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指玄寶錄

第廿十參 門生問道錄(五)

達摩祖師 降         癸亥年十一月廿一日

 

  詩曰:腳根著地像真人。東倒西歪即不仁。

 

     且問為何如此說。一棵橫樹已喪身。

 

聖示:天氣嚴寒,縱四肢冰冷,摸摸我心,還是一個熱騰騰跳動的活佛。枝葉可去,根本不可離地,世人啊!立地修道,立地行德,立地成佛吧!

 

卓錦輝問:是否任何人持誦白衣神咒,就能化去災殃呢?如片德未修之人唸誦此咒,是否有作用呢?白衣神咒中之天羅神、地羅神是何義?

 

達摩答:天羅神、地羅神,即網羅天他一切神佛也。唸經咒必持以至誠之心,方有靈驗,此至誠之心即是發出「善念」。求神佛化解災難,首要懺悔改過,進而修身立德,則持唸經咒收效必大;若平時無惡不作,片德不修,只望唸咒請神化解災難,就像一個壞人不學好,一遇有難才向人求救,則救他的人必然甚少。佛雖慈悲,遇有受難者必施以援手,經咒乃為諸佛菩薩修行總持之密印心傳,若誦白衣神咒者,多少總有一點善念,故持之必有感應。反之若無惡不作,想靠神佛相救,縱救他一時,也救不了一世,不行善德而唸經咒求救,就像空喊口號,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相信效果多少,世人皆知。

 

陳世源問:六祖壇經行品第一:有風動、旛動、仁者心動之言,如何才能不執於風動、旛動呢?

 

達摩答:風動、旛動與仁(人)者無干,但世人一有風吹草動,不覺中自己也動了起來。有一個人被蛇咬過,一天夜裡,在路上看到一條草繩,以為是蛇,大喊救命!路人趕來相助,一看是條草繩,一時大罵這位喊叫者為「神經過敏」。世人你們神經線特別發達,一遇外境,無不立即反應,此為身體自然之反射功能,但為何修道人要求不可心動呢?因為外境就像草繩,根本不會咬你,與你無關係,你卻庸人自擾,對境自亂。如何心不動呢?有情化無情,無情即有情,拋開愛與恨,則無傷於你了。(草繩不動,仁者卻心動。)

 

陳世源問:有為而入無為,無為而入無所不為,心境不該執於有與無,心性該如何下功夫呢?

 

達摩答:有為法不可靠,無為法摸不著邊,如何由有為而無為,而無所不為呢?吾教你一法:雙腳踏住實地(有為),雙手捉住虛空(無為),拿得起,放得下,白天不妨手忙腳亂(有為無為皆好),夜裡卻要安心,乖乖睡覺(不管它了),雙腳此時脫去了有為,雙手也放去了無為,早上起得來(久而久之),才能無所不為。

 

陳世源問:鴻雁飛過寒潭,潭水依然清澈無痕,心境要如何像寒潭般,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呢?

 

達摩答:吃了早餐,中午又想吃,吃了午餐,晚上又想吃,為什麼一個小肚囊有這個好「肚量」呢?因他有「消化」的能力。世人何以不能烏飛過寒潭,潭水無痕?就是患了「消化不良症」,將外物留在心中,如能吃喝之後,再開個大小方便之門,讓這些廢物沖洗乾淨,則不會發脹了。

 

陳世源問:白雲悠悠,千載逍遙,雲遊四方,自由自在,人的心境要如何才能怡然自得,逍遙自在呢?

 

達摩答:看高些,看遠些,看淡些,看輕些,隨緣些,方便些,自然就如白雲輕飄四處,可以遨遊了。

 

楊文勝問:修道人要戒酒,但一般人說少量可壯身,吃了是否犯戒?

 

達摩答:淡水薄酒增加人間樂趣,學佛修道者若口裡充滿著酒昧,也太俗氣,不如泡一壺凍頂茶,啃幾個瓜子、花生,也甚有雅興,何必跟一般人見識呢?

 

雷齊君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麼因果與習性是否有絕對關係?

 

達摩答:本性即自性,大勝須彌山,故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佛性永遠不滅)。你所講的本性是後天帶來的習性,即前世帶來之業識,受父母遺傳、環境影響之習性,乃是已經變本加厲(利)之性,已屬不純真之性,故曰:「習性」,習性既沾染上習慣之性,非本來正性,可謂偏性也,故知習性即是人類前生因果所造之模型,既已定型,故改之甚難,應有愚公移山之精神,打鐵耐熱之火候,加以冶煉整形,則可以變化形骸,有云:「相由心生」,世人如能改心移性,則其命運亦可改觀,性命、命運本為一體,世人要改變命運可學了凡之作法(可看了凡四訓一書),則命運之神可以替你調整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