財足而且地位尊貴。第三福是「康寧」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第四福是「好德」好德是時常行善而且廣積陰德。第五福是「善終」善終是能預知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掛礙和煩慮,安祥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因果輪回實錄
印光大師鑑定、俞明哉居士編輯
因果輪回實錄 黃涵之先生說:靈性是不會變、也不會滅,靈性在人身體裏,像人生在房屋裏,身體會死,靈性不會死,靈性離開了身體,就叫人死了,實在死的是身體,靈性並沒有死,不過靈性同身體離開了,靈性離開了身體,就像人不住在這所房屋裡了。……
孝道「聖賢堂」
編輯者:陳向陽
孝道「聖賢堂」 孝我國傳統文化之主要美德,為齊家治國之良箴。我國以孝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頑,減少罪惡。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能的修養,對國家社會的盡責,也都是孝的表現。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應用有連續性,人類上有祖宗,下有子孫,我們是聯繫祖宗與後代間的一環。……
學佛因果錄
聖德雜誌社
學佛因果錄 學佛修真有善固。輪迴幾世轉成人。既聞正法須精進。聖德仁懷了俗塵。……
修德故事集
不詳
修德故事集 月亮在看你---從前某村莊中,有戶貧窮人家,生活很苦,家長為了省錢,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裡,竊偷蔬菜。有一天夜裡,這父親帶看他七歲的男孩,走進別人家的菜圃,想拔些蘿蔔帶回去。當他剛拔了幾條蘿蔔,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後輕聲呼喊:「喲唷!爸爸,有人在看你了!」。……
身心靈整體健康100問
雷久南
身心靈整體健康100問 健康之道必需從「身心靈」三方面著手,這理念近年來已日益受到西方人士所注重,這原本是東方固有的文化,但因現代東方深受西方「特效藥」文化的影響,卻反過頭來像西方一般去重新認識自己的傳統。……
養真集
隱士養真子
養真集 養真集一書。隱士所撰。理明詞暢。直捷通俗,可以蕩滌邪途。掃除異見。直證真常。頓成大道,誠苦海之慈航,歧路之善導。其間醒世之語。修身之要。言言見性。句句明心。……
談論述
談論述 尋求佛法不容易。費盡千般心思。難道真正之義理。非經卷可告。自參玄妙義。誓言實作真宏願。了斷世間深痴。惟望真正修士眾。反觀諸己察。道心常抱住。……
仙傳外科秘方
竣儀原陽子
仙傳外科秘方 余少讀書嘗聞先哲云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於是遇好方書輙喜傳錄累至數十怢見有疾者,如已身常製藥施與一日先君子訓,曰施人以藥不若施人以方則所濟者廣從而有已驗之方必與樂善之士共及冥棲方外悉棄,舊學況經塵劫煨燼無遺僅外科集驗,方一怢廼禾川楊清。……
神奇驗方
十方大德
神奇驗方
菜根譚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戍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譚書,命余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
人生觀
人生觀.pdf
不詳
人生觀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載,三寸氣斷,遺棄了莫大財產,恩愛夫妻,可愛子女,若到此時,家財珠寶何在,夫妻兒女在那裡,看人生這樣,有何用,人生是空矣,有形財物非永久,僅暫借看而已,古人云,世事滄桑,無限感,人生夢幻,有誰知。……
修心寶鑑
先天道院編撰
修心寶鑑 觀乎世道人心,逾趨愈下,禮樂衣冠,典章文物,掃蕩無餘,道德良知,倫紀綱常,棄滅殆盡。推究其故,莫出於下列數端,蓋上等之人以爭權奪利為重,中等之人以巧取財物為能,下等之人以搶盗為本,上中下俱是財利薰心,是故三綱五常有失,五倫八德俱虧,三從四德不遵,七出八則全忘,然若吾人熟加深思,實乃「色慾」使之然耳。……
世界道德
世界道德.doc
慈西李昌基
世界道德 為人者,天地所容;作惡者,鬼神早知;世盛者,人心所厚;世衰者,人心所薄。有盛而後衰,有衰而複盛,皆人心變化所為。余因乙未年臘月時,我母欲買良鴨而食。余答邇時年忙,且緩買之。不料次年正月而終。是年三月初一年,夢神曰:你不孝母,罪孽重,連生三兒個個死。忽覺驚醒,此夢奇也,莫非前間為鴨事,又恐氣怒言觸母,想必從前夢神指。速往神前,跪下許願,改過前非不胡行,施送燈籠每百盞,想戒我的不孝過。……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白話文註釋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白話文註釋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行“忠孝節義”,這樣方可稱為人,才可長久立於天地之間。若不能做到“忠孝節義”,則這人就沒有了良心,雖然還有身體,那實際已死。因為人的心即是人的本性,心的狀態就決定了人的精神,也是上天考察一個人的依據。無愧於心,就可以無愧於天地,若是昧了良心,就是欺騙了天地神明。…
先天靜坐法的奥妙
原著朱印川 重新改寫者王世永
先天靜坐法的奥妙 現代工商科技社會,人人生活忙碌、工作勞累、壓力很大,再加上全世界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枯竭,地球氣候異常,許多文明病侵襲人類的健康,現代醫療雖然發達,然而許多癌症卻難以治療,醫生束手無策。如何才能減少生病、去除煩惱、延年益壽?成現代人最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健康需要六個必要修件,如果稍一不注意,恐怕就會提早落葉歸根。。…
宇宙的神秘力量
前台北市長游彌堅著
宇宙的神秘力量 宇宙絕對的神祕力量,人類到現在仍然不知道它是什麼?不知道它是從何而來的?「這個不可思議的神祕的力量是什麼?」人類無以為名,所以勉強或謂之「上帝」,或謂之「天」,或謂之「真宰」,或謂之「道」,或謂之「無生之母」,或謂之「造物之祖」,「……」。絕對的神祕力量只有一個,上帝不會有兩個。人類對這力量的敬畏,服從這力量的威勢,依靠這力量的生存,就是宗教的行為,就是這信仰的自覺。。…
紅卍字會台灣道慈善事業發展一甲子
世界紅卍字會台灣總主會出版
紅卍字會台灣道慈善事業發展一甲子 飲水思源,心存感激可能很多新修不認識我,我可是歷經了五任統掌,求修了四十多年的老修……退休後,我長期居住於美國洛杉磯,但每年院慶一定會回到台灣回到主院來叩拜 老祖,沐浴於與同修們一起誦經的祥和喜悅中。每每在遠眺以及進出巍峨的道慈大樓時,總有一股思古懷舊之情湧上心頭,想起當年買土地蓋道院的機緣與艱辛,不禁思念起多餒已皈道的老修們。…
認識世界紅卍字會-道院
世界紅卍字會台灣總主會出版
認識世界紅卍字會-道院 吾道傳於今之世,何為也?為化此浩劫,以救無量數之眾生也。吾徇諸天聖哲賢徒之諸,不得己盡宣先天之祕,降壇垂訓。若不洩於今日,混沌之浩劫,雖 神聖仙佛亦不能挽救已,試思今日各神聖仙佛之奔馳化渡為誰耶?所以 老人數十年來,不辭惡濁,降塵勗修,傳經指坐,講道言慈,無非為普渡眾生也。…
道慈研討錄
台南道院出版
道慈研討錄 為天地之天心為眾生立天命為 老祖宏揚炁學靈學真經正經萬世建大同開太平是為序。…
人生真諦
鄭校長著
人生真諦 為什麼要探討人生真諦? 何謂人生? 苦樂觀 ,生死觀,價值觀。……
厚德載物感恩集
廣濟書院
厚德載物感恩集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古聖先賢法天則地,立下千秋典範,著經立論傳承後世,期盼眾生能效法天地自然,處世厚德以載道,能順服天道則以昌盛,逆義理則以消亡,故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佛要救你
道證法師講述
佛要救你 一切法從因緣生。或許是台灣大學 晨曦社的童子們,宿世的善根成熟,今生才有緣親身受教於 上道下證法師。兩年半以來,在 恩師的教導下,經歷了一程豐碩的學法之旅,高潮迭起,應接不暇。 恩師給晨曦社極樂童子的教導中,最核心的則莫過於學習彌陀要解。……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從無量劫以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有百千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遇到過觀音法會,所以我們的習氣毛病絲毫沒有減少,而無明煩惱一天比一天多。現在既能遇到觀世音菩薩法會,這也可以說是在無量劫以前所種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參加這樣微妙不可思議的法會。……
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我們修道人,如果這四相不空,始終得不到自在。你想得到自在,一定要掃三心、空四相。三心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所謂「三心了不可得。」為什麼過去心不可得?……
廣公上人事蹟續編
承天禪寺編
廣公上人事蹟續編 老和尚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無錢娶妻,師四歲,父母將其賣至晉江縣城南門外李家作養子,父李樹,母林菜。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父母相繼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之。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投泉州承天寺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