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法華三昧經

恭請。佛說法華三昧經。

恭請。佛說法華三昧經。

恭請。佛說法華三昧經。

水香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灑塵埃。滌穢消災。 香焚寶鼎。氣達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煙。降鑒此心虔。

釋迦如來。牟尼世尊寶誥 。 志心皈命禮。
東華教主。西域聖師。棄皇宮之富貴。愛雪嶺之清高。鍊成摩尼珠。光照大千世界。尊居兜率地。德被億萬生靈。大法東被。無不精修波羅蜜。梵貝西來。咸知皈依無上道。燈傳萬世。佛日常輝。法繼千秋。皇圖鞏固。三界大師。四生慈父。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釋迦牟尼古佛。慈悲廣化天尊。

佛說法華三昧經。本卷。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諸尊弟子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七萬三千人,諸釋梵不可復計,十方飛來無央數,皆神通妙達,復有他方恒邊沙諸天人及諸菩薩,如是等百億千恒沙皆來會,在佛前坐。

時舍利弗、須菩提等諸尊菩薩皆有疑,心念言:「何因緣諸上人皆來在是間會?有何異要之瑞應?」爾時,諸弟子起疑心念,為佛作禮長跪,欲問佛。

佛時已放無數光從口出,若千億億稍稍引大遍虛空明,遠照恒邊沙剎土,地復震動,於是盡明,即不復見佛身相。大眾愕然,共議:「佛三昧為何所之趣?」各自思之,即便還坐三昧求佛至處。座前有菩薩名慧相,便報言:「善哉,善哉!當爾賢者思惟,了不知所至處。」

須臾,羅閱王後宮太子皇女及婇女夫人三萬二千人,皆從共來詣山中,到不見佛。復有不想菩薩問王:「將從何多?」王名辯通,答言:「見佛光明故來耳。」

王女名利行,便問菩薩:「佛今所在?為到何方?」

答曰:「向已求佛,了不知。」

處女答曰:「卿是佛第一神通者,應當知處。」

菩薩答曰:「且坐。」須臾頃,地即震動。從地中出,坐自然大寶蓮華上,眾坐上人愕然。

王女利行起,為佛作禮訖,住佛前說偈問佛:

「向見大光明,  疑佛有異要,
 故來將大眾,  欲問心狐疑。
 反更不見佛,  意甚有怪驚,
 願得具為說,  當令大眾解。
 各發一三昧,  推求佛身相,
 了言不知處,  各共坐作議:
『更起何三昧,  畢欲求佛意。』
 女來問眾等:  『佛今為所在?』
 純行有至心,  必欲有所問,
 願見世尊授,  令意解狐疑。
 具為現眾等,  分別解說之,
 向所三昧處,  所名在何所?」

佛語女利行:「所問甚深,當為汝分別說。向所三昧,名法華。譬如大國中有一樹,有一華覆三千大千剎土,其香熏恒邊沙佛國。若有人得聞名字、若知解,自然疾得是三昧;若諸病痛者得聞是三昧,應時自解,人根眾病消盡。」

女利行問佛:「何謂華之威德乃有是慧?」

佛語女利行:「華者,一樹之色,人見莫不愛樂。欲得之者,法華三昧是。生死中之色,大光受有形。人不知、不聞、不信是三昧,不奉行之,未應菩薩不見慧。失人之本,反隨沫流,終已不見明。」

女利行復問佛:「今欲得是三昧,行何法?有幾事行得人中?願佛弘慈恩潤,廣開行議,令一切聞解皆入三昧中。」

佛言:「善哉,善哉!多所度脫,永度無極。有二事。何謂為二?一者、知法身如幻如化,二者、知婬怒癡無根無形。」

佛爾時說偈言:

「法身有一切,  化幻現沈浮;
 婬怒癡無形,  如水現泡沫。
 觀察人身物,  如滅無形住,
 離散合自成,  分別計皆空。」

佛語女利行:「復有四事,別如行三昧者。何謂為四?一者、行戒無色想,二者、行檀無受者,三者、不厭無亂者,四者、行智無愚者,是為四。」

佛爾時說偈言:

「不犯戒無毀、  行檀不入智、
 不厭無癡亂、  不愚無智慧,
 不說無行者,  有行不言向。
 三昧可得入,  無處無中邊。」

佛語女利行:「復有三十六事,是為三昧所見事。何謂三十六事?不見生、不見死、不減、不增、不出、不入、不在外、不在內、無住、無止、無水色、無火色、無風色、無地色、無痛、無痒、無思、無想、無生、無死、無識、無貪、無婬、無瞋、無恚、無愚、無癡、無慳、無施、無惡、無善、無心、無意、無識行、不起上若干事、不滅上若干事,如一無形像,是為三十六事法華所見事。」

佛爾時說偈言:

「不想念無念,  不行色想要,
 無行法華淨,  空寂無吾我。
 不處有入中,  沒滅無形像;
 不觀善以惡,  俱皆空自然。」

佛告女利行:「法華三昧所見,譬亦如是。」

佛說是三十六事品時,無數天人及世間大眾,人及王所侍從,大小合有四十億萬,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女利行及後宮人三萬二千婇女、夫人,逮得無所從生法樂。

於中立女見眾人皆發道意,心甚歡喜,起為佛作禮。繞佛三匝,住佛前說偈言:

「世尊實神妙,  演知三世事,
 斷世婬怒垢,  開化沫流人,
 皆到無為城,  快樂乃安寧,
 如是天人中,  地為大動傾。
 今日合大眾,  億億百萬千,
 當來及過去、  現在得自然。
 願得大普恩,  法華威神力,
 三界一切人,  皆得是三昧。
 令我值在世,  常行法華事,
 使世無老死,  快樂無憂患。
 三苦自然除,  皆如為三昧,
 空想於願識,  自然現相好。
 教授沫流人,  得意慈普行,
 光光威儀好,  等為身如來。
 合聚於沫生,  三昧豫生行,
 便使於空中,  得慧如上首。」

女利行說偈已,作是念:「今欲教授人,不見法則,何事開解人?」

佛即知女心中念,便語女:「欲持何法?教何人法?復何所在人?復何所止?」

立女白佛言:「如是所說,無法、無教、無人。」

佛語女:「無法有八事行,無教有六事除,無人有七事散。」

女問佛:「何謂八事行、六事除、七事散?」

佛言:「一者、直見不邪,二者、直聞不聽,三者、直治不曲,四者、直說不煩,五者、直行不迷,六者、直念不思,七者、直意不動,八者、直受不尋,是為八事行無法。

「何謂無教六事除?一者、不念有見無見無,二者、不念有聲無聲無,三者、不念有味無味無,四者、不念有香無香無,五者、不念有觸無觸無,六者、不念有意無意無,是為六事除。

「何謂無人七事散?無水色、無風色、無火色、無地色、無心色、無識色、無行色,是為七事散。無人可教,當作此解。」

佛爾時說偈言:

「若有解法華,  三昧要句品,
 當念勤精進,  曉解得正言。
 七八六已足,  計本無形迹,
 不受自可欲,  去想安寂然。
 說法無言教,  不見有壽命,
 人本空無寂,  不解沫言有。
 不除不斷欲,  出入無住處,
 無痛無思想,  不生不死滅。
 有念為勞苦,  不復著因緣,
 示現有色欲,  已反愛灰塵。
 觀見有病痛,  常意與本并,
 慧見不空念,  寂寂安空空。
 法華三昧現,  不出不入住,
 無見不見空,  是為疾得如。
 便能行施法,  以慧為布施,
 說慧等如是,  諸佛皆稱歎。」

女聞說是時,倍復踊躍歡喜,起為佛作禮,踊在空中去地七尺,還坐金剛蓮華上。

時坐中有比丘心念言:「是為真是女?為幻人?」自起為佛作禮,長跪叉手,說偈問佛言:

「本自生愚癡,  不識道慧義。
 不知女利行,  為是真男女?
 審是一定人,  用法何復問?
 真是女子身,  所問何以深?
 生來侍佛法,  未見如是人,
 所見非凡及,  智慧何以爾?
 本從何方來,  而生於王家?
 宿命行何法,  逮及幾佛來?
 精進健乃爾,  所問如來報。
 戒具真有行,  能問如有說,
 能忍有柔意,  但能口說行。
 休心意何如?  實欲往試之。
 可應幾法住,  往對不起意?
 若實有智慧,  我欲從解要。
 省視所說法,  詠廣入道俗。
 有何異心意,  獨得是智慧?」

佛便語比丘言:「自若干因緣。」即說偈報言:

「女利行本心,  立德識本處,
 在世來千歲,  常習於三昧。
 心解眾色要,  寂然與禪同,
 真是女子身,  不為化來現。
 本從無色世,  今來在世界,
 續復如本行,  已行便立正。
 無身現說心,  普念眾慈行,
 念法空為本,  不起因緣相。
 比丘自不解,  何怪是女身?
 不見無有本,  反自受縛著。
 禪思欲去色,  更反為色亂,
 遠苦避三毒,  已入三毒苦。
 汝自不解身,  自謂得常安,
 萬物如幻化,  入出無形住。
 四色本虛空,  自然受形著,
 愛習自拘限,  壞本起末欲。」

爾時,比丘八萬四千人聞說偈意解,即發無上正真道意。不可計天人散華名香,皆來供養佛。

時舍利弗心念:「女子乃有是辯,何不去女作男?」

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語舍利弗:「汝自問女。」

舍利弗即問:「唯,女利行!所說非常事,如與如來共對語。何不去女作男?」

女利行答言:「唯,舍利弗!道德之要以慧善見,不視於四色——是地、水、火、風——五情合、六入為衰。心意識如幻如化,出入無形。癡意不盡,故與三流對,更出浮沈。何足珍?雖漏盡結解,有不淨想,無色如為惡,苦住反為樂。」

舍利弗問:「學佛之法,應有謗毀言不?」

女問:「賢者舍利弗!云何為謗毀?」

答言:「一好、一惡,是為謗毀。」

女報言:「未曉、未了。大人所說,不以小為小、大為大。好惡無二,等無異。謗身,身是色;謗意,意無形。四色法空,無形、無造,何所受謗毀者?」

舍利弗答曰:「卿所說是菩薩大人所行,卿未應菩薩,何緣乃說此事?」

女報言:「大人為以何立?」

報言:「普等為言。何謂為普?教授十方人,遠苦得道,是為普。唯賢者所說,不說普,說生死勤苦耳。」

女語舍利弗:「謂為普者,不見有人、無人,有教、無教,有法、無法所念,是曰為普。不為見生死苦,欲教之,令得道,是為普。」

舍利弗無有辯才析答此言。女爾時說偈歎曰:

「人用三塵亂,  輒為六衰著,
 五惡十賊對,  三厄墮困窮。
 十二連相續,  四色拘沒三,
 不解名顛倒,  坐受空聚藏。
 無故沒三婬,  自網投深淵,
 堅藏畏二三,  自滅更受生。
 宛為空所縛,  恒懷不淨想,
 自呼是常安,  為得真自然。
 是輩滿閻浮,  億億百萬千,
 所行遍十方,  不益一切人。
 當有隨受行,  皆共墮海流,
 可作大法行,  入海勉欲根。
 決海令滅盡,  平故無還流,
 返原盡欲室,  令人歸故鄉。
 故鄉名無為,  號字清淨堂,
 快樂多紫金,  入出楊光明。
 恒邊沙劫佛,  莫不稱歎說,
 以法空無戲,  無相不願識。
 淵流以海水,  皆復不足說,
 廣意開化人,  自然常自安。
 惟念諸賢者,  乃自反不解,
 無故自受縛,  幻化受報應。」

爾時,四萬二千羅漢皆正意,第七住;八萬五千釋梵皆逮無所行從生。

六萬四千賢女起為佛作禮,住佛前說偈言:

「今日女利行,  為我眾等說,
 聞說佛深法,  令我心開解。
 實欲知道德,  皆從何所來?
 聚合眾一切,  有何神妙德?
 而致與大眾,  莫不驚愕心,
 伏意往樂從,  隨教之所行。
 願欲求天尊,  愍發起濯眾,
 至心受大慧,  如來神化現。
 應時諸女身,  倒願去色欲,
 便欲作沙門,  佛之知我情。
 畢覺諸審諦,  使身如菩薩,
 宣佛神道教,  當復轉化人。
 諸賢大眾女,  俱起在佛前,
 頭面稽首禮,  願得如佛像。」

佛語諸女:「所說實至心。今欲求所願,先當報父母,次當復由王,得聽可去耳。」

於是,諸女說偈報白言:

「欲願作沙門,  先當報父母,
 次當復由王,  得聽可作道。
 為道不苦晚,  但當勤開心,
 曉解心意本,  一切與同等。
 便有決大意,  心解乃至道,
 道從解心起,  不住於縛著。
 化達觀眾見,  如復心出生,
 從本知本空,  知皆非常苦。
 心亂便隨流,  所見必有對,
 不生善惡想,  爾乃作沙門。」

諸賢女起往至父母所,長跪白父母及大王:「今日受王恩德,來詣佛所。為尊女利行問佛深妙法,欲求無為道、現身及一切。佛為女說本末、生死、苦痛,但為色欲著,不知道德本。緣是無常至,當就三苦勤,願欲作沙門。願父母聽我作沙門,當得道還度父母。」

父母語諸女:「求自然道,各自見便利,隨意所習行。汝曹尚去,我亦隨汝去。汝自白語王,得聽便自去,用問我為?」

諸女稽首大王前,淚出而言:「人在三界中,苦欲坐色想,不得自在。無常卒至,無有代者,實欲作沙門。并與諸女俱,無為得道者,當還度父母,王願從本意。」

王語女利行等:「早欲使汝去,隨行作沙門,以汝三事未足,是以不遣汝耳。一者、未盡學識諸禮教,二者、常樂未有見苦,三者、口食恣味未有足者。以是故,不欲遣汝耳。若有至意者,便去勿疑。吾亦欲作沙門。」

王即起至佛所,作禮白佛言:「聞說智慧,意甚願樂。國付太子,身歸三尊,給侍左右,并受法教。欲作沙門,求道如佛。」

佛即放光若干種色,其明照十方,地為六反震動。諸天作樂覆滿於虛空,散華名寶覆三千大千剎土。天下丘墟皆平,其有大山化為黃金,枯木更生。中有不端正者,皆得願。樹木枯者,皆生條葉,自然風吹,皆歌歎佛功德;生華者,即自墮落,各氣到佛所,羅住空中,各說偈讚佛功德:

「今蒙聖神力,  得救死復生,
 光色還本然,  復實滋道成。
 生死婬亂色,  譬於枯木時,
 值佛說音聲,  還來合本并。
 六色沈著瞑,  四色合五欲,
 分別法空然,  解道成法行。
 為得真定智,  快樂得安寧,
 一切皆歡喜,  稽首禮佛足。」

爾時,諸六通及羅漢見華有是說。女利行即化為男子,復為菩薩。一女子作是二化變,眾坐莫不歡喜。時一佛剎中無有女人,諸六通道者十萬五千人、三萬須陀洹皆得阿惟越致;八萬六千人及阿那含皆得柔順法忍;不可計羅漢更發無上正真道意,其有辟支佛行,即如彌勒輩。

王即以國付太子。太子名辯積,拜跪白大王:「王為欲施,子孫之殃,與色身之福施子孫;當以法財之利持,誅滅之怨大罪與子孫。大國之治世世漏沒,人根不知大慧滅善之路,與子孫,當奈何?父王有教,不得不從。」輒便禮拜,辭王而去。還國宮殿,坐領國,普告:「若不到佛所求無為道、作善孝者,罪與三逆等。」

太子於殿上精進勇慧,廣開大道意。心甚過本無量,即滅一城之惡,地即為六反震動。時人民皆言:「願太子便得作佛,我曹大眾皆當承弟,亦當作佛。」

佛時笑,五色光出,照於十方佛剎。人民皆發願:「令我得道如佛,天下飲食自然在前,如忉利天上;其國菩薩皆如阿彌陀國中。」

太子辯積得功德,在宮七日,出詣佛所,從大眾群臣、大小人民無央數至佛所,為作禮,住佛前,說億億萬千偈讚曰:

「佛作三昧決,  功德甚巍巍,
 光相威神照,  感動三千剎。
 施人無上慧,  德普入眾心,
 感發開童蒙,  莫不受福成。
 演詠法華事,  改世濯群異,
 降伏獷強者,  和更受柔順。
 等尋道場光,  世人受業長,
 去老逮空寂,  不死而復生。
 除病遠穢辱,  色想沒滅勞,
 陰蓋即以除,  清淨無欲塵。
 思想受欲定,  流布還無為,
 空定常寂然,  不住不然行。
 不行無法識,  示現光相成,
 本法無增減,  常安寂空空。
 如來現神化,  一切得真道,
 愚癡寂然定,  心與無生同。
 我今聽說法,  演出法華慧,
 心解得發願,  一切得如佛。
 今欲城國土,  願便說法華,
 以何法行得?  當有幾事解?
 疾得是法華,  依義說其慧。
 皆令分別知,  一切心得解,
 曉了諸法事,  當從中外得。
 得之為遠近,  便可立得佛,
 復更於劫數,  久從幾佛受?
 解慧而有要,  須臾變化成,
 願以具演說,  皆令大眾知。」
 太子及眾人,  作禮還復坐。

佛語女利行:「欲知法華之開解所示現也,當來、過去、現在諸佛皆從是散身譬喻品得道知諦。」爾時,有億百千天及諸梵、不可計人民、四十八萬菩薩逮得無所從生;其有聲聞皆更發意。

時不想菩薩白佛言:「今日大眾聽聞法華三昧解說事要,都未受訣。」

佛告菩薩:「今日說法華三昧者,皆以授訣。有劫數、各各自有國土處所,是故不復說耳。若汝不解,自往皆問之。」

時太子及女利行即白菩薩心中所欲問,即各說偈答報言:

「惟賢上智慧,  何以不解要?
 其有求想報,  皆為不受慧。
 當說有處所,  則非法華事,
 要當須口說,  欲聽真高聲。
 不解其本末,  語亦俱不知,
 指示道徑法,  猶若如盲人。
 師子之大音,  尚復呼小聲,
 受訣已得佛,  不知禮正道。
 受訣有國土,  譬亦如幻化,
 有對便出應,  不復預思想。
 見附住教授,  彌及去來今,
 神通無不知,  不須有言說。
 受訣在空無,  寂然安無為,
 常定不動轉,  私細人不知。
 開演於未然,  寂靜無所為,
 是為所樂國,  清淨為證正。
 不念有思想,  是為快法安;
 相好示光明,  是為勤苦現;
 弟子有人民,  是為入欲濁,
 不苦不勤念,  都盡不起滅。」

如是說十八萬億偈報。菩薩即歡喜,說偈讚曰:

「我自生愚癡,  不解上人語,
 不知其音法,  反呼未受決。
 如今所說偈,  甚深難具陳,
 願發本時意,  與神共參論。」

時太子白佛言:「今諸賢皆尚不解要,以善權方便開解。」

佛即笑,五色光從心口出,十方皆明。阿難白佛:「佛不妄笑,笑必有意。願聞其說。」

佛語阿難:「汝見大眾不?」

阿難答言:「見。」

「今是如來問皆具答,各各在十方教化,度恒沙等天人民,皆使作佛。」爾時,自然雨香華七寶覆三千大千剎土,而周匝遍無有空處。

佛語太子:「此法華所解人身之事如是。」爾時,不可計恒沙百千人民皆發無上正真道意,逮無所從生心;無數千聲聞皆逮阿惟越致地。

阿難長跪白佛言:「此名何經?云何奉行?」

佛語阿難:「名『法華三昧——女利行所問解人身散情經要集』。若有男女書寫、諷誦讀,勝行檀八十劫;若供養對跪拜者,勝菩薩行慈三千億萬劫;若當曉解展轉相教,勝供養恒邊沙佛;若有一聞是經者,不復更生死勤苦。不信謗者,此人以隨末流,未復還本。」

佛語阿難:「囑累汝法華三昧事,千劫尚不能盡。粗說要諦,受書持奉行,勿得減一字,正書句逗相得。」

太子所從大眾開解,各得道慧,皆如上首,起為佛作禮而去。

法華三昧經。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