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樞寶經讚

玉樞寶經讚                                                                                   

上部:序、經贊         下部:一行子玉樞或問

 

玉樞寶經讚小序

玉樞寶經者。雷祖之所說。何名為玉樞寶經。按俞玉吾氏云。玉者。天地日月之精華。陰陽水火之結秀。潤而溫。寶而貴。歷萬載而不朽滅。樞者機軸生殺之始由也。寶者珍重。經者徑也。修真入道之要路也。張真君釋義曰。斯經以玉樞名者。乃天地之消息。陰陽之動靜。九數乃乾元用九之說。而普化天尊居其上。為三界之尊。十方之靈明矣。是經得呂祖讚。而深切著明。無庸多贅。余獨有感於經之言曰。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夫雷。剛之至。雷聲。動之至也。今其言若相反者。此可以悟道矣。剛柔合德。而老氏之教用柔。動靜互根。而周子之說主靜。此物此志也夫。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說玉樞寶經贊            (藍色為經文,褐色為呂祖贊)

爾時九天

九天九天。伭之又伭。忽爾我後。焂焉我前。

應元

二炁雖分陰與陽。化清高處化真王。上天下地能相合。闡教令形徧十方。

二炁之正。五行之令。斬鬼誅邪。天人響應。

廣宣帝德起群生。三界英靈側耳聽。莫道老天無一語。須知司令有雷鳴。

普化天尊

好生之德不能量。闡教諸天及十方。高處玉清治雷府。萬神朝服禮真王。

在玉清天中。與十方諸天帝君。會於玉虛九宮之殿。鬱蕭彌羅之館。紫極曲密之房。閱太幽碧瑤之笈。考洞微明晨之書。交頭接耳。細議重玄。諸多陪臣。左右踧踖。天尊宴坐。朗誦洞章。諸天帝君。長吟步虛。綵女仙姝。散花旋繞。復相引領。遊戲翠宮。群仙導前。先節後鉞。龍旂鸞輅。飄颻太空。並集於玉梵七寶層臺。

故把伭伭一竅開。十方三界應時來。瓊書細閱存元氣。瑤笈重宣養本胎。侍女交頭心自。陪臣踧踖意能裁。須臾演教天花舞。鸞輅飄颻七寶臺。

時有雷師皓翁。於仙眾中。越班而出。面天尊前。頫作禮。勃變長跪。上白天尊。言。天尊大慈。天尊大聖。為群生父。為萬靈師。今者諸天。咸此良覿。適見天尊。閱寶笈。考瓊書。於中秘賾。不可縷計。惟有玉霄一府。所統三十六天。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有司。各 分曹局。所以總司五雷。天臨三界者也。天尊至皇。心親庶政。此等小兆。以何因緣。得以趨服。願告欲聞。

勃然長跪。上啟真宗。諸司院府。臺閣尊崇。三十六所。雲雷風雨。何神不備。何聖不從。職專生殺。事在吉凶。欲聞至說。必啟丹衷。仁哉仁哉。雷師皓翁。

天尊言。雷師皓翁。爾等仙卿。儲勳夙世。累行昨生。故得玉府登庸。瓊宮簡錄。今茲勳行。視夙昨多。爾其悉力雷司。委心火部。日復日。歲復歲。勳崇行著。性霽神融。克證高真。即階玅道。惟是雷部鬼神。晝勞夕役。動有捶楚。大則考戮。屑雲雕雪。無有已時。檄龍命鴉。此息彼作。彼所因故。爾其耳焉。雷師皓翁。及諸天諸仙。聳耳而默。天尊所坐。九鳳丹霞之扆。手舉金光明之如意。琅風清微。綺雲郁麗。天尊寂然良久。

善惡兩途。特如影響。善為天真。惡為魍魎。

天尊言。吾昔於千五百劫以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釀此功。遂權大化。嘗於大羅元始天尊前。以清淨心。發廣大願。願於未來世。一切眾生。天龍鬼神。一稱吾名。悉使超渙。如所否者。吾當以身身之。爾等洗心。為爾宣說。

道乃天地心。愚痴不解尋。,破衣要縫補。須用水磨針。

天尊言。爾諸天人。欲聞至道。至道深窈。不在其他。爾既欲聞。無聞者是。無聞無見。即是真道。聞見亦泯。惟爾而已。爾尚非有。何況於道。不聞而聞。何道可談。

道道道道。說著可笑。天地我人。一家一竅。

天尊言。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夫如是。則可與忘形。可與忘我。可與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謹。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則慧光生。能知謹則聖智全。能知止則泰定安。泰定安。則聖智全。聖智全則慧光生。慧光生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無可忘。無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無情。惟一無二。

守一守一。當用謹默。無我無人。却有一賊。若還捉住。湛然凝碧。

天尊言。吾今於世。何以利生。為諸天人。演此玅寶。得悟之者。俾躋仙阼。學道之士。信有氣數。夫風土不同。則稟受自異。故謂之氣。智愚不同。則清濁自異。故謂之數。數繫乎命。氣繫乎天。氣數所囿。天命所梏。若得真道。愚可以智。濁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濁冥冥。亦風土稟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機。使人不知。則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則亦曰自然。自然之玅。雖玅於知。而所以玅。則自乎不知。然於道。則未始有以。愚之濁之。諸天聞已。四眾咸悅。

風土所宜。亦由氣血。水各有源。人皆有刦。輕清還伭。重濁不白。道本無二。此心似月。

天尊言。吾今所說。即是玉樞寶經。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化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宸。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

天尊又尊。發願廣大。毀謗伭文。雷司有害。

天尊言。吾是九天貞明大聖。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監觀萬天。浮遊三界。若或有人欲學道。欲希仙。欲逭九玄。欲釋三災。當命清微正一道士。或自同親友。於樓觀。於家庭。於里社。酌水饋花。課誦此經。或一過。三五過。乃至數十百過。即得神清氣爽。心廣體胖。凡所希求。悉應其感。

誠不用物。以氣相臻。一稱尊號。天地回春。

天尊言。身中九靈。何不召之。一曰天生。二曰無英。三曰玄珠。四曰正中。五曰孑丹。六曰回雷。七曰丹元。八曰太淵。九曰靈童。召之則吉。身中三精。何不呼之。一曰台光。二曰爽靈。三曰幽精。呼之則慶。五心煩懣。六脈搶攘。四肢失寧。百節告急。宜誦此經。

九靈九靈。是我之精。時時呼召。永保長生。

天尊言。若或有人。五行奇蹇。九曜嶔。年逢刑衝。運值剋戰。孤辰寡宿。羊刃劍鋒。劫殺亡神。鬼門鉤絞。祿曹破敗。馬落空亡。動用凶危。行藏坎壈。即誦此經。上請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聖解四時厄。南辰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地網天羅不可逃。凶星臨併若為消。誠心誦取天尊號。玉篆金符急急燒。

天尊言。沉痾伏枕。痼疾壓身。積時弗瘳。求醫罔效。五神無主。四大不收。或是五帝三官之前。泰山五道之前。日月星辰之前。山林草木之前。靈壇古蹟之前。城隍社廟之前。里巷井灶之前。寺觀樓塔之前。或地府三十六獄。冥官七十二司。有諸冤枉。致此牽纏。或盟詛咒。誓之所招。或債垛負償之所致。三世結釁。異劫興仇。埒其咎尤。厙其執對。皆當首謝。即誦此經。

陰譴陽罪。沉痾是報。禁忌犯之。經符是禱。

天尊言。天官符。地官符。年月日時。各有官符。方隅向背。各有官符。大則官符。小則口舌。是有赤口白舌之神以主之。凡諸動作興舉。出入起居。不知避忌。如遇官符口舌。則使人擊聒。曉夜煎謅。多招唇吻。面是背非。動致口牙。盟神詛道。始於謗讟。終於詬詆。由是獄訟生焉。刑憲存焉。若欲脫之。即誦此經。遂得口舌潛消。官符永息。

天符地符。人不可觸。欲釋訟凶。經篆三告。

天尊言。土皇九壘。其司千二百神。土侯土伯。土公土母。土子土孫。土家眷屬。若太歲。若將軍。若鶴神。若太白。若九良。若劍鋒。若雌雄。若金神。若火血。若身黃。若撞命。若三煞。若七煞。若黃旛豹尾。若飛廉刀砧。如是等土家神煞。若人興脩卜築。一或犯之。即致病患。以迄喪亡。纔誦此經。則萬神皆起。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

萬物皆從戊己來。偶然相犯即為災。若非普化真文力。處處皆為白骨堆。

天尊言。世人夫婦。其於婚合。或犯咸池。或犯天狗。三刑六害。隔角交加。孤陰寡陽。天羅地網。艱於嗣息。多是孤獨。若欲求男。即誦此經。當有九天監生大神。招神攝風。遂生賢子。於其生產之時。太乙在門。司命在庭。或有冤愆。或有鬼魅。或有禁忌。或有兇厄。致令難產。請誦此經。即得九天衛房聖母。默與抱送。故能臨盆有慶。坐草無虞。凡有嬰孩在於襁褓。為栴檀神王座下。一十五種鬼。加諸惱害。因多驚癇。宜誦此經。

夫婦人倫事。兒男骨肉恩。要令家道睦。皈敬玉樞文。

天尊言。若人居止。鳥鼠送妖。蛇蟲嫁孽。拋磚擲瓦。驚雞弄狗。邀求祭祀。以至影脅夢逼。及於姦盜。而敢據其所居。以為巢穴。遂使生人被惑。庭戶不清。夜嘯於樑。晝瞰於室。牛馬犬豕。亦遭瘟疫。禍連骨肉。災及孳生。淫祠妖社。黨芘神姦。弔客頻仍。喪車疊出。若誦此經。即使鬼精滅爽。人物咸寧。

自作惡時邪亦作。我行善處即天行。世人忽有如斯難。宜篆靈符誦寶經。

天尊言。九天雷公將軍。五方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莫賺判官。發號施令。疾如風火。有廟可伐。有壇可擊。有妖可除。有祟可遣。近世末法。多諸巫覡。邪法流行。陰肆魘禱。是故上清。乃有天延禁鬼錄姦之庭。帝由束妖考邪之房。能誦此經。其應如響。

雷司明善惡。善拔惡當誅。邪法相侵害。惟多誦玉樞。

天尊言。天瘟地瘟。二十五瘟。天蠱地蠱。二十四蠱。天瘵地瘵。三十六瘵。能誦此經。即使瘟清淨。蠱毒消除。勞瘵平復。亦有其由。或者先亡復連。或者伏屍故氣。或者塚訟墓注。或者死魂染惹。或者屍氣感招。凡此鬼神。或悲思。或恚恨。牽連執證。並緣注射。乘隙伺間。乃得其便。故誦此經者。上通三天。下徹九泉。可以追薦魂爽。超度祖玄。太上遣素車白馬大將軍以監之。

天地瘟蠱。瘵疾大苦。禍有其由。亦人自取。若占誦伭文。可拔七祖。白馬將軍。能為作主。

天尊言。若或有人冶裝遠行。寇盜騁姦。五兵加害。陸行即虎狼魈蜮磨其牙。水行則蛟龍黿鼉張其頤。或灘瀨有幽枉之魂。或風濤有劫數之會。前亡後化。捉生代死。能於此經。皈命投誠。故得水陸平康 行藏叶吉。

水陸行藏世不無。鬼神作耗暗潛圖。一稱普化天尊號。佩帶真王玉篆符。

天尊言。亢陽為虐。雨澤愆期。稽顙此經。應時甘澍。積陰為厲。雨水浸淫。稽顙此經。應時朗霽。祝融扇禍。飛火民居。赤鼠遊城。驚爇黎庶。此經可以禳之。海若失經。魚鱉妄行。洪水稽天。民生墊溺。此經可以止之。

水旱為災。可關天地。誠心誦經。晴明甘霽。

天尊言。世人欲免三災九橫之厄。即於靜夜稽首北辰。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其星並躔。形如雙目。疊為三級。以覆斗魁。是名天階。若人見之。生前無刑囚之憂。身後不淪沒之苦。斗中復有尊帝二星。大如車輪。若人見之。留形住世。長生神仙。皈命此經。投心北極。即有冥感。斗為天樞。中有天罡。在內即為廉貞。在外則為破軍。雷城十二門。並隨天罡之所指。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餘位皆然。若人見之。壽可千歲。

伭門之妙。人言深奧。功行成時。當朝九曜。

天尊言。世衰道微。人無德行。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友兄弟。不誠夫婦。不義朋友。不畏天地。不懼神明。不禮三光。不重五穀。身三口四。大秤小斗。殺生害命。人百己千。奸私邪淫。妖誣叛逆。從微至著。三官鼓筆。太乙移文。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斬神誅魂。使之顛倒。人所鄙賤。人所嫌害。人所怨惡。以至勘形震屍。使之崩裂。驅其捲水。役其驅車。月覈旬校。後有考掠。一聞此經。其罪即滅。若或有人。為雷所瞋。其屍不舉。水火不受。即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作是念言。萬神稽首。咸聽吾命。

忠孝當為本。陰陽即我家。要消諸惡業。不必誦南華。

天尊言。此經功德。不可思議。往昔劫中。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所曾宣說。至士授經。皆當剸金置幣。盟天以傳。雷師皓翁。長跪拜興。重白天尊言。是經在處。當令土地司命。隨所守護。雷部按臨。以時稽審。若人家有此經。至誠安奉。即得祥煙滿庭。慶雲蔭軒。禍亂不萌。吉福來萃。於其亡歿。不經地獄。所以者何。死即往生。生歸善道。承天尊力。有此靈通。出入起居。佩帶此經。眾人所欽。鬼神所畏。遇之險難。一心稱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遂得解脫。

不貴黃金貴亦心。初真學道外魔侵。至誠肯與盟天地。剋日教君聽玉音。

於是雷師皓翁。對天尊前。而說偈曰。無上玉清王。統天三十六。九天普化君。化形十方界。披髮騎麒麟。赤腳躡層冰。手把九天氣。嘯風鞭雷霆。能以智慧力。攝伏諸魔精。濟度長夜魂。利益於眾生。如彼銀河水。千眼千月輪。誓於未來世。永揚天尊經。雷師皓翁說是偈已。

讚歎天尊。誠哉是偈。普化無邊。祖功一炁。

天尊言。此經傳世。世人未知。吾今所治。九天應元府。府有九天雷門使者。以糾錄典者。廉訪典者佐之。復有四司。一曰掠剩司。二曰積逮司。三曰幽枉司。四曰報應司。各有大夫以掌其事。吾之所理。卿師使相。咸贊元化。

設司分屬掌雷霆。風火飛廉號令明。善賞惡誅如影響。九天元不順人情。

天尊說是經畢。玉焚七寶層臺。天花繽紛。瓊香繚繞。十方諸天帝君。咸稱善哉。天龍鬼神。雷部官眾。三界萬靈。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寶經圓滿。咸稱善哉。消災赦罪。禍去福來。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說玉樞寶經贊 

 

一行子玉樞或問

或有問於一行子曰。雷祖帝統三十六天。而曰九天應元何也。

一行子曰。嘻。難言也。夫熠燿之明。不可以語日月之光。汙池之水。不足以語江海之大。今子欲予言上帝伭文。是何異汙池自多其水。熠燿自大其光也。不幾河伯之見笑於海若乎。雖然。予嘗志此經矣。夫老陽之數為九。帝位乎九天。顯陽體也。應元者。上應元始祖刦一炁。以分真也。九天在三十六天之上。統三十六天。表運行周天之度數也。經以玉樞寶名何也。曰玉之性。溫潤而堅。易象乾為玉為金。亦健體也。樞者。機紐也。此經樞機陰陽。有超凡入聖之功。有起死回生之用。故曰樞也。諸經多言妙。獨此經以寶名。亦猶釋氏楞枷之以多羅寶名經。蓋至珍至貴之辭耳。

玉清者何也。

曰元始祖炁。虛無空洞自然之中也。重伭何也。曰伭之又伭。眾妙之門。即佛經所謂如如。理極精深微妙。故必細議也。洞章者何也。曰洞伭洞虛洞空泂妙之靈章也。即碧瑤明晨書笈中所有。天尊宴坐朗誦。諸天帝君。聞而各各了悟。皆起坐而長吟步虛也。至於綵女仙姝。亦為之散花旋繞。遊戲翠宮。於以見大道活潑流行之機。上帝此道。諸天諸仙此道。即綵女仙姝。亦無不同此道也。樂遊既畢。而并集於七寶層臺。蓋入道有先後。造道有淺深。而至於得道。則同歸而一致也。此序分也。

法會啟請。必雷師皓翁者何也。

曰名以義興也。皓翁者老人。老人者陽也。其曰雷師何也。蓋帝出乎震。總五雷而臨三界。統御十方。君道也。君明於上。師導於下。君師備矣。其頌天尊。先大慈而後大聖者何也。曰雷。天之義氣。主行正令。人多疑其不慈。不知雷聲鼓動。眾庶品生。故仲春之月。雷乃發聲。行天之仁也。 其未說經。先讚雷師者何也。蓋曰日曰歲。功無間斷也。曰崇曰著。積累功深。有諸內者。形之外也。曰霽曰融。抱一純密。無所出入也。曰證高真。曰階妙道。功完行滿。白日昇天也。雖讚雷師。實言學道之士。當如是也。

扆名九鳳丹霞何也。

九。陽數也鳳。鳥也。鳥屬火。為心之象。心色赤。丹霞為赤。元神所居。故曰天尊所坐也。舉金光明如意者何也。金。剛物。喻智慧光明。摧伏一切無明煩惱。天魔外道也。此智慧光。隨心運用。其出不窮。故曰如意也。

天尊寂然良久者何也。

曰。大道不在語言文字。昔須菩提宴坐林間。天帝釋曰。尊者善說般若。即不言而言之妙也。其將說經。先述積刦之功。行願力者何也。曰欲成大果。非具大願不辦也。

一稱吾名。悉使超渙何也。

曰以事求之。天尊之威靈神化。如空谷傳聲。無響弗應。實有感而遂通之妙。昔普門大士。一聞眾生稱名。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即此義也。若以道言之。一念迴光。萬緣冰釋。一心悔過。眾罪消滅也。

無聞無見。即是真道何也。

曰大道沖漠無朕。體極深窈。儒云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道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釋云。法無聲色。其義一也。

聞見亦泯。惟爾而已何也。

曰。收視返聽。真體獨露也。爾尚非有何也。曰佛云因執有我。便有我相。四大各離。體為是誰。老子云。故致數車無車若不執有我。則爾亦不可得也。

道不可談何也。

曰太上云。道可道非常道。關尹子曰。非有不可言。不可言即道。佛云。汝勿謂如來有所說法。故天不言而歲功成。品物亨也。

道既不可談。而又曰以誠以默以柔者何也。

曰此求道之功也。道本真實無妄之理。流行於天地間。學道者。不誠。則虛妄不實。是以誠之為貴。然必密機深藏。非默則仁不能守之。易曰。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太上曰。柔勝剛。故用柔而不用剛。其用不敝也。

似愚似納似拙何也。

曰此言求道之心。當如是處其實。不居其華。而後可漸至於渾忘。即太上云。大智若愚。大辨若訥。大巧若拙。亦此意也。

知止知謹知微何也。

曰入道之初。必先知止。而後能去妄存誠。知謹而後能淵默自守。知微而後能妙用不忒。是以泰安定。聖智全。慧光生。而與道為一也。

道在天地天地不知何也。

曰未有天地。先有此道。既有天地。而成象成形。無非真一之炁。主宰其中。惟其至一。所以不知。儒云精一。道云抱一。釋云歸一。學道之士。要知一歸何處。一且假名。二於何有。

於道未始有以愚之濁之何也。

曰人性皆善。而資稟不齊。得道之人。宇宙在手。萬化生身。患可智。濁可清。有不知其然者。非氣數所能拘也。佛經云。凡夫者即非凡夫。此正宗分也。

天尊既為應元普化。而復云是九天貞明大聖何也。

曰貞者正也。正可閑邪。明可燭隱。大無不包。聖無弗通。故非貞明大聖。不足以施應元普化之功。非應元普化。亦無以見貞明大聖之妙之神也。

天尊觀遊於初六辛曰何也。

曰初六者。一陰初動之時。善惡消長之機。於此時戒慎恐懼。亟亟修省。儒謂之存道心防人心者此也。道謂之進陽火退陰符者此也。辛金也。於行為水之母。乃先天一炁之數。欲人於金生之際。採取修煉也。又於常為義。義主剛決。因於此時。監觀浮遊。行雷令也。然萬天同在監觀之中。三界悉為浮遊之境。亦可知天尊應元普化之廣大矣。

此經既顯道體。其學道希仙。逭九伭。釋三災。以及召九靈三精。調四肢六胍。併求嗣息。解諸不

祥。皆宜誦此經何也。

曰誦經者。非終日喃喃吶吶。逐句宣讀之謂也。亦非結社邀朋。戴黃冤。披鶴氅。學步虛聲之謂也。所謂經者。即無聞無見之至道。此經生天生地生人物。在凡夫分中不減。在聖神位中不增。特人日習而不知。知之而不行。謂之不誦經耳。若真正好道之士。親修密證。不起於座。瞬息之間。能轉此經一藏。故曰行住坐臥。不離者箇。若於紙上尋道法。決無是處也。蓋誦經者。以誠而入。默而守。柔而用也。用誠似愚。默似納。柔似拙。以馴致乎忘形忘我忘忘也。忘形者。事障斷也。忘我者。理障斷也。忘忘者。二障永滅。覺心清淨也。粉碎虛空也。又忘形者。釋謂之人空。忘我者。法空。忘忘者。空空也。夫是之謂真能誦經者也。

稱天尊名。一聲多聲。咸得如意何也。

曰一聲者。一念規中也。或五七聲。以至千百聲者。念茲在茲。名言茲在茲也。自同親友者。修行伴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正一道士者。心無邪曲之謂正。念不紛雜之謂一也。釂水饋花者。洗心清淨。以神明其德也。如此誦經。便可以希仙。可以逭九伭。可以釋三災。可以伏九靈三精。可以調四肢六胍。可以禳五行九曜。可以療沉痾痼疾。可以息官符。可以消口舌。可以制神煞。可以解孤陰寡陽。可以蕭清庭戶。推之而至於除瘟瘇蠱瘵。均無不可也。故一過以至數十百過。神清氣爽。心廣體胖也。令人不解真參實悟。第曰經在是。誦即在是。雖自以為誦經。而其實如未嘗誦。故念至多遍。神氣反耗。不得清爽也。

九靈三精何也。

曰。人身之精靈。見之於九宮三部者也。呼召者。用意修煉也。黃庭云。泥九百節皆有神。又曰呼蹹廬問以自償。保守完堅身受慶。故呼召吉慶也。自此以至終篇。皆流通分也。金剛經極讚人於經中受持。福勝七寶布施。正謂依義修行。若以為玉樞寶經在是。宣誦亦只在是。不惟不明於雷帝之旨。予恐一有未驗。將謗經之念生矣。 或曰。如子所言。將經文可不必誦乎。曰非也。上帝之說是經也。所以利萬世也。理事雙舉。欲人於經中解義也。故曰。誦經須解義。解義始修行。茍解其義。身體而力行之。則誦愈有益。何求不遂。何願不成。了玉樞前半部。可以悟道成真。了玉樞後半部。可以不遠復。無衹悔。而得元吉。若不達其義。而止是章句之學。此正釋迦所謂歷刦多聞。不如一日修習無漏者也。

五神無主。四大不收何也。

曰五神者。五官之神。五官不能自為用。其中有主之者。仙經曰。譬如弄傀儡。中有一機柚是也。四大者。地水火風也。毛髮爪指皮膚者地也。津液涎沫水也。暖氣火也。運轉動作者風也。然此四大。全要元神元炁。為之主宰收攝。若元神昏散。視聽淆亂。是五神無主宰也。元炁耗斁。舉止疲憊。是四大不收攝也。人能修道。則無此患。故宜誦此經也。

世謂地獄一十八重。而此云三十六獄何也。

曰若以佛經論之。亦不僅三十六獄。而此云然者。亦合周天之數也。凡人動與天合。便上昇三十六天。如動與天違。即下淪三十六獄。出乎彼。則入乎此也。冥官七十二司。亦合每歲七十二候之數。子於一身求之。則無不得也。 或曰。誠如子言矣。然嗣息難以必得。妖孽未可力祛。雨暘關乎天時。水火為無情之物。皆云宜誦此經何也。曰愈以見此經之為玉樞寶也。以事言之。謂人間夫婦。艱於嗣息者。有求必應。如觀音普門品云。若欲求男。便生端正有相之男是也。以道言之。夫婦者坎離也。婚合者煉用戊己。使相配合也。孤陰寡陽。坎離不交媾。不能結聖胎也。生賢子者。既濟之後。大丹巳成。十月胎圓。入聖基也。

或有寃愆鬼魅。致令難產何也。

曰魔境現前。礙正道也。衛房聖母者。黃婆也。默與抱送者。學道之士。於心魔起時。用智慧降伏。深修密證。如母護子也。

鼠妖蛇孽何也。

曰和氣致祥。戻氣致殃。妖孽之興。多由於人事之失。亦或命運乖蹇之所招。若以道言之。蛇蟲陰毒。凡人心中蘊塵煩惱。種種淫邪妄念。擾亂性靈。送妖嫁孽也。鬼精滅爽者。魔障消除也。人物咸寧者。六根清淨。真元內固。釋所謂度盡眾生。方成菩提也。

薦魂爽。度祖伭。亦此經何也。

以理言之。北酆陰山。亦在人身。魂爽祖伭。不離當體。即事言之。此經冥陽普濟。廣利人天。一

子得道。九祖受蔭也。

水陸行藏。此經康且吉者何也。

曰。無入而不自得也。作善降祥。自天知之。

亢暘積陰。一稽顙此經。即獲甘澍。朗霽。然近代遇有旱澇。亦有祈禱不應者何也。

曰大凡仙經。皆顯道妙。亦兼說靈應事功。若遇旱澇之時。矢志誠求。未有不應之理。茍弗敬弗誠。安能望報於天。且此經事理雙舉。若以理論。亢暘者。火燥也。積陰者。水寒也。赤鼠驚爇者。無明煩惱起也。海若洪水者。慾縱無制也。民生墊溺者。真性汩没也。故一念歸正。而甘澍降。一點落黃庭也。普門品云。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又曰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没。皆此意也。

諸經多言靈應之事。而誦之獲報者亦甚多。今但略事說理何也。

曰不獨寶經。諸經皆然。子特未之思耳。即如三元經。誦者極多。然發端於救苦大仙者。所以示修道之人。必先發慈悲度世之心。及說寶號。又是赤腳大仙請問者。所以示修道之人。非苦行不能有成也。若言事不言理。是謂拘滯。言理不言事。感應道空也。

又於靜夜禮北辰者何也。

曰。靜夜者。子之半。一陽炁生。天心來復之機也。人身亦有子午。人心亦合璇璣。上帝欲人於一陽初動之時。運用伭功。故曰稽首北辰也。歸命此經。投心北極者。謂既煉大丹。復禮北斗內外交修。方得天人道合也。

雷城十二門何也。

按地支十二宮分。為雷神出入之門。人身亦有十二宮分。為元神周流之門戶也。竝隨天罡所指者。氣機之妙用。運轉無時停也。

罡星指丑在未何也。

曰丑未俱屬土。未為南方相位。南方午火。乃心之位。心之所之為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意屬脾土。故曰指丑而在未也。所指吉者。用生炁以煉陽神也。所在凶者。用煞炁以制陰魔也。見之壽可千歲者。一聞至道長生不滅也。蓋人身一小天。知天之所有。即知人之有。

聞經滅罪何也。

曰此為中下之士。開遷善之門也。根具中下。稟賦愚濁。既為氣數所囿。天命所梏。不知以誠入道。逐妄迷真。忠孝有虧。德行不修。造種種罪。身三惡業。殺盜淫也。口四惡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也。況秤斗不公不平。損人利己。殺生害命。以致罪深惡極。上干天怒。遂獲勘形震屍之慘。而有捲水驅車之苦。如經開章所云。晝勞夕役。動有捶楚。皆是惡因所招惡果。一聞此經者。反邪歸正。悔過自新也。其罪即滅者。迷即凡。悟即聖。放下屠刀。便成菩提也。

往昔刦中。神霄玉清真王。所曾宣說何也。

曰明先聖後聖。其道一也。至士授經。必剸金置幣。盟天以傳者。法不輕授也。出入起居。佩帶此經者。道不可須臾離也。學道之士。內修真元。茍有一念懈弛。即如灌漏巵。終不得成就。故當身佩服。如子張之書諸紳也。雖遇險難。不及誦經。但一心稱名。即仗天尊威神之力。而得解脫。感應道交。不思議也。

天尊既執金光明之如意。而復披髮騎麟。以嘯風鞭雷者何也。

曰如意者。智慧之力。體也。談道則舉如意。鞭雷者。威神之力。用也。施令則披髮仗鞭。聖文神武。用各不同。動靜合宜。全體皆道。然惟有如意之體。方能施鞭雷霆之用。而由體達用。利萬物而不遺也。

天尊既為無上玉清真王。而復赤腳躡層冰何也。

蓋顯法身清靜。透體光潔。且威神之力。下徹九泉故赤足而履寒冰也。如彼銀河水。可望而不可狎視。銀河為河水之源。源遠莫測。亦如天尊攝魔精之智慧。不可測也。千眼千月輪者。伭伭道體。無剎不現也。至於永颺天尊教。亦即誠入默守等之教。立誓永颺。則雷師之心。亦即玉清真王之心。所謂君臣道合者也。

此經傳世。世人未知何也。

蓋大道伭微。務在心領神會。世人泥文者多。解義者少。昩道者多。信道者少也。府有九天雷門使者。即掌雷城十二門之神。糾錄典者。總理善惡青黑之籍者也。與廉訪典者。同為九天採訪之職。凡人生功過。纎悉必錄。罔有遺者。復有四司。一掠不義之財。一逮積惡之輩。一司枉曲之幽情。一主禍福之報應。凡此諸神。即經首所序。內院中司。四府六院。及諸有司曹局之神。前屬總序。茲乃分別言之。亦所以顯鬼神明明赫赫。雖暗室屋漏。罔不周知。欲人知所畏懼。不以冥冥隳行也。

天花繽紛者何也。

曰以道言之。修煉功成。三花聚頂也。瓊香繚繞者。自性真香。熏修不斷也。又以見談道至極。天女散香花供養。繽紛繚繞。此感彼應。徵驗不虛。亦與經首綵女仙姝。散花旋繞。前後相照應也。噫。人生世上。至道難聞。此經傳世。幸而得之矣。信之者誰。幸而信矣。受之者誰。幸而受之矣。能奉之行之者誰。行者何。即以誠而入。默而守。柔而用也。用誠似愚。默似訥。柔似拙也。故經以信受奉行終焉。

或曰天尊九陽之炁。自元始一氣化形。似聖生之期。不可考。今世傳誔於六月二十四日何也。

曰六月者。亦猶每月初六之義。蓋先天一炁之成數也。天之生數一。生數孤陽。不能生人。得地之六數以成之。乃能生人。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二十四日者。按二十四炁之數。一歲十二月。共二十四炁。人身亦然。故於此日生也。亦猶玉皇本行經云。玉帝誕於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時。蓋六十甲子。干支皆配五行。惟丙午干支俱屬火。初九又是老陽之數。午時又屬火。總顯純陽之體。正月取人生於寅。居一歲之首。謂之王月。故非此日不能生玉帝。均屬道體之自然。無所容其擬議者也。或於是唯唯而退。右玉樞或問一卷。黃君一行所著。與呂祖經讚有相發明者。附載於後。為誦持是經者之一助。

壬戍重陽無我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