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一先生司馬子微撰
    
經名: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撰頌。唐道士司馬永禎(字子微)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讚頌類。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序
    
天尊示見三界,慈憫四生,開眾妙之門,救無極之苦,是以垂文玄教,曲奏妙音,俾未聞者聞,令未悟者悟。此經者,蓋太上玄元老君之所作也。其旨也,即妙性之本,萬法之宗焉。文雖簡略,理實淵深,一毛吞四海之波,巨黍納無鞅之眾,神明莫測,智識難詮,不可以聲求,不可以色見,遠而無外,近而無親,追之不見其前,伺之不來其後,無上之上,不可階而升也。玄之又玄,不可得而聞也。混先天而不古,歷浩劫以長存,尊而無名,貴而無位,邊巡萬變,倏忽無邊,照耀則日月有虧,覆載則乾坤不普;隨機化導,對境忘心,訣疑網以入玄宗,引輪迴而歸覺路,散餘一氣,毓彼群生,失我則逝水以俄傾,保我則後天而不老。毀之者持巨帚以掃崑崙,究之者類鴻鵲之飲滄海。所以玄言莫暢,聖道難彰,縱有修行,徒多讀誦,朝聞夕死,未見其人,不揆斐然,輒為頌雲。
    
    
漂浪愛河,流吹慾海,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愛慾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沉滯聲色,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迷惑有無,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有空,無色有色,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無無有無,有有無有,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終始暗昧,不能自明,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畢竟迷惑。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天尊告曰:汝等眾生,
    
眾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非有為有,非無為無,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非色為色,非空為空。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空色便為真,真法何曾得。
    
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幹,要認真空色,迴心身己觀。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由心。
    
識無空法,洞觀無礙,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入眾妙門,自然解悟。
    
了悟性根源,名為入妙門,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離諸疑網,不著空見,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幹,正心長自在,如準入雲盤。
    
清靜六根,斷除邪障,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我故為汝說是妙經,名曰《護命》。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故為眾生說,令教悟此經。
    
濟度眾生,隨身供養,
    
一真度一切,如楫濟橫流,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世間,流通讀誦,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佈行,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即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護法靈童、救苦真人、金精猛獸,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各百億萬眾,俱來侍衛是經。
    
諸天諸聖眾,無一亦無二,性不逐波流,是名真侍衛。
    
隨所供養,捍厄扶衰,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度一切眾生,離諸染者。
    
正法度邪法,眾生見處偏,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爾時天尊即說偈曰:
    
天尊重說偈,直為指心源,者,令歸解脫門。
    
視不見我,聽不得聞,
    
道非於視聽,視聽轉生疑,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道非有為有,方名離種邊。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