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八章 以水喻道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7323日 歲次戊子年二月十六日

聖示:恭接 母娘懿駕,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後駕!

御林軍副主帥張 降

詩曰:金戈鐵馬四方征。氣壯外仇孰與爭。

   依舊山河名誌史。功勳莫若母娘聲。

聖示:恭迎 母娘,神人俯伏,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東風拂面醉人心。日暖群芳萬里林。

   柳岸閒鷗雲翅舞。招來春水潤元音。

又示:著書《大道續論》。

 

第八章 以水喻道

無極老母曰: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乃孔子於川上興嘆流水不息,一去一返,無始無終,反覆循環,萬物相與之而生生不息。水德不捨日夜猶如道體之運行,所差別者乃水可目睹,道以體察,但一隱一現,其理同也。

 

  道與水在天地間不息運行,舉凡富、貴、貧、賤者均離不開水的孕育。既然道與水跟生活息息相關,則應徹底了解其特性,今提二點與諸兒女討論之:

 

一、水之波浪:水之運行難免遇有風吹或阻礙而興波浪,這就好比諸兒女生活在道中有其吉凶休咎之關係,不過吉凶休咎都是幻象,乃因波浪起伏是無常;然而有者欲擺脫痛苦,逐漸受殘酷的波浪吞噬了人性,淹沒了道德,所以明智者視吉凶休咎於無物,自然安貧樂道也。

 

二、水不止息:開天闢地以來,水即不息流行,諸兒女在其中載浮載沉,難免受因果干擾,所以易興發出世的想法而尋求休息。但是出世並無法擺脫輪迴因果的巨輪,因為人在道中,道與水不停流轉,寒去暑來運轉不止,那麼如何解脫呢?俗云:抗拒它不如接受它。

 

娘再舉二項深論之。

一、天人合一:以日月星辰為耳目,以大地山河為肢體,藏天下於天下,天下既都是我,又何有生死和利害之憂呢?

 

二、民胞物與:宇宙是一整體,眾生在其中就是同胞,同胞則應以慈悲心、博愛心兼容並蓄;再加上天人合一的概念,萬民是我,萬物亦是我,愛萬物、萬民皆是愛我,如此一來,自私和慾望從何而生之?

 

  水流入大海,有其歸宿,浮沉於大道洪流的諸兒女亦當尋一歸宿,有歸宿才能解釋痛苦。試思水與大海合而為一,受海之包容;靈自道衍,亦須歸於大道,受之孕育涵養。不過道在何處呢?所謂有名萬物之母,又者無名天地之始,道先天地而生。是以與虛無合便可知「道」所在,萬有都是從虛無而來,而虛無的境界便在理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