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溝的大智慧下部:王鳳儀性命哲學概要

第二篇:五行

本篇首先摘抄五行方面的鳳儀語錄,並部分做了簡約說明,然後根據語錄進行系統的概述。

五行語錄(一百一十條)

1、太陽出於東方,東方為木,為仁;經南方為火,為禮;落於西方為金,為義;到北方就黑了,為水,為智;(中央為土為信)。這正是上天垂象。可惜人都不知傚法呢。

按:這是我國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要成聖賢神佛的,非推轉五行不可。常人偏於哪一行,終久還要死在哪一行上。

按:所說的「偏於哪一行」,是指人的性偏於哪一行的陰面(如陰木、陰火、陰土、陰金、陰水)。

3、木是能立的,火是撥正的,土是存良心的,金是分清的,水是周遍一切的。天性圓滿無說。

4、人在五倫之中,除朋友而外,都要自找一面的是非。

5、從前男子取法太陽,女子取法太陰,男子(五行)順行,女子(五行)逆行。今後女子若能明道而能自立的,也可以同男子順行了。

按:順行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逆行是木行水,水行金,金行土,土行火,火行木。為什麼男順女逆,後邊有詳論。

6、常人的稟性都有所偏,偏於火的爭理,偏於金的傷人,偏於水的淹人,偏於土的欺人,偏於木的不服人。如能多加省察,自可走入正軌了。

7、人的壞是受世風湮的。水如財,人全叫財湮假了。受木湮的性質酸,受水湮的好煩人,受金湮的好惱人,受火湮的好恨人,受土湮的好怨人。

8、仁義禮智信是性中五行,人間的五倫就是心中五行,身界的五行就是五情。

按:「五情」就是倫常中每一道倫常,都有其特殊的情理。如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等等,都有其特殊性。夫婦之情,其特殊性是極為明顯的。

9、有真木才能有真仁德,才能成道。

按:五行性理有陰陽之分。陽面是屬於正面的,肯定的,善良的;陰面是屬於負面的,否定的,邪惡的。要發展正面,克服負面。所說的「真木」即是陽木,有仁德,屬於正面的。

10、土性多的准怨人,水性多的准包屈,火性多的准欺人,木性多的准陰沉。(某種性多的,即指其陰面多的)

11、人身上的五行,就是五味靈藥。

按:人能發現自己患病是由哪一行陰面犯的病,便從哪一行上自我調解,撥陰取陽,轉逆為順,化克為生,疾病自愈。這豈不是靈藥!

12、人必具有大信力,才能得道。

13、為自己爭功爭理的,正是敗德,敗道之苗。

14、爭理的不明理,明理的不爭理。

按:爭理即是認為自己對,別人錯,或別人對不起我,或虧了我的情。這樣人的心境必然是苦惱的。實際是在內心這本帳上,總是記別人的不對,而自己的不對,一筆也沒有記。這正是多記一筆(別人不對),便給自己的心靈上增加一份苦惱。這能說是明理嗎?必翻過來,認識到,別人有錯誤必有錯誤的原因(況且不一定真是他錯),他的素質就決定他必要那樣做,這樣想才是明理。然而你偏要按你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別人,並沒研究明白他的心理性格,偏要去和他爭理,正是自尋苦惱,所以說「爭理的不明理」。

15、火性人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共富貴,因為他富貴,則氣焰逼人;水性人可與共富貴,而不可與共患難,因為他遇患難,則頹靡不振。

按:火性本身就有炎上性,一但有了富貴,則火上加火,其炎上性就更強了。因此,與其共事者,不可不「敬而遠之」,以免自討無趣;水性人本來就退縮不前,雖處富貴也不致驕橫自傲,但一遇到患難時,便六神無主了,所以要加倍給以助力,使其勇往直前。

16、面形長方的為金性。(五行性的面形各有不同,詳見《五行概述》)

17、上焦的病多半是火,下焦的病多半是寒(屬水),左右的病多半是金木犯病。(中央的病多半是土)

18、恨怨惱怒煩是五毒,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惱傷肺,煩傷腎。

19、不服人的人,他的心境,好像被人綁著似的,能服人就鬆開了。

20、五行往前行是順,若往旁邊行叫克,往回行是逆。

21、男五行: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女五行: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火生木,木生水,是以逆為順。這樣男女能互相躲開路。孀婦行運和男子行運同。(應順應逆尤其踐行於家道倫理間)

22、不服人的人(陰木性),心境的苦,好像被人綁著,能服人就鬆開了。

按:不服人的心情,其負面力量是極強的。他那種「被綁著」的不服心理,一但把勁憋足了,必然會掙斷繩索,其「爆破力」足以釀成一場大禍。所以只有用陽木的仁德心理,方能化干戈為玉帛。

23、人得知進知退,若打算化火性,一退就化啦。若一味地前進,哪能化火。

24、水能托地,能包天,萬物的生長,日月的光明,都是水助的功。

按: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之處惡,故幾於道。」能力越大,越不自傲;智慧越高,越不顯露,故曰「大智若愚。」其實,不是有意地不顯露,而是智德的本身就是柔和謙下。

25、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後看色,就知道順逆了。

按:這是觀察他人五行性理的方法之一。

26、例如我是火性,別人用水來克,我就躲到土上去;我是土性,別人用木來克,我就躲到金上去;我是金性,別人用火來克,我就躲到水上去;我是水性,別人用土來克,我就躲到木上去。這樣,自然不受克了。

27、爭理火就外攻。

28、五行圓滿是要先可著一行圓滿,像我的原性是木性,起初走到水上去,是逆行了,所以得瘡癆,後來翻過來,走到火上,真不怨人,瘡癆好了。所以「不怨人」三字是本性圓滿的要決。

按:這是先生「化性」的實踐和愈病的體驗,深知「不怨人」三字的巨大力量。所以先生教人,反覆講不怨人的道理。

29、普通的「問性法」,乃是治病之法,真化性的方法,除了找好處是不成的。

30、五行問性法:木性犯病問「主意」,火性犯病問「明理」,土性犯病問「信實」,金性犯病問「響亮」,水性犯病問「柔和」。(也可按生剋順逆的道理問性。方法詳見《五行概述》)

31、人的一生也有個四時,春季為木,夏季為火,秋季為金,冬季為水,土旺於四季,四季之內含有五行。

32、水是生木的,然而陰了,就寒,寒就不能生木了。

33、春季學道,夏季行道,秋季成道,冬季了道。

按:此乃說明人一生,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重點。實際來說,人活到老學到老,只不過是每個階段應有所側重耳。

34、兒童在人生四季裡為春季,在五行屬木,所以兒童的性貴乎自立,凡事不用人管,不使老人操心,以仁愛勤勞為主。

35、我青年時期因好怨人,所以生瘡癆。聽善書明理之後,才知道我的性是木生水,正是逆行,所以生瘡癆;後來明白了,向火上轉,才木生火了。

按:這是先生自己變化稟性的實際體驗,也正是性理療病與化性說的最初起源。

36、看一個人,父母生他時,存心行為好壞,這是春季看種子;再看看他學什麼,做什麼誠不誠,就知他後來誠不,這叫夏季看苗兒;再看看哪種事是他做的,還是他敗的,這叫秋季看穗;冬季無論什麼都得「了」,不「了」都得壞,人也得「了」,死心就完了。

37、小兒降生後,聽他的哭聲,便可知他的稟性之所偏。哭聲急的為火為,慢的為水,時哭時止為土,忽而大聲哭而止住的就是木,聲音清亮連續不斷的是金。母親認清他的性,就要按性的順序去教他。比如男孩是木性,就要常呼明理(木生火),有女孩是木性,就常呼柔和(木生水),常了,性自能變化,這是"教性"的方法。

38、家庭五行定位:西方金位,是提滿家的,要有補助力;南方屬火,是明理的,要領滿家;中央屬土,土主元氣,要兜滿家;北方屬水,是要托滿家的;東方屬木,是要助滿家;西方屬金,是要圓情的。

39、父母到冬季了,就居土位,男子年六十歲為冬,女子五十八歲為冬。沒到冬季時,父居火位,母居水位,以在世的祖父母或死去的先祖居土位。兄居木位,自身和嫂子姊妹等居金位。土位人是要如如不動的,金位人是要圓情的。

按:五行性理不僅用於個人心性的修養上,鳳儀先生更把它的生剋順逆以及陰陽的道理運用到家道倫理上,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其意義與作用,更為明顯。

40、唸書人屬金,當官屬火,農人屬土,商人屬水,工人屬木。

41、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42、當官的必須得民眾的道,才配當官,官是民的心,民是官的體。

43、唸書人,因為書是書,人是人,沒能把書看成是我,所以沒明白。人們都說人唸書,我偏說要書念人,把書念到人身上來才是。(尤其是道德倫理書)

44、五行的起盤,也得遵天理,天命。

按:所說的五行的起盤,是指不同的家庭具體情況,按人員的五行方位,從某一行的人位做為開端,根據五行相生的道理,來帶動全家。如朱循天家是從金位起盤,朱耀庭家是從土位起盤。(詳見《四個典型家庭》)

45、人的一生也分四季,在家庭中男子春季應居金位,夏季應居木位,秋季應居火位(家長),冬季應居土位。

46、五倫就是五個根。

按:五倫即五種倫理關係: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上下)。人生活在人群裡,必然產生你、我、他的關係,既然有人我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就必然形成一些規範和準則,這便是倫理道德之所由生。是誰也脫不掉的。從而衡量一個人的是非善惡,高低上下,便有了公認的尺度。如果一個人的倫理關係都處理得很糟糕,甚至都形成了陰影,就等於把這五條倫常根斷了,做人的起碼條件都失掉了,遑論成道成德啦!五倫即是人間的五行。

47、為父的性屬火,看見兒子時,就應有嚴肅的態度;為子的性屬水,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柔和為本;為兄的性屬木,貴乎能擔;為弟的性屬金,遇事必要圓情;為老人的性屬土,必要能靜能安。這叫做「性隨命轉」,也正是《中庸》所說的「率性之謂道」呢。

48、水是領道的,火是覺道的,木是立道的,土是養道的,金是分清的。

49、講五行推轉,是要看你現在是什麼時候,春季(青年)就得以木為主,冬季(老年)就得以土為主。五行是活的,你遇著誰的時候,你是什麼位,就該定在什麼性上。你若遇著父親,你是兒子,就該定在水上;見著哥哥,你是弟弟,就該定在金上(助人),這才算五行推轉。

50、五行推轉,不是你叫他轉,是得你定位,叫別人佩服了,使他自轉才是。

51、五行推轉,天地人都是齊轉。

按:五行推轉,必須首先認識自己的性哪一行犯病,是相剋,還是逆行了。不論是克是逆,都是由於偏於陰面所致。如能撥陰取陽了,則自會化克為生,轉逆為順,五行便可推轉了。所說的天地人齊轉,是指三界齊轉;性化了,天理自轉;道心足了,則道理自轉(倫常無虧);能包容一切,則身界的情理自圓。這叫做天地人三盤齊轉。

52、必須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後才是。

按:五行推轉是按五行相生的道理,順行使之相生;而五行圓轉,是撥陰反陽之後,不論順行或逆行,都可以轉過去。比如我是木性,他用金來克我,我便可以躲到火上去,有時我也可退到水上,用水來生他的金。這樣靈活運用,進退自如,圓轉無礙了。

53、老人屬土,老人若不安然就是土不壯。

54、水能生,土能養。

按:一粒種子遇到水是可以生出芽來,然而沒有土,它是不能扎根,不能長成秧的,所以說"土能養"。如果把這個道理移植到別人的心性上,說明性中缺土的人,是永遠不能扎根,即使茂盛一時,(雖然有水),終難有所成就。

55、仁義禮智信是性中五行,人間的五倫(包括兄弟父母祖)是心中五行,身界的五行就是五情。

按:這裡所說的五情,即是五倫中每一倫都有其不同的情理,既不能彼此替代,更不能相互混淆。五情是盡倫立命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56、我所講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57、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好衣服,專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分錢(金)也是盜,饞好東西吃(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58、《西遊記》裡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其實,我們全被五行山壓著呢。若叫我說,全死於五行山啦,自己還不知道呢?陰木性的人,以為直性好,任著自己性做去,他哪曾想,那就死在陰木上啦。火性人就認為自己明白,其實,他就死在陰火性上啦。其餘,陰土、陰金、陰水都是這樣。必得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後才行。

按:五行,人人俱全,並沒有單一是某一種性的人,不過各有所偏而已。研究五行性理即是糾正其所偏,撥陰取陽,運用靈活,使之圓轉。所說的知先知後,即知進知退。

59、火越煉,土越成;木生了就是火,無論來多少木,也能變成灰。對方越辯別(金),我越以水來對待,生出大智慧來;無論臨到什麼壞事,仍然能定住,充實而滿足,由不好中樂起來,這叫大智慧。(事壞人不壞)。

60、五行推轉是向前進,五行圓轉是叫你向回轉。女子木生火也可以轉過去,男子木生水也可以轉過去,因為逆者為仙,仙就可以過去。不能順下去,不能轉回來。

61、五行性能順行的就是神,行逆了就是鬼,走克了就為妖。若是逆來而能順受了就是仙,若是克者來了,能讓過去的為神,五行攢簇合而為一的為佛。

62、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後,比如見了明智的明道的,我就要退後,助著他行道,我還省勁,他還感激我。如遇火性,我退到木上助他。若遇著愚人,不明道,我就往前進一步來領他。如遇明火性,我就用土領他。得明白對面人的道才行呢。

63、認不是生真水,找好處生真金,認因果生真土,達天時生真火,達全體生真木,也就是前邊四樣(水、金、土、火)都真了,自然生仁德的真木。

64、認不是有天力、佛力、無窮之力。

按:這是極言「認不是」力量之大。認不是可以分幾個不同層次,此處所言並非停留在口頭上的認不是,而是把內心深處生心動念的錯誤都歸在「不是」之內,及時省察,這不單純是為了調節人我之關係,而更重要是「慎獨」的功夫,淨化心靈,「止於至善」。

65、認不是是明心丹,找好處是暖心丸。

66、找人家的好處,就是輕清上浮者為天,認己不是,就是重濁下凝者為地。

67、找著天的好處和天合一,找著人的好處和人合一。

68、找好處開天堂路,認不是閉地獄門。

69、人知天運、國運、家運,而後做事自然就沒有舛錯。知天運的,就是天下的一個明燈,知國運家運的就是一國一家的明燈,若暗室而無燈,那將要怎樣的黑了。

70、"問性法"是對病人的一種率性的方法,是由外邊生的。要求根本解決,必須五行"真"了,才能推轉。(見《五行概述》)

71、人是五行生成的,世界有五大行(音航),缺一行也不行。人身有五行,缺一行就不能生存。家中有一倫不圓,也不轉。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上下)這五倫,若不各自務本,不能做正事,也就不轉了。若能大家一心一德,自然就聚神。

按:五行之氣,體現在人的心性中為"五行性",在身內則體現為五臟,所以缺一行也不能生存。家庭中兄、弟、父、母、祖,(包括夫妻)有一倫不圓,便是被陰氣所阻,就不能五倫推轉。在社會上,雖然沒有君臣之稱,還必然存在上下級關係,如果身為上級,不能以身作則,身為下級,不服從領導,這樣,不論士農工商,都不能團結一致,奮力前進,是不會好的,只有大家一心一德,才能興旺發達,自會聚神。

72土主信實,若能處處都信實,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對的(自然的),就生出真土來了。若有罵人的,我就要想,他生氣了,哪能不罵人呢?這樣常了,自然就生真土了。土旺四季,在人身是旺於全身,旺於四肢。

按:"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對的",這是善惡都能包容的博大胸懷。在包容的前提下,發揚善的,改造惡的,但絕非慫恿為惡。真土是"厚德載物",既能生萬物,又能化萬物。疾惡如仇,是治世者的胸臆,善惡兼容,是"化世者"的風範。前者是從政者之所必須,後者是聖者之所作為。人的一生,自始至終要發揮土的功用,土是一切生發和成就之母,故曰土旺於四季。先生的話,主要說的是"認因果,才能生真土"。沒有無因之果。

73、允恭問:"我的性中多有些陰水,怎能化去呢?"鳳儀先生道:"人必得有自立精神,才可以化陰水。你還有望父兄妻子快好的心,所以好陰沉。你得知道對方人有多麼大的善力,有多麼大的惡力,你的力量得有多麼大,才可以照過他們來。你要知道,修自己的德去勝過他們,自然沒有期盼對方人快好的心,陰水自然化了。"

74、愁就是陰木,哈哈一笑,就可提升腎水。

按:人在愁悶,不愉快的時候,對周圍的人和物,必然產生不耐煩的心情,甚至有人問話,都不愛理睬。不理睬就是"不服"性的心理作用。越是這樣,人我之間的感情越不能交融,這便是陰木性的外在表現。如能哈哈一笑,便可立即衝破沉陰的心境,陰氣下降,陽水上升,正是拔陰取陽的效用。

75、任筮卿七十多歲了,本來應定在土位上。然而得要以火為用,因他本性為土,所以必須明理。

按:七十多歲,按家庭五行應居土位,但他的本性為土,這是土上加土。土本應生金,然而土多了太死板,便不能生金(孩子們居金位)了。這樣的家庭必然缺乏生發之氣,難得幸福。所以他必須以明理火用事(火生土),使土疏鬆活軟,才能使全家生趣盎然。

由此看來,五行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賦性,要靈活運用,才能圓轉。

76、真硬的是一點也不怨人,真剛的就是火,而火也有強弱,所以得酌量用之。

按:人被逆事衝動了,或由於看他人不對而生氣了,這都不是真剛,不是真硬。真硬的絕不怨人。鳳儀先生曾比喻怨人的就像器具有裂痕似的,終究不算完美的器具。只有真明理的人(真火)才能不生怨氣,故曰真剛就是火。真火是光明的,能照破陰暗。但人性中的陰暗面是要逐漸才能化除的,故火的強弱,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

77、魔有火魔氣魔,火魔狂笑,氣魔好器。

按:魔多來自自身,氣和火是兩種最大的魔,遇事不順心,生氣了,就是氣魔來了,有了牽心的事,動心或發火了,便是火魔起來了。不論哪種魔集中發作時,氣魔都可轉化為好哭,火魔可轉化為狂笑,實際都是氣稟性的變相發作,而失去常態的反映。

78、真信不疑,才能真得著道。

按:真信,而不是半信半疑,三心二意,既認定是真理,就決信不疑,不論受到任何打擊與不平,也絕動搖不了對真理的信心,並體現在實踐中。只有如此,才能體驗到"升堂入室"之妙。

79、木性人因要搶光棍,所以人才撅他的光棍。再治不了他,就暗下腳絆啦。

按:陰木性人表現豪橫,盛氣凌人,立光棍,耍梗梗。這樣性格,必然傷及眾人,使人懷恨在心。一旦遇到機會,必要撅他的光棍,甚至最後對他下毒手,這不都是性子引來的惡果嗎!

80、王老師(白守坤)在家時,多忙而常生氣,怎麼知道呢?她是木水性,哪能不生氣啊。若是火性人,你說他不欺負人,誰信!

按:偏於木土水性的人,好生氣,這是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家務活太忙太累的時候,就更好生氣了。至於偏於火性的人,性急好貪,又好爭理、搶尖。他雖無意欺負人,但由他本性所決定的,和他在一起的人,必然受到他的刺傷,常了,哪能不討厭他。"說他不欺負人,誰信!"

81、方玉潔的苦楚,可說都是由性中來的,不服人是陰木,好生愚氣是陰水,板滯是陰土,有這幾種性,所以男人(丈夫)看不起你,在外邊又另娶人。你覺得冤,你可知道家庭被你衝散,人家冤不冤?一個公公照看著幾個沒娘的小姑小叔,一個有用的兒子,被你氣的永不回來,公公還得當搬運工,養一家,你看人家苦不苦!人都是知道自己苦,而不知人家苦,所以才糟。必翻轉過來,知道人家的苦楚,才能得道,得了道能夠迴光返照時,苦難自然化了。

按:欲化除氣稟性,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氣稟性,如自我認識都沒做到,怎能化性。

82、女子有火性,若嫁到富貴家,正是拿火扔到水裡,終必被欺死。男子娶個高明的女子,這也是水克火,或者女人刁悍不講理,也准把男人欺死。真是人世難逃啊!

按:這裡所說的火性是指陰火而言。陰火性的女子,性急躁,喜爭貪,好爭理,不讓人,這種性格的本身,就決定了她是必定苦惱的。而富貴人家財大,財屬水,陰火性女人偏偏要到富家去享福,怎能不被水欺死。

按五行性理來說,男屬火,女屬水,火主剛正,水主柔和,所說的"高明的女人"是指才能與性格都居上風的,男人無形中受欺受壓,故曰"水克火"。刁悍不講理的女人,更是突出的水克火,剋夫是必然的。所以五行性研究明白,付諸實踐,自可使人避苦得樂。

83、一個姓劉的媳婦的性為木生水,木為順運,怎麼還有病呢?是因為木水都成陰的了。陽木仁德,陰木不服人,陽水柔和,陰水好煩,她都成陰的了,所以才有病。

按:五行性拔陰取陽的意義就在此。講五行性理,不論生剋順逆,關鍵在於化除陰面,反為陽面,踏踏實實地下功夫,否則講得再高明,也是紙上談兵。

84、我在唐家杖子(朝陽縣)講善書,有一個姓常的媳婦來聽講,從大門進來就笑,一直笑到屋裡,我說這個媳婦定要克男人。果然,不到一年,她男人就死了。允恭問:"怎知她必克男人呢?"先生道:"女子主水,她那樣的笑,像水開了似的,什麼物還煮不死呢!"允恭又問:"什麼樣男人才克女人呢?"先生道:"性好陰沉,有事而無事,無事而有事,使女人不落底,沒有主意,常了,就該死了。"

按:常性媳婦的狂笑,正是陰火性的表現。陰火性可分許多種,有的屬急烈火性,有的沾火就著,有的橫不講理,有的狂笑,有的搶尖,有的得理不讓人,有的好佔便宜,有的好爭理,有的牽纏,有的拘謹,有的虛榮心強,有的愛面子,有的好管人,有的好管閒事,有的專好看人家不對等等,可以有幾十種之多。當然,五行性中,哪種性也不是單一的,只不過是以某種性為主而已。狂笑是陰火性中的突出表現,可以發展為"火魔"。所以像開了的水似的,克力非常強,其為害也甚大。至於好陰沉的男子,使女人心不落底,正是木生水,走逆運,所以克女人。

85、火克金,金克木的性都克兒女。

按:常言說"火克金,必操心。"因為火克金的性好叨咕,管閒事,極易引起子女的反感,使兒女精神上得不到放鬆,所以火克金的性克兒女。金克木的性,雖不像火克金那樣好說,但臉色總是不好看,常掛著惱怒的神態,孩子不敢親近他,這實際就是克兒女。不過這裡只是從人之常情和現象上來解釋,至於心性上無形中的碰撞,不是用筆墨能說得清楚的。

86、人有理就好講究,那就是爭理,那就是火在上,若生氣就不作聲啦,那就是水在下;人越有理越不顯露,那就是火反下,越遇逆境越能樂,越追求那事的道理,這就是水反上。現在人遇好了就樂,遇著逆事就愁,那還是沒反過這個個來,終久是火在上水在下。

按:《易經》"既濟卦"是水上火下。"水火既濟"是道家修煉的重要一環。中醫講的"心腎相交",即水在上火在下,自可體態安和,百病不生。人之病,多因水在下,火在上,"火水未濟"之故。鳳儀先生把它運用於倫理實踐中,尤其是在心性修養上,顯得十分重要。爭理就屬火,越爭理則陰火越上炎;生氣不作聲,就是陰水,越生氣陰水越重。如此,則水火不能相濟,對心身的危害就越大。不論從生理,醫理或性理上講,這都是大忌。

常人有理必要顯露,看見人不對就生氣,便是陰火在起作用,因為火本身是上炎的,如果能偏偏不顯露,不去爭辯,而且心中還很平和,無恨怨,這便是陰火下降,轉為明理火了。常人在遇逆事時,憂愁苦悶,便是陰水,水本身是潤下的。如果反過來,不但不愁苦,無怨氣,反而樂起來,專悟其中的道理,這便是陰水反為陽水而上升了。如此,水在上,火在下,心性自立,不被情牽,不為物轉,才是心身全面的"水火既濟"。

87、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達到認不是的真處,就是佛國。

按:認不是與爭理正是相反。認不是是改正自己過錯的前提,是修正行為的第一動力。不認識自己過錯的人是永遠不會進步的。如果放開來講,對那引起從表面上年士民自己無直接關係的過失,也能把它認過來,歸到自己的身上,這不僅可為自己消陰命,同時也可增加福德,認多大的不是,就有多大的性量(當然要真心實意地認不是)。比如,作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要認整個群體的不是,群體裡的人沒好,就要責備自己,怨自己,這就是有群體那麼大的性量,也正是體現了"天命包宿命"的道理,可增長無量的福德。反之,出了問題,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處處爭理,企圖把自己摘清,推過攬功,這樣,不僅無功,反而增加罪過,正是增長陰命。鳳儀先生常說:"世界沒好,就是我沒好。"即是認世界的不是,故有世界那麼大的性量。

從佛家來看,菩薩對眾生大慈大悲,眾生好,他生歡喜心,眾生有過錯,他發慈悲心,以眾生之過為己過,所以菩薩不見眾生過,這正反映出"認不是的真處就是佛國"的道理。

88、找好處是道根,不找好處,則天下都是冤家。你想想,看見誰,誰不對,不是冤家是什麼?

按:所說的"道根",就是修道最根本的東西。為什麼說找好處是道根呢?因為修道就是要拔陰取陽,而找好處乃是取陽的關鍵,心中常存他人的好處,正是存陽。假如到處都看人的不對,陰氣越存越多,便等於用牆把自己圍困起來,讓苦惱佔據了整個心靈,這是多麼可悲啊!所以找好處是修道者最重要的一環。找好處才能生真金。

89、認不是正是認過,自覺對人物草木都對不過,必得把人物的道都得著,才算對過。今人只用事物去對過,真是輕得很啊!

按:人每天都要和人接觸,都要和物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法則要循。人和人有倫理關係,那麼和物呢?也必須懂得物的道理,才能物盡其用。你不懂得牲畜的性,它就不能聽從你使喚。你不懂得莊稼的特性,你就種不好地。這都叫虧物的道。都叫"不是"。必把人和物的道研究明白,才算真對得過。

什麼叫"只用事物去對過"?比如對父母,只知供給好飲食,好衣服,不知孝父母的心性;對親友只知送些果品,不能從道義上去關懷,這就是只是從物上去對過父母和親友,都是低層次的。所以關鍵是要明白對方人的道。

90、我怎麼叫人找好處呢?我現在說一個比方吧,你要想拿起一塊板子,用一手按住這板子,還用那一隻手拿這塊板子,這又怎能拿起來呢?教人的人,一面教化,還一面說他的不好,他已經不願意你了,又哪能聽你話呢?不是和那個比方一樣的嗎?

91、肉是生火的,酒是助性的,像木性人喝酒,就越發長陰木。仙人飲酒,因他的性到在純良了,喝酒就越發助他的良善的性。

按:仙人是得道者,他飲酒,與凡人境界不同,絕非貪圖物慾享受,所以可助其良善之性。

92、生物都有陽光,你殺了物,陽光便捕到你的性上來,就成了陰火,但陰火各有不同。

93、循天的性太軟弱,所以不敢戧著教,馮某是火性,所以要戧茬教,但是也要掐住火候。

94、水深就是錢大,火熱就是好名求好。

95、木土性是佛根,火金性是神根,水性是仙根。

96、榮解志賢火很明,若能在見出來"理"之後,說出便了,不必去催促人家實行。宋白淑貞是木土水性,土真實,木真直,但是把話說出來就後悔,這是走到水上去了,是一漏。孀婦的本分,應當木生火才是。蔡如山是木生火,還有木支著,所以急。大家講性,需按個人四季定位,再研究是什麼性。張文岳應當去火。張忠義應當去木,火自然就消了。韓喜春要去木補土。張關玉衡近來雖然木生水了,可惜水是陰水。

按:這是鳳儀先生為學員們批性的記實。先生對學員們的心性瞭如指掌,因人施教,從中可以看出如何變性(如去木補土),化性的要點,各有側重。僅從對這七名學員的批性中,可見先生對後學的教誨,其用心何等良苦。

97、火性是龍,上炎,陰氣是虎,為寒,是兩個無常鬼。人受氣火的害,這是奴欺主。修道人講"降龍伏虎",降不住氣火,就被兩個無常鬼鬧到地獄去了。

按: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著急,激動,發火或害羞的時候,瞬間面紅耳赤,心跳加速,明顯地有氣血向上、向外衝的感覺。這便是"火性是龍,上炎"的表現。如果生氣的時候,則感到四肢無力,六神無主,尤其在受驚嚇時,則明顯腿軟,面色蒼白,陰氣凝重,落下去便為寒。好生愚氣的人,易患腰腿疼,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陰氣是虎,為寒"的證驗。更有甚者,氣火同時發作,如下山猛虎,暴跳如雷。如此,氣火來去無常,攪亂了人們的心性。本來是一個頭腦清醒,理智健全的人,卻被這兩個"無常鬼"欺負得頭昏腦脹,神魂顛倒,甚至幹出了悔恨莫及的蠢事。如果迷而不悟,常此下去,何用死後,當下就是人間地獄了。

98、三界的五行得分清,身界的五行是情理圓,心界的五行是道理圓,性界的五行是天理圓。

按:此言三界的五行,是就其廣義而言。身界的五行是五情,即五倫中每一倫有每一倫的情理。又譬如父子之間的情理與兄弟之間的情理絕不相同,夫妻之間的情理與朋友之間的情理也必有區別。等等。心界的五行要著重五倫之道,必須把每一輪的道理都研究明白,才能道理圓。性界的五行是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俱備,才能天理圓。

99、五行是每一行裡邊還有個五行。你看藥輔裡的製藥就知道了,一味藥,生的一種用法,熟的一種用法,糊的一種用法,可見火候是不一樣的。

按:鳳儀先生雙中藥製法來做比喻,說明五行在運用上是甚為靈活的,但不可僵硬地理解為"五五二十五行"致使五行失去活力。

以木性為例,木主仁德,用事時要有正見,有主意,是木中之木。處理問題時要看得清,明理達明,把仁慈用得恰到好處,這便是木中之火。在與人相處時,必須寬宏大量,仁德與寬厚是分不開的,是謂木中之土。發仁慈心,必須是非分別,不可亂用好心,是謂木中之金。木性剛直,往往失之於強梁,故必濟之以柔,這是木中之水。

再以水性為例,水主柔和,柔和必以智慧作主導,這是水中主水。遇事不能一味的柔,必須有真主意,是謂水中之木。水往往失之於緩慢,在必要時又必須加快速度,這是水中之火。水流動性大缺乏穩固性,必以淳厚穩健做根基,是謂水中之土。遇事優柔寡斷,是水性的弱點,必須加強其果斷性,是謂水中之金。

余可類推。

100、聽人上堂說話,就知他五行走幾個字。假如他是土性人,說話的聲音高咧,那叫逆運。再品驗男子上堂,聽著總水啦不唧的,女子聲高,愈說聲愈大,這叫不歸本。

按:"先看形,後看色,再聽聲音,就知道順逆。"假如男子,從面形看,他是土性,說話聲音高是火,這就是土生火,逆行了。又如男子說話聲音軟綿綿的,毫無陽剛之氣,屬水;而女人說話越說聲越高,屬火。這都是不合各自本分的,不是逆就是克,其境遇是不能順利的。

101、陰水性太大的人,是因為當日好怨人,天天積累怨氣,所以陰沉。必得能把人的好處完全找出來,就變為陽水了。想要樂,必須知足。古人說知足常樂,是不錯的。

102、性界五行是仁義禮智信,心界五行是兄弟父母祖,身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指五行在人身表現,各有差異),社會五行是士農工商官。

103、找好處萬陣俱破,認不是百難全消。

按:凡是生活中,工作中所遇到一切坎坷逆境,都認為是成我的考驗我的,心裡都能想得開,過得去,並能找到好處,這樣使所有過不去的事都能過得去這不是萬陣俱破了嗎!

"認不是百難全消",一生心,一動念稍有煩惱,就立刻認識到這便是心靈上的"不是"了,如此修煉心性,達到究竟處即是"不動心"了,對所有逆事,都能泰然處之,則"百難"在心靈上自然全消了。當然,人與人心理上的隔閡,有一方能真心實意地承認自己的"不是",則對方心理上的疙瘩,也會自然化解的。至於由心理上造成的疾病,通過悔過也可以痊癒的。(詳見《笥理療病篇》)

104、骨是木,氣是火,筋是金,肉是土,血是水。

按:骨是能支撐人的身體的,木能立,所以骨屬木;男子以氣為主,所以氣屬火;女子以血為主,所以血屬水;人體是由肉長成的,所以肉屬土;人的四肢百骸是由筋連結在一起的,所以筋屬金。

105、殺盜淫妄酒是佛家的五戒。說到究竟處,不但殺生是殺,心有所恨就是殺。盜,有貪好心,受人讚成或佔便宜就樂,受點辱就惱,都叫作盜。淫,不用說怎樣做不好的事,譬如見人穿一件好衣服,自己就動念,或嫌惡不合新式樣或稍有塵埃就受不了;再如看一朵花,心裡非常喜歡,自己的靈就被它沾去了;沾到物上(被物佔有)這都叫淫。妄,就是說妄語,不誠實。酒,不但貪吃喝酒,就是一動念,或吃東西有嫌惡的意思,就犯酒戒。

按:不僅要在行為上嚴持五戒,而且要把它提高到生心動念處,也不違犯五戒,要從根本上下功夫。如人與人之間的殺機,實產生於恨,而最後釀成殺的後果。所以一個恨字,便含藏著無限的殺機,豈可忽視!其餘的盜淫妄酒,也都必須治之於萌芽階段。

106、何女師(何關淑嫻)的弟妹是個陰火性,生男孩不容易活,若生姑娘還可以活。所以陰火性的害處最大了。

按:這段語錄主要說明陰火性的害處之大。有陰火性的女人,生了男孩也屬火,火上加火,但這弱小的"火苗",抵不過母親強烈的陰火性,所以不易活下來。當然,陰火性的種類很多,這只是陰火性的一種。

107、人的一生,在家庭萬位中,也分四季。男子春季(少年)應當居金位,夏季(青壯年)居木位,秋季(成熟期)應居火位,冬季(老年)應居土位。

108、五行缺一行也不行。比如做飯,有鍋沒有米是不行的,有火沒有水也不行,有柴沒有火也不行,五行缺哪一行也不行。你因為五行有缺欠,做得不相應啦,這叫做有病。五行不會運用,人就當不好,就因為那稟性裡,總是加雜個物。(氣稟性總是離不開私心和物慾)。

109、搾油,得把豆子壓扁才出油。我們人受折磨,是把後天心性折磨倒了,才露出天性。現在人的性,都被"五行山"壓住了,若不將五行性之陰面推開,元性就離不了這五行壓著的苦。

110、身界惡五行,心界是陰五行,意界是陽五行,志界就沒有五行了。

按:常言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志界已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所以沒有五行。但他在用事上的表現而是"真五行"。

五行概述

根據鳳儀先生的五行語錄進行分析、歸納,而後從五行性理,五行生剋順逆,倫理五行,五行推轉與相成,真五行等六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五行性理

五行之說,自古有之,它與"八卦易經"同為遠古的"積精全神,與天地合一"的聖哲,在靜悟中了然宇宙人生的真理,並將其密碼包藏在極其簡單的符號中(如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以傳後世。後來,智慧超群的大師們,即所謂真人、至人,在大徹大悟中,解析翻譯出一些密碼,並進行推衍,發露其豐富而深邃的內涵。如上古伏羲畫八卦,但其卦辭經文均為後世的文王、孔子所繫。歷代大學者又寫出卷帙浩瀚的易理巨著。五行之說,便是與易理相輔而行的哲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行始見於《尚書·洪範篇》,該篇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經文。此在殷周交替時期,已經作為文字記錄下來了,並解釋了這五種物質的特性"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這便是五行最早的記載。在這之前,也只不過是"金、木、水、火、土"五個字(符號)而已。

後世的大學者,把五行的生剋,順逆,相互制約的原理,用以說明自然界事物和社會現象發展變化的相互關係;醫學家把它運用到人的生理,病理領域中,並作為診斷治療的重要理論工具,在中國醫學的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歷代易學家,醫學家對五行都有闡述。

近代農民思想家王鳳儀先生本是一位目不識丁的農夫,由於篤盡倫常,義赴友難,自誠而明,在大徹大悟中,對金木水火土五行又作了有別於前人的闡釋,不拘泥於古說,把它有效地運用到人的性理,倫理和社會之中,發明了性理療病法,教人化除氣稟性,推轉五行,盡性立命,直至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先生說:"要成聖賢仙佛,非推轉五行不可。常人偏於哪一行,終久還要死在哪一行上。"如此看來,鳳儀先生豈不正是"對遠古五行密碼作了全新破譯"的大智大慧的至人嗎!

五行說是古人從大自然各種現象的變化運轉中悟出來的。先生說:"太陽出於東方,東方為木,為仁;經南方為火,為禮;落於西方為金,為義;到北方就黑了,為水,為智。(中央為土,為信)。這正是上天垂象。可惜人都不知傚法呢。"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能與天合一,與大自然合一,就成道了。

五行性理簡稱為"五行性"。人是稟賦五行之氣而生,木主仁,火主禮,土主信,金主義,水主智。人的元性是具備此五常之德的。然而由於氣稟所拘,物慾所蔽,致使光明澄澈的元性受到污染,不得復明。故有稟性氣質之偏。如人的性格有急、緩、智、愚、明、暗、達、滯、清、濁、薄、厚、寬、窄等等之不同。所以常人的五行性不是逆就是克,陰盛陽衰,不僅環境不順,命運多乖,且可疾病纏身,痛苦不堪。鳳儀先生發明性理療病法,便是根據五行性理,使人的心性轉逆為順,化克為生,撥陰取陽,從而愈病。如能達到五行圓轉,既可修身又能齊家,可使人的精神境界臻於至善。

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與氣質,"理"就是規律或法則。先生明道之後,深悟五行之哲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變化的規律,不僅要認識它,還能夠駕馭它,使之按正常規律運行,使可掌握自己的命運,改善人我之間的關係。在治療疾病方面,可通過五行性陰陽消長的道理來探測人的軀體臟腑疾病變化的情況,並可自我調節,自我平衡,撥陰取陽,可使疾病自然而愈。多年沉痾,由此霍然而愈者,不勝枚舉。

五行性的陰陽消長之變化,可由人的面形、體態、氣色、聲音以及氣質的清濁中觀察出來(與《內經陰陽二十五人篇》不同)。先生在性理療病的實踐中,發現恨怨惱怒煩及貪妄不平之心,是危害身心健康和破壞人我關係的主要因素,這是屬於五行性中的陰面。其陽面則為純潔善良光明之德性。(這裡所講的陰陽是心性的陰陽,不同於中醫學生理,病理的陰陽)。先生說:"恨怨惱怒煩是五毒,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惱傷肺,煩傷腎"。五毒是人的氣稟性,化除五毒,即是"化性",此乃五行性理學說的關鍵。

先生說:"人的命都是好命,只因人的性不好,才把命鬧壞了。"所以他特別強調人要化性。五行具體在每個人的心性中不是單一的,而是五行具有,但各有所偏,主次各異,陰陽懸殊,並有生剋順逆,相互制約的複雜關係,因而形成了千差萬別的性格與氣質。

五行表現在性、心、身三界中,無須勉強劃分,將每一行的表現內容分屬於性心身。其實心與性,總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的,而身又受心性的支配。所以每一行在三界中的作用,是無法截然分開的。譬如陽木仁德,既含藏在心中,也體現在性中。陰火在心和性中都表現為急躁。如此等等。研究五行的關鍵就是撥陰取陽,推轉五行。

鳳儀先生不拘泥古人之僅使五行滯於理論上的闡釋。而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將五行運用到為人處世,修身齊家等日用生活的實踐中,使五行思想與現實融會起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五行性識別如下。

1、木性

木性的外表,面長瘦而露骨,上寬下窄,色偏青,身體細高,肩背聳直,腳步高壓有聲,語音直而短,齒音重,氣芽軒昂,生氣時面帶凶氣,多現青色。木性分陽木陰木,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陽木即是真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有擔當力,敢作敢當,好生惡殺,公而忘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從,有定見。處事不謅諛,行為端正,能忍辱。所以先生說"木是能立的。"常存悲天憫人之心,化欲求世之願,捨己為人,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皆俱陽木之性。陽木的核心是一個"仁"字,它體現了天地的好生之德,正如果木核中之"仁",具有生生不息之機。

陰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陰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執拗頑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譭謗,掘人隱私,好抗上,寧折不彎,不接受意見,做事不許人反駁,器量窄小不耐激觸,難成事功。在家庭中多虧孝道。平生遇事多難,常不如意,因而怒氣填胸,愈形乖戾。

陰木好怒,怒的表現:

(1)受人壓制,到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竟氣得深身發抖,一旦暴發,便燃起怒火,甚至一試決鬥,後悔莫及。

(2)人之所為,違背己意,大發脾氣。

(3)見事不合理,出於氣憤,打抱不平。

(4)不滿情感,發洩於外,有時火冒三丈,暴躁如雷,不考慮後果。

(5)怒的特點,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往往幹出無法挽回的蠢事。

陰木內存,好怒傷肝,肝氣不舒,胸脯疼痛,肚腹膨脹,頭迷眼花,兩臂麻木,四肢無力,耳鳴牙痛以及中風等。這便是受陰木之害。要想愈病,必須撥陰取陽,化陰木為陽木,生出仁德、愛人愛物之心。如果使用"問性法",可多問"主意"。(詳見本篇《問性法》以下同)

2、火性

火性人,面上尖中寬下窄,多豐滿,色偏紅。走路搖擺,行動急速,說話聲音尖而破,舌音重,毛髮稀疏。生氣時,面紅耳赤。火性分陽火陰火,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陽火即是真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達理,溫恭安祥,守禮守分,文采節制,表芽有章,聰明謙讓,舉止大方,事無鉅細,考慮周詳。能高瞻遠矚,明理達時,有"無入而不自得"之象。所以先生說"火是撥正的。"古今創製大經大法的偉人哲士,皆是陽火性的功能。陽火的核心是"明理"。不明理就等於在黑暗中走路,隨時有落進陷阱的危險。

陰火性,急躁多貪,喜虛榮,好誇張,行多狂妄,奔高貪好,爭名逐利。外明內暗,見人不見己,知進不知退,得理不讓人。常以屑瑣事故,致使全家不歡。欺負老實人,吹毛求疵,好爭理,喜奉承。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做事虎頭蛇尾,態度拘謹,行多過失,屢改屢犯,老年多昏憒。一生多苦。

陰火好恨,恨的表現:

(1)個人利益被傷害,氣憤得不到發洩時的心情。

(2)內心潛藏著不滿意,伺機報復;滿足不了私慾,便耿耿於懷。

(3)自尊心受到傷害,一有觸動,便引起憤恨的火焰。

(4)愈得不到發洩,埋藏在心底的禍源愈強烈,一旦暴發,便可釀成大禍。

(5)恨的特點,隱而後發,一發便易引起狂濤巨浪,往往存有預謀。

陰火內存,恨多傷心,心跳心慌,頭暈目眩,驚怖不眠,甚者神經錯亂,顛狂譫語,瘖啞疔瘡,危及身命,這是受陰火之害。要想愈病,必須化陰火為陽火,以辭讓為心,責己達時。如用問性法,須問"明理"。

3、土性

土性人,面容豐厚多方,色偏黃,背隆腰厚,唇厚,手背後,行動穩重,語音寬宏,唇音重,氣度沉穩,生氣時面色發黃。土性分陽土陰土,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陽土即真土,是土之本性,信實忠厚,篤誠淳樸,寬宏大量,能容能化,勤儉樸素,克盡職責,舉止穩重,言行一致,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久。先生說:"土是存良心的"。對奇才異能,可兼收並蓄,厚德載物,為成功之母。陽土性的核心是一個"信"字。信是諸德之根本。

陰土性人,固執呆板,樸拙,思想單純,蠢笨蠻橫,心小量窄,近於愚直,易上當受騙。不開通,雖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語,好生怨氣,疑心特大,無中生有,以假當真。一生多累。

陰土好怨,怨的表現:

(1)受欺侮或受壓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狀態。

(2)事情沒做好,受斥責,內心委屈。

(3)吃虧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4)事不遂心,埋怨別人。

(5)怨的特點,含而不露,忍而不發,不傷他人,傷自己。

陰土內存,怨氣傷脾,脾胃軟弱,膨悶脹飽。胃寒腹痛,上吐下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重則噎膈轉食,有傷元氣,中虧氣短,或氣淤氣窒。要想愈病,必須化陰土為陽土,明因果,生信實,法自然。如用問性法,可問"信實"。

4、金性

金性人,面形長方,色偏白,顴稍高,唇薄齒利,身段苗條,眉清目秀,舉止輕靈,氣度活潑,說話聲音響亮。生氣時面色蒼白。金性分陽金陰金,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陽金即是真金,主義氣,性豪爽,善交際,善言談,活潑開朗,敏捷果斷,取人之長,知過必改,危難不避,勞怨弗辭,見義勇為,見得思義。所以鳳儀先生說"金是分清的"。善於判別善惡是非真偽。古今成大功的奇才義士,光彩人物,多屬陽金之功力。陽金的核心是一個"義"字。古人註釋:"義者,宜也。"只要應當做的,雖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故古人極贊有大義的英雄豪傑,稱為"大義參天"。

陰金性多虛假,好分辯,喜變更,虛妄不實,嘴甜心苦,好冷笑,習於諂媚。更為甚者,殘忍嫉妒,巧言令色,笑裡藏刀。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聞人過,好言人短。刻薄寡恩。得權在位,便能亂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則父子責善,夫妻寡義,分崩離析。

陰金多惱,惱的表現:

(1)對環境不滿意,但又難以擺脫的心理狀態。

(2)看不上的人,還躲不開,孤芳自賞,"患人之不己知"。

(3)瑣事纏身,撓撓不休;或事不遂心,說不出,道不明,處於自我折磨的心境。

(4)處事虛偽,但又露了破綻時的心情。

(5)惱的特點,多出於嫉妒,好表現小動作。

陰金內存,好惱傷肺,氣喘咳嗽,肺結核咯血,甚則肺癆,肺癌以及各種肺經疾病,這便是受陰金之害,要想愈病,必須化陰金為陽金,生出義氣,遇事多想人之好處。如用問性法,可問"響亮"。

5、水性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漫團,下稍寬,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動遲緩,語音慢而低,喉音重,氣度和藹。生氣時,色發暗。水性分陽水陰水,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陽水即是真水,活潑自然,隨遇而安。沉穩雅靜,智慧巧思,和萬緣而不變。恬淡虛靜,涵養力強,功成不居。真水主智慧,性柔和,智慧之光無處不照,所以鳳儀先生說"水是周遍一切的"。古人淡泊明志,必寧靜致遠。中外發明家,多為陽水之功能。陽水的核心是"智"。孔子說:"智者樂水",朱熹解為"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孔子是大智者,當然樂水。老子說"上善若水"。但是知而不行的人,並不是真智慧。

陰水性人,多愚魯,好煩悶,遇事退縮,習慣邋遢。行多迂闊、多憂多慮,自卑自棄。好包屈,喜生回頭氣,優柔寡斷,缺獨立性,進退失據,處事失機後時,一生多受氣。

陰水多煩,煩的表現:

(1)窩囊苦悶,自卑退縮的心境。

(2)隨不上大流,別人嫌他慢,他反嫌別人急。

(3)不合群,人家看他無能,他自己煩悶,他最不喜歡看不對他心的人。

(4)性緩慢,失機後時,好後悔,猶豫不定。

(5)煩的特點,自我封閉,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被堵塞。

陰水內存,多煩傷腎,腰酸腿疼腹痛,虛痿腎虧,好生悶氣,氣落轉寒,患疝氣鬱結等病。欲好病,必須化陰水為陽水,多認不是,撥陰取陽。要有處知之明,生出柔和智慧。如用問性法,可問"柔和"。

每個人雖然五行俱全,但各有所偏。有的人偏於木火土性,有的人偏於木火金性,有的人偏於土水性,有的人偏於水金性等等。然而必有一種性為主,如以木性為主,以土性為主等等。每個人的形與色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如有的人是木性的面形,而是火性的顏色。或土性的面形而金性的顏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木性的顏色。聲音亦是如此。當然也有形色音,同屬某一行的,等等不一。先生說:"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後看色,就知道順逆了。"

二、五行生剋順逆

"五行往前行是順",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往回行是逆",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火生木。"五行往旁行是相剋"。(詳見"五行順逆生剋圖")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說的相生,就是彼此相益,相互促進。相剋就是相互制約,彼此克制,有傷對方。逆行就是往反方面運行了。

鳳儀先生所講的五行性理,關鍵是撥陰取陽。轉逆為順、化克為生,最後達到五行圓轉。五行性中的逆行或相剋,是發生在陰面或陰陽混雜的情況下,如能做到撥陰取陽時,就不存在逆與克了。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既可體現在自身,也可發生在人我之間。

(1)自我五行相生

為人以仁德心為本,立定主意,關心他人,能吃虧忍辱,是為五行中的陽木。再能高瞻遠矚,知時達務,深明事理,事無大小,必處理得當,不計較私利,不貪便宜,這是由木走到明理火上,是為"木生火"。如能做到心胸開闊,能容能化,忠厚信實,誠懇待人,言行一致,信人不疑。事情失敗,絕不怨人,這便是由陽火走到土上,是為"火生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遇事有判斷力,是非分明,辦事果斷,義氣圓足,是為陽金,這便是"土生金"。事情錯了,認己不是,謙虛柔和,絕不爭功,虛靜自然,是為智慧水,這是"金生水"。遇事能同情人,愛護人,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這便是"水生木"了。這是男子的行運。

女子行運則與男子相反。先生說:女子以逆為順,這樣男女能互相躲開路。但孀婦則與男子行運相同。"女子以逆為順,主要體現在家庭倫理間,在社會上工作者就不一定完全如此了。"

女子木性要立起主意,以仁慈為重,不怕困難,能吃虧讓人,這是陽木。由木要向水上行,多認不是,柔和待人,不爭理,不搶先,這是"木往水上行"。待人有義氣,分清別濁,委曲求全,多找人的好處,是"水向金上行"。寬宏大量,如土之"厚德載物",誠信為本,這是"由金向土上行"。遇事明理達時,絕不怨人,以禮自守,不為虛榮所引誘,"這是由土行到火上"。安分守己,堅持正見,不隨是非曲直到轉移,不被外物所誘惑,這是由"火行到木上"。這是女子的行運。

五行性撥陰取陽,陽氣充盈,與五行相應的臟腑,都得到陽光照耀,氣機暢達,自然身強體健,精力充沛,心腎相交,百病不生。

以上是五行相生的一般理論。但五行性達到撥陰取陽時,男女的行運就不一定必須截然相反了。先生說:"從前男子取法太陽,女子取法太陰,男順行,女逆行,今後女子若明道而能自立的,也可以同男子順行了。"這段話充分地體現了先生常說的"時代不同,行道也不同了"的獨到見解。

上述男女五行的行運是五行相生的常規理論。然而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則看他(她)的本性是哪一行打底(為主)如是木性打底,就必須從木性上化陰為陽,才能夠生陽火。否則,陰木絕生不起陽火來。如果是陰水性,就生不起陽木來。先生說:"水是生木的,然而陰了,就寒,寒就不能生木了"。所以必須返到陽面,才能相生。如果是陰土性打底,必須遇事責己而不怨人,化陰土為陽土,才能生起陽金。否則滿腹怨氣,怎能生出義氣金來。其餘,火性、金性,都是如此。

(2)人我五行相生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然要有你我他的人際關係,其中必然有五行相生的道理。比如他是陰木性,好生怒氣,說話又直又硬,不考慮別人的接受能力,張口就說。我要想與他關係處好,必須用陽水性對待他,持以溫和的態度,待他怒氣過後,再以溫言勸解,這樣,他不僅能接受,並且感激我。這叫"水生木"。否則他硬我也硬,必然鬧成僵局,使矛盾激化。

比如對方是陰火性,一點就著,或爭強好勝,喜虛榮,好爭理。這樣人,我就要用陽木對待他,定住主意,不隨他轉,存仁愛心,不與之計較。看他氣的面紅耳赤,覺得可憐,待他火氣消了,清醒之後,再和他談清道理,他自會聽得進去。這叫"木生火"。

對方是陰土性,死板不靈活,固執己見,好生怨氣,不能通情達理,說話死硬,很難令人接受。我則應以陽火對待他,認清他的特性,不與之爭理,說清道理,耐心開導。對這種性格的人,不能急於求成,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就可使他頓開茅塞。必須掌握他的內心活動,說話能打動他的心,才能奏效。這便是以我的明理火,他的陰土,叫作"火生土"。

對方是陰金性,能說會道,花言巧語,處事虛偽,對這種人不應生厭煩心,要認清他的本質,用沉穩老練的土性對待他,不受他的欺騙,他能說就讓他說去吧。不論如何,在我面前施展不了他的伎倆,最終不得不收歙他的氣焰。這便是用我的土生他的金。叫作"土生金"。

對方是陰土性,性格緩慢。愚魯不達,不明事理,好生煩悶之氣。我則千萬不能看不起他,要用義氣的金性對待他,尊重他的人格,愛護他,托起他,使他能和我親近,這樣,他自會聽我的勸導。這叫"金生水"。先生說:"托起愚人是賢人。"

2、五行相剋

五行相剋,既可體現在自身,也可體現在人我之間。

(1)自身五行相剋

木克土:我見太深,對人不服,還說不出,暗中生怨氣。假如是小孩必不聽管教,這就叫"木克土"。這樣人多現出面黃肌瘦的容顏,不服人屬木,生怨氣屬土,所以最容易患胃腸疾病(脾胃屬土)。木克土的性多虧孝道。如何救治呢?必須補陽火,心存孝念,明理達時(屬陽火),不生怨氣,遇事有主意,不越禮,自然不動稟性。既知道自己的苦惱,更要體會他人的心理,做到心胸開闊(屬陽土),轉為"木生火,火生土",自可免除木克土之害。若是女子木克土的,則應木往水上行,以逆為順,多認不是,生出柔和水,就不克了。

土克水:陰土性人,呆板固執,見識狹隘,愚而自用,遇事看開,好生悶氣(屬土),不聽勸說。當事情失意後,便抑鬱不樂,憂慮發煩(屬水),不知查找原因,只知生回頭氣,越尋思越痛苦,越回憶越悔恨,這便是"土克水"。陰氣下凝,必傷腎臟(腎屬水),面色發暗,這樣性格,對妻子和兒女,大為不利。自身易患腰腿疼痛,纏綿不愈。欲救治,必生出真金,找他人的好處,生出義氣金,能包容人,轉化為"土生金,金生水",疾病自可痊癒。女子土克水的性,要向火上行(以逆為順),能明理達時,不煩人,像陰土一見太陽光,土自然鬆軟。而有活力了。

水克火:性格迂緩,愚魯不達,逃退無據,屬水,但心中貪好,外表柔和,心裡著急。更或心強好高(屬火),而事與願違,大失所望時,便落得慪煙憋氣,委屈後悔(屬水),形成"水克火"。對心臟最為不利,易患心臟病(心屬火)。現出油漬漬地暗紅面色。這樣性格對丈夫不利,幼年時對父親不利。要想化克為生,必須認自己不是,立起主意,生出仁德心,不為名牽利誘,轉化為"水生木木生火"可免除水克火之苦。女子水克火的性,則應水往金上行以逆為順,找人好處,活潑響亮,生出義氣金,自然能化克為生。

火克金:性格淺薄浮躁,好爭理,主貪,愛顯露自己(屬火),不能容事,缺乏涵蓄力,咀碎好叨叨,喜分辯(屬金),最好操心,對子女大為不利,家中易傷財,是為"火克金"。面色潮紅,有傷肺臟(肺屬金),尤其老不捨心,兒孫不願接近他,不得享受晚年天倫之樂,易患肺心病。要想化克為生必須生出真土,寬宏大量,放下心來,以樸厚的情懷(屬土)來補救其淺薄狹隘的性格,轉為"火生土、土生金"。方可免受火克金之苦。女子火克金的性,則火應往木上行,要有主意,定住位,去掉貪心,生出愛人愛物的仁德之心,火縮到木上,就不克了。

金克木:好訐人之短,專找稜縫,喜說人之隱私,強詞奪理,為陰金性。但當理屈詞窮時,心中不服,暗生怒氣(屬木),內心分辯不已(屬金),是為"金克木"。面現青白色,胸肋疼痛,肝氣不舒,易患肝病(肝屬木)。金克木的性,多難少財,兒女受克制。欲救治必須多認不是,遇事虛心讓步,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的個性強,氣量小,應學會含垢納污,冷靜處事(屬水),便可轉為"金生水,水生木,自可消除金克木之苦。女子金克木,則金應往土上行,以逆為順,寬厚待人,不糾纏小事,容人容物,金縮到土上,轉過去,自然不克了。"

(2)彼此五行相剋

人我之間相處,發生五行相剋的情形,怎樣化克為生呢?鳳儀先生說:"假如我是火性,別人用水來克,我就躲到土上去;我是土性,別人用木克,我就躲到金上去;我是金性,別人用火來克我,我就躲到水上去;我是水性,別人用土來克我,我就躲到木上去;我是木性,別人用金來克我,我就躲到火上去。這樣,自然就不受克了"。這裡所說的我是木性、火性、土性、金性、水性等等,是指我偏於五行中的某一種性,並不是說我是單純某一種性。

譬如我是火性,急躁搶尖,他是遲鈍緩慢的水性,我為了避免受他的克,就要走到沉穩寬厚的土性,這樣,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呆板執著的土性,他是直硬粗暴的木性,我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靈活響亮的金上去,這樣,就不受他的克了。

如果我是喜分辯,很脆弱的金性,他是得理不讓人,暴躁尖刻的火性,我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柔和謙讓的水性上去,這樣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溫柔文靜或緩慢遲鈍的水性,他是咬定死理,固執不通的土性,我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慈心仁愛的木性上,這樣,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鯁直倔強的木性,他是花言巧語詭計多端的金性,我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通情達理的火性上,這樣,就不受他的克了。

上述的自身五行相剋或彼此五行相剋,是指在通常的情況下發生的。但五行相剋不是絕對的,例如水能克火,然而火過盛也能克水,成為"火克水"。余可類推。

3、五行逆行

五行男走女運,女走男運,便是逆行。性是根,命是果,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這已是被無數事實所證驗了的。

五行逆行可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害處。

(1)男子逆行

例如男子陰木性,缺乏正見,立不起真主意,遇事退縮不前,或自卑厭世,怨天尤人,看什麼都不順眼,面帶愁容,抑鬱不樂,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便是木往水上行了,對妻子大為不利。既對心身有害,家事也不順。

男子走在陰水上,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既無辦事能力,遇事又斤斤計較,分斤掰兩,說話淹人,討人厭煩,這是由水逆行到金上去了。

男子陰金性,喜好分辯、播弄是非,疑心大,信不著人,心小量窄,不能容人,見解狹隘,固執己見,好生怨氣,這是由金逆行到土上去了。

男子陰土性,缺少辦事能力,見識短淺,沒有人緣,呆板死硬,好埋怨人,還自以為是,貪高要好,遇事爭理,不安分守本,是由土走到火上去了。

男子陰火性,好貪好爭,得理不讓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怒氣一動,大發雷霆,充滿殺機,甚至放火行兇,都幹得出來,這是由火逆行到木上。如不及早轉化,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五行逆行一步,都為害不淺,如連續逆行幾步,則其為害就更大了。因為性是決定命的。

(2)女子逆行

女子個性強梁,好顯露自己,嫌丈夫無能,陰奪陽位,搶權主事,為陰木性。爭職好勝,貪高要好,性情急躁,這是木走到陰火上去了,對丈夫不利,不是多病,便是不務正業,或遠走他鄉,或生離死別。

陰火性的女人,性情乖張,欺壓老實人,不講理,反而好挑理,心眼死,不順心就埋怨人,狐疑心重,這是由火走到陰土上去了。

陰土性的女子,信不著人,好分辯,說假話,不辦實事,行動輕佻,不顧廉恥,易走入下流,這是由土走到陰金上去了。

陰金性的女子,缺乏沉穩性格,說的好,行的糟,嚴重者到處騙人,淫蕩成性,為非作歹,這是由金走到陰水上去了。

陰水性的女子,放蕩不拘,膽大妄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違法犯紀,為所欲為,這是由陰水走到陰木上去了。

不論男人女人,性子陰了就容易逆(當然更容易克),越逆越陰,越陰越逆,其後果苦不堪言。欲轉逆為順,首先要正心,存心正,則行為正,有什麼行為生什麼性,性中起了變化,撥陰取陽,自然轉逆為順了。

值得注意的是,絕不可把五行性理窄化為觀人之"術",而應視之為成己成人盡性立命之道。

4、人生四季五行

鳳儀先生說:"人的一生也有個四時,春季為木,夏季為火,秋季為金,冬季為水,而土旺於四季,四季之內,含有五行"。

少壯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規律。少年時期為春季屬木;男二十歲,女十八歲交夏季屬火;男四十歲,女三十八歲交秋季屬金;男六十歲,女五十八歲交冬季屬水。

少年時期為春季,正是讀書學習,長知識,明人倫的開發階段,學會怎樣做人,怎樣處世,為一生的成就打好基礎,所以春季是以"學道"為重點。

人生夏季屬火,正是逐漸挑起家庭生活重擔的時期,上有老人要盡孝,兄弟姐妹之間要盡悌,結婚後,要處理好夫妻關係,有了子女要盡慈。在社會上要盡到自己所擔負的職責,乃是施展本領,大做一番的階段,逐漸步入人生的成熟時期。所以夏季是以"行道"為重點。

人生秋季屬金,從家庭中的仰事俯畜到社會上的風吹雨打,已經過了許許多多的考驗與鍛煉,事業上已初具規模,人生觀早已定型,可以從數十年走過的歷程中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和教訓,並要逐漸趨向收斂,一生的高低上下,奮鬥成果已可見分曉,所以秋季是以"成道"為重點。人生冬季屬水,年逾花甲,已步入老年,到"冬藏"的時期了。應該"功成身退",一切一切都要由下一代接替,萬不可再爭名逐利了。應加強心性修養,以安度晚年,了脫一切,所以冬季以"了道"為重點。

土是旺於四季的,(每一季的末四年均屬土)萬物土中生,土中長,土中成,並"了"在土中。如違背上述這個人生四季的準則,五行不是逆就是克,必然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人生四季五行也存在順逆生剋的道理。例如一個青年人,春季屬木正處在學習成長生發的時期,是要日新月異天天進步的,這就是木生火,然而若整天消極沉悶,毫無生氣,這便是木生水逆行了。先生曾述說他自己五行轉化的過程:"我青年時期好怨人,所以生瘡癆,聽善書明理之後,才知道我的性是木生水,正是逆行,所以生瘡癆,後來明白了,向火上轉,才木生火了。"

一個人的性,對他一生的命運,有直接關係。如以木性為主的人來說:二十歲以前,走春季運,春屬木,又是木性,不生不克,平平常常。由二十歲至四十歲,走夏季火運,木生火,順生,比較順利。四十至六十歲,走秋季屬金,金克木,事情麻煩,口舌紛爭,體弱不利。想要避免此克運,要義字當先,遇事責己,認過錯,生出柔和智慧,則金生水,水生木,自可化克為生。六十歲以後交冬季,屬水,水生木,諸事順遂。

再以金性為主的人來說,青年時期為春季屬木,金克木,宜謹言慎行免去口舌是非。二十至四十歲,為夏季屬火,火克金,對肺部不利,事情瑣碎,傷財訴訟。欲扭轉此克運,宜明因果,達時務,生出信實心,則補陽土,自能調劑,變為火生土,土生金,消除恨怨,轉克為順了。四十至六十歲為秋季屬金,二金相並為用,順逆互見,遇事多讓,以不爭為上。六十歲以後交冬季屬水,金生水,中平之運。

如偏於火性的人,由於陰火盛,冬季屬水,形成水克火,因而老年多昏憒,欲免受其害,必及早下工夫,存仁德,樹慈心,遇事沉著冷靜,三思而後行,認不是,少爭理,變為水生木,木生火,自可轉克為生了。

人到老年屬水運,本應退居,托底補漏,家事也好,事業也好,都要移交給下一代。但他仍爭強好勝,把權不放,火氣過旺。這也是水克火了,正是自尋苦惱,心身俱傷。

五行性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有反克之時,如曾某患腰疼病,先生為他講病說:"你是為官的屬火,平日有靜坐功夫,持己待人,總以以禮自守,還是火,這是火上加火(總不得放鬆自己)然而你到老年屬水,你性中缺水,這樣就成為'火克水'了,腎屬水,所以腰疼"。

兒童常有患腹部疼痛病,多為木克土所致。春季屬木,又為木土性,固執呆板,好生悶氣,再加上父母管教太嚴,必然土受木克,消化不良。家長如能善於引導,啟發其天真活潑少年之本性,使木去生火,腹痛自愈。

偏於水性的人,二十到四十歲為火運,容易形成水克火。欲化克為生。必須立起主意,生出仁德的陽木來,克服其消沉自卑,退縮不前的陰水性,轉為水生木,木生火,就免除克運了。

女子四季五行相剋時,可參照《自身五行相剋》一節的說明。孀婦的五行順逆生剋的規律與男子同。

四季五行之克逆,多因偏於五行性之陰面所致。若能化陰反陽,五行推轉,率性自如時,自然不受五行克逆之束縛了。

5、五行問性法

鳳儀先生說:"問性法是對病人的一種率性的方法,是由外邊生的"。此法源於性理療病的實踐。凡屬於五行性之相剋,逆行或有所偏,均可用此法來調治,故又稱五行率性法。

明確了疾病是由於五行性中的陰面所形成的克與逆,或由於缺少某一行而致病,便可用"問性法"來救治。其方法是用口呼規定的某幾個字音,來淘汰陰氣以補陽氣,從而愈病。

最初的問性法是用"一問眾答"的方式(但條件不方便者,也可單獨自己問,免答。)例如患者呼"大家看我明理",眾則答曰"明理!"呼音時"明"字音要短些,"理"字音要拖長些,以不費力為度。聲音不可太高或太低,以自然為宜。每呼完一次稍停,再重複呼下次。如此呼若干次後,可再呼下一行的字音。站立有困難者,可坐著。

肝病患者屬木犯病,可呼"有主意",心臟有病者屬火,可呼"明理",有胃病者屬土,可呼"信實",肺有病者屬金,可呼"響亮",腎有病屬水,可呼"柔和"。也可按相生的順序呼下一行的字音。最好是有人指導。

木克土者可呼"明理"(明理屬火,木生火,火生土);女子則問"柔和"(使木往水上行)。

土克水者可呼"響亮"(響亮屬金,土生金,金生水);女子則問"明理"(使土往火上行)。

水克火者可呼"有主意"(主意屬木,水生木,木生火);女子則問"響亮"(水往金上行)。

火克金者可呼"信實"(信實屬土,火生土,土生金);女子則問"有主意"(火往木上行)。

金克木者可呼"柔和"(柔和屬水,金克水,水生木);女子則問"信實"(金往土上行)。

條件不具備者,可單獨自己問性,要選擇適當的時間,空氣清新,環境寂靜,或有樹木的地方,靜靜地站立,排除一切雜念,身心輕鬆自然,針對五行生剋順逆之規律與要求,口呼規定的字音。如在問性的同時,配合呼吸,以適當的姿勢,如緩慢鞠躬或其它適當運作等,則效果會更好。每呼音一次之後,可自然吸氣,意念下沉,然後再呼下一次,如此認真實行,確有卻病延年,巧奪"造化"之功。問性條件不方便時,可只吐音不出聲,以自己能聽到為度。

問性法的實質,即通過口呼具有五行陽面內涵的字音,以汲取眾人或大自然中的良性信息,來調節自己的心性,從而愈病健身。變化氣質。

五行問性法,也可用於新生的小兒。先生說:"小兒降生後,聽他的哭聲,便可知道他的稟性之所偏,哭聲急的為火,慢的為水,進哭時止的為土,忽而大聲哭忽而止住的就是木,聲音清亮連續不斷的是金。母親認清他的性,就要按性的順序去教他。比方男孩是木性,就要常呼明理(火),有女孩是木性,就常呼柔和(水)。常了(儘管他不懂得),性自然變化,這是教性的方法。"

三、倫理五行

個人離不開群體,有群體就必然產生人我之間的種種關係,這種種關係也貫穿著五行的道理,小則一個家庭,大則一個社會,都包含著生剋順逆,即彼此促進與相互克制的複雜關係。

1、家庭五行

在家庭中,可根據五行方位來明確每個人的責任和應起的作用。祖父母居中央屬土位,父居南方火位,母居北方水位,長子居東方木位,其它子女、子媳等居西方金位。

先生說:"父母到冬季了,就居土位。男子六十歲為冬,女子五十八歲為冬。沒到冬季時,父居火位,母居水位,以在世的祖父母或死去的先祖居土位。兄居木位,自身和嫂子姊妹等居金位。土位人要如如不動,金位人是要圓情的,水位人應該兜不是,有了不是,水位人就該兜過來。木位人是以能立為主,若家人有不會做的活計,木位人就該這樣說,怨我呀!火位人是主尋理的,平素到親友家串門,不是為走人情,是為尋理的,和親友研究當人的道,求明白了,要講給家人聽,家人要有了不是,火位人就要認(不許怨別人)。這就是人人應存的家道五行。"

做家長的居南方火位,要明理達時,對全家人的心性都要瞭解。對內管理家政,對外,親朋交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假如事不順心時,便定不住位,生氣發火,打罵晚輩,這便是"火克金"了。

如金位人敢怒而不敢言,向兄長(木位)發洩怨氣,兄長又無能為力,有苦難言,這便是"金去克木"了。

居木位的大哥,沒有主意,立不起來,對父親的威嚴,又不敢違抗,上壓下擠,左右為難,不得不向土位的祖父母訴苦,包屈,覺得自己費力不討好,這樣,又給祖父母增加了煩惱,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便是"木克土"了。

土位的老人,有時對家人看不慣,力不從心,嘮叨不休,常發牢騷,埋怨居水位的兒媳婦,對孩子缺乏管教,兒媳婦很難心,這又形成"土克水"了。

居水位的主婦,有苦無處訴,必要把憋在心裡的苦衷向火位的丈夫傾訴,說長道短,牽涉到全家人的是是非非,這樣極易點燃起丈夫的心頭怒火,而引起全家不歡,這又是"水克火"了。

這樣的家庭恐怕離衰敗不遠了。一個家庭裡,不要說全部走克運,只要克一步、兩步就夠苦惱的了。人口少的家庭,也同樣有相剋的現象。

一個家庭的不順利,往往會千萬煩惱迭起的連鎖反應。俗語說,禍不單行。但歸根結底,還是人為的因素是主要的。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性是根,命是果"。試看上述家庭的矛盾情況,不是完全由於脾氣稟性所造成的嗎?如果同樣的逆心事,為家長的能定住位,不發火,以"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的態度來面對現實,每個人都找自己缺點,便很可能出現另外一種融融和氣的景象。當然,小環境要隨大環境的變化。然而,許多事實證明,在同樣的大環境中,"陽氣充盈的家庭與陰氣籠罩"的家庭(充滿惱怒恨怨煩的家庭),其出現的後果差異之大,有時竟令人感到驚異!因為有的家庭卻能消災免難,化險為夷。

如果一個家庭,以道義為重,男女老少,各正本位,出了問題,各自責己,則這個家庭,必能五行圓轉,和樂幸福。

居什麼位,就該有什麼性,各盡其道,自然會像機器一樣地正常運轉,不僅人丁興旺,且能財運享通。

2、社會五行

社會五行是士、農、工、商、官,士人屬金,農人屬土,工人屬木,商人屬水,為官的屬火。五大行在社會上是同樣重要的,缺哪一行也不可。先生說:"五大行(音航)是國家的根,能各行歸各行的本性,國家便清平了。各行有各行的本,為官的屬火,是掌禮的,可以掌兩面,一面教人好,一面要罰不好的,是掌人世的。我們講道,只掌一面,能教人好,不能罰惡的是掌天道的。"

先生說:"讀書人屬金,要通古達今。"先生非常重視說和做的統一。他說:"唸書人,因為書是書,人是人,沒能把書看成是我,所以沒明白。"沒能照書上所說的去做,理論與實踐脫節,這可以說是唸書人的通病。

又說:"當教員的見著聰明的學生,便要親他,愛他,見著愚魯的學生,便要貶他,欺他,這便是最大的惡人"。

農人屬土,萬物土中生,沒有農人種地,哪一行也活不成。先生說:"農人盡心竭力地種地,多打糧,是為天下增加了糧食,他自己並未多吃,少打糧也是天下少了糧食,他自己也並不一定少吃。"所以農人的責任,是絕不可輕視的。

工人屬木,人類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工人製造出來的,有了工具,人類才有進步,如果沒有工人做工,發明各種工具,人類就恐怕永遠停留在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代了。所以工人是推動社會前進最重要的力量。

商人屬水。先生說:"商人是以流通有無為主的,是為世界流通金融貨物的。所以商人的道,不應當單純計算金錢的得失,而在流通有無上著意,果然存這種心,雖然賠了,也有餘德。"又說:"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為官的屬火,是為民做主的。先生說:"當官的必須得民眾的道,才配當官。官是民的心,民是官的體"。又說:"國家運用官吏,不是叫他們當官享官位的福,是使他們教民(為民謀福利)"。

五大行各行其道,各歸本性,自會五行相生。

社會五行之間,也存在相剋的問題,在歷史上,時有發生。譬如士人(即知識分子)受到官方的排擠,不受重視,不得發揮其智慧與才能,這便是火克金。如果士人掌權,工人受輕視,生產下降,是金克木。又如農人的和平率下降,產品不能滿足商人流通有無的需求,經濟蕭條,便是土克水。如此等等,余可類推。這類現象是由時代的多方面因素所促成的。

社會的五行生與克,相互之間可起到連鎖反應,上述例證,只是舉例說明,絕非死板的固定模式,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靈活運用。

四、五行推轉與相成

"仁義禮智信是性中五行,人間的五倫(包括兄弟父母祖)是心

中五行,身界的五行,就是五情。"這是鳳儀先生對三界中的五行,就其廣義而言的。

五常之中,仁屬木,義屬金,禮屬火,智屬水,信屬土。這五樣都具備,便是五行性撥陰反陽了。

先生說:"我所講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致的。"又說:"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好衣服,專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分錢(金)也是盜;饞好東西吃(水)便是酒;說半句話謊話(土)也是妄。"

人間的五倫:父子有親,為仁(木);兄弟長幼有序,為禮(火);君臣上下有義(金);朋友有信(土);夫婦有別,為智(水)。五倫各行其道,社會自然清平

人的五行性原本是應該相生的,但為什麼不能相生反而相剋,或者逆行了呢?原因就是有所偏了。偏於什麼性(尤其是偏於陰面),就受什麼性的害,不是克就是逆,因而家庭不睦,或生災長病。

先生對五行陰面危害的嚴重性,曾做過這樣的比喻:《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其實,我們全被五行山壓著呢。若叫我說,全死於五行山啦,自己還不知道呢!陰木性的人,以為直性好,任著自己性做去,他哪曾想,那就死在陰木性上啦,火性人就認為自己明白,其實他就死在陰火性上啦。其餘陰土、陰金、陰水都是這樣。必得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後才行。

自身五行如何能推轉呢?

我們研究五行性的目的,就是要撥陰取陽,轉逆為順,化克為生,達到五行推轉。自己的心性轉變了,不僅整個精神面貌改變,而且境遇也必隨之改善。因為"性是根,命是果",有什麼性,就招什麼事,好事壞事都是性子招來的。性不好,光心裡想的好,也只不過是空想,結果必然事與願違。

五行性想要變化,必須首先認識自己是什麼性為主(即什麼性打底)。譬如是木性為主,便先從木性上下功夫。先生說:"五行圓滿,是要先可著一行圓滿,像我的原性是木性,起初走到水上,是逆了,所以得瘡癆。後來翻過來,走到火上,真不怨人,瘡癆好了。所以'不怨人'三字,是求本性圓滿的要決"。由於真不怨人,陰木反成陽木,這是先從木性上解決了,才能木生火。如果仍然充滿怨怒之氣,停留在陰木上,則木絕生不起陽火來。為什麼說不怨人三字是求本性圓滿的要訣呢?因為怨字是恨怒惱煩怨五毒的總根。這五毒都是從怨人開始,總覺他人的所作所為不合我心,我不滿意才產生各種陰面情緒。好怨人的人,如果是木性,便會加強怒氣,火性人便加強恨心,土性便加重怨氣,金性人便加重惱氣,水性便加重煩氣,所以欲化除五行的陰面,必先從不怨人入手。

木性人欲生陽火,必須首先去掉不服人之心,生出憐憫愛人之情。化除不服之心,怒氣也自然消退。要冷靜觀察事物,多為他人著想,自會生出明理火。不斤斤計較小事,心地光明磊落,坦蕩自然。

火性人欲生陽土,必須首先去掉自私自利的貪心,克服爭論是非,得理不讓人的習氣。吃虧忍辱,認清因果。如此,才能生出容而能化,寬宏大量的陽土。

土性人欲生陽金,必須遇事首先認因果,不怨不疑,克服呆板固執的性格,多看人的好處,活潑自然,才能生出義氣的陽金。

金性人欲生陽水,必須首先克服好分辨之心,變嫉賢妒能之情為尊賢容眾之誼,以寬容義氣待人,以謹言慎行律己。如此,則可生出柔和智慧的陽水。

水性人欲生陽木,首先要解開自卑退縮的內心枷鎖,打開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消除煩悶,常存歡喜心,多看未來的光明,樹立正見,自會立起主意而生出仁德的真木。

如此撥陰取陽,五行自能推轉,不克不逆,進而圓轉起來。

女子五行以逆為順。木性的女子欲往陽水上行,必須首先從木性上撥陰取陽,化不服心為仁德的陽木,並以柔和為本,多認不是,才能生陽水。

水性的女子,欲往金上行,首先用陰水反為陽水,溫柔慈祥,才能生起義氣的陽金。

金性的女子欲生陽土,必須化陰金為陽金,找眾人的好處,知因達果才能由金生出陽土。

土性的女子,欲生陽木,必須戒除爭貪,凡事退一步想,辭讓為懷,才能生出仁德的陽木。

女子五行以逆為順,在生活實踐中,怎樣應用呢?例如夫妻間相處,丈夫是木性,妻子就要縮到水上,以柔和為主,用水去生他的木,這樣就能和睦相處。假如丈夫是水性,則妻子就要縮到金上,以義氣相待,萬不可看不起他,要用金生他水。假如丈夫是金性,則妻子必須縮到土上,以忠厚誠信相待,用土生他的金。假如丈夫是土性,則妻子必須縮到火上,以明理達時的心態與性格來對他,用火生他的土。假如丈夫是火性,則妻子必須縮到木上,以仁德心和定見來對他,用木來生他的火。如此則夫妻的五行性便可不克不逆,自會推轉。否則,不是克就是逆。

孀居的五行運行與男子同。

總之,不論男女,欲五行推轉(或圓轉),必須以本性上撥陰取陽,從而五行靈活運用,圓轉自如。待昇華到志界時,便沒有五行了。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指此而言。

五行推轉是指按五行相生的順序,(男順行女逆行)向前行。而五行圓轉是指五行無論前後左右(不按生剋順逆的順序),都能轉過去,運用自如了。

倫理五行,在這裡以研究家庭五行為重點,每個家庭都存在矛盾,這些矛盾表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就叫作"相剋",矛盾解決了,就叫作"化克為生"。如抓住矛盾的關鍵,把它解決了,其它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這樣,可使整個家庭,五行推轉,換然一新了。

家庭中,兄為木,弟為金,父為火,母為水,祖為土。以朱耀庭的家為例:朱家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本來生活很富裕,應該幸福快樂。然而,卻是人人心情不舒暢,精神受壓抑,成了很苦惱的家庭。原因何在?關鍵在於老爺子朱耀庭,多年來,實行舊式家長制,全家人都怕他。有時家人正在有說有笑,但朱耀庭一進大門,屋裡便鴉雀無聲了,因此,全家人對他都有反感。

朱耀庭聽鳳儀先生講家道倫理之後,明白了他是全家人苦惱的根源,知道自己所居的土位完全錯了,從而立志決心悔改。再次回家,便幡然大變,向全家悔過,說自己不會當老爺子,並買些糖果,分給孫子們吃。這便是首先在情理上打開了(是從來未有過的),同時向全家人講,今後要改弦易轍,要大力從事社會慈善事業,取得子女們的同意,便大量施捨,倡辦義務女學。從此,轉換了家風,改變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

朱家的五行,耀庭夫婦居土位,長子居火位,長子媳居水位,長孫居木位,其他弟妹子孫等居金位。他家的五行是從土位老爺子身上"起盤"(開頭):由土生金(孫等)金生水(長媳),水生木(長孫),木生火(長子),火生土(老人)。從而整個家庭,上下和睦,男女老幼,皆大歡喜,家庭五行推轉起來了。

再以朱循天的家庭為例,他家是一個倫理曲折、因果複雜的大家庭。朱循天為金位,他大嫂為水位,大哥為火位,二哥居木位,老人居土位。他家是由金位(起盤)的,循天實行"讓產",立住三剛(性剛、心剛、身剛),終於擺脫了刁頑不化的前妻金氏,而後娶來了為兩嫂"儲金立業"的劉秀琴女士,解決了朱家的沉重因果關係。從五行方位來講,是由循天的金位生北方水位的大嫂,再生東方木位的二哥,生南方火位的大哥,最後生中央土位的父母,土又生金。如此全家的五行推轉了。(詳見《第一部·四個典型家庭》)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口眾多的大家庭減少了,但五行在家庭中的意義與作用,依然存在。父母兄弟雖不生活在起,但其倫理關係,仍然存在。即便一對夫妻一個孩的三口之家,也離不開五行,夫居火位,妻居水位,孩子居金位,父母居土位,夫妻共兼木位。有許多夫妻兩口之家,長期不睦,由於有了小孩,便促使夫妻關係改善了,這不正是金位在起作用了嗎?

五行性不論在家庭可社會中,運用時都是靈活的,其關鍵是要先明白對面人的心性,應機變化。先生舉例說:"五行圓轉,運用靈活,知先知後,比如見著明智的明道的,我就要退後,助著他行道,我還省勁,他還感激我。如遇火性,我就退到木上助他。若遇著愚人,不明道,我就往前進一步來領他。如遇陰火性,我就用土領他。得明白對面人的道才行呢"。

先生說:"五行性能順行的就是'神',行逆了就是'鬼',走克了就為'妖';若是逆來了而能順受了,就是'仙',若是克者來了,能讓過去的為'神',五行攢簇合而為一的為'佛'"。這是先生對五行生剋順逆概括的總結。

"五行相成"怎樣理解呢?

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是彼此依存,相互制約的,絕非各自孤立而能運行的。不論自身的五行性或人我之間的五行關係,莫不如此。

例如,五行相剋的兩行之間,同時也存在五行相成的關係。

木土關係:木是克土的,但樹木欲生長牢固,必須將根深紮在土裡。人的主意屬木,欲主意立得堅實,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念,信屬土,信念愈真誠,其主意才能愈不動搖。

土木關係:萬物土中生,但必須有水,才能得以生長。又如用土製造器皿,也是離不開水的。人雖有忠厚樸實的土性,但必須有智慧的陽水,才能有作為,成就事功。

水火關係:水能生養萬物,但太涼便不能生長,必借陽光以升溫,才能利益萬物,升溫即是屬火。在人身則是水上升,火下降,"水火相濟","心腎相交",方能健康長壽,袪病延年。

火金關係:金屬欲全其功用,是離不開火的。金屬必須經過火的加熱或熔化方能製成有用的成品。人雖有明理達時的陽火,必須具有勇敢果斷的陽金方能成其大用。

金木關係:木能製造各種工具和房屋,但離不開金屬斧斫的加工。人的金性是義氣圓活能說善辯的,但必須以陽木的仁德為內核,遇事有真主宰,才能始終不渝,和而不流,終有成就。

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絕對的。以"水生木"來說,汪洋大海,到處是水,為什麼連一棵樹都沒有?只因沒有土。所以水要生木,必須有土。當然,只有土沒有水,成為乾土,木也不能生長。木本來可以克土,但沒有土,木是不能生長的。

鳳儀先生說:"水能生,土能養。"豆子放在水中能生芽,成為"豆芽",卻不能長成豆秧,因為缺土,不能養。再聰明的小孩,如果性中缺土,缺乏誠信,不扎根,絕成不了大器。如此看來五行的生剋順逆,相輔相成,甚是奧妙。尤其在性理中,運用起來就更是精深細微了。

五、真五行

"轉逆為順,化克為生,撥陰取陽",是五行性理的常規要求。然而,欲探討其精髓,則必須研究鳳儀先生晚年對五行的深刻論述:"欲生真水必認不是;欲生真金必找好處;欲生真土必認因果;欲生真火必達天時;欲生真木必達全體,也就是以上四樣都真了,自然生出仁德的真木來。"

先生說:"問性法是對病人的一種經性的方法,是由外邊生的。要求根本解決,必須五行'真'了,才能推轉"。使之完全變為自己的東西,打成一片,五行才能合而為一。

五行性理的真諦,簡稱為"真五行"。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時,鳳儀先生第一次講給張雅軒的。

1、"認不是"生真水

這裡所說的認不是,並不是單純停留在口頭上。一般人在發生糾紛或做錯事的時候,往往說一句"這事怨我呀!""是我的不對"等等,這是為了緩和人我之間的矛盾,或扭轉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所以這種認不是只是表層的,也可以說是認不是的淺層次。先生說:"人生在世上,若不會當哪個人,就對不起哪個人,不明白哪個物的道,就對不起哪個物。如果見著人和物能平心靜氣,藹藹和和的,意火下降,真水上升,自生智慧。舉個例子,你無緣無故的招惹了小孩,他便哭鬧不止,他以為佔住理了;若是他損壞了東西或尿床了,他知道自己不對了,父母雖打他罵他,他也只是悄悄地掉幾滴眼淚就算了。因他心裡覺得自己不對了,自會心氣平和,這不就是真'柔和水'嗎?"所以認不是,必須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不僅從理智上認不是,更要從感情上認不是,只有如此,才能心情通暢。

這裡有個要弄清什麼叫"是",什麼叫"不是"的問題。所說的"是",就是按道德規範做人行事,反之,就叫"不是"。其中也包含著真與假的問題,真就叫"是",假就叫"不是"。例如,父子之間,父親對兒子動了脾氣,則父親就"不是"(錯)了。夫妻之間。不要打罵妻子,即使因妻子不對而耍脾氣,這就是失掉了丈夫的真風(不動氣火叫剛),就不是"真"丈夫了。

從廣義上講,先生說:"當省長的話,就要認全省的不是,當縣長的就要認全縣的不是,一省一縣之不治,則省長縣長就要自責"。余可類推。

再深一層,從本身要求,就是一切私心雜念,便要立刻覺察到,這已經"不是"(錯)了;剛一動煩惱,就要認識到,這是污染心性,又"不是"了。說到究竟處,認不是即《大學》(《四書》之一)說的"慎獨"(看住心念)的功夫。

先生早年通過悔過,瘡癆頓愈,正是充分地說明了"認不是"的無窮力量。因為認不是便可排除體內的陰濁之氣--病氣。所以先生說:"認不是是明心丹"。

從哲學上來講,"撥陰取陽"是鳳儀學說的"方法論"。那麼認不是便是撥陰取陽的關鍵。總之,人在未達到"止於至善"之前,時時刻刻都可能存在"不是"。所以先生說:"認不是即是閉上地獄門"。又說:"爭多少理有多少罪過,認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達到認不是的真處(究竟處),就是佛國"。(詳見《五行語錄》87條)

2、"找好處"生真金

"找好處"就是找他人的優點、長處,或不忘掉他人的恩情。常人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往往習慣於看別人的缺點,短處。在閒談時,也多好論人之非。尤其在生氣時,人家有多少優點,都被這一時之非所掩蓋,好處全看不見了。這樣,就產生怨恨惱怒煩,陰氣充塞,越想則陰氣越盛,常常因此而生病。特別是家庭倫理間,更易由此而造成夫妻反目,婆媳不和,父子相怨等等情形,致使本來幸福的家庭而充滿苦惱氣氛。要想徹底解決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有用"找好處"才是惟一的法寶。(當然也離不開"認不是")

先生說:"找好處才能生出義氣的真金"。又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心中對他人的好處存的越多,則陽氣就越足,能存眾人的好處,則自然聚萬靈"。

找好處,不僅從正面找出好處,更要以反面找出好處來,才是更深層的功夫。當今之世,人際關係十分複雜,不找好處,恐怕到處都可能遇著對立面。嚴重時,便等於為個人四周砌起一堵圍牆,則寸步難行了。人能從逆境中找到好處,不怨天,不尤人,不氣餒,不灰心,反而長志氣,這才是"撥陰取陽","敗中取勝"的真本領。但這種自我調節的過程,並不等於甘心於失敗、自我沉淪,乃是為了完成更遠大的志向前進。其中,包含著"壞事變成好事"的哲理。所以先生說:"找好處開了天堂路"。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心中想不開、過不去的事,只有找好處才是心靈上的出路,認為好事壞事都是鍛煉我、考驗我,提高我的過程。正如先生說的"好事壞事都是成全我的。"

3、"認因果"生真土

欲生真土必認因果,即認識到天地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沒有無因之果,有果必有因。我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果,都是來自一定的因,只不過是有的因尚未被我們發現而已。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不生怨氣,而生出"信實土"來。認為的一切遭遇逆境或坎坷,都是很自然的。

干了損人利己壞事的人,不僅要遭到眾人的譴責,而且嚴重者會引來更大的惡果,做了好事,受到眾人的讚揚,同時自己也感到心安理得,會產生一種自得之樂。這不都是人所共見的因和果嗎!

有的人干了壞事,反而得到好的果,這也是偶見的事實。但這種現象雖然產生一定的"欺騙性",然而其結果往往是暫時的。至於有的人做了許多有功於世,有德於人的事,尚未見好報者。這就看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從眼前利益來看,他似乎沒得到"好報",然而考諸歷史"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當時雖未得好報,但千古不朽、流芳百世,這不是更大的好報嗎!至於那些存有私心而為善者,嚴格說來,都是偽善(因未得好報而後悔)。弄清這個道理,才能堅定當好人,做好事的信心。信屬土,萬物土中生。佛家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正是告訴我們信字在品德修養中的重要意義。

一個人的氣質平和,品行端方,或素性邪惡,品質不良,溯其根源,皆非偶然。從現實人們能察覺到的因果來講,多與人生成的先天因素以及後天的教育與環境的熏陶有密切的關係。這正是由於昔日的因,方產生今日的果。知道了這個原因,對有罪過的人,只可設法幫助他,改變他,而不應一味的怨他恨他。因為不可能由於你的怨和恨,他就能改惡向善。所以單純的怨人恨人,不懂得他的前因後果,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人我之間的關係複雜,思想感情的變化微妙。你怨他,他怨你,便形成了惡性循環,種因就結果。假如你能翻過來,不與之糾纏攪擾,而再能"以德報怨",不接收他的陰面信息,便是跳出了這個惡性循環圈了。這叫"了因果,斷循環"。不受他的擺佈,即是"認因果"的效用。

這便是你的太和之陽氣,投到他的心中,而產生陽面效應了。如陽光照化冰雪一樣,這正是消因果。真土的景像是兼收並蓄,含垢納污,能涵養萬物的。正如《易經》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鳳儀先生說:"人各有前因,才生出來不同的果。你明白因果,才能不怨。把環境中一切人和一切事,都認為是宿世的因緣,自不外怨了"。故說:"認因果生真土。"

4、"達天時"生真火

所說的"達天時",包含《老子》"道法自然"與古代"天人相應"的哲學思想。先生說:"一個人便是一個太極,便是一個天地,便是一個陰陽"。意思是說,小而一身的陰陽消長與大而天地時代的變化,是息息相通的,它們都按一定的規律運行著。如能按著它的規律為人處世,則昌;反其道而行之,則亡。明白此理,就是"明理達時"的真火。

天時的"天",是自然之意,包含著自然變化之時和社會進展之"時"。一年四季更替,晝夜寒暑往來,人們只有認識它,適應它,運用它,才可生存,人的生活和生產,才能不失其時。否則,便要自取災禍,自取滅亡。

達自然之時,是容易理解的,那麼達社會之時,就比較複雜了。先生自從三十五歲明道、大徹大悟之後,便大聲疾呼:"要換世界啦!後天返先天,一切一切都要改變。人是公人,產是公產的大同世界即將開幕啦!自私自利、爭貪無饜的舊世界快要到頭啦!"當時有識之士,則認為他確有獨到之處,有先見之明;不識者,則以他為癡,以他為狂。那個時代,確實有許多富人,對他確信無疑,從而捨棄了家產,創辦女子義學,但願過貧苦生活,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其突出者,如海城張雅軒,懷德朱耀庭,安東徐瑞麟,青龍周彭齡等等,成百上千。通過歷史驗證,他們的兒孫後代,都感謝老一輩的明智和果斷,認為他們所走的路,非常正確。

不論從歷史上來看,還是從現實來看,達天時都是極為重要的。世界是永遠前進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當著社會變革之時,人們如果不認識,便不能適應,甚之逆流而動。如此,不僅寸步難行,竟而痛苦終身,且貽害無窮。這不就是因為缺乏"明理達時"的真火嗎?故曰"欲生真火必達天時"。《易經》"革卦"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乃是三千年前的古人,極贊"達天時"的偉大意義,說明了"變革"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是何等重要!人我之間,也不可不達時(達天時亦稱"達天時")。如對兒童的教育和對成年人的教育是有嚴格區別的;愛護小孩和愛護老人,也是絕不相同的。由此看來,達對方之"時",也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欲達對方人之時,必須首先達透對方人性心身的變化規律。先生說:"要達透對方人的道,知他是那樣的人,才辦那樣的事。某人的性含有罪孽,他才辦糊塗事,是令人可憐的;魚有魚的性,你不明它的性,強使鳥潛游水底、魚類高飛天上,這是不明物性和物理,才以'無明'之火行事。若能達透對方的時,知對方的性,明對方的理,不能妄動無明,才是真火",所以對待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他,掌握他,教育他。否則,單純用熱心腸,恨鐵不成鋼,都是無濟於事的。

萬物各有其時,錯過時機,便影響其正常的發良成長,所以農人的春各、夏耘、秋收、冬藏,都要不失其時,即不誤農時。

先生把人的一生分為春夏秋冬四季:青少年時期為春季,正是生長發育,學習向上的階段,要處處現出生發之氣;壯年時期為夏季,正是龍騰虎躍大作一番的時期;五十多歲是事業有所成就階段,為秋季,要適當的收斂,總結經驗;到老年乃是冬季,屬於收藏時期,一切一切都應讓下一代接替,不可再爭名逐利,好大喜功了。先生把老年稱為"了道"時期,應當"功成名遂身退"清心寡慾,以順應天道之自然。人一生應按這個發展變化的準則而行。否則,便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人生只有達透自然之時、社會之時、人我之時、萬物之時,以及自身少壯衰老之時,才是明理達時的真火。它永遠是人們前進路上的明燈。所以先生說:"五行中,火是給人照亮的。"

5、"達全體"生真木

"達全體"即對人對事物的看法與處理不狹隘、不偏見、不片面。對上述的"認不是、找好處、認因果、達天時"四項都認真了,方能生出"達全體"的真木。

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是與非。不為"不是"(錯誤或假象)所迷惑,堅持"是"(合乎真理),改正"不是",這本身就是"撥陰"的過程。找好處,即吸取他人的優點,化為己有,尤其能從逆境中找到好處,這便是"取陽"的功力,所以認不是,找好處正是"撥陰取陽"。

"認因果"即是認清各種事物的因果關係。萬事萬物,都逃不出因果的規律。好事壞事,皆可見因知果,推果知因。不論順境逆境,都能以"平常心"處之,正確對待,不生怨氣,以真土用事。

所說的"達天時",即在人的一生中,一切思想言行不失其時,發揮真火的功用。

上述四個方面都認得"真"了,才能全面地看問題,不偏不倚,不計個人恩怨,正確的權衡輕重,辨明是非真偽。在此基礎上,立起的"主意",才是可靠的,才是仁德的真木。《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內涵便從此可以體現出來。

否則,立的主意,不是"過"就是"不及",或以私心為主,或以恩怨用事,不是以憤怒開始,便是以後悔告終。所以只有用"達全體"的真木,才會經得起紛紜複雜、變化多端的客觀現實的考驗,而體現出顛撲不破的卓識遠見。故曰"仁"(真木)是全德之稱,為儒家之核心。

總之,歷史上道全德備的偉人,莫不具有五行之德性,發揮"真五行"的功用。人在少年時期,立下統率一生的遠大志向,以及在人生途中每一項行動的正確目標,都屬於"真木"。為了實現這個志向或目標,必須首先認清"是"與"非"的界限,辨明前進的方向,同時在人生歷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不被眼花繚亂的"不是"(榮華富貴財色利祿等假象)所迷惑(是真水)。且能從反面的遭遇中吸取積極因素和力量(是真金)。對一切突如其來的打擊和坎坷,能正確對待,認清其因果關係(是真土),泰然處之。掌握事物發展與變化的規律,明辨時代變革的方向(是真火),慎終如始。如此,五行俱真,才能取得宏偉的成就,成為理想的完人。所以先生說:"要成聖賢神佛,非推轉五行不可"。

綜上所述,認不是、找好處是撥陰取陽、正確處理人我(尤其在家庭中)關係的兩件法寶;認因果能把心裡一切過不去的地方,都過得去;心靈永不"堵塞";達天時可永遠不迷失前進的方向;達全體才能暢通無阻,圓融無礙。鳳儀先生用這簡短的十五個字,直接切入了五行的精髓,稱為"真五行",話雖淺白,卻道破了力能回天的"五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