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語錄

東園語錄總序

江源之北有觀焉。觀之東偏。其先空壤也。陳子清郭子銘。起構數楹樓閣閒廠。陶子復於墻陰隙地。樹以杉柏楠樟等木。得土之宜。菁蔥暢茂。饒子澤又購群花植其中。疊石成山。鑿土為沼。足勾留也。至於遠山之環抱。近水之朝宗。則又披圖可覽。不復再贅。吾屢至於斯。與諸子訂筆墨緣。救弊補偏。引於至道。復念牖民覺世。吾之志願。常降言以示勸戒。諸子錄而藏諸筪。固請釐定。題曰東園語錄。蓋以誌千載之良會也。後之遊東園者。曷其三復斯文。

 

東園語錄序

自古聖賢之書。皆所以教人遷善而改過也。而言之剴愷。詳明肫摯樸茂者。則莫如孚佑帝君東園語錄。以孝悌忠信為先務。以人倫日用為實修。以精一危微天人性命為極功。以酒色財氣奸盜邪淫為深戒。不獨文人學士閱之而有益於身心。即婦女孩童聞之。而亦深其感激。誠哉。其為度人之寶筏。覺世之金丹也。且夫勸善之書。前聖亦幾大備矣。如感應篇之包擴無遺。陰騭文之彰明較著。覺世經之豁露軒昂。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切者。亦既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尚何有過此者哉。不知寶訓森布在百姓。或習焉而不知。察要不若語錄莊嚴。即顓愚亦惕然而生畏也。况乎流傳既久。其中矢志皈依。奉寶訓以為心法者固多。而初心錮蔽。視寶訓以為具文者亦復不少。則得茲語錄。以重為提撕。再為指迷。使人人知先正。名言皆觸目驚心之要。古昔訓誨悉勸善懲惡之書。則不特表章寶訓為三聖之功臣。並可以贊襄三聖為寶訓之輔翼矣。所願閱者。知其苦衷。凜其精意。遵其至教。奉為寶箴。既以淑身。亦以淑世。既以成己。尤以成人。俾作惡之輩能以自新。積善之家彌深惕勵。庶不負祖師一片救世之婆心也。我等同人親炙祖師之訓。深沾祖師之恩者。亦既數十餘年矣。今當梨棗告竣。竊記數言以附驥尾。如謂吾之能文也。則吾豈敢。

                    金仙居士  敬撰

 

 

東園語錄序

東園語錄一書。乃孚佑帝君神道設教。朝夕訓誨同人者也。數十年來誘掖獎勸。警覺提撕。不啻如父之教其子。兄之勉其弟。師保之課其生徒。誠所謂發聾警瞶。如聞清夜之鐘聲。覺世牖民。擬受當頭之棒喝者歟。然語不取其濃。而取其淡。語不取其繁。而取其簡。語不取其艷麗。而取其清真。語不取其支離。而取其親切。且語其常而不語其怪。語其正而不語其邪。語其顯而不語其微。語其新而不語其舊。故語仁敬。使人知有君臣。語慈孝。則使人知有父子。語有序。使人知有兄弟。語有別有信。則使人知有夫婦朋友。卒之。語彌淡而彌永。語彌簡而彌長。語彌清真而彌中肯。語彌親切而彌有味。謂。非可以引人共出迷津。導人同歸覺路者哉。然吾因之有感矣。慨自世運日下。風俗日偷。習染日深。人心日變。語以因果報應。則啞然以笑矣。語以名教綱常。則艴然以怒矣。語以遷善改過。則茫然若迷矣。語以修德行仁。則惘然如失矣。在在沈迷。誰挽狂瀾於既倒。滔滔皆是。孰作砥柱於中流。不有帝君。語語肫摯。語語詳明。語語箴規。語語藥石。其何以扶世運。振風俗革習染救人心也哉。所願。閱斯語錄者。革面兼能革心。正己亦復正人。庶不負帝君神道設教。殷殷訓誨之心云。

                    靜定子  敬序

 

東園語錄序

且天生聖賢。非欲使之自有餘而已。將以補斯世之不足也。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善天下。故孔子憂萬世之大義不明。托春秋以見志。孟子值處士橫議之秋。不得已以正人心為己任。彼一聖一賢。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憫人窮也。純陽祖師學孔孟之學。即志孔孟之志。其發為文詞也。上以接心法之傳。下以救蒼生之阨。今讀東園語錄一書。論深切於人情。言不離乎忠孝。至如隨事箴規之法。因材施教之方。其大無不包者。亦細無不舉。可謂盡苦口之藥石。鍼害身之膏肓也。後之獲是編者。口而誦之。心而維之。身體而力行之。凜乎。祖師一嚴師也。語錄一日課也。庶不負立言之苦衷。垂教之深意也夫。

                    王培楨  敬序

 

東園語錄序

東園語錄一編。純陽呂祖憫世俗之澆漓。憂人心之淪胥。慷慨悲歌。勸善而作也。今之人每諱言言善。且譏人為善。噫。豈非大恠事哉。不知聖經賢傳皆勸善書也。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大舜善與人同。禹聞善則拜。文王善事陰行。他書言善者難更僕數。况人之初生。性本皆善。則孝悌善也。忠信善也。禮義廉恥亦善也。推之利物濟人。誘掖獎勸。一切方便之事。無非善也。乃牿其性者。反以作善為好名。行善為多事。為善為邀福於戲。為是說者愚。深窺其隱矣。一言以蔽之。曰吝財不過欲多。積以貽子孫耳。獨不思財未有積而不散者。服御之奢侈。身心之邪淫。命運之乖舛。種種耗財。不一而足。即使貧不及身。而不善之人。子孫不肖。轉瞬間祖宗之刻薄慳吝。銖累寸積者。一旦同歸于盡。以視善財作善。孰得孰失。辨之宜早也。且慷慨樂施以善財。財未有不復積者。蓋既知為善必無侈奢淫蕩之行。時有節儉勤慎之訓。子若孫耳聞目見。家法流傳。昌熾必久。理有固然。不止禍淫福善天道之常為可信也。流俗吝財之習愚。蓄於心目。匪伊朝夕茲就。序東園語錄。發之伏願。見是書者。回頭猛省。孳孳為善。急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及利物濟人誘掖獎勸。一切方便之事。以復其本性。斯為善體聖賢經傳。而不負呂祖勸善之厚望也夫。

                    饒性貞  敬序

 

東園語錄序

客有卒然而問者。曰。予聞近有大醫王之說信乎。予曰然。客曰何謂也。予曰。夫所謂大醫王者。其上醫國。其次醫人。不需藥餌。可盡天下而調治之者也。客曰醫安在。予曰此醫恒無定處。非誠意不可致。非勝地不能留。惟東園時息駕焉。園有花可賞心。園有卉可寄興。園有山水可登臨。灑然適然歡如也。及一念夫害心害身。不克自治之輩。則又脩然悲惻然憫。急起而藥石之。如孔子之醫狂衿愚。先去其蕩與忿。戾與詐之變本加厲。又如孟子醫好色之疾。而以太王為鍼。醫好貨之疾。而以公劉為砭。醫好勇之疾。而以文王武王為良劑。必欲至於返本回元而後已。於是不以藥之藥者。為良言詠歎之詞。題其名曰東園語錄。此亦猶古之青囊等編也。子誠取其書而讀之。雖不可救藥者。亦可望治。又何疑於大醫王之說也。大醫王為誰。燮元贊運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也。

                    龔森三  敬序

 

東園語錄序

嘗思三代而上。道在君相。三代而下。教在師儒。迄於今。教化雖行。而師道不立。即有六經四子之書牖民覺世。讀者恒視為科舉應試之資。而莫究其所以然。此教之所以不興。而道之所由不明也。純陽祖師抱慈悲心。為生民計。前於涵三齊雲等處。作以闡道垂教者,彙集諸書。蓋詳且盡矣。今讀東園語錄一編。或發為文詞。或托於詩歌。其事則倫常日用。其理則性命身心。而其寓勸勉之意。與警戒之辭。隱隱乎與六經四書相表裏焉。後之讀是書者。果能體之於身。見之於行。即其義以揆諸六經四書之旨。而為之屬辭比意。互證詳明。庶幾六經四書之義。復昭然餘天壤。燦乎如日星。而士林中不徒視為科舉應試之資矣。則其輔翼六經。翊贊乎四書也豈淺鮮哉。易曰神道設教。於茲見之,即於斯信之矣。而君相之道。師儒之教。不賴此編而長留不墜也歟。

                    趙性和  敬序

 

東園語錄序

昔春秋有孔子。胞與為懷。不能行其道於天下。日與其徒講學東山。一時從遊者皆得所裁成。以變化其氣質。門下弟子輩。錄其語言問答倫次。而編集之。名曰論語。雖其中論說不下千萬言。而約之則心法。推之即治法也。由孔子而來。至於今。千數百有餘歲矣。民風不古。世道漸衰。不有帝君以維持。補救於其間。愈趨愈下。伊於胡底也。今讀東園語錄一書。所載詩歌諭文。各體因人啟迪。隨事箴規。仁義禮智植其基也。忠孝節廉端其本也。語言動作詳其末也。本救世憂民之苦衷。揭而示人以遷善改過之路。實與孔子之言相為表裏。讀是錄者。誠體此而遵行之。心性復其純良。風俗歸於渾厚。一世治。萬世治。萬萬世治。則東園亦一東山也。語錄亦一論語也。孔子先天之帝君。帝君後天之孔子也。

                    宿映川  敬序

 

東園語錄

士之讀聖賢書。先須明善惡兩途。既明善惡。於事之善者。不獨嗜好之。珍寶之。必當身體而力行之。庶幾事事歸於至善矣。於事之惡者。不獨深惡之。痛絕之。必當根拔而株鋤之。庶幾事事不流於惡矣。然近時之人。善心少而惡念多。要必日置數卷勸善懲惡之書。使之隨時觀玩。隨時體貼。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自不知善心。何以勃發惡念。合意潛消。待至久久遵行。與書合一。則有善念而無惡心。然後嘆善書之有關於世道人心者大。知此。則可以知吾。命刻東園語錄之意也夫。

 

士子讀書明理。於本原處。固知敦篤。然每忽於細微而失。其孝者一言少有不謹。一事少有不慎。未嘗不貽親以不安處。此所謂小不順者。未始非謂之不孝也。必於門內一言一動凜凜焉。覺易犯易觸。躬常自責。腹不少誹。親喜亦喜。親憂亦憂。親所愛與俱愛。親所惡與俱惡。一切輕浮躁慢驕衿滿假之念。不形於親。親有所命。則速應之。即親無所命。亦當先意承志。曲會親心而代勞。作之子之女。是親血脈所貫注。若於親前怒詈刻責。皆非孝也。工役奴僕。親未厭惡。若於親所動加罵唾。亦非孝也。推之待人不以禮。處己不以恭。御妻妾不以義。更不得謂之孝。惜財帛而少善緣。重身家而少施濟。更不得謂之孝。恃才華而輕禮節。交綺士而失品行。更不得謂之孝。親在則跬步不離。親歿則追思莫釋。極之。時過境遷至數十年之久。親之面貌聲音。猶在子耳目之中。則孝思不匱。方成得一箇人子。諸生勉乎哉。

 

人之生也靜。則以心為根。動則以心為宰。心之在人。如日月之麗。於天照耀不蔽。如江河之導於地。貫注不絕。有依為生死而已者也。乃人往往將此一點靈光。敗壞不惜。無惑乎。招愆積咎累業千般。必待滅亡其身而後已。是果誰主之使然歟。吾今為世人說心。夫心者。方之於物。精也又仁也。精喪則枯。仁壞則槁。未有能久者也。不若將此心。還其本然。不偏不倚。不顛不倒。不反不背。安之中正之為得。

心不可私而宜公。心不可曲而宜直。心不可薄而宜厚。心不可忍而宜慈。

心不可昧而宜明。心不可奸而宜良。心不可惡而宜善。心不可邪而宜正。

心不可暴而宜和。心不可偽而宜真。心不可險而宜夷。心不可高而宜下。

心不可傲而宜平。心不可驕而宜謙。心不可肆而宜敬。心不可放而宜斂。

可以質天地。可以對鬼神。可以盟幽獨。坦坦然。無偏而無黨。瑩瑩然。弗蔽而弗昏。則心源已清。流達於日用應接之間。未有濁而污及其身者也。至若機械之心。計較之心。殘刻之心。險巇之心。禍害之心。蛇蝎之心。虎狼之心。誑騙之心。欺凌之心。忤慢之心。坑陷之心。淫邪之心。鄙吝之心。利己損人之心。剝人肥家之心。種種非心。既發而不可阻遏。其傷人實多。而其速敗己身也實甚。人又何可不保其初心。而任役於後起之心也哉。心曰田。則寸壤可耕。心曰地。則寸土可種。將欲貽子孫以福澤富貴乎。還求之固有之心可也。人若能創其不可告人之心。懲其不可對己之心。守己心以合天心。滌俗心以學聖心。吾且頌之。曰心福。

 

威儀之學。後儒多不講究。意以為不必講也。不知此身成於天地父母。至重至貴。置其身於禮法之外。必棄其身於兩大之中。何也。莊敬日強。妄肆日偷。聖狂之機在此分別。未可苟焉而已也。晰禮一書。載威儀詳且晰。如耳目手足行動止息。皆有威儀以束之。束其身所以定其命也。世有迂謹之士。以拘牽為威儀。曠達之流。以灑落為威儀。襲取之徒。又以粉飾為威儀。皆不得其威儀者也。有威可畏謂之威。有儀可象謂之儀。流於自然。威儀為我用。出於勉強。我不為威儀用也。必於平日涵養其性。和順其心。斂其縱肆。化其驕衿。養其純熟。然後動容。周旋中禮積中。先有一段流行自在之趣發。外自有一段從容不迫之情。一言笑也。有和光之度。一拜跪地也。有誠慤之容。一立也如山。一坐也如尸。一趨也如舒翼。一步也如循規。對尊長而肅然敬。值年少而藹然親。遇倉卒而處之恬然。逢憂虞而安之泰然。當忻喜而受之適然。此之謂威儀。此之謂敬身。敬身之謂孝。此之謂威儀。此之謂立品。立品之謂學。蓋未可苟焉而已也。若孔子居燕。申申夭夭。此是神化境趣。則又不能驟期也。

 

人身眼耳與鼻。皆主於納。惟口舌則獨主於出言。是也如泉之始達。少不堤而防之。則氾濫而無所底止。出言固如是也。夫所以舌之外。以齒為之城。以唇為之郭。以髭鬚為之林木。以圍護蓋防之嚴。堵之密也。昔者吾於蜀南。眉水之旁。作戒口孽文。傳之久而播之遠。諸子諒見而讀之矣。夫復何言。然諸子固知戒淫褻之言。尖酸之言。機鋒之言。敗名喪節之言。害世亂俗之言。瀆聖慢神之言。而未盡戒者。尚不一而足。吾今再為諸子細推之。如出一粗暴語。出一詈罵語。出一高大語。出一狂妄語。出一鄙俗語。出一刻薄語。出一詭誕語。出一氣忿語。出一怨尤語。皆謂之口過。不特此也。對父母有一隔膜語。對弟兄有一疏遠語。對子孫有一放肆語。對妻妾有一私狎語。對朋友有一支吾語。對老成有一傲慢語。對年少有一誇大語。對親鄰有一衿飾語。對富貴有一迎合語。對貧賤有一輕忽語。對奴僕有一苛責語。對殘廢有一訕笑語。亦謂之口過。至於擬議陰晴怨咨。雨雪水隔而長嗟。逢岐路而嘆息。亦謂之口過。諷神佛之不靈。誚官府之不廉。譏朝政之不善。亦謂之口過。借古人以作謎。竊古書以行令。述謠語以惑人。亦謂之口過。種種易犯。失於檢點者多矣。不知犯造物之忌。干鬼神之怒。問名不遂。求利無成。潦倒終身。冷落窮巷。子孫愚蠢。後嗣益衰者。皆此口過貽之咎也。諸生可不慎於微哉。可不慎於微哉。果能捫其舌。緘其口。談鋒自戢。醕厚居心。庶幾免於無過矣。

 

天下之可嘉。可敬者。惟節烈天下之。可憫可憐者。亦惟節烈。彼其人賦天地之正氣。指可以斷。髮可以翦。頭可以截。惟此從一無貳之志。不可以隨流逐波。而或存或亡。青年遽失所天。此志堅於金石。所可痛者。天地為之阨。其遇鬼神為之變。其遭以磨礪其人之堅貞於永固。此其中蓋亦多故矣。在富者猶有僕從可呼。在貧者則井臼自任。在少時已傷進退之維谷。在中歲亦悲形影之彫殘。在有子者。尚幸本支之未墜。在乏嗣者。永歎承繼之無人。夜照寒燈。淒涼何訴。書扃孤闥。苦况難言。加以族黨橫豪。親鄰逼勒。周旋無計。處置愈難。每當負屈含冤。自願捐軀殞命。或投環以誓志。或赴水以全操。嗟乎。此節婦之苦境也。屬在親誼與夫鄰舍。理宜顧惜。曲意成全。當首身而舉報。宜採擇以維風。彙集多名。幽光代闡。恭遇恩典。捐金以助。或於城廂。或於市鎮。建石標明。永垂奕禩。則天地鑒其善全。鬼神欽其義舉。彼婦之家。光榮三代。生者如得進身之階。歿者永感黃泉之府。庶幾不愧吾輩之作善也夫。

 

人子求地。是安親的意思。求之過遠。則親轉多不安。譬之在生。親一日不見其子。則倚門矣。更倚閭矣。歿後置親於數十里或數百里外。為子者又不能經年累月在其側。親其安乎。即有吉穴。葬後即發富發科。而此時之子孫。轉不似從前矣。富者驕其富。而服飾飲食遊佚邪蕩之不暇。何嘗念及親墓。一憑弔乎。貴者出仕他鄉。有遷籍者。有宦遊者。有慕進不已。樂而忘返者。又何暇念及親墓。一歸掃乎。漸至愈棄愈荒。強鄰竊挖等弊。殊難枚舉。親其安乎。不若就近採擇。只要不受風水泥蟲。即是佳壤。且四時祭掃。便於顧照。親在九京焉。焉有不樂者。語云。吉地憑心地。有一人自有一地。天不能倒行逆施。以地畀人也。此理識之。且天之生財。袛有此數。其待恒河沙數人。恒河沙數家之取給者。亦袛有此數。惜之則囊橐不匱。耗之則用度終虛。處理固如斯。節儉宜尚。嘗見有祖若父辛勤。而子與孫簡約。始焉淡泊。繼漸贏餘。而仰事俯畜。既鮮焦勞。春禴秋嘗。亦足供用。終歲未嘗告竭於人。一生惟慶豐亨於己。苟恃心與奢心並生。淫志與驕志共起。所入雖多。而所出益倍。不觀夫侈靡之家乎。坐擁厚資。驕奢日起。一飯則羅列珍殽。一衣則飾誇錦繡。屋宇而畫棟雕樑。僕從而前呼後應。馬皆食粟。車亦飾珠寶。賓客盈庭。歡呼暢飲。親朋援勢。借粟那金。子弟亦習浮華。妻妾更多粉飾。所謂揮金玉而如土者。恬不知大廈將傾也。及至家資罄盡。門巷蕭然。車馬無音。賓朋裹足。欲言貸而人先告艱難。甫有求而彼反多譏誚。雖親如骨肉。究鮮矜憐。即好如妻孥。每來訕怨。更有生平知己。值首尾之牽纏竟唾詈而不顧。往日僕童當門戶之彫敗。亦逃避而之他。即或仗義。有故人通財。多舊識而受人憐惜。益增己羞慙。嗚呼。境至如斯。回憶曩時。真堪令人痛哭也。豈非不節不儉階之。厲乎。倘當豐豫之時。早生困窮之慮。質樸無文。節省有法。又何志不克守其成。而鮮能創其業哉。所願酒食遊戲不靡費於生平。喪祭冠婚不逞豪於當事。識人情之冷煖。守謹厚之家風。不惟本身長享安樂之天。亦且子孫永受無窮之福矣。然獨於父母之奉。善功之用。則又不可一例而論。

 

九疇五福首列以壽。壽大福也。人人爭羨之。人人爭致之。爭致之而又恐弗獲。於是圖謀益力。冀倖頻生。吾見設醮謝念彌陀。有禳禱以祈壽者矣。殺雞豚羅滌隨。有頤養以延壽者也。覔參苓市淮朮。有補濟以圖壽者矣。甚有購千載之首烏。鍊金石之大藥以延壽者矣。甚有採戰借補。傷風亂俗以希壽者矣。種種悖謬狂惑。天將奪其魄而使之速喪。尚何壽之足云。且夫壽者數也。數不可知也。壽者命也。命不可憑也。凶夭短折在天自有一定之權衡。而老大長年在己。貴有轉移之功行。特人只知問壽之年。而不知問壽之理與德耳。理操於制勝。而造物亦無權與。其求諸不可知之數。不若求諸可知之理也。德抱乎有餘。而天心自可挽與。與其卜諸不可憑之命。不若卜諸可憑之德也。彼天之生物與生人心。殊無二致。人能體好生之意。不事戕賊。不起饕餮。相與共安於太和之宇。則好生即自生之理也。葆其真固。淡其嗜欲。奸聲亂色之不留。淫樂慝禮之不接。則精聚者壽自長。神足者壽自永矣。此得壽之理。所謂仁者壽是也。至若施濟困苦。周恤孤貧。設粥救荒。捐金賑老。育嬰養疾。諸大端行之不吝。則遐齡自增。所謂大德得壽者是也。本此以求壽。不獨壽一己。且上而壽父母矣。下而壽子孫矣。舍此以求壽。天必不能如願而償。徒增干瀆之罪耳。曷弗觀古今之享大年。如竇斐范袁諸人。其始本不壽.而具壽之德。操壽之理。卒至挽天心於己。定人如欲壽乎。追蹤諸子可也。

 

天地一大包涵也。其麗於天。麗於地者更蘊蓄之不盡也。日月也。風雲也。雷電也。時而昏闇也。愁慘也。怒號也。變也不逾時而朗耀也。和淡也。寂靜也。當春夏而仁也。當秋冬而殺也。皆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無容心也。泰山之於邱垤也。河海之於行於潦也。苗莠之不齊也。人物之互處也。杞梓樗樞之交植也。靜觀之而高下懸殊也。清濁異流也。苗仍植而莠必鋤也。人仍靈而物居然蠢也。杞梓材而樗樞終棄物也。并乎其所不得不并。別乎其所不得不別也。無容心也。人處其中。戴高也。履厚也。度量當上法天也。下則地也。度量之含宏也。無能狀也。無能度也。洋洋乎。若千頃之波也。接人則光風也。霽月也。坦坦然。無險巇之情也。持己則莊也。嚴也。忠也。恕也。油油然易直。子諒之。心因之而發見也。喜怒之不形也。哀樂之有節也。中和也。妍媸之胥化也。瑕瑜之悉忘也。渾淪也。如是人。望之而莫狀其春容也。即之而莫測其淵涵也。可以養身也。可以延壽也。可以膺福也。度量之狹小也。貪也。嗔也。癡也。怨也。多煩惱也。多冀悻也。皇皇然。終日終夜而靡甯也。可順而不可逆也。可常而不可變也。可富而不可貧也。可榮而不可辱也。處己氣易動也。性易躁也。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也。處人多遷怒也。多夙怨也。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也。偏也。僻也。傲也。慢也。幾幾乎不能與世而共立也。其實私慾也。刻薄也。損人也。病世也。不足以保身延壽而履福也。度量之相越也。辨之宜早辨也。化其褊小而崇乎光大也。斯與天地同其體。合其德也。

 

人當成婚後。每以得子為望。茍得子。則幸曰我有子矣。我免不孝名矣。不知有子固免不孝名。有子究不即免不孝名。有子象賢則已。有子不肖。則不如無子之為愈也。祖若父遺我以產業門第。我不能使我子孫守此產業門第。雖未嘗斬絕宗嗣。而弗克繼續家聲。有子如此。又何樂而有是子哉。蓋義方之教不容緩也。閒嘗觀古今人情。見有縉紳之裔。人人羨之。曰此為鸞鶴之姿也。不數十年而浪蕩無底止矣。田舍之子。人人輕之。曰此草茅之賤也。不數十年發達而不可阻遏矣。是何故歟。夫亦教不教之所由致也。然教子有二。以言教以身教。言教則朝夕勤懇教以孝悌忠信。教以禮義廉恥。教以恭敬慈讓。教以側忍羞惡。教以勤儉節約。及教以善惡果報。出就傅。則又教以尊師重道。使之學習有造就。斯其子耳聞日熟。端士日親。自趨向正。而材可成矣。身教為之父者。一言不可苟。一行不可虧。一事不可錯。即心曲中不可懷私而蒙垢。品正行端。可模可範。其子目覩既久。自然亦步亦趨。舍此則別無他道也。顧世有非不教其子。而終不能教成者。其弊又失於過寬。與失於過嚴。過寬者。輕言低語。似恐觸忌。溺愛情私。怒厲不作。有所指說。能聽隨之。弗聽隨之。彼其子恃親之慈仁。而弗敬畏。驕縱日滋。此教不成之弊一也。否則動加唾詈。或加以捶楚。加以鎖閉。加以追逐。加以饑寒。在己以為苛責嚴。斯率循謹。不知天性之恩反成仇敵。有父愈刻而子愈忤者。此教不成之弊二也。不若相子而施謹。厚者以剛克。愚悍者以柔克。剛克所以鼓舞其志。柔克所以潛化其偏。譬之駒犢不事繩韁。放縱而性難馴。苟束縛其身。又加鞭撻。則又性驚而觸欄。逝矣。教子者顧可忽乎哉。吾於窠山之陽。見一蒼老。縊將絕命。吾解而甦之。問彼何為。蒼老曰。吾世家裔也。門楣不弱。家亦中富。生二子。一樸一頑。頑者吾刻責之甚嚴。防制之甚密。益成冤懟。日與群小人酒食遊戲。相徵逐。淫色賭博無所不至。家破半。吾猶幸尚有樸者可守半也。乃平日因樸而疎於教誨。樸者無他能。一切家事世事毫不分得。惟噉飯而已。不十年又將半業破去。及今頑子踪跡無。耗樸子束手饑餓。吾亦屢空不能挨此苦。况又不足以對先人於地下。故求盡耳。吾聞言。知此老之不得教子方者。因為之歎息。而作此以醒世云。

 

十一

人之可以為豪傑。可以為卿相。可以為聖賢。可以為佛仙。沖霄漢而壯河山者。其惟此志乎。志者忠孝節義所由著。人品學術所由成。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志以帥氣。氣餒則志不伸。志以行義。違義則志不達。在昔孔子至切東周。而陳蔡之阨所不顧。孟子志在仁義。而好辯之譏所弗辭。何其志之奢且遠也。後世如班子之志封侯。范子之志宰治。莊子之志虛無。朱程等之志道學嚴。蜀莊之志龜卜。皆一一履其境而償其願。何其志之堅且確也。人若志惰。則一事無成。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若志昏則一生無望。孔子曰。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杇。人若志紛。則一物不如。孟子曰。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且夫人一持其志。雖鄙夫婦孺。鬼神所不得而忌。天地所不得而奪。一墮隳其志。即英豪傑士與瓦罐同毀。共草木齊枯。是人成於有志。而敗於無志也。閒嘗觀田夫牧豎。尚志桑麻瓜菓種植。以收其利。牛糞馬渤蓄積以待其需。其志雖微。而未始非志。較之儼然七類而無一志願者。其有靦目實甚也。讀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之詩。未嘗不歎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而壇下有數輩。竟悠忽自處。碌碌無所短長乎。聖門中如樊遲。志日卑下。請為農圃。夫子尚責以小人。彼無一志可告父母而對蒼天者。即欲自居於小人。又將不可得矣。自茲以往。尚其急思變志哉。

 

十二

讀書人。大半食舘者多。此係關乎陰騭。不可以不慎。吾見有久為人師。而終身落寞者。皆緣於不盡厥職故也。教子弟有三層。童蒙則先教之以行坐端正。衣冠整齊。言語收斂。與夫拜跪進退等事。溫情敬讓謹信等端。然後授之以書。隨讀隨講。務淺近其說。使之易聽。稍長至成人之列。人禽之界在此一時。則又與講明人品心術。功過因果。以正其趨。五經四子書。不徒誦其文。務令嚼其義。力防匪僻。時親賢士。則心不馳而身亦不玷矣。繼此又與之究。克己復禮之功。天人性命之學。明德新民止至善之理。則真學也。而真儒出矣。今之為師者則不然。童蒙入塾。終日苦以咿唔。以了其課。餘無一善策啟其良。固其根成人之列。徒責以文章詩古字。學諸端以為梯榮取科之計。問經學則不知。問理學則不解。遑問其他哉不知。陶成無術。誤人終身。其罪非淺。斯人也。後嗣愚魯。門第衰微。蓋亦天報彼之不稱其職也。諸子均居西席。吾故及此尚其識之。

 

十三

在壇人眾半於屬生理。抑知生理之義乎。生者生機勃發。如樹之有枝而有葉也。而又生字下。著一理字。理猶根也。根固則枝葉愈榮。行商坐賈。固屬將本以求利。而一分之利。暗寓十分之害。故術不可不慎也。然執是說也。利將不可問乎。非也。於分內之利取之。分外之利則莫貪也。於自然之利取之。勉強之利。則莫求也。甯利微也無使利大。甯利短也。無使利長。利微也而我儉用之。則微也而如大矣。利短也而我節費之。則短也而如長矣。且人生之富貴無常。而在己之精神宜惜。若徒逐日揣摩。謀獲人人之利以肥己。吾恐己未肥。而心先枯矣。生理者知之。謀足衣食而已。何多求焉。

 

十四

士生不偶。有數朝而生數士。有一朝而生數十士。有數家而生一士。有一家而生數士。蓋必由天地誕降之。奇山川鍾毓之盛。祖宗積累之厚。君國需求之。然後士始應候而出。士有士之學。學則天德之學。士有士之才。才則王佐之才。士有士之器。器則瑚璉之器。士有士之識。識則廣博之識。所以士未出而草蘆嘯歌。士一出而蒼生待命。士之為士。誠重矣哉。自古如八元八愷。及周之八士百男。固稱極盛。由春秋而遞。及各代往往有非常之士。名震當時。勳垂後世者。指不勝屈。考其持身行事。大都有裨于學術。有功于名教。有補于國家。有利于民生。非若沽名戈譽。空疎無本者也。今之為士者則不然。稟天地之靈。得山川之秀。承祖宗之澤。而無實際以酬君國之用。論學則自謂學貫天人。論才則自詡才傾元白。稍擅雕蟲。即以為攀龍附鳳之具。目空一世。倨傲千般。風流自誇。輕薄殊甚。不必究其繼也。即此飛揚浮躁之習。已負天地山川祖宗君國之心矣。獨不思士者民之首。為真士不為偽士。然後士品端。為誠士不為華士。然後士風正。為道德之士。不為曠達之士。然後士習醕。昔諸葛布衣而草蘆三顧。文正秀才而天下己任。此何等士。而顧不為特出之士。而為盜名之士乎。其在詩曰。濟濟多士。克廣德心。又曰。濟濟多士。文王以甯。則士之稱。誠不易。多士之代誠難數覯也。吾願為士者。仰體天地山川。祖宗君國之心。以克副天地山川祖宗君國之望。庶多士之篇。可再作於今日。

 

十五

父在。斯為子。兄在。斯為弟。弟子者。去日尚少。來日方長。而一生之成敗。實基于此。何也。子弟必有個執業。身為業束。則身有依據。若無所事事。有日流于放蕩而不覺矣。蓋士農工商。盡人事也。不士。不農。不工。不商。則為游惰之民。古者有禁。凡游惰者殺無赦。則知游惰之大不可也。然執業固重。而守業尤貴專。或有始無終。或見異思遷。究與無業者等。其何以安生計。而慰父兄乎。為子弟者其思之。凡人之生。生於心。心善則百脈流暢。心惡則群體憔悴。不見夫樹之有枝葉乎。樹有枝葉。固是人事栽培。雨露滋養。而生機暢達。實本乎心。縱加之以斧斤。踐之以牛羊。只要不傷其心。仍無恙也。苟傷其心。立見乾枯耳。子弟之心葢可戕賊乎哉。近時風氣不古。一切勾引日盛月熾。以酒戕者有之。以色戕者有之。以賭戕者有之。以煙戕者有之。更有以爭鬬戕。以奢侈戕。以飲食戕。種種戕心。難以枚舉。甚者心懷鬼蜮。心存刻薄。心長驕傲。心滋放肆。心挾毒害。如是等心。以心賊心。子弟之面目猶是也。而氣魄已奪之矣。惟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人。自然心坦氣和。心朗神生。為子弟者。其思之。心正矣。品更宜端。六尺之軀。偹五行之秀。不端其品。辱父兄矣。端品者。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當於非禮。勿視聽言動。以絕其妨害。然後出入有常。舉止有則。兼以不尚艷服。不著邪履。不談閨閫。不履邪徑。不進歌樓舞館。不坐茶亭酒肆。與老成遊。與道德近。與奸邪遠。與便佞疎。自爾端人可擬。否則失品。為子弟者其再思之。至於銀錢。雖屬人生不可少之物。而採取奸利。每貽父兄以惡名。若一味貪圖。殊不足以對我父兄。莫謂弗得。即得必失也。且子弟正屬有為。而利欲薰心。卻損無限福澤。慎之慎之。父兄有善繼之。恐其不增。父兄有惡諱之。恐其不盡。父兄有欲。思滿之。父兄有憂。思釋之。為父兄之愛。子弟勿為父兄之怨。子弟兄弟間。或二三人。或四五人。勿起私積。勿聽枕言。勿傷天倫。作一箇田氏荊花。姜家大被。方是如手足的真處。轉眼簷滴。則傚依然緜遠有慶矣。為子弟者其更思之。

 

十六

修士好言仁。謂仁為性之根。情之蒂。在天為生成。在地為長養。無一處不是仁之布濩。無一刻不是仁之流行。人而不仁。不可為也。不知仁之精髓。須從心之。德愛之理。二語勘出。然此二語。學者每滑口讀過。不深思其何以為心之德。何以為愛之理。遂使至當之仁。說不真切。而淺識者。更推之愈遠而愈失矣。蓋仁有體有用。心之德體也。愛之理。由體而達於用也。仁不根乎德。則仁為虛器。仁不發於愛。則仁為死物。以心之德求仁。仁在是。以愛之理言仁。仁在是。然心之德。人人解得。只愛之理。一句又起後世許多弊病。吾見有以姑息為愛者矣。有以私慾為愛者矣。有以偏僻為愛者矣。有以容忍為愛者矣。凡此皆錯認愛字。即錯認仁字。仁固愛。不兼愛。不偏愛。不犢愛。仁以如量而止。如從井救人。則逾量矣。仁以見境而起。推及無窮則逾境矣。且仁存惻忍。有惻忍所及所不及處。必無所不及。仁不如是之騖遠。仁好施濟。有施濟所到所不到處。必無所不到仁。不如是之馳思。總之仁率自然。不出勉強。人能辨之。庶仁不至流于虛偽。而為假仁者所襲取。

 

十七

誠意之學。是初手工夫。亦最細工夫。自來道學之士。無一不從誠意做起。然意之誠與未誠。無人見得。惟自知覺。傳言毋自欺。必求慊。是為誠意下切實工夫。果能不欺。求慊意。未有不誠者。若徒靜坐一室。口不與人交。目不與物接。終日沈思默守。以為意之誠。如是而止。而心猿百變。不知幾經奔馳於千里外矣。意究何誠。此之謂自欺。此之謂未慊。蓋誠意惟在慎獨。十目視十手指。獨中之嚴。嚴于廣眾。則意無不誠。彼世之以靜坐為誠。以閉目為誠。並不于意之起發。截然阻其私引于善。終是浮淺不精切之功。與小人掩著之偽一流人物。何能步先賢大儒後程耶。

 

十八

人無二性。性無二理。人之有性。如天地之得一也。無二性何。人之仁義禮智性始然也。既有仁義禮智。推之則忠孝廉節等端。皆性中流出。并未嘗強之如此。而終不得不如此。此以知性之根。生於無形。發於有為。一人一性也。人人共此一性也。即物物共此一性也。今謂惻隱羞惡是非恭敬。性有存有不存。則大謬之極。惻隱羞惡是非恭敬。並非出於人為。乃發於自性。其鮮惻隱羞惡是非恭敬者。有後起以蔽之耳。不于未發徵性。而以後起泥性。無惑乎。性日漓而日牿也。性之賦於天命者。中和也。徵之人為。則忠恕也。人無中和。則非天命之實。人無忠恕。則真後起之私。世人不察。轉多難之。何故。即如一人于此。始焉慈忍一心。繼焉刻薄一心。其始之慈忍。乃虛靈不昧處。繼之刻薄。乃私慾蒙蔽處。究竟不得以刻薄。而沒其慈忍也。自左道多而正教少。將這個性字講壞。殊不明性之理。並害乎性之實矣。孟子曰。人無有不善。此一句則足以破古今之異說。

 

十九

純陽子為天下之醫王。以能起死回生故也。善醫病。莫先於善用藥。吾見天下蒼生皆抱沉疴。而不得其藥。因發慈悲心。下塵世而救之。使疾瘳而體舒泰。用藥八大味。可人人服之。一孝一弟。一忠一信。一仁一義。一廉一恥。而其中更有大補於人者。又一善。服此上八味則疾瘳。長服下一味。則疾愈瘳。吾之言非誑汝輩也。當今之世忠孝等事。實盡者有幾人。為善一途。樂從者有幾。輩是徒知慎風寒之疾。而不知有心腹之病也。蓋天道惡盈而好謙。人不體天德。以持身持心持家。故天惡之。雖有萬金。立見消滅。雖極烜赫。立見消亡。本身既有餘辜。後嗣亦多殃。及自此。魔障叢生。災星疊見。天特使之除盈以益困。除貴以益賤也。為今之計。急服吾八藥。使五倫五常振新。急服吾善藥。使鰥寡孤獨。及昆蟲魚鼈禽鳥等類。均受其利。愚頑蠢鈍。奸貪詐誣等人。均受其化。有家者出錢。無資者出心出力。庶心腹之痛可療。而子孫亦獲壽命矣。試看今日此藥需否。

 

二十

純陽子一傾耳之餘。不禁慨然矣。今天下之庸庸者何多也。本不識不知之倫。而妄議朝家之事。不辨真偽。道聽塗說。以為某某忠。某某奸。某某進。某某退。某某賞。某某戮。某地陷。某處危。某城下。某府傾。言之諄諄。而聽者弗察。遂以為真。相率而傳於里巷。播於城鄉。始焉猶少諱之。繼焉則無忌憚。徒搖動夫人心。蠱惑乎士女。此誠今日之大不美者也。獨不思我君何人。我朝何代。而不存一憂國之心。存一回天之想。相與晨昏潔誠。焚香默叩。求保世宇清平。國家安靖。徒藉遠信之似是而非者。津津樂道。是亦愚之極者也。當此之時。甚賴有識之士出而正之。聞彼言則開導之。曰。是不宜出此不祥語也。是不宜形諸口舌。以惶惑人民也。人民惶惑。則世不治矣。世不治則爾亦莫保矣。且爾何人。敢言朝廷事。獨不慮官府聞之而罪爾乎。示已又轉勸曰。爾無憂。今天道顯明。風則調矣。雨則時矣。日月則未嘗食矣。五穀則未嘗歉矣。正我皇上有道之徵。人民太平之象。夫何憂哉。由是而謠言息。惶惑止。世宙甯矣。尤責在宣講者。

 

二十一

以奉事父母。比爾等作善。事父母。必待父母要吃纔進吃。要穿纔進穿。孝極薄矣。要吃而少進吃。要穿而少進穿。又極薄矣。當要先意承志。父母未飢恐已飢。先進食。未寒恐已寒。先進衣。方稱得一個孝字。今爾等為善。吾題及而始從善。已薄矣。吾題及。而猶不盡從善。更薄矣。將何以答天地。而格仙佛乎。必不待題及。而自從且樂從。且絲毫不有所希冀。而從則真心樂善。不求天地仙佛。天地仙佛自然無微不照。無感不靈。爾等試回想一番。有此真念否。吾見有一粟米之善。而冀倖頻生。少不如願。沮怨之私。頓起者多矣。

 

二十二

凡人不可存獲報之心。亦不可存冀倖之心。我生當作當為之事。我作為之。乃是分內事。即如有親當孝。我孝之。無他圖也。有兄當敬。我敬之。無他圖也。圖則孝敬。從有所為而起。并非從血性中流溢出來。為善亦何獨不然。人之初生。性本至善。我今日為善。乃我天性未漓。天良未泊。以此還其最初之本然。無事勉強。無事艱難。無事圖其報應。如少有一毫圖報之念。則善根先不真切。不穩固。報則善猶有餘孽。不報。則善并無根蒂矣。吾故曰。不存獲報之心也。人每以冀倖為心。謂我日奉仙佛。仙佛必如我之所求。如問病。問壽。問家宅。問坆地。問名利等端靡。不求於仙佛之前。此即冀倖心也。不知問仙問佛。不如問之自身所為。自心所向耳。問得過身心。天神佑之。仙佛保之。吉神隨之。惡星避之。隨時隨地。無不如意。如以杯水來。即欲易河流返。烏有此易易事哉。勸爾等把這兩樣心腸逐去。一心皈命。至誠無欺。善念日堅。私情胥化。則大報至矣。

 

二十三

人家戶口。或病符纏擾。或官非口舌。或橫禍奇災。皆係本身應受之阨。今生應受之報。及前人貽下之孽。必待愆尤消釋。餘殃盡淨。然後解免。否則妄干仙佛。徒增益其罪耳。故有不求仙佛。而仙佛尋救者。其人之修德行善感之也。有求仙佛而仙佛不之救者。其人之立心制行。不問而可知矣。欲彌災咎。無須禱禳。還當自責諸己心。

 

二十四

惑之為害大矣哉。自古英雄豪傑。非不慷慨立功立德。而一朝迷惑。較婦孺而不若。卒至敗名喪節。不可挽回。至於庸愚不待言矣。惑之為害大矣哉。而其所以受惑者。由見理不明。以人言為是非耳。夫見理明者。中有主持。百折不回。即指可截髮可斷。而欲行其所行之志。必不可易今日之事。固理之至可明。而勢之無可疑者也。聖賢著書立說。為天下後世計較。著彰明無可議者。仙佛演典傳經。亦為天下後世計。豈有可疑乎。吾由儒入道。所言皆聖賢之言。而世人不察。動云。鸞降大干法令。獨不思如果干法。吾豈故為此以害人哉。在昔毘陵等處。以言救世。有惑之者。吾愈解之。而人惑如故。他如齊雲等壇亦然。嗚呼。人心之不明。今古同轍也。昔子張問辨惑。孔子曰。知者不惑。聖賢皆以去惑為教。蓋念天下人之惑者眾矣。然則何以解之。以理與勢解之而已。見理明則惑自解。揣時勢則惑亦解。吾願爾等以今日之事。而自審之。自度之可也。夫何惑。

 

二十五

吾抱婆心下遊塵世。不一代矣。向人即教以善。無非望人同歸於善也。而勸善實難。有聽吾教而不入善者。有聽吾教而向善不固者。此等人吾欲絕之。吾又不忍遽絕之。再三叮嚀。以期終底於善而後止。而人任其千言萬語。卒不感發其天良。吾其奈之何哉。即有好善之士。方一念向善。即一念思報。此有所圖而為善者。非真向善人也。向善必如死呆一般。一善為。百善為。千萬善亦為。不知為善之有果報。只憾為善之有遺漏。此方是真心樂善。吾惜不多逢。今爾輩如果堅於為善。吾最重之。不負吾屢來斯土也。

 

二十六

回道人抱一腔惻忍。逢人即諄諄訓誨。雖親之於子。兄之於弟。師之於門人。不過如是。吾豈好為論說哉。春秋以降遞及軻老。歷數百年。而朱程等大儒出教化。又復振興以後。間有真儒垂言救世。至於茲而教化幾滅。斯民秉彝之德。往往不復。致使世日卑下。風氣無復有古遺意焉。吾以慈悲心志。孔孟諸儒之志。為天下振其聾發其瞶。吾之心亦幾瘁矣。吾之言亦幾窮矣。前載乘鶴閒遊。偶遇陶子復等。誠心叩懇。吾於雲端感其真意。因駐於茲。以救蜀西之蒼生赤子。所言并不涉於誕妄。忠孝等事之言也。吾又何嘗有負於斯人哉。乃斯人卻負吾言。聾者仍安於聾。瞶者仍安於瞶也。吾責之過。未勉失於刻。吾容之過。未免失於寬。吾不得已。又多方動其天良。啟其性善。蚩蚩者終無變志。嗚呼。斯世斯民。其將伊於胡底也。

 

二十七

古今大醫王惟吾克當。蓋不僅能起死回生。更能起頑轉善。能化奸成忠。能使偽歸真。能解暴就和。一切有知識無知識。如植物潛物騰物。皆能感吾之化導。而遂其生。復其性。豈獨衣冠中人哉。吾鶴遊於茲。將以醫此地風俗。醫此地人心。使歸於醕厚渾樸。內不失其良。外不失其體而後快。諸子從吾數年。吾千言萬語。為諸子勵其志。發厥良。端其品。正大其心。和平其氣。善念日增。而孝思日篤。吾之待諸子不薄矣。吾之望諸子靡窮矣。孰意過而輒忘。立心立志。依然不堪告人。是吾之負諸子乎。是諸子之負吾乎。可惜吾一腔心血。付之東流。可惜吾數百金科。如對木偶。可惜吾獎之。終不能誘進於至善。可惜吾哭之。亦徒勞其神思。吾其難哉。而今而後。吾欲無言爾。諸子莫謂吾前慈悲。而後淡漠也。

 

二十八

吾為大慈亦為大悲。又號度人無量天尊。吾之刻不忘斯民也。久矣。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則。不有聖人出而教導之。則性真日牿。仁義禮智信等端。日漓而不講。幸孔子木鐸振響千秋。而世道為之大變。厥後群賢大儒。體孔教以教世。世雖就衰。而閒有古遺意焉。降至於今。數百年中。誰為振聾發瞶。使民風還醕而返樸。民德日新而月茂者。教化日衰。則人心日偽。本初日亡。其士林縱欲敗度。其小人作奸犯科。甚至害理。忍心逆倫干分。吾俯仰其間。惜斯民之不能愧勵自新也。慨斯民之不能爭自濯磨也。傷斯民之不顧身家而保命也。因隨地結壇。逢人開導。使一人向化千百萬人。俱感奉而復其良。吾之心乃慰。筆機所至。非空談炫俗。言倫理。言德性。言躬修。言因果。言報應而已。此數者聖賢皆先吾而論之詳矣。特意語渾厚。智者知之。愚者不省也。吾始淺近其說。或托於詩歌。或形於唱歎。無非使智愚皆明其義。晰其理以聽吾言。而行所當行。盡所當盡。吾之心血半勞於茲歷有年。所奈何愚昧之子自暴自棄。不能即吾之片語隻字而遵奉之。更有士農工商。未嘗不知自好。每隨聽而隨亡。吾欲就之。彼偏遠之。吾欲勸之。彼轉謗之。吾欲提出之。彼安於墮落之。嗚呼。真可痛哭哉。一隻渡人舟。一架上天梯。誰來問及而欲登者。吾不得意極矣。吾轉念復思。民猶三代之民。天之愛民。終不絶以自新路。吾即不得意。亦當強顏重宣誥誡。務使風清俗美。民無澆漓之習。盡成龎古之風。為子者言孝於親。為臣者言忠於君。為弟者言恭於兄。為友者言信於朋。如此而已。乩沙飛舞。立出千言。一章一心血。一節一心血。一句一心血。一字一心血。吾不惜心血。將以治斯人之有奸者。有詐者。有惡者。有孽者。有不孝。不忠。不弟。不友者。使盡聽吾言。信吾教。以慰吾引誘開導之意。吾之勞苦若是。爾輩其代諒之。莫謂忠孝等事。老儒迂談。試自捫心。果爾是孝子。忠臣悌弟信友否。少有欠缺。即負疚畢生。吾願爾等實踐。方是真孝。真忠。真弟。真信等人。吾每談孝。發孝子之幽光。談忠。發忠臣之軼事。此忠孝誥之所由作也。即禮稱文王世子。書列伊訓君陳等篇意也。談弟近。則喜稱王覽孔融諸輩。談交遠。則樂述遽孔管鮑諸賢。蓋看去似易。而行所難行。盡所難盡。故極重之。且夫。天道亦昭彰矣。不孝。不忠。不弟。不友。豈有善其身以終者哉。豈有諸惡皆作。眾善不行。而能昌厥身以及子孫哉。豈有好善好學。明忠孝弟友之義。而無所報施哉。惜乎奮勉不生。私情未化。不念身無所貴。以心為貴。心無所貴。以良為貴。身能毀。心能毀。惟此一點靈光則不滅也。爾輩重身重家。直等靠諸冰山耳。癡呆孰甚。講空心之法。并不是教爾等不食飯。不著衣。不養父母。不畜妻子。不過名利心較道義心。有差別輕重耳。重道義而輕名利。則道義中人終不是窮漢。重名利而輕道義。則名利中人每多成為鄙夫。輕重之間須當辨別。況吾此身是父母生的。君王養的。師傅朋友教的。吾不自貴其身。待如珠玉。重若蘭芬。徒為本身後嗣。而今日磨之。明日磨之。今歲損之。明歲損之。漸至血枯心瘁。髮秃齒搖。使父母顧而憂。親友見而悲。妻子覩而慨。亦何趣哉。何若本身修德行仁。遺型於後世。留名於鄉邑之為愈也。昔孔子憂道不憂貧。孟子富貴不能淫。從古聖賢何嘗顧及身家哉。究之子孫昌熾。門第丕新。千百世而未艾者。皆積德以致之也。望爾輩打開迷障。覓得坦途。樂善不倦。後其所私。自然菓熟子圓。天報迅速矣。吾重重複複言之。殊無倫次。無非付爾輩一貼解毒散耳。

 

二十九

人情莫不好譽揚。而惡指責。好獎勵而惡譏彈。不知所好者。美疢我者也。所惡者。藥石我者也。美疢不如藥石。前有名論矣。吾逢人即以規過摘惡為心。蓋深望人之全其為人。是迷津之一航。盲人之一相也。而人往往聞吾刻責之言。以為羞恥。每多忌厭。是亦不思之甚也。不觀夫斲木乎。雖有橋梓材。可供作棟樑。不有引繩削墨者。依然棄物也。又不觀夫琢玉乎。雖有連城品可登諸明堂。不有磨石錯金者。依然非寶也。人即賦性極靈。秉資極厚。尚賴父兄師長朝夕訓迪。况下焉者乎。聞指其弊革其非。而怏怏不樂。護過之念萌。克己之功疎矣。昔子路聞過則喜。大禹善言則拜。為聖為賢。尚如斯之。虛懷不自滿。假我自問。有分毫如仲子。如大禹否。不是之想。而惡聞規戒。將欲吾不指責而譽揚乎。將欲吾不譏彈而獎勵乎。是亦不難。今日遇爾。即曰爾可為仙也。可為佛也。明日遇爾即曰。爾定發富也。定發貴也。又後日遇爾更曰。爾之子孫妻妾吾保之使賢肖也。爾之壽算運命吾錫之。使永亨也。是即不指責而譽揚。不譏彈而獎勵也。爾能信乎。無已則仍聽吾教滌其舊染。勇於自親。方不失遇吾一段因緣。

 

三十

天下惟不好善者無事。天下惟好善者最多事。其說何也。好善者心雖誠。而未必其極誠。故天若不知其為好善也。而所加較未好善時。尤多拂意。天蓋試之也。非倒施也。天蓋磨之也。非逆行也。所以自古聖賢豪傑。負拯救蒼生之心。抱安定社稷之志。而淪落窮巷。必至不堪其苦。然後發達。今之為善者可推矣。陳胡諸子於此。功可謂盡厥心。發厥願。而諸不暢遂。將謂善無效乎。抑將謂善有效乎。清夜圖維。幾怠厥善。吾故即古人以發明之。而諸子之疑。庶少釋矣。諸子之善。庶愈力矣。

 

三十一

人不能得進境者。私心累者半。貪心累者半。高貢偏僻累者又半。而實由於從善不如流。聽誡不速改。以至聖賢仙佛諄諄提撕。不能信之。堅而執之。固爾輩從事於斯。匪伊朝夕。凡吾巽言之。爾輩實守之而體驗者。有矣乎。無有也。凡吾法言之。爾輩凜奉之。而弗忘者有矣乎。無有也。動存一腔私念。謂仙能久降。吾已久侍。仙必加我以富貴福澤。子肖孫賢。婦聽妾順。與來生善報。靡不如意而獲。且謂勞勞數載錢鈔未惜。是必無不我厚報之理。不知爾計左矣。此係妄想。智者不存是心也。爾輩能聽吾言遵吾教。吾即力保入善籍。否則雖千百金。亦袛為粗功耳。爾輩中人人豈無善。人人豈無惡。而以吾教導其間。有惡減於彼。而成就於此者。有善增於前。而又削於後者。即上所謂數累之故也。吾深為爾輩惜。吾終為爾輩望。一言以蔽之。曰。改之為貴。噫吁。嗟乎。惜哉。何性情之不化如此哉。自吾闡教於茲。得諸子為之追隨。意以為涵三宮齊雲壇之勝會。可再見於今矣。乃訓迪有年。本欲諸子性化其偏。情化其偽。而諸子竟不果。吾於天人理欲。辨之甚明。誠正修齊。提之甚顯。更欲諸子。復其性平其情。而諸子亦不果。吾又以下元甲子。不為良時。不為佳會示之。諸子有悟者。有不悟者。不識此身。尚不可知。吾性何寄。吾情何託。吾性無寄。吾情無托。自不宜任吾性。任吾情。以速敗吾身。奈何只圖目前。而不虞後事乎。夫風將起。而鳥尚覓巢。雨將來。而蟻尚徙宅。物具靈明避凶趨吉。人何蠢蠢乃爾乎。吾憫之憐之痛惜之。咨嗟而嘆息之。示以淺言指以近理。庶冀諸子。悚然思。憬然悟。以變化其性。變化其情。而諸子終不果。士者方矜其才華。商者又詡其能幹。富者以銀錢為性命。而不舍分毫。貧者以時運之艱難。而益生計較。此固吾見之熟。而試之確者也。獨不思。此亦性情所使。茍能制其性。制其情。又何至逐逐役役如此哉。至於性發而不恕人。情私而不公人。尤吾言之淚下。食不甘味。坐不安席者也。噫吁。嗟乎。惜哉。吾恐諸子長欲親吾。將有不能如願之一日哉。

 

三十二

生等既幸太平。幸有好父兄。又有好時日。理當置外務於不問。一心專誦。期為一世。學成名立之士。方是儒者心胸。生等非不自愛。而讀書一念謀利。又一念既有以紛其志。則於學問中。即低一著矣。自今以後學董子之下帷。效范子之劃粥。飽德不飽味。圖道不圖家。各求實功以儲國選。苦盡則甘來理必然也。生等沐吾教導。總不長其學識。徒以俗見俗聞自矜。如禮者體也。凡事合體禮斯存焉。祀神奉先不吝於物。所以明敬也。而區區自守者。每遂一己之私。而失先王之教。即如親在。向爾索雞豚。爾豈必因不忍而阻止乎。向爾索魚鼈。爾豈必因好生而違背乎。觀此則禮之所在。亦奚辭焉。爾等春祭吝用一羊。以自明其不好殺。勢必同梁武之治而後可。昔子貢惜羊廢禮。孔子則惜禮存羊。千古至正之義。昭然若揭。何弗借思乎。以後行其禮。即不必行其仁。行其仁。則不能行其禮矣。

 

三十三

諸子遵吾教導。諸事均作得井井有條。但少一箇忘字耳。所作皆係於心。不能過而不留。吾故謂少一忘字。人固以行善立功為務。尤以忘善忘功為貴。諸子少作一善。輒自喜曰。吾作善矣。未有以善為當作。而不存於心者。少立一功又自快曰。吾立功矣。未有以功為當立。而不蓄諸念者。上天未嘗不許諸子善功兩端上天。究未嘗即許諸子善功兩諯。蓋惜其不化善功之迹。而多善功之見也。諸子勉乎哉。進於過化之境可也。遠來諸子。侍吾數次。以吾必有異傳耶。非也。天地之道曰剛。曰柔。正也。而非奇也。人倫之道曰孝。曰弟。正也。而非奇也。循正路則坦平。尋曲徑則荒謬。謹之。凜之。勿違道。而並害乎道也。人生只講一箇理。理只講一箇情。背理違情。不近人情即為大惑。長此迷謬堪惜也。

 

三十四

人生凡說話。一切先要在心上等量。等量如此。人不樂聞此語。我即弗吐此語。人係器小。我說話更要謹慎。每見有其人。於我原無嫌隙。一旦棄絶我者。必出言少檢點耳。我言之無心。彼聽之有意。故生出許多故事來。是以君子貴慎言。

 

三十五

凡舉一大功。先要內和。方能有濟。一切事務俱要相商。不可自傲自執。即有不下氣事。亦當以心量心。自然氣下。大功方始得成。

 

三十六

酒傷血。宜少飲。煙傷五臟。宜絶吸。氣傷肝。宜調和。財傷命。宜輕視。教子以方。持家以儉。行善以勇。好德以誠。庶幾不愧吾壇之士。至於宣講諸生。出在外方。先以樸誠。繼以端。方則品行立。而言易動人矣。凡饋送之餘。當權之以義。勿得苟且授受也。

 

三十七

吾牽合諸子到一處。諸子數百年因緣。於茲聚會。諸子須念此因不偶。此緣不易。視為骨肉一般。有痛癢則共念之。有吉慶則共賀之。有凶喪則共弔之。至於言語間。更宜彼此相諒。方不失此良緣良因。且既共祖堂。均是同輩。勿存秦越之見。諸子和。則諸子之親。亦長安於此矣。無論遠近。春露秋霜之節。來茲祀事。方不至有名而無實也。

 

三十八

吾今而知成功之難也。矜材者徒自逞其聰明。而負氣者又不甘於聽命。彼也一心。此也一意。彼心惟恐其被人抑。此意又嫌其被人非。於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是。而凡有見有能者。皆視為卑不足道也。而旁觀者。亦聽彼之恃才傲物。而不與之爭。即至事機覆壞。亦惟偷視冷笑而已。此成功之所以難也。今廟宮粗成。而一切利益之事。尚未大舉。正宜協力同心。共襄厥成。化彼此之見。遇事相商。期於有功而無過。有得而無失。方不負吾饒舌數年也。

 

三十九

昔紂有三千。離心離德。武有十亂。同心同德。紂之所以亡。亡以此也。武之所以興。興以此也。治國如是。修功亦然。今爾輩創建此廟。同結善緣。固千載一時之良遇也。竊慮始焉。協力一心。繼焉各立一心。亙相牴牾。亙相報怨。將非常之盛舉。敗壞于獨斷獨行。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爾輩念哉。否則將貽外人笑也。吾春日好遊。遊者所以得天地沖和之氣。秋日亦好遊。遊者所以出天地伏塞之氣。吾去歲曾遊於武當峨眉等處。今春又復遊過江陵。邇來秋將盡矣。吾欲攜人遊青城之五竹喦。諸生願從吾遊。可擇行期以行一時之樂。

 

四十

上元考較綦嚴關防。月餘不覺春光之又至矣。至今目覩山花。耳聞啼鳥。發吾活活潑潑之心。殊覺爽快。真難得此韶華也。

 

四十一

吾心如山之峙。如水之平。峙則無所撼搖。平則無所動盪。物與吾有形迹。吾與物無爾我也。恩怨悉忘。親疎胥化。吾只還其本然不滓之天。而偏全曲直得失。是非悲歡哀樂。於我何加焉。故謂之為閒道人。爾輩知此。亦養心立命之一道也。

 

四十二

失田得田。一憂一喜。人如買業。萬用不得低色銀兩。失業之情可憐。厚德之積在茲也。銀足九八若歉分毫。皆有過錯。蓋天惡人之刻也。

 

四十三

吾嘗執人與物。而問於莫是翁曰。人貴乎。物貴乎。人賤乎。物賤乎。莫是翁勃然作色曰。先生何等人於物哉。彼人也。五穀以為之食。布帛以為之衣。蓋造以為之居。科第以為之貴。倉箱以為之富。其視披毛羽而戴尾角者。真不可與鳥獸同羣也。先生何等人於物哉。吾曰。聞子言是人貴而物不貴。物賤而人不賤乎。莫是翁曰。然人誠貴也。物不貴。物誠賤也。人不賤。吾曰。子貴人。吾且不與之言人。子賤物。吾試與子言物。子獨不觀夫遊蜂乎。奉一王以終身。出入與從。遷徙與共。居然明君臣之義也。子獨不觀夫烏鳥乎。養育之恩。劬勞之德。必思補報。居然深孝子之情也。子又不觀夫黃鵠乎。故雄失。則七年不雙。晚獨宿。而不與眾行。固亦知貞操之宜立者也。子又不觀夫鷺鷥乎。逍遙閒逸於沙渚。得食則食。饕餮無心。固亦知廉潔之宜全者也。至若蜾嬴負子之仁。螻蟻報食之義。雁行排序之禮。知風覓巢之智。趁時催耕之信物也。而為忠為孝。為節為廉。為仁為義。為禮為智為信。班班可考。雖物其身。而儼然人其心矣。子又何得貴人而賤物哉。且子自撫生平數端。克盡與否。其克盡也亦分內事。無庸表異於物。其不克盡也。則人也而物不如。即欲自等於物。物將譏為不類。嚴絶而痛斥之。尚悻悻然曰。人貴而物賤乎哉。莫是翁聞吾言。默默無以應。且愧且悔而退。

 

四十四

予於甲寅之秋。八月廿六日。天高氣爽。夕陽在山。閒步於綠竹之溪。見一老漁。蓬首跣足。有餓殍色。背破網歸。至溪右之密林處。茅屋幾塌不蔽風日。一老嫗出而迎之。相與絮絮。不知所云。頃則老嫗且詈且悲。而老漁亦復仰天長歎。予異而詣之。老漁曰。予世家於茲。祖若父皆以漁為業。幸飽煖。及愚則運否甚。餬口之資。賴此以少給。而斷炊不時。凡四娶育五子皆殤。今只餘夫婦二人耳。每出網捕。爭取者日益多。又復溪之上下數十里許。魚不滿寸。市之亦不售價。生計日絀。今晨炊未舉。強步網取。日西無一獲歸。老婦怨痛耳。予聞之慨然歎曰。天之生物原不禁貧乏者之採取。而取之以時。物猶得滋生繁育。取其大者。小者尚遂其生。若並小者而亦取。是天方生之。人即殺之。滅其生理。絶其生機。天甚不快。況一人殺之。物猶有漏網之時。人人殺之。物並無逃生之路。天豈忍聽人之戕賊如此哉。彼老漁者。相繼業此。其殺也。擢髮難數矣。至本身而四娶五育皆殤。炊烟屢斷。蓋亦有所由致也。使老漁能棄此業。別圖生活。或者不至如斯。而終托跡溪流。羅之殆盡無惑乎。老且因也。術之不可不慎也。有如是夫。予因作老漁說。以戒世之過戕物命者。

 

四十五

余化一鄉人。遊於臨卭道左。遇一叟。鬚髮皆白。衣短布衫。背負一囊。且行且住。若不勝其力者。然余問何負。叟曰。負粟。問何之。曰。將鬻于市。余曰。叟有子否。叟曰。有子三人。余曰。何不使子代。叟曰。余三子各爨。自謀之不暇。誰願代者。語畢叟去。余嘆曰。斑白者不負戴。王政所以安老也。有事服其勞。弟子所應爾也。今皤然一叟。不得扶杖優遊。尚苦卓如是。以是知世道不古也。殊令我思三代而不置也夫。

 

四十六

有一白生。失其名。趾高氣揚。向吾突然而語曰。夫人處窮廬守陋巷。抑鬱殊甚。吾欲造臺沼起樓閣。日延賓客。夜擁妻妾。笙樂不絶於耳。脂粉不絶於目。庶幾暮樂而朝歡。吾曰。真人生得意事。白生又曰。彰身有耀。適體宜華。短布粗衣實形謭陋。吾欲夏涼昔葛冬狐裘。錦繡綾羅為我服飾。吾曰。衣裳楚楚曾載咏于風詩。白生又曰。博奕之中啟人智慧。能遣能慮能消歲月。吾欲喝六呼么賭勝負。表揮霍。吾曰。逢場作戲人人有之。白生更曰。鳥獸魚龞實為佳殽。吾欲畜鷹狗。操彈丸射飛逐走。鮮鯉佳鱗網罟而獲庶。適口多異味。而杯盤亦生色也。吾曰。弋于山。網于淵。亦游藝事也。無足怪。白生聞言。欣然得意而退。或責吾曰。先生一生好說因果。好下針砭。今聞白生言。不惟不開誠阻抑。反隨聲附和。奈何。吾曰。否否不然。譬如攻金石不受刀錐。愈力攻之。則破斧鈌錡無益也。白生負其盛氣。滿假已極。即與之言。如對豕語耳。或曰。然則聽彼縱恣乎。吾曰。吾聞之。人之邪淫。不自覆藏。不自悔悟。詡詡然尚自以為得計。天將奪其魄而降之。罰矣。吾又何言之有。不數載。白生果以驕縱死。或乃恍然語曰。吾今而始知先生之不教者。皆棄物也。然則人幸為先生所教。勿為先生所不教。庶可以全其為人矣。

 

四十七

有好道子。自號清白居士。經年訪道越嶺。渡江不辭跋涉。一日憩于野亭。遇一長者。皂巾藍袍。坐石橙上。搖塵尾不輟。居士向而揖之。相與談論。并道其學道之切。特訪明師。長者曰。道道道。妙妙妙。妙妙妙。竅竅竅。知竅知妙。知妙知道。語畢而去。居士異其言。隨起牽其衣曰。幸頃遇何遽行。長者曰。子不我識。坐此無益。居士乃跪而請曰。長者幸教弟子。長者曰。千金尚不能賣。豈途遇而授受乎。若果問道。容後至子家。遂辭去。居士候于家。數月不至。渴慕益切。夏日庄外看禾。長者飄然而來。居士甚喜。延之入室。供以酒食。一切禮貎出于至誠。朝夕拜求大道。長者隨應曰。順成人。逆成仙。欲修仙。須把乾坤顛倒顛。餘無一語相示。後居士獻白鏹矢。誓言。乃教以採取搬運之法。其實已入于岐路矣。并不示下手功夫。遽言烹煉。言火候。究竟嬰兒姹女。相隔天淵。黃婆何曾牽引。遂使水不能上升。火不能下降。壅塞中宮。頭眩腹脹。食少神昏。呻吟床第。漸至不起。而長者已莫知所之矣。吾因嘆盲師之害人。如此其甚也。而塵世之學道。被盲師欺誑者。蓋擢髮難數矣。可慨也夫。

 

四十八

人生年近古稀。精血就衰。宜力澹嗜欲。安定神志。一切家事子孫之計。可不必勞其思。而動其慮。思我一息尚存。固如是矣。倘或淹淹不起。又將何如。孔子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蓋得者喪名之具。亦損身之媒也。夫既往之光陰不在。將來之歲月無多。哲士知幾。謝卻時慮。靜養天年。斷不可終日終夜而猶縈擾不甯也。

 

四十九

如金如玉。士之品也。諸子歷學有年。卻不以金玉自待。言多浮躁。行多粗暴。全無一點涵養體度。常人并處。不覺其粗。雅人同居。則自形其俗矣。吾故曰。不以金玉待其身。

 

五十

居心自善。不如與人共善。鄉黨中。有可勸者勸之。有可戒者戒之。勸戒昭然。即是成己成物工夫。勿視為淺也。茍一切諉為非切身之事。則居心先左。蓋人要生有益於人。死有益於世。雖婦人孺子。莫不感吾之勸戒。而翕然丕變。從此做去。功莫能量。

五十一

人莫把己身看大了。又莫把你身看小了。看大己身是謂輕狂。輕狂則無福。看小己身是謂局促。局促則無量。於世故中。甯卑人一等。不高人一等。則不自大。而人自重之。於德善中。不讓人於先。恐落己於後。則不自小。而人自欽之。兩者當亙而用之。

 

五十二

眼界不寬。則心思多蔽。古人學古。皆從觀覽而來。如欲學忠臣。則當讀忠經。如欲學孝子。則當讀孝經。其他可類推也。欲清之。心思澁甚。須於靜夜黎明時。掃室焚香正襟端坐。莊誦南華法言等經。及古詩歌等類。則心自清靈。清靈自不滯於物。不蔽於心。久久有魚躍鳶飛之趣。到此地步吾更示之。

 

五十三

士之所貴者。貴有優容之度量。尤貴有振作之精神。有振作之精神。天下何事而不可任哉。子卻少此二字。是一生之累。何也。不振作則心志頹。心志頹。而可已者。已之。即不可者。亦已之矣。勇於聞勇。於行何以稱焉。

 

五十四

人生所當盡者。有本有末。本先末後。兩者有次第無重輕。子四十以來知敦本矣。此得其所先也。但於末節多未講究。有缺陷焉。以後盡末節。如敦本始。則不至細行不矜。而累大德也。人不在讀書與不讀書。而心地俱宜。勿昧慈者。此心剛者。此心不屈者。此心不謟者。此心何謂慈。如孝弟之良是也。何謂剛。如不甘人下。欲出人頭地是也。何謂不屈。羞惡之心致也。何謂不諂。傲骨自在。無所枉撓也。人於此立定腳跟。立定志向。內盡其職。外重其身。人縱不我貴。而我自貴。人縱不尊我。而我自尊。

 

五十五

近日全賴士輩維持風化。人心澆薄。世途險巇。不有士以整齊之。有不堪言者矣。爾輩甯受迂腐之名。逢人講些三代以上話。使奸者。巧者。頑者。愚者。強者。弱者。皆聞言而戢。其私革。其惡奚。啻木鐸之教。責任所在勿得推辭。

 

五十六

陶子根器不薄。孝友性成。吾因與之講道論性。布天梯而欲其步。挂雲帆而冀其登也。一生無他。只憂貧一念。時常縈擾於心。不知富貴窮通天命。有在貧而非病。正助清修。若顧慮頻生。阻卻無限進境。自吾提覺之後。不可猶效韓宣子之故態也。

 

五十七

人無定命。人有奪命之時。視人之自為耳。當日斐度了凡諸子。命極淺薄。而不以命為役。獨以人事為功。命終莫如之何。子於起居。食息時自問。人事盡否。未盡則勇往直前。已盡則益加策勵。似此方是奪天手段。未至斯境。不可歸咎百端。

 

五十八

人生世上。雖不能獨幹大事。獨成大功。而玉成大事大功。亦不負天地生我一場。勿以無益之事而勞形。務以有益之舉而盡力。則生生世世留為美談。况此功創古希有。正宜認真扶助。語云。萬兩黃金不足恃。惟多功德榮子孫。體之可也。

 

五十九

凡人心要虛。要靈。要活潑。要圓通。心非無物。心究不物。心非不事。心究無事。養其清空。渣滓胥化。朗然如明鏡之高懸。如冰壼之照鑒。則魔境自消矣。

 

六十

人年即幼。須小子而具成德之稱。方不負此年少。遇一益友則親近之。遇一損友則疏遠之。居塵囂之地。目所見。耳所聞。身所接。每多快樂事。即於此時放開智慧。思及樂極愁生。興盡悲來。古今大抵如是。為之謝卻邪人。舍卻邪徑。終日閉戶讀書。以探聖賢實學。不求眼下浮名。遇有可矜可憫之人。則矜憫之。遇有當作當為之事。則作為之。如登高然。層纍而上。轉瞬即步雲霄。回視下方。則有天壤之別。此真快樂事也。至於父母。乃本根之人。子道無虧。方獲天佑。而報親不在酒體肥甘。而在克守家聲。無一事不可以對父母。無一言不可以告父母。如此則親安而子道盡矣。本即報矣。

 

六十一

宣講一事。近時所極不成事體者。莫過於好開奇傳。好尋奇案。好歌新曲。致使愚夫愚婦喜聽。而無感發。以後勿好新奇。仍從正大。一切忠孝廉節。俱要發出古人心。事志意庶。古之忠孝廉節。昭然於千百載以下。而啟愚感頑。始有實效。

 

六十二

吾闡化蜀西。非僅為一州一邑計。將欲由近及遠。使多方向化。滌舊染之污。開自新之路。而觀望不前者實多。吾又安能招之使至哉。所惜。失此良因。迷途莫返。士林則誇文采風流。終鮮德行。商賈則矜經綸才幹。卻少老成。以及諸色人等。皆妄想妄為。不返本而還湻。此世風之所以不古也。今爾輩值末運之年。尚有悔悟之念。吾故欲引之於至道。若果能從此洗濯身心。盡厥忠孝。復其仁義。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一切世態。視若空花。則豪傑之士。斷推爾輩。

 

六十三

宮中舉行善事十條。一惜字。二養節。三義學。四施棺。五施地。六施草衣。七施醫。八施藥。九放生。十印送善書。至於諸般善舉。隨時隨遇。隨緣為之。故不盡書。現置水田數百餘畝。可足於數事用。尚不足於事事用。每望大善同歸。慈航共載。然亦只為好善者道。未可為外人贅也。爾承忠厚之遺澤。綿一綫之流傳。當放出大見解。大智慧。超然特出。作利人利物等事。修善修福等因。不擇時不擇地。隨遇為之。以保己身。而報親恩。以求消阨。而福閤族也。

 

六十四

謝氏父子叔姪兄弟。雍雍一堂。已屬僅見。又能遠來竭誠。足見善根。但行善有利即有害。非善之果能害人也。行善而至迂拙處。害即伏其中矣。爾方風氣不甚湻樸。以孝友帥之。此得其大體也。至若誦經禮懺。修齋度拔幽魂等事。則迂拙甚矣。禍每及之。近有炫左道以惑世者。此等會場斷不可入。慎之慎之。

 

六十五

行善如耳鳴。自知之。自信之。不求人知。不求人信。方是真善。不勤於始。而怠於終。方能全善。不希利益於目前。不期獲報於異日。方能忘善。如此行去。善益大焉。且善不分遠近。不論難易。善乃普遍。

 

六十六

尹子等積善有年。近今一大善舉。爭先作去。如輸將一事。望之甚殷。需之甚迫。不有出而應之者。國事何以濟。君心何以安。試想人生在世。貴存忠義。今日國庫空虛。不得已而求之於民。民即當體不得已之心以任之。思我祖宗。及我父母。及我本身。子孫世代。食其土。蒙其教。安其業。未嘗苛虐。其一二君恩。不較重於親恩哉。親有欲子當遂之。君有令而忽之可乎。或以身倡捐。或以言勸眾。務令鄉村城市。均知此義。爾輩效忠之日。其在茲乎。

 

六十七

近時愚頑。全賴宣講勸懲。備至感化無窮。於講時務有一片真誠。獎勸誘掖。多方開導。不可立論荒渺。不可有心譏眾。不可故意嚇人。果能忠告善道。斯至情至聖。流露於齒頰之間。未有不動人聽者矣。

 

六十八

性和。尚無他過。且賦性仁慈。合吾慈悲心。吾喜收入門下。凡吾收入者。不下千餘人。不知者謂吾在傳道傳丹。而不盡然也。人有一德可嘉。一行可取。吾即不棄。亦憐才意也。

 

六十九

宗族而外。最親者莫如鄉黨。蓋不特不可以富而驕貧。不可以強而凌弱。而於矜孤恤寡。敬老慈幼。及施濟等事。皆當勉力行之。

 

七十

孝為人本。本立道生。有推之百為而皆準者。今人每好登山朝佛。求嗣問財。吾謂不必遠求。只在近所門內之地。活佛居焉。果能克共子職。無忝孝思。則佛神佑之。吉慶隨之矣。

 

七十一

飲食之中有禮存焉。如禮載。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一。皆從禮品節而出。逾禮則犯分矣。庶人較天子諸侯則遠甚。較大夫士則亦遠甚。即家擁厚貲。而有禮以限之。不得越分。奢侈若一品一味罄。貧漢數月之費。未免天心不樂。惟舉箸之下。即念及宇宙間。此刻斷炊者不少。則侈靡之習自然消阻。亦惜福之一道也。

 

七十二

安逸非所以保身。實所以惰身。身惰則志與心隨之矣。故陶侃運甓書齋。劉琨聞鷄起舞。其克自振作如此。古今遂傳為美談。

 

七十三

勿欺二字是成人門戶。凡事之不能告人心之。不能對天處。皆是欺惟。孝子不欺於親。忠臣不欺於君。良友不欺於朋。清白不欺於天地。正直不欺於神明。此是聖賢種子。勿淺看過。

 

七十四

凡事不可由己。由己必不能由人。不知好惡。同情人已一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袛知有己。并強人以從乎。已是將強牛之性。為馬之性。此不近情之甚者也。是謂偏私。是謂乖僻。

 

七十五

身雖六尺。妙合三才。時時持之以敬。事事矢之以畏。敬畏深而縱恣少。凡辱身賤行之事。皆不敢為。斯始謂之守身。斯始謂之孝子。

 

七十六

義者。事之宜義。所當為不為則懦義。不當為為之。則失辨義之特識。固在平日。亦在臨事。若事一至而毫無主宰。從違莫定。人謂其無勇。又謂其無謀識者。則謂之不知義。

 

七十七

人每樂人知。憾人不我知。此是邀名。務外心病。不知人即我知。於我何加。人不我知。於我何損。孔子曰。不患人之莫已知。太上曰。知希我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則知不知在人。而可知自在我。

 

七十八

天將雨而商羊舞。天將風而燕雀飛。凡事有其機。先時者機洩。後時者機滯。惟迎機而任其自然。少卻了許多逆意。亦少卻了許多煩惱。

 

七十九

錢字從戈。利字從刀。人以為肥身之物。吾以為賊身之矛。君子則袛於德性憂。欠歉不於財物爭嬴餘。

 

八十

夜行則惡其昏暗。徑行則憎其荊棘。人之同情。而此心之昏暗則不自知。此身之荊棘則不自去。其疏於防檢者。實自荒其心志矣。

 

八十一

籬破知補。水溢知防。慮其害己也。而一身之愆咎不防。而堵之不悔而補之。是猶開門揖盜。而安於泛濫矣。害孰甚焉。馬行千里其價百倍。以其能致遠也。然馬以千里稱。羣馬之中往往有之。尚非超群而絶類者也。孔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人可憬然思矣。

 

八十二

善馭車者。六轡在手。縱送自如。一日而可行千里。即高山深谷。顛覆可無憂。善馭人者。百情在心。包含不露。一和而可納千人。即姦邪偽妄。感化於無形。

 

八十三

燕雀在堂。不知巢之忽覆。蜻蜓在圃。不知網之已張。人即處順安常。而思患預防之心不可少。所以君子安而不忘危。

 

八十四

雨暘時若。則百物生。雷風鼓盪。則百物暢。人負陰抱陽。分天地之餘氣。不思有以充足之。反戕賊之牿亡之。不幾深負天地生我之乎。故靡靡者常屈。而超超者常伸。

 

八十五

日盈則食。月盈則缺。山盈則崩。水盈則溢。這個盈字。名美而實不美。人欲持盈。莫若守謙。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人道惡盈而好謙。鬼神禍淫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八十六

象因齒而焚身。璧因懷而獲罪。石崇豪富。莫保身家。宣子憂貧。幸聞規戒。觀此則知人之不善處富。不惟招怨喪名。且多亡身召禍。惟不自富其富。處之歉然。視之欿然。庶不至多藏而厚亡。

 

八十七

關弓則知避。操刃則思逃。懼其傷己。人人同情。不知忌刻。多攖兵刃。言語每召戈矛。一切利己損人。皆危身之具。欺世敗俗。悉喪命之根。惟君子坦坦平平。兢兢業業。晝無戮身之憂。夜亦無驚心之夢。

 

八十八

雞則鳴更。犬則吠盜。值其時而不鳴不吠。人將殺而烹之。謂其無信也。夫人頂天立地。此身之關係匪淺。若無信則無主。無主則無為。孔子曰。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八十九

范子累代積德。兼一生繩墨不踰。又能孝友。陸婣任卹。又能戒殺放生。又能行端舉正。又能教子有方。真翩翩然。濁世之超群脫俗者也。微斯人吾誰與歸。

 

九十

凡人當思我身。是父母之身。不能顯揚其親。不足以為人子。夫所謂顯揚者。豈必巍科高第。前呼後喝哉。如我能孝弟。則顯親以孝弟之名。我能忠信。則顯親以忠信之名。我為善。我之親即得善名。我為惡。我之親即得惡名。善惡在於自作。而親名隨之。人子可不慎哉。

 

九十一

人之生也都愛尋樂處。不知樂不在樂中求。而在不樂中求樂。烟花遊戲。歌舞風流。如朝露晨霜。轉瞬不見。不樂中求樂。則知慮後。知奮時。知刻苦。知艱難。事事謹凜。步步戰兢。則樂在其中矣。然我樂矣。當思人猶我也。何妨使之同樂。物猶人也。何妨與之共樂。仁民愛物之心存。而天報日益厚。積善修福之念切。而子孫日益昌。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也。樂乎不樂。

 

九十二

人至半生。半多可已之事。人苦不知而不已。遂因不已。惹出多少煩惱來。吾見有朝青絲。而暮如雪者。未嘗不嘆斯人之不善自為謀也。少年多失時光。必待補於末路。四十五十補過之時。猶不知補。而營求不已。時若可待而難待。力若可恃而難恃。不如急早轉身。雖清澹勝於富貴矣。況身以心為主。心以血為衛。不顧精神而磨其心。傷其血。旋見體日衰。而病日增矣。善保身者。服藥莫若養心。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

 

九十三

為善最樂。與營名求利等事。大相懸遠。善無窮盡。以遂我之心而止。如一人一物。不得其所。吾心即不安。必使之共遊於太和之宇。吾心始安。待人待物。殊無二致。即真善也。他如造橋修路等。端或獨任。或助資。隨其時勢。便力為之。較之費於飲食衣服。應酬贈答者。真有天淵別也。夫財有聚有散。聚而不散則生孽。散之不以道。則亦生災。惟聚之之餘。先將每歲用度計過。餘即散之於鄉鄰困苦鰥寡孤獨。及疲聾殘疾一切善事上。雖散也。而天必使之長聚矣。

 

九十四

近日國事。值需財之秋。端賴有輸忱之士。子可逢人開導。勸以忠君愛國之言。激以急公忘私之義。使一人倡義於前。千萬人向義於後。則國用庶幾有濟。

 

九十五

蘇氏弟兄。蒙祖宗福庇。致有今日溫飽。須念此日安樂。而往昔愆尤。不可不急為洗濯。培植將來。況富貴福澤。惟德可久。誠能善善從長。則諸孽頻消。超祖先而福父母。延壽命而昌子孫。至大利事。至大美事。至大快事。時哉弗可失也。

 

九十六

修積不必盡以銀錢。為功德只要處一鄉。為一鄉之望。在一邑。為一邑之宗。善念日增而月茂。善言日著而月彰。務使頑者轉醕。奸者轉良。寸積而累之。如萬仞之山。可平地為也。

 

九十七

士子讀書。須先立一箇定志。思我將來出身。必與國家作一砥柱之臣。與百姓為一慈惠之師。方是真正學問。勿徒以文字。為求美衣美食計也。即或遇有不齊。而抱此志以持身。亦是范公一流人物。

 

九十八

善始尤貴善終。能創尤貴能繼。此廟功已半成爾。父出錢出力。及從善多般實。體吾教而感天心矣。但數十年後。又是一輩。特出此功永遠不朽。端賴爾輩繼志。吾於田契。每教多註人名。欲使爾輩後日。不得聽從一等不肖子孫敗壞此功也。如定規九條。逐件遵行。不視為虛文則善矣。

 

九十九

識時務者。呼為俊傑。蕭彭鍾等。則不識時務者也。甘心茹素。每滋物議。諸子果真心修行。為善莫先於立德。立功豈必在此小節哉。近日誕妄之徒。以左道惑世。稍不檢察。禍機暗伏。諸子還不悟乎。人生皆有忠義之良。豈必出身佳民。始能盡忠哉。即如近時團練。是得以効忠時也。本朝王章聯保甲一條。昭示天下。果能實心行去。亦即忠義。雖不能藉此捍大患。禦大敵。而士豪鼠賊皆畏而不敢發。亦安靖地方之一著也。劉子勉乎哉。即費多金有益無損。

 

一百

爾小子輩。有已開知識者。有半開知識者。須念作善一途。是我生分內事。亦是我生體面事。作善之心逸日休。不比作偽之心勞日拙。既經來此親聆訓迪。當以所見所聞。盡銘胸次。作箇父作子述。

 

一百○一

古人克治身心。最嚴最密。於先聖格言警惕語外。又復自為銘盤銘劍。使觸目而警心。如程子四箴等類。難以筆錄。吾人生古人後。正宜抄寫諸銘。貼之戶牖。是亦懲心改過之一法也。而銘之令人深悚者。莫若座右銘。其銘辭有貨利者亡身之藪。嫉妒者刎頸之兵。淫戲者絕嗣之塹。貪欲者喪命之窖等語。真是明顯道破。使人讀之而汗浸。座右銘龜卜先生所作也。

 

一百○二

富有不足恃。節儉乃足恃。衣服飲食宴遊不循乎禮。多奢一次即折福一次。非傳家之道也。昔人云。一叢深色花。千戶中人產。豈知兩片雲。戴卻數鄉稅。此雖為官府而言。而奢侈之禍誠非細故。居家者亦宜鑒之。

 

一百○三

人愈自大。則拒人於千里之外。人愈自小。則誘人於斗室之中。太上曰。江海能為百谷王。以其能自下也。人當以江海之量為量也。

 

一百○四

莫謂善小而不為。莫謂惡小而無傷。莊子曰。任車未毀。童子可行。一旦傾危。顛高墮谷。千人不能安。一卵之微。彈指可麾。其為蜚鴻。振翼沖雲。罾繳不能制。以是知微善可卜吉祥。小惡可至滅亡。

 

一百○五

凡遇人有一言不是。一理不合。當從容應之。移時再為辨論。不可當面搶駁。使人無地自處。且生厭而不與之近。非接物之道也。譬諸駒犢動加鞭扑。則性愈驁而狂奔遠。逸惟順其性而豢養之。撫摩之。自然帖伏。任其駕馭。無不如意矣。

 

一百○六

懲心之法。莫先於割愛。夫愛。害心之媒也。心一中愛。則心之所向。有固結莫解者。形於食息寢興之餘。而於妻孥為尤甚。獨不思兒女之私情。實縛身之韁鎖也。我生生聖賢後。不能與聖賢爭道德。徒以不堪告人之心縈擾牽纏。不惟見絕於聖賢。亦且虛生於天壤矣。甚可惜也。

 

一百○七

天地之利有限。人之用宜節。若一日而罄數日之用。一月而罄數月之用。天地亦無此嬴餘。以給我之需。夫人節省有度。惜福殊多。子孫可卜豐足。蓋儲之者多。而流之者長也。然節可為。嗇不可為。若以嗇為節。天將惡其鄙吝。必不能使世世長守其富有也。

 

一百○八

好惡者。人之同情。我之所好。不能強人以不好。我之所惡。不能強人以不惡。然好其所當好。惡其所當惡。是謂真好真惡。故能好能惡。歸之仁人。若好人所惡。惡人所好。是為偏好偏惡。拂人性也。且好惡一偏。則是非顛倒。公私混淆。壞世亂俗。莫此為甚。所以孔孟嚴絕異端。

 

一百○九

疾風之來也。人知閉戶。驟雨之發也。人知張蓋。無非為避風雨計。而世之傷人辱體。較風雨為尤烈者。人不思避。且樂蹈之。吾竊笑其人。不學其他。而偏學赴燈之蛾也。

 

一百一○

寸雨亦可澤物。點火亦可燒山。充其善量。人人可為堯舜。縱其惡念。人人皆是盜蹠。故君子辨之於微。而謹之於始。

 

一百一十一

人惟不自滿。則含蓄自深。人惟不自小。則經綸愈大。聖賢門戶尚未識其方。遂謂已步其堂奧。此不能欺人。實為自欺。事業功名自謂力弱。憤勉不生。此非人阻。實為自阻。惟虛心以討聖學之原。大力以應天下之務。為兩得耳。

 

一百一十二

少年如春日鮮花。暢茂挺秀。然不時加灌溉。則膏液易竭。來春未必猶如是之繁茂也。是可觀花以自悟。

 

一百一十三

人固貴和氣迎人。尤貴善氣迎人。若只喜笑顏開。而無涵養以充之。實形浮偽。不足為子弟法也。且人之心當體天地之心。以心為天地之心。公而不私。一人在天地心意中。人人在天地心意中。推之恆河沙數。人無不在天地心意中。苟於起居食息之餘。惟欲己富。惟欲己貴。惟欲己安。惟欲己壽。而世之貧賤殘廢孤寡。不生憐恤。是負天地大公之心。已絕其生機之理。豈稱特識者歟。

 

一百一十四

人蓋有外誠樸。而內奸險者。不用吾之觀察。核以彼之所以所由所安。一頃接之間。聞彼談論。見彼動履。遽信其人。而親近之。愛慕之。并不於談論動履。窺其自性與否。更不於幽獨隱微瞷其行藏。若何是之謂。不識人是之謂。枉用愛。

 

一百一十五

鹵莽足以僨事。優柔亦足以敗事。處己處人。總以義理為的。事之合義合理。身任之。即赴湯蹈火亦身任之。任以事實。任以義。任以理也。若遇一事。始則慷慨。繼則狐疑。終則置之度外。此皆優柔寡斷。一生鮮成幾宗大事。并失卻了許多義舉。

 

一百一十六

治私工夫。實難多得。昔有其從子抱疾。終夜數起詢問。其親子抱疾。雖終夜未一起。而心之驚懼。憂慮夢寐不甯。較前之數起。則有真偽之別。此即私也。治得去此等私。自然衷懷坦白。可以對天地質鬼神。而幽獨無愧怍矣。

 

一百一十七

天之生物。俱有用處。如鳥則鳴春。蟲則鳴秋。當春鳥不鳴。則發育之機不著。當秋蟲不鳴。則嚴肅之象亦不著。是鳥蟲等。皆有用於天地。而人之待用於天地宜何如乎。縱不能為天地立心。為萬物立命而有功。於世有益於人。諸大事當身任之而弗辭。否則成自了漢一流人物。

 

一百一十八

淺近之說不難立解。惟講到理字上。則進一層。更有一層。實難盡探其奧。如地之理與天之象互為對待。與人之命互為相生。非淺見者所能窺其微也。若只執陳說。而未會其竅。不必東指西顧。貽誤世人。能解地理者。先參天後參人。天人相貫。始通照曜。始通呼吸。斯謂之地。斯謂之理。

 

一百一十九

人情援勢者多。忌勢者尤多。以彼之勢。不如我之勢。於是百般計較。必挫折我之勢而後止。必傾倒我之勢而甘心。當此一出一入。如臨於谷。稍不堤防。未有不中其毒害者。君子則知遠害。其道在守之以謙。

 

一百二十

人孰不欲亨。孰不欲長亨。而不能如欲而亨者大半。蓋天不錫我以亨。何以得亨。何以得長亨。惟平日心可質天。事可告天。善可格天。自然履亨衢歷。亨通而自少至壯。自壯至老皆膺。亨吉於無盡。

 

一百二十一

田舍之子。霑體塗足。經年辛苦。固是方食之計。而衣食只可養家。不能肥家。惟力田之暇。不廢讀書敦倫。立品修德行仁。則真肥家之事。

 

一百二十二

武周達孝。在善繼善述。則知繼志述事。人子宜然。若以父志為不必繼。父事為不必述。則父之志與事。遂泯沒而不彰。所謂其父拆薪。其子弗克負荷者。尚得謂孝乎。

 

一百二十三

杞梓在林。不能使榭樗樞之不並植。鳳凰在郊。不能使鷹鸇之不並生。麒麔在山。不能使豺狼之不並長。龜龍在沼。不能使蝦蟆之不並育。人生兩間。賢否不一。良莠不齊。必峻其門戶。病其浼污。嫉惡如仇。獨行踽踽。則與世太刻。卻少包容。是未體天地含宏之德而純。是血氣之私。非處世之善道也。

 

一百二十四

塵世。佛家謂苦海。又謂火坑。誠見人之憂喜哭笑。幻若戲劇。生老病死。速若蜉蝣。以苦為樂。以危為安。足可惜也。人縱不能免此八字。而家事子孫之計。得半即止。不迷茫於空花。力樹滋於實。果累行積功。異日撒手歸去。自有面目見我老閻。示劉子蘭。

 

一百二十五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千般罪過。一悔便消。是天不絕人以自新。人當幡然而舍舊。且世間樂事。惟道義中為。無盡倫常中為。無窮若果。孳孳為善。則體舒心泰。較之有損無益之樂。孰得孰失。不辨可知。抑人生上貴。能承先澤下。貴能則兒孫。若袛庸庸碌碌。無一善足稱。無一德可錄。直謂與木石居。與鹿豕遊耳。示宗甡。

 

一百二十六

玉蘊於山。璞誠寶貴。若攻之則破不足珍。人之身亦猶是也。守其遺體不敢毀傷。則陰隲在其中。品格處其中。福澤亦在其中。所以君子守身如玉。示儒芳。

 

一百二十七

厚德足以載福。敦厚足以立基。厚者薄之對也。薄則輕薄。則刻薄。則狡薄。則滑。以之處己。與忠恕悖。以之處人。則誠實亡。而一生之福祿。必由是而削。少年子弟。宜深戒之。示定楨。

 

一百二十八

為學如行路。然進一程。又有一程。即遙至百千程。亦必步步走到。半途而止不可也。所歷之程已過大半。僅餘數程輒止。亦不可也。惟蹈實行去。直完其所期。到之程雖愚也。必明矣。雖柔也。必強矣。是在有志者。示興俊。

 

一百二十九

虛心下氣之子。每樂聞規戒。有規戒則守之不忘。痛自改過。雖無父兄。心裏儼有一父兄。雖無師長。心裏儼有一師長。不面從而退毁時。即戒以創心。此等人有受教之誠。斷無有不成材之理。示正中。

 

一百三十

文昌陰隲文。乃傳家之寶。太上感應篇。實保命之符。時觸目而警心。自循規而蹈矩。立德立功。體先聖之訓典。敦孝敦弟。盡子弟之儀文。戒殺好生。敬字惜福。與匪辟遠。與良善親。為人如此。家道長興。示樹勳。

 

一百三十一

禹惜寸陰。侃惜分陰。一聖一賢。見得人生歲月疾如電火。多一日曠閒。即少一日德業。且古人三餘學足。何嘗片刻放過。即不在學中。而守正業為正事。亦須惟日不足。若坐失時光老至。嗟悔無及矣。示祖昌。

 

一百三十二

天地間富者二三。貧者八九。豐年尚可聊生。歉歲即難養活一家數口。斗米千錢。兼以囤積居奇。倉儲閉糶。惟困處呌餓而已。孺子何辜。啼饑不已。老年無計。莩死殊多。當此眾口嗷嗷。實屬憂心戚戚。出倉粟則百弊叢生。捐米貲則萬人難給。惟設廠煑粥。可暫可久。救荒之策。莫善於此。有力之家相與玉成。積少成多。煮散窮困。厥功匪細。示彭子衢。

 

一百三十三

人當大著眼孔。莫為巍巍者所煊赫。蓋功名富貴。數之無窮。見之實夥。一人而我豔之。人人而我豔之。將有豔不勝豔者。究之於我何加。惟修德君子。是為聖為賢地步。雖與之執鞭可也。示本堃。

 

一百三十四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人欲致福。莫先修德修善。修德修善福之基也。自古永膺多福。或在其本身。或及其子孫者。必其德之積久而彌光。善之充類而至盡也。子修德修善。有勇心而無退志。天其將福女矣。示姚子福。

 

一百三十五

人生四體皆貴。而貴之中亦有賤者。如足是。蓋足日霑泥塗。不比他體之潔白。古人著履。朱履文履。而外盡著賤履。不似今人之華而且費也。然此沿襲既久。殊難返古。惟在誠樸之子。不趨時和俗。斯可挽其一二。示正中。

 

一百三十六

出家者。舍父母兄弟而出乎家也。自此養育之恩莫報。骨肉之情已疏。似是人生不快之事。不知修行亦可度親。改裝亦能報本。若果護持庵觀。希步佛仙。是即進身之階。亦即顯親之道。示劉本明。

 

一百三十七

處家。去一私字。固是公能服眾。然只不私而不待之以和。事事嚴厲。則又啟兄弟伯叔。內外大小疑忌。非聯絡家人之法也。惟不私以示其無他。柔和以昭其親愛。則雍睦一堂。家風綿遠矣。示洪子揚。

 

一百三十八

乳燕毛豐。即可穿雲。鴨卵初脫。即知戲水。人當童年。作驚人事。出驚人語者。子建公瑾陸績諸人尚矣。而壯歲之克自樹立者。尤指不勝屈。人果能發奮振作。豈必待父兄之諄諄訓誨耶。孔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夫三年無改。則終身不改矣。示定遠。

 

一百三十九

昔有一頭陀。終日在馬祖庵外磨頑石。馬祖問曰。磨石何為。頭陀曰磨鏡。馬祖曰。頑石豈可作鏡。頭陀曰。坐禪豈能成佛。馬祖大悟。是知人之修行立功。并無止境。必不限以程途。不計以年月。恆久不懈。自然如石之可成鏡矣。示尹子衡。

 

一百四十

學者。學為聖賢也。今世之學者。每謂聖賢何人。我何能學。此是甘於菲薄。而所學可知矣。獨不思聖如孔聖。嘗曰我學不厭。賢如顏賢。嘗曰請事斯語。則聖賢原從學中來。我輩不學聖賢。所學何事。且我輩即學聖賢。尚不能得聖賢之近似。不學聖賢。豈不去聖賢門戶。遙遙百千萬里哉。我輩之生質。縱不比於聖賢之生質而生。學安勉同底於道。聖賢不許我輩學。又許誰個學耶。彼程朱周等學聖賢者也。我輩不學聖賢。將程朱周等之不欲學乎。程朱周等如不欲學。無惑乎。不能學聖賢矣。有志實學者其思之。其熟思之。示子香。

 

一百四十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此語出自聖人。今人每藉此餘慶二字。生出許多冀倖之私。稍不如意。謂先聖說誑。不知必有之說。乃據理而言。其積善而無餘慶者。亦理之不可知者也。不然孔子不應阨陳蔡。周公不必遭流言。善如孔子周公尚不克見諒於當世。况非孔子周公乎。總之積善在我。餘慶由天。退悔之心不生。累積之功勿輟,示尹子道。

 

一百四十二

主敬之學。由內及外。亦從毋自欺做起。幽獨之中。覩聞不及。稍涉放縱。暗室欺心。既難以質大庭。復無以對天帝。自是由欺而肆妄。而踰蕩。有莫究其極者矣。惟將此敬字。納之於宥密。靜則如見大賓。動則如承大祭。以私居為目視手指之地。以獨處為帝臨神鑒之時。則持之懍然。矢之肅然。而齋莊中正。自有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者也。夫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由是正衣冠尊瞻視。謹笑言慎動履。無一事不敬。無一時不敬。極之。造次於是。顛沛於是。是敬之約於一己者。悉守身成己之學。敬之推於人物者。有德盛化神之能。蓋不特敬以養其中和。亦且敬以充其忠恕。聖賢主一功夫此為切實。而後學麤浮少。講心法是所。期於謹篤之士。示鄧子三。

 

一百四十三

這箇氣字。能橫四海塞天地。發於無形。充於有用。自夫人血性一偏。而氣為其所役。吾見氣有外剛而內實柔者。有外伸而內實屈者。有外強而內實餒者。蓋直養之功未深。故浩然之體不著耳。惟以義帥氣。義正而氣自強。以道範氣。道在而氣自足。義與道所當為。氣不嫌於激烈。義與道所不為。氣不妨於斂藏。不任氣。不縱氣。不動氣。不暴氣。氣為理所升降。不為我所消長也。能柔和始能剛大。能屈抑始能常伸。然後靜則憂患恐懼之不生。動則麤疏暴厲之不作。人惟見我之有義。惟見我之有道。而不見我之有氣也。此養氣之功。所以與知言並重歟。示陶子復。

 

一百四十四

宋湻熙中。有志士聶某者。居東海。聞西域有佛。能度生死。乃擔囊徒步往訪之。僉曰。途遠甚。子何必爾。聶若弗聞也者。而竟往行數月。途人知其意者。又曰。遠甚。子何必爾。聶若弗聞也者。而仍往又數月。途人知其意者。更曰。遠甚子何必爾。聶則厭聞而揜耳仍前。往途中日暴雨淋。艱苦已極。行數載始得見佛。佛曰。子堅志如此。佛可成矣。然則人之立志。果如聶之不變不移。何患無可成之事業哉。不特此也。愚公志欲移山。精衞志切填海。人其傚之。示胡子恕。

 

一百四十五

書曰謙受益。易曰謙亨。君子有終。謙之為言歉也。此心常若歉然。不自滿假。故能受益。故能有終。蓋謙以持己則有餘不敢盡。謙以接物則不欲多。上人人生。學問德業。皆從謙字造到。富貴福澤。皆從謙字得來。所以子房不以進履為恥。廉頗不以負荊為羞。示興旭。

 

一百四十六

從理則安。從欲則危。蓋理者合天道順人情。推之百為而皆當。故曰安。欲者害心志。賊善良。極之。百念而皆私。故曰危。欲去危以就安。須窒欲而循理。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一理一欲。從心體上描畫出來。人可不鑒於小人。而勉附於君子之列耶。示呂子興。

 

一百四十七

情者。大同理者一致。固未可任意是非者也。士人逞聰明。矜才幹。每每俯視一切。處己處人。多所執拗。有出乎情理之外者。不知古今祗此一情。祗此一理。凡事當揣情度理。情理於我去得。始於人去得。若我先不順情合理。公道已失。人心難安。不可不自為審量也。後此出身加民。情理二字更不可忽。稍涉違悖。獄成誣枉。尤不可不慎也。昔魯人曾參殺人。有報於曾母曰。曾參殺人。曾母曰吾子必不殺人。繼又有告於曾母曰。曾參殺人。曾母曰吾子必不殺人。蓋亦準之以情。斷之以理。故知曾參之不殺人也。觀此則處世亦烏可無揆情辨理之學耶。示饒子貞。

 

一百四十八

世俗於父母生日。多集賓朋烹調宰割。為父母壽。不知雞豚魚鼈亦解貪生。為親生而戕物生。生理先滅。於親有礙。惟於是日。多買物命放之淵藪。多買字紙。焚之鼎爐。方是壽親之道。再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為好人。無一善不為父母而作。無一功不為父母而立。則不待稱觴頌祝。而父母之遐齡自增。即異日考終。亦登極樂。示蔡子鍚。

 

一百四十九

佛家空五藴除四賊。所以明心見性。使無受想行識。故破迷途一切之礙。今人受想行識。都為塵緣而起。愈貪戀則愈苦惱。其中之得而復失。喜而復憂。無止境矣。嗚呼。朱顏曾幾日。鬚髪忽蒼蒼。安舒之態少徵。折磨之苦時逼。誠可嘆也。惟能空諸一切。即有纒愛。力持慧劍以斷之。庶一日可得半日之靜修矣。即生活之計。在所不免。而得半則止。少卻了許多勞碌。以此修行。方能有濟。蓋一心不亂可步佛仙。非妄談也。示吳子林。

 

一百五十

父作室。欲其子之肯構肯堂。厥父菑。欲其子之肯播肯穫。人貴為克家之令。子尤貴為繼。述之孝子。否則大傷厥考之心。昔堯舜之子不肖。其不肖處在不能承父志。非大不類者比也。人若父在無志可觀。父沒無行可述。則不但自多愧怍。人將呼而責之矣。示遠近小子輩。

 

一百五十一

微員末秩。亦邀一命之榮。必如分盡職。方是小臣忠悃。當日孔子為委吏。則曰會計當而已。為乘田則曰牛羊茁壯長而已。此即盡職處。若袛出則誇餙輿馬。入則呼令僕從。而應盡之職并無奏效。清夜思維殊多抱愧。示呂子皐。

 

一百五十二

昔有王樸。陰隲人也。其子曰敏。曰敬。曰孜。樸卒。敏與敬各爭其業及器用什物。惟孜一無所取。其鄰曰。子何弗取其半。孜曰。吾受父之福田多矣。種之不盡。食之無窮。尚何復有所爭取乎。後孜謹繼父志。廣積陰功。終其身亦不見窘。然則人幸有修德樂善之父。為我子孫綿世澤於無盡。較之以金銀遺我者。其食利更多多矣。豈可因家無遺貲。而遂忘我父之陰有所遺哉。示王理。

 

一百五十三

人生利益身心得於師者半。得於友者亦半。蓋友者所以規過勸善也。然必自我擇之。益者是友。損者勿友。始獲身心之助。否則於我身心。如冰炭然矣。孔子曰。商也日益。賜也日損。蓋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與不勝己者居也。示曾子吾。

 

一百五十四

高子所志者大。見非管窺。固是超羣邁俗之士。然荏苒年華。逝如流水。亦須及時努力。不可徒托空懷。若因循時日。阻卻前修。則有志未伸。終與無志者等。甚可惜也。示南邑高子福。

 

一百五十五

良者。繫本然之善。一切忠孝廉節仁義禮智。皆從此良字發出。一人能充發其良。人人能充發其良。世自無悖逆偽妄之事。一人牿亡其良。人人牿亡其良。世每多乖僻姦宄之徒。試問人生由少而壯而老。充發者幾多人。牿亡者又幾多人。以數較之。天下約有恆河沙數人。即約有恆河沙數不良其良者。始焉。性善未漓。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長。及知識漸開。嗜欲一起。遂將天命之真。日剝月削。澌滅殆盡。而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有敢於為而不顧者矣。有寡廉鮮節背禮違道。甘於蹈而不惜者矣。然人縱不解聖賢。存理遏欲葆養天良。而羞惡尚未盡汨没也。惻忍尚時發見也。推之是非。恭敬尚日月而一生也。當斯時也。有人提醒之。曰。羞惡惻忍。是非恭敬。是即固有之良。不待外求而自得者也。則觸動其良。自能復還其良。自能擴充其良。使人人觸動其良。復還其良。擴充其良。念念在天理。事事根性真。幽獨無愧怍之情。衾影無慙恧之態。啟其性善。復其生初。不即在此哉。又如童子入塾。以孝親敬長。謹信親愛。處處引到良字上。又以不踐蟻蟲即是惻忍。不貪外物即是羞惡。不涉放肆即是恭敬。不說誑話即是是非等類。明顯道破。使之日習月熟。則不學而知。不學而能之本性。自不至昏闇而不明。而一生之成其為人。實自此始矣。是在善於訓人者。示邱子門。

 

一百五十六

人生為此。利字敗壞許多英賢豪傑。折散許多富貴功名。深可嘆惜。子能除去利心。專一向善。發堅固念。存長久心。猛勇精進。直竟善途。把這良心更要保護得緊。良字從艮。艮止也。止其所而不動搖也。良字從退。謙退而不敢。自高也。起初養這箇良。還有止息。至觸景觸物。良皆發於不自知。動於不自覺。則真良不昧。而天理亦因之流行不息矣。吾說偈曰。良是立身基。昧卻即滅理。保護如嬰兒。天心方見許。此持心之總要也。心既定矣。品斯宜講。友不得人。品不能端。夤緣勢利附和輕佻。品不能端。言語涉於肆妄。衣履涉於豔薄。品不能端。品者如玉之不使玷。如蓮之不使污。不玷不污。品乃立矣。如此方是家之肖子。國之端人。仙佛門中之根蒂。至於警惕功夫。又必自功過格始。有功記功。有過登過。悚然有畏天地神明之意。惕然有懼父母師保之心。漸而熟焉。即聖門之守敬存誠。佛法之真一不二。道家之養心煉性也。聽吾偈言。幽居暗室不可欺。去惡如鋤草莫遲。從前今日過齊補。天禍人災自遠離。作善功所以種果也。作陰功更有益於本身後嗣。如扶持老幼孤貧。買放飛禽魚鼈等類行。一次較他善利益五倍。爾於此極宜踴躍遵行。以補先人之殃咎。以延爾宗之嗣續。且主生福德男女。又何憂家口之不熾盛哉。至於遇路修路。遇橋培橋。諸好事時時為之。亦如東園之種瓜得瓜。西圃之植麻得麻也。說畢再偈。人生切莫性游移。一條大道任所之。荊棘叢中花柳岸。錯下一足悔已遲。示段子昌。

 

一百五十七

自古聖賢仙佛。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然吾語錄中。不言仙佛第。言聖賢者何哉。誠以世間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仙佛。亦猶世間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聖賢也。旦使人能德行無虧。倫常無忝。則今日可為乾坤之肖子。天地之完人。即異日可為洞中之仙子。蓮座之菩薩矣。况夫儒家之無聲無臭。即道家之常清常靜也。儒家之不覩不聞。即釋家之非空非色也。儒家之曰精曰一曰忠曰恕。即道釋家之曰玄曰妙曰慈曰悲也。推之克己復禮。何莫非取坎填離之功。盡性踐形。何莫非煉己築基之事。私欲淨盡。天理流行。何莫非一念規中萬緣息盡之景象。鳶飛魚躍川流敦化。何莫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神情。人祗要自問。可以為聖為賢。則無不可以成仙成佛。又何必舍其易而求其難哉。念及此。則謂吾語錄為聖賢之功用可也。即謂為仙佛之階梯亦無不可。

 

 

 

東園雜詠附

五言絶

澗漲

萬山新雨後。飛泉壁有聲。笑無利濟者。一澗斷人行。

 

聞書聲

夏木濃如許。山川入眼清。鶴車臨此地。鄰舍有書聲。

 

示道

大道有真際。天地常自然。若問修行法。靜裏覓丹田。

 

再臨萬壽

山水送行程。風聲又雨聲。欲閒閒不得。重到諭諸生。

 

暮春

東皇何草草。催減好芳辰。任隨鶯燕語。無計可留春。

 

秋夜行

北斗橫天遠。新秋一味涼。出山人寂寂。露滴荳花香。

即景

涼月滿四更。蟋蟀鬬花棚。道人肩未息。秋露濕衣襟。

 

十月二十八日

陰從陽盡生。陽至陰凝結。東來大地春。先問梅消息。

 

五言古詩

言志偶詠

仔肩不自息。踏遍草離離。道遇狂歌者。笑我不知時。世道已如此。

忙忙欲何之。吾聞此子語。捫懷獨自悲。不治急欲治。殷勤有所施。

周流乾坤內。草草勞其思。吾果何為者。運會欲轉移。斯民皆直道。

可拯不遲遲。吾心心天地。將與古人期。

 

語陶子復

七月未逢君。君仍處困苦。人或為君憐。我願君力努。飽德味常腴。

精蘊充仁圃。勤修得其華。富貴何足數。聞道於一朝。榮名自千古。

 

五言律

初夏

翩翩乘鶴去。好是月清和。村中烟護水。山外樹交柯。

蟬聲新抱葉。雲影淡臨波。行行多得意。無地不樵歌。

 

夾竹桃  (因供此花。動我愛慕之情。更欲多植以備玩賞。不禁發於言詞。)

東園與西圃。多栽夾竹桃。宜春亦宜夏。憐雅更憐嬌。

偶來五陵興。時與七賢遭。臨風微帶笑。相對樂陶陶。

 

贈樂子  (樂子正國。工丹青。筆亦高雅。前載繪靈異事蹟圖數十幅。殊少俗墨。今復繪東園圖以進。已附梓冠諸語錄首矣。因贈以言。)

妙景殊難得。披圖一望收。濃摹三月雨。淡點一江秋。

隱約遙峰寺。分明近水樓。梅花千樹雪。不待幾生修。

 

九日重登君山

君山不似舊。登臨感慨多。秋風催木葉。氛氣滿湖波。

醉酒傷時事。調琴咏斧柯。天心搔首問。何日太平歌。

   

平雲堂夜月

明月懸夜光。皎皎照西堂。松枝垂壁重。花影入簾香。

酌酒娛今夕。焚檀答上蒼。更闌人寂寂。閒步小廻廊。

 

蜀莊卜肆

小隱非真隱。全操是蜀莊。垂簾雜都市。賣卜寓行藏。

字字推忠孝。言言決否臧。先生甘混俗。心事共名芳。

 

有求書者

大筆誰扛得。神來寫硬黃。風流參漢晉。體勢別鍾王。

興起龍蛇走。書成翰墨香。幾行須鄭重。壁漫補東廂。

 

時雨

久旱苖將稿。農夫望禱深。偶看雲密密。遂沛雨淋淋。

帝澤時剛待。神功感不禁。田間溝與澮。頃集慶甘霖。

 

七言絕

臨萬壽

朝罷歸來淚暗傾。蒼生赤子總關情。幾回欲向人間說。無奈人間說不清。

 

飲酒

麥秋天氣頗清和。竟日羣仙滿座歌。放量飽吞三百斗。餘杭十貫未嫌多。

 

示道

踏倒葫蘆醉未醒。乾坤之外一閒身。有人問我修真法。外葆肌膚內葆神。

 

示童子

如金如玉是讀書。不讀詩書學已疏。若問功夫何自起。功夫端的問三餘。

 

賜諸生酒

臨壇特賜三杯酒。成禮合歡兩得之。好是一堂敦肅穆。老仙暢快寫新詩。

再飲三巡酒倍香。仙凡何至隔雲鄉。此宵高會真難得。我且歌來索和章。

三巡之後更三巡。興愈酣時酒愈醕。滋味不於杯中得。分來秋夜滿天春。

 

詠雞冠黃菊二種

喔喔東籬秋倍長。好同晚節傲寒霜。相鄰相對無相識。一抱丹心一抱黃。

 

立冬

小雨微寒立冬天。家家投炭火新圓。乾坤剝復無停滯。葭管灰飛妙自然。

 

鳳尾松

別有龍鱗別有心。鳳毛豐滿出遙岑。想是山中嗚和少。飛來伴我住庭陰。

 

即景

靈龍妙鶴導前程。越遍雲山雁有聲。直到平原添野趣。黃花滿路襯人行。

 

自題

日影三竿我尚眠。流鶯不住喚谿邊。起來點得黃金用。不用人間臭氣錢。

 

誕日自慶

王家樓上許家樓。乘興高歌疊唱酬。更與主人賡一曲。笛聲吹處水山悠。

 

座中佛手柑

滿筳花果品皆珍。中有拳拳一物新。若演西方佛子法。也將十指屈而伸。

 

下山遊

春風無限吹煩惱。教人何事情意好。呼童攜酒下山遊。鐵笛一聲雲澹掃。

 

牡丹

胭脂雖買畫難工。濃澹相兼一捻紅。縱有桃花飛點點。不如醉臉笑春風。

 

宣講有效

日月光天節序和。江城秋滿稼盈坡。欲知蜀國年豐稔。宣講功彌蜀國多。

 

有感

百物淍殘太莫情。森森松柏度千生。不是歲寒人不識。幾教埋沒好材成。

 

興來索飲

小屋清幽似野航。座中佳釀送風香。道人願醉不甘醒。換卻小觴酌大觴。

 

試鐘

洪鐘幾日鑄已成。澈地通天自有憑。欲把塵心重洗滌。性和為我叩三聲。

 

過火災處因題此以示警

烈火騰騰莫浪驚。還從清夜問生平。只因錯把心機用。不義家藏一旦傾。

 

秋菊牡丹芙蓉三種

偶來菊圃采籬東。抱得丹心帶露濃。獨把一樽重自酌。酒痕已上玉芙蓉。

 

送葉子護靈

偶趁微風下益州。香雲薄霧小勾留。慈舟渡得無生法。一路輕帆到岸頭。

 

讀歸去來詞

先生歸去愛吾盧。趁此時還便讀書。充詘不形殊自得。風清月白有誰如。

 

賞海棠

幾度春風帶雨來。翩翩鶴駕到壇台。香國海棠真足羡。名花一樹酒千杯。

 

臨萬壽

鶴駕排空下帝鄉。盈盈虔心一爐香。紅塵莫怪神仙戀。卻為愚迷晝夜忙。

 

即景

連番小雨過山家。宿酒醒時興欲奢。春色滿園看不盡。紅桃花間白桃花。

 

賜諸子飲

一爵通腸膽氣清。也安神志也生精。今宵宴樂歡無極。月在天心漏五更。

二爵香浮氣倍蒸。飲之可當海籌增。諸生試問人生樂。曾否如斯得岸登。

禮成三爵飲興多。狼藉杯盤乏高歌。諸子為吾賡一曲。笛譜雲天月在波。

 

自題

木筆一枝妙入神。愚盲喚醒字皆珍。道人發下宏深願。不薄今人愛古人。

 

贈左靖虛

靖虛靖虛備清才。冷冷風送撲鼻梅。當日何韓年少得。聖胎結就脫凡胎。

 

語劉子達中

匏官拋卻賦歸鄉。回首湘江路渺茫。欲覓大丹無外務。斂神就範問黃房。

 

示劉朝勳

活人活己兩相安。天意人心一樣看。他日功成歸去也。雲山一笛過層巒。

 

賞夾竹桃海棠蕙三種

片片桃花寄竹枝。海棠爭艷襯丰姿。惟有蕙香偏樸鼻。移來一處惹新詩。

 

示楊學仁

刻刻防心心卻離。不如拴鎖莫任馳。與君一箇收心法。裝作呆來裝作癡。

 

示吳子林

修心袛是問丹田。莫含丹田另覓玄。氣自斂兮神自定。何須徒襲口頭禪。

 

七言古

飲後狂吟

道人好酒不好醉。欲醉不醉終日睡。醒時重酌幾百杯。月朗星輝照天地。

再酌幾杯歌復狂。興闌落筆成詩句。問我吟情果若何。吟情趣在杯中趣。

 

遊霧山

霧山高兮高出天。中有雲氣盤岩顚。四望古木少人煙。千峯萬壑聳如肩。

我尋古蹟踏蒼蘚。苔侵磴滑葛蘿牽。不聞鳥語喚天邊。但聞深澗水潺潺。

龍蛇虎豹羣相連。硫磺氣熏鼻腥羶。木石倒崩當路前。天日長陰變坤乾。

欲出山兮霧廻旋。突有鐘聲隔嶺傳。此間信多住世仙。為登古寺密林穿。

古寺大唐開法筵。山僧傍午共參禪。我問山僧僧便便。自昔羅災一炬然。

瓊宮貝闕餘數椽。紛紛瓦礫碎花磚。遺址空餘覆鹿眠。有池無有出山泉。

只餘明月照清漣。危樑幾榻碣石懸。流月月流今古圓。道塲千載迭變遷。

試掃苔痕覓遺編。一碑未徧滅古鑴。仙人已去我無緣。雲霧浮空滿大千。

霧出盪胸俗慮蠲。霧散羣山入眼全。霧出霧散幾千年。我乘白霧上太玄。

 

燕子行

春日晴和來新燕。飛入人家斜目眄。穿簾入閮繞梁間。若與主人初覿面。

絮語商量覓春巢。相厥攸居樂陶陶。去年舊居嫌不固。為卜新居語嘈嘈。

擇得庭軒心歡喜。不待雞鳴便欲起。鄉村帶雨啄香泥。對對飜飛情難已。

費盡辛苦巢始成。窩中靜處無陰晴。忍饑耐渴長如此。迫欲新雛脫殼生。

生雛啣食不少停。冒雨經風遍野尋。得食歸來哺燕子。賢哉懇懇與懃懃。

何期毛羽剛豐滿。飛去他家竟不返。可憐終日語雕梁。痛斷肝腸傷破胆。

廻億乳哺費精神。至今孑然獨一身。鬻子之恩誰報得。空勞心力度三春。

吁嗟乎負恩不獨。一燕子觀燕令我。愁腸起人子不報。父母恩天賦真良。

業已死人生盡孝。當及時膝下依依。莫遠離庭闈無恙。早供職終天抱憾。

 

七言律

平雲堂題壁兼語陶子復

偶穿竹徑到平雲。境地清幽自不羣。門對雙谿浮鴨爪。庭餘老柏起龍紋。

開軒几淨如相對。入座爐香卻早聞。我羨主人真不俗。盈盈盞酒奉殷勤。

    其二

彷彿匡山離垢園。經年絶少馬車喧。靜中日月長如歲。閒裏功夫默守元。

不住流鶯唬遠樹。無端飛燕語東軒。此間坐臥殊無累。急把玄機仔細參。

    其三

堂前百卉共芬芳。次第花開壓短牆。台砌蝶穿身似夢。欄杆人倚氣偏香。

午書課罷聲方歇。卯酒醒餘意若忘。更有一番鄉野趣。蟬鳴不斷到斜陽。

    其四

平雲居士品高清。秀骨珊珊質玉璜。既識塵緣歸幻象。須從現世悟無生。

垂簾靜息添真液。塞兌深藏養至精。自古仙源皆可問。莫教歧向阻前程。

 

懷范子涵

故人相別幾經年。聞說修持志立專。立德立言無懈怠。希仙希佛有因緣。

能於窮族垂青眼。信是淤泥長白蓮。眾濁獨清真箇少。聖賢心事羨君肩。

 

寄范子涵

說到人心奈若何。無端平地起風波。家無賢孝思光祖。世夥姦頑敢犯科。

惟道貨財萬分少。若陳果報半言多。澆漓似此難為挽。不識君心憾也麼。

 

寄鍾子本

本生別去隔山河。屈指於今八載過。定擬修持與歲進。豈肯身心曠日多。

人當老去功宜補。家縱貧時志不磨。回憶半生成夢幻。餘暉足惜莫嗟跎。

 

贈盧子虛

髯翁八十多精神。噉飯猶強老壽徵。方寸恐荒常樹德。一生立志不言貧。

為山土簣時時進。修己功夫日日新。耄矣猶勤誰得似。迎人處更藹如春。

 

示徐子直

萬劫千生到此生。此生歲月莫虛更。少年恍惚時多廢。半世修為事匪輕。

隨地立功惟努力。臨財辨義自懷清。鏡花水月都成幻。曷把人心仔細評。

 

戒蕭子湘

水發無明熾性根。莫教熖熖上天門。和平養得春風普。煩惱除將樂意存。

觀我觀人殊一致。疾時疾俗可無言。若蓬酒戰休爭勝。葆定靈珠固本原。

 

示胡子恕

妙合三才是此身。性中無偽有天真。只緣後起私慾勝。遂使先天至善淪。

滴滴還原歸本相。茫茫迷路喪元神。年華荏苒時難再。趁早修行做箇人。

 

喜趙子仁

直道婆心兩得之。通天質地意無私。惟將禮法律人己。總以箴規望友師。

一點靈明渣早淨。多生因果話非癡。從茲積累功無輟。信有祥雲捧日時。

 

東園語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