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十七章 心印的分類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8117日 歲次戊子年十二月廿二日

聖示:今夜恭迎 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降

詩曰:厲秣通關降聖堂,傲威載德拯炎涼,

   慈懷垂憫輕車騎,雲路臨凡濟義方。

聖示:吾奉命護駕 母娘臨堂降鸞,已歷乙年有餘,今礙於鸞期暫停而提前一週降鸞,實乃 老母慈憫懸念,是以至盼群賢上體 娘恩,更加精進且認真修道,不負慈恩為荷。

又示:恭接 母娘降鸞,神人俯伏,不得有違!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霜鐘響處駕臨凡,凍燕簷前語又喃,

   歲律共期還暖日,甦靈化蝶換仙衫。

又示:際值戊子年歲末,為娘降鸞述「心印的分類」,期將心印做一完整闡述。

 

第十七章 心印的分類

無極老母曰:

中庸的功夫在至誠,所謂至誠如神,至誠即心神歸於一統,達到大定的境界,如此一來,天幕則可如朗朗明鏡,萬象畢陳。然則諸兒女稟氣而生,降於後天真性已迷惘,比如:喜、怒、哀、樂等一切情感,本是屬於外在的氣質,氣質可強言為物品,物品可以隨意搬動並轉嫁,但是諸兒女卻佔為己有,導致七情六欲興發之後,無法隨當事人離去,且又轉移到他人身上,這就是遷怒他人的道理;是本心受氣質之性縈繞的道理;是天幕時明時晦的道理。所以修學行持要利用心印證覺心法,去除氣質之性而復明原本。

 

心印既是修學行持的要點,諸兒女便應該以之為目標,以期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卻不可因集心印之大成,偶有應驗而汲汲嚮往,所謂:「唯神也,故不急而速,不行而至。」心印全由心出發,不假方術及理論。因此為讓靈兒們清楚辨識,故將心印分條再深論之:

 

一、直觀心印:心是人的本體,從善則善,種何因,得何果,所以應該誠意正心,並以慎獨為基礎,處事正直不偏不阿,便可令天幕明朗,洞見萬象;誠如射箭,瞄準了標的,便不失之毫釐。但這種境界是需要持恆的精神專一,若否,則不可如正覺的禪師或宗師預見圓寂時刻。簡而言之,即精神無法擺脫物質,而受氣質累心。

 

二、旁觀心印:諸靈兒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經驗,只不過大多是偶然現象,譬如:應驗夢境,就是屬於旁觀心印的一種。心印在至誠,至誠是最深沉的寧靜,一旦人欲絆身,則如電波絕緣,因此旁觀心印的諸兒女當以克制欲望為首要功夫。

 

三、主觀心印:這是至上的道理,也是「允執厥中」的道理,靈兒們皆想回鄉與娘團聚,所以研習道理學習方術,導致失去真我,回鄉者少如晨星。其實道在邇不求諸遠,是在認清真我並不需其他的佐助,且是需去除氣質之性,進而契合天地之性。所以主觀心印的道理和直觀心印道理雷同,只是境界上的分別。

 

綜合言之,修學行持不要假於諸般名相及方術,而是躬身實行。但如何行呢?修於儒則儒,學於佛則佛,行於道則道,只貴於心神專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