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曹溪本 版本及如何閱讀

李健仁點傳師慈悲

 《六祖壇經》曹溪本 版本及如何閱讀

講師,各位前賢大家晚安!(班員:李講師晚安!)後學很快的又回到嘉義來,這次會回來比較久一點,我這次會回來兩個禮拜,最近道場的事情比較少一點,本來我應該在國外的 ,所以我現在有點時間兩個禮拜後在出國,那個六祖壇經上次在慈善堂你們都有來嗎?(都有!)這樣講起來對一些佛法的理念有一點。

我在跟大家說:「這本書乍看之下很容易,為什麼乍看之下很容易?」唐朝人寫的書,越是跟我們比較近。

1.文章的結構我們比較看得懂

2.它不是印度翻譯過來的,所以我們比較容易懂,好像是這樣,但是這本書實在是很難,會很深,為什麼很深呢?因為一本書,一本經典都是只是一本思想體系而已,你看那個法華經好想很簡單,講來就一大事因緣完了!《金剛經‧三十二》講來覆去就:「應如是住,如何降伏其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有說這個!整個空中妙有就是講這個東西,每一個經典都只是有一個思想的體系,形體很清楚,但是這本書會不時跑一句話出來,不時跑一句話出來,他有時候冒出一句話,這句話有時候是別的經典冒出一句話來的,你如果對別的經典沒有研究,你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他一直在講什麼,你不知道,他的徒弟問他(六祖惠能)一下,他(六祖惠能)就跟他回答,從第七品到第八品人家問他(六祖惠能),從別人那邊問過來的,是不是?問他一句話,別人那邊一句話冒出來,他(六祖惠能)就跟他回答,所以,不是很簡單,你讀這本書應該是很多的書,很多的經典都有涉略。你才知道從哪裏出來?你才不會因為一句話,突然冒出一句話,他就回答這樣就很困難,這本書就困難,就是這樣子!簡單來說它的文章結構很簡單!唐朝人的書,我們看起來比較簡單,我們剛開始在看《六祖壇經》看起來好像很好看,有沒有這樣感覺?越看看的裡面都看不懂,那就表示,你只看到他砍材那個很簡單,對不對?你剛開始看的都是那些,當然很簡單,但最後你要知道有時候困難,你看不懂,一句話出來,一本經出來沒頭沒尾,別的經典他都會一直講這句話,一直講講講,一直比喻一直比喻,他那個東西就講得很清楚,很清楚,你就很清楚!是不是?菩提自性,本來清靜,我們叫如來,你但用此心,你叫佛嗎?我們上次講你從如來你要到達成佛,從十五歲要到達七十歲,儒家從天講到天人合一,他一定要在人世間的圓滿,人世間的圓滿才能天人合一嘛!儒家就是這樣!你佛法也是這樣!菩提種子等到開花結果,整棵樹開花結果成就,在整個現象界去實行,六度波蘿蜜你才但用此心,你才圓滿它,孔子他從十五到七十歲才但用此心,這樣才圓,這樣整個佛法它才圓滿,但是有的人不必這樣,孔子他是十五到七十歲,他包容一切到70歲才圓滿,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可以啦!但是有個人不必,孔子的弟子叫誰?顏回就是不必,他不是得一善拳拳夫噟,他就可以了嗎?這就叫做頓。跟曾子就不一樣,曾子就叫做漸,曾子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不是?慢慢地改、慢慢修,曾子就像神秀,他今天講的頓悟法門,他是直接講這個東西,禪宗是直接講這個東西,禪宗所講得像顏回,這本書就像我就得一善拳拳夫噟這樣就好!我得一善拳拳夫膺,我就能夠處在在陋巷,行不堪其憂,我就不改其我就樂在其中我就安,我就成就。。所以,三十二歲他就成就了!這樣就簡單!所以,他講的是頓悟法門,為什麼叫做頓?

像顏回,那孔子就像佛,他包容了一切法門,成就一切法門,它叫原教,是不是啊?原教,所以,這樣也可以叫作頓,就好像這條長江,這一源頭直接到大海,這樣叫作頓,是不是?上次有講過,在崇修堂,什麼叫作漸,這條水溝的水從廚房流到水溝流到浴室那邊,這才是漸,這叫小德川流。

什麼叫作圓?整個水、整個虛空、整個大海,整個天地、整個大海、花草樹木那邊,在你那邊、在你茶杯,在你身體裡面,這一切的水遍然整個這個叫作如!其實這叫做如,如不可說,其實浩然正氣不可分割,這個叫作如。

整個宇宙間,這個水遍是不是遍滿整個虛空,所以佛的圓滿這叫佛,所以佛的圓滿,這個才是佛,佛很甜佛的造化,佛在哪裏?佛在螞蟻那邊、佛在花那邊、佛到鳥那邊飛、佛到魚那邊游,這叫生命的遍滿一切事,這叫圓滿,這叫佛,参讚天地化育,這樣了解嗎?這才是佛。跟頓不一樣,頓是一下子就到大海,這叫頓。

這本書《六祖壇經》一方面講頓,一方面會講圓,這叫圓頓法,圓頓教,圓頓教當然這本書不講漸修的法門,所以,他直接講講戒定慧:「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當下就成就,跟顏回那樣拳拳服膺就成就,這個叫作頓。不必轉、不必教育、不必修行、不必研究班,他們都沒有,什麼研究班都沒有,直接我但用此心,直接我拳拳服膺,有時候還會圓教包容,這樣有了解嗎?



《六祖壇經》曹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