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程序

第十九章 說道德經

1.老子之略歷

  悟真篇云「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火只五千,合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

  可知陰符,道德二經乃道書之權輿也,但言簡意深,非上智者莫能明其奧義也,按陰符經乃軒轅黃帝之所作,道德靈文乃老子之遺書,但老子究係何人,據神話所說,在商朝第十八王,陽甲七年,民間有一婦人忽得一異夢,獨自夜行於星月皎潔夜涼如水之原野,忽見天上有一道白光射來,定睛一看,卻是一顆斗大的明星,從此以後腹中發生變化,竟懷孕了,足足懷了八十一年,至武丁一世,那一日婦人坐在李樹下休息,忽然由左脅而生迎風而長,周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遂指李樹為姓,即是一個白髮盈頭的老子,乃取名李耳字伯陽諡聃,因懷孕到老而生,故又名老子,誕生於楚苦縣厲鄉曲仁里,父韓乾,聖母玄妙玉女,又有種種之傳說或說老子有三人,一曰李耳二曰周太史儋,三日老萊子,或說老子生於周襄王時代,父李無果,母尹氏。禱陽山而得兒,懷孕十六個月,有一夜尹氏夢西方有一顆大星,落在懷中,翌日到已午之交果然生下一男孩,毛髮純白,五官異人,耳有三漏故名李耳,又呼老子,及長入陽山,從師上谷先生,學習長生自然大道,又得堯老秘傳,採取百草煉製丹丸,可治瘟疫百病,學成歸家,父母已代他聘一孤女,(申子狐之女)為婦,因此女乃敵國陳人不見容於楚,不得已乃遠走西歧山避居,窮途借宿老萊子家,以丹藥醫治老萊子母呃逆之病以後萇弘望氣荐賢於周敬王,用為柱下吏,尋遷為藏寶,他的為人極其守禮,因此守禮著名,故有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受老子贈言(孔子略歷參照)故孔子曰「吾知獸之善走者,可以為網,魚之善泳者可以為綸,鳥之善飛者,可以為贈,惟龍之為物吾不能知其何以乘風雲而上天耶,老子其猶龍乎。」之嘆,自是以後老子便有歸隱之意,遂棄官西行,走一高山進謁窟石翁,翁贈以青牛,西出函谷關,受關令尹禮待,逗留關中,著道德五千言,此道德經之由來也,從此西出函谷關莫知所之。

  老子之來歷,若是種種之傳師不同,自來就是一個迷,連有名之史官司馬遷,亦不能清楚,如有人說老子即是老萊子,而老子演義又說老子遠走西岐山夜宿老萊子家,可知其說之不經者明矣。

  總而言之,老子乃大聖人也每邊旋乾轉坤道劫並降之世,他必負道而降世,次次改名易號,歷劫渡人他的真跟腳,既屬天機,自然不易使人知道的,亦不必強要稽考為是。

2.道德經之玄奧

  太上老君道祖也,天運循環,歷劫變遷,每負道而降世,常歷劫以渡人,柱下贈言,猶龍之嘆,亟谷遺著,道德五千,立天地人之大道,化今古世之大經,夫道德之精微玄奧,豈易言哉,內蘊玄門神妙之精奧,外著修齊治平之聖道,寂然不動,神化玄通,成物化物,處世度人,超萬有而獨尊,歷萬劫而不壞,道超天地,德炳日星,道大無倫,故曰天上地下惟道獨尊,德大無匹故曰萬事萬端惟德獨貴,道之大也,為天地之大本,德之孔也為萬有之妙門,道不單行必有德以匡之,德不獨立必有道以淆之,故曰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3.道德經之精義

  道者德之本也,德者實踐於道也,道本理性,根發於天體,備於身,常而不變,為萬物生生之主脈,是為道。德本行也,體居於內,用施於外,為渡世之準軌為人生行為之定則,是為德,成於己,而立於人皆道之周流,而德之存發也,經者徑也,希聖學佛,必由之路也,求仙學道之至理,為萬古不易之天經地義也,天下之物無不生於道,故道為天下之至尊,宇宙萬物無不成於德,故德為天下之至貴。

  萬靈萬彙非道而不生,非德而不蓄,生之者,不自有其道也,不自有其道,所以道之尊,故道尊而無上,蓄之者,不自有其德也,不自有其德,所以德之貴,故德貴而無倫,道本無形,德本無跡,至道之理,善應於萬物,未兆之先,至德之妙,含蓄於萬物未形之始,與吾儒成已成物相表裏,與四書五經秘旨相發明,與周易大方相洽合,言言真諦,句句珠璣,但言曲而理微,且人性有頓漸故世人未易盡其妙,群迷未易得其詮。

  道本無言,非言莫顯,故太上始有五千言,經本難明,非明莫得,故修人必讀於是經,讀是經者,必須正心誠意,究是理者必要致志潛心,康熙帝云「夫道由心得,經以印證,信斯言也。」

4.三教之立言

  夫三教原屬同源,同出一理,其立教主旨,言雖異而義,無不同也,但各教之立言立論各有特徵之方式。

三教立言立論方式:儒重「證言」︰實踐論

         佛貴「密言」︰超世論

         道則「言」︰絕對論

  「」為漏斗是空而無底的隨注隨漏,自身卻滴水不存,老子設教主義正是如此將自己譬作漏斗,以宇宙之自然和大道之真理,統比作水,統由自己之漏斗中流出,直向世人宜洩,並不隱秘亦不掩蔽,老子自身正是代表真理之發音人,所以老子之道向來被世人,稱作絕對論者工因此耳,因其道為超天地之道,其德為不名德之德,雖然已全盤托出,但世人卻感覺得悠深玄奧而無法可以理解通徹,然並不同於佛之「密不輕言」不過是「言不易知」而已耳,故當時孔子有猶龍之嘆,世人之不易窺其底蘊者,固不足怪也,名士山西舉人,宋龍淵先生,致仕專修清靜無為之道,特註道德經,詳明經義,洞徹奧旨,一見明如日月於中天,一悟如獲寶珠於囊,要知道德之玄妙,大道之體用,真修實學之士,舍此其何所屬耶。

  觀 妙 章 第 一

道可道非常道

  先之「道」字是大道之道,可道之「道」字是既述之意義,「常」是直靜悠久謂之常。道者先天之大道也,先天地而有,莫能知其所先,後天地而存莫能知其所後,無形無象無聲無臭,莫大小,莫方圓,大逾極天際地,小過織芥微塵,大無不包,細無不入,萬物得此而方生,萬靈失此而絕命,至玄至妙是謂無極之真理,太極之大道也,杳杳異異有而不有,恍""無而非無,莫可思量,莫可測度,所謂捕風捉影,風雖無形且有聲,尚可量,影雖無體且有翳,故可指如此大道,無可量,無可指何能以言語說述耶,是以謂之不可道之「道」。可道者,凡有所形容,有所指示可以落言句者便是可道,此可道之道,既可以言語說述,既有形容,有所指示,必非真常悠久不變之事,必有所憂易既有憂易豈能常久乎,故曰可道之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先之「名」字即是無名之真名,可名之「名」字即是有名象可名之名也。

  夫大道乃無形無象無方所無朕兆,無端倪之妙無妙有之物,真常不易恒久不變之妙,故不可名,聖人雖強名之曰道,畢竟是無名,可名者乃指天壤間形形色色安名立字之名,比乃有憂有易非永久不變之常名也,故曰非常名,修道之人不能悟名之名實虛假,悟無名之名是真實者,即可至於萬法皆空之境地矣。

無名天地之始。

  混沌未開,鴻濛未判之前本無極也,無名也,無極動化太極清濁始判,陰陽始分,天地成焉,天地尚在無極大道之後,故曰無名天地之始,在人而論,即胎初喜、怒、哀、樂未發之時,寂然不動之地,此則人心中無名天地之始也,修道之人,若能知此無名之始,便知天地之始,一切有名者皆屬後起,皆是變減不常而非常名矣。

有名萬物之母。

  大道既無名又言有名者何也,蓋因大道本始於無極,無極未動時,雖體用具備,未生變化之作用,未顯造化之功能,寂然不動渺無一然,故無名,及至化入太極由理而生氣,由氣而生形,由形而質,由質而象,由象而體形色著焉,而名立焉,天地根於形色未著無名之無極故曰無名天地之始,萬物生於形色既著有名之太極,故曰有名萬物之母者不亦宣乎。

  所謂道(無極)生一(太極)一生二(陰陽)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萬物。由無而生有,以一而化萬,是謂一本化萬殊,皆從無極所生發,經太極之造化,皆是無始自然之妙道所生者也,人能知此無名之始有名之母,便知萬物各具一性,實同於一性,雖各具一名,實本於無名也。

故常無欲以觀妙。

  常無者即無始無終,無聲無臭,無象狀之可言,無名字之可立,千古不易,萬世不變是謂之常無,然無而非無,無中可以生妙有,生生化化由此始,育聖養凡從此生,若由有而生有固無足異,因由無而生有,乃所以為妙也,此是太上欲世人在此常無之中要觀其至道,生化萬有之妙者也,故經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者即此義也。人果能觀常無,而會心於其妙,則知常無者,即無名天地之始,為修道人悟道之歸著也。

常有欲以觀其微。

  常有者乃無中之妙有也,是讚之常有,由此常有之變氣氣凝質體而成宇宙萬有之有形有象,古今東西在在皆然,然究此常有,最初之生源,發於何處,生於何物,須反觀萬有至於壞滅時,其形體何在,聲色何存,結居總歸於無,由此還源返本之實據而推之,可知有歸於無,其本源則無也,本源既無,何以能生萬有,是以知其源雖本無,而實非無也明也,源非無而不見其有,不見其有,而能生萬有,是以聖人欲由此以觀其寂然不動之妙也,由此寂然不動之妙理,動生二氣陰陽互交,由氣而形,由形而質,由質而象,由象而體以彰著宇宙間形形色色之萬有,由是可知此萬有者皆由於妙無所化出,生生化化之徼而生者也,而生化此確確實實之妙徼也,人果能觀常有,而洞其徼則知常有者,即是有名萬物之母,為修道人入道之標的也,妙為生化之本,徼為造化之源,由妙而徼(由無即有)一即二,二即一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謂常無常有也,有無之名雖異,其實皆由無極之所出,故曰同出,名不得不異者,因為「無」可以無名,斷不可以言有萬物之朕兆未形也。「有」可以有名,斷不可以言無,萬物之形色已著也。「玄」者不可捉摸,不可端倪,無形象,無言說,至靜至明,至圓至活,至真至常,渾化無端,妙用無方是以謂之玄,故經言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朕兆,無端倪,有而非有,無而非無,可謂之玄矣。至極之又極,微之又微,真之又真,妙之又妙,豈非玄之又玄乎,是以觀於無而識玄之,現於有而識玄之真,觀於有無之同出而愈識玄之變化無窮在太虛為太虛之妙,在天地為天地之妙,在萬物為萬物之妙,一切有形有色,莫不出於此門是以謂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夫大道渺茫幽深,玄而莫測,妙而難言,實難以形容其變化無窮之至玄至妙也,朱子云,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其眾理,而應萬事者,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至大萬物至繁,皆不出吾人性分之中,故欲明虛無玄天道之至理,造化無窮之玄妙,可以遠觀天道之運行,陰陽之消長,萬物之生滅近取自身以「常無欲」以驗止水澄潭湛然清靜之妙心處,此便是性理道體之所在,亦就是無名天地之始之常無妙處也。

  復次以「常有欲」以驗無寂滅之自性一著欲念,則念念橫生,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層見疊出,所謂萬法由心生,故亦相當於有名萬物之母之常有處也,此皆由常無之妙道處,而化出常有之徼德也。人能在無欲之時常觀心體之澄靜無為之景象,再觀心念一起之有欲時則萬法悠然而生之實情,以此可以證天道「常無」之妙「常有」之徼,自不難悟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