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指金仙

無極大羅金仙府星漢殿百善堂著

 目錄

奉  玉旨敕賜進香謁祖

本堂進香謁祖有關事宜詩詞

本科  懿旨著造「天指金仙」

本科  命派神人職

龍華教主  燃燈古佛               序

大成至聖先師              孔     引

五指山玉皇宮  文衡聖帝           天指概論

玄都玉京  盤古天王               天指初開

上古尊皇  神農大帝               天指自傳

華夏軒轅黃帝                     天指

瑤池翠水西王  金母娘娘           述話

上古天皇  伏羲帝君               八卦爻象

西方教主  阿彌陀佛               佛道、天道、人道

人天教主  釋迦牟尼佛             佛教信仰

太清宮  道德天尊                 道教信仰

本堂四恩主  東廚帝君             三乘、六道、九界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賦、示話

本境三元殿  天官紫微帝君  堯     示論

瑤池宮  文部上司          劉     張仙果老傳

無極  監察司              劉     明德修身

茄萣明悟堂主席  天上聖母  唐     捨識用根

林園保善堂主席  保生大帝  吳     修道秘訣

昭明復醒堂主席  孚佑帝君  呂     論八正道

八仙翁  鍾離權            鍾     自傳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法門三昧

高雄辰鳳宮  池府千歲      鄔     俚言勵眾

西方駕前  明心古佛        張簡   明非斷非常

西方駕前  無塵古佛        黃     達摩初祖傳說

西方駕前  至心菩薩        張     燃燈得光明

林園廣應廟  謝府王公      謝     詩、讚

無極駕前  百如圓佛        謝     禪宗與淨土宗

本境福德廟  福德正神      陳     自性何覓

本境仁濟壇  池府千歲      趙     論戒規律

南天  監察真君            劉     悲智行願

南天文書府經部司          劉     詩

南海駕前  鳳桃仙子        葉     空幻世間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四大聖地

中芸鳳芸宮  天上聖母      陳     長歌一篇

八仙翁  何仙姑            何     論解長歌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黃     無邊

本堂  地藏王菩薩          周     求道

本堂  藥師古佛            張簡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本堂  彌勒古佛            蘇     天魔外道

本堂司儀  中壇元帥        劉     天龍八部

本堂司禮  福德正神        張     修道參禪

本堂司禮  註生娘娘        高     示話

本堂護法  護法伽藍韋馱天將       疊詩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賜堂生詩

東方教主  藥師古佛               讚

主壇南宮  太乙柳星君             跋

瑤池翠水西王  金母娘娘           感言

 

 

 

 

玉京金闕欽差大使  太白金仙  李  帶旨登台  降

太皇無極化三清    白色紅光燦五星

金語良言來感應    仙神聖佛顯威靈

旨開讀  眾生俯伏

天運甲戌  時屆孟秋  風和日麗  星月交輝  欽奉

玉帝  詔曰:朕龍心大喜悅,林園無極星漢殿百善堂,其功卓著,神人同心協力,月駛星馳,晝夜奔勞,到處宏揚正道,方方闡教,立壇揮鸞,濟世渡人,嘔盡萬般心血,秉修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三教真理藉以喚醒群黎,此舉功莫大焉!感喜特准恩賜菊月朔十起共三天,百善履行謁祖進香請火大典。

旨派  正導官百善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旨派  正主帥百善主席  玄天上帝      黃

旨派  副主帥百善司儀  中壇元帥      劉

旨派  先鋒官  福德廟  福德正神      陳

欽此

皇恩  龍飛甲戌年七月廿七日  穀旦

又詩示:進香地點

新科謁祖進香期    竹報平安眾應知

五寶伴迎歡喜意    指南向北福全施

山中勝景堎巊美    玉旨榮頒百善倁

皇德流貤民廣被    宮廷煥彩耀輝麗

命派  正爐主  謝博裕

命派  大總理  周載林 謝文科 劉萬家

命派  五寶生  廖進元 謝美雪 蔣萬春 楊寶珠 周洪吉子

 

新竹五指山玉皇宮  普化天尊  駕台 降

普救世人脫苦淵    化殃弭劫福延綿

天清月亮中秋節    尊道詩章共結緣

詩讚

百里進香五指山    善功宏大遍人間

堂生神佛齊參拜    億萬斯年慶福安

詩賞

八桂中秋慶月圓    五光十色碧空天

三星拱照焽明顯    四海昇平福縯年

詩一

玄機悟徹脫紅塵    天寶之年錫福仁

上展神威靈耀顯    帝恩浩蕩庶民臻

詩二

中央主將展威靈    壇殿巍峨雋美瞠

元本西岐城顯赫    帥旗黃色震天兵

詩三

五星拱照映華堂    指日高昇燦耀光

山嶺峻峰巊景璗    上天慈憫世欽崇

詩四

玉京金闕禮神仙    皇極凌霄無上天

宮偉煌靈氣顯    殿中麗質美千年

天運甲戌年八月十四日  瑞旦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徐 降  進香表文

奉  旨承天運進香謁祖請火祈安大典  呈奏表文

天運甲戌  時屆季秋  菊花盛放  瑞靄祥光

伏以

天年甲戌  承旨進香朝聖佛

時屆季秋  合堂謁祖禮神仙

恭維

五指巊峰  玉殿巍峨超世宇

山勝景  皇宮浩蕩震三千

今據

台灣省高雄縣林園鄉潭頭村潭頭路九六號土地祠下

無極星漢殿百善堂  奉  丹墀

玉  旨派  正導官  觀世音菩薩

正主帥  玄天上帝

正主帥  中壇元帥

先鋒官  福德正神

恩  准擇于國曆十月十四日(農曆九月初十日)起共三天往  新竹五指山玉皇宮  謁祖進香請火回堂鎮座平安大吉  今有

正爐主  謝博裕

大總理  周載林 謝文科 劉萬家

五寶生  廖進元 謝美雪 蔣萬春 楊寶珠 周洪吉子

暨合堂諸生十方善信人等謹以清香茗茶鮮果三牲酒禮山珍海味之微儀

敬獻于  新竹五指山

玉皇宮

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南北斗星君

列聖仙真  之尊前曰:

慶宮玉宇    蕩蕩威雄    神光赫赫    俎豆亨香

祝堪聖地    山翠嵷巃    千秋祀廟    香火鼎昌

進興三教    聖道挽狂    移風化俗    社稷安融

香煙靄靄    騰達蒼穹    巍峨聖蹟    奕世流芳

謁神禮聖    心至誠恭    螽斯衍慶    大道昌隆

祖恩浩蕩    四海名彰    寰宇同讚    萬載欽崇

勝典盛舉    萬眾共襄    福星拱照    喜氣洋洋

會埸嚴肅    呈獻表章    俯伏朝禮    答謝神皇

圓成使命    承旨是從    真誠一片    天降美祥

滿堂煥彩    四處飄揚    十方光耀    瑞氣輝瑒

回光奕奕    顯發無窮    四時迪吉    福祿盈堂

駕騰雲霱    五色祥光    繞映世宇    瓅璨煒煌

安邦護國    民阜物充    風調雨順    萬眾歡衷

座瞻三界    挽惡從良    大慈大聖    至德至綱

大威顯赫    功被八紘    黎民沾仰    芳蹟流匡

吉時奏表    叩答上蒼    恩覃四海    德配天長

祝詩一

甲戌進香玉旨傳    承天應命結良緣

誠心朝禮經文演    謁祖佳期會佛仙

祝詩二

玉皇宮殿貌嚴軒    毓秀山巊麗聳連

信客澤瀠朝禮獻    神威赫濯配天年

祝詩三

進奏表文達玉京    香騰法界聖真迎

安居樂業民歡慶    座上神尊威顯靈

祝詩四

進香禮聖旨來頒    謁祖朝賢五指山

請火烽烟焽耀燦    回堂鎮座護民安

伏維

聖饗

 

無極瑤池欽差大臣  天上聖母  林帶旨 登台 降

詩一

欽頒懿旨下瑤池    差帶詔書百善馳

大道宏開天指著    臣歡鼓舞慶科期

詩二

天指乙書著作篇    上香禮拜佛真仙

聖光普照神通顯    母範流傳億萬年

 

旨開讀   眾生俯伏    奉

瑤池翠水西華  金母娘娘  詔曰:

天運甲戌  時屆孟冬  寒風初起  涼來溫謝

母  心思切,世風頹喪,乖俗隆譽,獨弦哀歌,咨爾寶島南台,高雄縣林園鄉潭頭無極星漢殿百善堂,自開堂迄今,歷經六庚歲月,無時不以藉鸞音而佈道,執柳筆以傳真,醒世渡人,一塵不染,三花聚頂,五體投地,彼岸可登,披星戴月,沐雨櫛風,四處宏揚正道,執著儒宗正統,釋典真理,道法精玄,三教真傳,喚醒民心,濟渡群黎,步善戒惡,立德行功,功大無量矣!

母  娘  慈心喜悅,准予開著新書,賜名曰:「天指金仙」,彙集進香謁祖與鸞章聖訓有價之寶,湊合成書,作為寶鑑,流傳萬世普救眾生,並特准于民國乙亥年桂月朔旦起啟演五天頒書繳旨禮斗祈安護國息災大醮會。

欽哉  毋負

母  命  此勒

民國甲戌年陽月朔旦

欽奉敕命諸神職

敕命天旨金仙  主筆   釋迦牟尼佛

敕命天旨金仙  副筆   太上道德天尊              李

敕命天旨金仙  副筆   本堂主持觀世音菩薩        徐

敕命天旨金仙  總校正神  大成至聖先師           孔

敕命天旨金仙  督造   西方教主阿彌陀佛

敕命天旨金仙  督造   本境三元殿三官大帝

敕命天旨金仙  督造   本境福德廟福德正神        陳

敕命天旨金仙  督造   林園保善堂保生大帝        吳

敕命天旨金仙  督造   昭明復醒堂孚佑帝君        呂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本堂地藏王菩薩            周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本堂藥師如來佛            張簡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本堂天元彌勒古佛          蘇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五指山玉皇宮文衡聖帝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本境仁濟壇池府千歲        趙

敕命天旨金仙  監造   茄萣金鑾宮明悟堂天上聖母  唐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本堂玄天上帝              黃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本堂中壇元帥              劉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本堂註生娘娘              高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本堂福德正神              張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南天監察真君              劉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無極駕前百如圓佛          謝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南海駕前鳳桃仙子          葉

敕命天旨金仙  彙造   南天文書府經部司          劉

敕命天旨金仙  功過司   本堂護法伽藍韋馱天將

敕命天旨金仙  守衛司   本堂飛虎大將軍          李

欽奉命派諸人職

命派  正堂主      謝博裕

命派  副堂主      廖進元  周洪吉子  劉黃鳳

命派  佛心會長    周載林

命派  濟所所長    劉天傳

命派  特別顧問    蘇博文

命派  顧問        黃河澄  蘇  滿 周載林  謝文科  張世明   張明堂  劉朝清 劉金伍  劉萬家  林加聖                                                                

命派  總監        蔣萬春

命派  總管        蘇也榆

命派  副管理      林秀鸞

命派  政務主委    林金和

命派  政務副委    謝鞍金

命派  主持        張簡森炎

命派  副主持      張玉治

命派  會計        李明蓬

命派  出納        陳錦春

命派  監察        黃吉昶

命派  司儀        林茂盛

命派  幹事        周鳳雲 劉錦玲

命派  佛心會計    林金和

命派  佛心出納    周鳳雲

命派  正鸞生主筆  張簡森炎

命派  正鸞生副筆  葉明林 李明蓬

命派  副鸞生      方崑山 陳清通 謝鞍金 蔣春香

命派  彙造生      劉天傳 林金和 黃吉昶

命派  校正生      劉天傳 蘇博文 張簡森炎

命派  唱生        劉天傳 黃吉昶 謝博裕 蔣春香

命派  錄生        黃吉昶 李明蓬 林金和 蘇博文

命派  誦經生      蘇也榆 陳錦春

命派  經團長      劉天傳

命派  經團主香    周鳳雲 林茂盛

命派  經團生      林金和 李明蓬 方崑山 葉明林 蔣春鄉 楊寶珠 黃桂霞 劉秀琴 謝鞍金 黃美智 陳金花

命派  女生總管    張簡寶琴

命派  茶司組長    鄭潘欽

命派  茶司副組長  劉張醜 劉李雪

命派  茶司生      劉黃戀 劉黃秀 劉余治 楊寶珠 黃劉育 張簡玉秀

梁玉盆 林吳招 張簡玉霞 陳綉琴 黃金鳳 龔林真

命派  住齋生      謝黃崁 劉黃芽 劉  謂 林枝葉 黃金鳳 鄭潘欽 張玉治

命派  效勞生      劉水信 劉國英 劉吳太平 謝漏益 劉鳳祥 張簡明銓   隋廣宇 黃國清 黃詹密  陳錦雀 黃劉審 劉張簡菊  張麗昭 周淑美 劉林寶蓮 張簡月 黃錦珠 張簡劉醜

黃貴理 黃碧玉 劉龔金蘭 黃鴛鴦  劉 素  張簡金對

曾秀雲 劉月娥 劉張簡意 黃桂蘭 劉黃葉 劉李玉環

劉余治 劉鴛鴦 劉黃醜 黃玉英 吳王寡 鄭劉美 周林帶 吳玉燕 張李紅桃 劉 勸  黃新絨 林春梅 黃夜合

劉月年 黃美珍  李林  劉陳金  簡   昭  黃美智  郭    遷  蔣劉印梁  劉黃宜靜

 

龍華教主  燃燈古佛  親駕降詩

天書著造旨頒來    指向林園百善台

金語良言詩滿載    仙神佛聖笑奓

其二

凡事三思莫自欺    安分守己待佳期

平心養性靈和氣    立德修身會玉虛

序:

朔自無極生太極,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太極生兩儀(太陽、太陰),兩儀生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生廿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節氣再生廿四山(中土、辰、戌、丑、未、坤、艮。東木、甲、乙、卯、寅、巽。南火、丙、午、丁、巳。西金、庚、酉、申、辛、乾。北水、癸、子、壬、亥)。

夫  萬物滋生,人類化育,秉教修道,延綿進化,是有賴上天有好生之德與人有惻隱之心,上古云:「勸人一世是以口,勸人百世是以書。」因自古聖先賢絕無長生不死,自帝王、公卿、將相以及庶民,誰能有長存不滅,是以古人高瞻遠眺,憂慮後世之生存,相爭相鬥,英文角武,衍綿之必經襄言與慧見,實為不謬也。故今著書立,永作寶鑑,流傳萬世,普渡眾生,步登天梯,駕返瑤宮,以免再遭受輪迴之苦,但至今社會混淆不清,全憑三界仙神聖佛,有緣修子共同協力,秉著奉獻犧牲之精品結晶,在哲學佛理,聖箴道言而所提,費盡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共同付出沸騰心血,彙成警世之聲,以求人心向善,太平盛世正是神人之福足引為序也。

 

大成至聖先師兼總校造  孔  降詩

至玄妙法證菩提    聖道真機醒世迷

先典攸高登福地    師尊教誨眾群黎

述引:

夫:儒家倫理乃是人生在世道德生活中之基礎,因儒宗乃以禮示教,所以儒教被視為倫理化之宗教也,故在孝道中儒教亦被民間信仰為最高深厚之一環,在四書論語上亦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而在孝經亦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為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為孝之終也。

蓋:春秋時代余出生在魯國,姓孔、名丘、字仲尼,原為宋徽宗之後世,因受五世親盡後,始姓為孔,父叔梁紇,母顏氏,於周靈王廿一年八月廿七日誕生,三歲喪父,繼而亡母,幼年貧窮,然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嘗問老聃,學樂於萇弘,習琴於師襄,不恥下問,以為「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因此被受尊先師也。余本任魯國司空,周敬王二十年時任大司寇,執行相國事務,誅殺亂政少正印後,魯國大治。然後余即周遊列國達十三年,見其各國君子均是遠賢人、親小人,見不大用,此時余已六十又八之紀齡,遂無意仕途,而從事學術工作,則返回魯國後,開始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而從事教育工作,以詩、書、禮、樂為內容,教授學生三千名,身能通六藝者有七十二賢也。余在世娶妻為弁官之女,子伯鯉,孫伋乃是中庸著作者子思是也。於此以後魯國子孫繁衍,儒教思想流傳奕世,而被世人尊稱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孔子公也。以上簡劣成章述引參著「天指金仙」,以供世人醒覺是岸哉。

 

新竹五指山玉皇宮  文衡聖帝  駕台降詩

別有洞天五指山    層巒聳翠一仙班

玉皇宮觀凌空燦    日月同輝耀道壇

其二

進香謁祖禮佛仙    經聲詠喨達蒼天

樂音響徹通宮殿    一片真誠種福田

其三

佛法宏揚遍九洲    道經感應救囹囚

儒宗忠恕門規守    三教並行理靖修

天指概論:

世界開昌運    四時迎熙春    進香玉旨准    謁祖會神尊

五指山巊    瑞氣繞祥雲    玉皇宮殿夋    洞天福地君

百善觀音佛    天指詩章存    著造該當論    寶鑑渡迷惽

列聖仙真訓    戒律常規遵    行善則年順    為惡轉輪分

莊嚴聖地窟    修身進法門    九品金蓮出    三山五嶽巡

普化眾迷僢    靈寶傳經文    乾坤有道本    心空法轉輪

 

玄都玉京  盤古天王  駕台降詩

元起綱常及五倫    始宣妙法醒迷惛

天平盛世民安遜    王極大羅道聖君

述論:天指初開

夫  混沌未開,天地未闢,陰陽未分,宇宙虛廓,時代太蕪,又謂太清,吾承天地陰陽之精氣而為自生,聖號自稱「元始天王」,浮游宇宙天地之間,後經四劫陰陽分離,清陽之氣上昇者為天,濁陰之氣下凝者為地,因此宇宙現朦朧輪廓,進入又謂太初時代也。

蓋  余元始天王居天為中心,玄都玉京七寶山上煥彩為宮廷,而飲天之氣,喝地之泉,得以長生不滅,又經二劫泉流石縫,水中誕生具有人形,成為太元玉女也。因在天地之間遊戲,飲用天之靈氣,號稱為居元始聖母,故余見之身姿美妙絕倫,即通達陽氣付之與地並帶回宮廷,又再經一劫出生天皇,後繼而又生扶桑大帝、東華木公、九光玄女西華金母,因東華象徵始陽之氣為東華木公,西華象徵始陰之氣者乃為西華金母也。又再經三萬六千年庚以後,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共稱為三皇也。自此聖人、真人紛紛出現,均能承授道經之奧妙也。故余盤古天王則此功成果就,返璞歸真,頭變五嶽,眼成日月,脂肪河海,髮生為草木,成為天地萬物靈之始祖也。以上簡句述談,以供世人知之為勉也。

 

上古尊皇  神農大帝  駕台降詩

神合群倫禮聖台    農豐民富口常開

大垂錫慶三千界    帝德鴻恩世永懷

述論:天指自傳

夫  何謂天、地、國、家寶,天之有寶者:日月星辰;地之有寶者:五穀百果;國之有寶者:忠臣良將;家之有寶者:孝子賢孫也。

蓋  自古至今日長歲久,千載奇逢,百善有緣,駕台揮柳,述論自傳,天指一書,流傳萬世,廣佈大千,醒化世人,天梯步昇,共證菩提,故余迺自伏羲帝後上古尊皇神農氏也。因受母感應龍精之氣,是時卻在姜水河畔,然誕生了余神農氏,故取姓為姜也。因余誕生後具有異象,人身牛首,三日即能話,五日便能行,七日卻生牙,以致長大成人後,身長八尺七寸,儀態堂堂,又時知一位尊賢太乙皇人,精通醫術,余即上前討教,豈知適巧是皇人遊訪三山五嶽之時,只留弟子守門,余即上前問其弟子曰:「為何古人均能得到百歲壽終,而今之世人卻活不到天授歲齡,此之奇緣何故?」弟子即答曰:「今之世人短命乃是自招也,因平時不好自己保養,病後亦不識適當治療,致使輕微症狀拖延醫治,因此則加重而死也。」

故余師尊太乙皇人有一書曰:「天元玉冊」贈與尊皇永作寶鑑,余即帶回專心精研,日夜無休無息週遊全國,尋遍各地,嚐百草、試五穀,當時並啟發了三百六十種百草,能醫治四百種以上之病症,更教化百姓從事農業與物品交易之方法,深得世人愛戴稱為五穀神與藥王也。除此之外,余再深感黑暗間行走不便,即千方百計尋找能可燃燒照明之油性草木,將其製成燭火,又置火司五官,此時又再被世人尊稱為炎帝也。

蓋當時之百姓普遍信奉鬼神、地祇、與人鬼等之三大系統。屬於天神者乃天帝、日、月、星、宿、風、雲、雷、雨等之諸神也。屬其地祇者乃社稷、山川、五嶽、四海等之諸神也。屬於人鬼者乃各姓祖先、古代聖賢、忠臣烈士等之諸神也。故在此以後則進入後世道教各神崇拜淵源之時代也。此為簡話論述淺言薄語,以供世為勉,知情上古之因源也。

 

華夏軒轅黃帝   駕台降詩

軒然浩氣貫乾坤    轅府瑤宮夋聖君

黃印金章明典律    帝恩廣被佑群倫

述談:天指

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狗走抖擻口,猴愁摟摟頭,瑞巖門外水,自古向西流。

蓋  余之慈母夢見一道巨大之電光,瑞繞著象徵天子─北斗第一樞星,把整個荒野照得通明,因此余之慈母即感應有孕,而懷胎廿四個月則誕生余帝也。在余帝十五年庚則繼承了皇位,是一位少年之英主,當時余就走遍天下,四處覓尋賢能大臣輔佐帝業。有一天余在熟睡之間,夢見大風四起,吹起了塵垢,又見一位手執巨弩,趕著一群羊兒,在余睡醒之後,左思右想,反復推敲夢境之含意,大風四起乃為風,故取姓為風,吹起塵垢,取名為后,此人者則為風后也。另巨弩乃為力之象徵,故此人者乃為力牧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四處尋訪,終於在海隅尋著風后,在大澤尋著力牧等兩人,余即召風后任相,力牧為將,因此則備統一華夏諸邦,但只有蚩尤部落不服,聯合兄弟八十人,個個均是銅頭鐵額吞沙咽石,又製成刀劍與弩戟等兵器,致在涿鹿之野展開了一場大戰爭,因蚩尤部落利用法術,招來漫日風沙,使余之軍隊紛亂迷失方向,幸得余之丞相風后,發明了一部指南車,由將軍力牧率軍衝出險圍,然後設壇禱請,終於得到西王金母娘娘之協助下,才打敗蚩尤,統一華夏,因此始祖之名則此而成也。並有人首鳥身之九天玄女,駕到傳授陰經符,又教之佈陣用兵充實國家,更規定仁義與慈孝之道德風範,並製琴和鐘等之樂器。自此以後國力日日昌盛,百姓皆得安居樂業,在此後之際,余就息駕玄圃而養性修真去了,拜師為廣成子,在王屋山得到九鼎丹法,在天台山得到金液神丹,在青丘山得到三皇內文,在青城山傳授中得到中黃大人神仙真之一妙法,又受師指點,在荊山山麓採自首山之銅鑄鼎,在此鼎日成之後,忽見一條巨龍從天而降,龍鬚冉冉下垂,余就騎此巨龍往升上天也。而在升天後為五方之一天帝居中央,以主四方,故余則化身為四頭面,面照四方,以利普渡眾生,又為五老之一為黃老,故則稱為黃華帝君也。

蓋  余今初臨下凡百善結緣參著天指之外,並賜諸賢生一首四字上堂詩,希望人人皆能背熟,在上堂時必先唸讀一遍後才進入也。此詩如下: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上呈,更無餘事。

 

無極西華帝君、瑤池金母娘娘  親駕降詩

山舍無塵分外清    石榴花發透簷明

槐陰漢地日逢午    夢覺流鶑啼一聲

其二

清圓鏡月廣無邊    慧業智明不作仙

幻中幻出莊嚴相    慈悲微妙自天然

行由品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述話:

余迺自西華玄至氣化生,與東華玄奧氣化生之東王公,共同治理東西之兩方,照五行方位,俗稱謂木公、金母是也。故凡人得道成仙後必先行至拜見,余受元始天王傳授統率萬靈真聖法籙,統治諸天,又吾居閬風仙苑,玉樓九重,左繞瑤池,右環翠水,若是無羽毛風車者,實難到此神仙勝地也。不過周穆王駕著八駿馬車西遊崑崙,竟能遊到玄圃閬風仙苑,手舉白圭、玄璧等之寶物來晉見,暢遊數日後,依依惜別。在瑤池勝地有兩件寶物,一者乃蟠桃園,三千年才開花結果一次,若得吃者均能得道而成仙,次件者乃人人夢寐以求之不死良藥,因后羿想要得長生不死,即來求取之,誰知其內賢妻嫦娥誤吞而飛上廣寒宮,成為太陰皇君月宮仙子也。因之醒化世人修行者,必先要知,法本無法,法亦無法,無法法亦無法,自過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祥雲遍佈,慈被十方界,天花散落,山河大地春,笙歌聲遼遠,彩女列隊行,寶國好花開,祥雲瑞氣和也。以上自述以供世人為勉,知情共登彼岸是幸哉。

 

上古天皇  伏羲帝君  駕台降詩

伏魔逐怪救黎民    羲日瑞光照世人

帝德宏深垂福晉    君恩浩大佛仙神

述論:八卦爻象

夫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故陰陽化育萬物群生,則由陰陽氤氳之地間,喧喧嚷嚷,地之化生融和衍生起來也。因各自秉賦陰陽,秉著元始補氣而生者為草木、瓦石,秉重濁穢之氣而生者為飛禽、走獸,秉天精之氣而生者為人類也,因人上取得天精,下踩於地華,中和而成為萬物之靈也。

蓋  上古民風純樸,仰承甘露,俯吸澧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知悅生,亦不知惡死,因之過了順其自然平淡之生活,人人均得長壽,年更復年,過了幾萬年,從上古、中古直到下古即出生了一位前所未有之聖王,亦即是余帝伏羲也。因余出生乃馬首人身,五官異人,並發明了文字,更教化天下之百姓結網補魚,深得人民百姓之愛戴也。因余在世之時有聰慧善思,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於身,遠取於物,並創造一對有意義之爻象符號,先天八卦也。陽爻者為(—)記,陰爻者為(--)號,陰陽爻象重整排成,以三爻組成一卦共成八卦,乾三陽,坤三陰,巽下陰,震下陽,坎中陽,離中陰,艮上陽,兌上陰等分屬八方,乾天、坤地、巽風、震雷、艮山、坎水、離火、兌澤等之相爭相應,相剋相待,萬事萬物由此先天八卦則爻象定理而循環也。此為簡言談述參著天指一書,供勉世人所知也。

 

本科督造西方教主  阿彌陀佛  親駕降詩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河豈非清淨身

八萬四千殊勝偈    如何他日舉如人

偈:

稽首天外天    毫光照大千

八方吹不動    端座紫金蓮

述論:佛道、天道、人道

夫  佛是人或是神,佛和菩薩真有神通否?尤其佛與神是否有不朽?此者乃世人必知之問題也。如果言有佛就有佛,說有神就有神,道有人就有人,講什麼就有什麼,為何有此之理乎?因佛和菩薩具有三個身體,為法身佛、報身佛、應化佛(化身佛)。何謂法身佛?乃是真理之身也,必具有五分之法身,而五分之法身者(一)戒必守戒律,有所不動,不做壞事。(二)定要有禪定之功夫,定必定志,堅強而集中。(三)慧須智慧廣大無邊,有了戒、定、慧者,即可解脫一切之煩惱而得智慧,所以解脫之後顯發出來大智大慧者為(四)解脫(五)解脫知見也。故對學佛者若能具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者,即能成道佛果也。

何謂報身佛?乃是善報之身也,因所有成道之佛祖,都是歷經苦劫苦修而得來,在本苦修之漫長歲月中,必是得有功亦有過,故在功過顯發出時程,即能得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因在佛之修行長遠過程中,要盡力顯發身心一切優點,摒除一切缺點即能得到善報,就謂之報身,自受得到報身而得善報為自己之所享受也,他受報身而得善報為供他人之享受也。既然法身佛乃是佛祖所享,那報身佛則為大菩薩所享用也。故報身又包括宇宙、山河、社稷、河川等全是報身佛之一部分身體也。何謂音色無邊者?乃其所發出之聲音可響遍宇宙之間,除此以外還有光明無量也。

何謂應身佛者?乃是化現之身也,因佛和菩薩有何身而得渡,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故佛與菩薩有三種身,為法身、報身、應身,而真正之佛者不是報身佛,亦不是應身佛,真正是法身佛,因法身佛具有真理之身,故對學佛之人卻非就能拜佛真身,而以學修之德行,因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能顯發出大智、大慧救渡眾生也。總而言之,法身佛則為佛道,報身佛則是天道,應身佛則為人道也。因此修行者必從人道修至天道而達到佛道也。以上簡句參著天指供世人為勉之。

 

人天教主  釋迦牟尼文佛  駕台降詩

雪山頂上月輪孤    照見青空萬里塗

可貴天然無價寶    五陰埋在溺身摟

言:

青山與白雲    可作高人侶

風月兩無心    時時到窗戶

幾多紅塵客    未識幽深處

自古優曇花    無緣不能遇

述論:佛教信仰

夫  佛教者有三界神佛也。何謂三界?乃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也。欲界者眾生所往之淫欲和食欲,上自六欲天,下迄無間地獄。總而言之,欲界包含有:他化大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頂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多聞天、廣目天、增長天、持國天)、虛空居與地居等等也。

色界者乃有形有聲之物質,此界者在欲界之上,則是眾生所往之無淫、食二欲,其身體與宮殿國土之物質,皆是兩欲之極精,是禪定深淺之麤妙,分為四級,謂之四禪天。而色界者有淨梵地、色究竟天、和音天、大自在天、善見天、善現天、無極天、無煩天與無想天也。而四禪天為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三禪天為徧淨天、無量天與小淨天。二禪天為光音天、無量光天與少光天。初禪天為大梵天、梵輔天、梵眾天與梵天也。

無色界者,乃在色界之上,則是無一切物質,無所有身體亦無所謂宮殿與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此界者謂之四天,名為無色天也。

蓋  余原名為悉達多,自周昭王廿六年四月初八日誕生於中印度憍薩陀羅國之迦毘羅衛城,父為迦毘陀羅國城主,名為淨飯王,母者摩耶夫人,余自誕生七日後母即逝世,只賴母姨波闍婆提之撫養,十九歲娶妻乃拘利城王善覺之女,名為耶輪陀羅任正妃,並納司禮大臣陀拉跋提之女,名為瞿夷任偏妃。後至廿九歲出遊城門,見其生、老、病、死苦之悲哀,即深悟了人間之無常,則決心往雪山出家修道,六年苦行而修成正果,並以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之真理而宣揚佈道人間。因此佛教之無常無我之哲理,當今世人能悟出做到者寥寥無幾,並在當今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者甚也,更有可恥之一些出家眾,為佛家宣揚講經佈道,竟然亦步入政治路途參加一切競選活動,真是佛教之大悲哀也。故余今述引參著「天指金仙」,供勉世人以資為鑑是幸哉!

 

本科副筆太清宮  道德天尊  李  駕台降詩

道法宏深救世倫    德參日月福盈春

天長地久民安順    尊極三清李老君

述論:道教信仰

夫  道教者乃以玄學為主,以哲學為輔,一種最深奧之教理佈道於人間。道教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北派者則是全真教,是以清淨無遺為之宗旨,盛行北方;南派者則為天師教或稱正一教,道士司也。北派道士屬於靈修教士,南派道士者在大陸各省較有統屬,東府設有道錄司,府有道紀司,縣有道令司,來統督各道士。在台灣之道士較屬南派,因在司祭之時又分「道士與法官」兩種,道士者俗稱為「烏頭司公」,是以從事渡死之法術;法官俗稱為「紅頭司公」從事濟生之法術。而在通常一般道士中均不明教義,缺乏篤實之信仰,更不知講經佈道醒化世人,只知之渡死超昇為終身之職業,實際比較與社會一般職業藝人,無何差別,使余感羞在心矣!

蓋  道教本是真正中國人之宗教,因在教法論述中分為有十三層天,而在每層天各距有三萬里,十三層天又分為三十六天,在天外之天為無極,在天內之天為太極,則為六合三界也。六合者東、南、西、北、中之五天也,此之五天除了中天之外各有門,但只有「南天門」開啟,能直通凡間,其餘三門者皆是封閉也。

東天主殿為三官殿,其下分為十二府,紫微宮者位於東天十三層天,為上元一品錫福天官堯帝之所居處,下分四府:總務文書府,在東天第十一層天,附設修真閣、孝子亭、忠臣廳。證道歸真府,在東天第十層天。諸真昇降府,在東天第九層天。錫福延年府,在東天第二層天。清虛宮者:位於東天第十三層天,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舜帝所居處,下分為四府:總文書府,在東天第十層天。褒忠獎孝府,在東天第五層天。赦罪解業府,在東天之第三層天。消災解厄府,在東天第二層天。青華宮者位於東天之第十三層天,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禹帝所居處,下分為府:江河洪水府,在東天第二層天。死生功過府,在東天之第三層天。總務文書府,在東天第八層。人事幽扃府,在東天第一層天。東廚宮者位於東天第九層天,為九天司命東廚真君灶王所居處,九天又分馬天君府,配屬在東廚宮之右側。太陽宮者位於東天之第十層天,為太陽星君所居處。神農殿者位於東天之第十三層天,為神農大帝所居處。

南天者乃天界之咽喉,亦是全天界之行政機關,由文衡聖帝任主官,行政中心者位於南天玉闕第七層天,辦理三界一切行政掌天地人之權,下分為八部六府,有雷電部在南天第三層天。水火部在南天地二層天。霜雪部者在南天第四層天。風雨部者在南天第五層天。七政部者在南天第十二層天。三才部者在南天第十三層天。將帥部者在南天第六層天。監察部者在南天第一層天。神職府者在南天第四層天。化育府者在南天第四層天。普渡府者在南天第五層天。普渡府振文院在南天第五層天東方。普渡府鸞務院在南天第五層天西方也。文書府者在南天第六層天。仙籍府在南天第十一層天。孚佑宮位於南天第十三層天南方,由孚佑帝君呂仙祖所居處。太白金星宮位於南天第十三層天東方,是太白金星所居處。南天門乃南天齊天大聖所居處也。

西天者乃佛地也,是佛祖之所居處,與世無爭,是清淨之佛域也,其下分為皈依所在西天第一層天。監修所者在西天第二層天。修道院在西天第三層天。證道院在西天第四層天。紫竹林者在西天第十二層天,觀音菩薩所居處。故在西天之各層天均有精舍。阿彌陀佛者在西天第十二層天,為之正中央也。燃燈古佛與彌勒古佛者在西天第十三層天也。藥師佛、文殊、與普賢者在西天第十一層天也。準提、般若、達摩者在西天第十層天也。濟公與地藏王者在西天第七層天也。總而言之,修道而成佛者均能到西天極樂逍遙也。

再論北天者乃紫微帝君所居處,主宮者為北極紫微宮位於北天第十二層天。北斗宮者位於北天第十層之北方,由北斗星君所居處。東嶽宮者位於北天第九層天之東方,由東嶽大帝所居處。廣寒宮清虛府者位於北天第十層天,為太陰皇君所居處。南斗宮位於北天第十層天之南,為南斗星君所居處也。北辰宮者位於北天第十層天,為北辰五星(北辰、中宮、天樞、天極、極星)等之所居處也。

中天者乃為諸天之中樞也。有凌霄寶殿為  玉皇上帝所居處,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掌轄佛、聖、仙、神、日月星辰與億萬生靈,凌霄寶殿前殿位於中天十二層天,朝儀殿後為五更早朝朝覲之所,凌霄寶殿中殿在前殿之後,為金闕上相左右相與內相等之辦事處,偏殿者為御林軍統帥府,由統帥岳武穆王擔任,正殿者為  玉皇上帝(玄靈高上帝)辦事處,朝儀殿者乃是佛、聖、仙、神朝儀玉帝之所,位於中天第十二層天。在第十三層天外為無極天,有三清五老,上古金仙,大羅天仙等之所居。玉清宮者元始天尊所居處。太清宮者道德天尊所居處。上清宮者靈寶天尊所居處。五老宮者:東華宮為木公所居,南華宮為亦精所居,西華宮為金母所居,北華宮為水精所居,中華宮為黃老所居。至聖宮之文華殿者為至聖先師孔子公之所居。無極逍遙宮為第十七代天皇  玄穹高上帝所退隱之處也。

以上簡話長談乃論本教經歷,以參著天指金仙頒供世人,以作知範為鑑是幸哉。

 

九天司命  東廚帝君  登台降詩

明心見性禮神尊    悟徹玄機脫苦輪

堂觀巍峨纓麗睃    殿廷煥彩燦煌春

其二

開天闢地定乾坤    光被黎民歲喜

安設神壇天旨准   座蓮台上聖明君

述談:三乘、六道、九界

夫  佛說十法界者在佛法界之下有九界,乃菩蕯界、緣覺界、聲聞界、以上 該稱為三乘,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等括分為六道亦即是六凡也。菩薩乘者,乃六度萬行以證無上菩提也。緣覺乘者,是以自覺十二因緣之理而修至涅槃也。聲聞乘者,以聞如來聲教而悟四諦真詮以證阿羅漢也。

蓋  六道或六凡亦同稱六趣也,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輪迴也。故人在一生中最為行善者,可登上三道,惡者則入下三道也,因在每一類別之中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該定每期劫數生死之終點,亦是每期劫之開始也,因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之無息無休輪迴六趣之中。於今天年甲戌,時至季秋,菊花盛放,明悟同修,桃枝楊柳,揮筆自由,鸞章成句,普渡囹囚,良時吉日,安座神庥,開光聖眼,玉旨謝酧,天恩廣佈,德被九洲,會聞四播,萬載千秋。

余今臨台揮筆,簡言祝讚作為明悟、百善之聯誼友堂談語筆捍

甲戌年九月廿一日  瑞旦 

 

本堂主持本科副筆  觀世音菩隆  徐降詩

紫竹黃根碧笋芽    道冠儒履釋迦娑

紅蓮白藕織荷葉    三教原來共一家

歌賦:

須彌山外色空顯    畢鉢巖下覺無邊

大鵬負日神翅展    迦陵山鳥舞翩翩

天龍八部金光閃    入海蛟禽浪中潛

天台仙景蒼茫現   青山一髮普陀岩

示話:

夫  觀音者: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也。何謂菩薩?是菩提薩埵也,其義者:菩提言於在心,蕯埵言於在志,故菩薩者是有智慧、有悲心,能渡眾生也。觀音本是男相,七佛中之一,名為正法明如來也,收普濟菩薩為徒,居住在大羅天宮逍遙自在,有日大士坐蓮花,遙望東土眾生沈溺酒、色、財、氣,爭名奪利於生活罪惡中不能自拔,故大士見此即發大慈悲心,分靈投胎降世在興林國妙莊王之第三公主,名為妙善,二月十九日誕生,大姐為妙音公主,喜好文學則招一文駙馬,二姐為妙元公主,喜愛武藝則招一武駙馬,獨大士喜愛誦經禮佛,並拜師為普濟菩蕯,在九月十九日前往白雀寺出家為尼,後經父王知悉則動怒,在六月十九日火燒白雀寺,大士則坐蓮花而昇天,前往大香山苦心修煉,終得正果也。

 

本境三元殿  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大帝  堯降詩

天經道本永流傳    官正為公法秉專

大展神通元殿闕    帝功德佈慶和宣

偈:

上界神仙   學道心堅    真理深研    博古通玄

元分坤乾   坤地乾天    日月明顯    變化萬千

天指金仙   普渡迷顛    經書寶典    醒化有緣

戒惡揚善   共種福田    快樂安然    三元寶殿

道法無邊   栴檀香煙    太平盛世    神輿鳳輦

世外桃源   別有洞天    逍遙自在    福壽長綿

示話:

古時有一位美男子,力名曰陳子椿,其被龍王三個女兒羨慕傾倒,要求成婚。因其無法將中選擇,則迎娶三女入門,在此古代社會中乃是常理並不稀奇,過了一段歲月該三女各自產下一個男嬰。隨日成長,在過程中發揮神秘力量,驅邪逐妖,醫術精明,於是甚受稱讚,百姓過著安寧快樂生活,平安喜悅,未久元始天尊則來招至天界為神,長男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次男乃為地官赦罪清虛大帝,三男者水官解厄洞陰大帝,但其中乃天官賜福最受人歡迎,因在每年春節時家家戶戶均須要擺上吉祥畫,如天官賜福是一之不可缺少也。

蓋  「星漢百善」,著書立說,「天指金仙」,醒化文章,教正頹風,四維八德,三綱五常,真理闡揚,諸生善信,修功立德,實感幸哉!此為簡論以參本科頒世為勉矣!

 

無極瑤池宮  三品文部上司  劉  回台降詩

揮鸞闡教集箴篇   協助金仙早日圓

奉旨登台星漢殿   書成廣佈遍三千

今生百善教先演   不敬椿萱是枉然

反哺烏鴉思嚫獻   為人子女昧心田

示論:張仙果老傳說

夫  道情歌兒者是張果老也,又說道情祖師爺亦乃八仙中仙翁是也。因唐明皇在位,山西汾晉間有一修行老道,年庚高邁,無人可知其歲數,只見長得面如三冬雪,髮賽九秋霜,心平氣和,仙石道骨,時常在山村路上敲打魚鼓簡板,唱出道情歌兒,勸化世人,又能數日不食,精神不衰,使人感覺奇怪,則問其姓名,便道姓張名果,出生在舜時代,人人皆羨慕喜愛敬重尊稱為張仙果老也。

後來有一位州官,聞其煉道成仙,神通廣大,竟想討好皇上,呈上一奏摺,奏明世上有一奇人能通百壽延年之方,長生不老之術。因唐明皇本來是風流皇帝,內信李林甫,外倚安祿山,寵愛楊貴妃,因好色身虧,精神萎靡,一見奏章則立刻命欽差大臣急往山西,禮召張仙果老入都進京,欽差大人即星夜趕往山西數日,經查訪一番,終於尋著張仙果老,時即下宣聖旨,皇帝詔曰:宣山野道人張仙果老,即日進京朝覲面聖,宣讀至此之際,聽撲通一聲,張仙果老已死倒在地上,此時欽差大臣大驚一跳,即上前探驗,見其色氣全無,屍身僵硬,果然死去了,可是欽差大臣還不放心,恐其有詐,則親自守屍數日亦不見甦醒,即命隨將將張仙果老埋屍,誰知隨將要抬屍時,忽見張仙果老從地上站起,談笑自如,與無事一樣,又把魚鼓敲打起來,而唱道情歌兒,嚇得欽差大臣撲通雙腳跪地,磕頭如搗蒜,大聲叫起仙師在上,小人有眼不識泰山,萬請恕罪,敬請上轎,一同進京覆旨。此時張仙果老望觀欽差一眼亦不答言,即從行囊中取出一紙團,展開舖在地上,一口水而噴叫聲起,那紙團忽然變成一頭小毛驢,張仙果老即微微一笑,倒騎驢,蹶躂蹶躂逕自先溜走了。不一日張仙果老已來到了京師,唐明皇以集賢院賜其住,經數日不准送食,張仙果老悠然精神飽滿,毫不倦怠,唐明皇再命進美酒,張仙果老喝得醉醺醺,一連好睡了幾天,唐明皇則感覺奇怪,此人究竟是仙或鬼?則問宮中術士葉法善曰:此人究竟何等人物?術士曰:乃混沌初開時一白蝙蝠精。斯時唐明皇大驚,再命高力士另謀妙策,高力士便說,喝了米酒不感苦者便是奇人,唐明皇說:那好辦了!則將張仙果老召上金鑾,命其喝米酒,此時張仙果老連飲三杯,忽然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張開大嘴,口中牙齒燒得全部焦黃,張仙即伸手拔牙,一顆一顆裝入衣袋,剎那間又生出兩排新牙,此時唐明皇一見則心服口服,急忙禮請張仙果老住進集賢院。張仙豈肯依,無奈!唐明皇即封張仙果老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道玄先生,奉送金銀布帛無數,但張仙果老全不收取,則掏出紙驢吹氣成形,倒騎驢蹶躂蹶躂又走了。從此以後張仙果老則雲遊名山大川,敲打魚鼓簡板,唱出道情歌兒,勸化世人去了。後來世人學著,唱起道情歌兒則離不了魚鼓簡板,現代之人又用一種物品代替八仙人與物,就是掩八仙是也。持葫蘆者李仙翁,掌扇者鍾仙翁,花籃者藍仙翁,道情者張仙翁,蓮花者何仙姑,拂塵寶劍者呂仙翁,笛子者韓仙翁,尺板者曹仙翁是也。以上簡略張仙果老傳參著天指金仙以供世人知情也。

 

無極監察司 劉  登台降詩

無心修道步天梯   極品金仙醒世迷

監造寶書流萬世   察巡十地保民黎

司揚大道無邊際   解劫除殃善惡查

天理昭彰非是假   參禪禮佛功名題

示論:明德修身

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故道乃無中生有之法則,亦是宇宙萬物生成之淵也。因而欲作精全美玉之人品,必從烈火中鍛鍊出來,如能掀天揭地,萬事功成,直向薄冰上履過,則是無量眾生得獲生存之根源也。

蓋  一念之差,百念皆錯,防之猶如渡海行囊,勿容一鍼之罅漏,行善積善,明心見性,始得一生無愧也。故欲修如凌雲寶樹者,須假眾木來撐持,然觀紅塵 黎眾,修道久缺,意義不明,未知堅修,自心弗現,執迷不悟,心法難以自發,而難得自在。若向外求佛寶再顯,法力高施,與汝有何益乎!故修真學道不離心性,齊家治國,老幼有序,夫婦和順,父慈子孝,事事圓明正覺,處處呼喚群迷,闡理明道,悟徹真機,修身養性,不離正心,所謂心德者迺是修身之本,養性之福根也。

古云:「有德者興,無德者亡」,天經地義不易之理,君子有德者萬民歸向,庶民有德者和睦相鄰,守己安份,不貪非份之財,晝夜六時,道本詳究,忍讓謙虛,以正心德,茂盛枝葉,開豔蕊花,不怕風雨摧殘,花開果熟,明德修身,定永恆心,則道可成哉矣!以上參著天指金仙供勉世人為鑑也。

 

茄萣樂善社明悟堂  天上聖母  唐  駕台降詩

天公地道指金仙    上下同心協著篇

聖意旨頒星漢殿    母慈百善醒迷顛

偈:

甚深如來藏    二與七俱識    二種攝受生    智者則遠離

如鏡像現心    無始習所薰    如實觀察者    諸事悉無常

示論:捨識用根

夫  人生虛幻生滅,其業力卻在因果循環也。故若要成佛,必要有精進不懈之修行,則!惟有絕對因果,必是圓滿彼岸,絕對因果者之無漏也。故在百法之中有八個心王,五十一個心所,十一種識法,廿四種不相應等都是有漏也。有漏者正是第七識之一習所成種,那麼無漏者又是什麼?是一切有情於阿賴耶識中,然後習所成種,此之種子者,謂之佛性也。因佛性乃是極清靜,具有無數量之微妙功德,一切佛果功德,因而佛性者則是如來藏也。故成佛者,本是佛性之住所自家風光,再以聞事修聽之聞佛法,然後用以習所成種,依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而求解脫。若無心學道修行造惡因者,只待眾緣和合後,必引起生自果受也。

蓋  唐玄宗帝時,公元六八五年至七二六年,福建省浦田縣有一位林姓善家,其妻有一天得到觀音優曇花時,即身懷六甲,十四個月後,才產下一位女嬰,此女天資與眾不同,在一歲時即能雙手拱合禮佛,叩首祈願,在五歲時能誦觀音經,此女者姓林名默也。因她具力超然,常在海上救渡眾生,是航海者守護神,被明皇帝賜號為天妃娘娘又稱為天后元君,又再加封為天上聖母也。此為劣言簡談參著「天指金仙」,以供世人知情為勉也。

 

本科監造林園保善堂  保生大帝  吳  登台降詩

保境民安國富強    生財有道福綿長

大悲救苦德無量    帝得宏仁護世昌

示論:修道秘訣

夫  修道者必先要入道,因入道之途徑甚多,簡略述講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何謂理者是義趣,行者則跡象也。因理入是悟道中之各種法則,行入者乃修行之軌也。故理入藉教悟宗,深信凡聖,合生同一真性,如能體會者,即以如來藏之佛心,為心地捷徑之法門也。因理體是從理來捲入依於事,行入者乃下手之工夫也,行入者又分為四行:(一)報冤行(二)隨緣(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也。

何謂報冤行者?乃六波羅蜜中專修於忍辱,六種菩薩之所修行法門,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妙智慧。隨緣行者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無所求行者,乃世人之所長迷,經常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無所求厭者是學佛之大障礙,而使人之不悟,有求皆苦,無求事醫也。稱法行者,是性靜之道理,名之為法,此理眾相實際上者本是空,是無染、無著、無此、無彼也。

蓋  余本是醫神,姓吳名夲,出生於公元九九七年,自幼精修學問,並往崑崙山瑤池翠水,精研驅魔逐怪之學術,在藝成後,即雲遊各地行醫濟世也。在宋朝仁宗帝時,皇后身染怪疾,皇帝詔見入朝,以絲線診病,立刻配藥,皇后飲後怪疾痊癒也,於此皇帝龍心大悅,特賜加封為保生大帝是也。又在公元一○三二年疫疾蔓延,魔王鬼神肆虐,使民之不聊生,因此余即率領神兵挑戰魔王,並消滅魔王,使民恢復安定健康生活。然後余在河水面上不乘船,只用白扇在河水面上書寫護符,即可在河水面上行走自如,騎鹿昇天也。

 

昭明復醒堂正主席  孚佑帝君  呂  登台降詩

孚叡修心正果成    佑持善願救蒼生

帝懷仁憫民安順    君德恩施世顯榮

示論:八正道

夫  八正道者,八聖道也。何謂八正道?一、正見:是正確認識四諦真理,四諦者乃苦、集、滅、道之四境諦法也。二、正思:正確認識四諦法理。三、正語:乃行實語戒妄語。四、正業:應消除一切邪惡業,住清靜之正身業。五、正命:要清淨身、口、意三業順行正法,但必離五邪命,(一)詐異相(二)自誇功果(三)占卜吉凶(四)高達現威(五)說所得利等乃為之五邪命也。六、正進:要努力精進涅槃之道。七、正念:要時常回憶正念,息除一切邪念。八、正定:乃自悟入無漏清淨之禪定境界。以上乃為之八正道,而八正道之法命者,是首推之正見,因它最不易修持,其因者在人類生活中自己之私見與偏見,均難得開放,如果能拋得開者,其良知必可激發出智慧而攀登彼岸,來煥彩人生之德業善惡,升降上下之關係至大,因人生活在寰宇中不可不知足,若不能知足者,即被困在愁城中,過得呻吟之痛苦悲哀境界,此者正是中道之基準也。因世間上之萬靈萬物均各有原則,而道之靈明動向者,乃身體之標準真正行為也。

蓋  余被世人稱為純陽祖師與呂祖仙師,因余姓呂名洞賓,山西人氏,出生於公元七九八年梅月望四日。余夢在少年時官居極品,因受人誣害,以致流放邊關,歷盡艱辛萬苦,平反冤情後恢復宰相權職。於此余即看破紅塵,拜師鍾離權,捨棄俗凡世情到終南山致力修行,習得不少仙術,並鍊有長生不老之龍虎金丹與天遁劍法。然後余即替天行道救護黎民,講經啟教,揮鸞醒化,真理闡揚,到了元朝公元一二七一年至一三六八年,蘇州福濟觀廟貌巍峨,地靈神顯,香煙鼎盛,因之被元武宗皇帝勒封為「孚佑帝君」,到了明朝余之誕辰,全國百姓受皇命,人人必吃神仙糕,並特賜宮廷樂團,在福濟觀演奏廣大鈞樂,舉行盛大祭典也。以上簡劣論述參著「天指金仙」。

 

蓬萊仙島八仙翁  鍾離權  駕台降詩

一步登天不可能    四山聖地佛光明

七珍異寶誠心摘    期望有緣上玉京

述談:自傳

夫  唐末五代初期,漢後王朝時,余乃一位將軍名叫「鍾離權」因相貌奇特,碧眼口方,頭額胸寬,美長鬍鬚,兩臂過膝,具有異人之相。故朝廷見吾身材英武,就召任為大將軍也。

因當時天下未定,戰亂頻繁,有一次余率軍出征西北土番之時失利,單身逃至山林中迷失方向,在夜半時分,忽見一位山民,跟隨我來到一處莊園,並低聲說道:此之莊園者乃中岳真人之聖地,將軍可在此休息,我聞此言大吃一驚,想起仙人王玄甫之精心修煉反觀照之法,可透視人之體内五臟六腑,然後得道而成仙,當我思量到此之時,忽聞有人問道曰:「你是鍾離權否?」何不進入我之房中一敘,此時我即抬頭一看,只見一位老人,身披白鹿裘,手扶青藜杖,面帶微笑站在我之面前,噢‧‧‧原來是仙人王玄甫,我即連忙上前叩禮,並求拜為師。然後我即在此山中修道,師尊傳授余之赤符玉籙、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喉、青龍劍法等之靈法。待余藝成之後,辭別師尊,出了山莊,剎那間,此之山莊消失,受師點化後,雲遊四海,修道成真,聖號為正陽子也。此為草草劣語,述言自傳,以警世人多為積善功,可顯耀門楣也。

 

本堂主持  南海觀世音菩薩  降詩

無邊妙力著金篇    極品蓮台禮佛仙

星月交輝光顯耀    漢民沐惠祿長綿

殿偉莊嚴神聖列    百圓德業福田闐

善書廣佈仁施獻    堂運亨通配地天

示論:法門三昧

夫  菩薩安住三昧當中,以種種自性來攝眾生,用各種方便法門開誘眾生,授以「供養如來法門」,「難思佈施門」,「頭陀持戒門」,「不動堪忍門」,「苦行前進門」,「寂靜禪定門」,「所行方便門」,「梵住神通門」,「四攝利益門」,「福智莊嚴門」,「因緣解孽門」,「根力正道門」,「聞聲解脫門」,「無常眾苦門」等,隨眾生心之苦樂,悉以方便圓滿成就,因陀羅之無盡法量,能攝生破闇,總圓福智,連説不盡。若有閒餘以照三昧法門來傳闡,因陀羅夢之妙益,一塵舉、大地放、一花開、世界起、藉機顯法、以法利相,智者循相觀意,以意得解。

故世間萬物暨能引明喻,約智來說,藉空性來立法,如一花一木皆是甚深微妙法門,山色無非清靜身,溪聲盡是廣長舌,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萬物生焉。譬如眾生執有,認世間諸法事事為真,因佛陀為破其迷執,說諸空皆空,離一切相是佛,破相顯性,明鏡水淨眼,摩尼妙寶珠,於中現眾色,而實無所有。然非斷絕空則變成無道可修,無佛可成,無眾生可渡,此之偏執即於斷絕見佛性永不顯,一切性顯現,如晝熱時燄,種種眾生色相,如夢無所有,須知見事知理,還須智慧謙虛。學道修行之人,必用功讀經聽法,聞到如來藏,在性不增、在凡不滅,體中具有一切功德義,以為如來藏是如同色心諸法,實有無量之差別,其實如來對執斷滅空者,乃開示一番妙有破其迷執,又說體被一切功德,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雖有功德,但無功德之相墜生斷滅。故如來舉喻翳出華滅,喻能明除,則萬法盡,因生佛法之中,常以行者習觀,知世間上有法而無得久停,須變壞空元,無華顯託真空法性,中元無山河大地等法也。

再偈:

九品蓮台為父母    一真法界佛神仙

三花聚頂光輝遍    四海昇平慶喜年

 

高雄辰鳳宮  池府千歲   駕台降詩

代宣真道應良機    天理循環報汝知

巡察人間公德義    狩魔逐怪保安居

池清水秀明珠吐    府顯靈光眾有依

千載奇緣民得喜    歲長日月福綿貤

示論:俚言勵眾

夫  貴堂自開堂至今,已有六庚歲月,歷盡艱辛,宏揚正法倫理道德,以挽轉世道人心,實感美哉!於今幸喜承蒙  西王金母娘娘懿旨,掀開彙造「天指金仙」乙書,實感天人共仰之真笈寶鑑,亦是三曹共盼之明燈,故吾當樂助其成矣!      

蓋  當今亂世塵宇,人心險惡,天心慈憫,普渡收圓在即,善惡分別之期,可望有道之人當該深悟,替道承憂,奉獻心力,共膺天命,匡扶聖業,以挽救生靈浩劫,共證菩提,同登彼岸。行此至善,若有良性善緣之眾,均能體會得出,發悟元來,佛戴救人自救,渡人自渡。希世人不可置若罔聞,迷失德性與修缺哉!故天理昭彰,公道明朗,善惡何能相久並存焉!雖聖業之推行艱難甚鉅,非但賴心誠,取之正智覺慧,慈憫心力,相力呼應即善心發,必有上天顧之神道護之。故望爾諸善應秉須自性心地徹悟真偽,信願生力量,雖有千魔萬劫亦難阻成矣!

蓋  天之道,佈滿乾坤,統及庶民,天指金仙書成,廣佈流傳世上,醒化凡人,修身立德,人人向善,勿趨邪徑,以免輪迴娑婆苦海。然天有好生之德,人若無悔悟猛省之意,實有負上天之苦心與列眾仙真之樂聚也。故吾在此俚言簡句,以勵眾生諸賢等共勉之。

 

西方教主駕前  明心古佛  張簡  駕台降詩

西窗剪燭敘話知    方里會朋百善馳

駕輦臨堂揮筆示    前生任主至虔時

明修學道悟真理    心地慈悲功德施

古聖先賢同賀喜    佛師提引證神祇

又勸世歌:

吾本西方界,天指金仙台,流傳千萬載,寶鑑醒兒孩,

行善惡心改,免永惹塵埃,勸人勿作歹,上天自有排,

百善發光彩,著書奉旨來,諸生禮謝拜,同種福田栽,

題文義了解,圓明性自開,處世仁慈藹,果成脫苦涯。

又偈:「明非斷非常」

自心明非斷非常,普在諸方不入方,亦復不依前後際,又復非圓非長短,

堪然無生亦無滅,非白非黑非青黃,雖取念慮知諸法,而實不住念中央,

眾生入而無所入,雖取六境實無相,智者明心了知此,是故號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無知法,因爾智慧等金剛,不藉外緣資内府,戒定慧品自閑妨,

安住普照三昧頂,意識顛倒永消亡,覺諸煩惱隨如相,稱此空名為道場,

為眾頒宣演常教,如此妙法未嘗彰,人行路難路更難,微妙甚難行更難,

若以無之照無法,現前證得本無生。以上簡言參著天指金仙。

 

西方教主駕前  無塵古佛  黃  回台降詩

西天極樂永逍遙    方正人心惡念消

駕到鸞台承旨詔    前來參著造金橋

無邊功德頒書繳    塵世有緣共禮朝

古道成仙神顯耀    佛慈垂手下迎招

讚:

天指金仙兮,開著應期。祥雲瑞氣兮,地遍靈芝。

群真雀躍兮,膺命奔馳。撰詩藻句兮,闡理玄機。

道傳中土兮,德化四夷。真詮妙奧兮,力勉黎兒。

慈悲普渡兮,救劫解危。世人學道兮,捨此依誰。

詞:

宇宙間茫茫苦海    桃柳揮章勉蒼生

欽從信義結良朋    扶危濟溺必宜澄

世路崎嶇須謹耕    力挽狂瀾育群英

儒風吹散心溫暖    何須相鬥與相爭

右調左寄清平樂    福堂千年萬載興

歌:

劫運頻施兮,如海漾波。烽煙不息兮,萬傾波濤。

蒼生塗炭兮,災情難逃。敦修品德兮,方免受遭。

示論:達摩初祖傳說

夫  早年間在路中,經常鬧起土匪搶劫,所以在當時有一種行業名叫鏢行,保鏢之意也,又曰:「鏢局」也。因保鏢者具有一套武藝,能防身又能出擊,故在鏢行所敬奉之祖師均不同一,如少林武功所敬奉之祖師是達摩初祖,是天竺國(印度)王子菩提達摩,亦即是印度佛教禪宗第廾八代祖師也。其祖師形相深眼窩、鷹勾鼻、耳垂一對大耳環。在梁武帝之時,運用輕功踏一根蘆葦,飛渡大江來到中土,有一日來到嵩山五乳峰,觀見高山瀑布,蒼松翠柏,正是修身養性之好地方,因此即在山頂尋找一個石洞,每日端坐在石洞内,面對石壁,淨滌心塵,日夜不間,斷歷經九年歲月,終於修成正果,成為神人,又把自己之身影倒留在石壁上。達摩成道後,有許多僧人來投皈門下,因此祖師即命其徒弟,在少室山興建一座寺院,因少室山乃陰森森茂密樹林中,故即取名曰:「少林寺」也。然後達摩祖師即每日在寺中說法,起先眾徒弟均聽得甚定,慢慢卻精神萎靡,昏昏欲睡了,此時祖師即在每位徒弟身上連擊十八下,並要眾徒弟想法抵擋,每天要打十八下,眾徒弟就排步直立,呼濁吸清,挺腰運肘,凝神靜氣,正體弩目,打完之後,眾徒弟覺得筋暢神怡,彷彿增添了百倍精神,於此也不再感困倦也,即把祖師連打十八招式全部記下,分別為:(1)朝天直舉(2)排山運掌(3)黑虎伸腰(4)揖肘鈎胸(5)雁翼舒展(6)挽弓開膈(7)金豹露爪(8)腿力跌蕩等之十八種拳法,就成了少林基本法也。

因此,少林僧人即開始習武練功,後來少林僧人亦曾救過唐皇李世民,此後之少林武僧始名聞天下,十八羅漢拳亦遍佈在各寺院。但對鏢行中之鏢師者,在少林寺所敬奉之祖師為達摩祖師也。

 

西方教主駕前  至心菩薩  張  登台降詩

西天景象絕塵埃    方燦慈光佛法開

駕佇善堂揮筆賚    前因後果述明來

至誠協力天書載    心養蓮花九品台

菩理亨通靈聖界    薩憐提引步金階﹍

示論:燃燈得光明

夫  昔前佛在世,有諸大弟子,神通雄威,各持其長,如智慧第一是舍利佛,神通第一是目犍蓮,天眼第一是阿那律,因阿那律之天眼可觀三千大千世界,甚至微小物無所不能,故阿難尊者觀其情景,覺得怪奇!則問佛陀,阿那律之宿世有何因緣?今世能得天眼第一,佛陀答曰:「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有一賊人潛入塔中偷取寶物時,忽見佛前燈柱傾斜,燈火漸滅,此時賊人即將燈柱扶正,使燈火重現光芒,又見佛像雄威莊嚴,即自言自語道:『為何他人佈施造福,而吾人則是盜偷。』言罷,此賊人即潛逃而去。因把燈柱扶正生因緣,九十一劫常來生善緣,諸惡漸消,善果日增,今世入我法中修心學道,而得阿羅漢果,於眾人中得取天眼第一,更況今世有人至心燃燈供佛,所得功果不可稱量也。」

 

林園廣應廟  謝府王公  親駕降詩

謝安本是我之名    府鎮林園神顯靈

王法無偏巡四境    公私秉正察民情

其二

天頒懿旨著書篇    指引諸生禮佛堅

金語良言來贈勉    仙鄉勝景樂悠然

其三

桃枝柳筆稿成河    彙集真言詩句多

醒化黎民修道早    克勤耐勞是摩訶

偈: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則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内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眼前

又讚:

笙歌聲遼遶    花雨落紛紛    地震山川動    風吹草木春

教化群生類    令拋虛幻身    聖賢出淤泥    郁郁蓮香生

其二

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載憂    自身病始可    又為子孫愁

下視禾根土    上看桑樹頭    秤鎚落東海    到底始知休

其三

總為無錢問    有錢始是憂    積來常恐盜    散去又添愁

護己蛇蟠窟    嫌人鱉縮頭    未言他世苦    已覺此生休

無田固是苦    有產亦常憂    富者艱嗣恨    貧者多子愁

東家少杓柄    西舍沒鋤頭    何可具齊備    茫茫始未休

又歌:

觀世音,滿月面,珠開妙相。

有善才,和良女,站立兩廂。

白鸚鸝,與仙鳥,上下飛揚。

綠柳枝,灑甘露,三千界上。

好似我,散天花,紛落十方。

滿眼中,清妙景,靈光萬丈。

摧祥雲,駕瑞彩,速走佛道。

 

無極駕前  百如圓佛  回台降詩

百外生前德業功    如修道果上西方

圓明正覺登仙閣    佛顯真機醒世狂

示論:禪宗與淨土宗

夫  觀今台灣社會,對繁複玄奧之推理不感興趣,而崇向簡約之真捷與實用,在宗教亦必須適應此種深玄心裡方法,故在佛教經典不斷之譯成漢文,並在佛教中之講究和討論也越來越複什。大部分之佛教徒對宗教林立,各自形成了一套繁瑣教義系統,使人難窺堂奧,此者不但無助,反成致命障礙,僅以宗教流傳數十年即告衰落,便是明證。因天台、華嚴二宗均以說心為主,不同程度講求頓悟,開了日後禪定先聲,但其理論方式過於繁複瑣碎。禪宗之深刻教理基礎上,尚能化出簡易教義與修行方法,但對基層知識影響甚大也。

淨土宗者較為膚淺,宗教之實踐中更為單純,更受一般平民大眾之歡迎,而使佛教成為世間之信仰,其功不可滅也。

蓋  禪宗是以禪定佛理修智,佛傳心法,能徹悟明心見性本源宗旨,俗稱為佛心宗也。故菩提達摩是初祖,二祖者慧可,三祖者為僧臻「僧璨」,四祖者道信,五祖者弘忍,六祖者惠能。是時神秀作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五祖認為此者未見本性,六祖惠能即修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於是五祖依此偈即將法衣密傳惠能,即稱為六祖是也。

蓋  禪宗之中心理論最為簡單,乃談人之心性本自清淨,佛性本有倡導個人單刀直入求得開悟,頓見心性,進入極樂淨土。淨土宗者,專修彌陀淨土法門而得名,其始祖是慧遠,曾在盧山建立蓮社專修而往生淨土,故俗稱為蓮花宗是也。但佛教之派中,該宗之理論是以修持唸佛業力為内因,以彌陀願力為外緣,因此内外相應即可進入極樂淨土也。但在修行者不是通達佛經,亦不是靜坐專修,乃以心唸佛即可進入淨土宗也。故對唸佛之方法又分為四種:(1)持名唸佛(2)唸佛名號(3)觀想唸佛(4)實相唸佛等四種也,但觀今社會均以「持名唸佛」最為廣大流行也。

 

潭頭村福德廟  福德正神  陳  登台降詩

福蔭子孫世代焜    德恩遐被四時春

正心理事千秋順    神力無邊庇善門

示論:自性何覓

夫  惠能六祖壇經云:心所說法不離自,性體離自性名相為法,自性當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心性而起,真是戒、定、慧法也。因而對一個修行者,必先修心,修得心地無非自性戒,修得心地無疑自性慧,修得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滅自金剛,心身去、心身來,本三昧,何謂道理心?心是道,心是理,即是心,無所他外,他所無外。故心能平等稱之為理,心能明則稱為心,心理平等則稱佛心也,若能修得此理者,即不見生死,與凡聖無所差別也。

蓋  境智無二,事理具融,染淨是一如,無非是道,自我與他相具離,一切行一切時無所前後,亦無所空間,則縛解自在也。故心無別法,正是心所之相應感,出生種種之外境,則是八識心王,有種子、有根身、有器界之三境相分,有單獨境緣之相,有因緣異變之帶質相,有不藉本質之心性境相也。故禪修境界者,到了無相時,見到無分別智,心所自證見真如,均屬性境則真如也。獨影境單起緣真相,則是獨頭之意識相,為龜毛、鬼角、空華、水月,以及過去未來之相分。因心是思維,意是思量,梵語則稱末那(MANA)識,了別後所有一切六道輪迴轉世,皆由心之所造積業,各自受境果也。

蓋  余城隍爺、土地公、后土神,雖在天上並無重職,但世人之心目中乃為公認之土地守護神,在都市城内稱城隍爺,在城外稱為土地公,在后土墓地稱為后土神,有管地上,亦管天上,在地上下界守土神,乃唯一之女神。因天是陽,地是陰;男是陽,女是陰,故后土在地上,則由女人來擔任。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日據時代為保正,在現代即同等村長也。

 

本境仁濟壇  池府千歲  趙  登台降詩

酒酣耳熱酒迷顛    色豔李桃色麗妍

財寶利名財滿衍    氣成虹蜺氣沖天

示論:戒規律

夫  上古有云:「人生大道行者有規,端者有律,悟道真理,能明理者即心清,心清者即四大皆空,四空者即四不貪。」何謂「四不貪」?(1)貪飲酒(2)傾城色(3)世間財(4)爭豪氣,亦即是酒色財氣也。

一﹑貪飲酒,愁更愁,東倒西歪醉可羞,才高八斗太白仙翁千杯不醉,今何在?須當戒莫貪酒,早到仙山十二樓。

二﹑傾城色,眼前花,暗裡相思就是她。當紂王貪妲妃,失落江山敗了家,須當戒莫貪花,養精蓄銳伴晚霞。

三﹑世間財,誰不愛,人為財死太癡呆,石崇巨富今何在?家財萬貫無處理,須當戒莫貪財,不如早早禮金台。

四﹑爭豪氣,逞英雄,揮刀舞劍惹災殃,霸王項羽費心力,烏江刎首命歸曹,須當戒莫爭強,忍字當先萬事昌。

又偈:

酒不醉人人自醉    色不迷人人自迷

財不害人人自害    氣不逼人人自逼

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在世短暫數十年,把握良機禮佛拜神,行功立德,修十善果,除十惡業,要知義者,孝養雙親,敬事師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各遵其份,家庭社會盡誼盡分,善緣福報,不可強人,才是真正正大善人也。

又讚詩

晨鐘暮鼓聖神朝    禮佛唸經冤孽消

天指金仙書著要    留傳世上醒靈苗

夫  堯天舜日,禹水立夏,天地水官,世宇昌平,西岐城中,文王卦定,封神榜上,眾仙封爵,道教成立,東周儒聖,孔子誕生,禮樂詩書,醒化眾生,七十二賢,萬世青名。東漢佛教,東土流傳,三教盛世,耶回兩教,而後隨行,儒宗忠恕,道編感應,釋佛慈悲,耶基博愛,回穆回生,五教齊立,醒世迷津,普渡大開,百姓向善,世道昌隆,大地回春。以上簡論參著天指金仙,以供世人醒覺是岸哉!

 

南天  監察天君  劉  回堂登台降詩

修道參禪正覺明    行功立德福盈庭

心虔禮佛登仙境    得法圓真渡眾生

示論:悲智行願

夫  悲者,悲哀也。何謂悲哀?私心者即悲哀,利他者則慈悲也。如果人生在世有悲哀時,心能生起利他之念,悲哀則轉化為慈悲也,因此悲哀者乃慈悲之根苗也。

智者,乃知與日之所成,知是理性之態度,日乃内在之光芒,故兼有知與日之人者便生智也。因人當有悲哀之時,切勿失去觀察思惟之能力,則能生起智慧之方法,來彌補悲哀之不足,而由慈悲中而產生智慧也。

行者,乃實踐也。如何實踐呢?可當在有悲哀之時,能去尋其因由並棄除之,而在實踐中要保持三大原則:一﹑要盡量保持快樂。二﹑要保持幽默感。三﹑要保持遊戲之心。

又談:願者,願力也。乃代表人、物,當然是地藏王菩薩之願行,因地藏王菩薩乃最慈悲也,在他生時慈母死後下地獄,其即下地獄救其慈母,並發三願,一願者,但願眾生不再下地獄。二願者,已下地獄即能求其解脫。三願者,地獄不空不願成佛。故此之三大願乃博古通今成為最偉大之行願也。

嗟哉!人生在世之中非常悲哀也。亦不至入地獄之悲哀,當然不及地獄之悲哀,則要永遠抱懷美好願望也。「百善堂佛心會」即今起,正式成立之良好佳辰,但願眾生等,能永遠抱著期待清淨福晉之佳音。總而言之,慈悲是菩薩大行願,智慧是莖,實踐是花,願望是果,亦即是菩薩願之大道路也。余今大喜回堂會生與親,簡劣作論,以資天指參著可望也哉!時於歲次甲戌年十月初四日夜降筆著。

 

南天文書府經部司  劉回台降詩

經聲嘹喨達南天    部撰詩書結善緣

司禮師尊明聖典    郎才授法得成仙

又五言詩:

人間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釋    日出霧朦朧

似我何由屆    與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    還得到其中

其二

只道山無路    那知處處通

澗泉聲滴瀝    雲月影朦朧

上下千尋峻    東西四面同

谷神呼輒應    非在有無中

又三言詩:

寒山道    無人到    若能行    稱十號    有蟬鳴

無鴉噪    黃葉落    白雲掃    石磊磊    山隩隩

我獨居    名善導    仔細看    似相好

其二

石梁道    人罕到    樹無名    泉無號    猿自啼

鳥自噪    杲日昇    浮雲掃    峰之顛    山之隩

苔詩    誰為導    語世間    多不好

 

南海紫竹林駕前  鳳桃仙子  葉  回台降詩

鳳入紫林性復元    桃紅果熟出玄關

仙宮悟道明心法    子位榮修百善傳

示論:空幻世間

夫  從佛性之道理衍生出來之一個理論,萬物皆空。因空者乃常被誤解為消極悲觀之思想,但在佛性之修法中,是穩壯心靈之基礎,則是應該也。因外物皆空乃佛性中所生,而空者乃空幻不實。雖然世間之煩惱病痛,亦即是空幻不實。為何世間之苦惱人人可怕,猶如生老病死,又更上畏懼。所以世人要清楚,瞭解穩峰壯烈由來,正是建立在空之體認上,因在宇宙中,空乃為修佛性所衍生出來之大道理也。

蓋  體悟空者,不但可使人穩峰顯發出來壯氣之精神,更可使人激發苦惱世間之苦。故空本是無常,而可令人苦惱,因萬物無常之煩惱病痛均是虛幻不實,既然是虛幻不實,那何有因由來棄厭世間乎!

所以體悟修性之人,必定要體悟空,而體悟了空者,即不急著厭煩世間,而去求其解脫也。相反之,體悟了空之人,即是深愛著世間之人也。余今以此簡劣述引前賢兩句(寧可永劫受沉淪,不從佛聖求解脫),余今回台以此粗吟短語參勉世人,能了解人生在世本是空幻一夢也。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降詩

四山巊偉顯巍峨    大法神光燦普陀

聖蹟流芳揚海島    地生萬物沐恩高

述談:四大聖地

夫  何謂四大聖地?乃大願之九華山、大智之五台山、大行之峨嵋山與大悲之普陀山,共稱為四大聖地。在中國安徽之鍾靈毓秀九華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之道場,又山西省之世外桃源,五台山為大智文殊菩薩之道場,在四川省之地富山坊峨嵋山是大行普賢菩薩之道場,又浙江省南海人間仙境之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之道場,此者亦總稱謂之四大聖地也。

蓋  中國之普陀山原為普陀洛伽,位於浙江省定海縣舟山群島,有四十多個島嶼,其中有二小島就是普陀山,又名謂之梅岑山,與普陀洛伽相對,其相隔僅有十里。曾經有五十名大姐從普陀洛伽山跳躍至普陀山來講經說法,而今仍留有觀音跳躍聖蹟。在大悲心陀羅尼經内,有記載釋迦牟尼如來佛亦曾經至該地,普陀洛伽山宮殿莊嚴,而就成為釋尊之普陀山聖地也。除此之外,西藏之拉薩寺門,承德洛伽寺之朝鮮洛山,日本之伊紀洛伽及下野之日光錫蘭,布達拉宮在印度之南方海濱,普陀洛等均是出名之聖地。故余今簡劣述言四大聖地,可望生等與世人眾緣有機前往覽觀,以增慧竅開智,而達今生在世為人之大道旅程也。

 

本境鳳芸宮  天上聖母  陳  登台降詩

鳳舞龍飛慶喜歡    芸香吹送透金鑾

宮庭端彩翂觀    天佈霞光遍地環

上筆詩書歌賦撰    聖門大道永流傳

母恩廣被蓬疆喚    盛世豐年福祿全

述:長歌一篇

吟歌示生知    余今下丹墀    揮寫桃柳筆

參著登鸞乩    句句字珠璣    醒化挽愚痴

歌證教真理    志大化俗迻    救世集篇詩

修道知佈施    省思莫延遲    三曹普渡期

承命應天機    神人共扶持    功滿返瑤池

逍遙爽心怡    百三十對子    急流勇退書

你徹是甚意

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氣氣、

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雀雀、相相、

呼呼、喚喚、巖巖、畔畔、花花、紅紅、似似、錦錦、

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麗麗、山山、前前、

煙煙、霧霧、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

湲湲、水水、景景、幽幽、深深、處處、好好、追追、

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

光光、皎皎、潔潔、玲玲、瓏瓏、似似、墬墬、銀銀、

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溪溪、畔畔、

草草、青青、雙雙、蝴蝴、蝶蝶、飛飛、來來、到到、

落落、花花、林林、裏裏、鳥鳥、啼啼、叫叫、不不、

休休、為為、憶憶、春春、光光、好好、楊楊、柳柳、

枝枝、頭頭、春春、色色、秀秀、時時、常常、共共、

飲飲、春春、濃濃、酒酒、似似、醉醉、閒閒、行行、

春春、色色、裏裏、相相、逢逢、竟竟、憶憶、游游、

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歸歸、去去、來來、

休休、憶憶。

 

蓬萊仙島八仙翁  何仙姑  登台降

夫  余姓何名瓊也,拜師純陽阻師,位居八仙中,人稱何仙姑是也。余本是廣東增城縣人氏,出生時頭上有六根金髮,在十四歲時夜夢有一位仙人,足踏祥雲到余面前言說:服飲雲母粉,身輕如羽毛,又能長生不死,在醒時夢情全記得清晰,即照仙人指示之方法驗試,在未久之日果然身輕如羽,猶如燕鳥飛空,則下定決心修道,在山谷中能獨來獨往之飛翔,每日早出晚歸,又鍊辟斷穀食,因語話與眾不同,又能知人之禍福神秘莫測。後來有許多人前來拜訪,在宮庭中亦聞知余名,也曾派人前來迎請入宮,誰知來到半途,應機天運,余即消跡蹤影。此後世人在設法齋醮時,有見空中五彩光芒,從麻姑壇上冉冉昇起,有兩位仙女飄然在空中,世人又辨得出一位是麻仙姑,另一位何仙姑伴隨金母亦是四大仙姑之一也。

釋解聖母急流勇退書:

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枝,滿枝鶯雀相呼喚,鶯雀相呼喚巖畔,巖畔花紅似錦屏,花紅似錦屏堪看,堪看山秀麗,秀麗山前煙霧起,山前煙霧起浪促,浪促潺湲水,潺湲水景幽,景幽深處好,深處好追游,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潔,梨花光皎潔玲瓏,玲瓏似墜銀花折,似墜銀花折最好,最好柔茸奚畔草,柔茸奚畔草青青,青青雙雙蝴蝶飛,雙雙蝴蝶飛來到,飛來到落花,落花林裏鳥啼叫,林裏鳥啼叫不休,不休為憶春光好,為憶春光好楊柳,楊柳枝頭春色秀,枝頭春色秀時常,枝頭春色秀時常,時常共飲春濃酒,共飲春濃酒似醉,似醉閒行春色裡,閒行春色裡相逢,相逢竟憶遊山水,竟憶遊山水心息,心息悠悠歸,悠悠歸去來休憶。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降詩

玄真玉寶貴無邊    天指金仙著作篇

上下合成皆速辦    帝功浩大德垂綿

示論:無邊

夫  無邊者意義甚廣,是無邊際,是佛家描述空間及無量想法之一個用語。因宇宙與生命是無邊際,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世界無邊,故眾生無邊;眾生無邊,故心行差別亦復無邊;察之無邊,尋之無邊;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春雨為觀,香月為鄰,水竹院落,無邊風光,見天地心以志之,使人有風光無限如臨其境之感也。

蓋  余在武當山修道四十二載,三花聚頂,白日無星而昇天,現身說法,法力無邊,鎮居北極故名玄武,在唐朝稱為玄武、真武。本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之合稱,因其體形如龜蛇,故名為玄武也。在道教為東方甲乙屬青龍,南方丙丁屬朱雀,西方庚辛屬白虎,北方壬癸屬玄武,中央戊己屬黃土等,合稱為五方之神,來維持道法。在唐朝武當山則開始敬奉玄武大帝之神像,但宋真宗則將玄武改為真武,並尊稱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又簡稱為真武帝君。因此余之神像在一般均為披髮跣足,或端坐伏劍,足踏龜蛇兩怪,當時真武大帝之神話流傳甚廣,在歷代帝王幻想長生久世,永保帝業,則極力推崇真武大帝,大加封號,並在唐朝以來之歷代帝王,對真武大帝之封號加起來有百字封號,在武當山尊稱為真武百字封號。此百字封號乃是:則混元六天,傳法教主,悟道修真濟渡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左天罡北極,右元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列顯佑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大天尊等神職也。

故武當山原名為太和山,是宗教之活動勝地,在道教誕生後尊稱仙山與道山,是真武大帝之發源聖地也。因武當山之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武當山在唐朝被道教列入為七十二福地之一。明成祖在武當山歷經七載,耗費了百萬計來建造八宮、二觀、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廟、卅九橋樑以及十二亭台等之龐大建築群,巧奪天工,雄偉高險,其琑幽深,人行其間如入人間仙境一般,武當香煙鼎盛也。此為劣述無邊,參著天指金仙以資世人知曉為鑑也。

 

本堂  地藏王菩薩  周  登台降詩

九品蓮台禮佛仙    華山修道步雲天

教人行善立功顯    主發慈悲救世煎

示論:求道

夫  若言無心是道,瓦礫無應亦是道,人之身心本來就是道,四生十類皆有身心,是否也是道?四生者:溫濕生、卵生、胎生、化生是也。十類者為十法界,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類也。如果乍見聞覺如來解會,與道院懸殊,不立自見聞覺,知者非修道之人也。故經上說:無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六塵尚無聞聲覺知,從何而立,再推窮本求於何處存心,焉得不同於草木瓦礫,因悟道者破六根六塵之塵境,不過是夢幻泡影,幻化不實,本是無體性,真常中求於去來等相了無所得,就像夢行千里,一經醒寤求其何所,豈有去來之相等之所得也。

蓋  地藏王菩薩道教稱為幽冥教主,在釋迦寂滅後一千五百年降生在新羅國,姓舍名喬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廾四歲時,航海行至江南地洲府清陽縣九華山,端坐九主峰頂七十五年,於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入道,計年九十九歲,因此民間流傳七月卅日為地藏華誕,又稱九華教主。在佛典本願經記載釋迦寂滅有所囑咐,地藏王應渡盡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之眾生。故地藏王菩薩即自誓,無渡盡地獄眾生絕不成佛,並常現身在地獄中救渡眾生,與統裁十殿閻羅時時檢察世人生前善惡,善者即引渡西方,惡者即墜地獄,橫死者即拔超生也。

蓋  地藏王神像坐在靈獸地獍之上,此之靈獸非常覺聽聰敏,或名諦聽也,以上參著天指金仙。

 

本堂  藥師古佛  登台降詩

藥光燦爛照三千    師喚迷黎築寶蓮

古學真詮為正典    佛無誤眾亦無偏

示論: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夫  眾生要得到渡化,出離生死之苦海者,必須同佛法有緣才能達到感應道交,此之緣者包括善根與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進,無畏之精神也。何人與佛無緣乎!則是佛經上所說之八難也,何謂八難?可分為四種:

一者乃苦障之難,包括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

二者乃樂障之難,包括北州與長壽天,因之兩處眾生壽長多樂,但缺失智慧之基礎,往往自以悟入涅槃。

三者乃惡增之難,則是世智辯聽,自以為是,妄執堅固。

四者乃善微之難,則是佛前佛後不知佛法。

故此八難者則是與佛無緣之人也,以上斷言俗語者,則是「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也。故奉勸世人不要拘泥古法,要急著自己之意來解脫,大膽醫去他者或有命不該絕者,就可轉危為安也未可知也。

蓋  應病與藥之眾生有四大不調之病,有業障報之病,而四大不調之病者,乃由一類眾生所造業力之所成,例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水大不調,舉身臃腫,對症下藥進行療治。而業障報之病者,乃由自己之業力所造成,隨跟誤入不可勝記,應病與藥梵語上都是無病,對症下藥亦稱無病,故凡程度較重者,應病與藥只能醫命不該絕之病。同樣的,佛法亦只能渡化有緣之人,俗語有云:「對症下藥乃是一般應病與藥之意義」。從廣義上說,眾生一切生生色色之煩惱都是病,佛與菩薩之精機說法,用種種不同之法門,來解脫種種不同之煩惱,故經上常言,眾生有八萬四千之煩惱,佛亦有八萬四千之法門,此之意其理在此也。

蓋  文益禪師曾有調機順物,斥滯磨昏,凡舉諸三昧,或入室呈解,或叨激請益者,均是對症下藥之良策。又在宋朱熹類卷四十一之克己復禮,並可促得病根,消除病症,針對其體情況解脫問題也。以上為論參著天指金仙。

 

本堂  彌勒天元古佛  蘇  登台降詩

天懸慧日照紅塵    元性瑞光映世潾

古聖仙賢來坐鎮    佛慈憐憫引迷津

示論:天魔外道

夫  天魔外道者乃居欲界天頂及色界天頂,貪執世樂,故生邪見,憎嫉賢聖,涅槃道法,在史料中有載六師外道,在佛經上說有九十六種外道,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遊道外,故稱外道也。在楞嚴經上說:「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洗心非正者,是說不能以正法洗心,在佛教中證,凡修禪定者必先洗滌從前之所有邪惡知見,如同除棄毒蜜,方可貯藏甘露,一有不慎,便可足以致魔。「陰魔」是依身心而入,天魔等則是以外魔入心,若能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可奈何,故「外道」者可足以修道者之障礙也。如楞嚴經一說,阿難尊者乞食次,歷經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與娑毗伽羅習先梵天咒,攝入淫室,淫躬撫摸,則將毀戒體。娑毗伽羅譯言:「金頭黃髮,是為其發黃如金,為外道之名也」。並由他傳幻咒,自言先從梵天所說,稱為先梵天咒,這是外道妨道之一個例子,亦沿用以邪門歪道,如朱子語類之論語、淳于髠是天魔外道,本非學於孔孟之門者,亦作邪魔外道,又見藥師經卷下,又信世間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又沿用儒林外史第一回,若八股文欠講究,任汝做出什麼來都是邪狐禪、天魔外道。故修道者離不了魔,而無魔者亦不能成道,此乃修道者必行之路徑也,以上參著天指金仙作為共勉。

 

本堂司儀  中壇元帥  劉  登台降詩

中央一炁化塵清    壇燦三光照世燈

元姓六和心必靜    帥揚八德醒蒼生

示論:天龍八部

夫  天龍八部者在佛經上是常見之護法神也,因諸天龍神為八部眾上首也,故稱為天。包括三界諸天,據金光明經與鬼神品說有廾諸天,依後以功德天、辯才天、大梵天、帝釋天;東方有持國天王,南方有增長天王,西方有廣目天王,北方有多聞天王,日天、月天、金剛密跡力士、散脂天將、韋馱天、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摩利餐天、婆羯龍閻摩羅王、摩醯首羅天。後又增入道教四神,為緊那羅王、紫微大帝、東嶽大帝、雷神等廾四天;如今在南方佛寺中,都有齋天之儀式,如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與新城北錄中,造鐵塔高丈許,仿正覺寺式,結庌塔頂、黃綠琉璃寶珠、塔燈、覆盂、仰盂,諸天、韋馱等四門佛像皆合,故中國古代把龍列入四靈之一,印度人稱龍為(Naga),因其形態似如中國土生之龍,略有差別,有如摩竭魚(鯨魚)、是中國龍之混合物也。

蓋  佛經上有云:「龍力不可思議」,因有許多天龍神王之故事。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有九龍吐水為其灌頂,其六部眾夜叉勇健、輕捷等之守護神鎮守在佛門寺,山門執金剛夜叉,毗娑門天王麾下夜又、八大將軍;乾闥婆者意屬為「尋香」,吸香氣而食,從屬天帝釋能凌空作樂;阿修羅者意屬為「非天」,身大好鬥;伽樓羅者居住在四大部洲之大樹上,金翅鳥神,兩翅展開有三百多萬公里;緊那羅者是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摩睺羅伽者是大蟒神,人身蛇首,為樂神;盧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四眾,天龍八部,四眾圍繞,王及大眾,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幾乎各部經上均有不同之場面,並有寫作天龍神王,天龍八部,例如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劍舍利,均以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神王各得少許。又如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十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也。以上簡劣參著天指金仙。

 

本堂  福德正神  張  登台降詩

福地堂光福地靈    德門清淨德門生

正修道果正修聖    神顯雄威神顯明

示論:修道參禪

夫  道之三寶者:玄、元、始,天之三寶者:日、月、星,地之三寶者:水、火、風,人之三寶者:精、氣、神是也。故修道者全在止念而養神,而能參禪奧妙者,必可靜心悟性來養成神也。若養其神者必應以無念為宗,悟其性者必於靜心為主,靜坐為本,心性養真,閒居幽處,煉我陰陽魂魄,使其濁氣下墜,清靈上昇,邪念不萌,身結大丹,去病而長生矣!

蓋  參禪者之意是靜、慮、思、惟、修等謂心境,必正審思慮,而修道者必禪和定連結,稱為禪定也。故參禪者就是由坐禪入心而定,禪定者是慧也,因參禪能明心見性,重視智慧,六祖偈云:「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以立功課」。故參禪者就是參悟,參破公案、話頭、玄關等來頓悟其真理也。永嘉大師有證道歌云:「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蓋  參禪者必由明師指點,多方請教,不可盲參禪修,以免誤入邪見而變成邪狐禪也。以上參著天指金仙

 

本堂司禮  註生娘娘  高  登降詩

衛世蒼生脫苦輪    房中護佑保安春

聖心慈憫賢晜出    母德恩高廣惠群

夫  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者,均是主司生育之神,專門護持孕婦、產婦與褓幼神祇,但兩者並非同一神也。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是龜靈聖母之門徒雲霄是也,曾以產盆練成法寶,號名曰:混元金斗,和碧霄、瓊霄聯手幫助紂王,而紂王亡後,封神榜有名曰:註生娘娘,後來又稱衛房聖母,奉  玉旨上帝金牒專門管理人間婦女入胎與出生也。

而臨水夫人者,乃福州府羅源縣下渡,生於公元七六七年,大曆二年正月十五日出生,俗名曰:陳靖姑,是陳昌之女,秉賦特異,通曉靈幻法術,長大成人後嫁夫劉杞,身懷六甲時正遇福建省大旱災,靖姑帶著身懷六甲前往祈雨,不慎動了胎氣流產而亡。此時年庚廾四歲,在臨終之時禱曰:吾死後倘能為神者,願當為營救產難孕婦。果然不久,在建寧有一位陳靖之媳婦,身懷十七個月還未出生,正在生死關頭,靖姑即靈顯化身為她療治,然後產下毒蛇數斗之多,母體又安全無恙,又在宋朝元佑年間,福建省古田縣臨水鄉有個白蛇洞,時時吐出毒氣擾害百姓,官方雖見知亦束手無策,無可奈何。有一天遇見一位紅衣女郎,持劍直衝洞内與大蛇鬥法,不久,此大蛇則被紅衣女所斬,鄉人請問其名姓,紅衣女答曰:吾乃下渡陳昌之女靖姑是也,瞬間其影消失不見。眾人有感其功德即在洞口建廟奉祀,就尊稱為臨水夫人,又在宋朝淳禧年間加封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然後又再封為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到了清朝咸豐年間,應閭人林天齡奏呈加封尊稱為順天聖母。而臨水夫人乃三奶夫人之一,三奶夫人:陳靖姑、林紗娘、李三娘也。故在本省又別稱南台助國夫人,此後本省婦女崇信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特多,尤其註生娘娘更加熱心虔誠信仰,因各寺廟概有附祀奉祀,但目前本省建有註生娘娘之廟者共有六座,在台北市佔有三座,其中嘉義、高雄、屏東各佔一座,高雄者橋頭鄉仕隆村註生宮,屏東竹田鄉竹田村永福堂,此之兩座本省較為早建之所也。以上簡述參著天指金仙。

 

本堂護法  伽藍、韋陀  同齊登降曰:

今晚有三對疊詩之寫法如下:分左、右各一字,上、下各六字。

        別離時聞漏轉               闋新歌聲漱玉

(一)憶            靜    (二)一             採

  期歸祖久伊思               津楊綠在人蓮

            力微醒時已暮

(三)酒            賞

飛如馬去歸花

本疊詩乃解釋其一:

靜思伊久祖歸期    久祖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    時聞漏轉靜思伊

其二

採蓮人在綠楊津    在綠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漱玉    歌聲漱玉採蓮人

其三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本堂主持  觀世音菩薩  降

謝生學佛意誠虔    博愛修身百善緣

裕滿堂春星漢殿    功高德臶感蒼天

其二  謝文科

謝府堂中出福星    文光射斗燦宗庭

科書代筆仁公正    一世龍門萬載興

其三  廖進元

廖生樂善喜施財    進福納祥理應該

元氣長存光煥彩    榮華富貴溢門來

其四  謝美雪

謝天禮佛答神皇    美滿家庭奕世豐

雪柏霜松長壽福    螽斯衍慶燦華堂

其五  蔣萬春

蔣生處世不私偏    萬象更新又復年

春滿乾坤人順吉    德長日月福延綿

其六  周紅吉子

周施良藥濟民    洪福齊天積善豪

吉宅安居財進寶    子孫滿堂笑僖呵

其七  楊寶珠

楊柳枝頭甘露香    寶蓮出水向陽張

珠光燦耀瑒輝映    萬載千秋麗遠長

其八  周載林

周急濟貧樂喜施    載歌鼓舞悅心怡

林行醫德芳鄉里    術妙軒岐天下知

其九  李明蓬

李府堂中一福星    明媒正娶美嬌媖

蓬萊仙島八仙證    貴子降臨耀祖榮

其十  張簡寶琴

張燈結彩喜心開    簡冊金篇滿室排

寶悅生光千萬載    琴和瑟靜福盈來

其十一  林加聖

林生綠翠碧雲空    加樂逍遙不老翁

聖地煌家道旺    霞光映照燦華堂

其十二  方崑山

方正世風日麗天    崑崙頂上住神仙

山高水映美如絢    星月交輝照大千

其十三  尤泉慶

尤生碩望眾欽崇    泉湧清流渼滃灃

慶溢懸弧人樂爽    庚星煥彩耀家堂

其十四  劉天傳

劉府堂皇門戶開    天經地義出賢才

傳書寄簡三千界    百善宏揚四海知

其十五  張簡明銓

張揚五品守三綱    簡冊流香萬世崇

明道修身千萬載    銓傳法理大同宏

其十六  蘇也榆

蘇生學道志誠虔    也進鸞堂效聖賢

榆樹桃紅花果結    光宗耀祖福天年

其十七  黃吉昶

黃髮垂鬍樂自然    吉人天相小神仙

昶光氣宇心靈顯    名實具佳享福年

其十八  張簡森炎

張開慧眼見青天    簡拔人才結善緣

森茂桑田家運展    炎陽霞彩麗陵滇

其十九  林金和

林翠山青碧豔天    金婚張女世前緣

和光麗日聯姻結    庚樂昭星紅線牽

其二十  陳清通

陳生竭力為堂    清望昭垂百善徽

通理玄機闐福慧    縈青繞白佛門皈

其二一  鄭潘欽

鄭門有德娶嬌媖    潘女無憂禮佛燈

欽運少勞年老倖    悠然神往亂心靈

其二二  林枝葉

林家有女善心良    枝茂桃紅美麗香

葉翠長青人讚賞    相夫教子德芳長

其二三  陳錦春

陳生豐儀璀璨光    錦衣玉食須懷饛

春和祥氣家門旺    邃宇高堂麗矞紅

其二四  蘇博文

蘇生皝道成名    博厚慈仁美譽偀

文學經書先達行    醍醐灌頂德芳榮

其二五  黃劉審

黃府堂門永啟開    劉生善德萬千台

審明公正名揚楷    孫膝曾繞福祿來

其二六  劉黃芽

劉賢獻地建堂觀    黃女一生禮佛歡

芽出青藍長懿範    蜚聲鵲起古今傳

其二七  林秀鸞

林茂山青本是萋    秀中無彩汝沈迷

鸞心不靜身修假    把握時機好當差

其二八  陳錦雀

陳年品酒醉君顛    錦上添花年復年

雀鳥開屏英難展    人生愛美本天淵

其二九  劉黃鳳

劉擔堂務永懷旌    黃色居中顯耀騰

鳳舞英姿難挽永    多行善德保生靈

其三十  劉萬家

劉生髦俊旭曦東    萬法勤修博厚功

家道昌隆門進福    鴻圖大展日麗紅

其三一  黃河澄

黃生處世有人緣    河淥星輝光耀天

澄水長流桑梓沐    議壇秉正不私偏

其三二  林茂盛

林枝葉翠廣無邊    茂樹花紅映碧天

盛發其祥家運顯    榮華富貴億千年

其三三  劉朝清

劉生德望振聲高    朝理潭頭村長褒

清正廉風桑梓堡    眾欣有託得人和

其三四  劉張醜

劉女行功懿德芳    張燈結綵好風光

醜名美態君心望    宴啟瑤池朝聖媓

其三五  周鳳雲

周女守貞婦德媖    鳳毛麟趾佛神燈

雲開見日清如鏡    花燦金萱富貴庭

其三六  蔣春香

蔣生禮佛禮神尊    春到福臨堂滿壿

香氣祥雲仁濟雋    門楣顯耀子孫焜

其三七  謝鞍金

謝女仁慈守五倫    鞍披駿馬四方奔

金仙護佑家和遜    婦德媖聲福祿春

其三八  劉李雪

劉女心誠禮佛來    李桃樹上花開

雪梅國寶寒霜耐    有志行功證道台

其三九  劉吳太平

劉府輝煌世永居    吳家有道眾皆知

太倉稊米非無智    平入善堂劫解厄

其四十  黃桂霞

黃海桑田苦世人    桂香飄送賰馪

霞堂煥彩撫家振    養性修身得福仁

其四一  陳金花

陳年好酒味芬芳    金碧輝煌燦爛光

花好月圓家道旺    駟門高啟福盈堂

其四二  劉秀琴

劉門有女美身焄    秀麗豐姿飄逸璊

琴瑟情深家合順    神仙眷屬樂同春

其四三  劉錦玲

劉女天生麗質瑛    錦衣玉食慶年盈

玲瓏淑慧家門盛    秀茁蘭枝貴顯榮

其四四  劉謂

劉女虔誠伴佛燈    謂心慈藹善功行

修身養性參禪省    到處逍遙樂自明

其四五  劉黃秀

劉門世代善餘家    黃女生平品德佳

秀慧過人知禮詣    相夫教子好賢妻

其四六  張簡玉霞

張開兩眼看青天    簡冊詩書勸有緣

玉潔心胸勤效勉    霞光普照億千年

其四七  劉余治

劉生處事得人和    余入鸞堂百善曹

治世齊家修正果    快樂逍遙任遊遨

其四八  黃碧玉

黃生樂善振家聲    碧色精光燦亮明

玉寶異珍難取得    良機勿失伴神燈

其四九  劉鴛鴦

劉女三從四德修    鴛心浮動亂魔貅

鴦身養性神仙救    益壽增祥億萬秋

其五十  黃貴理

黃蓮出水映華堂    貴顯無窮蔭祖宗

理事井條家道福    參通妙法德音望

其五一  張簡玉秀

張燈結綵好時光    簡卷詩章賀滿堂

玉筍呈祥家道旺    秀如水月碧雲空

其五二  黃鴛鴦

黃女天生麗質優    鴛游水裡主難留

鴦知禮佛三從守    八美隨緣樂自遊

其五三  黃桂蘭

黃梅果嚥馝人緣    桂樹花開八月天

蘭草芬芳馚透遍    浮嵐曖翠世爭妍

其五四  吳玉燕

吳女前生乏悟禪    玉簫聲斷失夫緣

燕飛百善堂中結    禮佛心虔種福田

其五五  劉金伍

劉生禮佛應專心    金語良言汝必俽

伍世其昌因果審    孫賢子孝自來尋

其五六  陳綉琴

陳女賢明禮佛勤    綉龍畫鳳活如真

琴簫和韻神人興    秀外慧中慈母親

其五七  林吳招

林森茂盛草長青    吳氏參禪覺理明

招入善堂修果行    勤功一切得光榮

其五八  龔林真

龔家行功把善施    林生禮佛福安祈

真如妙理明心志    覺理玄圓證道基

其五九  張玉治

張羅群眾效神前    玉寶珠珍身外懸

治道修心圓正典    菩提路上步登沿

其六十  張明堂

張開駿業賈商彰    明日曦昇遍地光

堂運亨通該勵眾    安和樂利合家昌

其六一  周淑美

周女英姿冠萬芳    淑和端態好紅粧

美儀風采媛嬉鳳    明道修身入佛宗

其六二  李林

    李樹花紅果熟時    林山綠水碧空依

    彎峻嶺嶒巊渼    世外桃源仙佛居

其六三  周梁玉盆

周全萬事賴心誠    梁女慈祥婦德媖

玉樹臨風挺不折    盆栽美景麗堂庭

其六四  張簡月

張揚佛理早知修    簡述真言醒世囚

月駛星馳難復有    歲來歲往不常留

其六五  葉明林

葉綠花紅遍地香    明心養性學鸞章

林枝茂盛潤滋育    百善栽培一棟樑

其六六  張簡菊

張口宏揚道理篇    簡言述談佛神仙

菊花開吐芬芳遍    大地回春慶喜年

其六七蘇滿

蘇生是一有名廚    滿漢大餐饌膳師

品味飪烹和客主    飄香十里好工夫

其六八  黃金鳳

黃女修身學道堅    鉇 章玉律守為先

鳳仙果證知行善    無相簿中定有緣

其六九吳王寡

吳門煥彩振家聲    王女修身大道行

寡語默言勤效聖    功成果就返瑤京

其七十黃劉育

黃花有主守常倫    劉女三從四德聞

育教兒孫賢雋出    家和萬事福安春

其七一劉水信

劉生年邁識知修    水到渠成駕舟

信步所行登岸羑    名高元老樂悠悠

其七二劉月年

劉女來生睿智精    月雲密佈失光明

年齊大衍知修省    三寶座前唸佛經

其七三劉素

劉家德善孝忠門    素面朝天禮佛尊

學道宜知明道本    玄圓覺理脫沈淪

其七四張簡意

張揚正法理圓明    簡句詩章勸眾生

意向三清神感應    光明大道步天京

其七五張簡劉醜

張開慧眼看青天    簡冊詩書藏寶蓮

劉女誠心經典研    醜生學道禮金仙

其七六曾秀雲

曾向佛前立誓言    秀心秉正伴神仙

雲開見日光明羨    百善修禪步理天

其七七劉龔赤

劉門盛業德功盈    龔女仙姿玉質媖

赤子明修心靜定    飛聲騰實譽名亨

其七八隋廣宇

隋生正道默無言    廣結善緣種福田

宇化塵埃清淨絢    心開色美樂怡然

其七九劉月娥

劉女平生善德行    月兒圓缺失光明

娥心意向朝神聖    勉力全修佛理經

其八十林寶蓮

林山綠水好風光    寶鏡明心入善堂

蓮品九生登極樂    兒孫顯達耀宗皇

其八一龔金蘭

龔氏知修百善來    金蓮出水向陽開

蘭花吐艷人人愛    把握時機道果栽

其八二黃詹密

黃中屬土相生金    詹談羅經南北針

密佈爻象妙玄甚    天文地理位方尋

其八三劉勸

劉生悟道理圓通    勸世明修佛性藏

心曠神怡和氣爽    千秋萬載福盈堂

其八四張簡金對

張口談言勸眾生    簡書精研理圓明

金仙護佑家門盛    對得蒼天滋育情

其八五劉黃戀

劉家福祉拓台疆    黃女三從四德揚

戀道宜知明法相    行功立善免災殃

其八六黃錦珠

黃生婦道五倫遵    錦上添花百世春

珠燦祥光家運順    前因後果轉輪循

其八七劉鳳祥

劉生氣質俊彬彬    鳳振高崗頻進興

祥集臨門人晊吉    家和萬事得安臻

其八八劉黃葉

劉生禮佛步蓮台    黃道天開救世孩

葉茂花紅增瑞彩    華堂祥集福垂來

其八九黃美智

黃女天姿麗質媖    美華秀色冠群生

智圓正理修真性    學道參禪百善行

其九十劉景俊

劉子天生佳偶姻    景星麟鳳配良緣

俊龍騰躍聯心結    宜爾室家百世年

其九一張世明

張揚教道卓名穁    世子知修光耀堂

明聖慈仁門第旺    家和人傑萬年紅

 

東方教主親駕  登台降詩

修身學道似登山    無志行來步步難

磨杵作箴人稱讚    精誠處事即心安

述讚:

夫  鍾靈毓秀,康莊大道,林園潭頭無極星漢殿百善堂,於民國七十六年歲次己巳年建堂落成,開鸞闡教,濟世施方,救劫解厄,賞罰兼施,善惡報應,戒律井條,道脈真傳,功莫大焉矣!

承奉丹墀,玉旨特准於民國八十三年歲次甲戌年菊月初十起三天前往新竹五指山玉皇宮,進香謁祖請火回駕安座大吉。又同月再承奉瑤池翠水  西王金母  懿旨,恩准彙集鸞章聖訓,著書立說,特賜書名「天指金仙」。歷經現任堂主謝生博裕,濟所所長劉生天傳,特別顧問蘇生博文,政務主委林生金和,以及諸男女賢生等,共同協力,日以不息,夜更繼之,秉持三教佛聖仙真蒞堂援筆,神合群倫,共襄盛舉,完成使命,上天喜悅特以讚言不絕矣!以上參著本書為讚也。

 

本堂主壇  回堂降詩

著書醒世勞神仙    百善諸生共結緣

寶箴圓成玄妙典    流傳萬世引迷顛

養性修心真理研  宏揚聖道樂怡然

歌賦詩詞吟詠縯  神人協力感瑤天

讚:

天心愛戴,指引賢才,金箴著造,仙筆啟開,

書傳萬載,醒世兒孩,三千法界,解劫救災,

滿堂和藹,朝覲天階,虔誠禮佛,淨化塵埃,

祥光瑞彩,廣佈閩台,民安國泰,招寶進財。

跋:

天之大道,指引群黎,金篇彙集,仙佛嘉言,

以勉世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立德修身,

勿趨邪徑,逆理昧心,致惹天怒,而降災殃,

以警生民,上中下界,列聖諸真,不忍坐視,

生靈塗炭,駕佇鸞台,方方闡教,處處開壇,

扶乩佈化,著書立說,替天行道,矯正人心,

俗風復古,順應天機,棄迷啟覺,著造功成,

醍醐灌頂,衣缽相傳,豁然貫通,天有好生,

人豈無悔,天指金仙,宏揚大道,修心養性,

清清無為,福無量之,寶書廣佈,吉日佳辰。

喜臨述跋無極星漢殿百善堂跋於

天運乙亥年庚月辛卯日亥時

 

無極西華翠水瑤池金母娘娘  親駕降詩

天書著作大功成  指引諸生道理明

金玉珍珠鋃琥珀  仙神欽賜眾賢生

感言:

夫  詩禮之訓,衣缽相傳,詢千芻蕘,豁然貫通,明道智用,點凡成聖,先典攸高,表廈蔭水,萬家生佛,「天指金仙」,彙集成冊,係秉膺母命,為襄三期普渡,九二收圓寶筏之期,喚醒迷濛,引導人心歸正,合乎仁義禮智信,推行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勸世力行,時有反省,智行合一,毋負母命,今大功告竣,上答天恩,特准于乙亥年桂月朔旦起五天頒書繳旨,禮斗祈安護國息災大法會,並賜閏桂月初十、十一、十二日共三天,前往新竹五指山玉皇宮第二次進香謁祖請火佳期。

再勅丙子科籌備前往浙江舟山群島南海普陀岩,第三次進香謁祖事宜,命謝生博裕、劉生天傳、蘇生博文、林生金和、李生明蓬與張簡森炎等共同合力籌辦之。勿失

母意      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