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生逝世前二日囑咐說:朱耀庭、朱循天、安達老杜家、蘭西老陳家,這幾家的道要常常的悟索(研究)。
1、朱耀庭家
懷德朱耀庭自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得見鳳儀先生之後,聞道即行。在黑林鎮自辦女義學,前後共捨良田四百畝,房宅一處。全家都為公益服務。
朱耀庭四子一女,家道小康。耀庭在家中一貫態度嚴威,男女老少都怕他。他外出時,家人都有說有笑,高高興興,只要他一進大門,便都鴉雀無聲,對他敢怒而不敢言。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秋,海城騰鰲堡淑貞女校開講習大會,朱耀庭參加學習,專求老爺子(老頭)道,由於精誠專一而明道,知道自己以前全錯了。本來生活很富裕,家庭應該幸福快樂,然而,竟是人人心情不舒暢,精神受壓抑,成了很苦惱的家庭。其原因完全在個人身上,多年來,實行一個人說了算的舊式家長制,因而全家人對自己都有反感。
朱耀庭聽明白先生所講家道倫理之後,明白了他是全家苦惱的根源,從而決心悔改。學習結業後,回到家裡,便幡然大變,把全家人招集到一起,向大家當面悔過,說自己不會當老爺子,造成全家人的苦惱,同時,把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分給孫孫們。家人都感感到十分驚喜,老爺子怎麼換了一個人?從來沒見過老爺子對待家人有這樣態度,都喜出望外!因而家人也都學會了認自己的不是、找他人好處。
朱耀庭同時和大家商量今後的日子應樣過,要改弦易轍,決心不再專為個人發財,要大力從事社會慈善事業。取得子女們同意之後,便大刀闊斧地施捨家產,(當時叫作拆豬窩),興辦女子義學。從此,轉變了家風,改變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
決定了大兒子廣純在家辦義學。老二廣德不必再作木匠,老三廣生也不用到飯館做跑堂,和老四廣福三人都到順山堡男義學去唸書。老閨女廣壽也上學。然後,再施捨給順山堡男義學二百畝地。要把朱家變成道德快樂的家庭,大家都非常高興。後來朱家的四子一女都明道,獻身公益,在道德場中服務,所以鳳儀先生稱他們為「朱家五桂」。
朱家的家運大轉變,其主流一瀉千里,不可阻擋。不過,也產生了些波折,大兒媳和二兒媳持反對意見,逆著家運而行,然而在朱家陽光照耀下,形成不了阻力,反而演成「不變就換」的局面。因此, 大兒媳婦和二兒媳婦相繼去世。三媳婦陳淑坤眼見兩位大伯嫂真的不變就挨了,便猛然醒悟,及早轉變,大步趕上去,後來也服務於道德場中。號稱朱「三桂」的廣生(字育民)曾為翟省長講好胃病,省長稱之為老師。
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女義學中著名講演家張世維下嫁朱「大桂」廣純,朱家的家風為之一變。對朱耀庭震動很大,除了為全家人儲金立業外,將家產及土地全部施捨給女義學,成為「淨底家庭」。以後又有女師常靜修與朱「二桂」廣德崇儉結婚。朱家成為名符其實道德家庭。
按家庭五行來講,朱耀庭與夫人葛繼孟居中央土位,長子居南方火位,主婦居北方水位,承擔主管生產勞動的老二居東方木位,其餘的子侄、弟、妹等均居西方金位。朱家老爺子明道悔悟,這是從土位上「起盤」,得到金位的孫孫們歡心,這是「土生金」;水位的主婦見到孩子們都高興,她也自會心情舒暢了,這是「金生水」;做主婦的心情舒暢,對家務料理更加細心周到,木位幹活的人,盡心從事農業勞動這便是「水生木」;這樣,則火位的家長放心了,滿意了,這又是「木生火」;從此土位的老人不用再為家人操心,可放下一切,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便是「火生土」了。從而整個家庭五行真的推轉起來了。
一個家庭好比一台機器,其中的一個齒輪發生故障,便要影響整個機器的運轉。朱家從老爺子這個齒輪開始,調正好了,(起盤),便帶動整個機器靈活正常轉動,暢行無阻了。
這個家庭五行之所以能正常運轉,其關鍵就在「認不是」三個字上,而在運轉中,能起到潤滑作用的便是「找好處」三個字。所以「認不是,找好處」是解決家庭問題的兩大法寶。
2、朱循天家
朱循天一九O七年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朱家房子村,父親恕忱公一九一三年開始辦義務女學。循天雖年僅七歲,對父親施捨善款總是手舞足蹈地喜歡,同時也要求為他寫一筆,因此很得鳳儀先生的鍾愛。
循天讀書時,有一次隨父親到海城騰鰲堡淑貞女子義學開會,聽李子和講悌道,三次讓產給他哥哥。循天深受感動,上課立志,要傚法李子和,把他將來慶分得的家產讓給哥哥們。他的未婚妻金德貞,當時正在母校,也上課表示贊同。事後金德貞的父母反對,唆使女兒非要家產不可。循天聽說,便立志決心感化金氏。聽信先生的教誨,不能改變初衷、自食其言,並表示,「聽妻言乖骨肉,吾所不為!」
金德貞師範畢業後,更進一步提出要求:先分家後結婚。後經過商議,先行結婚然後再談。結婚那天一入洞房,金氏即要求分家,喋喋不休。循天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久金氏回娘家,雖經幾次書信往復,毫無轉機,終於成為有名無實的夫妻。
循天台安縣師範畢業後,一九二六年(二十歲)先生告訴他說:「你跟我去安達縣教書去吧,你鬥不過她呀!」於是循天去安達縣務本學校教書。先生說:「金德貞是照著家產來的,你把家產讓了,所以她主張分家。現在你已積些款了,應該在這邊買些土地,才算對得起她。」於是,杜紹彭、張雅軒給介紹買毛荒一方。
以後,循天又按先生教導,積錢給母親儲金立業,然後又給妻子儲金立業。先生對循天說:「志界人越遇逆境,越長志氣。做人的道就是不爭不貪。千萬不要怨恨你女人不助你盡道。你若是立住志,照道去行,你女人正是從反面助你成道呢!人的境遇好壞,全是助人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若明白這道理,自然不會因為事情順逆而動心了。」先生常到安達教導朱循天,要立住三剛,性剛不動脾氣,心剛不動私慾,不尋思他人不對,身剛無邪惡。循天堅心忍性,八年如一日,夫婦沒見面。有人問:「朱循天結婚後五、六年沒回家,對於女人情也太冷了。」先生道:「你只知道循天的情冷,你又哪知道,金德貞在未婚之前,就要求分家,把倫常割開,她的情不是比循天還冷得多嗎?循天若不這樣就不夠立身了。」
一九三二年(民國二十一年)冬先生在蘭西縣,循天跟隨先生幾個月,以研究朱家的道為重點。然後經哈爾濱、長春、瀋陽,直至錦州。四個月來,把朱家的家道及個人的「三剛」都研討得很透徹。一日,先生對循天說:「你應該回家了,自己的事還得自己辦,你的女人(金氏)真能做到給兩嫂立業的地步,把《大學》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一些事,一招都做到了。」
循天於一九三三年連去金氏家五次,均遭白眼。時金德貞正在小學教書。她不僅對循天很冷淡,且說些很不禮貌的話。有一次循天被狗咬破衣服,金氏還在屋裡冷語說:「哪裡來的叫花子,被狗咬啦!」鄰居都替循天不平。循天每次去,總是提醒自己,我為何這樣受冷落和污辱,還一次一次的去呢?我原來是「為父母了因果,為世界正風俗!」第六次去時,金氏仍堅持要離。循天說:「你一定要離婚,我也只好同意。」於是雙方寫了離婚書,寫完之後,循天又說:「雖然寫了離婚書,只要你能回心轉意,這張紙仍可作廢!」金氏說:「即使你將來能如朱買臣,我也絕不學崔氏女!」八年的婚姻,就這樣和平離異了。臨別時,金德貞還送了三里路。
一九三四年一月三十日,海城劉秀琴女士,在女義學教書多年,慕循天之德業,願與之崇儉結婚。由她二姐劉文永特為賣二十畝地,給循天的兩嫂立業八百元(兩兄是先母所生)。先生說:「劉秀琴可謂媳婦托滿家的榜樣!」
先生民國初年剛見到朱恕忱時,就耳聞朱家曾有一樁血案,是一個嚴重的因果債,必須從朱家的下一代找上來,然而朱家又是幾代慈善的人家。先生便注意觀察他家後代的動向,不出所料,果然在恕沈公的三子循天(繼室姜太夫人所生)的婚姻問題上暴露出來了。真是來者不善,要求「先分家後結婚」,從事態的發展上看,必要攪得朱家家敗人亡而後快。幸遇鳳儀先生慧眼識破其因果,及早做了預防,並採取恰當有效化解因果的途徑--由循天的妻子給兩嫂立業。所以朱循天的「家庭五行」是由金位上「起盤」的。
先生對朱循天的家道是慮得極透的。不如此做不能齊家,所以對循天道:「人怎算盡孝呢?必得知道老人的難處或不圓滿處,能給彌補上,才算是盡孝。你父親打死你先母,是他的不圓滿處。現在你的女人(妻)給兩嫂立業,把兄嫂托起來,實在說,也就是你把先母的心托起來(因子女是父母的心),你先母的靈魂自然超度了,她和你父親的仇也自然解開了;你兩個哥哥的好否,應當由母親負責,因你母親是繼母,然而你母親沒能做到至善之地,現在由你女人給兩嫂立業,把你母親的繼母道也托起來了,能這樣才是真孝,但你當年若不給你母親和你女人立業,而求著你女人給兩嫂立業是又不合道了。你的道曲折很多,所以我說像『九曲明珠』似的。」
先生又說:「循天少年立志讓產,去年曾勸金德貞六次,雖受辱罵,最後離婚,亦毫不動氣。如今又娶得為兩嫂立業的女人,已不愧為孝悌圓滿,三剛立住的狀元了。金氏雖然向地獄拉朱循天,不但未拉動,反而助成了朱循天的道業。恕忱公打死妻子,這是一種深仇大恨,嚴重的因果債,為辦女義學,捨了一百八十五畝地,這是大善。善惡兩種力量在較量,形成循天婚姻上正反兩方面無形的大搏鬥。最後劉秀琴來,把陣給破了,把全家的道給托起來。因為循天是父親心上的愛子,所以因果債落在他身上。同時也造就出來一位『朱狀元』」。先生曾說:「這世界除我而外,無一人能幫上你的忙。」
3、安達老杜家
黑龍江省安達老杜家是有名的大慈善人家。兄弟四人,杜紹彭(名延年)是行二,主持家務,扶困濟貧,廣行善事,是黑龍江省慈善會會長。他長兄壽年,字祝三,三弟鶴年字鳴九,四弟松年字雲濤。是江省有名的大富戶。
杜祝三於民國十一年,適值俄國大饑年代,杜家成火車向俄國運送小米賑濟災民,很受災區的歡迎,不幸死於途中,記有《賑俄日記》,鳴九經營安達百貨商場,老四雲濤是稅務官員。
祝三妻朱玉珊,夫死後,仍從事慈善事業,鳴九兩位妻子宋玉潔、曹玉琳都是女義學中有道女士,隨鳳儀先生周遊各地勸世化人,成為嫡庶關係的楷模,許多官宦人家都被多妻之苦所困,經她二人勸化,多轉苦為樂,老四雲濤四位妻子王貞靜、宋淑良等也都參加講習大會學習。杜紹彭胸懷大志,力行善事,對鳳儀先生興辦女義學之宗旨,深為理解,故於安達獨資辦學,其妻薛坤傑也全力支持,雖經兒子夭折之打擊,仍不灰心,並未改變其助夫成德的初衷。
民國十四年秋,集熱、奉、吉、黑四省女義學的辦學人員及部分師生,近兩千人,於安達開家庭教育大會,會期兩上月,一切食宿費用均由杜紹彭家兜底,從而使四省的女義學匯成一體,杜家全力以赴,女子義學從此全面大興起來。民國十七年,紹彭被選為北京總會理事長。
民國十一年先生到安達,初次到杜紹彭家,即發現杜家兄弟妯娌間都那麼和睦,彬彬有禮,雖然有那麼大的財產,仍是不驕不躁,謙恭下人,廣行善事。先生覺得杜家與一般富人大不一樣。果然後來對黑龍江省女義學的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後,先生與張雅軒每次北上時,必到安達。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十二月,先生在安達一次早課上,把杜家比作一隻鳳:「杜紹彭是鳳的頭已抬起來了,薛坤傑(紹彭妻)是脖頸,頸稍細些,杜鳴九(紹彭三弟)為脊樑骨,很挺撥的,朱玉珊(紹彭大嫂)為腹,腹稍小些,宋玉潔,曹玉琳(鳴九妻妾)為兩足,足已立起,王淑章(紹彭續妹),劉嚴莊(紹彭侄媳)為兩翼,可惜淑章一翼未能鼓起,杜雲濤(紹彭四弟)和他的幾個女人為尾,尾上的泥陀螺很大,所以這隻鳳不能高舉。將來你們四股分居到四省的省城,力行善事,各行其道,自然起來了。」
孟良璧等人都以此題發揮得很透,杜家諸人也依次出席研究此題,先生為之一一批評,俱有所得。如果杜家真能如先生所講,認真實行,貫徹始終,這隻鳳早已高高飛起來了。
杜家的功德相當的大了,可惜杜紹彭個人的造詣未能升堂入室。先生曾說:「我見他(紹彭)在北京時,女人伺候他吃飯的時候,怎的也不對,不是碟碗不乾淨,就是飯菜不相當,他這樣還是有脾氣在裡面,終不能作得平治天下的大事。」
4、蘭西老陳家
黑龍江省蘭西縣陳俊一(名發旺),是蘭西一帶的慈善家,蘭西縣慈善會會長。家有良田萬垧,開設木材行。
他的四子陳榮秩(名顯忠)在哈爾濱念中學,染上城市浮華之風,奢侈浪蕩,常住旅館裡。有一天,他在旅館裡看見鳳儀先生坐新式汽車出門,他很驚奇,一位穿得襤褸的莊稼人,怎麼有新式新車坐呢?問茶房,才知道是馬督辦請來講病的。他認為太荒唐,現在已是科學時代,怎麼還信這種鬼話?便假裝求道,暗中考查這位莊稼老頭的究竟。結果反而被感化過來。
先生對他說:「人無信不立,你在家中已失去信用,那麼怎樣能讓你父母信得著呢?必須守學生的本分,要住學生宿舍,不可住旅館。不僅花錢要儉著,還要留一本賬,放假回家時,向你爹報告清楚,時間久了,你爹就能信得著你。「陳榮秩真照先生的話做了,他父親見他改變了,深感奇怪。細問才知他是受鳳儀先生教誨的結果。
後來,陳俊一便請先生去蘭西,一見面感到特別欽敬。俊一為了那麼大的家業,孩子又不省心,感到十分苦惱。先生向他講,「財產再多,總有散的時候,家業再大,也有敗的時候,錢財越多,兒孫越容易學壞」的道理。
先生又說:「你沒聽人說,『家大業大』嗎?財產太多了,上天就給預備下敗家的人了!」陳俊一覺悟到,自從他當慈善會長,老天已經把大兒子和二兒子收回去了。先生更給他指出「還有一員壓軸大將,不覺沒長成呢!」他說:「是老四吧(榮秩),我得怎樣做,他才能回頭呢?」先生說:「他現在已經回頭了,你只要勇猛為善,多做功德,他還可能成為賢人。」
陳俊一感慨地說:「對!我家的事被你看透了!」他要立志破產興學。先生勸他不要操之過急,只要捨出超過家產的一半(德過本)辦學,使天命大過宿命就可以了。陳俊一施捨良田六千垧(七畝為垧)成立學田部,為義學之大興,打下有力基礎。
他的三兒子景陽(名顯聲)也贊同父親的做法,以後也去義學服務。陳俊一夫婦及兩個兒子,都曾隨先生到各地辦女義學及會務,成為道德家庭。
由于先生說:「家大業大」一句話,使陳俊一頓然醒悟。改變陳家家運的航向,轉苦為樂,化煩惱為菩提。
先生於一九二六年十月在蘭西講習班時,把陳家比作一盞燈,陳楊靜貞(榮秩妻)為燈芯子,芯子不齊燈火不亮,(其餘人為燈油)。榮秩說:「芯子不齊撥去它!」靜貞給大家磕頭,立志明道,即時「化性」了,不能走路,由人背她去課堂聽講。從此陳家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