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曹溪版
李點傳師建仁慈悲
錄音帶轉錄 出版社
原文:
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爾時,徒眾作禮而退。
語意: 你就菩提過至誠,你就照這樣,你看師講這個話:「其法無二,這個法沒有兩樣,我們的心也沒有兩樣,這個道就能夠清淨,若能這樣,亦無諸相,道沒有形象,汝等慎勿觀靜,不要著一個靜,不要著一個靜,不要急空你的心,如果你著一個空心沒有了,你的本心清淨,為什麼還要去找一個靜,不要去取捨,只要努力,隨緣好去,爾時,徒眾作禮而退。諸佛佛為眾生說法,佛為眾生生說法法雨如同法語一般。它是平等,我們上次講過以一因來演說法,那眾生也就是隨著他的心,眾生隨著他的心不太一樣,顯現出來不太一樣,氣有大小,無常的常,其實他的本心都是一樣,一切的法都是來啟發我們無上正等正覺,現一切相,而離一切相,不急不離,那就是清淨,所以你們應該這樣,慎勿觀靜,不要再去著一個靜,不是說你明了,還要再去找、還要再去觀、還要再去證,就沒有,沒有這些事情,你這樣子再去找,再去觀,惡心有為法,不要說去空其心,我們要知道空中妙有,你觀空、著空也不對,著於靜也不對!應該是怎樣?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這個本心本來就靜了,無可取捨,成就一切,而不執著一切,所以大家只要各自努力,隨緣好去!,所以叫不變隨緣,我們隨緣就好,我們個人的環境!個人因緣,是不是?各有各的因緣,不要比較,不要對待,大家盡心隨緣而已,盡心而已,隨緣而已,大家都走了!
原文:
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眾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語意:然後呢?他又說:「有一天我要到新州去了,八月七日那一天,你們趕快準備船,他要走,大家當然希望他留下來,然後,他就講一句說:「諸佛出世,猶示涅槃,就好像太陽起來,是不是還是要下山,是不是?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如同太陽一樣下山,這個叫作示現,示現祂的圓滿。」雖然下山,我們昨天也有講,祂無窮無盡祂根本沒有動,對不對? 所以,祂就示現一下,那為什麼要來一下,又沒有祂來?沒有釋迦牟尼佛就沒有些五百弟子,要沒有孔老夫子來一下,就沒有三千弟子,沒有濟公活佛來一下就沒有我們白陽的法門,若沒有老前人、前人來台灣這樣的示現、出現,那我們也就沒有今天這樣的道場!對不對? 但是祂有所出現,合乎常理,合乎常理祂一定會下山,雖然下山,但這個道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這個叫做涅槃,有來有去這個才叫做常理。這個才是常理,不是你要長生不老,這個不合乎常理! 我們的形體,歸必有所。」
當然,他們就問說:「你去了什麼時候回來?」他講:「葉落歸根,來時無口。」葉落歸根,這句話常
常聽到,返璞歸真歸根覆命,《道德經》講:「歸根覆命,返樸歸根、歸真」,一樣花一直往上長,到後來回頭一定是到你的根。這個就象徵著我們要認母歸根,一定都是這樣子!樹木都這樣,又何況我們!眾生要歸根。那如果再來無口?為什麼來時無口,為什麼呢?我們知道天無言,天何言哉,祂已經跟天地、跟萬物祂就是道。祂已經歸根!祂已經示現了涅槃,示現了法現!六祖的法性就跟整個天地圓融在一起!道就跟萬物那邊存在。祂無言無象,你要到哪邊去尋找六祖惠能,就是你在花開那邊!在鳥那邊!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大自然的顯現那邊。那邊,好像水這樣的流,好像花這樣的開,好像
太陽這樣的日出日落,你在那邊找到六祖的法身,這個叫作翠翠綠竹。 所謂翠翠綠竹盡是法身,你在哪裏找到道?就在竹子這邊,就在樹這邊,大自然的造化。鬱鬱黃花就好像這麼茂密,黃花都是道,都是般若,是不是?禪宗常常有這句話!翠翠綠竹,翠翠綠竹一樣形容詞的語言,所謂翠翠綠竹盡是法身,你在哪裏找到道呢? 所以道是無形無象,你怎麼拿給他看?就在這竹子這邊,就在黃花那邊,無形無象,天何言哉? 適時生焉、百物生焉,叫做來時無口。
原文:
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
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又問。後莫有難否。
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
聽吾偈曰。
頭上養親 口裡須餐 遇滿之難 楊柳為官
語意:他們又問他,所謂正法眼藏?當初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迦葉尊者以心印心,祂就講一句:「吾有正法眼藏。」所以,我們知道法眼對於天對於理,我們所講的法眼,我們一般眾生有肉眼,什麼是法眼?遇事則通,遇明則明,遇事都能夠明白它的道理,法眼當然是不偏,所謂中就是不偏,法眼是深藏。正法眼藏也就是你有佛的指示你到底要傳給誰呢? 這些徒弟意思說你衣缽心法要傳給誰? 他就講了這句話,「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道你心中有道,所以,道在自身,身外無道,你有道你就是契合。所以,自古佛佛惟傳本體,你有道你就是,你無心什麼意思?就是無所用心,無所分別心,無心,叫做道,沒有分別、沒有對待,這樣的心叫做無心,如同天。無心如同如同天,無心,如同這個鏡子,無心才能通達,沒有直著,沒有罣礙,不起分別! 他說:「以後還有沒有什麼災難?」(師曰)他說:「他滅度五-六年,有一個人把他的色身,他以後不是涅槃了嗎?人家會把他的身供奉起來,有人會來取他的頭去拜。」他就講這句話「頭上養親 口裡須餐遇滿之難 楊柳為官。」在這本書的最後,他寫這些小的字,你們自己去看跟道理沒有什麼關係,往後來取他頭的是什麼人?以後是姓楊的官來判。
原文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
師云:「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過去莊嚴劫毘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為七佛。」
第十六、羅(目侯)羅多尊者
第十七、僧伽難提尊者
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鳩摩羅多尊者
第二十、闍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婆脩盤頭尊者
第二十二、摩拏羅尊者
第二十三、鶴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師子尊者
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
第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
第二十九、慧可大師
第三十、僧璨大師
第三十一、道信大師
第三十二、弘忍大師
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稟承,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語意:然後問他,以後去七十年後,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講到以後會在這裡興化建立他的承續他的宗,禪宗一脈。然後會蓋他的廟昌隆法嗣,然後會繼續把這個法繼續昌隆下去。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他就講他們的師承,他們從頭的這一脈到底傳了幾代,就問他傳授幾代,願垂開示。」他就說:「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數。恆河沙一般。但還是以七佛為始,後學去峨眉山那邊,他寫七佛。七佛就是過去莊嚴劫,這個劫過去就是時間的單位,過去莊嚴劫劫就是毘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現在的賢劫從過去莊嚴劫賢劫,就是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這就是七佛。」七佛,釋迦牟尼佛再傳迦葉、阿難這樣一直傳,傳傳傳到三十二就弘忍,三十三就惠能,他們都是各有所成,那以後怎麼樣呢?如同第遞代流傳,毋令乖誤。希望你們繼續地把道傳下去,不要讓這個道不要讓它偏,不要讓它偏。
原文:
大師,先天二年癸丑歲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開元-於國恩寺齋罷,謂諸徒眾曰:「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
法海自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
師言:「汝等諦聽,後代迷人,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語意:然後,他在那天的,先天二年,那天在國恩寺吃飯完要跟大家告別了!「汝等各依位坐,吾與汝別。」現在要跟他告別了!
法海就說:「還有沒有留下來?」就好當初釋迦牟尼佛要涅槃,迦葉尊者問祂以什麼為師?
以戒律為師,有什麼留下來的?也讓後來迷人得見佛性,能夠去啟悟開悟他的佛性。
(師言)然後他就講看看:「讓後代的迷人要識本眾生,才能啟始佛性,你要知道眾生,佛在哪裏?佛就在眾生。」佛就是眾生,離開眾生沒有佛,你離開辦道,離開道場,你找不到佛,在佛經常常講,離開空中要蓋房子,蓋不了房子,在地上你要蓋幾層房子都可以,你在空中要開花是不可能,在地上才能開花,這個種子要在地上,所以,這個地是屬於眾生,眾生,眾生的福田! 眾生的本來面目就是佛,你離開眾生哪裏有佛? 你離開去服務眾生,你離開去迴向眾生、來啟發眾生,來為眾生來效勞的話,你找不到佛。一定要落實在世間,落實在世間,六度波羅蜜還是這些事,所以,你不了解眾生,你萬劫找佛找不到,你說佛在哪裏,對不對?佛還不是在你這邊,佛還不是你的父母親,還不就是你的朋友,就是這些! 現在叫他認識,叫他認識自己的眾生,見自己的佛性! 然後,要見佛,要先認識眾生!只是因為眾生迷了
佛,眾生迷佛,我們自己迷失我們自己的佛性,所以,叫迷失佛陀,我們自己迷我們的佛,不是佛來迷失我們眾生,是不是?所以,這個叫作人之為道而遠人。沒有辦法為道,道不遠人,道就在人世間當中。這儒家有講過,如果你要學道,如果你離開人,就離道很遠了! 自性若悟,眾生就是佛,我們前面也有講心佛眾生是沒有分別,眾生你悟了,悟了你本來面目,佛就現前。你自己迷,那佛就是就是眾生。佛跟眾生都是虛幻,沒有佛也沒有眾生。到《金剛經》佛說:「眾生及非眾生者,佛說佛即非佛是名眾生。」沒有眾生的名,也沒有佛的名,眾生是因為佛說,就好像昨天講對待,白天是對晚上、明是對暗、大是對小、迷是對悟,那當然佛是對眾生,是不是? 因此我們了解迷了佛就是眾生,這個叫作未來佛,迷了是未來佛,我們眾生也是未來佛,自性平等,眾生平等,面面都是佛,面面都是佛,是不是?哪裡去供養佛,就是供養眾生,在佛經常有:「供養恆河沙數的佛」,其實也是我們為眾生服務。自性如果邪險,那佛就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好像陷在汙泥一樣,現在能夠自性,一念平直,我們上次講平直就是彌陀,平直就是彌陀,眾生就是佛,是不是這樣?即心即佛。我心自有佛,這我們常常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我們講三寶,常常有這句話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本來面目而已,我們自心眾生,自心的佛不要在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不要在往外面去耗,不要在往外面去找佛,不要在往外面去找道,不要往外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就是找自己!這個都是本心
能生萬法。所以,佛經講說:「心生總總法生,心滅總總法滅!」,對不對?緣起緣滅,對不對?萬法由心生,萬法有心滅!都是你的心在成就。
原文:
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婬性本是淨性因,除妊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語意:他留一個偈,依此就能自見本心,自成佛道。他說我們真如真性就是真佛,佛就是我們的如,真就常而不變,如就如如不動,不變不動就是我們的佛,就是我們的佛。如果你有邪見,什麼叫邪見?三毒是魔,魔王是哪裏?魔就是貪嗔癡。貪嗔癡就是魔,邪迷之時如果我們自己,一定是我們自己心地黑暗,我們自己邪迷的時候,自己貪嗔癡,外魔神通外鬼才會來侵犯,你如果正見的時候,你有那股正氣,你有那股浩然正氣顯現出來。那佛就坐在你的佛堂。佛就坐在你的佛堂,其實佛本來就坐在佛堂,是不是?佛不是看魔來了就離開,也沒
有,只是那時候佛好像被包圍住,包圍住,小人當道,那些小人退位,好像那個烏雲一散,太陽就現出來,就是這樣子! 如果我們有這些邪見、偏頗、對待、嫉妒,如果你有嫉妒、分別、對待、嫉妒,如果你貪嗔癡,那是魔住在你的家裡裡面。如果你正見自除三毒心,你不要希望外面的佛來救你,外面的佛沒有辦法救你,外面的佛能夠救你,那釋迦牟尼佛全部救
完,是不是? 一定是你自性自渡,你自放下、放下!你放下貪嗔癡,萬事你就自如,那你魔就變成佛,好像波浪就是水,波浪就是水,是不是?煩惱就是菩提,那才是真儒家,這個佛才是真正的佛,不是外面的佛,所以,法身報身及化身我們會講一體三身嗎? 法身就是你的性,報身就是你的智慧,化身就是你的德行。這樣子三身一體,三身本來一身,我們假名叫作三身。其實,還是你的中,中庸所講中庸,中庸不是養中,定慧也不是養中,我們講戒定慧,你的心地無非、無癡、心地無亂,還不是你的的心,不是另外有個心戒定慧,另外這三個,都是一個中,所以,叫一相三昧。我們昨天講一相,一相是什麼?無相什麼叫作無相?是心地無非、心地無癡、心地無亂,不是無相嗎?它有什麼?無相、無癡、無非、無亂,你當然就能夠一相,就能夠一曉,是不是這樣?就是這樣子! 你能夠性中自淨的話,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成佛不是往外再去找,不要再往外再去找,沒有那些事。你在哪裏知道你有這個見性呢? 你在哪裏知道你有這個見性呢?你怎麼知道你本性有清淨,怎麼知道你的本性有現前呢? 不是說我要去打坐,打坐到什麼清淨,不是這樣,你看你的德性,看你的化身,從你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了!你的行為是不是合乎中道?你是不是表現出來,所以,化身就是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是不是都是波羅蜜,你的行為是不是都是合乎中道?都是德行,所以,如果你的行為都是德行現前,好像光輝現前,那表示你時候的天性,你表示的見性,你的天性、你的見性是清淨,你的本性是清淨。是不是?就是這樣子嘛!你的本性清淨,你的清靜的本性藏在化身中,所以,你的天性在哪裏去?你的天性在哪裏流露出來?還不是從你的行為,所以,你的清靜的佛性,都在你的化身的行為流露出來,所以,八萬四千孔法門從你的自性成就八萬四千種法門,因為你本性做主,真如法性作主,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化身就有八萬四千種方便,一切佛光普照,一切好像太陽顯現光輝,顯現它的光輝,萬物就顯現出來,是不是?所以,什麼叫做
法身呢? 就好像太陽,它本來就清淨,本來就光明。什麼叫作報身?什麼叫作報身,就是太陽的光輝,然後太陽一直的運轉,這個叫作它的法身。它的報身,它的智慧嘛!它的智慧是不
是大公無私? 它的智慧是不是佛光普照?普遍,它普遍,所以,在空間上它普遍它在時間上是不是一直有如?這是它的智慧,它的本體就是太陽。太陽的德性,太陽的化身在哪裏?這個就是它的法身,這是它的本體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對不對?沒有增加沒有減少,它的報身就是它的大公無私,所以它智慧平等,什麼叫智慧?無窮無盡。什麼叫化身?它的化身在哪邊找到,這個小孩子因為太陽的照耀,他長大。這棵樹因為太陽的照化,所以,它成就了!所以,你在哪裏找到太陽的化身?在萬事萬物那邊,對不對? 萬物成長,萬物成長大家都在太陽的照耀之下成長,所以,你在哪邊找到佛?還不是在萬物那邊已經知道佛光普照了! 對不對?你從這邊你從它的化身,當來你就圓滿無窮遍說法界,為什麼?因為你心量無限。所以,你在萬物那邊,多去利益眾生無窮無盡。婬性本是淨性因,他(祖師)現在又講,你在哪邊找到見性?你還不是在波浪哪邊找到水? 你離開波浪,另外要去找水找不到,你在眾生這邊,煩惱這
邊,好像在汙泥這邊,好像才找到黃金,礦裡面才有黃金,你離開礦,你找不到黃金,是不是?它本來就在這邊,你還不是在汙泥裡面去成就蓮花?你離開汙泥哪裏有,還是在煩惱當中轉過來而已,轉而已,是不是?不是你離開,所以,你在哪邊找到太陽?還不是烏雲密布的天空這邊找到了天空,是不是? 還不是在烏雲密布的這邊找到太陽,是不是?你離開烏雲密布的天空,你另外找不到天空,是不是?你離開烏雲密布的環境,你找不到太陽,它就在這裡,它本來就沒有離開,所以,你離開眾生,找不到佛,離開眾生就是這樣,你離開貪嗔癡,你找不到佛,所以,貪、嗔、癡的性叫作佛性,是不是這樣?就好像汙水,髒的水你一蒸餾它就是水了,一蒸餾它就是水,在髒的水一蒸餾都是水。所以,婬性本來就是淨性因,除婬性就是見法身你把它轉過來,你不顛到就是了嘛! 性中各自離五欲,離開那種種的慾望,那種五蘊的慾望,見性剎那即是真當下剎那,所以他們講什麼法身,什麼一世解脫即刻開悟,本來就是這樣,不必去到那邊才會怎樣,你本來,什麼叫開悟?你把窗戶一打開,陽光就照進
來,是不是?空氣就流通,打開心裡,我常常講這個就是這樣!當下,一燈能除千年暗,你
把燈打開就亮了嘛! 把燈打開就亮,這個叫作見性剎那即是真,這個才會講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樣才會通。所以,今生能夠遇到這個頓教之門,忽悟自性見世尊你什麼時候看到佛?你能夠看到你自己,你認識你自己,你才認識佛,你不認識你本來面目,你離佛離得很遠,所以,你大公無私,你一個人能夠大公無私,你才能看到濟公,你能夠慈悲你看到觀音菩薩,對不對? 你平直了,心地平直了,你是不是看到阿彌陀佛? 就是跟上次那個淨土一樣,你喜捨你就看到大勢至,是不是這樣? 所以,你悟悟自性你就看到佛就是這樣,不是說你有什麼形象,佛哪有什麼形象,佛光普照,圓滿的光輝,人性的光輝,生命的光輝平等的來溫暖世間,讓世間有希望,讓眾生有溫暖離開憂愁,離開煩惱,所以,觀世音另外一個佛號叫作「施無畏」,無畏施,使眾生能夠離開恐懼,離開憂愁、煩惱,是不是這樣?你的慈悲的光就顯現出來!這個叫作光。不是說你看到什麼觀音,這個很重要!常常講不是說你
看到什麼,那都是一種幻象,那都是一些幻象。不知何處擬求真,若欲修行覓作佛,如果,你要藉著修行去找佛,那你找不到佛,這個佛不是你打坐出來的。不是你去修,往外去找,所以,這個叫作千里,踏破鐵鞋無覓處。你往外去找,你找不到!這個不是修出來,修出來是會壞,「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不是修出來,所以,能夠心中見真,認識自己的真主人,一真一切真,你要真心,中庸講就是誠,你要真心,中庸就是講誠,中庸就是講誠,佛法就是講這個真性,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如果你不認識你自己,你往外再去找佛,你靠參禪打坐再去找佛,你有這樣的起心就是惡,你有這樣的心,你就是惡了,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他你為什麼不講禪定解脫?六祖當初不是到印宗法師那邊嗎?(六祖惠能說)「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對不對? 你有為法,是二法。頓教法門已經留下來了,救度世人需自修自修不是修自己,「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以後你在學道了,你不依照這樣去修,那你就是悠悠,浪費時間一輩子,不是說很勤勞就有,不是這樣!勤勞都沒有用,「磨磚作鏡」你把磚粉很努力地去磨,你磨在多久,你30年還是在磨那個磚,不會變成鏡子,你用砂成飯,常常講的,你用米來煮它才會成飯,你用砂在煮,它還是砂,錯用心,修道錯用心沒辦法。他講了汝等好住,他(六祖)說你們好好的就這樣子。
原文: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于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自,禽獸哀嗚。
語意: 不要像世間的人,悲泣於淚,讓世間的人來弔問,身著孝服這不是我的弟子,他們不談這套,也不是正法。真正的你但見識自本性見自本性,真正的你無動無靜,知道它不生不滅,無生無滅,不增不減,沒有來去,沒有是非,沒有住、沒有往、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我再告訴你們,他一直在叮嚀囑咐,令汝見性,希望大家能夠這樣子,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如果你離開我這個,雖然我在,也沒有用,雖然你在還是沒有用。兀兀不修善,所以,道不思惡不思善,騰騰不造惡,很像山,泰山很近的,修行是回到自己自性蕩蕩心無著,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做好事是不是為了功德。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于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自,禽獸哀嗚。天降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