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善人思想集

門翼屏居士講五行性

編註:門翼屏居士簡介

 

王鳳儀老先生於一九三九年卒(享年七十四歲),會務由張雅軒總裁接替,鞠躬盡瘁。不幸張總裁於次年(一九四○)卒,道德會於一九四八年被政府接管而解散。然愛好道德,實行道德者,仍大有人在。 

 

於今(一九八七年)有門翼屏女居士(年七十四),一九一三年生於東北黑龍江省雙城縣,父門廣裕,母石氏。十三喪母,事父親及庶母至孝。十九歲(一九三三)參加雙城縣道德分會講習班,四十日結業後,即隨團到各市縣講演。門居士天資聰敏,神采朗秀,有無礙辯才。講演時口若懸河,左右逢源,滔滔不絕,事理圓融,至情至性,居士齊莊肅正,而和藹可親,是女中丈夫也。二十餘歲已享譽為全國四大講演家之一,曾有人贈聯曰:翼屏講演稱名將,全國歡呼秦海瀾。

 

居士曾在二十歲時路經拉林(宣化上人故鄉),在該鎮之道德支會講演,上人當時十六歲,數往聽之,深惜其才,然機緣未遂,故素未面談。居士志在化世度人,願創辦女義學。從高級講習班考取第三名後,即游化東北三省各分會。一九三四年定居長春總會,親得王善人諄諄善誘,深得善人心要。善人卒,門居士致力從事道德教育,曾任長春高級班主任(一九三五年),及吉林省教化部長。直至一九四四年其父逝世,才離開長替回雙城縣奔喪。 

 

居士於一九四六年,受訓於哈爾濱南岡區紅十字醫院婦產科,從事醫務工作,一九七二年退休。道德會於一九四八年由政府接收後,居士四十多年來未能伸展其抱負。適逢一九八七年夏,在美國萬佛聖城舉行國際水陸空法會,及世界宗教聯席會議。上人遂與門居士通信,邀之參加法會,居士欣然應允,不遠萬里遠隔重洋來美赴會。法會及會議期間,多次被邀講演。 

 

居士將道德會基本課程:三界,五行,四大界,及仁義道德倫常等,介紹給西方之同胞們。中外人士,靡不稱讚不絕,如灌醍醐,歎未曾有,對其豐富之人生經驗及真知灼見,深感拜服。上人常鼓勵門居士,要實踐其原有之志願。 

 

居士天賦超人智慧及無礙辯才,雖數十載懷才莫受,然處之泰然,不貪不求,淡泊明志,意料不到耄耋之年,重遇知音,與以熱心之支持及鼓舞,勉勵她繼承王善人之道統,將中國固有文化,東西民族優良婦女道德,介紹給西方人士,俾能促進東西精神交流,重振頹風,正化人心,扭轉乾坤,救度世人。 

 

門居士重遇故人,不勝感慨,嘗謂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一生遇著兩個人真認識我。一位是已故的王鳳儀老先生(王善人),一位是宣化上人。在我二十歲時,上人約十六歲,他曾聽過我講演,但我們從未交談。想不到事隔五十餘載,上人今年與我開始通信,邀我至美國參加和平法會。這是我萬萬意料不到之法緣,也可以說是天命!能藉此旅美良機,將道德會的精萃,婦女良善天職,介紹給各位,共同切磋,則善人在天之靈,也必欣慶快忍,願各位同胞努力,將各大宗教聖哲之精神,發揚光大。聖賢的思想,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這是每一位宗教徒的責任,亦是每個佛教徒的本份。大家應存肩斯任者,捨我其誰?的精神,將佛教的光澤,及全世界文化之精華與各國朋友們分享,使人人沾到這分光芒,照亮全世界,則世界和平,指日可待。我們茍能達成佛陀大慈大悲之志願,庶幾不愧為佛陀之繼承者,正信之佛教徒也!

 

我所講的道,主要是三界(性、心、身),五行(木、火、土、金、水),及四大界(志、意、心、身)。性、心、身三界,是人的來蹤,為入世之法。推動木、火、土、金、水五行做人,是應世之法。志、意、心、身四大界,是人的去路,為出世之法。能夠三界歸一,五行圓轉,四大界定位,便能作聖賢,成佛祖。 

 

現在先簡略釋五行大概,然後更深入探討。次把三性、三界、四大界等按序解釋。 

 

五行性簡介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與佛家的五戒(殺盜淫妄酒),道的五元(元性、元神、元氣、元情、元精)及儒家的五常(仁、禮、信、義、智)是一致的。此外,人體的構造也按著五行:木(筋骨)、火(氣體)、土(肉體)、金(皮膚)、水(血液、津液)。 

 

人的稟性是五行而來,上古時代的軒轅黃帝早已在內經裡有所發明,周文王撰易經,八卦之理也與五行相合。後由熱河省朝陽縣王鳳儀(王善人)老先生深以發明,提倡運轉五行,乃養性成道之要訣。 

 

人一生來就有五行,天賦的性叫天性,是不偏不倚的。人賦的叫稟性,有薄有厚。後天的叫習性,有善有惡。人既有這五種先天條件,缺一不行,但因稟性所感,習性所染,所以在五行中有所偏差,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欲圓滿人格,必要去習性(吃喝穿玩闊五害),化稟性(怒恨怨惱煩五毒),圓滿天性(存仁義禮智信)。故人要死心化性。 

 

五行性裡又分陰陽,乃本著十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而定。上古時代伏羲氏,黃河中有龍馬負圖出,即按其文以畫八卦(乾坤坎震巽離艮兌),後來神農氏(炎帝)嘗百草,更深發明之。中國最古醫書之一,本草綱目,就是專講人體內五行之學。為什麼要學五行性?因為我們人稟賦陰陽二氣,生下來不是純陽,故宜撥陰取陽,將陰的一邊化成陽面,性子總會轉好,命運也能掌握自如。 

 

五行圖表

 

五元

元性

元神

元氣

元情

元精

方位

五方

中央

西

五陽

五陰

五行

五常

五戒

五臟

善人

五味

善人

五毒

善人

問性

主意

明禮

信實

響亮

柔和

 

此表以五臟為中心,五常為陽,五毒為陰,用五常之德,養五臟中和之氣,去五毒之病根。問性撥陰取陽可以療病,持五戒、食五元可以成道。 

 

(一)人的肝臟屬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陽木性人,有仁德、正直,有主意判斷力,能擔當重任。陰木性人倔強硬頂碰,好抗上,不服人,寧折不屈,說話帶酸味,多不孝,一生多難,好生怒氣,怒氣傷肝,容易有肝癌、肝炎等病。欲想病好,要撥陰取陽,存仁德之心,愛人愛物,戒殺。日久則元性復初。 

 

(二)心臟屬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陽火性人,明理,守禮。陰火性人急燥,多淫,好貪,好爭,做事冒失,有始無終,一生多苦,好恨人,恨人傷人,易發心臟病,心慌心跳。欲想病好,得撥陰取陽,守禮節,明理,戒淫,行持日久,元神復初。 

 

(三)脾臟屬土,戊土為陽土,己土為陰土。陽土性人,信實忠厚,寬大能容,篤行實踐。陰土人固執死板,蠢笨刁蠻,疑心大,一生多暴。好怨人,怨人傷脾,常有胃病,消化不良,胃潰瘍,腹痛肚瀉等病。欲想病好,要問信實,戒妄語,撥陰取陽,行持日久,元氣復初。 

 

(四)肺臟屬金,庚金為陽金,辛金為陰金。陽金人有義氣,豪爽果斷,活潑靈敏。陰性人悲觀多情,或殘酷嫉妒,笑裡藏刀,命薄受貧。陰金人好惱,惱人傷肺,常有肺癆氣喘。肺炎等病。欲想病好,要有義氣,找人好處,戒偷盜,不佔便宜。日久元情復初。 

 

(五)腎臟屬水,壬水是陽水,癸水是陰水。陽水人有智慧,性柔和,精於藝屬術,肯低矮就下。陰水人性愚魯、遲鈍、膽怯無主宰,多憂多慮,一生受氣。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酸痛,疝氣鬱結等病。欲想病好,問柔和,認不是生智慧水,戒酒,行持日久,元精復初。 

 

【五戒、五常、五元】

 

佛家的五戒(殺盜淫妄酒),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道家的五元(元性、元神、元氣、元情、元精)是一致的。至於五元,乃道教創始者老子所發明。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在中國化緣已畢,倒騎青牛出函谷關,回西域去了。倒騎青牛象徵以退為進,即是教人忍讓。 

 

(一)佛家戒殺,即孔子所謂的仁德,德能養性,是陽木,能立萬物。在道家為元性,是先天之渾渾噩噩,未曾破壞,最完美之天性。 

 

(二)佛家戒淫,儒家守禮,禮能養心,自然神足,是陽火。陽火人明禮,能化萬物,精神飽滿。玉皇心印經上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可見元神是最重要,是自性三寶之一。 

 

(三)佛家戒妄,儒家講信,信能保氣,是陽土,能生育萬物,能容能化。元氣充足,不會疲倦,道德經上說,一個嬰兒整天號哭,但其嗓子不啞,就因為他和氣純厚之緣故。 

 

(四)佛家戒盜,孟子講義,大義參天,情理足,是陽金。元情,是沒有沒我,跟誰都有緣,樂樂和和。 

 

(五)佛家戒酒,儒家講智,智能養腎,是陽水,能養萬物。道家稱為元精。《道德經》上說,嬰兒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勃起,乃因其精氣充足而不洩之緣故。 

 

把這五元養足,歸根復本,返本還原,就是道家所謂的五氣朝元 

 

【性命之學】 

 

不同,性是根,命是果,紮下根來才能結果。性命是相連著,人定住性才能立住命。性是天生之本性,命乃與生俱來之命數(包括時辰八字)。一般人不懂得化性,因而被命數所拘。若能化性,命也准好,故要性、命雙修。漢朝的大文豪董仲舒,博古通今,尤精於易、書等經。也懂得算卦,靈驗異常,故云:學道要有靈機,就能說出數來。 

 

【三性】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一)天性是是天賦之性,純善無惡,即孟子所謂的性善。(二)稟性是人賦,是無始劫來祖先遺留下來之罪根,故人要化稟性,去除脾氣,才能超拔祖宗。(三)習性是再後添的種種習氣及嗜好,可善可惡,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甚麼性,就招什麼事。因此要去習性(吃喝嫖賭抽),化稟性(怒恨怨惱煩),才能圓滿天性(仁義禮智信)。這才超出三界。 

 

【三命】 

 

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一)按著天給你的性,便是天命,自己本來之命運。性與天合,道義就是天命。(二)宿命是前生修來的,包括知識、才能、錢財、富貴榮華等,心與宿命合。(三)身與陰命合,諸如不好嗜好及脾氣(怒恨怨惱煩)就是陰命。人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以天命用事必好,以宿命用事必壞,以陰命用事必滅。 

 

命是人之本分,守住本分就立得住天命。修德行能長天命。學習藝術才技,多積錢財是長宿命。爭貪是長陰命。就看你如何化性立命。一般人都相信命數,為命數定住,被氣稟所拘而不能超出數外。若懂得作德立命,則能夠改變命運。 

 

【袁了凡立命之學】 

 

明朝有一位名士叫袁了凡,其母守孀,教他學醫,可以濟世活人。某日袁了凡在路上遇著一位童顏鶴髮,仙風道骨之長者姓孔。孔先生替他算命,說你不應該學醫,你是仕途中人。現在若改行讀書,明年入庠中秀才。後來孔老先生為袁了凡算命,說他某年會考上第幾名,某年補上廩生缺,某年當貢,某年選為四川知府。五十二歲壽終正寢,可惜無子。 

 

從此之後,袁了凡便棄醫而讀書,凡碰到之考試,名次之先後,完全符合老人之預言。他由此相信,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對人生便心灰意冷,淡然無求,心如死灰。 

 

某次他上南京棲霞山,與雲谷禪師對座一室,三日不眠。雲谷禪師問:你能靜坐三日不起雜念,不胡思亂想,必有原因?袁答:被孔老人算定了,富貴在天,生死有命,妄想也沒用!雲谷禪師曰:凡夫俗子未能明心見性,故被陰陽氣運所控制。但唯凡人有命數,極善之人,命數拘不了他;極惡之人,命數亦拘他不住。二十年來你被運數所拘,動彈不得,豈不是凡夫一個,我還以為你是聖賢豪傑呢!

 

袁問:人的命數,可以逃出去嗎?雲谷禪師答: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你只要擴充德行,多積陰德,多做善事,則自己造的福,那有不靈驗之理耶? 

 

從此袁了凡悟了立命之理,不願再落凡夫窠臼,開始廣積陰德。第二年考試孔老人本來算定得第三名,卻考了第一名,孔老人之預言開始失靈。到了秋期舉人考試,也出乎意料之外而考中了。他便發願,行三千善事。歷十多年,三千善行始完,回鄉把功德回向,並再發求子之願,許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贖此生之過。僅經一年,便生下一子,起名天啟。 

 

袁了凡用功過格,每行一善便筆記於書。其夫人不識字,每行一善在日曆上劃一圓圈。如是勤奮行善,只在第二年間,三千善事達成,即刻回向。又再許下求進士之願,行一萬善。三年後中進士,為寶抵知縣。在衙門做善事不容易,正在憂心如何滿這一萬善之願呢?夜夢神人指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原來寶抵田租甚高,袁了凡立即將之減低,然心裡仍懷疑,是否真能以一抵萬善耶?適巧幻余禪師自五台山來,告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全縣減糧租,萬民受福了!

 

袁了凡一身勸人行善,死後被請入文廟為賢人。孔老人曾算他五十二歲卒,後來卻享年七十四歲。袁先生一生心得在此:凡說禍福天定者,是凡人。若說禍福憑心定,命運乃自己求之者,則是聖賢矣。 

 

【性命之道】

 

天命無常,修德為要,人皆可以掌握自己性命而改造之。懂得立命,可以由貧而富。若違犯天命,以陰命做事必滅,則能由富至貧。譬如明朝嘉靖之宰相嚴嵩,因貪贓枉法,全家抄斬。但皇帝沒判他死罪,賜他一個金飯碗令他乞食。他挨家乞食,那有百姓肯施食給他呢?大家都恨他入骨。於是最後活活餓死。 

 

我們研究命,命根在那裡?就在性上。故中庸一開始便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命,就是自性本具之五德(仁義禮智信)。能率領,隨順這個天賦本性向前走,就是道。修道之謂教。此即教育之底蘊。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可離者,非道也。這個大道,連喘氣這麼短的一剎那也不可離開。假若能夠離開,則不是大道。這個道,是性命之道,包括了五常之德。五常,能生天地、生萬物。周朝八百年,漢室四百年,都是本著這個五常之德。此即人本性具備之條件,故古人云,水向下流,如人心之向善也。 

 

這個性命之道,人人都能走得過去,不管好人壞人,都要讓他過得去,不要頂住他的路,令道擁塞不通。應該本著心來走這條路。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必要拿出仁愛謙讓之心,才走得過去。若不忍讓,就傷德性。應該愛人如愛己,天下無所不愛,無所不關懷。孔子周遊列國,飽受坎坷,毫無怨言。佛在雪山六年苦修,心裡無罣礙,不但愛人,連蚊蚋小蟻他也慈悲,皆是相通的。 

 

【命者,名也】 

 

人的命是天給的,立住命就是行天命。命者名也,你叫做什麼,那就是你的天職。叫做母親,就要盡母親之天職;叫做學生,就要盡學生的責任。在世界上,各行其道,世界就順了。正如火車要順軌道而行,若越軌,火車就翻了。我們人起碼要盡倫常之道,人有五倫(一)君臣有義(二)父子有親(三)夫婦有別(四)兄弟有序(五)朋友有信。這五倫像個輪子,要運行圓轉,缺一不行。若逆轉,即倫常乖舛,立見消亡。譬如夫妻打仗,父子不和,只弟爭產,這樣的家庭,怎能樂呢?就算你住高樓大廈,吃得也不香不甜了,因此,這個道不可須臾離,不離道,能體會道的味,則樂莫大焉。所以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深嘗到道的滋味。顏淵雖然一簞食,一瓢飲,窮困不堪,然樂在其中,因為他體會到仁德的滋味,是貧中出貴。若不知仁,雖身在富貴而實在貧窮。 

 

故我們要各行其道,盡性、盡倫、盡職。天命給了你靈性,你要率性而行,即是正名。命者名也,名不止,則言不順;必定要名正才言順。也即是止於你本有之崗位。君止於敬,臣止於忠,父止於慈,子止於孝,兄止於友,弟止於恭,朋友止於信。不要越軌,否則會走到險道上。這個道是不可須臾離,從這條路走去,可直達聖賢境地。 

 

按:門翼屏居士《性理初學淺談》一文,原連載於萬佛聖城《金剛菩提海》月刊第二一O期(1987.11)、第二一一期(19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