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二十一章 總論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8524日 歲次己丑年閏五月初一日

聖示:恭迎 老母懿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降

詩曰:旌旗虎虎又生風,朞月揮鸞護駕躬,

   教化文光常普照,善心德範早圓融。

聖示:恭迎 老母降鸞,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二載文耕一筆收,扶疏但願解鄉愁,

   續詮普化頑靈輩,大道恆修萬世流。

又示:距離《大道續詮》著作完功日已近在眼前,為娘今日以「總論」為題,作為最末篇章,滿盼付梓之日,諸兒女發心助印,廣為贈閱,以達收圓良效。

 

第二十一章 總論

無極老母曰:

  「我」不僅止侷限於肉體,尚有真我靈的存有。軀殼內的我,不過是應付食、衣、住、行的生理,因此既著於假體,終將有毀滅的一日。那麼如何使真我永垂不朽呢?唯有以認清天道,專志修行可以達成。

 

  修道要先確立明白宏大圓滿的目標,所謂先立其大也,這個宏大圓滿的目標,即是以清澄的本性回歸無極,待目標明確,爾後才能在生理變化中,無限延展至善的精神,以明真的良能感化他人。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此即明確目標後,所應行的一種擴張救世之工夫。那麼為何要救世呢?原來諸兒女降世已久,夙世累業隨身而轉,若非透過救世功德,無以消弭業障,業障既擾,何以用清澈的本性反璞歸真呢?所以要能擴張真我,實踐救世工夫,才可更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這個境界不是閉目靜坐,或齋戒茹素就可以達到的。

 

  靈既知當清澄,但諸兒女擁有血肉大患,畢竟是不爭的事實,有軀殼生理成長,則有經驗,有經驗則有蔽障,有蔽障則生煩惱,煩惱的由來,是因為超過道德規範或踰越了自然。例如:追求長生不老,煩惱則生;又如從古至今,諸多研讀聖賢書者,既知德目,但追求的卻是一舉成名天下知,而罔顧義理實踐的真正目標,所以在「義」與「利」間,立志於利,已然謬誤,煩惱隨之而生,當然無法避免。

 

  要如何突破蔽障呢?其實以實踐已知的真理,實際而行則可。要如何救世呢?老子云:「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他人搪塞推諉之事我來做,以如此善性循環,便可擴張救世的工夫。要如何認識天道而實踐呢?有說以「格物」,有說以「自覺」,其實二者都沒錯,只是要視其後天客觀環境,而改變染有習氣的修持。格物即是認清事物的條理,窮理則可治人,治人得宜,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同樣可以造立豐功成證道果,只是關鍵在於莫執於私;自覺同樣可以認清天理,比如:目不識丁的人,秉持真性,直道而行,一樣可以頓覺天理,只是關鍵在於是否任其自然。

  總而言之,條條道路通羅馬,不論貧、富、貴、賤,只要有專心於道的修持志向,人人都可以真性返回無極。如所云:儒聖以中庸之道,而大治天下。諸兒女在修道如能以不偏不倚的精神,實踐道德規範,摒除所知、所執,距離返本還原,復性真如之日必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