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類

古文觀止讀本
古文觀止讀本 養五德 一者 溫厚 二者 善良 三者 恭慎 四者 節儉 五者 忍讓
修六和 一者 見和同解 二者 戒和同修 三者 身和同住 四者 口和無諍 五者 意和同悅 六者 利和同均。‧‧‧‧‧‧
四書集註
朱熹 集註
四書集註 大學-大學一書 垂憲萬世 宗聖之功 與天罔極
中庸-中庸一書 經文緯武 參天兩地 包括今古
孔子-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生民未有 萬世之師
孟子-浩然正氣 充塞天地 功德莫大 不在禹下。‧‧‧‧‧‧
孔子聖蹟圖
江逸子老師
孔子聖蹟圖 孔子為我國兩千多年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與思想家。他的學術思想,以「仁」為中心,至其具體實踐方法,則為盡己之心與推己及人,亦即「忠」「恕」二字。‧‧‧‧‧‧
孝經鄭玄註
孝經鄭玄註 夫孝經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者昔聖人蘊大聖德生不偶時適值周室衰微王綱失墮君臣僭亂禮樂崩頽居上位者賞罰不行居下位者褒貶無作孔子遂乃定禮樂刪詩書讚易道以明道德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居臣父子之法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
學禮筆記-曲禮(上)
雪公老人講於慈光 淨空法師記要
學禮筆記-曲禮(上)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禮者,人之表也,有表必有理,其裡即仁敬耳,故毋不敬為禮之本,此禮之所以別人獸也。安危在禮,觀乎歷代開國,第一大事,即為制定禮樂,禮樂定則社會秩序有所崇禮。禮,各代有所不同,各地有異制,然其本於恭敬則古今中外一也,此為禮樂之最高原則,今日講堂所研究探討者,即此原則耳。‧‧‧‧‧‧
延壽藥言 ,菜根譚合刊
1.四川涪陵延壽堂主人 纂輯 2.洪應明 著
延壽藥言 ,菜根譚合刊 延壽堂藥室主人敬告我涪商界青年諸君: 敝堂售藥有年矣, 惟是類木石草根, 治形體上之病則有餘,若治精神上之病則不逮,語云:「心病還需心藥醫。」心藥維何?即古今賢哲修養之心法耳。余不揣譾陋,擬仿昔人贈言之意,就古今賢哲嘉言中之最為警闢、足以發人深省者,輯為一冊,分贈諸君,命名曰「延壽藥言」。。‧‧‧
忍經勸忍百箴
元‧吳亮 / 元‧許名奎 琮瓊 譯注
忍經勸忍百箴 忍中博閎 之器局,為仁者事也,唯寬恕二字能行之顏 。 顏 子云:「犯而不校。」《書》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謂也也韓信忍於胯下,卒受登壇之拜;張良忍於取履,終有封侯之榮。 忍之為義,大矣。‧‧‧
素書選讀
秦‧黃石公 著 淨空法師 選讀
素書選讀 (黃石公素書)六篇,按(前漢列傳)黃石公圯橋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晉亂,有盜發子房塚,於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嗚呼!其慎重如此。。‧‧‧
群書治要三六○第一冊
唐 魏徵 褚遂良 虞世南編。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精選‧翻譯
群書治要三六○第一冊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 西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 )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 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 。二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 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
唐 魏徵 褚遂良 虞世南編。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精選‧翻譯
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 西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 )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 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 。二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 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訓俗遺規
陳弘謀 編輯
訓俗遺規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 西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 )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 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 。二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 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論語講要
李炳南教授 講述。徐醒民先生 敬記。
論語講要 論語,記至聖先師言語之書,自古為學所必讀。至聖孔子,談學論道,答弟子時人之問,所言皆至理。語及詩書易禮春秋,凡所指點,扼一經之要。故欲讀聖賢書,求真實理者,當自讀論語始。‧‧‧‧‧‧
養正遺規
清.乾隆 陳弘謀 編輯
訓俗遺規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蒙以養正。是為聖功。義至深矣。余每見當世所稱材子弟。大都誇記誦詡詞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鮮過而問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緊豈泉之咎哉。汩泥揚波。父兄之教不先。‧‧‧‧‧‧
五種遺規十六卷
清.乾隆 陳弘謀 編輯
五種遺規十六卷 養正遺規-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
教女遺規- 天下無不可教之人。亦無可以不教之人。而豈獨遺於女子也。當其甫離襁褓養護深閨
訓俗遺規- 古今之治化見於風俗天下之風俗徵於人心人心厚則禮讓興而訟端息矣弘謀前奉
從政遺規- 余幼承父兄師友之訓知肆力於讀書不以世故紛其心而賦性迂拙作輟無常誦讀不多
在官法戒- 天下之人無過善不善之兩途而人之慕乎善而遠不善也則不外於法戒之兩念予有四種遺規。‧‧‧‧‧‧
女誡註譯
金匱裘毓芳撰
女誡註譯 女誡是教女人的第一部好書。但做這女誡的人。生在什麼朝代。究竟是什麼樣人。姓什麼。名呌什麼。都要說個明白。如今世上讀書的子孩。往往上了幾年學。雖讀過四書五經。若問他四書五經是什麼朝代人做的。做書人姓什麼。呌什麼。書下說的是什麼話。做書的是什麼樣人。為什麼做那些書。一句都對答不出。還是小孩。不算希奇。就是年紀大的。文章也會做了。科第也會得了。‧‧‧‧‧‧
延壽藥言
四川涪陵延壽堂主人纂輯
延壽藥言 延壽堂藥室主人敬告我涪商界青年諸君:敝堂售藥有年矣,惟是類木石草根,治形體上之病則有餘,若治精神上之病則不逮,語云:「心病還需心藥醫。」心藥維何?即古今賢哲修養之心法耳。余不揣譾陋,擬仿昔人贈言之意,就古今賢哲嘉言中之最為警闢、足以發人深省者,輯為一冊,分贈諸君,命名曰「延壽藥言」。其目:曰立身、曰處世、曰頤養、曰職業、都為四門,義取法戒,語求淺近,期適用於吾人之持躬涉世而已。西哲有云:「讀書當使盡化為一己藥籠中妙劑。」旨哉斯言。‧‧‧
五種遺規
五種遺規.doc
(清)陳弘謀輯
五種遺規 《五種遺規》搜集了自漢至清約80位名人學者的有關著述,其中有班昭的《女誡》、司馬光的《居家雜儀》、朱熹的《白鹿洞書院學規》、《童蒙須知》、王守仁的《告諭》和顧炎武的《日知錄》有關部分等。①《養正遺規》主要是有關養性、修身、兒童及青少年啟蒙教育、讀書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論述。陳宏謀在序中說:“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蒙以養正,是為聖功,義至深矣。”這就是所謂“養正”之義,也是陳宏謀編輯《養正遺規》的意旨。‧‧‧
女孝經
女孝經.doc
唐鄭氏撰
女孝經 妾聞天地之性,貴剛柔焉;夫婦之道,重禮義焉。仁義禮智信者,是謂五常。五常之敬,其來遠矣。總而為主,實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動天地,精神至貫,無所不達。蓋以夫婦之道,人倫之始,考其得失,非細務也。‧‧‧
聖學要領
碩水楠本先生口授 從子正翼編錄
聖學要領 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易繫辭傳曰。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議之門。論語曰。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列女傳
列女傳 關雎為風始易家人,卦彖辭曰:利女貞化起於閨門,此漢劉子政列女傳 八篇所由昉也,班昭馬融輩為之注。蓋此傳為風化之原誠鄭重之也,余 伯兄曜北,置之案頭以備覽觀,暇時為諸姑姊妹講說,姪孫女端伯兄之 長孫女汪遠孫孝廉之室也,自幼沉靜寡言笑,伯兄篤愛之,名之曰: 端。少長,教之讀,能通大義。竊睹父書尤好此傳,伯兄謂曰:汝亦好 此乎?。‧‧‧‧‧‧
教女圖說
教女圖說 為父母者。女在家日。教作針線。勤儉持家。比說人家。孝順公婆。和睦妯娌姊妹者。人人欽敬。閤家歡樂。妯娌和。兄弟即和。家道無有不起。不孝公婆。妯娌吵鬧。家道無有不窮。須在忍讓二字用功。吃虧不是外姓。有何不可。出閣時。再以十誡誯囑。第一持身端正。第二孝順翁姑。和睦妯娌。第三翁姑嗔怒。不得回言。第四不得搬弄是非。第五勤謹清潔。第六不得私竊財物。食物。第七不得戲謔。第八不得醉酒。第九不得強索夫物。第十不得淩虐婢女。‧‧‧‧‧‧
朱子訓學齋規
朱子
朱子訓學齋規 。‧‧‧‧‧‧
女則
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所著
女則
女範編
明黃尚文輯
女範編
老子元翼
明焦竑辑
老子元翼
孝經衍義
世祖章皇帝特詔儒臣編
孝經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