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華宗旨-闡幽問答

金華宗旨闡幽問答               (出道藏輯要)

 

問: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欲免輪迴須從無形做工夫。

答曰:無從做工夫。究竟何以做。將謂靜中可得。動則失。不知動之所以失。由靜之無以得。夫靜無得。動有失。皆未達道也。汝所云形而上。止言其當然。未識其所以然。刻下惟于有迹探無迹。有迹而無迹。迷者千里。悟者一朝。又問如何是有迹探無迹。答曰:空嗟男子學嬋娟。妙裏尋芳總一偏。不識正中中又正。無端起處是真玄。

 

問:如何心得靜。

答曰:事事物物窮之難。時時刻刻存之易。存者存其心。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舍之間。天人之分。賢愚之別。未可輕視也。但存心易于斷續。行之久自無間。無間則續。續則光明。光明則氣充。氣充則昏散不除而除矣。噫嘻。天下事惟此事大。餘皆末焉耳。百忙中寸存。萬事中一理。不體此二語。終難入於聖域。

 

問:觀心。

答曰:觀心清靜。心本無二。止一精真。通前徹後無他。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然觀心亦有深淺。有強觀。有自然觀。有塵外觀。有塵內觀、有不內外觀。有普觀。爾將何觀觀心乎。吾道一步一步。亦不躐等而參之。終始地位。亦不外此。起手即是落手。從觀起手功夫也。觀深妄淨。方是真空。若止言空理。而不假觀行。則是口頭禪。凡夫終是凡夫。何為修也。

 

問:迴光返照。

答曰:不照何以見。非筏莫渡。非非法。莫渡渡。即是渡筏。終是筏。見筏無筏。知渡非渡。迴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見心目朗然。不証者難言。此反啟着相之弊。不証由於精虛。且觀心覺竅以生其精。精稍凝即露。即見玄關竅妙。參悟工夫方有著落。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覺自愧欺人。吁。大道幽深實難言。一步一步到花妍。花中有實卻無實。即是凡夫超後天。無有廣大靈慧。千萬嬝娜法座寬深。說法無際。且待爾等造就。日積月累心開見佛。方知龍眠深處不吾欺也。至于眼觀臍下是外功。內功心目生纔是真。丹田左轉右轉。其理本同。丹經云。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偽道。又有眼前見光者。鼠光也。非虎眼。非龍精之光。心光不屬內外。若色目望見。即為魔矣。汝等污染久之。一時難清。其實生死事大。一念迴光。收復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燈。滿屋財氣。只在各人認真不認真看。吸得多少我。此事神鬼俱驚。惟有德者當之。何謂佛燈。常令燭照。即是佛燈。與其屋內屋外點燈供我。不若此一盞燈徹夜不昧。照徹五蘊皆空。方知救苦救難一尊觀世音。心燈一盞。人人本有。只要點得明。便是長生不死大仙人。汝等勿要忘了此心。使神昏昧無主。則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工夫。迴光者即他日身後明白境。不獨現在也。必須逼我說出來。汝等纔發信心。亦大洩天機矣。汝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參學方貫串得來。不是今日東。明日又西。說些野狐禪。便為了事。

 

問:如何纔謂之上菩提路。纔為到家。

答曰:本未離家。只因自心迷惑。指南為北以致有千程萬途之跋涉。其實只在當下。拾得衣中珠。仍是自己珍。一念迴光。即是在那菩提路上。家園切近上好叢林。不用出家。即此是蘭若。我此法心傳。卻是一超直入工夫。謂之保本修行。力聚者開宏光天化日也。不為希罕。即力淺根劣。亦不失小仙小神身分。諸子領之。

 

問:從性學入手否。

答曰:性學非命學不了。先從性探引命之作。命通方得徹性。性非命不徹。命非性不了。故易云。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性罷了。又何以至於命。不得窮到底。焉知神物隱於此。可以生人。可以殺人。生殺只在這箇。並非另有玄關。

 

又問:守真如之性可乎。

答曰:真如之性。怎能守得。既曰如是活活如如。何容擬議。擬議尚不能。焉能守之。不守而守無可守也。守則把持。真如不現。莫把捉。四大本空。五陰非有。何處容汝撈摸。

 

問:致心一處。

答曰:致心一處固然。然心無定處。又須活潑善探。不在形色。形色俱是後天。知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體。若著在後天。則是氣質用事。理之不盡。了之不能矣。

 

又問:若不致心一處。如何得主張。

答曰:超動靜得主張。無主張卻是主張。莫荒唐飄飄蕩蕩。雷雨風雲現樣。造化齊彰。活活潑潑不是尋常。卻是尋常。天花亂墜。諸神獻瑞。實堪慶快平生。一了百當。舉目神光大法場。結果一齊光。說甚愰朗莫把捉。仔細詳把捉。則愈馳愈遠。止有火熾而無水養。水火不均平。焉得神丹長。道人總是徹骨談。毫無誣強。爾等善體。大道在望。實不待來生再了。轉瞬大光明。照徹五蘊皆空。彌綸世界如掌。

 

問:神入氣中。

答曰:如何入。神不入氣中。無不在耳。所謂神入氣中者。後天之神耳。非先天之神途路。入門功夫。氣中即心中。要仔細認。即玄關之啟處也。若着力則鑿非玄關之啟處。周身之氣也。大有危險。不可不知。玄關乃天地之正中。竅中有竅。亦無可指之處。若有可指。則是造化五行中焉。是出造化事。玄學不落造化。卻有造化。非身體力行自證者。不能語語金針。句句入彀。默會而已。不在多言。

 

問:神氣。

答曰:神無質。神即氣也。神氣不能分離。氣則神。無所立。亦無所為氣矣。氣運即是神運。

 

又問:神氣既不能分。道家又何云鍊氣化神。

答曰:存清去濁之謂。惟清故靈。神即氣之清者也。若鍊神還虛。虛非氣乎。氣即神。神行乎氣。又謂反其所由生。

 

問:以氣感氣。

答曰:以氣感氣固然。若指人身中氣真。凡而不可用矣。何時超升仙佛。不是如此沖虛之氣。摸不著點點心兒索。至於運氣小術。亦可栽培肉身。以延其壽。若以為大道。必須肉身上做工夫。則是旁門之言。沾著些須。不是他要從無沾依中。幻化為用。不是這般說法。卻是那邊行履光明法界。何處容情。佛語亦中聽。仙家奏樂音。可惜人不懂。缺少箇知音。總之。外功於大道無涉。大道真修先要精化氣。此精不是交感精。丹書內已厯厯言之。這一層先難講。何況二關事。三關事更難說。大道幽深。實非戲語。有人說到入路。便以為究竟。極則不知出路若何。出而復入又若何。

 

問:修持。

答曰修者去其污染也。無污染有何修持。若再修持。頭上安頭。

 

問:從何體認。

答曰:體認者。認體也。心體無形。體認即是工夫。體認一分。積得一分。積厚流光。道在眼前矣。汝仍從用探體去。到得體現。方有妙用。妙用顯體。人不知之。

 

問:三才立極。如何是人極。

答曰:人極在心。即天心也。在人曰人。在天曰天。上帝臨汝無貳。爾心本心通天。即通上帝。一念感召。位入仙班矣。汝等無學。愧吾未教。吾將所藏。細為汝道。道其所道。曰太極。太極之理。貫徹天人。天本乎此。而立陰陽之極。生生不息之機。實肇於此。人有是理。而為私所蔽。故不顯其理。止存其質。動靜之間。偏側莫曉。昏昏乎歲月。忽忽乎流行。放蕩無忌。瞥而不返。吁嗟乎。紅光一透。瓦解冰消。莫知其所之也。所謂士希賢。賢希聖。歸而返之。由於致知。致知之要。存乎一心。心純篤。則日進而不已。心惡雜。則流蕩而不息。嗟嗟。二三子。侍吾久矣。未敢直透其旨。蓋靜敬者寡。誠一者鮮。所謂道不虛行耳。風雨鬧人事。逍遙說玄機。大半是空中實到。不積德沒倚靠。故將人事作梯航。做得了時。機宜到。做不了時也。有紅塵誥。天地無私。何須人計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爐。方有專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而證涅槃。不然者渺茫其說。昏默其旨。不識自己性命根源端的。焉有進步。

 

問:一切細參功夫。須要尋常而切已。

答曰:有何工夫。不行而密。不肅而敬。篤恭以持己。顯晦合一。體用無殊。工夫何在。而何不在。所謂大道。以默以柔。無時而不適。無事而不泰然。

 

問:某止知靜其體也。動其用也。顯其著也。晦其隱也。歧而二之。莫能合而一之。前蒙示顯晦合一。體用無殊。是就無形者而言。

答曰:有形中。無形中。無有形中。亦無無形中。中中一內。察其體用之無殊。求其隱顯之莫測。

 

問:蒙示不行而密。不肅而敬。工夫何在。何不在。即是顯晦合一。體用無殊。若就流行者言。分明是有動有靜。豈以動靜皆天然而無欲。謂之合一。無殊。抑以紛紜萬變。皆莫能逃於太虛中。謂之合一無殊耶。

答曰:水之有波。波非水耶。因其外動。而內以含內靜。而波之波。水之水也。如是而已矣。藏於中。形於外。烏得不謂之合一。不謂之無殊乎。

 

問:存心以致其知。

答曰:有何存。

 

又問:知致而鏡明。鏡明而垢見。纖翳無所容。所謂明得盡。渣滓便渾化了也。

答曰:其養也。其賊也。畢於是矣。究其中無一箇主宰。如日月往來。寒暑定歲。四時代謝。八節興衰。齊之此中始成歲功。而運行無滯。命之所由立也。性之寓亦在是矣。爾其焚香靜驗。久而有得,江湖泊久。雲蔽西山。知日出是其時矣。

 

問:兢業者即是本體。本體本自兢業。合着本體。即是工夫。所謂不行而密。不肅而敬也。自其精明而言。謂之知。自其鑒察而言。謂之敬。自其無妄而言。謂之誠。自其生理具於此。謂之仁。自其無內外可分。無動靜可別。無極太極謂之一。篤恭而天下平。中也者和也。言中而和在其中矣。言和而中不待言矣。動無不和。即靜無不中。表裏一貫。頭正尾直。

答曰:常言之。常行之。庸言。庸行。至誠無妄。三家至秘。無多語。

 

問:昨言鏡明垢現。蒙示其養也。其賊也。是否涵養省察。因此嗜慾紛華。亦因此即是識精未經點化之陰神。釋家之所謂種性是也。

答曰:將疑焉。將信焉。明明白白一箇大路到其際。自前進矣。久而自化種性為佛性。

 

問:尋根即可透悟否。

答曰:尋根覔底到海邊。有箇夜叉現。陰極方能生陽。未到窮陰。難透其源。從根探摸。正不着空。不着有之妙法耳。此吾之異傳在此。通天徹地。大道快活。陽神普大千。一口吸盡西江水。獅子奮迅纔出窟。萬獸齊驚聲頓希。咄。小道旁門。焉足一聞。吾語汝。將肉身全莫講。照此再從心源探。即是坎府求玄。水底蛟龍出現。未探水不窮源。總是皮膚又皮膚。逢人說學道。止不過徒博虛名。所謂掛榜修行。吾門大忌。如此參要真參。悟要實悟。通天徹地。盡是法身。俱是我性光現。

 

問:坎離

答曰:即先天之所化。不是有為。亦非無語。只此一言半句玄。能會者。即得證真常。不會者。終歸無用。即如作事。必得中。人要須中用事方有成。不然間隔東西。木三金四那得究裏。此乃切骨之談。毋忽。

 

問:念慮紛雜。一念未止。一念續之。如魚之吸水。口進腮出。如夏日之令。晝長夜短。則於玄牝竅妙。尚不得着眼而觀。何望真機之闔闢如練如綿。

答曰:心地光明今古燭。何云玄牝沒根源。功夫久久成妙矚。陰陽全識是機先。

 

問:天地非日月不顯。日月退藏。則天地混沌。神與炁合。炁結神凝。是否即坎離交。

答曰:坎離交於不知不覺之地。而運行未嘗稍息焉。天之道無時不轉移。妙在不期而合。非有心為之。生死固在天。天其有心乎。

 

坎離交在內。由此而大藥產。一點元性微明。藏在坤腹。光透簾幃。純清絶塵。息住氣寧。止存空明。是謂天地心。主持萬化。

答曰:氣寧息住。機之復生之理。所以活潑。即俗云。活子時也。

 

又問:自此從微至著。應乾卦三陽。三陽退處。即是三陰。是謂小周天重入胞胎。性歸於命。蓄久發暴。烈火飛騰。此是火躁。恐啟後天情識。故吸閉以防危。使之下降而無生。撮舐以助火。使之上升清虛而無減。謂之大交。匹配真汞。虛即真汞。真汞即性空。其交著於內。之外從此退符。仍隱土釜。煉之又煉。存清去濁。至於虛無極。是謂絶學無憂。

答曰:不治其本。難齊其末。一天雷雨風雲。孰得而主使之。孰得而止遏之。修身如執玉。磨其磷。琢其玷。功深力積潤澤。非一時非大力量不能成此。朝更夕改。觸發一時。而氣偏於一隅。又所謂玉之有玷。洗之難強也。子其勉之。坎離之所以有乾坤之所造。乾坤之所以名坎離之所化。

 

問:撥動頂門關捩。忽爾自合自開。恁麼中。不恁麼。不恁麼中。恁麼其意所到乎。其天命之流行乎。此時道眼清明。天開壽域。頭頭顯露。浩浩淵淵。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愈活潑愈精明。丹經云。饒他為主我為賓。是外來者為主。我反為賓。只是不忘照心。任其點化腹陰。名之為天王補心丹亦可。此便是以神馭氣。以氣控精之旨。所謂鷹拿燕雀。鶻打寒鴉。其近是歟。

答曰:婆娑妙論。

 

又問:和光同塵。卻不染塵。世事沾他不得。以其運也。謂之河車。以其不違天。則謂之法輪。其團如卵。其白如練。其軟如綿。其輕如波。其硬也鐵脊梁漢。其成片也。海水浸堤。其不容已也。揭地掀天。上升為雲。下降為雨。電掣雷轟。抽添自見。漏聲滴滴。元酒堪嘗。種種機遇。總屬一串之事。所謂有物方能造化生。

答曰:不可以形容。形容則界限分矣。如此玄談。不可以為功。總之。積一寸則厚一寸。積一尺則厚一尺。方以象地。圓以象天。空不見空。實不見實。空實無異。到處奇奇。不見不了。見亦無終。呵呵大笑。一字不通。

 

問:在塵出塵。

答曰:不止此。此係初機。在塵出塵。仍有塵在。非係無因。因果一齊光。停停當當。春色滿溪漲。此又何說。於無言說中。強生言說耳。

 

問:動而無動。靜而無靜。是合一否。

答曰:動亦無關。靜亦無滯。動即是靜。靜卻非動。動靜合一。綿綿密密。好個胎息。

 

如何是綿綿密密。

答曰:愈靜愈靜。方是綿綿密密。

 

問:心隨動靜為循環否。

答曰:心不隨動靜為循環。心亦隨動靜為循環。無心是心焉。可分別。

 

然則無分別乎。

答曰:分別。無分別。

 

問:綿綿密密是正道否。

答曰:綿綿密密還歸。不綿綿密密。一步一步天台路。

 

問:人一身皆屬陰。即坐到澄澄湛湛的。不過後天陰魄伏。諸病根。一勺死水。一流便濁了。旦夕將心撮在一處。只恐觸物心驚。反成心病。曷若於今年初盡處。明日起頭時。五蘊山頭一段空。內討出一箇消息。會得的活潑潑地。不會得的只是弄精魂。

答曰:可知者行不到。可行者知不及。有無相生。隱顯莫測。黑漫漫。白茫茫。變化須叟。又何可擬議。

 

問:沐浴。

答曰:沐浴者。滌垢之謂也。逍遙兩間。蕩蕩心田。靈機活潑。萬感皆虛。噫。人而天。天而神之不可測。妙也玄也。光明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體。空寂而不光明。寂非真寂。空非真空。鬼窟而已。大道不是。如斯元精已失。證空無有處。真是落空亡。外道雲邊磨日月。草裏掛行藏。說甚麼海水汪洋。千頃金波漾。世人惑于外道。鬼窟行藏。亦難改矣。二三子靜守吾道。勿搖惑其心。吾欲汝等為上乘。不欲汝等歸中下流。中下流非至善。至善之極。動靜無常。神妙不測。即其體也無異顯。其用也無方。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神明自若也。

 

問:調息是鼻息否。

答曰:鼻息係外息。色身上事。心息相依。方是真息。般若尊者云。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蘊界。豈是鼻也。閤闢機關竅妙。非一時可窺。亦須力積之久。一旦豁然貫徹天地。不外也人為大。三才並立。萬化同根。不在色身求。自有真息見。真息無息卻有息。吁。大洩機關矣。活潑潑地。至於觀息聽息亦係色身事。借此攝心。非真命脈。真命脈還從真中求之。觀聽是一事。

 

問:調息作工夫。

答曰:調息固有工夫。然不一其說。有外呼吸。有內呼吸。有凡息。有神息。胎息即神息。非息莫胎。非胎莫息。胎息工夫。先從息起。若胎息則真人之息。以踵深深矣。入彀之言。莫分內外。卻有內外。有內外者三關之謂也。無內外者。動靜合一也。渾成一片化之謂也。非化不足以語神。亦非見道。縱有悟境。雲邊漏日光耳。日月光明。通天照亮。非是鬼景。

 

問:胎因息生。在蟄藏之間。是伏氣既久。外息已斷。止有內息。而神室金胎凝結於中。此等工夫。皆天然造化。非可強致。

答曰:不可思議。頓入不思議。即此之謂也。不是悍然不顧。為不思議。蟄藏之間胎也。內息貫通三教工夫。即所謂神息也。即戊己也。外息何足一語。功夫不到不方圓。脫了梯兒又上天。消息於中藏。至哲靈光。透出萬千千。

 

問:消息是氣否。

答曰:是氣須善養。點明了諸經。不肯說孔竅其門。

 

又問:消息露於中宮時。如何。

答曰:一句勝是百句。有權有實。有照有用。纔有些抓著癢處。便是得手之言。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此即坎離之說。

 

問:神依形生否。

答曰:神不依形生。汝將何者為神。一字參透。則通身泰然矣。

 

問:神氣不足。

答曰:神氣不足。虧鑿已久之故。善補之補足。則烘然上昇。龍虎玄關一時頓現。方知三界即吾心。吾心非三界。卻含三界。圓通無礙。諸仙佛慈光灌頂。希有罕見盛世之徵。太平風景。不是十分。卻是一分。具足十分。成得一分。一分不了。又是一分。一分了時。還是一分。豈是寸管窺天。便為得耶。

 

問:五行即陰陽。屬後天否。

答曰:先天即無五行乎。五行全具方有後天五行。若無先天五行。後天五行從何而生耶。道體無形。萬象森然已具。古今原有先後。五行生生之理。實無先後。

 

問:和暢是神水否。

答曰:尚非神水。神水妙用。洗滌性空。渣滓消融。究若春風。沾着便化。不受牢籠。空山莫袖手。異味說珍羞。飽飫銘心骨。神水忽自流。一滴歸根。萬事合頭。何用別慮。着甚來由。

 

問:戊己二土。

答曰:一滴波。中央土。分戊巳。還無門戶。

 

又問:鍊己待時。

答曰:鍊己方可待時。不鍊。無時可待。

 

又問:戊己二土。乃先天妙用。玄禪合一之學。

答曰:先天妙用不輕得。必從後天人功積。人力盡。而天力生。方是功夫。菩提路。纔起頭。

 

問:金丹大要。在於戊己二土。真陰真陽。真玄真牝。若不得此同類而施功。焉能以機而集機。點化凡軀。沖關透節無不賴。茲大用現前。一天雷雨風雲脗合。造化迥非枯修可比。所謂和合。聚積決定。成就者也。

答曰:同類難為巧。真工是實工。分別眼前迹。離合一齊同。風雲雷雨內。又誰見之。莫着境。且入境。要箇境中境。要識心內心。

 

問:必大靜真空。而後己土方謂之定。

答曰:戊己有淺深。徹了也是戊己。不徹而徹之。亦是戊己。大定真空。慧光普照。香海觀慈雲。

 

問:己土死。戊土生。

答曰:己土亦不死。己土死。則戊土亦不生。戊生即是己活。非此莫能透露。

 

又問:必己土鍊到一絲不掛。而後戊土發生否。

答曰:雖然己土稍煉足。戊土即發生。必得戊土生。方消得己土中陰滯。不然。只是陰靈。縱有所得鬼仙而已。吾道不如是。通天徹地。妙用周流。返魂漿未吃。難將陰魄消藏。爾等資質中下居多。一步一步非可躐等。性天見時則不拘。性天不見。猶如黑漆桶亂摸行踪焉。可枯禪無據。便為高超上着。聰明特達向誰商。處處行行到底茫。空有竹聲敲夜月。無風難入夢魂漿。水月鏡花。無聲無臭。萬象昭然於人間。不是溪徑旁流。惑世欺人也。吾之道。見性明心。明心正所以見性。三教合同。圓通無滯。真一分師。規嚴一分。非同凡流。聖賢仙佛。敬慎為先。敬慎即是本體。非有二也。超凡在茲。有何許多言說。所言說者。總是修持事。層層相因。疊疊不化。即落凡夫界。仍墮輪迴苦。不是上乘大羅一了百當。本是一貫。刻不相違。剎那間。成了變化。即是凡夫。剎那間。成了變化。即是仙佛。仙凡聖愚之隔。只一剎那間。剎那剎那。有何仙佛。此皆道人不得已之詞也。

 

問:先天炁。後天氣。

答曰:先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是醉。阿彌陀佛。安得有此極快活時節。先天後天本無二致。所分別者均是後天耳。分別則動靜不合一。先天炁亦化而為後天矣。合一則後天氣亦是先天。並無先後之分。若有先後分別。識耳。分別則後天熾。而念慮紛紜之所由起也。莫可道。莫可名者。祖炁也。即道之體也。體立用行矣。體用不分。亦非顢頇之謂。證者知之。不證者仍是門外漢話。

 

問:先天後天之別。

答曰:有沾依總是後天。無沾依即是先天。先天何處尋。要從後天尋。後天情識即是先天妙用。須從合符行中工夫去探去。合符行中。即靜虛矣。不過尚未清。全是渣滓。渾融久久。陶融渣滓。不期清而自清。金丹方得出爐。

 

問:丹經。朝屯暮蒙。

答曰:朝屯暮蒙比喻之詞耳。一進一退之火候。轉瞬間見之。何嘗必須朝用屯卦。暮用蒙卦耶。玄機人不懂。故吾直透其旨。

 

又問:交合。升降。顛倒。

答曰:只是一串事。一句得參。通身皆活。腳頭翻轉。踏破乾坤。逍遙無事。一個道人。卻有經天緯地之學。倒海移山之用。噫。大矣哉。那裏塵俗累得心。總是人心荒唐。執着己見。一個破天荒。還有一個破天荒。

 

問:夜間不得為之。主何也。

答曰:日間是識神把持。夜間識神入蟄。其平生所作之惡意種子未化。故遇緣發生。非一超直入之路。一刀兩斷之功。

 

問:貪嗔癡愛。必須遣除。方是學道。

答曰:雖然又有說焉。貪嗔癡愛即是性之用。所謂情也。人迷於情。不知有性。是為凡愚。知有性。而不知有情。是為頑空。故吾之教活潑潑。不落一隅。通天地。合古今。齊物我。無寃親。鬧市裏。深山清淨場中走馬。大覺金仙沒垢疵。卻是大快活。污地生出蓮花。彈指頓超。無學千手千腳觀世音。豈是尋常小論。

 

問:及物窮理。

答曰:及物窮理好。然物有難窮。理窮則物窮。得其本領。以貫萬殊可也。又汝能於無分別中分別乎。能於分別中無分別乎。莫落邊語。習氣固須除。明理為上理。明則習氣不期除而自除。亦何須用心除。用心除不得。除卻費工夫。及物窮理。就心言強觀。中即及物窮理矣。不是強觀是一事。窮理又是一事。汝仍強觀。入手便知端的。心中無私坦蕩蕩。神清氣朗佛和仙。只因念慮些須子。鐵柱深根難脫圈。故須觀照自心見。方得根虛。而有脫塵之想。入彀之機。不然者。尚不知何處顛倒。焉能自新。新民而一貫耶。稍靜片刻。暫時觀心。諸人觀了。復云。即此是叢林。何處尋般若。

 

問:外功。

答曰:內功觀照。外功抱一話頭或公案。一則內外兼修。自有靈潤周身。晬面盎背之時。汝只觀某不用外功。而身體自壯。即其榜樣也。

 

問:性同情異。

答曰:情亦無異。乃習而不察。流轉至今。污染而不可解。究非性之過。性無言說。何究之有。有言說。亦不外性。汝不聞乎。水有清濁。其濕同也。水清是濕。水濁獨非濕乎。是清濁異同。而濕性不異。汝只從一處參。久則豁然貫徹矣。勉之。又情即是性。性即是情。如射箭人。弓箭總是物。發用只一活機。有何捉摸。難以懸擬。弓箭射乎。活機亦不離弓箭。離弓箭又無活機。此即色即空之喻。諸人還會麼。

 

問:除了精氣神方是先天。

答曰:錯了。只知清淨無為之道。未識陰陽自然之理。陰陽不孤立。天地離了萬物是箇甚麼。亦不成其為天矣。天有萬物。萬物能障天絲毫否。試觀眼前之景。森羅並列。何嘗礙得晴虛。有萬物正顯其晴虛耳。大道真實。如是如是。

 

問:參禪。

答曰:參禪須要起疑情。疑則悟。不疑不悟。疑情最難發得起。古哲於善知識前。勤侍服役多年。於一言半句淡話。即得大解脫者不少。宗門原好。但須善參。不善參者。則入宗門流弊。俯視一切。謂與諸佛頡頏。其實毫無半點。汝須善參。汝等知釋之用。功最上一乘。一蹤而登雲天。跛履而行千里。此汝心之妄。非釋之真徑也。釋立言從高處引起。是欲人知其極。不欲人陷於影響無着之地。慈悲方寸。接引羣生。汝以為入手功夫。可以旦夕到岸。無操存涵養。克治琢磨。恐庸俗輩到老不知自悟。聖賢鄙之。

 

問:虛極靜篤。難能奈何。

答曰:虛極靜篤。非一時可能。知靜不靜。不知靜亦不靜。渾水耳。汝但虛得一分。便得一分輕鬆快活。此漸法也。頓根有幾。總是習染沈疴。方有修行之名。今而後從心田認實。幻化不真。何者是實。從此躧去。一旦踏破天關。腳頭翻轉。方有些箇路數。

 

又問:幻化不真。須絶盡方好。

答曰:幻化不絶盡。幻化為用。眾草是藥材。蜜和為丸。是草還丹。無草不能成藥。無藥不能治病。何可去之。小人宜化不宜絶。絶則禍生。其理亦如之。

 

又問:何為腳頭翻轉。

答曰:化之謂也。自見冰消瓦解時。儒教中怡然理順。渙然冰釋。亦差不多。不過各有力量之大小。功夫之淺深。見地之遲急。天資之敏鈍。禪宗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何以大事已明。仍如喪考妣耶。

又曰:大道不在靜居。靜居一室。反增心火之炎。要行住坐臥總是功夫。方得坐在千峯頂上。不離十字街頭。我恁麼說諸人還會也麼。

 

問:智慧不足。難以證道。

答曰:何不足之有。若論本體。本無不足。天然具足。何增何減。若論功夫次第。則有不足。不足者何。朝污夕染。將一箇清水鬧得渾漿。澄之不清。搖之愈濁。此修行之說所由起也。修者修其行。行修而性亦修矣。

 

又問:必得大圓鏡智。方是證道。

答曰:虛名耳。無邊為大。慧通為圓。光明普照為鏡。無私心為智。非真如圓鏡一面。不過如圓鏡之義耳。勿執著。

 

又問:識與智有何分別。

答曰:識即是智。在凡夫謂之識。在仙佛謂之智。淨與不淨之分耳。

 

問:三際斷時。後天盡否。

答曰:不然。三際雖斷。後天亦不盡。中道而行。有許多化化生生。薰陶渣滓。盡淨不得。化化生生也。難得根識拔盡。此吾之異傳。即諸天尚有不知此中三昧。何況淺學凡夫。不在五行中。何處覔真宗。龍行非兔徑。淺草不深隆。

 

問:生機。

答曰:生機洋溢。即是大活潑。非活潑不足以助道。

 

問:刀圭。

答曰:刀圭係細脈。返魂漿先吃。

 

問:幻化非真。

答曰:汝知幻否。知幻即離。真空妙覺原不迷。總是時光破碎。幻相無相。即得真常。流注真常。流注不是識心。普護一法。齊捐萬法。彰頂上。梅花步。措措措。別有箇仙人掌上扶。藍縷窮乞食。不是賣靈符。吐吐吐。清靜無為是主。

 

問:優游涵養。

答曰:優游涵養化之謂也。小有小化。大有大化。化之則神。惟化始可以語神。

 

問:先後天分別。

答曰:後天不離先天。先天即是後天。同一天也。雲蔽其中。世人見雲則不見天。吾見雲乃天也。故雲不為礙。

 

問:如幻薰修。

答曰:如幻薰修。輕易亦不能證。得效即是功。知否。

 

問:何為真種。

答曰:心空。不說真種子。卻即是真種子。如來藏。包括無限生發。

 

問:海底何喻。

答曰:海底即人心之深處也。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極深。研幾可也。

 

又問:心之深處。

答曰:深心則遠行矣。遠行方於造化有窩穴。有窩穴方能改移造化。有造化方能默轉天心。淺者不能證地位。故只說到皮毛以為極則矣。遠行不動尊。妙理卻難伸。處處聞啼鳥。山花深處行。

 

問:楞嚴經七處徵心。不知何者是真心。

答曰:即此不知者。是知而無知。不是無知而無知。

 

又問:如何是常住真心。

答曰:諸識不識。即是常住。不識中識。即是智慧。若起分別。馳心即是輪轉。而為凡矣。

 

問:心之定在處。

答曰:心無定在。心若有定在。可指即是妄心。離妄即真。汝今見吾否。

 

又問:心中不得清淨。奈何。

答曰:心中那得清淨。即在這不清淨中尋清淨耳。及至清淨中發出不淨相。正是真清淨。纔得清淨。

 

問:何者是心。

答曰:何者非心。無心即是心。有心則不圓通。無心則入渺茫。非無心非有心。有有無無之間。無心是心。

 

又問:真心。

答曰:真心無形。有形即歸幻妄。然真心亦非無形。不泥於形而實。形形形色天性。聖賢學問同之。

 

又問:真心從心源覔否。

答曰:源頭淨。則天理現前。日用行常不礙至道。源頭不淨。緃有所見。猶如風燈零亂。焉是真常。汝等莫將真心喚作妄心看。所謂真心者。光光淨淨之心。故能通天徹地。而無絲毫之偽。並非攙和銅鉛。雲邊見月。即為得手。即此見精。從何處覔。覔則不得。道在眼前。人不識空。把鋤頭仔細瞧。

 

問:真空妙有。

答曰:心空不空謂之真空。心有不有謂之妙有。勿滯一偏。方入中道。而有入德之基。

 

問:某所見甚淺。求指引入心之深處。

答曰:亦不淺。心地門頭。深深淺淺亦不一致耳。一樣話。深者見深。淺者言淺。圓見圓機。故無有定。然淺者深攀。亦學者所應勉力。深處現在未離。因見有異。故有淺深之說。可以一網打盡。當下見了本來。那裏有深淺層次之可尋。高下厚薄之可探。不悟者又難言。若照吾如此說。又是增上慢人一觔斗。說到西天矣。

 

問:如何能不掛一絲。

答曰:本不掛一絲。不掛一絲。精之極矣。精極明堅。已入果地矣。非可易視。又曰渣滓消磨。見聞通隣。止一精真。菩提之境。淨極明堅。烈焰騰空。照徹無極。世界那得能彀。

 

問:人空。

答曰:定性聲聞不是禪。卻是禪中第一天。只要精凝光透白。方知流逸是何人。得了人。上得乘。未得人。莫說化。乘乘說甚麼。人空。空人。

 

問:究竟是一無字。

答曰:不可以有。無言。由淺入深。次第為之。其理無二。功夫層次卻有區別。有箇到家的。無有箇不到家的。無。善參之。

 

問:金色同否。

答曰:金色足是同。分量原有不一。小歸小神。大歸大神。各因各果。有半途而去者。亦入神道仙道。各隨其功力之淺深。非一定也。

 

問:金翁何喻。

答曰:金翁即識神。自性自度。自度即化。識即金翁。

 

又問:金即真精否。

答曰:純一不雜之謂。非世間之金。虛得一分即足。得一分足。則生華。金出爐矣。然還須煅鍊。愈鍊愈精。愈精愈明。久則化識神為佛慧。香海慈雲。阿彌陀佛。

 

問:三關。

答曰:三關是一關。並無先後上下可分。若分別則有定所。不是常寂光也。常寂光如指南針。東西南北不轉移。卻是斗柄雲橫。鼓打更深咚咚响。閃光鑠處不由人。驚得夢魂。

 

更又問:何為上宮。

答曰:上宮無宮是宮。三關雖無次第可分。然功力之證。亦有三關之別。打通列上功。位尊爵又崇。普雨天花落。究竟一空空。一空空用不窮。性中得命是真功。何嘗人力濃。行深般若。自見奇隆。奇隆不隆。卻是虎龍。境中有境。說甚通。通不假一毫功。卻是天然錦繡同。了卻吾生還把顛來倒去。公共陽氣潛藏。要出谷一聲霹靂。靜中聞電光爍處尋真種。功上加功是大文。

又曰:道德五千言。陰符三百字。何嘗有一句在皮毛上講究。後人妄以傳妄。迷失本來性真。不求自己命本元辰。以致有燒茅弄火之流。運氣搬精之輩。即調息數息。亦不過後世設法。藉此攝心耳。

 

問:積累既久。則金光外現。

答曰:內外者玄關。立而後見不玄關。猶如水火煮空鐺。事事無著落。玄關徹。天心見。不是黑窟生涯鬼面。

 

問:經言庚方月現。是否喻其明之微。而未全吐也。

答:是。

 

問:心之昭昭靈靈者。道家以之作金針。為主腦。釋家因其是輪迴根本。而謂之淨業。

答:看。

 

問:如何是定。

答曰:心無定見。精凝為定。指南針兒不用拿。隨我東西撥轉他。幻出世情無異味。仍是當年一枝花花。花花花果結在花家。花中不見果。正是果位誇。因果交徹理。即此是仙家。佛道原無二。只因世見差。歸我清淨德。瑩然不生花。

 

問:通身是手眼。

答曰:手眼為活。參活句。莫參死句。死句無活。活亦非句。

 

問:光明須消滅否。

答曰:光不可消滅。日月光明普共。何嘗着得分毫。道人心性一齊拋。世事原來顛倒。半虛半實空中妙。半有半無自在好。半是無言半有言。其中大用。細尋討了。了了尺地延生。半天雲曉。靈機難到手。到手者非大德。莫能擔荷靈機到手。鬼神莫測其由來。何況人乎。

 

問:靜中坐出端倪是何意旨。

答曰:誰家玉匣開新鏡。露出清光些子兒。一破不迷。任你口似懸河。我只一以貫之。

 

問:迴光返照。乃生死海中之渡筏。玉液鍊形。即舉水制火之妙喻。至於人心之覺。其體一。而其用二。有昏覺之覺。有自然之覺。昏時之覺如電光之一瞬。若耳目之視聽焉。自然之覺。如聲之自入耳。物之自接目。無為而無不為。無在而無不在。念慮一起。神目昭然。易曰。知幾其神乎。莫知所從來常應常靜。是否即所謂無位真人。最上一乘也。

答曰:所喻是。仍須心印。

 

問:行氣主宰即眼是也。眼為陽竅。道在眼前。雖能視能聽。而實超乎動靜。是人心之常處也。非銷識莫能眼明。非眼明莫能銷識。是否。

答曰:大得參透。一關一關打破。又一關。關有次第刪。不粘不滯為尚。以柔以默為強。臥聽鐘聲。行趨佛路。

 

又問:眼是真心否。

答曰:不是幻光也。藉以逐陰邪。行氣主宰。若即以之為妙竅。若即以之為至寶。則知淺不知深矣。

 

問:蒙示。浩浩落落。瀟瀟灑灑。一腔熱血。大地不腥羶。烈火燒金蓮。和盤托出錢。步步是先天。不着後天緣。等句。敬參大地山河皆吾法身。五濁惡世皆是清淨。道場慈悲而慧。一炁流行運用。自然得意生身。和盤托出先天元性。厯劫不壞之慧。命如金錢之灑落。

答曰:須驗方知此處落機。深而又深。極之無極。蒼茫古道少行人。片語同時大地春。婆娑世界都包許。說甚黃昏靜掩門。

 

問:耳根音聞入門。

答曰:耳根清淨。大士圓通法門。爾從此證入。即得聞薰。聞修方知如幻。三昧即一毘盧性海矣。乾元面目不外於茲。六根清淨一精真妙。須迴向真如。寂。體是寂用是照。寂照方名一。須知寂照雙融。非大定不能寂而照。照而寂。寂照本空。空即是寂。照寂寂。寂寂還歸無寂寂。方是真寂寂。真寂寂卻不寂。即是寂寂無可寂。是真寂那管那照寂寂。照寂禪理要深攀。玄理不易迹。道在目前。目前卻難明。人好奇喜新。錯過目前。不知何處是道。道也者。當下即是昧了。當下即是心。馳意走。念念不由人。皆因神力淺。神力淺。皆由心馳。日月行藏實是至道。淡淡乎天之根。冥冥乎元之始。幾幾乎道之危。神神乎光之赫。日就月將。討得真消息。消息在平洋。不是靜中藏。卻要靜中藏得。

 

問:妙理難參。

答曰:難參者何。頂相難睹耳。

 

又問:何得轉關。

答曰:一句轉關。只在根下。磨勘磨得斷。兩頭空空中。方見祖和宗的證圓通。萬行莊嚴。正是菩提之妙用。一靈光耀。卻是仙道之無常。脫卻牢籠超世界。東方寶月照山河。適從華山過頭陀。總不知佛力原無限。道釋不同過。噫嘻乎鬼神。知察分明而難料。吾心不動處也。今而後。吾知一矣。不知其二。惟其無知。所以無不知。無不知卻無知。照此參解。不難取證。異時濃香異葩。觸處薰淨。噫。得大自在。感激師恩指示。得臻如此受用。先靈萃聚。克盡孝道。天心迴思塵寰中。事如夢中又夢。哀憫眾生。興大悲心。眾生同在大覺中。竟昧然不悟。故亦不輕眾生。因眾生與聖無異。只在一轉念間耳。

 

問:何為先天。

答曰:心即先天。先天者對後天而言之也。對待之說。心絶對待。方是真常。而不拒諸相發揮。楞嚴經已明言之矣。

 

又問:心絶對待。即無極之謂歟。

答曰:無極者真空。有極者妙理。無極即有極。非有極之外。又有無極也。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樞紐陰陽。色色歸根。如此妙極。只是不見。此乃天地之先。鴻濛未判以前之說。然即混沌以後之事。無分先後卻有分。不是難憑一味吟。識得箇中顛倒用。心同黃土變成金。如此說。先天是先天。無可言矣。然又有有言之先天。有言之先天何也。聖凡之分矣。聖即是先天。凡即是後天。於此先後天俱名為後天。不得謂之先天。先天者何。無形是也。然無形亦不獨立。憑有形者證。有形為無形之用。無形為有形之體。即此有形又是無形。此即動靜合一之妙。方是真空妙有之真空。正說法。天花落下繽紛。希有罕遇好希奇。卻也是古佛禪機。

 

問:憑依修持法。

答曰:莫憑依無倚依見真心。真心不是無依倚。卻是毘盧頂上行。老禪客作家僧。卻也難得只在一心。並無剩法未了義。

 

問:何謂神通。

答曰:妙應萬物之謂神。無在而無不在之謂通。

 

問:報身。

答曰:報身無報。亦強名耳。圓滿之謂也。若真有報身。即是二見矣。二而不一。一亦無一。是真一。寂照不二一。

 

又問:法身。

答曰:法身義。所以聚積諸法。而卻不能着得語言。

 

問:心有名乎。

答曰:心無名即道。亦強名。大道出於象數。名。言之外何可名得。

 

問:生死。

答曰:分段生死。化作變易生死。仍有生死。且將這分段生死。不分段變易。而輪迴短空空無有。問我說行踪。飄飄一葉風。仙去若無踪。

 

又問:何謂無生。

答曰:生而無生。故曰無生。無生還有一曲。汝唱一箇無生曲世間聽。纔是無生。

 

問:感召。

答曰:有得太陰精。有得太陽精者。其實還是一箇。不過各人根器。

太上堂堂大道。不外日用常行。何嘗是鬼窟生涯。有一等人。將色身算作法身。求之氣運上昇。以為結胎產嬰兒張本。自高自足。不知大道沙裏淘金。金烏飛入蟾窟。皆是未生前事。見淺者焉能窺其堂奧。說有執有。說空滯空。不識大道淵源。先從淵源探摸的。見空劫以前自己。方知神龍變化。夫唱婦隨之理。何嘗執有。亦不執空。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現於一毫端。小大相融一。多無礙。方說得鼎爐中事。超生受生。一目了然。不是那些話說吾教各盡其業。素位而行。胸懷磊落光明。做得人世間頂天立地奇男子。盡孝純忠。大丈夫方不枉人世一遭。垂千古而不朽。心中瀟灑即是仙。心中無累即是佛。心中無私即是聖。保全汝良知良能。各人有的並非外求。更不在肉身計較。死後一坏黃土。儘彀汝埋。賢愚同歸。富貴一致。那些是我。惟我這一點靈明。秋空月皎。寶鏡澄輝。烈火騰騰好種蓮。西方路上是金仙。不用妄求除念妄。香花菓實一齊鮮。

 

問:請七日閉關。耑辦道功。

答曰:吾汲汲遑遑週流四海。勸善化惡。消其黑氛上沖。引其光明善氣。故吾設教如大海水。各隨器量取。七曰是良宵盛事。人生有幾得遇其會。吾所為何事。豈不大願。即於某日起可也。

 

問:起七請功。

答曰:行住坐臥。提醒此心。常令不昧。無時刻之間功。即接續不斷。亦不必拘拘坐時參。不坐時便不參。然坐必以律。亦事之當然。坐三刻行一刻。飲食按時。冷煖自護。有事照常辦事。正於辦事中即是用功處。總要念念從何來。念從何去。看破這窩窟賊巢。方得大蹈步直上瑤天。其餘肉身上功一概不必。吾此道肉身功在其中。一通百通。山河大地總是吾身。些須心肝五臟穢物有何辦頭。吾今日亦發憤啟迪。只要爾等福緣承當得起。親驗親證。將這些旁門左道。一概為吾闢卻。大道是甚的。性命是甚的。說那裏話。至於一切四威儀中。照律行持。均可參語廣多。姑拈一則因緣如何。是牛吃草。草吃牛如何。是有無不二。如何是分開動靜。又如何是色空俱遣。遣後還有色空否。參。

極高處摸不著。極下處飄不起。奈何。

 

歷盡蒲團三十載。算來還是一金翁。

 

清淨為宗。光明為用。大震雷霆。顯我玄功。

 

妙道無邊。人心是極。水天一色。月照潭空。

 

曠落中感召神奇。悠然間自存不息。

 

伏處未着力。起處空寂寂。

 

青雲路。蓬島居。一壼一杓自在閒。娛風飄飄。其無聲。水洋洋。其無痕。此中玄。妙理無事且沈吟。

 

清白中有把柄。混沌時有歸宿。

 

月淡星稀。爐烟縹緲。萬神齊唱太平年。正是中天景運鮮。

 

天雲無二唱青蓮。雲不遮天。雲亦由天。

 

天下事。事在人為。卻也須暗中默運。二氣流行。莫非鬼神之昭著。蒼蒼者。天赫赫者。日月不可欺掩。如是夫。

 

塵淨鑑空。萬物全歸。一己寶明。覺性大千。顯露真常。

 

淨業不同染業。說來凡聖齊捐。空空洞洞大光天。活活仙人出現。

 

人之生也。抱氣於渾涵之中。而生質及其覺也。而陰陽已分。嗜慾紛華。吉凶悔吝。茫不自知。迨陰陽大判。元氣不可復。繼之以亡而已矣。其氣是天地之氣。非爾我得以私之。其中有理存焉。善者善之。惡者惡之。墮惡趣落異類。其魄之歸。其魂之散。其感之薄。其遇之值。皆非一類觀也。而其大端。禾不生黍。鳳不乳馬。各有不同。看人之趨向何如耳。

 

天質愚智不同。而其所賦之性有異乎。不肖者不及。何智者又過之。此其中道之不明一也。賢者較愚者迴別。殊不知賢者未登。其實不如愚者。各自思之可也。

 

吾自設教以來。高高下下不一其致。總鑒其人之誠信與否。又有感召不同。趨向不一。吾來此大有因緣。忙忙踏遍四海九州。正欲於今日垂示梯航。知吾教是正大光明。並非鬼魊行藏。闢邪說。正人心。統歸於中和善氣。亦非拘拘令人如籠中鳥。又非旁門外道。枯禪苦節。廢時失業。以為自高。不知大道堂堂。日月常行。均皆至道時當顯也。即纓絡莊嚴彌綸世界。亦不為奢。時當儉也。即一爐一几二三子。誠敬侍側。亦不為省。豐儉隨時。調和得中。還須放開眼界。勿泥目前。堂堂男兒漢。幃幄千丈光。

 

逢時遇節。禮拜裝香。正是道律禪儀。只因諸子性分中。事與吾一炷香。脈絡相承。並非道人好飾儀文。而諸子誠意所通。即世間物亦蓬萊景矣。清風兩袖。一任雲飄。諸子少興趣。道人樂陶陶。有甚牢籠。清光灼灼。萬境齊拋。紅黃相間。雜淨水一杯。消簾捲西風。銀桂香飄。紅酒醽醁豪高。不許閒人門兒敲。與知音秋容淡蕩好。

 

一尊古佛顯慈航。渡得乾坤大地忙。萬象普觀無二致。心心念念說花黃。靜夜鐘聲敲古寺。風花雪月一爐香。吾道宏深。非如俗眼。止目為仙絶人逃世。棲處岩谷。以為自得。了手閒人。消受天地風花雪月之報。說妙談玄。週遊蓬島。不乏其仙。吾之道不如是也。代天抒化。普度賢愚。同歸聖果至善。並非小溪小徑。故爾等須倍加敬慎。乘此天恩。得獲良益。雖得益者淺深不同。各隨器量。因果無不具足。道人全脈在此顯化昭靈。以為後世及秉教向道諸人。知吾道是參贊化育之道。並非自了旁門。諸子既奉吾教。亦各發願立心。成己成物。成物正所以自成。自成非成物不可。

 

諸人靜心聽吾言。九曲黃河天隘險。總是人心現。大地本無偏。坦坦平平渡得江河堰。道人化跡九州顯。遍掌乾坤日月巔。青鋒劍掛在肩頭。尋遍人間惡善。幾箇兒孫相推託。老父母反覺贅疣厭。兄和弟心下相多。各存一箇顏面。不知本來清淨不清淨。一味胡厮纏。命該清淨。生來即清淨矣。命不該清淨。縱或強除枝葉。亦不過是脫胎入胎。反遺下許多孽債。又重增一種公案。依舊不了緣。添了煩惱怨。總是肉眼凡夫。止顧目前受用。不計天理昭彰。疎而不漏。幾見箇後人發越。不從孝悌陰隲中來。吾下塵凡久久。總不過勸人安命。安命則命有了時。不清淨者自得清淨。一派和靄風。暗中鬼神解頤。吉神擁護。久久難化為氣。莫知何以然。左右逢源。災消福增。不然則眼前視為得計。其實暗增黑氛。氣化為難而不覺。亦莫知何以然。日見消阻。精神頹敗。鬼神奪其魄。智識不如人。頭頭走不着。不識自己愆尤。由漸而積。反怨天無天理。人無顧濟。此等凶愚。實堪痛恨。又可憐憫。故吾下界。普濟眾生。規引善果。善者善之。惡者惡之。鑒觀有赫。絲毫不爽。大善有大果。小善有小果。各因各果。亦莫知何以然而然。諸子其敬聆之。

 

常目在茲。克明峻德。聖賢學問。不異玄禪。乃世人不察三教異同。紛紛立論。真是醉夢中狂解。跑馬看花。真堪一笑。而留心斯道者。又犯喜靜惡動之弊。人人不免不知強離寃牽。依舊不了緣。縱或絶人逃世。深入山林。而山中虎豹豺狼。魍魎魑魅。暴雷烈風。令人心驚神顫。況乎血肉之軀。衣食供給。在在需人。稍失調護。寒暑浸霪。遽成苦惱病痛。臨時不悟。走入旁蹊。反悔學道。毫無益處。適足害人。又有一等志慕山林。不顧時事之行藏宜否。一味塵離。詭異怪行。以為別於流俗。不知廢時失業。以致事體缺欠。精神日漸頹敗。道亦莫能解悟。不識自已起足走入旁蹊。反言為善不昌。道不可學。此等荒談。真堪大笑。加之邪師僻友。紊亂道宗。毫釐千里。沽名釣譽。實為吾道害。噫。今日得二三子。奮志向上。參妙透玄。為吾門寶。而學道之錮弊。以致人事灰頹。皆由自入旁門。究竟善心起念。深堪憐憫。若能於人事中修之。則更勝於山林。吾道流傳下去。總是人事中修持。不喜深山鬼窟。逃世絶人。作自了漢。

 

吾之得。與天地同其悠久者。因體天地好生之心。爾等如果發願。隨力隨才。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既有益於人。亦不能不損於己。然損於已。無全損之理。若全損人。得之亦不能消受。除非大義所在。或往因夙償。否則不必。不過隨時隨事勉力而行。只要的當無咎。轉禍為福。即是吉星。即是吾門抒化大弟子。他日冥冥受報。得握人間禍福柄。不亞吾也。吾意亦非浪施。須要善會。即一言一行有益於人。總是抒化之一端耳。

 

凡人終日閒時儘多。忙時甚少。如爾等在此。止此一事。過此便萬緒千端。其實行住坐臥總是一事。人自忙耳。故吾前云。只是當下不昧。即心不馳而意不走。省下許多工夫。腳踏實地。隨遇而安。也不妄想。也不學道。即此便是大道。學久則神凝氣聚。渾合無間。神力綿綿。方消得魔障。出得牢籠。上得天空。一步一步崇。

 

人情冷煖。世事變幻。頗難預料。均無一定。花開時人玩賞。花落時一堆潦草。要撮得去。掃得淨。方是佳時共好。諸子既皈吾教。勿貪勢利。樹倒藤枯好一堆爛柴。不可不知。塵俗念須要勾了。何必嘮叨。置心田而不放。

 

學道之士。正欲於葛藤扯絆中。方見經綸妙手。不然何為奇才。庸俗而已。順境誰不會過。只到逆境略加。怨天尤人之心不免。殊不知平素有何功德。消受天地生養之報。還自思量否。今而後諸子放下心。鍊成靈寶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只須當陽一露。百句話頭有何排遣不下。有何隔礙。本體空空。不離萬象中。包函萬象消萬象。即此一語出牢籠。

 

問:習靜。

答曰:試問足下。何時靜。何地靜。若欲此身安。是養生小術。為天地人所忌。所謂偷懶輩也。烏得謂之學。不得謂之道。道化者。廣大高明。隨時隨處而無不通其流行也。其化育也。道以生道。而變化出焉。乃修道者動欲   離塵去俗。殊不知和其光同其塵。何謂也。天以天、地以地、人以人、未離乎人。甯可遠人。況道不遠人。日用常行。無非道也。道在天地。而為天地。道在人而為人。存神知化。道豈遠於人耶。

 

問:人有利鈍之分。教有立言之異。如天資明健。本體透露。明足以察其機。健足以致其決。工夫自歸於易簡。原不妨徑趨佛路。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本體昏蔽。則是致虛之功未致。致虛即集義也。適合其宜之謂義。適合其宜。即是人心恰好處。恰好處即中也。

答曰:人心昏蔽。亦有鑒照。不過困知生。知省力費力之別。惟照方能致虛。到恰好處已無安排矣。

言教亦有不實不盡。總是應病用藥。若各經各典拘拘一箇道理。只要一部足矣。又何必嘮嘮叨叨。做下許多樺頁。有對大菩薩說者。有標指者。有為愚夫立方便者。有賢愚共賞者。如太上道德經。天機渾成。純樸歸元之作。故千古不磨。乃太和元氣。大道從此昭著。心經由此開宗。為萬世梯航。顯於言表。而隱文奧義。實非尋常。各家註亦止註得皮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道鮮矣。

一箇人可以為善。可以為惡。或先善而後惡。或先惡而後善。總無定評。故吾不輕許人。亦不輕慢人。安知後來不如今耶。

 

 

禮斗科儀。吾教甚重。恭敬其心。萬法來朝禮。一朝勝如坐七一日。今且禮心上之斗可也。

謹按學者問言多未中綮。帝師答語妙。已入深金針。盡度矣。惜尚未悟在。讀者知此。自不辜負慈心并以告天仙嗣派者。

廣化子惠覺又誌

 

金華宗旨後跋

陰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何嘗有一語在色身講論。乃後世言長生之術者。無不錯認乾坤坎離諸名色。著相求之。又執有為屬命。無為屬性之說。配合身心。身為外丹心為內丹。是將性命看成兩橛矣。金華宗旨。許旌陽真君謂為四字天經。即所謂淨明道法忠孝雷霆也。源流載之。悉詳此教外別傳之旨。言性而命在其中。言命而性在其中。斗中孝悌王序云。離六塵無見性之地。舍六根無立命之基。知六塵是本根。則滴滴歸源。知六根皆光明藏。則處處靈通。數語足盡其妙。尚何容贊一詞。所惜者萬善子既已補入全書。又云出言似非正大。字句涉於舛錯者。悉皆刪易之。審此恐非全璧。通幸沾法乳。授太乙金華秘奧。又侍演金華闡幽。修輯全書宗正。同受者亦符七人之數。因將宗旨一一請證。略加刪訂。復繼千室共明。其賴此超凡入聖者。將無所終極焉。

嗣派弟子通宵謹識

 

金華宗旨後跋

憶昔。余小子元奉教於易菴先生之門。先生授以淨明忠孝錄一冊。曰此旌陽真君四字天經。真君從諶母受斗中孝悌王之傳。以儒證道。以道振儒。化度弟子多儒流。惇敘人倫。服勤官政。志節卓然。間出而斬除妖魅。拯救生靈。無非本性地之光明。為濟世之勳業。即錄中所謂淨明道法。忠孝雷霆者也。小子敬奉而讀之。他日呂祖命易菴先生以下七人。傳示宗旨。其鑒證者。王天君也。是日萬靈萃止。八景浮空。七人拜而受教。直接斗中孝悌王之真傳。即太乙金華宗旨也。其初授也。不落言詮。絕無文字。直指羲皇畫前之易。根於無。妙於有。自一本而萬殊。由萬殊而一本。亘古亘今貞恆不變。其金華之謂乎。嗣後發揮宗旨。動靜無端。陰陽無始。其流行於日用。則六位時成。即今日影。輝窗拈毫呵凍。凝神定慮。敬述緣起。無非由朝乾夕惕之本懷。為或潛或見之面目。盛德大業不離現前。即現前為本體。即本體是工夫。神矣哉。真金華遞傳之嫡血也。迄今厯二十餘年。孝悌王又重提舊時宗旨。元即授同學張子爽菴。訂輯書成。復蒙列祖各序簡端。命元述緣起一大事。因緣時節豈偶然哉。元等昔以七人受教於祖。今派下諸同學又適符七人之數。益信道緣之不可思議也。自今以往。傳示無窮。化度無量。即邵子所謂。我不得而知之。聖人亦不得而知之者耶。

金華嗣派弟子宇菴屠乾元敬題

 

此經於康熙戊申。蒙

孚佑上帝垂示人間。其時受法弟子為潘易菴。屠宇菴。莊惺菴。莊誠菴。周埜鶴。劉度菴。許深菴七人。至壬申歲復提倡宗旨時。又有張爽菴。李時菴。馮返菴。馮近菴。許凝菴。潘真菴。潘卓菴。亦適符七人之數。乾隆乙未。錢塘邵志琳。得蘇門吳氏抄本。自加訂定。刊入全書。宗正今屆重訂之期。廣化子復釐定之。歸入集中。而囑予詳誌。前此諸人姓氏。爰臚列之。俾不致煙沒云爾。

正化子法嗣恩洪謹識

 

金華宗旨後跋

金華之義。何昉乎。嘗觀魏伯陽真人參同契曰。太陽流珠。嘗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我孚佑帝師亦嘗於玄妙觀題蕉云。美金華要十分開。金華之見於經典者甚多。而唯此二則最關道妙。金華之關於道妙者故鉅。而深得宗旨則為尤鮮。此非天仙之傳不足以明之。更非天仙道祖不克以示茲妙典也。此經由孚佑上帝特傳於世。繪水繪聲。拈花拈影於毫端。許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真照世之炬燭。濟海之慈航現也。因思孚佑帝師名天仙派。必有流傳字句。詢之惠覺。蒙敬述云。昔聞有二十字。曰。寂然無一物。妙合於先天。元陽復本位。獨步玉京仙。并告小子志秋曰。十字著眼。二十字著眼。子不觀夫世之傳派者。每多遞及而止乎。殆庸有盡也。天仙之派。萬古不磨。故以終為始。是統始終而無始。即無終焉。抑不觀夫世之傳派者。每以人實其額乎。為其有數也。天仙之派。萬源不竭。故從今溯古。不分古今。而無古自無今焉。我孚佑帝師。天仙之始祖也。宏教恩師。天仙之二祖也。子其敬誌之。小子叨跋是經。謹詳識顛末。俾後之讀此宗旨者。皆知金華之妙。其亦天仙派中人也耶。

待濟弟子志秋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