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十章 打破內外差別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7525日 歲次戊子年四月廿一日

聖示:恭迎 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詩曰:馬嘶故土面全非,人歎狂瀾倒噬威,

   淚串吞心悲切忍,緊將護駕責軍旂。

聖示:恭迎 母娘降鸞,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倚欄遠眺斷殘流。濕鬢長嗟落葉愁。

   春水漣漪勞似燕。劫餘孤客夢當抽。

又示:不忍浩劫臨凡,但機鋒運定,諸兒女理當打破差別隔閡,捐輸而做救濟之工作,是以今日為娘以「打破內外差別」為題,以勉勵諸兒女。(編按:時值汶川大地震)

 

第十章 打破內外差別

無極老母曰:

  內外差別是什麼?以人體構造而論,諸兒女必然以為五官屬外,內臟屬內;再將範圍擴大到個人與環境,一定又認為個人屬內,環境屬外;若再將範圍擴大到宇宙而言,個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五官百骸是人體的一部分,以邏輯推論之,個人與五官百骸皆為宇宙的一部分,那麼又如何區分內外差別呢?所以修道要打破差別。打破差別,在國則可避免侵略及異族的問題;在家則可袪除鄰里衝突及家人紛亂;在人則沒有富、貴、貧、賤的區別。

 

  修道者沒有打破內外差別則難以成道,如果注重外在只求救世,然則己之不修,會主動發揚救世精神的,恐怕寥若晨星;設若著重在內,只求修身,修身固然是好事,是做人基本的條件,但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卻是不容易的。打破內外差別須注意「習慣」及「矛盾」。習慣易使人產生差別,古云:「男主外女主內」。但經過時間的洗刷,習慣便已改變,換言之,習慣是由人身習氣影響心態的;另外何謂矛盾?矛盾是陰陽,不過在宇宙創始之初,並無陰陽之區分,可從「靜者恆靜,動者恆動」看出端倪,陽屬動,陰屬靜,既然恆久不變則沒有陰陽,陰陽之所以動、靜乃是外力挹注造成。

 

  打破內外差別即是返回宇宙創始之初,意即達到「無差別相」的境界,什麼是無差別相呢?無差別相是「混元」,是宇宙的根源,萬有從此而出,老子說得好,欲達此境界要:

 

一、挫及銳:銳者猶言尖刀之鋒利,以事物論之,舉凡色相皆有斲傷靈明的可能。

 

二、解其紛:紛者擾也,應以「生—不有,為—不侍,功成—弗居」處世,因為有生則有死,有為則有失,居功則成敗也。

 

三、和其光:意即莫使光芒太露,老子曰:「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天下先」,不敢天下先便是欲跳脫陰陽。

 

  有內外則困於軀殼,精神無法光大;有差別則易有情欲,難尋歸宿。但是諸兒女皆執著之而欲以天人合一,返回歸宿,是以更當打破親、疏、利、害、貴、賤的差別,因為這些差別都是形而下的感情作用,而道卻是形而上的。換言之,即是要將心性符合玄同(道),符合玄同,自可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而恢復先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