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覺

  蓋聞福善殃惡,天律施報,明示久矣!然不指明入德之門,何以開其向善之機? 
  夫善莫善於能孝、能悌、能忠、能信、能禮、能義、能廉、能恥,而全此八字。
  惡莫惡於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禮、不義、不廉、不恥,而失此八字。
  但此八字,流傳已久,誰不知之?惜乎人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紅紗罩眼,六根慾染,迷真逐妄,名利朦心。雖三教經典,於修身治世標準,善超惡墮,始末??明,而舉世知理者多,體行者少。
  余自幼讀書,深窮其義,初以為人道易明;惟天道玄妙,莫究其原也。
  後至漢地,幸遇至人指示一貫格物之所,厥性復初之功。始知修性而有理氣之分,了命而有須逆之論。視名利如夢幻,重道德如珍寶,勤參苦悟,樂善不倦二十餘載,大道成就,神超天外。
  因見諸真檢錄刪籍,紅薄者少,黑簿者多,皆因世人以奸貪詭詐為能幹,將真正長厚作癡呆;見強暴凶橫而奉敬,遇行善修德而欺壓;逢作惡滅理而反敬畏,會悟道修身而生嫉妒,種種反常風俗大敝,以致冊籍註善者寥寥,記惡者纍纍。
  余因推思人心之壞,壞於八字之亡,八字亡,眾惡集,黑氣沖天,將來必成浩劫。 三天諸聖,視之悲傷,吾亦不忍。奉 三天敕命,將此八字一一宣彰,天理剖白,人情辨明,成敗指實禍福,名曰:「覺原」。
  用以勸世,使人覺悟八字根原,闡發之餘,覺得八字義相貫通,人能行到八字是大善人心。即行到一、二字,亦不失為不惺。不修善德,加造惡孽,終難逃乎浩劫而遭惡報。
   自今以後,尚其聽勸,體行以修善而消劫,求超而兔墮。不枉吾著留此書,化度人心之厚望云。 
  道光四年歲次甲申桂月望日 滄洲子??於漢陽皇經閣


  滄洲子曰:「孝者、乃是教人親敬父母祖先,莫忘根本之道也。未論子孝,先講親慈。親未孕子,憂及乏嗣;親既孕子,憂及產難。一飲食必謹,一動作必慎。
  懷胎十月,日夜驚惶。一朝臨盆,死生反掌。捨命得子,幸而均安。三年乳哺,血海欲枯;乳或不足,餧以粥粉,寒天半夜,必起調諉。
  誰不愛潔,兒尿忘臊,兒糞忘臭。誰不惡濕,母甘濕臥,乾讓兒眠。抱兒浴體,緊護腰髓。與兒穿衣,曲順腕肘。兒漸生齒,含飯吐餵。
  呵口弄笑,摩頂慰啼。咿啞作聲,導之使言。匍匐學行,扶之懼跌。寒則為兒穿衣,熱則為兒揮扇,眠則為兒驅蚊,便則為兒叱犬。
  兒漸坐席,箸為夾菜,瓢為取湯。蔬味自奉,美味養兒。每遇甘旨,喫到口邊,留與言嚐。兒能遊耍時,稍離一刻,隨往關顧,歸始放心。
  兒肥幸其易長,兒瘦防其夭折。麻痘關煞,擔盡驚恐。風寒暑濕,時切防維。富貴之家,得子如寶,雖請乳母,乳畢即抱,聞啼必問,臨寢必視,恐不體心,致兒不安。
  稍長屣僕,攜出堂前,囑導嬉戲,毋惹啼吠,甘分糕餅,花繡帽鞋。兒漸可讀,延師訓課;聰明親喜,頑鈍親憂。
  年將及冠,慮兒孤棲,不惜華筵,為完婚配,望早生子,積金置產,貽豐後人,勝於自享。
  貧窮之家,養兒更難;如遇寒天,衣備兒暖,被讓兒溫。欲炊無米,想方辦來;情愿自飢,與兒喫飽。凡讀書習藝,皆父母辛勤所致也。
  勉為兒娶,家計苦撐;或帶孩媳,雙抱雙攜,勞苦加倍,男女大小,同事力作,不自愛惜,時憫兒勞,勞兒不忍,寬兒不能,事重營生,終難姑息。
  總之為父母者,無論富貴貧賤,日期兒長,歲祝兒成。佑識將開,願兒保養;詩書發憤,望兒成名。兒有美事,極口誇揚;兒有過錯,私憂暗歎!義方必嚴,撻責或甚;當面作怒,背地生憐。兒雖壯老,待若孩稚。親恩若此重如山海,可不報乎?
  奈何世人,由己性情,忤逆多端。或富貴驕親,身榮不思來意。或貧寒怨親缺少遺產。或貪杯縱慾,逞忿犯刑,不保重父母遺體。或浚是弄非,令人咒罵雙親。 
  或不勤儉,致父母身受飢寒。或聽妻讒,積私分家,致親憂氣。或輪供父母,供多一日則嗔。或飲食雖奉父母,毫無誠敬。或輕慢六親,不敦父母舊好。或談父母有偏愛。
  或夫妻相對,有言有笑;父母面前,說話愁容。或新衣美食,夫妻兒女,私地受用,不令父母知道;叮嚀小兒,切莫作聲。視父母不如鄰朋,款待情形,不如雇工。
  或父母有患,不誠心調理。或苟簡親喪,或貪貲賣穴,暴露先人遺骸。
  嗟乎!種種不孝,上難逃天神昭鑒,黑籍註記;下難瞞子女悉知,自幼學你不孝模樣,長大照樣施為,款待於你。古語云:「孝順必生孝順子,忤逆定生忤逆兒。」者此也。
  違犯天條,生既遭忤逆之報,死必墮挖心之苦,轉世變畜。兒孫復學成不孝,逆種難容,必然殄滅宗嗣矣!
  吾勸人子,凡事莫昧孝心,誠意做出。如事富足之父母,恐奴婢不如自己盡心,必須躬自服勞。或父母樂善,銀錢莫吝。或不信善因,勸使捨財培德。
  事中產之父母,自用儉約,奉親豐厚;耕讀貿易,以公乎勤儉起家為務,使父母無內顧之憂。或承父母命,當家理事,不可以公積私,致令一家各生枝節,室必凋零。
  事貧窮之父母,豐薄不拘,饔餮必備,切勿對父母愁眉,長吁短嘆!致願父母幫兒作苦。或父母遺有債欠,必代償還。
  事衰老之父母,念共筋力為兒女用敝;必侍奉殷勤,扶疾調藥,尤當耐煩。親若患聾盲等症,兒即為其耳目。患瘋癱等症,兒即為其手足。
  事具慶之公母,二老喜??家常;或顧兒孫談論往事,敬聆承歡,莫生厭倦。
  事鰥寡之父母,或依父慟母,或依母思父;房幃伴坐,惟願以兒女團圓之樂,寬其夫妻離別之悲。
  至於隨父在署者,或父官貪,必劻以仁廉種德。未隨在署者,勿作公子態,縱情驕奢;勿仗親勢壓鄉鄰,致親受怨。
  子或出仕,必移孝作忠,但不可疏親音問,或循終養之例;歸執子道,等於平人,無所謂親不敵貴也。
  大凡孝子,滿面春風,外與人接,勿交罵父母。入侍家庭,事必稟命。氣勿趨暴,聲勿咆譁,性情勿乖張。
  親歡子承,親怒子慰,親愁子解,親訓子遵;親召子趨赴,親役子忘勞,親過子婉諫,親訟子商和,親督責子順受,親名譽子顯揚,親美舉子繼行,親嗜好子投合。
  毋吝財薄親,毋順妻逆親。凡養親、愛親、順親、悅親,總須體念父母待我心事,存為我待父母衷腸。
  昔楊孝子,乞食養親數十年。親死,苦化營葬。守墓,死於墓側。冥奉為神。嗟乎!乞兒且孝親,況僅為貧兒乎?又況為富兒乎?
  生身嫡母,孝不待言。繼母代生母盡慈,庶母係父愛配,均當篤孝。出母雖然下堂,常常罣念前子,恩重生身,尤當曲致其孝。至過繼父母,教養恩重,無論家產衰旺,事若生身父母。
  父母早亡者,謀慰先靈,勉自成立。推之事奉祖先,培親根本,尊敬伯叔,重親同氣。友愛兄弟姊妹,聯親遺體。和睦夫婦,增親庭慶。款洽親朋,敦親舊好。教訓子孫,傳親忠厚。事事體孝,養親天和。不幸終天,哀喪盡禮;墓基高培,碑誌深固,祭享豐隆,親魂永妥,子道畢矣!
  兼勸女孝,閨女時勤服侍,嫁女歲切歸寧。務重貞節柔順,失節即為辱親,失順惹人罵親少教。亦有貧獨靠女有顧者,當按月送奉食物;或迎養終老。不可待作用人,此固女道,亦婿為半子之道也。
  又勸媳孝,為媳須曉大義。以夫為天,夫且當敬,況夫父母乎?況夫乃舅姑所生,衣食乃舅姑所賜乎?第一禁長舌,第二禁面怒。聳夫薄親,不孝。嫌貧怨舅姑,不孝。仗外家勢,驕舅姑,不孝。美食先不奉舅姑私喫,不孝。不體賢德,和睦妯娌姑嫂,致親憂慮,不孝。悍婦不孝,足妨夫孝,罪莫大焉。賢婦盡孝,足成夫孝,功莫大焉。
  又教孫孝,父母面,前猶當及時盡孝,況祖父母已高年乎?父乃祖父母所生,家業乃祖父母所遺;水有源,木有根,孝親不孝祖,可謂孝乎?
  文帝孝感章曰:「惟天愛孝,惟神敬孝,惟地成孝。水難出之,火難出之;刀兵刑戮,疫癘凶災,毒藥毒蟲,冤家謀害,一切厄中,處處佑之。」
  又曰:「斗中有孝悌王,下有孝子,光耀乾坤,精貫兩儀,氣協四維,和??九垓,星斗萬象,莫不咸熙。」
  丹桂籍曰:「忠臣孝子,今日謝世,明日即補仙階。」
  天條重孝若。此吾願為子者,以孝自盡,即以孝作則,庶幾上感天神護佑,化災成祥。下使子孫學習孝行,滿門全其孝道,世代綿其孝德,獲福無量,死必為神矣!人其勉之,毋忽!
偈曰;「不孝雙親與祖先,人忘根本罪淊天;
    好行肖子賢孫事,孝順門中福祿綿。」



  滄洲子曰:弟者│悌也。乃是教人體乎父母之心,勿違祖宗一?之意也。今生兄弟,皆是前世有緣;產同胞,懷同乳。幼時兄愛其弟,弟親其兄;白日同耍,夜間同眠,食物同餐,久離必尋,親孰過於兄弟乎?
  迨娶妻生子而後,情迷物蔽;有聽婦讒,而兄弟鬥狠者。有因朋友刁唆,而兄弟不和者。有因子姪撩哭,而兄弟參商者。有當家喫公積私,是謂上逆父母,下欺手足者。
  有分家暗用奸計,卻瘠取肥,天良喪盡者。有分家之後,兄弟勤儉家興,自己懶惰家敗,而心生嫉妒者。有縱子佔強,欺侮伯叔,甚至興訟傷財者。
  有背親向疏,只知酒肉朋友,不顧禦侮兄弟;甚至唆使外人,暗害同胞,使其家財蕭條。拆籬放犬,開門揖盜,不顧外人談論者。
  種種薄惡情形,兄弟必生惱憾,妯娌定多怨咒,子姪釀為仇敵;令現在父母,時時耽憂。過去父母,陰中懷恨。香火堂上,供有家神,自己存心不好,可能瞞乎?鬼神側怒,註入黑籍。倫常乖舛,天律罰乎?不罰乎?
  吾指世人,須知天律森嚴,「弟」字不可慢,如兄友弟不恭,弟恭兄不友,情理難容,氣忿難釋。
  回憶幼時,上同乳哺,下同衣胞;弟思兄抱攜之恩,兄念弟追隨之情。時以好言相勸,務使共體父母教育大德。若兄化弟不轉,弟勸兄不聽,此等冥頑兄弟,亦須善為處之,百般忍耐,免相殘毒。
  若因其低心勸化,以為怕我,故意刁難;此等奸惡兄弟,天必譴他。祖宗陰中,必不佑他。任他兒孫滿堂,終歸殄滅也。
  請看古之伯夷、叔齊,能讓其國,餓死首陽山中,神超天界,作萬世兄弟標榜。
  三國時劉、關、張,桃園結義,生死友恭;斷頭不違,獨存正氣。至今威鎮三曹,受享千秋俎豆。異姓兄弟,且當如,此況同胞乎?
  吾勸世人,全此「弟」字。兄弟而富,勸捨財修培陰功,福遺子孫。兄弟而貧,勸時勤苦,守分做人,免成下流。兄弟奢華,勸思前人創業艱難,改從古樸,固全祖業
  兄弟聚首,談德取樂。兄弟分居,來往加厚。兄弟運乖,患難相扶。兄弟不學好,婉言相規。兄弟美舉,竭力助成。兄弟遭是非,賠錢代解。
  兄弟和睦於外,內室妯娌,必使體遵丈夫德行。姊妹雖嫁,終是同胞。家富、惠問殷勤,貧則多方周恤。下而諸姪待之如子,以愛兼訓,俾伊永敦和好。
  或兄弟早故,遺有寡婦孤兒,尤當關顧維持,切勿作欺死瞞生之事。或兄弟無子,不可爭繼,於其應繼者,擇立一子,教誨成立,以接宗支。凡此皆體父母之心意也。  
  至於嫡堂、從堂,以及族眾兄弟,皆祖宗一?。毋以卑凌尊,毋以長壓幼,毋以族眾欺異姓,毋以豪強,卡管祀田。毋以房戶不均,私遷祖墓。毋盜賣公業,押買私產。毋恃親屬,悉索財物。
  祠堂當時修整,嚴立家規,約束子孫。戒詞訟,除刁頑;不准賭錢遊簜。清明、冬至,總以誠祭祖先,宣講家訓為重;毋以飲酒、喫肉,打牌押寶為事。
  不然,將祠堂當作鬥平伙之所,習賭博之場。憑何孝敬宗祖?那些有益子孫?倫常大壞,家聲難振矣!
  今告世人,速踐彝倫,恭兄友弟,厚德培本,和氣致祥,此家興族盛,子孫必昌之道也。
偈曰:「勸君同氣莫操戈,休向家門弄暗魔;
    父母常憂兒女釁 祖宗惟願子孫和。」


  滄洲子曰:忠者、乃是教人隨分隨事,而各盡其心也。試先以臣論,有:德忠、智忠、烈忠、愚忠之別。
  德忠者,調元贊化,燮理陰陽;正色立朝,能格君心之非,消百官之側媚。
  智忠者,秉性剛正,兼能容化權奸;扶傾定變,計出萬全,國安身泰,使朝廷終無敗弊。
  烈忠者,或死於諫,或死於陣,或死於殉國,時窮節見,浩氣長留。
  愚忠者,不識天命,不知時務;既不識人,又不明理,執於死見,昧機冒難,與朝廷何益?
  故盡心必以盡職為要,職未盡則捐軀亦為庸臣。職盡則保身濟國,乃為良臣。
  請看唐虞,稷、契、皋、益諸臣,職盡心盡;生贊平成,沒掌五嶽,威鎮三界。
  關聖、武穆、文信國諸臣,職從難處盡,心從苦處盡;成仁取義,赫赫神靈,廟享百世。
  若夫大奸大惡,如王莽、曹操、李林甫、秦檜、嚴嵩、魏忠賢諸臣,為私廢公,圖利作弊;上欺君王,中害同班,下殘百姓;生遭眾怨,死墮鬼囚,轉為畜類,且被雷誅。
  夫臣盡心為忠,君盡心亦為忠。臣忠於君,君忠於天;效法堯舜,體上帝好生之心,為民興大利,除大害,教養一時,利賴萬世,天嘉其德,功成昇天,位證三官極品。
  若夏桀、商紂、周厲、秦始、隋煬等君,暴虐黎民,負天之命,為大不忠;天奪其位,不怕金城社稷,鐵桶江山;惡滿殃來,化為烏有,遺臭名於萬世,死遭天責。
  所以鄭康成忠經之作,首論「君忠」,而天下皆當以忠報也。
  手執千戈,奮勇當先,衛其主帥,是兵忠也。辦事公門,勤廉奉法,是役忠也。國課早完,安分畏律,勉為善良,毋為邪匪,是民忠也。
  而不獨忠於君也,凡食人一日之祿,必忠人一日之事。凡受人一事之託,必忠人一事之謀。人人有心,人人各盡。
  故孔門一貫心法,忠先乎恕。曾子三省,首省及忠。大學以毋自欺為主。中庸一書,以慎獨始,以屋漏不愧終。感應篇戒欺暗室。陰騭文勸慎衾影。
  無非要人把良心存在腔子裏耳。若不盡心,便是虧心。虧心便是欺心,欺心便是欺天,天敢欺乎?
  覺世經曰:「心即神,神即心;則欺心,便是欺神。 」神敢欺乎?
  今人昧天良,忍作負心人,敢做欺心事,或假公濟私,或忌長揚短,或唆是弄非,或反曲為直,或買真賣偽,或入重出輕,或幸災樂禍,或造謗誣良,或瘠人肥己,或賞親罰疏,或背正向邪,或得新忘舊,或諂上虐下,或貶正排賢,或牽拘擱案,或酷刑勒供,或枉法貪賂,或行術籠愚,或倚富壓貧,或恃強凌善,或拂索懷怨,或挾勢報仇,或乘迫加脅,或負死瞞生,或認恩沽名,或推罪嫁禍,或謀吉侵塚,或閉糶助荒,或訐私稱直,或昧騙為能,或平空賄證,或串盜扳誣,或含沙射影,或落井下石。
  面奉背棄,意毒貌慈,口蜜腹箭,明人暗鬼,皆是奸而不忠,天地鬼神,鑒觀赫怒,奪算而死。一點性靈,習成一片陰惡橫氣;來至陰陽界,鬼門關,業鏡高照,照徹肺腑,看見神光昏暗。
  夫人各有性光,所作善惡,盡現於光中。忠者光亮, 奸者光黑,以此定人功罪,天律之報,分毫不爽。
  吾勸世人,於忠心一條,切不可昧。蓋心為人身之主,神運氣而應萬事;心神一發,毫竅光露頂上,所以欺心動念,天地皆知,鬼神皆曉。
  人果隨分隨事盡忠,對得天地,天地自然敬重你。質得鬼神,鬼神自然欽服你。
  夫感天動地,泣鬼驚神,無他道也;「問心無愧」四字而已矣!
  偈曰:「秉忠神氣有輝光,一起欺心真氣亡;
      若解捫胸常自問,人人方寸格穹蒼。」



  滄洲子曰:信者、誠也。乃是統乎三才節行,無一可偽也。人參三才而立,倫常最重。五常「信」居其末,而仁義禮智,實皆不可假,故「信」貫五常。
  五倫「信」屬朋友,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實皆不可欺,故「信」又貫五倫。
  其為德也,心口如一,言行相顧;識有決斷,事有操守,歷始終而勿貳,貞常變而勿移;可以踐交遊之然諾,可以化倫類之猜嫌,可以孚州里蠻貊之酬酢。
  否則口是心非,言從行背,識易搖惑,事多輕浮,反覆無常,仗託難靠,受世鄙薄,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且夫天地陰陽,根性於斗柄;分四時,理八節;運化宇宙,流行品物;春發夏長,秋收冬藏,不失其信。萬物茂焉。人民福焉。而位育參贊,端賴至誠。
  昔伏羲觀象龍馬,畫出八卦,發明陰陽之理,始定循環之規。南列乾三連,為老陽。北列坤六斷,為老陰對之。東列離中虛,西列坎中滿對之。東南列兌上缺,二陽一陰,對乎西北艮覆??,二陰一陽。東北列震仰盂,一陽二陰;對乎西南巽下斷,一陰二陽,是謂先天卦圖。大道玄機,畢洩於此,三才理數,分毫不能逃焉。
  時至商末,在午會三運,人心反常,氣運大變;伏羲乃倒裝於西岐,化為文王。因囚於羑里,復定後天八卦,爻象遷位,陰陽顛倒,反覆循環著為「易經」。三才運化,天道包藏,並寓殺戮之機,劫運即由此明也。
  無奈世人,只習陰陽之數,全不究陰陽之道。三教聖人,見大地男女,盡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以塵苦為樂,作孽為能;生造異種罪愆,死受異種獄苦,形報轉化,可悲可憫。
  於是奉命下世,演著經典,將治世法則,超凡玄妙,始未備載,??傳天下,教導世人,免犯天律。
  愚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理教雖異,心法無殊。儒曰:克復,存心養性。道曰:清靜,修心煉性。釋曰:寂滅,明心見性。
  寂滅者,非枯滅其形骸,乃消滅其妄念。乃儒家人欲淨盡,天理流行之說也。儒能明修為聖,釋能明修為佛,道能明修為仙。
  聖也、佛也、仙也,皆人也。一、不是天上掉下的,二、不是水中長出的,三、不是風中吹成的,四、不是火裏燒煉的,五、不是樹上結成的,六、不是土中生出的,七、不是雲霧化成的,八、不是山石育就的。
  乃是借天地五行之氣,秉乾剛坤柔,父精母血而成。天性賦焉,宰此形體,無非從「信」字立腳,信天人合一之理,與善惡果報之因。
  戒過立功,存心濟世,德感上蒼,議命應運高真,指示一貫之所,執中率性工夫。
  取南離虛無之火,煉北海坎中之金,立爐換鼎,製化癸鉛為藥。物格知止,濁盡清昇,有致中和氣象。抽坎成坤,填離成乾,由後天而返先天;四肢賦性,歸之一團,是謂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玄牝陶鑄魂魄,武煉文烹六神,久行不怠,養成大丹。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對日月而無影,穿金透石而無礙,一段純陽性光,號曰:「大覺金仙」。
  蓋自伏羲妹女媧,早備此修身、先天後天之旨。史載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束南。媧乃煉五色石補天。
  讀史者,以為其說荒唐,不知天地自五老開闢以來,至於媧時,將近午會,陰漸當令,正氣有虧,媧在位補天,必有一段調元贊化神功。且此數言,為大道開山斧功,其兄畫卦下。
  「天傾西北」者,乾中爻陽,傾落坤方,變坤成坎;坎先天位西,後天位北也。
  「地陷東南」者,坤中爻陰,陷破乾方,變乾成離;離先天位東,後天位南也。
  「不周山」者,是山上通天柱。因乾既變離,中爻折斷,陽虧其象,故以「不周」名也。
  「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者,人自母腹中,倒頭墮地,即是頭觸。此時乾變離,坤變坎,天地陰陽遷亂,即是柱折維缺,先天變後天之象也。
  「煉五色石」者,青赤黃白黑五色,喻金木水火土五行,攢簇一鼎,煉成寶石明珠,謂之五??朝元也。
  「補天」者,取坎滿爻,填離虛爻,以還乾體,後天返先天之象也。
  羲以木德王,媧以火德繼王,火生於木,青龍弦氣。鬱華子謂媧曰:「汝乃陰十耳,有撥亂反正之能。」撥亂反正者,撥陰反陽也。欲反乾陽,責歸離女;故補天用媧,此與黃帝求珠一事參看。
  昔黃帝失珠,使離朱求之不得,使象罔求之,乃得之於赤水之濱。
  或曰:離朱即離婁,古之最明目者。夫天下豈有離婁明所不及見之珠,而別人能見而得之者乎?象罔名何取義?難道其目明過於離婁乎?
  所謂「珠」者,乃坎宮鉛珠,即邵子所謂「無價明珠只在淵也。」「離朱」者,離火色朱也,使離朱求珠者,採鉛之法,運離宮朱火下行也。「求珠不得」者,朱火雖降,意未靜定,而採鉛不發也。
  「象罔」者,象無也。「象罔求得珠」者,必鍊到虛極靜篤,形象渾無,藥曲乃生,鉛珠乃現也。
   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杳冥者,罔象之謂也。有物有精者,得珠之謂也。
  赤水者,坎離合,水火濟,大丹就也。而世乃指離朱是人,象罔亦是人。猶之以補天為手補蒼蒼色界之天也。千古信史,豈不反成疑案乎?
  邵子精於易學,其要旨在探月窟而躡天根。探月窟者,探坎也,坎為月也。躡天根者,躡離也,離先天本乾卦,天根也。
  道家運河車,釋氏轉法輪,儒門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皆所以流通坎離也。
  故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金剛經曰:「一合相」。達摩初祖曰:「一字大」。一者坎宮一畫,採歸離宮,補還乾中一畫是也。
  一畫橫寫為一,圓寫為圈,即無極也。周子衍邵子之傳,作太極圖說,其結句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可見易經至理,實是言道,非是言數。原始者,由乾坤變坎離,生有自來也。反終者,由離坎還乾坤,死有所歸也。
  故其圖由無極太極,漸變漸黑,至成純黑陰圖,原始也。由純黑陰圖,漸轉漸白,復成一箇純陽無極白圈,反終也。不知原始,焉知反終。故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也。」
  凡人生於乾坤,死於離坎。至人不死於離坎,而死於返到乾坤。死同,而所以死者不同也。
  死於離坎者,水火不交,性命分隔,魂魄折離,形神俱死也。
  死於返到乾坤者,陰陽相抱,性命歸根,魂魄團聚,煉成一家,後天之形骸雖死,先天之元神,統乎魂魄相育而長存也。
  孔子曰:「人若一竅通則不死者,壽在神也。」(此語載呂氏春秋)。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者,實見得,人不聞道,則斷不可死。故為此夕死亦可之言,以極明乎道之可了生死,非真願夕死也。
  蘇氏曰:「孔子云:﹃仁者壽﹄, 釋氏之死,可不說法。老氏之死,可不說經。」
  蓋仁者渾然天理,靈光一團;其形雖沒,其神常存也。
  易天十四卦,而上經獨首乾坤,終坎離者;重先天陰,後天水火也。下經獨首咸恒者,咸恒取陰陽交感之義,既濟未濟,示坎離顛倒之功也。舍易無道,易固三教所共祖也。
  至於釋氏輪迴之說,其理亦根於八卦;八卦陽極轉陰,陰極轉陽,循環不爽。人鬼因之,而輪迴其生死;即儒所謂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也。
  輪迴有信,循報即有信。報福報禍數也,福善禍惡理也。凡卦,陽多吉,陰多凶。人之禍福因之,念起於善,是陽,主福。易經所謂「元吉無咎」者此也。念起於惡,是陰,主禍。易經所謂「凶吝有悔」者此也。則釋氏因果報應之說,皆本易理。所謂「積善餘慶,積不善餘殃也。」
  陽有官刑,陰有地獄。地獄歸三元主持,東嶽地藏掌理,十殿承行;分別善惡,隨福受報,隨孽改形。
  惡有二種:一曰:罪過。如姦盜邪淫,貪殘詭詐,一切逆理昧心是也。一曰:孽冤。如害人至死,以及殺害物命是也。釋於是有戒殺之說。
  夫殺物亦始於伏羲,教人餵養六畜,供祭天地神明,以報其功德。後世因之,祭功德大者殺牛,祭功德小者殺羊與豕。
  蓋六畜前生必有惡孽,應遭今生殺報,報後冤解。天地神明,慈悲廣大,即將祭牲孽罪解,超生脫苦。一者正六道輪迴應受之罪。二者使人見孽畜報慘,借以自儆,莫壞天良,致變六畜。三者使人欲食其肉,必求有功德於世,非徒教人適口而充腸。
  此義不明,餵供口味,供味既求,「殺」成風俗人情,雖聖王亦不能節而不能禁。
  於是伏羲轉世,化為文王,教民養老,七十食肉;則自七十以下,皆不得食肉,其所以節殺物命者至矣!
  禮曰:「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所謂「故」者,祭也。天子、大夫、士,且不敢妄殺,況庶人乎?
  今者殺戮性生,饕餮成風,甚至過屠門而大嚼矣!人人當七十高年之養,人人殺天子、大夫、士之畜,人人享天地神明之祭。果有功德超度生靈,亦可受用。
  如無功德超度,可比世俗請人做工,必要清他工錢;若無工錢,必要幫他做工還賬,方無異言,否則鬧索。請看屠夫死不斷氣,必要刀盆擺列床前,其氣方斷,此殺冤索報之証也。
  每一萬零八百年為一會,伏羲在已會末時,六陽畢,一陰生;天開殺機,始有兵劫顯報之患。故不久有蚩尤之倡禍。
  凡逢兵劫,皆有諸真暗掌劫簿,除忠臣義士應死節為神外,其餘善良,不得錯殺。惟罪過冤孽兩種難逃耳。
  小劫數百年一見,大劫數萬年一見。燃燈古佛曾授劫記於釋迦。劫者殺也。殺若不戒,劫何由解?所以教與儒異。
  儒講人道,隱寓天道,尚在輪迴之中,故近情而不戒殺。釋、老借人道,修出天道,實超輪迴之外,故必戒殺,始脫冤纏。
  儒道諸神,飛鸞開化:如陰騭文勸「買物放生,持齋戒殺,勿網禽獸,勿毒魚蝦;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
  感應篇戒「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非禮烹宰,春月燎獵,無故殺龜打蛇。」覺世經勸「戒殺放生」金科玉律戒「殺牛犬」,功過格載殺生若千過,放生若千功。而世終不悟。
  所以然者,午會將中,陰毒更酷。大地男女,因食四生;不知畜物,前劫作孽造罪,性成橫暴,今變為畜,橫長向地,質稟陰濁。古云:「食肉者鄙」,致使良知良能,明化暗昧,不怕仙佛根基,俗染必迷,即善性變為惡性。否則天理不顧,造成孽網,死應轉世變畜,照樣痛苦。人無患,與世無爭,並不曾受人餵養。奈何專業打獵,三五成群,持銃挾弩,裝網設阱,慘加殺害,使其雌雄離散,母子悲鳴!
  又天下魚鱉鰍鱔??蟹蝦螺水族,死於刀湯者,每月億萬萬數。此物雖小,皆血肉之軀,能結仇恨,且係龍王眷屬種類,還報決不輕饒。
  昔陶宏景修本草,以水蛭蟲介為藥,淹滯不得上昇,後改用草木藥質,十二年如願得仙去。夫以醫藥之功德,不能恕殺物之孽罪,況貪味而好殺者乎?
  若夫恃強倚勢,欺孤欺寡,欺善欺弱,被欺之人,皆有怨氣衝天結團。至致人於死,如謀財害命,鬥毆斃命,逃未抵償。或因事累人,自縊自溺,及至溺死所生子女;種種冤屈無伸者,其陰魂能為厲鬼索命,或哀告閻君,必求轉世還??。此條天律,比殘傷物命更重。
  自世人無良到極,所造罪過冤孽,積久貫盈;異種惡氣,衝塞宇宙;致陰陽二氣相悖,五行之質不和,斗柄不準,星宿錯度,四時失信,萬物難產。
  一切冤殺氣性結而為魔, 上天無可奈何!勢必排命五煞神君,統領冤魔下界,興動干戈,流布瘟疫,收取惡人,用充劫數。結清冤賬,掃除惡氛;而三才復歸於正,復歸於信,則位育參贊之至誠,斷不可少也。
  夫人皆有信德,即 皆可為至誠者也。
偈曰:「信如土貫五行中,失信三才氣化窮;  
    悟透循環行實善,斡旋斗柄贊元功。」



  滄洲子曰:禮者,乃是教人遵上訓下,不失乎人倫規矩也。天下惟禽獸無禮,放曠山野;無防閑,無拘束。大 小爭食,強弱奪巢,長幼乖序,雌雄亂倫。
  而人則有禮,所以異於披毛戴角者也。  
  禮以誠敬為體,以威儀為用,以中正為則,以節和為情,以謙讓為意。
  上則優賜有加,下則鞠躬盡瘁,禮肅於君臣也。寒暖視膳,冠帶問安,出告反面,禮肅於父子也。外位男正,內位女正,和而有別,禮肅於夫婦也。
  長幼有序,伯友仲恭,禮肅於兄弟也。樂群敬業.毋相聚以談,禮肅於朋友也。親舊來往,款待豐儉酌宜,不以周旋或久,遂生褻懈,禮肅於賓主也。
  請業必恭,答問必立,坐必居隅,隆德重道,禮肅於師生也。子弟恂謹,恪守祖訓,遵聽戶長約規,禮肅於宗族也。遇年高有德輩,或站候,或隨行;敬老序齒,禮肅於鄉黨也。
  喪主哀奠,禁唱夜歌,凡道場紙紮,一切繁文浪費從刪。將錢利人濟物,修培亡魂善因。衣衾必美,棺槨必固,佳塋厚穴,廬墓悽愴,禮肅於喪葬也。
  籩豆必潔,陳於几必端,主祭助祭,依次就班。威儀拜跪,起敬起誠。或祖或神,如在其上,禮肅於祭祀也。
  覺世經以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為要務。世亦知如何敬禮奉乎?
  天帝居北,故感應篇,戒勿對北惡罵,對北涕唾及溺;並戒呵風罵雨,夜起裸露等事。如路途便遺,必用傘蓋下體,或便於密葉樹下。脫衣澡浴,不可當天。婦女污穢褻衣,不可曬向太陽。
  且天地好生,而人心好殺;殘害生命,是逆好生之德。穀米百物,皆天地元氣所生;作賤穀米,暴殄百物,是謂耗散天地元氣也。惟天地養育群生,大公無私;人則私圖利己,不顧損人,是與大公之心相背也。
  徒然在天地位前,焚香磕頭,可謂敬天地乎?
  神明運行造化,如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皆神所司,故禮載「疾風迅雷甚雨,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感應篇戒勿「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陰騭文勸「奉真朝斗」,皆所以報照臨養育之恩,而凜虛空鑒察之嚴也。
  至於禮觀音,學其慈悲。禮關聖,學其忠義。禮來,學其敬重三寶。禮文昌,學其廣行陰騭。禮命,戒用宂火燒香,穢材作食等事。且實力行善,感其奏天曹。
  而況北斗神君,在人頭上。六神三尸,在人身中,所行善惡,每逢庚申日,直奏 上天。務須常存敬畏,不欺幽獨,不愧屋漏。若徒然裝金祀像,可謂禮神明乎?
  祖先奉祀在龕,切勿怠慢,其家聲世系,惟賴後人積德培,培至陰功浩大,先亡九祖,陰沾超拔,光前裕後,纔算孝子賢孫。
  否則所行不善,徒於清明冬至節序會祭,祭畢而宴,宴畢而散;以收族敬宗之地,為醉酒飽肉之場。一、不述祖訓,二、不整家綱,饞饕了事,可謂奉祖先乎?
  士農工商,皆不可違禮,而士居四民之首,尤當檢攝官骸,端其模範。乃徒以文章了事,出于非禮勿視,四句題目,寫得視聽言動皆極合禮;究竟邪聲邪色,妄語妄為,毫未克己,為復聖顏子罪人。
  更有一種曠達,謂禮以防小人,非以縛君子。吾但求心術端正,區區儀節,何必過拘,由是放蕩於禮法之外。不知禮法既廢,肆無忌憚,形骸失檢,心術豈能保其常端。故養中必先制外,存誠必先閑邪,聖賢所以重禮教也。
  禮教之基,立自幼儀,其責任全在父母師長身上。今人生有子女,三四歲時,小兒知識將開,不教以正大禮體;至頑要時,反使打罵爺娘,以博歡欣,父母視為好笑。稍長坐席,飲食隨兒所愛,毫無禁戒,由兒席上橫鬧,習成一張貪味饕食嘴頭。蝽字熟矣!衣不扣齊,帽不戴正,拖鞋蹋襪。客來不告禮,尊長面前不告敬。或父打母仗氣,或母打父護膽。罵他之時,厲聲答嘴,毫無怕懼,隨他性情。
  至八九歲,送兒讀書,不擇師品,學規不嚴,任他胡為。同伴撩要,聽的是邪淫,學的是鬼怪。書未習精,倒學些盜雞、害犬、打牌,百般奸貪詭詐,終身敗德,皆始於此。
  至十六七歲,或廢書不讀,游手好閒。父母見他長大惜體面,不加責懲,後必流為下品。或仍未廢讀,學得幾句時文;師便誇是聖門高弟。
  一、不教以敦倫,二、不教以立品,他豈知才學而外,更有範圍踐履工夫。自高自足,懶蕩輕浮,所讀經籍,置於度外,毫不體行。
  而父母喜愛讀書子,異日名利有靠;不惟不加責懲,反縱他所為。朝朝暮暮,和一班淫朋玩友來往,學習嫖賭蝽搖,四字俱全。


  上既目無尊長,下並帶壞子姪。胡作妄為,把洋煙作命寶,使銀錢如泥沙。那時父母方欲嚴禁,反遭抵觸,不能管束。必至家傾產敗,甚則子散妻離。
  夫家人犯法,罪歸家長,陰陽一律。此等父母,生遭貧窮忤逆之報。那興家置產祖先,將伊縱子敗他家業,斬他禋祀情由,痛訴閻君,切齒之恨,獄刑難免。
  至於師位最尊,與天地君親,並列為五。師任最重,關係子弟終身成敗榮辱。理宜教以端人品,正心術,立德修善,勉為純儒。
  奈何徒講文才,舍本逐末,誤人子弟,天理還報,師家子,弟亦必不昌。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隋。」所以罪父與師也。
  吾勸世人,無論富貴貧賤,養有子女,務從幼教,切不可怠意,恐誤終身也。語云:「桑條從小束,長大束不直。」試比山中樹木,自小培治,長大方成棟梁。松柏能盤鶴鹿像,犬猿能告演戲文。況人為萬物之靈,豈有教不成人者乎?
  昔孟母三擇其鄰,誠後世教子標榜也。如小兒四五歲,告他見客揖禮。遇尊長面前,告其恭敬。坐席告其上下,喫飯戒其散粒,拈菜告其斯文,言談告其應答,衣冠告其端正,行路告其莊重。
  若違禮犯事,或父訓母叫打,或母罵父叫責,庶使小兒心有畏懼。又必擇師課讀,嚴學聖賢規矩。每復散學歸家,父母復留心督飾。讀至十一二歲,看他性質所近,或耕、或讀、或習某項手藝,命各務正業,成為終身之靠。
  父子聚首,談論家常道理,日度應用,講惜福,戒除暴殄。飲食起居當儉省,預培陰功。持家告其勤儉,器物告其愛惜,待客告其陪款。
  聖經告其體行,買賣告其公道,老少告其和美,居鄰告其謙讓。五倫五事,告其篤踐。言戒虛浮,行戒游蕩。善待倫誼,以恩相維,以義相律。處世教以親近君子,禁交歹人,則邪緣無由入,敗行無由生,而子弟發達可望矣!
  為子弟者,亦宜遵體教訓,奮志為人,頂天立地,自幼持循勉強,長大習成自然。舉止動靜,皆合法度。辭氣顏色,有威可畏,有儀可象。事事能振精神,人人可為理學。秉公持正,樹範鄉閭,留好樣與兒孫,此之謂「禮教」。
偈曰:「原來敬肆判人禽,復禮須存克己心;
    杜絕邪緣箴四勿,堂堂正大鬼神欽。」


  滄洲子曰:義者,乃是教人作事;合乎天理,順乎人情,而無所違謬也。
  以五倫而論,義屬君臣。君不聽讒,不喜諂,待賢臣如手足,從諫澤民義也。臣以身許君,志安社稷,澤被蒼生;萬一臨變,斷頭不惜,義也。
  父教子以正,戒勿驕奢淫逸,免生敗行,是謂「義方」。母雖愛子,不以姑息養成不肖,後母平心,不虐待前女,是謂「義慈」。孝子養生盡力,送死盡哀,追遠盡誠,是謂「天經地義」。
  其有生身親亡,受人撫養,而長大報恩者,是謂「義子」。
  夫內節房慾,外禁宿娼,教妻孝舅姑,和妯娌姑嫂,惜福勤儉,學習賢德,是謂「義夫」。
  婦勤紡績茶飯諸務,勤夫節慾,禁酒忍氣,以保其身。戒奢除蕩,以成其家。行善積德,以圖昌其後,閨門貞靜自守,不懷憾心,腹誹夫父母。不起妒念,讒間夫兄弟。不存私見,薄待夫子姪。不使長舌,談論妯娌姑嫂長短,播弄鄰居戚舍是非。或偶有夫家嫌隙,不唆動外家唇舌,致傷戚好。或夫有是非,暗地出錢消解,並能惠卹鄰里貧困。雖老猶事女工,時顧後輩,訓以古法,津津述及功德婆賢,是謂「義婦」。
  若亡夫守節,能撫孤成立。或撫繼全夫宗姚。不以錢穀私肥外家,克保夫產,是謂「義孀」。側室安命,不奪寵專房,是謂「義妾」。
  至於許字夫故,守貞母室。或奔喪守入夫門,為之撫繼者,執從一而終之義,守成奇節,是謂「義姑」。
  兄弟雍睦垂訓,務擇極公正廉明者,主理家政,復擇立幫助。戒用乖張婦女攬事,法可數代同居,是謂「義門」。
  亦有兄弟析居而分多潤寡,並厚惠其諸姪者,是謂「輕財重義」。建宗祠,豐祀產,固整先塋,擇立戶族長,訓族敦睦。偶有爭端,秉公論息。嚴禁子弟凌犯非為,繼遭境亂,不許效尤行搶,是謂「義族」。
  交淡如水,勿起勢利,為善助成,有過規改,生死相顧,患難相扶,是謂「義友」。
  念係至戚,或周其困乏,或助其生理,或維持其孤寡;或規正其不學好樣,是謂「義親」。
  鄰里敦祖父舊好,通慶弔,濟有無,相與敬老慈幼。士講孝悌,農話桑麻,夜盜共警,窩戶共禁,俗樸風淳,是謂「義里」。
  族戚鄰友,有善排難解紛者,不以從中索利;故播弄是非,且不厭再三苦口,是謂「義勸」。
  憫佃戶男女作苦,惠減租石,荒年格外減卹,是謂「義東」。
  佃人田地,奉為衣食父母,不忍逋其租。佃人山土,除薪火取給外,禁砍竹木;退田出屋,毫無損壞門壁,是謂「義佃」。
  憐念奴婢,皆人子女,同是父母心;焉忍苛役,焉敢逼污,是謂「義家主」。
  服役體心,愛惜主人器物,不偷懶卸勞。為老家丁者,感信任之專,且忘分關顧於其孫子,是謂「義僕」。
  讀書端品,戒談閨醜,造淫詞,寫離婚,嫖賭刀筆,一切損陰德事。以賢聖為師,名教為友,倫常為經籍,道德為文章,修天爵為功名,是謂「義士」。
  官愛民息訟,無枉賂,無冤刑;善察、杜官親幕友門丁弊竇,並諭化衙役地保,無藉端索詐城鄉,是謂「義守」。
  督軍賞罰各當,剿撫兼行;無誅降戮服,無縱兵擄掠姦淫,是謂「義帥」。
  田家阡陌相連,村眾作息,朝暮相見,最重和睦;或公築堤壩,照田派費。或公車水,或輪蔭水,毋恃強背契爭蔭。安分樂業,是謂「義農」。
  匠作勤善,毋妄耗人材料,毋拖延縻食,毋苟簡竣器,是謂「義工」。
  貿易斗秤尺度公平,童婦無欺,百貨無假,藥材為性命所關,尤戒賣偽,是謂「義商」。
  地理必精必慎,毋輕易主葬,哄誘遷葬,損人丁財,害及滿族。毋盜葬、佔葬、偪葬、跨葬,累人興訟。雖古塚亦不忍侵。醫理恐誤人性命,用藥必審。經驗良方必傳。無論貧富請醫,存方便心,必往調理,是皆謂「義術」。
  家富好施,不誇恩,不望報,不圖名;視為有錢人,分內應為之事。錢穀借貸通融,遇貧不能償者,焚其逋券,是謂「義富」。
  首事經理公務,矢慎矢廉,察明利弊。如救溺女之法,當訓動乳母天良,盡心攜抱,節其飢飽;毋徒藉取公食,拋賤嬰孩。
  又如施捨棺木,雖難堅固,亦必完密其縫隙。收葬殍骸,務使雇工厚土固築。或年久穿陷,必加修整。
  又如施粥之法,當體恤流民災苦,為籌妥寢坐安息之所。或分寄廟祀莊舍。多有疫癘,備藥擇醫調理。粥必煮熟,戒參冷水。並嚴杜煮役侵嚼升米,免致粥清莫飽,有名無實。
  他若惜字放生,造橋修路;設渡舟,立社倉,創廟寺,建書院,養孤老,救嬰兒,全貧婚,措衣食,施茶藥,刊善書,揚節孝,豎指路碑,點照行燈,種種美事,皆謂「義舉」,造福無量。
  夫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今得人身,生於中華;天覆地載,將天地間之財,修培自己功德。體乎「義」字不昧,養成正氣一團。生為天地間正人,死必為天地間正神。人能如此行義,生死可兩無愧矣!
  否則倫常乖戾,舉動荒謬;假名利,重如性命。真道德,惡如眼疔。但圖目下之榮耀,不顧生前之修積,只由自己橫暴,不畏天條之譴責。
  嗟乎!富貴榮華,享自今生,實前生修善所致。如不加培功德,前修福盡,惡罪貫盈,身死之後;請些和尚,迎些道士,紮些神像,誦經拜懺,望超天堂。若果有此便宜之事,世人盡可作惡矣!
  豈知天下神明,屬 玉皇上帝統率,俱是公平正直, 戒惡立善,積功培德,壽終之時,依功德為神,受享天爵,主持三界,賞善罰惡,毫無私蔽。
  如佛祖經懺所言,修悟性命之道,三曹苦樂之理,善超惡墮,玄機包藏,赫天律也。難道天堂地獄,由和尚道士,誦經懺,不誦經懺而分別乎?
  如佛祖神明,供受人間供果香燭,聞了一切經卷,即保亡魂冤罪消脫,拔往天堂,則佛祖不義矣!天下有違義之佛祖乎?
  請看古時奸惡,如漢之王莽、董卓、曹操,唐之李林甫、楊國忠,宋之丁謂、蔡京、童貫、秦檜、長舌王夫人,明之嚴嵩、魏忠賢等輩,難道他家無銀錢,請和尚,迎道士,超度於他,怎麼至今尚在地獄,不能超拔乎?
  蓋所行合義是善,善者、心地光明。明者、天堂之路也。壽終之時,僧道勿用,經懺不誦;德感三天,自有引魂童子,接登天堂,依善功而定天爵,永享聖福。
  所行非義是惡,惡者、性心幽暗。暗者、地獄之門也。歸陰之時,不怕誦經千藏,拜懺萬卷,必墮地獄。可比時值飢餓,叫別人喫飯,能飽自己肚腸麼?
  吾勸世間男女,於佛祖經懺,平日奉誦,務須虔誠體會;訪求至人,指明經中玄妙,遵依行持,遠惡近善,體天地好生之德,存聖賢克己之心。以義制事,見義必為,由義路、充義氣、為義人、壽義魄。以自修自度而自超焉可也。
偈曰:「義宰神明萬事宜,善超惡墮理無移;
天堂地獄憑功過,不在憎巫口舌為。」



  滄洲子曰:廉者、乃是教人品行高潔,而無利蔽之私也。人心壞於貪,而厚於廉。貪到極處,狠可放火殺人,辱可貽花賣粉,何壞如之?
  廉到極處,內可富貴不淫,貧賤下移,為大丈夫。外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太古風俗,何厚如之?
  奢者,貪之根也。千金華服,萬金華屋。左歌童,右俊僕;每飯肥甘列鼎,稍不如意,則付之一擲。暴殄若此,勢必傷財,傷財勢必貪利,以奢行貪,忍不住的涎謀。以貪供奢,填不滿的窮坑矣!
  儉者,廉之本也。貴如武侯,澹泊明志。富如公子荊,苟完知足。凡是清官,手下必無多用人。衙內供給應酬,皆極節省。即買辦細故,亦必親察,乃無浪耗,可保其廉。否則入不敷出,其能免於貪乎?
  朱子作小學,終於「咬菜根」一語,極有深意。人果茅舍可棲身,布衣可適體,粗茶淡飯可度日,與世何求?故養廉誠莫如崇儉也。
   夫廉是戒橫財,難道是教人忍餓肚哉!士農工商,各有本分之財;如男耕女織,化血汗為銀錢,此財是勤苦所得,可以衣食世世。或藉祖父遺產,節用致饒,此財止刻乎己,非刻乎人,亦可以昌後。
  官品清正,應得養廉銀;師勤教讀,應得聘金。此財皆俸,可以永其書香。藝匠傭役,盡識於主家,以力換錢,此財與農同勞,可以畜妻養子。
  生理順遂,恰遇時價,賤買貴賣,此財運亨所致,可以置產興家。借貸利息從輕,凡交錢接米,總照議定數目,毫不多索。或有功於人,人樂以錢酬;此財出者甘心,受者可以安享,凡皆所謂本分也。
  若夫財非本分,三兩黃銅,四兩福消,豈可強取?太上曰:「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
  人試思之:財重乎?妻子家口重乎?妻子家口且死,要財何用乎?與其遭水火盜賊病疾口舌諸禍,恨不退財折災,何如當初莫妄取招禍乎?
  太上又以取橫財與枉殺人並論曰:「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隨之。」蓋「利」字屬金,其質主乎秋。利者,殺氣也。我既受,利人必受害,妻罵子怨,痛如剜肉,我能晏然享之乎?
   財與命相連,故太上比橫取於枉殺。我不橫取,不過是貧,我若橫取,便隨以死。貧有轉運之時,死必墮地獄之苦,人試思之:願貧乎?願死乎?
  奈何!人心不足,巴蛇吞象。官以枉法貪,衙役以嚇心。強取強求,好侵好奪,生毒害心。一念貪萌,百惡叢集。諺云:「他人身上肉,割來不生根。」斷難因而致富。縱使致富,而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每見有暴富人家,發得快,敗得快;一發驢嘶馬叫,一敗煙斷火絕者,孰非昔之橫取誇能者乎?當其利燄薰心,只圖衣食豐肥,兒孫樂享。
  不思良田萬頃,日食二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況此二升八尺,亦難受用百年,一朝咽喉氣斷,四塊板木,埋葬荒郊;生前所造罪孽,盡歸自己,所積橫財,概屬子孫。
  一靈魂魄,拘到陰曹,閻君查簿判刑,將你所橫取之金銀銅錢,照依數目,鎔汁灌吞。蓋因生前昧良,貪利恨少。 上天置此刑戮,命吞熱汁,痛苦難當,必然恨多,除人貪狼毒病。那時子孫不能替刑。
  刑滿轉世,罰變六畜,受人屠宰,償還前生賬務。本身既遭獄慘,子孫亦必傾敗。可比樹木,根壞枝葉豈能茂乎?必玫落魄出醜,辜負生平盤算,用盡機心,如此下場,悔恨已晚。
  夫禍莫慘於橫取,而福報莫捷於喫虧。寧可讓人佔強,不可我佔便宜。明中去,暗中來。人雖虧你,天不虧你。或報以家口清吉,或報以謀為順遂。橫事不起,浪子不生,長豐之道也。
  人試思之:橫取天報敗,喫虧天報昌。願橫取乎?願喫虧乎?
  吾勸世人,平日勤以謀生,樸以安分。傳家忠厚,待物公平。舉動毫無苟竊行為,除盡欺弊,臨財思義。畏人當面之辱責,懼世背後之鄙評,防生敗類,慮發毒害。心清甚於水亮,品潔賽過鏡光。
  出必為廉官,造福蒼生。凡開徵、奉賬、審案、用刑之時,常常心頭惕念;上怕欺君欺天,下怕貽殃子孫。則一切浮收勒折,侵蝕庫項,縱容蠹役,賄埋獄冤諸弊自絕矣!
  處必為廉民,凡士農工商,務思家計,不在盤錢,只在盤人。如前所云:本分之財,各勤營理。一人氣力,足供一人衣食。一家氣力,足供一家衣食。加以勤儉,自有餘饒。
  何苦橫財造孽?致陽間一文錢,陰間一行簿,積如山嶂,死後如何開消?子孫受難折磨,則一切損人利己念頭自息矣!
  請看因果書上,載有路拾遺金,奉還失主。或失主願與平分,亦辭不受謝者,此真奇廉,驚天動地,大福隨之。
  人縱不能學此奇廉,退還順手穩得之金。何至流為奇貪,百計鑽營,同於挖窟尋蛇打乎?
  誰不愛財?取之有道。何不比古,自愧自奮乎?昔關公辭曹,封金卻餽,節光青史。鍾離仙師,擬授呂祖點石成金之法。呂祖恐五百年後,金變原石,貽害後人,辭不願學。其不因金昧心如此,遂感仙師,指授大道。
  包公鐵面,不受賄賂,不通關節,有閻羅包老之稱。薩真人臨度,噢舟子不見,遂持篙自渡,渡畢;將謝錢放在舟中,監察靈官,感其不欺幽獨,現形皈法。殷公飲馬水中,投錢於水。劉寵滿任,民爭送金不受,眾哭送;每金止受一分。
  古來大神大聖,正直光,明未有不從「廉」字立基者。毋謂「錢小」,此寶天珍地重。毋謂「廉小」,此德鬼服神欽。諺云:「財上分明大丈夫」又曰:「人不要錢鬼也怕」。此語足以勸廉矣!
  況財為身外之物,廉屬天律之規。富貴者,皆因前生修培,今生福報。
  非惟不可積財,且宜散財,惠及民物。多積不散,與平人不肯施濟者,罪加一等。
  為善最樂,錢又足充善用。但省一玩好浪費,節一婚嫁濫用,儘可全活多人多物,何吝而不為乎?
  人生在世,任是堆金積玉,盈滿倉箱,閉目皆非己有。惟施濟之財,化為功德;一錢一粟,冊記天曹,永不落空。天報善德,世出好兒,惜福保家,祿籍豐隆。本身壽終,來生復享。
  若積至功德浩大,天地敬重,壽終為神。如此使錢,凡也有益,聖也有益。生享得長,死帶得去。纔算我所實有的財寶,不負天賜,托生朱門。曾子曰:「仁者以財發身」,真格言也。
  貧賤者,皆因前生少修,今生受窮,急宜補修贖罪。若推諉力薄,世間儘多不費錢的功德。難道奉祖孝親,恭兄信友,敬老慈幼,睦族和鄰,戒殺遏淫,惜字重粟,排難解紛,隱惡揚善,扶弱釋仇,談因說果,勸人美舉,阻人為非,剪礙道荊榛,除當道瓦石諸事,也要錢方能為乎?
  其有勤苦積錢,隨緣助善者,出錢一百,可抵富人一串。行一善事,可抵富人十善。久久行之,薄福增厚,促壽延長。如再不補修,失落人身,來世更苦。
  總之銀錢事小,功德事大。一日未說一好話,做一好事,則虛度一日。一生未說些好話,做些好事,則虛度一生。古詩曰:「為人若不行陰德,如入寶山空手歸。」空手歸,負寶山,誰甘負此寶山者,則宜散財積德之是務。而謂敢貪橫財乎?
  偈曰:「勸君休取橫來財,折福冥冥降禍災;
      死後分文難帶去,何如功德解囊培。」



  滄洲子曰:恥者,乃是教人知羞免愧,歸乎天良也。夫恥果何念也?人性本善,習而為惡。天能使人性有善而無惡,不能使人有習而不為惡。
  於是賦以羞惡之心,俾起一惡念則驚,行一惡事則怕。既驚且怕,則必速止其惡念惡事,以返於善念善事,而性終不為習所奪,故恥大有功於性。孟子所謂「恥於人大者」此也。
  借乎世人不察!把「恥」字看作等閒。豈知恥心發現,即是天良。無恥即是昧良,其關係人品心術最重乎?
  聖賢之恥,用於幽獨,思在清夜,惕在神明,是以品同白璧也。
  中才之恥,則恐見羞於人。或過不自知,被人談破,面紅耳熱,深自愧悔,痛改前非,改後仍與聖賢比潔也。
  若夫下流,罵不知羞,打不知痛。不作正經有益事務,專幹邪術敗端事情。講話無有高低,交人無分好歹。說話不怕人證,唆非不慮人知。
  辱身不顧父母體面,歹樣不顧子弟學習。出乖露醜,不畏朋友親戚鄙嘲。嗟乎!人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頑疲若斯,羞惡之心死已,身在何益?
  更有一種乖巧,出堂做人,背地做鬼。明知醜行可恥。反恃瞞飾免羞。不思烏龜藏頭,狐狸夾尾,難保終不敗露,敗露之後,將何面見人?
  而況人雖可瞞,自心之神,尤不可瞞,明佑故瞞,越瞞越心虧,必觸天怒。又有始防敗露,後並不以敗露為恥者;即如盜為小人之尤,其初不過閃眼竊偷,偷慣膽大,遂敢明劫。
  淫為萬惡首,其初不過鑽穴相窺,鑽熟顏厚,遂敢大開其門。嗟乎!此等之人,羞惡之心,本自不死,奈何必抹良滅理,以死其心,而心於是乎死。吾視不忍,特此剖示:
  養育之恩不報,上犯天條,引壞子姪,可恥。兄弟不友恭,手足相悖,可恥。舉事不忠,居心偏鄙,可恥。言而無信,心性輕浮,可恥。尊卑無禮,由性橫暴,可恥。
  妄恩背義,見善不為,可恥。不存廉節,貪取橫財,可恥。暴殄天物,不修祖德,可恥。讀書不習品行,時將刀筆害人,可恥。打牌賭錢,敗家壞俗,可恥。
  習食洋煙,傷身耗財,甘犯國法,可恥。恃富壓貧,刻薄寡恩,可恥。言人之短,炫己之長,瞞天扯謊,可恥。身列公門,狐假虎威,嚇詐良民,不怕墮落,可恥。
  仗勢力欺壓鄉鄰,可恥。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可恥。貪心不足,見利昧心,可恥。藐上慢下,諂貴趨炎,可恥。明借暗騙,面是背非,可恥。棄真貪假,妒賢欺愚,可恥。
  欺善怕惡,恩將??報,可恥。開賭開娼,誘害世人,可恥。不知以為知,不能以為能,可恥。三畏不體,九思不遵,由心妄為,可恥。
  最可恥者,聰明子弟,仗一點記聞末學,會做幾句詩文,寫得幾家字帖;便自命為儒教高人,天下名士。試問:聖經賢傳,所言正心誠意,明善復初,與夫成己成人。一切道理,可能體行分毫麼?
  昔周末世運已衰,人心不古,天命五老中 水老上帝,應運統領諸真,誕降東魯,化為孔子;著書立說,闡明綱常大道,發揮孝弟常經,挽正人心,範圍後世。讀其書者,應照書行持,勉為聖賢,有超無墮。
  奈何徒以博紫袍,戈玉帶,僥倖發達,藉作財神,是奉孔子為名利之宗也。玷辱聖門,孔子豈能容爾無恥之徒哉!
  嗟乎!「名利」二字,本至尊至貴至香,乃上天之旌賞,與下方積善之福報,令人勇猛,加培功德。
  孰意昧心?反被名利所害。憑仗勢力,剝削善良,遭人咒罵,將世間至尊至貴至香之二字,竟變成至賤至臭至鄙了。
  天道好還,貨悖而入,亦悖而出,此輩之心,蠢如鸕鷥,不論水之淺深,忘命覓探,亂吞橫食,只望養肚肥腸,豈知繩繫咽喉,滿則回出。
  枉費鑽營,落魂之後,想起世態炎涼,昔也何榮?今也何辱?真覺無顏立於人世。
  況名利皆有分定,凡人未投胎時,閻王判官,將生前所作功過始末算清,將功除過,其餘依功過多寡,定禍福厚薄;冊簿註就,發往轉世脫胎,富貴貧賤,壽夭殘疾,不能移改。非欲移改,非大善大惡不能。
  所有行善遭禍者,乃其祖有惡孽,或本身前世作惡;今生行善,時有神明暗中撥輕;大災殃,化成小災殃,容候孽盡,自有福報也。
  亦有作惡獲福者,乃其祖有善功,或本身前世行善;今生作惡,時有神明暗中削折;大富貴,減成小富貴,容候福盡,自有殃報也。
   若一味作惡之輩,敗盡祖德;或其祖本無德,出此孽種,世人指為孽報。使祖宗受身後罵名,是上辱其祖宗也。自己命終,魂歸地獄,刑報悽慘,禍殃遺害後人,男盜女娼,下辱其子孫也。蓋因生前作惡無恥,以致慘報可恥如此。
  文帝遏慾篇云:「絕嗣墳墓,無非好色狂徒;妓女祖宗,盡是貪花浪子。」天以極無恥之事,還報極無恥之人;庶使被淫者之丈夫兒女,消其羞念也。
  而諸淫報中,有強姦室女節婦,及僧尼敢污佛地者,罪加一等。欲戒淫孽,莫若以他人婦女被淫,作己己婦女恥被人淫觀。花貌雖嬌,望如姊妹,則恥心發現,而邪念自息矣!
  他若寵幸男色,造人間未有之奇姦。採補女流,修世上無聊之瞎煉,敗壞倫理,羞辱神仙,又所當痛戒也。
  夫恥者,伸縮畏避之情狀,而實正大光明之念頭也。改過恃此,遷善恃此;怕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恃此,勉為必孝必弟必忠必信必禮必義必廉恃此,故八字以「恥」終焉。
  偈曰:「欲覓天良無處求,誰知即在臉邊流;
      兩途善惡由人走,誰昧靈臺一點羞。」

  供一人衣食。一家氣力,足供一家衣食。加以勤儉,自有餘饒。何苦橫財造孽?致陽間一文錢,陰間一行簿,積如山嶂,死後如何開消?子孫受難折磨,則一切損人利己念頭自息矣!
  請看因果書上,載有路拾遺金,奉還失主。或失主願與平分,亦辭不受謝者,此真奇廉,驚天動地,大福隨之。
  人縱不能學此奇廉,退還順手穩得之金。何至流為奇貪,百計鑽營,同於挖窟尋蛇打乎?
  誰不愛財?取之有道。何不比古,自愧自奮乎?昔關公辭曹,封金卻餽,節光青史。鍾離仙師,擬授呂祖點石成金之法。呂祖恐五百年後,金變原石,貽害後人,辭不願學。其不因金昧心如此,遂感仙師,指授大道。
  包公鐵面,不受賄賂,不通關節,有閻羅包老之稱。薩真人臨度,噢舟子不見,遂持篙自渡,渡畢;將謝錢放在舟中,監察靈官,感其不欺幽獨,現形皈法。殷公飲馬水中,投錢於水。劉寵滿任,民爭送金不受,眾哭送;每金止受一分。
  古來大神大聖,正直光,明未有不從「廉」字立基者。毋謂「錢小」,此寶天珍地重。毋謂「廉小」,此德鬼服神欽。諺云:「財上分明大丈夫」又曰:「人不要錢鬼也怕」。此語足以勸廉矣!
  況財為身外之物,廉屬天律之規。富貴者,皆因前生修培,今生福報。
  非惟不可積財,且宜散財,惠及民物。多積不散,與平人不肯施濟者,罪加一等。
  為善最樂,錢又足充善用。但省一玩好浪費,節一婚嫁濫用,儘可全活多人多物,何吝而不為乎?
  人生在世,任是堆金積玉,盈滿倉箱,閉目皆非己有。惟施濟之財,化為功德;一錢一粟,冊記天曹,永不落空。天報善德,世出好兒,惜福保家,祿籍豐隆。本身壽終,來生復享。
  若積至功德浩大,天地敬重,壽終為神。如此使錢,凡也有益,聖也有益。生享得長,死帶得去。纔算我所實有的財寶,不負天賜,托生朱門。曾子曰:「仁者以財發身」,真格言也。
  貧賤者,皆因前生少修,今生受窮,急宜補修贖罪。若推諉力薄,世間儘多不費錢的功德。難道奉祖孝親,恭兄信友,敬老慈幼,睦族和鄰,戒殺遏淫,惜字重粟,排難解紛,隱惡揚善,扶弱釋仇,談因說果,勸人美舉,阻人為非,剪礙道荊榛,除當道瓦石諸事,也要錢方能為乎?
  其有勤苦積錢,隨緣助善者,出錢一百,可抵富人一串。行一善事,可抵富人十善。久久行之,薄福增厚,促壽延長。如再不補修,失落人身,來世更苦。
  總之銀錢事小,功德事大。一日未說一好話,做一好事,則虛度一日。一生未說些好話,做些好事,則虛度一生。古詩曰:「為人若不行陰德,如入寶山空手歸。」
空手歸,負寶山,誰甘負此寶山者,則宜散財積德之是務。而謂敢貪橫財乎?
  偈曰:「勸君休取橫來財,折福冥冥降禍災;
      死後分文難帶去,何如功德解囊培。」