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報

哲報1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1 (一)出埃及第十二章第四十節云以色列人在伊及奇居共四百三十年等語不確蓋寄居之期限實在二百五十年佊彼教之解註家與史學家亦皆認是說為誤云。‧‧‧
哲報2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2 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後世監儒則以聖人不論之故。遂從而擯之。詎知凡在六合之外。必為聖人所擯。試問聖人存之何為。故知聖人存而不論之意。應有以下之兩點。 一不必論 二不可論。‧‧‧
哲報3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3 舊約著名之本,在有經人心目中止有三種:(一)希伯來文本,此為猶太教人暨耶穌教全體所敬重者。(二)希臘文本,此為基督教人直至十五世紀所敬重者。當十五世紀時,基督教人亦信希伯來文本已被更易,然至今希臘教會以及東方各教會咸敬重希伯來文本。此兩項原本包括舊約全書。‧‧‧
哲報4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4 萬法惟心。人心最靈。收之足以超凡入聖。縱之墮於六道三塗。自作自受。從非外與。觀自在菩薩敷演此經教人以般若波羅密多為上達之本。直指人心。說是妙法。實為佛經中最上乘品。為我佛菩薩引渡眾生同登彼岸惟一不二之寶筏。。‧‧‧
哲報5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5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哲報6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6 昔世親菩薩,造惟識三十頌。護法等十大菩薩,廣其義而成之。著成惟識論。今師其意。亦廣惟物派之義而成之。著成惟物論。惟物派之學說曰。宇宙之物。形形色色。千態萬狀。推其究竟。則祇為物質一項而已。物質者,無始無終。不生不滅。靜則為物質。動則為能力。‧‧‧
哲報7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7 吾等對於靈之研究。實是言之不盡/。今所言仍不外靈學範圍。惟現在一般人崇拜物質科學。有談精神學者。非疑其為迷信。即詆之為妄誕。茲且先將靈學之正意簡單揭明。以免讀者發生誤會。正意何在。即說我靈與神靈之經過。以供研究。並非教人磕頭許愿也。‧‧‧
哲報8
新舊約全書之內容(王靜齊譯)印度賴哈麥圖拉原著
哲報8 漢武帝元狩年中。遣霍去病破匃奴,獲金人長丈餘。武帝以為大神。供於甘泉殿中。又張騫在西域即聞有身毒國及浮屠教。又哀帝元壽元年。景憲從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經。是知佛教之來中國前漢即已有之。‧‧‧
孔子文昌孝經合刻
聖真仙佛
孔子文昌孝經合刻 孔子論「時習之學」,次章繼以「為人之孝弟」。子曰:「入則孝,君子道四光,以所求乎子之孝。」何者孝?為界邇庸行,而行遠登高,所自始也。學於孝,子謂之「下學」,下學於孝之謂「上達」,下學於孝而上達於天,之謂「一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又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為善陰騭
聖真仙佛
為善陰騭 朕惟天人之理,一而已矣。《書》曰:「惟天陰騭下民。」蓋謂天之所以默相保佑之於冥冥之中,俾得以享其利益,而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此天之陰騭也。人之敷德施惠於人,不求其知,而又無責報之心者,亦與天之陰騭相通矣。…
新編八德須知
蔡振紳
新編八德須知 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前人立說既異。後世不知肯綮。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須知孟子所說之性。乃就善一邊立論。荀子所說之性。乃依惡一邊立論。均非本源心性之謂也。若不識此之因由。則罄竹辯論。…
善女人傳
菩薩戒優婆塞彭際清述
善女人傳 我觀諸世閒 常自寂滅相 云何幻化中 乃生男女根 譬如太虛空 捏目出狂華 是華不可取 從汝妄想生 妄想入輪回。…
步虛天尊讚
李正旺
步虛天尊讚 太極分高厚 清輕上屬天 人能修至道 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數 十丁四萬年 丹臺開寶笈 金口為流傳。…
廣濟李真人經
聚仙文社
廣濟李真人經 真人姓李。諱育萬。字子靜。道號玉峯山人。一號紫霞。楚南長沙縣人也。世居湻化都。以耕讀為業。真人生於前元至大四年辛亥。七月二十六日。母夢摘桃實二。食其一。懷其一。遂有娠。生之日。香風四溢。…
濟祖無心經
聖真仙佛
濟祖無心經 人生天地,惟心最靈,役使百骸,號召羣形。孩提之時,本無其心,不知不覺,混沌乾坤。嗜慾漸開,知識漸萌,方寸之地,隱隱有心。靈秀有心,善存其心;庸愚有心,誤用其心。聲觸於耳,耳即有心;目接於色,目即有心;飫於味,口即有心。…
大聖有若無心經
聖真仙佛
大聖有若無心經 空中求實。實中求空。空空實實。有象無名。有象無名。道在乎中。始無其始。終無其終。渾然太虛。一氣彌淪。…
現報新新
聖真仙佛
現報新新 鍳察尊神 詩 鍳照人閒善惡明察觀奸偽不容情尊嚴法象 皇天律神判是非最公平 又引不孝奸淫證 新竹城內陳某者為日最奸惡。生平作事。無一可以問心者。時當獨登壟斷。以罔市利。見人有錢。便生貪妬之心。殊不知愈奸巧愈貧窮也。況其在家。又甚不孝。…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
慈誠印刷局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 古佛治世。初始至今。燈燈相續。祖祖傳經。打開混沌。劈破鴻濛。取出先天。一炁運行。陰陽變化。二炁成形。三才治世。天地人倫。東西南北。四相分明。五行配合。萬物發生。六爻凶吉。三陽三陰。…
皇極金丹九蓮歸真寶卷
聖真仙佛
皇極金丹九蓮歸真寶卷 元始天王。慈悲無量。為救九六。南閆倒莊。化身九祖。德輝姓黃。奉命普度。釣取賢良。苦心救世。著經闡揚。皇極金丹。寶筏流芳。人遇寶卷。三生幸廣。虔誠誦讀。心花開放。立志勇猛。積德尋訪。…
新編賢孝女寶卷
聖真仙佛
新編賢孝女寶卷 五娘寶卷初展開 諸佛菩薩降臨來 善男信女虔誠聽 增福延壽免消災 恭聞河南開封府。有位趙員外。單生一女名叫五娘。自幼讀過烈女傳。所以知綱常之道。自從嫁與蔡伯喈為妻。夫婦甚為和睦一個好似潘必正。一個好似陳妙常。…
新攜韓祖成仙寶傳
聖真仙佛
新攜韓祖成仙寶傳 詩 混沌初開不計年。國王有道鎮山川 曰 風調雨順民安樂。陰功浩大降神仙。話說這椿事,出在唐憲宗,永平昌黎縣,有一韓文公,弟兄有二位,科甲官高降,韓愈是兄弟,韓休為長兄。…
新刻韓仙寶傳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孚佑帝君呂祖降敘
新刻韓仙寶傳 玉皇轉與諸天仙僊侶同賀 黃龍真人聖誕。是日也,旺象惟中,瑞期恰滿,玉鼎紅霞,散彩金輪,丹桂飄香,群真濟濟,飄然偕往,青龍唫焉,白虎嘯焉,祥鸞歌焉,彩鳳鳴焉,金光燦爛,咸集於崑崙勝境,暢遂無涯。未幾,排仙班、奏仙樂,余與諸天仙侶再拜稽首,退居白玉仙館,黃金宮內七寶華亭,暢飲瓊漿,頻餐鳳髓,薰薰大醉,恍然在太初之中,致足樂矣。…
二十四孝報娘恩
聖真仙佛
二十四孝報娘恩 齋主供養燭香焚 渺妙香烟結彩雲 叩頭焚香請佛祖 諸佛菩薩降垓門 報親恩卷展開宣 佛天聖神座運臺 今日宣明懷胎卷 消災集福長丁才 元旦清淨信香焚。…
掃塵緣
清太祖順治修道之日所著
掃塵緣 《掃塵緣》一書,乃清太祖順治修道之日所著之原本也。目序生平前因後果,以至臨御功成、永退之情由,一一悉載。又將拜師得道,而與聖經賢傳真情之隱義,歷歷指陳。書成之後,隱而未顯。…
新刻輪迴寶傳
聖真仙佛
新刻輪迴寶傳 詩 自古修真責於度 三皈五戒總宜堅 曰 善善惡惡終有報 聽說輪迴一段緣 話說:東京十國梁城東橋,關外有一富翁,姓張名存仁別號百萬,年以半百,尚無子嗣,於是樂善好施,當思己過,一日謂其妻曰。…
雙花寶卷
聖真仙佛
雙花寶卷 街坊一路來尋覓 門前逢若一老人 大狼便問其中事 昨夜拿住怎樣人 老人回答大狼道 福建泉州小強人。…
銷釋普賢菩薩度華亭縣生天寶卷
聖真仙佛
銷釋普賢菩薩度華亭縣生天寶卷 菩薩說:「愚迷眾生不識古佛。」士人現兩箇人,爭着要我為妻。菩薩說:「你且不要爭,差你計了。我這首《無相寶記》,那箇先會了,就跟那箇去。」你連忙念,俺用心學 兩輪日月走東西 不惹人間閑是非 月裏玉兔如射箭 日裏金鷄又快飛 行是小童街上走 鬢邊白髮死來催 無常不論老和小 合眼不知誰是誰。…
玄妙鏡
聖真仙佛
玄妙鏡 夫道者,出於天地之先。瑤池金母,是為大道之根、天地之宗、仙佛之母、萬佛之祖也。自天地之中,皓然之氣陰陽凝聚,有溫熱之氣薰蒸,而後生人也。蓋四大部洲,先生水、火、木、金四老,後產中央黃老。上天大星之中,化道金光墜地。…
玄關經
聖真仙佛
玄關經 夫道者,浩然之玄炁,充徧虛空,貫通天地人以及四生萬物之中。有體而入形,謝則離。自古至今,不增不滅,成仙作聖之真種也。余歷觀古之丹經之書,譬喻未分清楚,註釋又不詳明,盡皆藏頭露尾,非聖難測,非賢難解。後之學者觀之,不知所志。…
歸家錦囊
聖真仙佛
歸家錦囊 鴻鈞老祖曰:「延康白半勝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故曰:道門修身而成仙,釋門修身而成佛,儒門修身而成聖。此不易之理,並非談空,只在乎人之修與不修耳。怎奈娑婆世上,人心不古,三教門徒。…
藍關九度
聖真仙佛
藍關九度 詩 金公本是東家子 送向西鄰寄體生 曰 認得喚來歸舍養 配將姹女作親情 解曰:金公是離中一點乾金。離在先天屬東。故曰:東家子。一落坤宮變而為坎。坎在先天屬西。故曰:送向西鄰寄體生。將此金從坎中取來。填還離中。即是喚來歸舍養。離為中女。與坎金配合。即是姹女作親情。…
新出勸孝歌
聖真仙佛
新出勸孝歌 青絲髮,數得盡,親恩難算,即就是,殺了身,報答不完,把兒子,當貴寶,金銀不換,或貿易,或學藝,又或耕田,倘若是,兒出外,娘心掛念,睡夢中,兒在娘,心上掛牽。…
養育勸孝歌
聖真仙佛
養育勸孝歌 士與農。工與商。名利爭戰。將父母。養育恩。講說一番。集此歌。苦勸世。話最俗淺。或愚天。並婦孺。聽見了然。天生人。萬物靈。仔細觀看。地生木。木有根。水有本源。…
新出勸姑娘全詞
聖真仙佛
新出勸姑娘全詞 開書先唱勸世文。良言能以透人心。奸盜邢淫咱不唱。勸一勸 眾婦人。要養閨如得操心。禮羗義生活處勞神。女孩十五長成人。頭腦脚手要謹慎。先學織紡做針線。人前禮 要知聞。…
聖人勸孝文
聖真仙佛
聖人勸孝文 金石良言 勸世文山東曲阜聖人云 查出善惡兩個字 正一正男女心 陽陰兩界分一分 京王勸善 表人人心 敬天敬地祭祖坟 千萬莫忘父母的恩體 聽悅言恨父母 作事情其虧心 那怕半夜鬼叫門 一心無二敢見閻君。…
忠經集註詳解
聖真仙佛
忠經集註詳解 忠經者,漢南郡太守季長馬先生之作也。先生才高學博,為世通儒蓋,以人生兩間,參天地而為三才者,以其忠與孝也。孝之一字,在孔子與曾參、子輿設于問答詳載,一經分為十,有八章義備矣忠。…
文武帝訓詩合刻
聖真仙佛
文武帝訓詩合刻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濟人之急,求人之危,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與馳馬之門。…
指正之道 二集
勵善社指善堂
指正之道 二集 指世南針梅月開。正逢吉日設鸞臺。之書完竣神人慶。道德兼修極樂哉。序。慨自聖教失墜。人心不古。道變世衰。人情喜新厭故。日尚文明。放棄道德。人權稱平等。男女唱自由。形成子焉。而不父其父。妻焉。而不失其夫。…
明倫教化真編
爾瞻生
明倫教化真編 古之欲明明德者,必先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答國治。國治而答天下平。啟自 天子,至於庶民,莫不以誠意、正心、修身為大本。奈末世之人,置東洋道德於不顧。…
明燈普照
鳳邑挽新社養修堂
明燈普照 迴溯亘古,堯舜之治,上至於君,下止於民,樸實誠信,臣事君至誠至敬,君愛民視猶赤子,至今古風盡失,災刼層層纍纍,舜日堯天全無,頹風頻起,雖生猶死,四維八德空言不著。…
爚鐘勰律
鳳邑普化社毅善堂
爚鐘勰律 道者,路也。循此道而行,則天地位萬物育、四時序、百政興。違此道而行,則天地閉,萬物泯、三光滅、四柱絕,是故,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胎卵濕化,高之如聖賢仙佛,下至如庸人孺子,莫不以此道而定其生滅也。…
道宗歸元
屏邑同善社南聖堂
道宗歸元 夫著書者。乃代天行道。旨在普化世宇。喚迷人悟。追真求理。冀望棄惡從善。早辨歸途。故處處開壇闡教。嗟乎人心悖古。日久自成惡習。邇來日見惡氣彌天。為官者不顧下民之苦。…
道德真篇
聖真仙佛
道德真篇 全勲子曰。道德真篇一帙。乃天尊引度四子問答之要也。余因宦遊南楚。署任辰州府事。先與出塵係是內戚,故爾秘知踪跡。音通四子消息。遞相來往。剖露衷腸。方纔尋覔伊之源頭。得明隱居實地。…
節義寶卷
聖真仙佛
節義寶卷 今夫世人修行。全在真修二字。真修者。能看破世間錢產。周濟天下窮民。正心修身。克己復禮。非微不有奸謀之念。亦且不生利己之心。如此亦可免罪孽之報。…
觀音大士勸世歌
觀音大士鸞著
觀音大士勸世歌 護法禪門實是儒。手揮鋼杵萬魔除。無非世上紅心少。舉起人人盡可誅。吾護法神也。 大士將降壇矣。心心心。波羅揭諦此中生。誰能料。辨假真。一念之差分禍福。遺害兒孫及己身。吾乃觀世音。作偈降壇庭。…
醒悟沉迷
鳳邑養靈養生養修堂
醒悟沉迷 聖道淪亡。異端繼起。人心陷溺。曲學爭鳴。非孝者公然立說。訟父者謬而妄為。矯矯青年。迷於戀愛自由。莘莘學子惑於思想惡化。社會間喪葬非禮。競尚爭華。婦女輩衣服不衷。嬌妖造作。惱矣。怒矣。…
阿彌陀佛
聖真仙佛
阿彌陀佛 借問緣何有此身。不離原氣與精神。我今識破生身理。一點靈光是娘親。昔日西天有二位羅漢一名羅迦。一名提那。在西天百葉蓮池。遊玩。不覺心思凡塵。二人即同就往雲端。…
宣講拾遺
天津濟生社
宣講拾遺 聞之,自古在昔,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無地非學,即無地非教。是以化成於上,俗成於下。陵夷至今,人心不古,世道日非。激之以詩書,而人罔知悟;繩之以法律,而人罔知懼。自神聖救世,情殷有因,果報應之書。…
宣講珠璣
聖真仙佛
宣講珠璣 大凡人生在世。各有幾件本等事業。無論士農工商。要體貼三綱五常。忠孝兼盡。纔算得天地間的真豪傑。至於女子。不拘富貴貧賤。須謹遵三從四德。節孝兩全。方算是巾幗中的大丈夫。各位寬坐。…
繪圖宣講集要
德州城東王官莊
繪圖宣講集要 衘製《聖諭十六條》,無非為廣訓化民之道。自童試以及鄉、會,均以恭默為喻。而庸夫子既不能捧讀 皇章,復不得恭聆 聖訓,於是 上諭 頒行各省,以宣講 聖諭 為要。示諭各地方大小官員及鄉里紳耆,概行遵講。自順治、康熙以迄於今,疊奏疊頒,誠為剴切。…
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經會解
聖真仙佛
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經會解 此經一部。名曰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經。以法喻為題。乃是 悟空祖師。顯已悟道。圓滿之義也。蓋巍巍不動者。高大不遷也。行人恭到實際理地。外不隨諸境萬緣。內不住五蘊十八界。根塵脫落。心境如如金剛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楞嚴云。妙湛總持不動尊。…
廣仁品
聖真仙佛
廣仁品 古之至人現身度世,必視世之人習業最重者,舉其一事,痛切勸誨。至於千方萬端,俾其重者漸輕,而後漸及其餘。譬如善兵者,擣其堅;善醫者,攻其本。而餘無復着手處也。上世俗淳,民愿其於物也。…
心鏡編
聖真仙佛
心鏡編 無所慕而為善,無所畏而不為惡者,此上知也。雖有 人導之而不為善,儆之而自為惡者,此下愚也。世有幾人?故勸懲之道重焉。凡勸懲之道,要在使人一觸目輒聳然,動念惶然,改慮。譬猶鏡之鑑妍媸,然鏡無蓄形。臨鏡者果燁乎如,溫乎如,瑩不獨奪人目精,先己奪己之目。…
新未來佛收壇卷
聖真仙佛
新未來佛收壇卷 諸兄弟解其意急忙加功 莫等着大時至再進已晚 這一世受天爵萬古長存 心一遲落後邊萬古難返 到那時你看看誰願落後 無功果無才能也是枉然 也有那心强者奪人之奪 奔前程捨性命甜中有甜。…
正信除疑無脩証自在經會解
聖真仙佛
正信除疑無脩証自在經會解 此經一部。名曰正信除疑。無修證自在經。以警擇為題。乃是智慧朗照。發明道體無修也。正信者正。中不偏信實不虛。一切行人。既欲整心慮。趨菩提。當生正信之心為入道之門也。宗鏡云。須求正見。莫信邪師。…
火流星
聖真仙佛
火流星 夫三才者。一氣而已矣。氣分陰陽。陽為天。陰為地。秉乎陰陽者人也。人既秉乎陽。天性存焉。陷乎陰而私欲生焉。上古之時。世處敦龐。人盡湻朴。純乎天性。絕乎私欲。是故生則為人。殁則氣返於天。…
省身集要
聖真仙佛
省身集要 余友計部胡師蘇,篤行君子也。嘗謂余曰:「洵不佞,竊有志於行古人之道,而麤裡寡合,念無所得。切劘益則歚,採古之立化行事,善可為法而不善足懲者,為一編以自省,以自附於藏罟增壘之義,且獻之海內同志者。茲殺青竟矣,請子一言識之。」。…
虎眼禪師遺留唱經
聖真仙佛
虎眼禪師遺留唱經 伏聞: 儒祖尼丘、釋祖乾竺、道祖柱下,古今三大法門也。乃儒以明德惇倫為經,以仁民愛物為緯,寓濟世於治世,厥功蔑可方矣。禪門以空六根、破五蘊為證果之階,道家以滅三毒、攝七情示煉心之法。按名執象,業峙立以成三;切脉探源,實參同而歸一。第經義深奧,內乘秘密,玄藏精微。求其明白直截,語不詭乎六經,雅俗顯通,義兼詼。夫三教惟。…
關聖帝君寶訓像註
聖真仙佛
關聖帝君寶訓像註 董子曰:「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朱宗之,其教人以為善而去惡也,必先奪其禍福之見。故近世勸善之書,主於事應者多為學者所排擯。然而,程朱之說,蓋究極乎天道、人事之變,故必決去學者私意之伏藏,而後可以順性。…
陰騭文像註
聖真仙佛
陰騭文像註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穹蒼。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鍚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焉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
雷峰寶卷
聖真仙佛
雷峰寶卷 雷峰寶卷初展開 報德報恩到武林 善男信女虔誠聽 明心見性便成真 話說雷峰寶卷出在大宋正宗年間。提表四川嘉定州。峨嵋山。其山中是胎卵,溼化之妖魔。洞內盡安九流神仙之人物。累出怪獸最多。那山洞內。有一條白蛇。因他修煉。一千七百餘年。不貪外道。不害生靈長受日月之精華。能變人形。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堅心至意。…
牟平紅卍字會科文匯編
聖真仙佛著作
牟平紅卍字會科文匯編 。…
孚佑帝君淺註道德經
孚佑帝君
孚佑帝君淺註道德經 。…
仙佛丹道要篇
周爲奇註解
仙佛丹道要篇 。…
坐義通編
聖真仙佛著作
坐義通編 。…
楞園仙書十六種
(清)江含春撰
楞園仙書十六種 。…
關聖帝君救劫度人指迷篇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救劫度人指迷篇 。…
觀世音菩薩救苦真經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救苦真經 。…
關聖帝君救劫文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救劫文 。…
觀音大士勸世經
觀音大士
觀音大士勸世經 。…
戒殺放生圖說
不明
戒殺放生圖說 。…
醒世詩話
聖真仙佛著作
醒世詩話 。…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聖真仙佛著作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
中天玉皇救劫度人指迷篇
聖真仙佛著作
中天玉皇救劫度人指迷篇 。…
聖訓
聖真仙佛著作
聖訓 。…
戒殺綸音
聖真仙佛著作
戒殺綸音 。…
因果四十二品
聖真仙佛著作
因果四十二品 。…
湄洲慈濟經
天上聖母
湄洲慈濟經 。…
挽災救劫延壽真經
王笛卿
挽災救劫延壽真經 。…
七真祖師列仙傳
(金代)張邦直、張本
七真祖師列仙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