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續詮

第七章 修天道應富救世精神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中華民國97224日 歲次戊子年正月十八日

聖示:恭接 母娘臨堂,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迎迓,恭接懿駕,其餘神人及本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御林軍主帥岳武穆王 

詩曰:郊堤花艷鬧紅塵。蝶舞爭妍語四鄰。

   明正鸞堂迎母駕。普施兩露喜逢春。

聖示:恭迎 母娘降鸞,神人伏俯,不得失儀。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賜坐。

詩曰:管城幾筆畫春華。萼瓣香連獨脫枒。

   冶艷離枝終敗落。客鄉修子莫驕誇。

又示:續著《大道續詮》。

 

第七章 修天道應富救世精神

無極老母曰:

  克己在於明明德,能夠達到克己的功夫者,其德近於聖賢,但是仍未達到化境,乃因克己僅略符合後天道之道心,必須輔佐救世精神,才可由人道、地道進階於天道也。

 

  救世是盡其一己之力幫助他人,也就是說自己需要先培養一定的能耐,否則救世欲登天梯之程序則本末倒置,意即須先勤修人道方可晉級天道。例如:一個經濟困窘的修子,雖然念茲再茲皆是大道,但卻執著於財施功德,所以經常怨嘆大道坎坷難行,這個例子就好比修道無法按步就班,由人道起始而欲逕由天道開始,如此修法可否成道?答案呼之欲出。所謂人道,乃善盡道德,以及現實面之圓滿。修道救世雖然是種犧牲奉獻,不過不可超越自己的能力底限,只要秉持「盡己最大的努力」則可。

 

  修道是精神的鍛鍊,克己是使精神淨化的動力,救世乃兼化精神的泉源,由淨化再兼化之功德才能廣大。那麼如何使淨化及兼化都俱備呢?老子曰:「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什麼是為眾人之所惡呢?就是損己利人。倘若諸兒女皆可以損己利人之功夫修道,勞苦越大,其精神的擴展也越大,欲成仙為佛則不難矣。

 

  既知損己利人的救世精神,更該探討如何使救世精神宏大,其實其基礎建立在良能之上,良能乃本來固有,只是諸兒女不解啟發之法,良能主動、尚力,其鑰匙在於堅定的願心。 以古昔岳飛及文天祥為例,彼等忠臣義士,立志於忠義,而忠義乃道德之一,有此志趣方有捨身就義之動力,所以道德是舖平良能道路的基石,這就是啟發良能之法。換言之,即樹立志向激起良能前進,而志向的標的在道德,志的本身有良能在其中,所以循其志向邁進,良能自然啟發。

 

  精神為良能之一部份,但不代表全貌,所以精神的修養是肉體的放射線,不是良能的修養;良能的修養在於先克己而後救世,意即先人道、地道而後天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