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座右銘聖訓

韓老點傳師慈悲

韓老點傳師慈悲:好,各位壇主下午大家好!(班員:韓老點傳師,好!)

韓老點傳師慈悲:今天是我們發一崇德台中道場大甲區的壇主班,一年一度,今天也是一樣,我們一天的班這些課呢?

我們中心安排由我跟大家介紹九思,九思,這裡談的的是座右銘,座右銘就是古時的名稱,也就是放在我們身邊,永遠記著,銘就是永記在心,叫作銘。所以,要永遠記住論語的一段話,這裡是白水聖帝的訓文,告訴我們視思明,也就是我們看什麼事情分析要好好地看,要明確它的一切,不要隨便相信你所看的,我們常講一句話「眼見為真」,有時候眼見也不見得真,因為人都有假面具,所以,你要看知其然觀其所以然,這要用心,要觀察一個人,要特別得小心,我們說一句話日久見人心,○○○○過去講一句話,騙人一時「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一世,一世三十年。

    所以,我們在道場也是,我們修道辦道,我們帶後學,我剛剛有在上面有問大家也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壇主了,所以你問問你自己人家跟著你二十年、三十年,你給了人家什麼?我常這樣子講你給了人家什麼?人家在你身上又看到了些什麼?騙不了的,騙不了的,騙是騙你自己,騙你自己大家的眼睛都很明亮的,大家眼睛都很明亮的。大家眼睛都很明亮的。

我們自己不要欺騙自己,真的要拿出那份真心面對眾生,所以,知其然要其所以然,不能光聽一面之詞,光聽一面之詞,要好好的觀察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了解,眾不足惡要讀ㄨˋ,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眾好之,這是《論語》裡面的一段話,就是說這是孔子寫得大家都說它不好,我們也不要相信,我們要去觀察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不是一天、兩天,最少一個月、兩個月,長期的去觀察,真的有了問題我們還可以給他一個疏導,不能拒人與千里之外,大家都說他好也不要完全相信,你也要觀察他的才德智,我們前人老常講一個人才要具備才德智具備,他真的有這麼好嗎?要好好的看看

所以,知其然要觀其所以然,名不副實,我剛剛在上面問在下面就不想多說各位問問自己,我們道場前人老給我們留下標準壇主,有沒有再看一看那一本書,我們距離那個標準有多遠?我過去跟大家談過,前人老推動標準跟大家談過現在不夠標準沒有關係!希望你三年以後達到標準,我講過這個話,但是大家經過,很重要的不是兒戲,不是隨隨便便的,所以你必須要知道名不輔實,你身為壇主你不能達到標準壇主,最少也當一個適任的壇主,不是當作掛空名的壇主,所以我剛剛在上面問問大家問問自己,我這個佛堂成立了二十年、三十年,我究竟成就了多少眾生,這要思考啊?不然你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金錢你的生命生命都讓送,浪費掉了,因為你沒有得到相同的收穫,沒有得到相同的收穫,所以,你佛堂十年、二十年就像我們一般來關貓、關蚊子,因為沒有人,甚至於沒有人的佛堂,我們很多的老佛堂已經沒有人了!怎麼老壇主我們大甲區非常漂亮出席百分之百,我非常讚嘆!我剛剛許點傳師講,你們大甲區了不起,我們出席率大部分在九成,我們卻然能夠百分之百非常不容易得一件事,大家對壇主這個職責非常重視,也是非常重視自己的立場,但是老前人告訴我們名不符實,那你當那個壇主就是鄉愿,就是鄉愿,因為什麼都好,鄉愿就是什麼都好,什麼都好! 我常講的一句話,「謙卑固然是美德」,不過依我看然過於謙卑我說它是是無能。

我公開講這個話,大家去思考過於謙卑我說他是無能,謙卑是美德,過於謙卑是無能,這是我的理論!我不敢說正確,你們去思考!你們看看你們佛堂哪裏有過於謙卑的人,他真的不做事,真的沒有擔當,所以這樣子,真的眸子不能掩其惡,這是這是孟子所說的話,這人的好壞存乎仁者,眸子莫勝於眸子,所以眼睛是最重要的,所以,你眼睛正,眼睛就正,表示你心,表示胸中正,心中正。心不正,表示眼不正,眸子不能掩其惡眼睛就是窗, 你的好壞從你的好壞看的出來 ,,明察秋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我們不能說明察求毫,但是你也要見於心,不要

說一車的柴都看不到,所以,這也是孟子講的,我們再來讀一下。

這裡告訴我們聽,要聽清楚不是用耳朵聽,而要用心去聽,所以,聽其言觀其行這是孔子在《論語》裡面因為宰予的關係,過去孔子說聽其言,信其行,由他以後孔子改變聽其言觀其行,不但老人家這裡,南海觀音菩薩說傾耳細聽,這就不只用耳朵聽了而是用而是用心去聽,去想什麼事情都要詳細的去分析,參詳就是要很用心地去分析聽,道聽塗說就不是一個,就是我們做了什麼事情常常聽了一句話,也沒有去考證就廣播出去,人都是免費的廣播電台,所以,因為這樣子你要知道這不是一位有修養的人應該有的行為。

所以,我們要傳播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要一個考證,有根據,不要道聽途說,因為道聽途說有的還是真的有的就不是真的。捕風捉影這樣子會傷到我們自己,不是傷到別人,別人受傷是小你自己受傷最大,你自己受傷最大,某某人專門胡說八道講白話就是這樣因為你沒有講真實的東西聽了就轉達,沒有去考證,孔子一生就是無證不信,強調是證,證據,他講話沒有證據他不會隨便,所以聞言之理,看我們的人前面這段話,是我們一生處世我們身為壇主的也是一樣,身為壇主的也是一樣,所以我們一定彰顯自己的美德,就是靠言行,這裡就是聽其言就是聽思聰,也代表你的行,因為聽其言觀其行,下面就談到反聽之謂聰,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就是我們聽固然要聽,但是不要聽了就信!要好好的去多方面求證,反覆,這個反覆聽,多聽大家的,一個人說錯話十個人就不一樣,所以你得十個人說的話

綜合起來,然後再做你最後的決定,那就是聰明,不然的話就是糊里糊塗,聽人家的,我們俗說:「耳朵軟!」耳軟,相信任何人的一句話,相信自己還可以相信,但是你要傳出去,但是你要傳出去麻煩就大了!尤其是我們有立場的人。不要隨便傳話這是某某人講的,這個麻煩大了!這個遺害無窮,所以我們說話要特別小心!特別小心!內視就是要求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真的要反求諸身,自勝自謂強就難了!我們俗語一句話,真正的敵人是自己!所以改變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很不容易的,但是你要想改變別人,也必須先要改變自己。所以,孔子講:「己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他是正己成人,己率以正,孰敢不正,都是告訴我們以身作則,所以你自己沒有辦法就是說:「戰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必須要改變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強者,後面這兩句話也是論語的,「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聽,多聽;聰就是明,要聽清楚,要分析好!

好,色思溫,我們的臉色,就是我們的態度不要過於嚴肅,也不要過於的呆板,溫柔和藹,所以,這是我們前人老告訴我們的理直氣和,色溫辭婉,不急不慥,不嬌不傲,這是前人勉勵我們的話,她老人家離開我們,但我們還是要記住她的話,我

們都是理直氣壯,她老人家說都是理直氣和,色溫辭婉,不急不慥,不嬌不傲,

假如我們能夠做到這樣,人事關係非常圓融,非常的好,色溫就是這樣子!溫溫恭人,溫溫儒雅,愛人、敬人,這是我們做人的標竿,所以,我們青年守則特別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你要人家尊敬你,你先要尊敬別人,我又給它改變,你要想要人家尊重你,你必須具備被人尊重的條件,不是要求,這是我們培德的基本,前面講得色溫、恭敬,寬柔以教不報無道,這是《論語》裡面。所以,我們身為壇主要注意寬柔以教,寬柔以教,我們要有量,要有雅量,對待道親一視同仁、一視同仁,要容忍,要寬,要容忍,要寬,帶人要寬,不要太激烈,這樣子來教導,孔子特別告訴我們,「因人施教」循循善誘,那就是寬柔以教,所以,這樣不報無道,所以,我們以德報德,不要以德報怨,像孔子說:「以德報德。」所以,我們不報無道,我們不需要抱負,因為宇宙之間都是這樣,越對抗越沒有休止,和才能平、和才能平。

所以,安辭定色是講前面的五段,六段慈眉善目,色思溫,溫溫恭人,寬柔以教不報無道,能夠做到這樣子,講話就不會浮躁,不會隨便講話,臉色就是標準。定,不會變來變去,我們四川有一個變臉的戲,一回頭變個臉,一回頭變個臉,所以,我們修行人永遠保持慈眉善目,不要變來變去,大家再一起才會歡心、才會和平和諧,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我們大家都是一樣!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不要被命運所影響到自己的人生。我們人都是一樣,迷信命中注定,沒有,我為什麼要講

這樣,大家都有讀了凡四訓,都有告訴我們,命是自己可以改變的。

這就是我常講,我們外面流行一句話幾十年了,觀音菩薩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大家有讀到嗎? 這就告訴你了不要求福,不要求福,平安就夠了!沒有禍你就是了不起的,所以你要行善,為善不要求別的報。禍離開你就不得了!平安就是福!所以,我們要知道命由自己造,你為善就好了!所以,現在我們崇仁要跟大家要錢了! 那叫為善最樂!為善最樂!就是命由己造!佈施相由心生,真得這是我們中國的相書所講的話。

相隨心轉,所以環境固然不好,但是你逆來順受,由你的心順受,而能轉變你的環境,惡劣的環境都是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一生並不是這麼順暢,像削跡伐檀、陳蔡絕糧這麼苦,他並沒有改變自己,心沒有變,環境自然就轉過來了!環境轉過來,你環境不好你天天愁眉苦臉,你永遠脫離不了愁眉苦臉,所以,你逆來順受,環境再怎麼不好,你想過去就好所以,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過去就好了,我熬過去這一段,海闊天空,那你就沒有煩惱,很快就過去了!很快就過去了!有容乃

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我們中國的思想,像我們老祖師一樣肚大能容,所

以,我有一句詩給大家,「心如碧海,能容物」「身似清廉,不染塵」,這個你們在外面聽不到,心如碧海能容物,白玉白石那個碧。心如碧海能容物,身似清廉,不染塵,在塵不染塵,這才是我們君子德風。平易近人這樣子,這樣子是你應該做的,表現素履,你平常應該做到的,隨你所行,隨你所願。

這裡是貌思恭,也就是我們立身處世時時刻刻要有敬人的心,我們剛剛才講青年守則,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你自己要調適自己,我過去在實業中服務告訴我們的職員,進到我的辦公廳不要給家裡的煩惱帶進來,所以跟員工開玩笑,根太太吵架到公司的臉很不高興,我不答應。所以給家裡的煩惱不要帶到公司來,這是我的理念,所以大家高高興興,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貌就代表你的態度。對人對事都是一樣,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你的現在。

所以,恭敬不只是外表,外表那是虛偽的,真正的恭敬是發自於內在,所以我們講誠於中,行於外,所以,你光行於外,內沒有誠,那個人家就知道了!所以我常講那不是真正的尊敬,沒心的恭敬!所以,恭敬在心!由心發出來的,由內心發出來的誠心敬意,那個心要誠,那個敬就有了!所以,內聖外王做好做好內誠外端,所以我們心有誠於中形於外,你的行為是端莊,端正都可以講,道德表示你的涵養有沒有涵養,所以我剛剛講心如碧海,身似清廉,那就是涵養。涵養的功夫君子德風,小人德草,這個大家都懂了!仁愛敦睦,允恭克讓,莫敢慢隨時都要注意不能怠慢,不能疏忽,仁愛敦親睦鄰,這是一定要做到的!允功克讓,尤其現在有時候公寓裡住了十年,也不知道樓上是誰因為彼此都沒有來往了!

所以鄰已經沒有了,敦親睦鄰已經不夠了!古語講:「所謂遠親不如近鄰!」

但是現在鄰居不往來,躲的已經不吵架已經不錯了!允恭克讓不敢慢,隨時都要注意,這是立身處世的功夫。

這裡告訴我們詩經的一句話,美玉有了污染可以磨一磨,但是我們人有了污染就沒有辦法了,你在悔過你在道歉,事實已經造成了!那已經彌補不了你的過

失,只能知道你這個人可以認錯,但是已經改不了,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特別注意,尤其言語,言語傷人比劍還厲害,言語傷人是最厲害的,無意之中你說了一句話傷了他一生,甚至他永遠記住你,傷害了他,所以我們說話要特別小心,不要有特別對不起人、事、物,你才可以,你用隨便說話不可為也,不可以這樣做,不可以這樣你要知道,你要知道真正傷害的不是是對方是你,然後才是對方,言近旨遠視我們聖人之言,這是孟子所說,言善而旨遠,善人言,好話他是傳遍。壞話也是傳遍千里千里,你講話要有內涵,要有深度,讓人家能夠體悟,讓人家能夠感動,那才是真正的美顏。

人言就是好,人言就是有這個功效,利博利益眾生,好話利益眾生,你要多講仁言益語。這也是《孝經》裡面的話,這是孝經裡面的話,非先王之言不言,非先王之道不敢知道,這是告訴我們說話要有根據,我們講法言當然是講使德向,合乎情理法,這是我們前人老當初講的話,「我們作事都要合乎情理法」,不要強詞奪理,不要強詞奪理,不合乎裡的事,不合乎道的事,我們不說,不合乎道的是我們不作。說話做事都合乎情理法。這是前人老的叮嚀,言行相顧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在道場大部份都是言過其實。

所以,我就講三國蜀中無大將,他們早上我忘記是誰了,他們說廖化作先鋒大家知道嗎?三國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是諸葛亮批評廖化,言過其實中無大用,他知道但是沒有人了!不得不用他,結果,用了他還丟了街亭,他真的是無奈沒有人了!那些關公、張飛都不在了!趙雲也老了,所以沒有辦法,派廖化,廖化知道有的弊病結果,還是被他所害。

所以,言過其實,中無大用,這是諸葛亮講的話!所以,我們要注意,言行相顧,不要說的好,做不到!反求諸己,什麼事情都要要求自己,我們常講要想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先改變自己,別人才能口服心服!不然人家不承認,你跟我們講你自己表現是什麼樣子!對不對?讓人家反問一句,我常這樣講我們們要求人做事,要什麼?要溫柔一點,不要講如何如何,假如你叫某某人做這件事,你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結果他說:「點傳師慈悲,你做給我看一看!」這一下就麻煩大了!麻煩大了,你沒有辦法作! 所以,我們要想教別人的時候,自己要先熟悉,自己了解以後,再來教導別人帶領別人,讓人家口服心服,心悅誠服,那才是帶人的方法,所以,一切要求自己,講話一定要正,忠心嘛!忠是心放在中間,不偏不移,叫忠,見賢思齊。這個我們都會懂!所以君子胡不慥慥爾,這是前面的一句話,它後面就是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恭敬於禮,禮要有個節,禮要有個節,節就是控制那個禮過於不及,禮過我們說禮多人不怪,講是這樣,講事實是人家批評你不懂,不懂禮,所以,我們在道場有很多點傳師都一樣,講師很固執,固執,他都認為他都對,不曉得人家能不能接受?他就不會考慮這個,壇主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多為眾生設想,多為眾生設想,俗道才講:「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但是我也講:「己所欲也不要給人」,對不對?對我來講我不吃辣,我們那個講師非常吃辣,沒有辣吃不下飯,你說我吃辣你也要跟著我吃辣,那我受不了!這頓飯就不要吃了! 對不對?

己所不欲,也不能施予人,所以,要多為眾生設想,多為眾生設想,隨著大家的喜好,隨著大家的喜好,我們隨緣隨份,不要太固執己見,有的點傳師、壇主、講師也是很固執,很固執,頑固不通,我講得很嚴重一點,頑固不通,台灣話攏袂聽,真的很嚴重,我都遇見過,真得是無奈,怎麼跟他解說也沒有用,也沒有用!講不好聽的話,很討厭!很討厭,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多為別人設想,因為什麼有個別的單位的點傳師,他很固執,我說我八點不在,他早上六點就在我門口等我,我要出去開門,他在門口,我真的是無奈,真的是無奈,他說您老不是八點走我就早點來,我跟他講該天在來,他就是不聽,所以他早上六點半七點,他開車到我那裏要八十分鐘,他五點多就要出門了!這個何必呢?沒有什麼大事,我有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用Line傳都可以,電話也可以講,他說我一定要見您老,我說我不在,好我說我八點出門,六點多就在我門口,真的我對於這種人我真的是很無奈,很無奈,所以,他都不替別人設想,他就是為所欲為,以我來講是非常不歡迎的,這是列在我黑名單裡面,不歡迎的人物,所以,我們自己真的要好好的知道,這裡告訴我們恭敬對人是不錯,過於都不是理,所以,我說要有節,克己復禮,要求自己,君子就是這樣,恭敬別人對自己不會受到侮辱,尊敬別人,但是這個尊敬,也要有節,過於不及,過於謙卑就是無能有就講這個話,有的人是「您老,慈悲!您老」,那種您老我都不接受!那個是表面文章,所以那個禮敬於人,要合節、要合乎節,也要人節能夠接受,不能強加到人家的身上。

這個是我們身為修道人應該有的,不管你的階層,因為我們修道就是替別人設想,不是為自己,是替別人設想,所以,克己就在這裡,不要過分,不煩永遠保持著恭儉莊敬,就是前面四句話恭儉莊敬,深於禮者,就是作這個事,能夠懂得裡的人就是恭儉莊敬,而不煩,假如後面的人,憂懈怠思慎思而敬終也,這是《禮記》裡面的一段話。

假如我們憂懈怠,恐怕我們事情有始無終,懈怠、散漫,鬆懈都是包括了懈怠,你要想到慎始敬終。我常講我們很多的事情事思不於時,必悔於終就開始你不小心,最後沒有結果,所以,就是有始無終,所以,我們講事思事先有完美的計畫,完美的計畫先要給失敗放在前面,所以,你要有完美的計畫,以防萬一,這是蔣經國為我們一貫道合法化,那他黨主席跟他溝通,他講了一句話「萬一他們變了,我們怎麼辦?」,因為跟他講的介紹一貫道這麼多年,政府怎麼樣的壓制他們怎麼樣的擁護政府,他說:「這個我都知道!」「萬一,怎麼辦?」,萬一我們要叛變怎麼辦?講白一點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什麼事情都是防範,防範於未然,所以,我們都是一樣,敬慎始敬終,藉由什麼事情都要思考,藉由什麼事情都要思考這一點,敬小慎微,聖人敬小慎微,我常講這是我們白水聖帝三年前給我們一篇文章,那是美國對一貫道整體講的防微杜漸,我想大家讀過了!所以,我們台北道場給大家講這個所以我們什麼事情不要因小失大,但是我都是因小而失大,小不注意等到大了彌補不了!所以,防範於未然,敬小慎微。

這裡告訴我們疑思問,這是我們國人的弊病,不肯問,我們孔子告訴我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但是我們有疑放在心裡,不敢問、不想問,恐怕人家說:「大家都不問,只有我問,我怎麼這麼笨,人家都懂我不懂」,恐怕一個後遺症,所以,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學者,好學就是這樣,孔子告訴我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但問,還要俗語講的,我們家鄉的土話,「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真的!求真,求真的求實。你讀書才有收穫,不然就是前面,一知半解,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了。

結果,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真正講到真的,你就知,沒有辦法面對,因為什麼?因為你不了解,你不熟悉,所以,自負、自取,這是一知半解,這是非常在我們道場來講,不應該這樣子!

你就要問,不要怕,不要說我這個問題很簡單,很什麼不要管,你不懂你就可以問,就可以問,這裡南屏濟公老師告訴我們,有這樣的人一知半解,過於自制自負,認為自己很偉大,結果我們講他是我們講半調子 ,半調子 ,這樣子的話,對於你自己沒又幫助,因為你不肯學了,你自負、自知,所以你不肯在學了,所以這樣的你永遠部會成長,永遠不會進步,所以,「躬躬行君子,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所以,現在我們身為修道的君子,躬行就是力行的。因為我們是修道人力行的。

所以我們要學學顏回,這是曾子形容顏回一生,因為顏回他是非常的好學,哀公向孔子問孰為好學?孔子直接好不考慮,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這是他一生的遺憾,孔子一生的遺憾顏回比他早走了,顏回的好學的程度就可以知道,因為有有一次孔子跟子貢聊天,你跟顏回兩個人誰好?子貢非常的謙卑,他也自知之明:「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所以,孔子講:「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我跟你都如他,那種精神,子貢有自知之明,顏回聞一以知十,我自知聞一以知二,我們說舉一三反,子貢說他只能兩反,還不能達到三反,所以,這一點我們要知道,顏回他雖然是博學,有這個學問,而曾子特別稱讚他,「以能問於不能。」他雖然懂,但是他還是會跟人家請教,這就是好學的精神,不要自以是,隨時都要這樣,你認為這句話,怎麼看法?怎麼講法?怎麼想法?多參考大家的意見,然後在作為自己決定的方向,這樣子才不會有所失閃,所以以多問於寡,他動作很多,博學很多,他遇到一知半解的人也會跟他請教!可以作為「他山之石可以錯」,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鏡,執經問義,所以我們拿到經典不了解,我們不只是讀文字,而是那個經的內涵義理給它申述出來,那才是真正的讀書,

真正究根源,所以叫「疑思問」,這是我們求學就應該如此。所以,有一次我們黃敏忠黃點傳師問我,「您老讀書的方法,能不能告訴我們?」我就跟他講很簡單三件事,第一個溫習以知,第二個學習新知,第三探討未知,所以黃點傳師給這個都記下來,他現在常常用我這段句話,老點傳師學習的精神,我非常尊重,溫習以知,學習新知,探討未知,好,這是告訴大家!

大家可以拿鏡子看看你那個鬼臉,發怒的你的臉好好看一看,所以你到鏡子面前你就不敢發怒了!就跟剛講慈眉善目就展現出來,所以憤怒的臉色是非常不好看的,所以忿思難是當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你要注意人家的責難到你身上,你的行為的表現遺漏無遺,因為都表現出來了!你的修養就是這樣子,修養就是這樣子,有修養的人韜光養晦也好,深藏不露也好,那是修養的功夫,什麼時候都保持常態,永遠都是慈眉善目,不管你怎麼刺激我我還是不受影響,那是定力功夫,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大家都知道,忌能之能趁人之惡最不好行為,大學不是講「「若有一個人,戚戚焉;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若毫無技能之,這就是容人。

別人的才能好像就是我的,所以,我們前人老大德她一句話,我沒有智慧,「我用大家的智慧,作為我的智慧。」我沒有能力用大家的能力,當作我們道場的能力,這是我們前人老常講的一句話。眾志城城,用大家的智慧,自己不要認自己很了不起,宇宙世間上的事太多了!

我們知道渺小的不得了,集眾智成城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那力量才大,那力量才大,所以人家有才能不要忌妒,人家有不好的地方包容,自詒伊戚者,伊就是遺留,自己不要給自己遺留的禍害,因為你嫉人能,稱人之惡就是讓你自己讓人不歡迎的人物,人家不容你,自己給自己造成禍害窮,刻薄成家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我們人要寬厚一點,對人對事對物,不要要求太刻刻薄成家,我們台灣一句話富不過三代,我們現在看大陸富二代的表現,真的是沒有可圈可點的,不會久,嗔字心頭坐,所以我門佛家的三毒貪、嗔、癡,所以嗔事悔變一澈,所以佛家講一念嗔心起,會燒毀萬丈功德林,大家都懂的,要給它去掉還真不容易!所以,叫它不要心頭坐,較它排排邊,到邊上去,對你來講就會省去很多的麻煩,所以,這個叫你憤怒的時候想到這個,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德不是一時的,要累積的!要積德是累積的!這樣子你才會會永遠承受你的美德,然而偶而的一、兩件,你就認為你很不錯了!這個人就是表面文章嘛! 表面文章嘛!三年兩年就變了!那就是不可以了!好,我們在看後面,是不是我弄錯了!沒有嗎?有啊!這個讀過(班員:沒有!)好!

聖人一生行事作人都是崇尚義,義,韓愈解說得很清楚,行之得宜之謂義就你作你的一言一行恰到好處君子就是這樣子,見得思義,當你有收穫的時候,你要想到這筆收穫能不能用,應不應該得,不合乎義你就不要,你就分文不取,這是孟子他周遊列國人家付給他很多的黃金 他一文不取,原封不動離開,弟子就說,老師我們現在周遊列國需要錢,人家給你這麼多,你為什麼不收,孟子講一句話:「我們一個君子,不應該被人家收買,因為我來這裡對他沒有任何幫助,他拿這麼多錢給我,等於要收買我的人」不能被道,非惑也,我不是買賣的東西,所以我不接受這筆錢,他才有不義不取,這樣的義然後就合乎禮,合乎禮就要收,因為他周遊列國需要很多的錢都是諸侯,送給他的感恩他送給他得,能收就收,不能收他是不要的,義然後取,合乎禮,然後合乎情,你接受了人家在多,也不會說你這個人貪而無厭,不會講這個話,人不厭其取不義,不應該得的,你被接受了,你又接受又吝嗇不肯付出,最後人家就一個人專門愛財,專門愛財,批判得很不好,就說遺留後患遺留後患,是以動則思義,行則思義,我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合乎義。

這個禮是兩個,一個道理,一個禮義的禮,要合乎道理,合乎禮義,你就動,你就作,你就行動,不要因為利回,不要因為利改變自己,不要因為利改變自己,不要因為義而有所欠虧,所以,孟子講:「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所以,我們就形容俯仰不愧大丈夫,就是不為義疚,好再來!

這裡我們看到這是易經,《周易》裡面乾卦的一段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與博厚,君子以厚德載物」這裡告訴我們老天宇宙之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動,都在動,所以,它不會停止,所以我們說天是如此!

所以,健就是不停止就是非常健康、完美,君子應該效天法地,效天法地才有自強不息,這是易卦,乾卦的一段話。智、仁、勇我們修道的人要以德,奠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就易經裡面坤卦,厚德載物,所以,物我給它變成厚德載道,道以德宏,我常這樣講,道以德宏,我們不但有德,還要有厚德,厚德要累積的,所以我們講要積德,積福,不但積福還造福,我們講造福人群,也就是這個理念,自己要為自己造福,不管繫還是侷限,造福就不限,自己福厚德,自己心有主,自己為自己作主人,我常告訴大家現在的物慾橫留這時代,大家都被物慾所奴役,奴役,所以我跟大家講要役於物,不要被物所役。

剛剛我在上面他們聽不懂,我就在給它寫出來,,不能用它,所以我們中國有一個碑叫做七殺碑,大家有沒有聽過?那是李○○寫的,他怎麼講?「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七殺碑,七殺碑,我們就是一樣,有了物不知道要用,你不知道要用它,你守著它,成了物的奴役,就是守財奴沒有用,所以我們都講大家都會講,都會想,空手來空手去,但是大家都不放,都不放,所以我們要役於物,天生萬物是給我們用的,我們要好好的運用它,好好的運用它,不要被它所束縛,成為它的奴隸這就不應該了!自己心裡要有主,自己為自己作主,所以,我們不要主人不在家,被物慾所引誘出去了!樂道忘失,所以我們道場老師告訴我們,道權、道名、道利都不該有這份心,那就是忘失,九思、九容,九思這裡有,九容這裡沒有,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不要抄禮記,抄小學,《小學》這部書,朱子所寫的,你們上網就可以知道。查這個九容,跟九思差不多類似。

九容是我們的容貌,就像視思聰、聽思聰,視思敬、言思忠,就是這個九容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了解這些個做人做事,慎獨這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們儒家的思想《大學》、《中庸》一再跟我們強調兩次,談到慎獨的功夫,《中庸》只有一次,莫甚忽隱,莫顯乎微,故君子甚其獨也,也是告訴我們慎獨,因為我們自己不能克己,所以,當你獨處的時候心會亂想會亂動,所以你能戒慎恐懼,莫顯莫微,還沒有顯出來的時候,心之機動未動之間,能給它降伏住,佛家說:「降伏心猿意馬。」就是在這裏功夫。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知道,因為沒有人知道。

所以我講東漢楊震四知,因為晚上午夜因為人家賄絡他,給他送黃金來了!跟他講你收下吧!現在這麼晚了!沒有人知道,楊震跟他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這種坦蕩,這就告訴我們慎獨的功夫,雖然沒有人知道,但是絕不接受,非不義不取,就剛剛講君子思不出己位,這是曾子講的話,孔子講:「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們前人老常用這句話告訴我們,但是曾子在這句話以後又加一句話,「思不出其位」,這個就高一層,行素其位而行,他是思想都要守本份,守本、守份,永言配命,繼天立極,就可以達到了!非常感謝大家!我時間到了!祝福大家!謝謝大家!祝福大家!

(三!謝謝韓老點傳師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