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傳

第廿五回-絕嶺登臨迷津悟澈,高談往事豎子弄人

話說保姆永蓮聽了妙善大師一席話,都覺得心地光明,寒冷也就減了不少。打坐入定,過了一宿,次日仍舊前行。

 

如此又走了三日,那天正走之際,忽然看見一座牌坊,橫額上刻著勝境兩個大字。

 

妙善大師道︰「好了好了,有這一座牌坊,一定有修真之士,或廟宇了。」

 

於是三人又三步一拜的進了牌坊,又約摸走了一里光景,只見懸崖之上,有一個很大的石室,石室裡面卻趺坐一位長眉老者,慈眉善目,實相莊嚴。

 

妙善大師向二人道︰「遮莫是佛祖顯化,即不然獨自個在此修行,也一定是位有道高人,我們正該叩求他指示迷津呢!」

 

二人也同聲稱是,於是三眾直到石室裡,拜倒座下。

 

妙善大師口稱:「活佛在上,弟子妙善等一行三人,從興林國來此朝山,拜求仙蹤聖跡,指渡迷津,一直到得此地,方得遇活佛,緣法湊巧,還望活佛大發慈悲,指示迷途,使得歸正道,那就受賜不盡了!」

 

長眉老者聽了這番話,方才睜開眼睛,向三人看了一看道︰「善哉!善哉!難得你們三眾不辭跋涉之苦,老遠的來到此地,總算有緣,只是我須問你,你既然拋撇了一切尊榮,皈依佛教,一志修行,可知道佛家清修的本旨為的是什麼?修成正果之後你的願心又是如何?你且一一說來。」

 

妙善大師道︰「啟稟活佛,佛家清修的本旨,原只為人救世,並沒有一點自利之心,故佛祖身經百劫,為的也是替世人消除災障,至於弟子的願心,那麼將來萬一能夠脫卻凡胎時,誓必走盡十方三界,救渡一切苦厄,使世人都歸正覺,未識弟子此志,尚合佛家宗旨否?」

 

長眉老者頻頻點首道︰「畢竟有些來歷,可是你該知道,凡修真之人,成道有一定的地方,這地也逃不過一個緣字的,你等今番雖然歷盡艱苦,跋涉到此,但據我看來,證道之所卻並不在此。」

 

妙善大師再拜道︰「既蒙活佛指迷,實為萬幸!但弟子等來朝須彌,卻有個原因,只因為當年在興林國時,有個多寶山修士樓那富律,曾經有過欲成正果,必須求得此間的白蓮,方可證道的話,故特地來朝。」

 

長眉老者點頭微笑道︰「原來是他在那裡弄這玄虛!但是,他不如此說,你們也不會到此地來,一路上的魔劫,也不會歷盡,不歷盡這些魔劫,就不得證道,這也是一定不易的。」

 

妙善大師道︰「大約那樓那富律特地指點弟子等,到此拜見活佛,指點正覺的罷!」

 

長眉老者道︰「總而言之,緣法所在,要逃也逃不掉的。如今索興待我來說你聽罷!你前生本是慈航,只因立意要救渡世間苦厄,故轉劫入世,投到興林國,纔有此根氣,如今塵劫將滿,不久證道。此間白蓮原是有,現在卻已有人替你移到南海普陀落迦山做了蓮臺,備你後日受用。那邊紫竹林中,纔是你的淨土,此間卻沒有你的緣份,至於脫化的地方,卻還在於興林國中的耶摩山金光明寺。這因為要借你的脫化,使一班愚民知所感動,大家好一齊歸化佛門,免受一切苦厄。至於她們二人,因緣還沒有到,還得苦修幾時,但終究也得證菩提的。」

 

妙善大師道︰「承蒙指點,感激不盡,敢請示活佛法號,以便供養瞻禮。」

 

長眉老者道︰「這倒不必!好得將來你自會知道,但我還有一件寶物送妳。」

 

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個白玉淨瓶,遞給妙善大師道︰「此瓶妳可帶回去好好供著,但見瓶中有水,水中長出柳枝,那就是妳成道之日。切記!切記!此地不可久留,如今你等可回去了。」

 

妙善大師接了那羊脂白玉淨瓶,再拜辭謝,帶了二人仍依舊路,出了勝境牌坊,一直下山,一路曉行夜歇,在山中固然沒有什麼意外的枝節發生,出得谷口。

 

妙善大師向二人道︰「今番休再走岔了路,免得又惹魔障!」於是定了定神,辨明了方向,一直向西進發,路上並無書說,有話即長,無話即短,行行重行行。

 

那一日已到興林國耶摩山下,那些居民等一見大師朝山回來,大家扶老攜幼的前來迎接,歡聲雷動,早有人報入金光明寺中去,那班大小尼僧都披了袈裟,撞鐘擊鼓,排著班直到山麓,把大師簇擁著迎入寺中去了。

 

妙善大師到得禪堂坐定,眾尼過來參見,慰問已畢,妙善大師不免將路上之事,從頭至尾向大眾宣說一番,聽得大家眉飛色舞,不住口的宣佛號。

 

妙善大師親自取出那羊脂白玉的淨瓶,安放在佛前供桌上,眾尼知道是件寶物,只等瓶中有水生柳枝出來,早讓大師成佛。

 

事有湊巧,在大師講說的時候,原有不少閑人在聽,閒人裡邊老少都有,中間有一個童子,名喚沈英,他生來很是聰明,只是一味頑皮好弄,一天到晚的和人家開玩笑,老誠些的人,常常會平空上他的鬼當。

 

他聽大師講得津津有味,就恨不得也趕上去玩一趟,後來聽到那白玉淨瓶自會有水,自會長出柳枝來,他就有些不信,暗想空空一個瓶兒,若沒有人去灌水和將柳枝插進去,是決不會自生自長的。

 

他於是靈機一轉,又想鬧頑皮故態,來與妙善大師打趣一場,但當時殿上人多,不便下手,故踱步出去。

 

可是他既存了這一個念頭,如何肯就此放手呢?至於在別人卻也並不知道他的念頭,不過禪堂之上,終日不斷人跡,夜間又關門閉戶,外人如何能夠入內,故沈英雖然想了種種方法,終未能如願。

 

光陰荏苒,轉眼已是數月,那一天沈英忽想出一個毒計來,他先頂備下了一罐清水,一枝楊柳,去藏在隱僻之所,然後獨自潛往柴房,敲石取火,就在柴草上點著,無情的烈燄,熊熊的燃燒起來。

 

合寺尼僧,聞得柴房裡失火,都嚇得手忙腳亂,一齊奔往後邊,忙著汲水救火,前面禪堂中,連人影也沒有一個,沈英便趁此機會,拿了預備下的東西,走到禪堂,聳身跳上供桌,將罐中的水傾入淨瓶,柳枝也插得端端整整,又拭淨了供桌上的足印,然後匆匆的退了出來。

 

那時山下居民,也都聞警趕來,幫同灌救,來來往往,情形很是雜亂,誰也不會留心沈英的行動,更不會想到這把無情火,卻是這小子使的促狹,見他提著一個瓦罐,還只當他是來幫同救火的呢?

 

可是那沈英卻自肚裡尋思道︰「如今白玉瓶中的水也灌了,柳枝也插了。照大師說,一見如此,就是坐化成佛的日子。如今我弄個假,待她明天如不坐化成佛時,便可和她大大的開一場玩笑,那時看她還有何說?」

 

再說柴房失火,幸而發覺早,救的人又多,一會將火撲滅,未成巨災,忙碌一場,已是黃昏時候,大家吃過了飯,收拾停妥,各自回禪房中去各做清課,匆忙之間,卻沒有誰顧念到供桌上的那白玉淨瓶,

 

故沈英雖忙了一場,當日卻並沒有發現,一宿無話,直抵來朝,大家起身,自有值日的尼僧,到各處去灑掃揩拭,值大殿的性空,剛揩到供桌,即發現淨瓶中的柳枝,湊上前去一看,果真一瓶滿滿清水,她喜出望外,放了手中抹布,一路奔出殿來,恰好此時永蓮採了一束鮮花來上供,兩人撞個滿懷,險些兒各跌一跤。

 

正是

 

看她傳喜訊,不見眼前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