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7年4月27日 歲次戊子年三月廿三日
聖示:恭迎 老母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降
詩曰:橫貫重山渡百川。欣逢麗日執軍鞭。
昇平四海妖氛靖。心靜勤將寶筏研。
聖示:恭迎 母娘降鸞,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眾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體用循環一似圓。專誠導引自當然。
光煇生命心臻善。合以修行啟道詮。
又示:為娘今日以「體用導引」為題,探討生命的光輝。
第九章 體用導引
無極老母曰:
舉凡心志堅定且注重行事過程者,做任何事都可以獲得力量,原因在於除了己身的意念及體力外,尚有神靈的力量默默加持。然則,許多諸兒女卻無法感知神靈的力量,原由在其心志未達「至誠」的境界,所謂至誠通神也。那麼如何達到至誠的境界呢?當然得由擺脫心靈的桎梏做起,亦即擺脫私欲。但是克服私欲不是空口白話便可做到,是需要志心於修道的。而進修大道應由天、地、人三方面著手,人道在克己,以明明德為主;地道在救世,要有兼善天下的襟懷;天道在知天順時,以天人合一作為最終目的。
其實天、地、人在開天闢地之時,人們皆可按軌道遵行,但是受到塵垢污染,卻逐漸離經叛道,找不到源頭,好比說,廣播頻道,如果調不到正確的波率,如何接聽節目呢?調整波率即是使生命呈現光輝,進而契合先天道。「生命」已於《天道奧義》詳述之,今以另一方向闡述以續其妙諦。
生命的種籽生於道,道者混元,不生不滅,既降生,則有動能,動使生命興起,生命興起猶如水流需要渠道導引,導引生命的精神止於道德規律的範圍,由外在的道德行為影響內心,使之徹底澄淨,內心既澄淨則易受滋潤而成長,而此滋潤的養分即是「善」也。善使生命滋潤而生長,更使生命的流水導引向正道歸宿「真宅」也。
生命既受善的養分滋潤漸呈光輝,則必須以兼愛的擴展為念,生命才能昇化且永恆,生命需要滋潤,然則,講生命的光輝無須從「有、無」講起,應由「自然」起始,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虛與靜是克制「我與物」的二大利器。當然也可從「體中有用,用中有體,體用合一」說起,比如:一者體也,一生萬物,意即體中有用;萬物者用也,一藏納其中,意即用中有體也;如果將體與用合而為一,即是諸兒女修行的過程。體悟修行的過程,從中逐漸產生光輝,又何必在乎「有、無」的生老病死、賤貴窮通?換言之,即諸兒女注重修道的過程,即是使生命澄淨發光達到解脫的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