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請。得道梯橙錫杖經。
恭請。得道梯橙錫杖經。
恭請。得道梯橙錫杖經。
水香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灑塵埃。滌穢消災。 香焚寶鼎。氣達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煙。降鑒此心虔。
釋迦如來。牟尼世尊寶誥 。 志心皈命禮。
東華教主。西域聖師。棄皇宮之富貴。愛雪嶺之清高。鍊成摩尼珠。光照大千世界。尊居兜率地。德被億萬生靈。大法東被。無不精修波羅蜜。梵貝西來。咸知皈依無上道。燈傳萬世。佛日常輝。法繼千秋。皇圖鞏固。三界大師。四生慈父。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釋迦牟尼古佛。慈悲廣化天尊。
得道梯橙錫杖經。本卷。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皆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諸佛。執持錫杖。未來諸佛。執持錫杖。現在諸佛。亦執是杖。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執如是。應持之杖。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教諸弟子。亦執錫杖。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諸佛法。以教於汝。汝等今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是錫杖者。名為智杖。亦名德杖。彰顯聖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聖人之表式。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建念義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
爾時。尊者迦葉。從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䠒跪。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錫杖。云何而受持。唯然世尊。願敷演說。我等奉行。」
佛告迦葉。「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所言錫杖者。錫者輕也。依倚是杖。得除煩惱。出於三界。故曰輕也。錫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錫言不迴。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復染著。故曰不迴。錫言惺也。持是杖者。惺寣苦。空。三界結使。明了四諦。十二緣起。故曰惺也。錫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斷慢業。故曰不慢。錫者言疏。持此杖者。與五欲踈。斷貪愛結。散壞諸陰。遠離五蓋。志趣涅槃。疏有為業。故曰踈也。錫言採取。持是杖者。採取諸佛戒。定。慧寶。獲得解脫。故曰採取。錫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諸佛法藏。如說修行。不令缺減。悉具成就。故曰成也。」
佛告迦葉。「如是錫字。其義廣多。不可具陳。汝今且當。如是受持。」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錫杖者。其義如是。云何智杖。乃至建念義之志。唯然世尊。願為敷演。」
佛言。「是錫杖者。為修智士。廣修多聞。解世出世。分別善惡。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了智無礙。智慧成就。故曰智杖。
「為持禁戒。忍辱。禪定。一心不亂。常修福業。無時懈怠。如救頭然。故曰德杖。
「攝持是杖。如斯之人。內具十六行。復具三十七行。於是法中。了了分別。自身作證。不隨音聲。於是法中。而自遨戲。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自在無難。名之為聖。內有是德。外執錫杖。表式此人。必有聖德。戒定忍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脫。皆悉具有。以記此人。望表生敬。故曰聖人之表式也。
「賢士之明記者。內有智性。故曰賢士。明記此人。內有智性。習功德本。於法增進。善心成辦。故曰賢士明記。
「此人不久之間。智慧成就。入無為處。寂然宴靜。涅槃安樂。第一義道。故曰趣道之法幢。
「建念義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見三鬲重。則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念三災老病死。則除三毒貪。瞋。癡。念三界之無常。則信重於三寶。除三惡。斷三漏。淨三業。欲具三明。入三解脫。得三念處。通三達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
「復有四鈷者。用斷四生。念四諦。修四等。入四禪。淨四空。明四念處。堅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
「通中鬲五。用斷五道。苦惱輪迴。修五根。具五力。除五蓋。散五陰。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
「十二環者。用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修行十二門禪。令心無患。
「三重四楞。合數成七。以念如來七覺意法。成就七聖財。
「通鬲鑽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脫。除滅八難。故用八也。略說錫杖。其義如是。汝當善持。」
迦葉白佛。「如是世尊。如聖法教。」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三世諸佛。法同是也。」佛言。「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四鈷。或有二鈷。環數無別。但我今日四鈷十二環。用是之教。二鈷者。迦葉如來。之所制立。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以立其義。」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尊者迦葉。千二百眾。及諸大會。皆悉歡喜。頂戴奉行。
凡體法。上臺法天。下臺法地。四支法四天王。十二環法。十二因緣。包含天地人天上下。無不斯盡。凡發慈。廣生萬行。物不准此。已起善本。
持此杖法。齎天挾地。著左脇下。以小指句之。使兩頭平正。不令高下。鳴則常鳴。不令聲絕。其聲均細調和。恒使若初。若初無聲。訖一行處。不令有聲。若初有聲。訖一行處。常令有聲。亦使麁細一等。不得或麁或細。僧置左足。尼置右足。不得著地。若檀越不出。近至三家。遠滿七家。若不得。更不容多過。若過非行者法。若限內得食。持杖懸之樹上。勿令著地。若無樹著地。就地平處一。不令傾側。眠時安杖。與身相順。置之床後。正與身齊。不令前却。持行路。止息時。頭常向日。勿令倒逆違背。持此杖即持佛身。萬行盡在其中。謂持天挾地。
并觀十二因緣。為護身一切。如其傾側。一切萬物。皆亦傾側。如其平正。一切含生。皆令安隱無為。若下臺著地之時。令三塗眾生。苦劇踰增。若不著地。令三塗眾生。因之得拔。如其顛倒。則逆世界。亦令行者。其心迷亂。若能順持。彼此俱利。若如是持。具現得威儀。出入護助。後得獲果。速成正覺。
持錫杖威儀法。有二十五事。持錫杖十事法。一者。為地有蟲故。二者。為年朽老故。三者。為分越故。四者。不得手持而前却。五者。不得擔杖著肩上。六者。不得橫著肩上手垂兩頭。七者。出入見佛像。不聽有聲。八者。杖不得入眾。九者。不得妄持至舍後。十者。杖過中不出。
復有五事。一者。遠請行宿。過中得出。二者。至病瘦家。過中得出。三者。送過世者。過中得出。四者。外道請者。過中得出。五者。不得將杖。指人畫地作字。
復有五事。一者。三師俱出。不得持杖自隨。二者。四人共行。除上座不得普持。三者。到檀越門。好正威儀。四者。入檀越門。三抖擻三反。不出。從至餘家。五者。檀越出。應持杖。著左肘中央。
復有五事。一者。杖恒在己房中。不得離身。二者。不聽下頭著地。三者。不聽杖許生衣。四者。日日須好磨拭。五者。杖欲出時。當從沙彌邊受。若無沙彌。白衣亦得。
錫杖四鈷應四諦。 環應十二因緣。
中召明中道義。 上頭應須彌頂。
第二應須彌山。 中央木應於空。
下錯應須彌根。
沙門之法。解空得道。執此惺寣世間一切眾生。諸比丘等。至心奉行。
得道梯橙錫杖經。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