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十三章 心的分類(下)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7824日 歲次戊子年七月廿四日

聖示:今日恭接 老母著書,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詩曰:護駕無辭苦與辛,攤箋願把墨常新,

   續詮婉勸迷途輩,緊悟慈音反璞真。

聖示:恭迎 老母降鸞,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雲車轆轆到明堂,經韻篆煙暫歇忙,

   執筆開迷揚至理,願期了悟邁仙鄉。

又示:著書述「心的分類」。

 

第十三章 心的分類(下)

無極老母曰:

  人生可以用許多層面分割,有以哲理而分,比如孔子云:「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有以身體狀況而分,比如:幼年、青年及至老年等等。所以劃分十分複雜,甚至可分到斷月、斷時,不過再細分到最小單位,則為當下的心,因此將當下的心架構起來,便成為井然有序的思想。

 

  有肉體在正常的情況下,必然會經歷生、老、病、死,且閱歷越多,心的變化必有正向且絕對關聯。為此娘將續上章之述論,整理出三點心的分類,啟迪諸兒女。

 

一、心之所:心之所為何?比如:現代的數位相機,將外景顯現於螢幕之上;又如人身有視覺神經、聽覺神經等等,各神經系統皆有細部主管。如果心境是一個圓,心之所則是四分之一圓,甚至更小,所以為了拼湊心境完整清晰,心之所則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使心之所清晰無瑕呢?以老子言最恰當:「清靜為天下正」,清則無我,靜則無物,我物兩絕,則可使心之所清晰。

 

二、心之緣:緣有外感的意思,比如:參加婚喪喜慶,人心易因當下的情境而有情緒不同的反應;不過修道者必須以「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皆中節」為底蘊,方不失中道。那麼人心為何會攀緣變化呢?原因在於,宇宙是大磁場,人體有小磁場,互相吸引排斥,其中有氣,氣即動能,可干預欲望,所以道家修者注重制氣修鍊,欲將心合於氣而契合至正至剛的浩然正氣。

 

三、心之君:心之君是統合林林總總的心王,亦即四質「體、心、氣、神」的關鍵。不過心之君不可偏執,設若注重肉體求真我,必然落空;修心齋者,突破人間世的阻礙,放下一切,這也不過是後天道的修持;注意理氣而不知氣的變化,也是徒勞;注重神而失體、心、氣,則如車子只有引擎,仍無法跑動,所以心之君是將所有心的分類綰合,而發揮最大的作用,促成天人合一,符合先天大道。

 

  總言之,心的變化,非自己修持內涵無以達到心境圓融,為娘以二篇章詳述心的分類,滿盼諸兒女研閱而有所體悟,踐行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