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曹溪本 頓漸品八-2

李健仁點傳師慈悲

原文
行昌忽然大悟,說偈云:「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語意】
佛說的有常,才是真正的無常,對不對?我不知道方便好像在鋤草撿石頭,過去我在佛經都是撿石頭,沒有撿到鑽石,撿到瓦片,撿到瓦片沒撿到鑽石,讀經是撿到鑽石,過去在讀都撿到石頭,差這麼多!我現在不施功,我現在才知道無所用心,什麼叫不施功?如同天地不施功,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無為,佛性就現前,我沒有施功的心,我沒有功德的心,這個時候才是萬物各得其長,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你如同天地,所以,這個沒有老師來跟我講我實在沒有辦法!要是老師沒有來跟我講,我實在沒有辦法(相契)相撞,我真的無法去(契)撞到這個,所以你才真正叫志徹,這樣拉起來,拉起來叫做志徹!才看得到!

原文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適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師云:「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同,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語意】
神會也是很有名,十三歲就來,也是從玉泉寺來。
老師說:「知識!遠來艱辛!你還有得到你的本來嗎?你若得本你應該識得你得真主人,你得本的話,你應該識得你得真主人,對不對?
我們現在求道是知道你的真主人,我們現在求道是不是知道你的真主人,求道知道你得真主人,你識的你得真主人,說來給我聽聽」
會曰:「我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我無住為本的話,我無住為本的話,然後呢?我以這樣子的知見就可以!」
老師說:「你這個爭合取次語?在言語上爭和取次,用話,爭合取次就是你會和人答喙鼓(tap-tshuì-kóo)和人會說的」
然後(神會)他就問他,換成孫子來試六祖的功夫,他說:「和尚坐禪,還見不見?」你有看沒看
換成老師拿枴仔( kuái-á)打三下,問他:「你是痛不痛?」,(神會)問他見不見,他(六祖)試他見不見?

原文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適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師云:「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同,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語意】
然後,六祖就說:「我又見又不見」,我又見又不見,神會自己不會,很像觀禪,觀禪叫做不立文字,只要去(相契)相撞,不在意這款告訴你就是這樣,會騙人應該不會剛好去(相契)相撞,(故事引自《小故事的啟示》不語禪)以前有一個和尚甲,叫作閒小僧,什麼叫作閒小生像我一樣四處繞,有一天來到一個寺廟,來到一個寺廟,寺廟有個主持人,主持人住在裡面,外面寺客生叫作打毛巾來叫乙,什麼叫作佛?問這個和尚(中間省略),問他什麼叫作佛?這個和尚就看左邊,問他看左邊還是看右邊,問看看什麼佛?在看他,在看左邊右邊。
然後,再問他什麼是「法」?問他什麼是法?剛開始看左邊又看右邊。第二遍又問他,什麼是法?這個和尚看上面又看下面,再來呢?
第三遍又問他,什麼是「僧」?這個和尚,眼睛就閉上,就沒講話。他就嚇到,嚇到就嚇到,嚇到之後就問什麼是「加持」?和尚就問他,手就伸出去,伸出去,他嚇一跳!閒小僧嚇一跳就快跑。趕快跑,跑出去剛好遇到招待的,跟他說你們老師父實在很厲害,實在有厲害!我問他什麼是佛祖?(老和尚)他看左邊看右邊,告訴我:「人有東西,佛沒有南北。」有沒有很厲害?再來第二遍我問他什麼是「法」?法更厲害。(老和尚)他看上面又看下面,告訴我:「諸法平等,沒有高下。」法平等,沒有高下看上面又看下面,然後呢?什麼是「僧」?僧是清淨的意思,他眼睛閉著,然後迴光返照,反求諸己都在我這裡,迴光返照反求諸己眼睛都閉閉都在我這裡,有沒有厲害?然後我又問他,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密宗,加被的力量,(老和尚)他手伸出來接引普渡眾生,你老師不但有智慧又慈悲,又接引眾生,你們老師實在厲害,我嚇一跳快跑!走了,換主持出來,在罵這個寺客生,你剛剛跑去哪哩,我都找不到你緊張一下!緊張一下!這個人來到我們家吃飯就好,還給我試功夫,問我什麼佛?我知道拜佛祖拜佛祖而已!我哪知道什麼事情,什麼佛我不知道,找不到你,看這邊找不到你,看那邊找不到你,你比較有研究,我找不到。我這邊找不到你,接者你問什麼是法?我就不知道!什麼法?我就上面也沒有洞可以躲的,看下面也沒有洞可以躲的。什麼僧?我聽不懂,乾脆眼睛閉閉,汗流浹背,後面流汗眼睛閉閉。後來你問我什麼「加持」?我說不要不要,你不要叫我去加持去當乞丐,我乾脆這間廟寺給你,我拿碗去托缽就好!他是這樣。(老和尚)他不是真的會,但他(寺客生)以為他很厲害!他也知道(老和尚)他沒研究!禪宗就是這樣,遇到剛好去(相契)相撞,他以為他會!他當作他會,他很厲害!人有東西沒有南北,看這邊又左右,諸法平等沒有高下,這很厲害!佛法就沒有法哪有高下,僧你迴光返照,這個反求諸己最清靜,自己就是僧嘛!自己最清靜,還手伸出來普渡眾生,有夠厲害!說實在看左邊找不到你,看右邊找不到你,看上面找不到一個洞,看下面也找不到洞,對不對?我乾脆眼睛閉閉在流汗,最後叫我去加持,我說不用去加持,廟給你我拿碗去缽,是不是?這種禪有時候剛好猜到。

原文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適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師云:「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同,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語意】
神會也是要猜,遇痛遇不痛,然後轉過。六祖老師跟他說遇見遇不見,他會不曉得嗎?換他問他,神會問他:「老師你遇見遇不見是什麼東西?」
師曰:「我見我看到我自己的過錯,我不見我們沒有看到別人的過錯。」這樣有通嗎?我沒有看到別人的過錯,我沒有看到別人的過錯,我只有看到自己的過錯。我又見又不見,這樣有通!師曰:「你說遇痛遇不痛,如果你不痛是不可能,你不痛的話,就像石頭一樣!你是木頭無情,如果你痛就痛如同凡夫,你會恨我啊!是不是?你會起恨你讓我打三下,我正面給你打三下的禮,很吃力,揍下去,對不對?你一定恨我,你怎麼會又痛又不痛,怎麼可能?痛就痛,不痛就不痛!又痛又不痛?所以你根本不會在騙我。你剛剛所講,你曉不曉的見不見? 」起頭他是見不見,無住為本,見即是主。他(神會)問他見不見。(師)「你的見不見是邊見,你的痛不痛是生滅;你就不通,你的自性不見,你是來這裡戲弄我?」所以,這個神會,囡仔(gín-á)才十三歲,十三歲就來這裡練功夫,囡仔(gín-á)就對了!你給我試。
(引自原文:《小故事的啟示》

原文
神會禮拜悔謝。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語意】
神會禮拜悔謝。師又曰:「你自己不見,還要問善知識覓路;如果心悟,就自己見性,所以你的不見是你自己不見本心,你問清楚了,你自己就自見了!應該是這樣。我見你不見我自己知道,對不對?怎麼還要你來帶我迷?如果你能自見,你也不用來帶我迷。這個叫迷時師渡,悟了自渡,你為什麼不自己自見,還來問問我見與不見?所以,神會就在禮拜,很不好意思懺悔。然後他就跟著他(六祖)不離左右。

原文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知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換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會後人京洛,大宏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為師。

【語意】
有一天,就跟著他(六祖)了,六祖就講:「我有一 個東西沒頭又沒尾,沒頭沒尾,沒頭沒尾,你看這個圓圈是不是沒頭沒尾,對不對?沒名沒字,又沒頭沒臉,無背無臉,那個不曉得什麼東西,你知道嗎?」那個就佛的本源,那個就是神會的佛性
師又曰:「就跟你說沒名,你還說出來,你講了就落入文字,真正的道應該就像達摩一樣,達摩西來一字無,是不是?你一講叫言語道斷,佛經裡面講道在哪裏就沒有,道在言語就沒有,是不是超越語言文字,因為語言文字是語言文字。所以語言能不能把道講出來?語言一講有語言,那就不是道。像這個是不是水?這個是不是水?不是啦!這不能喝。這個才是水。這樣有了解嗎?這個不是水,這個是粉筆灰,所以,你才了解。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不是水,這個是道就是這樣的意思!這個是道,不是文字,真正的道沒有文字,所以才跟你說沒名!應該還有什麼?所以你以後有個什麼茆蓋頭,就是說你有什麼茆蓋頭,讓你學到什麼出頭,茆蓋頭日本話,你有什麼茆蓋頭也成為解宗徒。按照這個經典,你只能在這個文字,你只會在文字上,在那邊求法,你有一個茆蓋頭就你學到什麼茆蓋頭,學到什麼出頭!你也只是個指解宗徒而已,知解按照經文去知解,那個叫宗徒,所以祖師末後,神會就到了西安,到了京城,到了洛陽,到了西安,到了長安,到了洛陽,去弘揚曹溪的頓教。然後他就作了一本顯宗記,盛行於世。 也叫菏澤禪師汝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實在是真的,大家都有惡心,看到大家都很難說,大家都有不好的,多集座下,愍而謂曰:「看到四處來的徒弟,很多的都不是一種正確修行的心,很多都不是一種正確的,來都要打架,不是要真正去了悟,一個本體都不是,有的偏這個,要治病,有的是要改因果的啦!有的是要消業的,有的是看有賺錢的,都是這樣咸起惡心,都坐在那邊,(師曰)他悲憫他們說:「求道的人也不要去想去求善求惡,一切的惡念你都放下;無名可名,實在沒什麼好說的,才叫做自性。自性哪有可說?才是真正無二的佛性,善惡根本就是不二,善惡是兩邊,佛性哪有善惡?才是實性。你實性上,來建立一切的教門,是不是?自性能夠成萬法。你能夠言下的知見,諸人聞說,大家都禮敬,侍奉他為師。聽懂我意思嗎?今晚這樣速度不錯,一篇!速度還可以超前。



《六祖壇經》曹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