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降 (66)丁已年七月初三日
詩曰: | 中元普度鬼門開。地府幽魂乘興來。 |
七月逍遙三十日。人生得意不多回。 |
濟佛曰:七月鬼門大開,好兄弟到陽間來散散心,故七月俗稱「鬼月」,凡事每多禁忌,怕沖犯鬼魂,世人如能時時刻刻敬畏鬼神,自然不犯過錯。鬼門既開,遊冥著書多少有阻礙,然有我
濟顛和尚在此,陰鬼自會避開,楊生不必懼怕。
楊生曰:鬼是人的化身,見怪不怪,怪自亡,我並不怕他們呢!
濟佛曰:那才好,快上蓮台,準備遊冥。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起程吧!……
濟佛曰:已到了,快下蓮台。
楊生曰:前面是「鬼門關」,「鬼門關」偏門已開,亡魂擁擠奪門而出,個個臉帶笑容,好像呼吸到新鮮空氣一般。
濟佛曰:七月鬼門關准開偏門,凡「平民區」之亡魂皆能輪班出遊,每人好像出籠之鳥,故得意忘形,向陽境而來。
楊生曰:這些亡魂遇到我們為何都閃避呢?
濟佛曰:因我們身負 玉旨,毫光閃閃,故亡魂畏之。
楊生曰:是否地府鬼魂每逢七月全部放出呢?
濟佛曰:非也。七月鬼門雖開,但以放出平區亡魂為主,因平民區亡魂生前無任何功德與罪過,被安置於地府「平民區」,度人間般生活,平時不能離開署區,逢七月 地官大赦,准其輪班渡假。
至於陰府鬼道在十五日始可部份出獄受普渡,佛教曰:「盂蘭盆會」,即道教所云「中元普渡」
,地府官員平時即有固定休假日,不在此限,此為陰府生活大概情形。楊生快上蓮台,我們直赴「十六誅心小地獄」參觀。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起程。………
濟佛曰:已到了,快下蓮台。
楊生曰:遵命!獄官已來迎接。向獄官及諸仙官參駕,今日我們師徒又來打擾,請指教。
獄官曰:客氣!因逢七月,黃泉道上交通較為混亂,二位辛苦!
濟佛曰:那裡!我們已在關外參觀過,看見亡魂歡喜之情,足見自由之可貴。
獄官曰:二位請入獄內參觀,我再調案引證,以勸世人!
楊生曰:甚謝之!我看牢內罪魂悲悽慘容更甚於前日,到底是啥原因?
獄官曰:因逢七月,凡一般無罪陰魂皆能出獄遊玩,這些罪魂生前也聽人說七月是鬼魂天下,今日心想能夠解脫輕鬆一下。那知,枷鎖束縛,身無自由,羨慕他人放假逍遙,自己被關住,陰差無情,還是照樣施行誅心之刑,故心愁腸結,悲悽尤甚。世人當提早準備,做好人,行好事,不要犯罪,死到地府暗無天日,更乏自由。因時間不早,我先調出二位罪魂出牢,自述前非。
楊生曰:多謝!鬼差無情,利刄剖腹,鮮血直流,慘不忍睹!
獄官曰:我已調出二魂,快向 濟公活佛及陽間台中聖賢堂楊善生坦白述生前作惡詳情,以登載「地獄遊記」勸世度人。
罪魂曰:說來無面子,我因中年喪偶,色心未泯,有一日,在鄉村郊外,路遇一少女,一時色心大發,看四處無人,便向前擁抱,強拉入附近甘蔗園內,準備強暴,該少女一再掙扎哀叫,求我放開,因我已失理智,加以恐嚇,如不服從將予殺死,最後其終屈服,而受我蹂躪。事後我甚覺得反悔,雖該少女無報案查辦,然我心愧,時常自責。不久因病身亡,魂到陰府,
冥王大怒,因我已承認過錯,所以無經孽鏡台,直送五殿,判入「誅心地獄」十年,誅我「好色心、強姦心」,至今已受苦四年多,每日痛心悔過,但一失足成千古恨,後悔已是來不及了!
獄官曰:強姦處女,毀人一生,罪大惡極,雖你自責身亡,萬惡淫為首,自投羅網,莫怨天尤人。勸世間之人,切勿犯此淫業,如有犯者應速在仙佛面前懺悔,立下大願,或印贈「地獄遊記」千部勸世,即可赦減其罪,否則地獄有份。再命第二位罪魂,快招出生前作何惡孽之事,否則嚴刑不貸。
罪魂曰:我痛苦萬分,有話難言,因生前一念之差,造下滔天大罪,受苦不盡,懇請 濟公活佛解救!
濟佛曰:生前風流過多,逍遙無限,招來惡報,我從何處赦你之罪?還是認命吧!
罪魂曰:我太悽慘了, 濟公既不相救,我亦無法,只好自招前愆。我生前為一位計程車司機,因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常常非為亂作,「嫖賭飲」樣樣齊全,尤為好色。在車內裝有黃色對白錄音帶,如遇單身女客上車,便予播放,以挑逗引誘。有者遇此大罵我「缺德鬼」、「色魔」,但我興災樂禍,全無害羞。有一次夜裡,載到一位少女,生得甚為艷麗,我色心大起,立即放出黃色錄音帶,並加快車速,將其載至荒郊,以刀威脅而強姦之,如法泡製有三次,不幸五年前一次超車,發生車禍,一命嗚呼哀哉,立見牛頭馬面以鐵鎖扣押而赴冥府。經過各殿審查而交來五殿,判入「誅心地獄」三十年,每日受苦,後悔已是太晚,希望楊善生回陽後,轉告陽人,生前所作所為,死後到陰間一一結算清楚,難逃刑罰,造下大罪。
獄官曰:此魂罪孽深重,被折陽壽十年,早收回地府,以除惡孽,待本獄受刑畢,將打入阿鼻地獄永不超生,世人應以此為鑑。色為萬惡之首,凡不正之交,或強姦婦女或在車內播放黃色錄音帶等之惡行,陰律不赦,如不慎行,後日已是無法補救。
濟佛曰:「誅心」之刑比其它之刑罰要苦萬倍,世人切勿「昧心」做事,否則報應臨頭,悔之莫及。因時刻已到,楊生準備回堂。
楊生曰:多謝獄官及將軍。
濟佛曰:快上蓮台。
楊生曰:遵命!我已坐穩,請 恩師回堂。…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台,魂魄投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